成本计算的三种方法

成本计算的三种方法

一、固定成本法

固定成本法是由固定成本组成的,即固定总成本是不随产量变化而变化的,只有当产品种类和结构发生变化时,成本才会发生变化。

固定成本的定义:是指生产过程中,在生产量变化不大的情况下,由于固定资产,原料,材料和其他必须支出费用的恒定总和而组成的成本。一般情况下,固定成本的变动性较小,但却是企业制造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固定成本的特点:

(1)恒定变动:即固定成本的金额改变比较缓慢;

(2)不受产量影响:即固定成本金额不会随着产量的变化而变动;

(3)分配独立性:即固定成本应该与产量分开分配;

(4)成本构成不断变化:固定成本由许多组成部分组成,而其组成部分的金额在不断变化。

二、变动成本法

变动成本法是指成本中,与生产量成正比的成本变动成本,其金额会随着生产量的增加而增加。

变动成本的定义:是指生产过程中,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的费用的总和,通常由原材料、辅料、制造工资等组成,被称为变动成本。

变动成本的特点:

(1)变动性:变动成本的金额与产量的变化正做比例变动。

(2)分配关系:变动成本的分配与产量关系是正比例的;

(3)依赖于会计凭证:变动成本的分配需要根据会计凭证进行;

(4)成本构成不断变化:变动成本由许多组成部分组成,而其组成部分的金额在不断变化。

三、定额成本法

定额成本法是指在生产中每一工序中分配的成本,该成本由生产部门经确定的定额来确定,定额成本和产量之间的关系,是各个费用科目与生产量的正比例变动,是以工作量为计量单位的正比例成本。

定额成本的定义:是指工作量计划的基础之上,分配给每一工序的成本,通常按照人数、工作时间和原材料等计算而确定的,'定额'一词的本义就是定做量的特定标准。

定额成本的特点:

(1)变动性:定额成本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

(2)分配关系:定额成本的分配与产量而定,是制定比例;

(3)依赖于会计凭证:定额成本的分配需要根据会计凭证进行;

(4)成本构成不断变化:定额成本由许多组成部分组成,而其组成部分的金额在不断变化。

成本计算的三种方法

成本计算的三种方法 一、固定成本法 固定成本法是由固定成本组成的,即固定总成本是不随产量变化而变化的,只有当产品种类和结构发生变化时,成本才会发生变化。 固定成本的定义:是指生产过程中,在生产量变化不大的情况下,由于固定资产,原料,材料和其他必须支出费用的恒定总和而组成的成本。一般情况下,固定成本的变动性较小,但却是企业制造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固定成本的特点: (1)恒定变动:即固定成本的金额改变比较缓慢; (2)不受产量影响:即固定成本金额不会随着产量的变化而变动; (3)分配独立性:即固定成本应该与产量分开分配; (4)成本构成不断变化:固定成本由许多组成部分组成,而其组成部分的金额在不断变化。 二、变动成本法 变动成本法是指成本中,与生产量成正比的成本变动成本,其金额会随着生产量的增加而增加。 变动成本的定义:是指生产过程中,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的费用的总和,通常由原材料、辅料、制造工资等组成,被称为变动成本。

变动成本的特点: (1)变动性:变动成本的金额与产量的变化正做比例变动。 (2)分配关系:变动成本的分配与产量关系是正比例的; (3)依赖于会计凭证:变动成本的分配需要根据会计凭证进行; (4)成本构成不断变化:变动成本由许多组成部分组成,而其组成部分的金额在不断变化。 三、定额成本法 定额成本法是指在生产中每一工序中分配的成本,该成本由生产部门经确定的定额来确定,定额成本和产量之间的关系,是各个费用科目与生产量的正比例变动,是以工作量为计量单位的正比例成本。 定额成本的定义:是指工作量计划的基础之上,分配给每一工序的成本,通常按照人数、工作时间和原材料等计算而确定的,'定额'一词的本义就是定做量的特定标准。 定额成本的特点: (1)变动性:定额成本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 (2)分配关系:定额成本的分配与产量而定,是制定比例; (3)依赖于会计凭证:定额成本的分配需要根据会计凭证进行; (4)成本构成不断变化:定额成本由许多组成部分组成,而其组成部分的金额在不断变化。

