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用润滑剂及限度
润滑剂在PE塑料中的技术应用

润滑剂在PE塑料中的技术应用导读:PE塑料在成型加工过程中,一般都有较好的流动性,不需要考虑选择润滑剂。
但是对于分子量高和熔体粘度大的,流动性差的PE塑料,如高分子量PE和LLDPE,以及加入填料的PE塑料加工时,需要考虑润滑剂的作用,就必需选择合适润滑剂加入。
PE塑料在挤出过程中,物料从加料口加入后,经加料段、压缩段和计量段,zui后从机头口模中挤出、成型制品。
在这三段过程中,物料的状态不同,流动状态也不相同,这样在不同阶段选择的润滑剂要考虑不同阶段的润滑作用不同而选用不同的润滑剂。
物料在加料段呈固态,被压实后推向前向,物料在输送过程中,受外加热和剪切作用温度渐渐高,这时重要固体颗粒与机筒和螺杆的金属表面产生摩擦,同时颗粒之间摩擦减小。
应选择外部起润滑作用的润滑剂,如脂肪酸、石蜡等。
物料进入压缩段将受到较大的压缩,并达到熔点或粘流温度以上,开始显现了软化或熔融,物料将呈现液固共存状态。
此时的润滑既要考虑固体又要考虑液态,此段的润滑剂要包含内部润滑剂和外部润滑剂。
内部润滑剂与物料有肯定相容性,能降低熔融PE塑料的粘度,减弱高分子链的内部摩擦,改善流动性。
这样在润滑剂选择时应选择脂肪醇,脂肪酸酯、皂类。
在计量段,物料全部变成为液态即熔融态,此时选择润滑剂应重要选择内部润滑剂,这样减弱了分子间的内部摩擦,加添流动性。
并且还要考虑到此段温度较高的因素,选择皂类,含氟烃等润滑剂。
从PE塑料在这三段挤出中,物料受到的摩擦和润滑作用不尽相同,故在实际工作中,应充分考虑润滑剂的外润滑,来选择合适的润滑剂,减小润滑的用量,避开润滑过量,导致螺杆打滑。
LLPE用氟聚合物是近年来显现的新功能加工改性剂,它可以在加工设备表面形了LLDPE不相容的氟聚合涂层,加添了壁滑动速率。
从以上看来,润滑剂是一类能改善塑料、橡胶等聚合物加工性能的助剂,除了减摩擦,提高树脂或胶料加工过程中的流动性外,还具有脱模性,润滑剂还可以延长到能加添表面干净性,防止制品之间相互粘连等界面性能。
塑料用润滑剂的分类

常用润滑剂一、润滑剂是能够改善塑料加工性能的一种添加剂。
按其作用机理可分为外润滑剂和内润滑剂两种。
外润滑剂:能在加工时增加塑料表面的润滑性,减少塑料与金属表面的黏附力,使其受到机械的剪切力降至最少,从而达到在不损害塑料性能的情况下最容易加工成型的目的。
内润滑剂:则可以减少聚合物的内摩擦,增加塑料的熔融速率和熔体变形性,降低熔体黏度及改善塑化性能。
二、润滑剂的分类润滑剂按化学结构可划分为脂肪酸酰胺类、烃类、脂肪酸类、酯类、醇类、金属皂类、复合润滑剂类。
按用途类型可划分为内润滑剂(如高级脂肪醇、脂肪酸酯等)、外润滑剂(如高级脂肪酸、脂肪酰胺、石蜡等)和复合型润滑剂(如金属皂类硬脂酸钙、脂肪酸皂、脂肪酰胺等)。
1、脂肪酸酰胺类润滑剂①硬脂酸酰胺:白色或淡黄褐色粉末,相对密度0.96,分子量283,熔点98~103℃,如溶于水,溶于热乙醇、氯仿、乙醚。
具有优良的外部润滑效果和脱膜性,透明性、分散性、光泽性和电绝缘性亦佳,无毒,是PVC,PS,UF等树脂加工润滑剂,还可作为聚烯烃的爽滑剂和抗粘连剂。
一般用量0.1%~2.0%。
②N,N,_亚乙基双硬脂酰胺(EBS):白色或乳白色粉末或粒状物。
相对密度0.98,分子量593,熔点142℃,不溶于水,溶于热的氯代烃类和芳烃类溶剂。
广泛用于爽滑剂、抗粘连剂、润滑剂和抗静电剂。
无毒,适用于PE,PP,PS,ABS树脂及热固性塑料的内部和外部润滑剂。
一般用量为0.2%~2.0%。
③油酸酰胺:白色粉末状、碎片状或珠粒状物。
