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剂在聚合物加工中的作用往往表现为内润滑性和外润滑性

合集下载

高分子助剂第07章 润滑剂

高分子助剂第07章  润滑剂

硬脂酸钙的用途极为广泛,如它能促进 制品产生高的内部剪切力,并且赋予其良 好物性;它具有反应性,在加工期间吸收 可能形成的少量HCl;它具有外润滑剂的功 能,关键取决于加工温度、适量的填料, 以及特殊树脂使用的配方。 在硬质 PVC 加工中,硬脂酸钙的作用是: ①改变熔体粘性;②增加析出金属。
硬脂酸钙可用于硬质和软质聚氯乙烯混 料的挤塑、压延和注塑加工,在聚丙烯生产 中,作为润滑剂和金属清除剂使用。 硬脂酸锌呈白色粉末状,是兼具内润滑 和外润滑性的润滑剂,可保持透明聚氯乙烯 制品的透明度和初始色泽;在橡胶中兼具硫 化活性剂、润滑剂、脱模剂和软化剂等功能。
在挤出加工中,硬脂酸、软脂酸、肉豆 蔻酸、花生酸等都具有中期到后期润滑效 果,当初期润滑性或后期润滑性不足时, 可分别与少量硬脂酸丁酯或酯蜡等并用以 改善加工性。 作为润滑剂使用的羟基脂肪酸有蓖麻油 酸、羟基硬脂酸等,它们的挥发性比硬脂 酸低,和PVC相容性好,具有内润滑作用, 但热稳定性较差。
直链脂肪酸如硬脂酸 [CH3(CH2)16COOH] 和月桂酸 [CH3(CH2)COOH]常作为润滑剂使 用,它们均为白色固体,无毒,主要由油 脂水解而得;除作润滑剂外,还兼具软化 剂和硫化活性剂等多种功能。 由于其对金属导线有腐蚀作用,一般不 用于电缆等塑料制品。
一般情况下,润滑剂的分子结构中都含 有长链的非极性基和极性基两部分,它们 在不同聚合物中表现不同的相容性,从而 显示不同的内外润滑作用。也有些润滑剂 如聚乙烯蜡是非极性的,它们与非极性树 脂的相容性好,主要起内润滑作用。 按照化学组成,常用的润滑剂可分为如 下几类:脂肪酸及其酯类、脂肪酰胺、金 属皂、烃类、醇类、复合润滑剂等。
4、脂肪酸金属皂 金属皂既作润滑剂使用,又可作辅助热 稳定剂使用,它们包括钙、锌、铅、隔、 钡等。 常用作润滑剂的脂肪酸金属皂主要是硬 脂酸盐,包括硬脂酸钙、硬脂酸锌、硬脂 酸铅和硬脂酸钠等。 前三个品种均是由硬脂酸钠与相应的金 属盐发生复分解反应而制得。

润滑剂的概述及功能

润滑剂的概述及功能

润滑剂的概述及功能塑料配方中加润滑剂是为了在成型加工时改善树脂的流动性。

有些树脂如聚氯乙烯和ABS等在加工过程中必需添加润滑剂才行,特别对聚氯乙烯硬质制品而盲,润滑剂的作用几乎与热稳定剂相仿。

一种良好的润滑剂不只是改善了树脂的润滑性,而且通常由于加工流动性的提高还能改善色泽、增加光泽、防静电、促进熔融、避免降解、增加制品韧性、降低加工能耗、提高加工速率等。

所以在塑料加工业中,润滑体系往往是很重要的。

塑料用润滑剂根据其作用方式可以分为内润滑剂和外润滑剂两大类。

内润滑剂用来减少聚合物分子链间的内聚力,起加速熔融、降低熔融粘度、延长加工寿命、改善流动性和提高透明性的作用;外润滑剂起防止熔融聚合物粘附于热加工设备表面的作用。

所以内、外润滑剂有不同的功能,难以相互代替。

如果润滑剂只要求其内润滑作用则它们的选择是很简单的,但是大多数情况是需要将它们的内外润滑作用调到一定程度为最好。

一种润滑剂的内外润滑功能是由它的化学组成、极性、在聚合物熔体中的可溶性所决定的。

例如硬脂酸单甘油酯能溶于聚氯乙烯熔体,有部分内润滑作用,它的内润滑功能来自分子中两个极性羟基的作用;而三硬脂酸甘油酯只有外润滑功能,因为它分子中没有羟基。

当然润滑功能还受润滑剂中所含杂质及其它添加剂的影响。

塑料用润滑剂的种类比较繁多,从褐煤蜡、石蜡、矿物油、动植物油类等天然物质到各种低分子量聚合物如低分子氟树脂、有机硅油、低密度聚乙烯等,使用较为普遍的是一些脂肪族化合物,例如硬脂酸、硬脂酸皂类、酸脂酸酯类。