几种成本计算的方法

几种成本计算的方法 (一)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 1、直接成本计算法: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的计算。 2、间接成本计算法:解决间接费用如何计算成本的方法。制造费用分配的计算一般以生产工时、机动工时、产值、直接成本为标准。 某种产品应负担的间接费用额= 该种产品分配标准数×间接费用分配率 完工成本及未完工成本计算法: (1)约当产量法。约当产量即月末在产品的实际数量按其完工程度折算为相当于完工产品的数量。 定额耗用量比例法。即将各种产品成本按完工产品定额耗用量和在产品定额耗用量的比例分别成本项目计算划分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的方法。 (3)在产品定额成本扣除法。定额成本是根据消耗定额资料对各加工步骤的在产品和完工产品确定的单位定额成本。 (二)成本计算的具体方法 品种法。按产品品种组织成本计算,适用于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 分批法。按批别产品组织成本计算,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的企业及企业新产品试制、大型设备修造等。3、分步法。按产品在加工过程中的步骤组织成本计算,适用于大量大批连续式多步骤生产企业。又分为逐步结转分步法和平行结转分步法。逐步结转分步法是指按照产品生产加工的先后顺序,逐步结转产品生产成本,直至最后一个步骤算出产成品成本。平行结转分步法是指按照各步骤归集所发生的成本费用,最后从各步骤一起将应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结转出来,再汇总计算产成品成本。

分类法。按照类别产品汇集生产费用,计算出各类产品的总成本,然后将总成本按一定标准在该类产品的各种产品间进行分配,计算出各种产品成本。适用于产品品种、规格繁多,并且可以按一定标准将产品划分为若干类别的制造企业。 1、制造成本的成本项目: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2、成本核算的基本账户: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 基本账务处理程序 (1)直接材料的账务处理。 )直接人工及福利费的账务处理。 (3)辅助生产成本的账务处理 A 直接分配法,不考虑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商品和劳务,将辅助生产成本直接分配给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各受益对象。 B 交互分配法,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只在相互提供商品和劳务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进行交互分配。第二步辅助生产车间的对外分配。 (4)制造费用的分配(5)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6)结转完工产品成本 (四)成本还原逐步结转分步法下采用综合方式结转半成品成本,需要进行成本还原。 成本还原的概念:将本步骤产成品所耗用的自制半成品的综合成本逐步分解还原为上步骤各成本项目的成本,以求得产成品原本的项目成本。还原的方法叫做成本项目比重分解法。成本核算是企业管理和财务核算中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问题之一。 一、中小企业的管理特点决定其适用简易的成本核算方法 中小型企业一般指资产规模不大、产品的生产工艺和产品结构及所耗原材料大致相同的、管

三种成本核算方法

三种成本核算方法 工业企业与商业企业最大的区别就是工业企业会有一个成本核算的过程。如果你想做好工业企业的会计,那么成本核算这一部分必不可少。 成本核算的意义: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及时提供成本信息;优化成本决策,确立目标成本;加强成本控制,促进成本责任制的巩固和发展,增强企业活力。 成本核算的8种方法(最常用的成本核算方法) 01移动加权平均法 货的计价方法之一,是平均法下的另一种存货计价方法。即企业存货入库每次均要根据库存存货数量和总成本计算新的平均单位成本, 并以新的平均单位成本确定领用或者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永续制下加权平均法的称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库存商品的成本价格根据每次收入类单据自动加权平均;其计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数量和金额与各次收入前的数量和金额为基础,计算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其计算公式如下: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 ) 举例:在第一次发出时,期初是300,2万。8日风入200,2.2万,到10日发出时,共计500,4.2万。则加权平均单价为4.2万除以500件等于 84元。 所以10日发出的成本为400*84=33600元。

10日余额为100件,8400元。从10日到28日第二次发出做为一个“月”来计算。 期初就是10日的余额 100件,8400元,入库为20日购入300件,2.3万,合计为400件,3.14万。则加权平均单价为3.14/400=78.5元。 所以,28日发出成本为200*78.5=15700元。 28日余额为200件,15700元,28日到31日为一个“月”计算,没有发出。所以,31日余额为400件,金额为 15700+25000=40700元 总计,全月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的发出存货成本为:33600+15700=49300元 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来的商品成本比较均衡和准确,但计算起来的工作量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不多、或者前后购进商品的单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流通类企业。 02全月平均法 全月平均法(Weighted-average System)是以本月的期初数量和本月全部进货数量作为权数,取出本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期初的进货成本,计算出本月存货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作为基础算出本月的发出存货的成本以及月末的库存实际成本。主要适用于生产企业的产成品、半成品的成本核算;原材料的成本核算。 加权单价=(月初结存货成本+本月购入存货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月购入存货数量)