相对密度0.90,分子量281,熔点68~79℃,不溶于水,溶于乙醇等许多溶剂。
无毒,可作为PE,PP,PA等塑料的爽滑剂、防黏剂,改善加工成型性能,还具有抗静电效果,可减少灰尘在制品表面的附着,在PVC 加工成型中本品是良好的内部润滑剂。
④芥酸酰胺:形状、性能及用途与油酸酰胺相似,比油酸酰胺更佳。
⑤硬脂酸正丁酯(BS):淡黄色液体,相对密度0.855~0.862,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微溶于甘油、乙二醇和某些胺类,与乙基纤维素相容,与硝酸纤维素、乙酸丁酸纤维素、氯化橡胶等部分相容。
塑料润滑剂成分

塑料润滑剂成分
塑料润滑剂是一种常见的工业润滑剂,主要用于塑料制品的加工和生产过程中,能够使塑料材料更加易于加工、防止粘结、降低磨损等。
塑料润滑剂的主要成分包括以下几种:
1.脂肪酸酰胺类:主要是硬脂酸酰胺、油酸酰胺和乙酰硬脂酸酰胺等,具有优异的降摩、抗磨损、减少粘着等性能,是塑料润滑剂的主要成分之一。
2.磷酸酯类:主要是二辛基磷酸酯、辛醇磷酸酯和三甲基磷酸酯等,具有优异的极压、抗磨、抗氧化等性能,常用于高温、高速、重载等恶劣条件下的塑料加工过程中。
3.氧化石蜡类:主要是聚乙烯氧化蜡、聚丙烯氧化蜡等,具有优异的润滑性能和稳定性,常用于塑料加工过程中的润滑和防老化。
4.聚四氟乙烯类:主要是聚四氟乙烯微粉和聚四氟乙烯纤维等,具有优异的耐高温、耐腐蚀、低摩擦等性能,常用于高温、高速、特殊材料加工过程中。
5.其他添加剂:如过氧化物、酚醛树脂、石墨等,常用于改善塑料加工过程中的流动性、提高表面光泽度等。
总之,不同种类的塑料润滑剂具有不同的特性和适用范围,选择合适的成分能够有效提高塑料制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 1 -。
有机硅塑料润滑剂(硅酮母粒、硅酮粉)在塑料中的应用

FY-K系列有机硅塑料添加剂 (硅酮母粒)FY-F系列有机硅塑料添加剂 (硅酮粉)一、新型有机硅润滑剂在热塑性塑料中的应用:热塑性塑料(树脂高聚物)在加工熔融之后具有较高的黏度,熔融的高聚物在通过浇口、狭缝等流道时必定与加工机械(螺杆与机筒、或其他混炼机械)表面产生摩擦,聚合物的高分子之间也有因相对运动产生摩擦。
严重的摩擦对塑料加工是很不利的,这些摩擦会使高聚物熔体的流动受阻,同时会使塑料制品表面变得粗糙,缺乏光泽或出现流纹。
严重的摩擦提高了挤出机的扭矩,导致加工设备部件严重磨损,设备使用寿命减短以及增加加工能耗。
因此,解决或克服此类摩擦导致的不利影响需要加入降低界面黏阻性能的助剂(润滑剂)。
普通塑料润滑剂种类繁多,较为常用的有:脂肪酸及其酯类、脂肪酸酰胺、金属皂、石蜡烃、以及低分子树脂如低密度聚乙烯。
上述润滑剂都有一定的使用局限性和缺点,如:润滑持久性、稳定性、安全性与其他助剂配伍性等。
烃类润滑剂初期和后期润滑性差,用量多时产生发黏和压折,通常需要与其他配合使用。
脂肪酸类少量使用0.2-0.3份具有防压折效果,0.5份时就会引起喷霜和影响制品的透明性……等问题。
为了更好地提高塑料制品的性能和降低塑料加工能耗。
氟缘硅科技公司以有机硅聚合物为主体组份的高性能分散润滑改性剂,FY-K/F系列硅酮塑料助剂可改善热塑性塑料制品的表面光滑性、提高制品的强度和独特的耐磨耐刮擦性能。
在加工过程中能更好地提高熔融树脂的流动性和脱模性,降低注射挤出加工能耗延长加工机械的使用寿命。
可提高塑料阻燃性,降低烟密度。
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非迁移性。
作为新型有机硅分散润滑剂FY-K/F系列产品是采用特殊工艺将超高分子量改性有机硅聚合物预分散在目标树脂或精细粉体填料上制得颗粒或粉状物。