成本计算最基本的方法

成本计算最基本的方法 成本计算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它是管理者在决策 过程中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成本计算主要涉及到企业生产过程 中各个环节的资源使用情况以及相应的费用支出情况。在本文中,我 们将讨论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 首先,成本计算可以通过直接法和间接法来进行。直接法是指将 与产品直接相关的成本直接分配给产品,这种方法适用于生产过程中 的直接成本,如原材料成本和直接劳动成本。间接法是指将与产品间 接相关的成本按照一定的依据分配给产品,如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这种方法适用于生产过程中的间接成本,由于间接成本不能直接 与产品相关联,所以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分配。 其次,成本计算可以通过作业成本法和过程成本法来进行。作业 成本法是指按作业为单位进行成本计算,适用于生产过程中的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方式。在作业成本法中,可以将成本按作业进行分解, 计算出每个作业所需的成本,从而得到作业成本。过程成本法是指按 生产过程为单位进行成本计算,适用于大批量、单一品种的生产方式。在过程成本法中,可以将成本按生产过程进行分解,计算出每个过程 所需的成本,从而得到过程成本。 第三,成本计算还可以通过直接成本法和间接成本法来进行。直 接成本法是指将直接与产品相关的成本按照直接费用项进行计算,如 直接材料成本和直接劳动成本。这种方法直接将成本与产品联系起来,便于企业对产品成本的掌握。间接成本法是指将间接与产品相关的成 本按照间接费用项进行计算,如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这种方法 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因为在生产过程中存在很多无法直接与产品联系 起来的成本。 最后,成本计算还可以通过实际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法来进行。实 际成本法是指按照实际产生的成本进行计算,适用于生产过程中成本 波动较大的情况。在实际成本法中,可以根据实际发生的费用数据进

成本计算的方法

成本计算的方法 成本计算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营效益和利润 水平。因此,选择合适的成本计算方法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成本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种常见的成本计算方法——直接成本法。直接成本法是指 将直接发生在产品或服务上的成本作为成本计算的基础,如原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等。这种方法适用于生产过程相对简单,成本主要集中在原材料和直接人工上的情况。通过直接成本法计算出的成本,可以为企业提供合理的定价依据,帮助企业更好地控制成本,提高经营效益。 其次,我们介绍另一种常见的成本计算方法——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是指 根据产品或服务的不同作业过程来确定成本,将间接成本按照某种合理的方法分配到各个作业过程中,再由作业过程分配到产品或服务上。这种方法适用于生产过程相对复杂,成本主要集中在间接成本上的情况。通过作业成本法计算出的成本,可以帮助企业更加准确地了解产品或服务的成本构成,有针对性地进行成本控制和管理。 另外,还有一种常见的成本计算方法——标准成本法。标准成本法是指根据企 业制定的标准成本,通过比较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异来进行成本控制和分析。这种方法适用于企业生产过程相对稳定,能够预先确定产品或服务的标准成本的情况。通过标准成本法计算出的成本差异,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最后,我们介绍一种新兴的成本计算方法——活动基础成本法。活动基础成本 法是指根据企业的活动成本驱动因素,将成本分配到产品或服务上,以实现精细化的成本控制和管理。这种方法适用于企业生产过程复杂,成本分布不均匀的情况。通过活动基础成本法计算出的成本,可以帮助企业更加精准地了解成本构成,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生产成本核算方法有哪几种

生产成本核算方法有哪几种 生产成本核算是财务学中常用到的一个术语,那么关于它的相关知识大家了解吗?下面是由编辑为大家整理的“生产成本核算方法有哪几种”,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生产成本核算的定义 成本核算是指把一定时期内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按其性质和发生地点,分类归集、汇总、核算,计算出该时期内生产经营费用发生总额,分别计算出每种产品的实际成本和单位成本的管理活动。 生产成本核算方法有哪几种 生产成本的核算方法主要分为如下三种:品种法、分批法,以及分布法。 1.品种法:品种法是以产品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来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由于品种法不需要按批计算成本,也不需要按步骤来计算半成品成本,因而这种成本计算方法比较简单。品种法主要适用于大批量单步骤生产的企业。如发电、采掘等。或者虽属于多步骤生产,但不要求计算半成品成本的小型企业,如小水泥、制砖等。品种法一般按月定期计算产品成本,也不需要把生产费用在产成品和半成品之间进行分配。 2.分批法:分批法也称定单法。是以产品的批次或定单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来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分批法主要适用于单件和小批的多步骤生产。如重型机床、船舶、精密仪器和专用设备等。分批法的成本计算期是不固定的,一般把一个生产周期(即从投产到完工的整个时期)作为成本计算期定期计算产品成本。由于在未完工时没有产成品,完工后又没有在产品,产成品和在产品不会同时并存,因而也不需要把生产费用在产成品和在成品之间进行分配。 3.分步法:分步法是按产品的生产步骤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分步法适用于大量或大批的多步骤生产。如机械、纺织、造纸等。分步法由于生产的数量大,在某一时间上往往即有已