全面完美解决了传统用有机硅油作为塑料润滑剂的缺点:低表面能的硅油迁移塑料表面,严重影响制品的粘接和表面修饰等后续加工。
新型有机硅润滑剂FY-K/F硅酮塑料助剂的技术创新,将成为风靡于塑料加工行业不可替代的塑料润滑剂。
润滑剂作用及应用范围

润滑剂的作用润滑剂是能够改善塑料加工性能的一种添加剂。
按其作用机理可分为外润滑剂和内润滑剂两种。
外润滑剂能在加工时增加塑料表面的润滑性,减少塑料与金属表面的黏附力,使其受到机械的剪切力降至最少,从而达到在不损害塑料性能的情况下最容易加工成型的目的。
内润滑剂则可以减少聚合物的内摩擦,增加塑料的熔融速率和熔体变形性,降低熔体黏度及改善塑化性能。
实际上每一种润滑剂都有可以实现某一要求的作用,总是内外润滑的共同作用,只是在某一方面更突出一些。
同一种润滑剂在不同的聚合物中或不同的加工条件下会表现出不同的润滑作用,如高温、高压下,内润滑剂会被挤压出来而成为外润滑剂。
一般润滑剂的分子结构中,都会有长链的非极性基和极性基两部分,它们在不同的聚合物中的相容性是不一样的,从而显示不同的内、外润滑的作用。
通常润滑剂均兼具有内、外润滑剂的功能,不过,不同的润滑剂其内、外润滑性能不同,有的润滑剂内润滑性较差,而外润滑性能较好;有的润滑剂外润滑性较差,而作为内润滑剂性能较好。
通常认为,与聚合物相容性好、极性基团极性大的润滑剂多用作内润滑剂;反之,则用作外润滑剂,但也有内润滑及外润滑剂性能均佳的品种。
理想的润滑剂应具备如下性能:①必须具有优异的、效能持久的润滑性能。
②与聚合物具备良好的相容性,内部、外部润滑作用要平衡,不影响树脂的透明性,不起霜、不易结垢,不与其他助剂反应。
③黏度小,表面引力小,在界面处扩展性好,易形成界面层。
④热稳定性能优良,在加工成型过程中不分解、不挥发、不降低聚合物的各种优良性能,不影响制品第二次加工性能。
⑤无毒,无污染,不腐蚀设备,价格便宜。
润滑剂的分类润滑剂按化学结构可划分为脂肪酸酰胺类、烃类、脂肪酸类、酯类、醇类、金属皂类、复合润滑剂类。
按用途类型可划分为内润滑剂(如高级脂肪醇、脂肪酸酯等)、外润滑剂(如高级脂肪酸、脂肪酰胺、石蜡等)和复合型润滑剂(如金属皂类硬脂酸钙、脂肪酸皂、脂肪酰胺等)。
1、脂肪酸酰胺类润滑剂①硬脂酸酰胺:白色或淡黄褐色粉末,相对密度0.96,分子量283,熔点98~103℃,如溶于水,溶于热乙醇、氯仿、乙醚。
塑料润滑剂

一,塑料润滑剂润滑剂是一类用来改善塑料,橡胶等聚合物的加工性能和表观性能的助剂。
除一般意义上的减少磨擦,提高树脂或胶料加工过程中的流动性和脱模性作用外,润滑剂的功能还可延伸到增加制品的表面光洁性,防止制品之间相互粘连等界面性能方面。
就加工改性作用而言,润滑剂在聚合物加工过程主要降低树脂或胶料与加工设备之间和聚合物分子之间的相互磨擦,进而达到降低扭矩,节约能耗,促进流动和提高质量的目的。
润滑剂可分为内、外润滑剂两种,内、外润滑剂的区分主要依其与树脂的相容性大小。
内润滑剂与树脂的亲和力大,其作用是降低大分子间的作用力;外润滑剂与树脂的亲和力小,其作用是降低树与加工机械之间的摩擦。
内、外润滑剂之分只是相对而言,并无严格划分标准。
在极性不同的树脂中,内、外润滑剂的作用有可能发生变化。
一、润滑剂的作用内润滑剂的作用有以下三个方面:(1)使树脂稳定地塑化,防止塑化时转矩急剧升高;(2)降低树脂熔融粘度,增加流动性,使螺杆转矩下降,增加挤出量和生产量;(3)提高加工能力,减少设备负荷,提高能量效率。
外润滑剂的作用有以下五个方面:(1)防止由于树脂与成型金属表面摩擦热所引起树脂的分解及着色;(2)防止在成型加工机械表面烧结;(3)提高滚筒表面的剥离性能;(4)提高脱模性;(5)提高成品表面的光滑性。