标前成本测算的三种方法

标前成本测算的三种方法 在进行标前成本测算时,通常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1.历史成本法:历史成本法是根据过去实际发生的成本记录数据进行测算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基于实际数据,依据过去的经验进行测算,较为客观可靠。但是,该方法无法考虑市场行情变化、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有一定局限性。在使用历史成本法进行测算时,需要提前收集和整理过去相关的成本数据,按照预算项目的要求进行调整和修正,以确保测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估算法:估算法是根据预测未来的市场行情、技术发展等因素进行测算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考虑到外部环境的变化,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发展需求。但是,由于该方法基于估计和预测,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在使用估算法进行测算时,需要综合考虑不同的外部因素,如市场需求、竞争情况、技术进步等,并结合历史数据进行合理估计,以获得较为可靠的测算结果。 3.层析分析法:层析分析法是一种综合评价和决策方法,可以用于对不同的标前成本测算方案进行评估和比较。该方法通过将测算方

案的各个指标进行层次化排序,并计算权重,最终得出不同方案的评 价结果。层析分析法的优点是能够综合考虑多个指标的影响,进行全 面的评估和比较。然而,该方法需要较为完整的数据和较为准确的判断,对于数据收集和判断的要求较高。在使用层析分析法进行测算时,需要明确测算方案的各个指标,并进行相应的权重分配和计算,以便 得出合理的测算结果。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测算方法。无论是 采用历史成本法、估算法还是层析分析法,都需要在测算的过程中充 分考虑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合理选择数据和参数,并进行相应的修正 和调整,以实现准确、可靠的测算结果。同时,在进行标前成本测算时,还应根据具体的项目情况制定相应的测算标准和方法,以确保测 算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为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有效的支持。

成本核算的几种主要方法

成本核算的几种主要方法 因产品生产类型的不同特点和企业不同的管理要求,存在着三种不同的成本计算对象,即产品的品种、批别、生产步骤。而成本对象的不同,形成了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三种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此外,如果产品的品种规格繁多,为了简化产品成本核算工作,可将产品的品种规格归并分类,按类别开设成本计算单归集费用,然后再按品种规格或生产批别、生产步骤分配费用、计算成本。这种用来简化成本计算工作的方法,成为分类法。分类法不是单独应用的成本计算方法,需与某一种或某两种基本方法结合应用,以便简化基本方法的核算工作,所以属于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以下面表格简单列示不同成本核算方法使用的生产组织形式、生产工艺过程和管理的要求及使用的类型。 成本核算方法 生产组织形式 生产工艺过程和管理的要求 适用的类型 品种法 大量大批生产 单步骤生产或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骤计算工成本的多步骤生产 发电、采煤 分批法 小批单件生产 管理上要求分步计算成本 精密仪器、专用设备 分步法

大量大批生产 管理上要求分步骤计算成本的多步骤生产 冶金、纺织、造纸 分类法 综合性生产 分步、不分计算成本的生产 家电、服装 http: 产品制造成本构成项目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⒈直接材料成本 ⑴采用实际成本方法核算 获取成本计算单、材料成本分配汇总表、材料发出汇总表、材料明细账中各直接材料的单位成本等资料。 ①审查成本计算单中直接材料与材料成本分配汇总表中相关的直接材料是否相符,分配的标准是否合理。审查时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非生产耗用材料记入产品成本。如果成本计算单直接材料金额大于材料成本分配汇总表的分配金额,应进一步查明原因,审查材料使用对象有无将非产品耗用材料记入产品成本。 但企业会计人员如果有意识地挤占产品成本,在耗用材料进行分配时,就会将非生产耗用材料直接分配到产品成本,使得成本计算单和材料分配汇总表金额相等。核对材料分配表若不能暴露问题,可采取通过非生产性项目的审查,即采用“反查法”的方法进行审查,查明问题后,按照谁耗用谁负担的原则,进行纳税调整。账务处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