二、润滑剂的种类饱和烃类——饱和烃类按极性可分为非极性烃(如聚乙烯蜡和聚丙烯蜡)、极性烃(如氯化石蜡及氧化聚乙烯等)。
主要用于PVC无毒外润滑剂。
液体石蜡——俗称白油,为无色透明液体,可用作PVC的透明性内润滑剂,用量为0.5 份左右。
在挤出工艺中,液体石蜡的初期润滑性较好,且不影响热稳定性;固体石蜡——又称为天然石蜡,白色固体,可用作PVC的外润滑剂,用量0.1~1.0 份,用量太大会影响透明度;微晶石蜡——又称为高熔点石蜡,外观为白色或淡黄色固体,因结晶微细而称为微晶石蜡。
润滑效果和热稳定性好于其它石蜡。
在PVC中用量较小,一般为0.1~0.2 份;低分子量聚乙烯——又称聚乙烯蜡,外观为自色或淡黄色固体,透明性差。
塑料助剂种类和比例

塑料助剂种类和比例塑料助剂是为了改善塑料加工性能、提高使用效能和降低成本而添加的一类化合物。
根据不同的塑料品种、加工方法和使用条件,所需助剂的种类和比例也有所不同。
以下是塑料助剂的主要种类及比例:1. 稳定剂:稳定剂主要用于延缓和阻止塑料制品在加工、贮存和使用过程中因光、热、氧作用而发生的老化现象。
主要包括热稳定剂、抗氧剂和光稳定剂。
2. 增塑剂:增塑剂能增加塑料的柔软性、延伸性、可塑性,降低塑料流动温度和硬度,有利于塑料制品的成型。
常用的增塑剂有苯二甲酸酯类、癸二酸酯类、氯化石蜡及樟脑等。
其中,樟脑是最常见的增塑剂。
3. 填料:填料主要用于提高塑料制品的强度、硬度、耐磨性等性能。
常用的填料有碳酸钙、硅藻土、滑石粉等。
填料的比例通常为塑料原料的5%-30%。
4. 润滑剂:润滑剂主要用于降低塑料制品在加工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减少能耗和延长模具寿命。
常用的润滑剂有硬脂酸、石蜡等。
润滑剂的比例通常为塑料原料的0.1%-5%。
5. 着色剂:着色剂主要用于改变塑料制品的颜色,提高产品的外观质量。
常用的着色剂有炭黑、颜料等。
着色剂的比例通常为塑料原料的0.1%-1%。
6. 抗静电剂:抗静电剂主要用于提高塑料制品的抗静电性能,减少静电积累和消除。
常用的抗静电剂有磷酸酯类、硅油等。
抗静电剂的比例通常为塑料原料的0.1%-5%。
7. 阻燃剂:阻燃剂主要用于提高塑料制品的阻燃性能。
常用的阻燃剂有磷酸酯类、卤素化合物等。
阻燃剂的比例通常为塑料原料的5%-30%。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助剂的比例仅供参考,实际应用中需根据塑料品种、加工方法和使用条件进行调整。
同时,为确保塑料制品的安全性和环保性,选用助剂时应遵循相关法规和标准。
内润滑、外润滑

高聚物的在熔融之后通常具有较高的粘度,在加工过程中,熔融的高聚物在通过窄缝、浇口等流道时,聚合物熔体必定要与加工机械表面产生摩擦,有些摩擦在对聚合物的加工是很不利的,这些摩擦使熔体流动性降低,同时严重的摩擦会使薄膜表面变得粗糙,缺乏光泽或出现流纹。
为此,需要加入以提高润滑性、减少摩擦、降低界面粘附性能为目的助剂。
这就是润滑剂。
润滑剂除了改进流动性外,还可以起熔融促进剂、防粘连和防静电剂、爽滑剂等作用。
润滑剂可分为外润滑剂和内润滑剂两种,外润滑剂的作用主要是改善聚合物熔体与加工设备的热金属表面的摩擦。
它与聚合物相容性较差,容易从熔体内往外迁移,所以能在塑料熔体与金属的交界面形成润滑的薄层。
内润滑剂与聚合物有良好的相容性,它在聚合物内部起到降低聚合物分子间内聚力的作用,从而改善塑料熔体的内摩擦生热和熔体的流动性。
常用的外润滑剂是硬脂酸及其盐类;内润滑剂是低分子量的聚合物。
有的润滑剂还有其他的功用。
实际每一种润滑剂都有可以实现某一要求的作用,总是内外润滑共同作用,只是在某一方面更突出一些。
同一种润滑剂在不同的聚合物中或不同的加工条件下会表现出不同的润滑作用,如高温、高压下,内润滑剂会被挤压出来而成为外润滑剂。
从加工机械角度来看,在混炼、压延、搪塑等成型加工中,外润滑剂有重要作用,在挤出、注射成型中,内润滑剂则更有效果。
润滑剂的用量一般在0.5%~1%,选用时应注意:聚合物的流动性能已满足成型工艺的需要,则主要考虑外润滑的作用,以保证内外平衡;外润滑是否有效,应以它能否在成型温度时,在塑料面层结成完整的液体薄膜为准,因此外润滑剂的熔点应与成型温度接近,但要相差10℃~30℃方能形成完整的薄膜;不降低聚合物的力学强度以及其他物理性能。
在生产中选择润滑剂时,应使之达到以下要求:润滑效能高而持久;与树脂的相容性大小适中,内部、外部润滑作用的平衡;不喷霜、不易结垢;表面引力小,粘度小,在界面处的扩展性好,易形成界面层;尽量不降低聚合物的各种优良性能,不影响塑料的二次加工性能;本身的耐热性和化学稳定性优良,在加工中不分解、不挥发;不腐蚀设备,不污染薄膜,没有毒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塑料用润滑剂及限度
塑料在现代工业中应用广泛,作为一种材料,它具有轻便、耐腐蚀、耐磨损的特点,同时价格也比较低廉,因此得到了广泛使用。
然而,塑料的制造和加工也面临着不少问题,其中就包括塑料的摩擦和磨损问题。
润滑剂是一种可以减小物体之间摩擦力和磨损的物质,它可以应用于塑料加工中,有效减少摩擦和磨损,减少能源消耗并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然而,在应用中,有必要注意润滑剂的使用限度,以防止对塑料材料造成不良影响。
一、塑料加工中润滑剂的应用
1. 减小摩擦:在塑料加工的过程中,工件之间的摩擦力
会导致许多问题,例如设备磨损、能耗增加和塑料变形等。
润滑剂可以减少摩擦力并降低切削力,从而缩短加工时间、降低能耗和减少设备损坏。
2. 增加加工精度:润滑剂可以减少工件表面的高低起伏,从而增加加工精度。
此外,润滑剂可以减少工件的变形,提高产品质量。
3. 延长工具使用寿命:润滑剂减少了工件表面与工具之
间的摩擦力,减少了工具的磨损,延长了工具使用寿命。
二、润滑剂的选择
1. 润滑剂的类型
在塑料加工中润滑剂有多种类型可供选择,例如,固体润滑剂、液体润滑剂和半固体润滑剂等。
不同类型的润滑剂有不同的应用范围和润滑性能。
2. 润滑剂的性质
对于润滑剂的选择,应该考虑到其基础油的类型和质量、添加剂的成分和浓度以及润滑剂的黏度和极压性能等。
三、润滑剂的使用限制
1. 润滑剂的使用量
润滑剂的使用量应适中,不可过多或过少,应该根据加工和使用条件确定合理的使用量。
2. 润滑剂清洁和更换
润滑剂应定期更换,防止沉积在设备内部,影响加工质量和设备寿命。
清洗润滑剂也是很重要的,以防止污物阻塞设备管道。
3. 处理润滑剂的污染
在加工中,润滑剂很容易被污染,例如重金属、杂质和细菌等。
因此,在润滑剂的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其污染和防止其污染环境。
综上所述,润滑剂在塑料加工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它可以减少摩擦和磨损、提高加工精度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但是,在应用时,必须掌握润滑剂的选择、使用量和更换、污染
等问题,才能充分发挥其应用优势,有效保护和加工塑料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