以及酰胺类化合物。

美国1981年在塑料加工中耗用的润滑剂达万多吨,共中酰胺类占45%、硬脂酸及其衍生物占35%,再次是蜡类化合物等。

有些润滑剂,如油酸酰胺、硬脂酰胺、脂肪酸的金属盐硬(脂酸镉)等本身又是很好的抗粘贴剂。

只要加入0.5%就可使薄膜获很良好的爽滑性。

当然二氧化硅、陶土这类填充剂也是最常用的抗粘贴剂,用量为0.1-1.0%,它们又常被称为开口剂。

塑料用润滑剂的分类

塑料用润滑剂的分类

常用润滑剂一、润滑剂是能够改善塑料加工性能的一种添加剂。

按其作用机理可分为外润滑剂和内润滑剂两种。

外润滑剂:能在加工时增加塑料表面的润滑性,减少塑料与金属表面的黏附力,使其受到机械的剪切力降至最少,从而达到在不损害塑料性能的情况下最容易加工成型的目的。

内润滑剂:则可以减少聚合物的内摩擦,增加塑料的熔融速率和熔体变形性,降低熔体黏度及改善塑化性能。

二、润滑剂的分类润滑剂按化学结构可划分为脂肪酸酰胺类、烃类、脂肪酸类、酯类、醇类、金属皂类、复合润滑剂类。

按用途类型可划分为内润滑剂(如高级脂肪醇、脂肪酸酯等)、外润滑剂(如高级脂肪酸、脂肪酰胺、石蜡等)和复合型润滑剂(如金属皂类硬脂酸钙、脂肪酸皂、脂肪酰胺等)。

1、脂肪酸酰胺类润滑剂①硬脂酸酰胺:白色或淡黄褐色粉末,相对密度0.96,分子量283,熔点98~103℃,如溶于水,溶于热乙醇、氯仿、乙醚。

具有优良的外部润滑效果和脱膜性,透明性、分散性、光泽性和电绝缘性亦佳,无毒,是PVC,PS,UF等树脂加工润滑剂,还可作为聚烯烃的爽滑剂和抗粘连剂。

一般用量0.1%~2.0%。

②N,N,_亚乙基双硬脂酰胺(EBS):白色或乳白色粉末或粒状物。

相对密度0.98,分子量593,熔点142℃,不溶于水,溶于热的氯代烃类和芳烃类溶剂。

广泛用于爽滑剂、抗粘连剂、润滑剂和抗静电剂。

无毒,适用于PE,PP,PS,ABS树脂及热固性塑料的内部和外部润滑剂。

一般用量为0.2%~2.0%。

③油酸酰胺:白色粉末状、碎片状或珠粒状物。

相对密度0.90,分子量281,熔点68~79℃,不溶于水,溶于乙醇等许多溶剂。

无毒,可作为PE,PP,PA等塑料的爽滑剂、防黏剂,改善加工成型性能,还具有抗静电效果,可减少灰尘在制品表面的附着,在PVC 加工成型中本品是良好的内部润滑剂。

④芥酸酰胺:形状、性能及用途与油酸酰胺相似,比油酸酰胺更佳。

⑤硬脂酸正丁酯(BS):淡黄色液体,相对密度0.855~0.862,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微溶于甘油、乙二醇和某些胺类,与乙基纤维素相容,与硝酸纤维素、乙酸丁酸纤维素、氯化橡胶等部分相容。

润滑剂种类

润滑剂种类

润滑剂种类————————————————————————————————作者:————————————————————————————————日期:润滑剂的作用润滑剂是能够改善塑料加工性能的一种添加剂。

按其作用机理可分为外润滑剂和内润滑剂两种。

外润滑剂能在加工时增加塑料表面的润滑性,减少塑料与金属表面的黏附力,使其受到机械的剪切力降至最少,从而达到在不损害塑料性能的情况下最容易加工成型的目的。

内润滑剂则可以减少聚合物的内摩擦,增加塑料的熔融速率和熔体变形性,降低熔体黏度及改善塑化性能。

实际上每一种润滑剂都有可以实现某一要求的作用,总是内外润滑的共同作用,只是在某一方面更突出一些。

同一种润滑剂在不同的聚合物中或不同的加工条件下会表现出不同的润滑作用,如高温、高压下,内润滑剂会被挤压出来而成为外润滑剂。

一般润滑剂的分子结构中,都会有长链的非极性基和极性基两部分,它们在不同的聚合物中的相容性是不一样的,从而显示不同的内、外润滑的作用。

ﻫ通常润滑剂均兼具有内、外润滑剂的功能,不过,不同的润滑剂其内、外润滑性能不同,有的润滑剂内润滑性较差,而外润滑性能较好;有的润滑剂外润滑性较差,而作为内润滑剂性能较好。

通常认为,与聚合物相容性好、极性基团极性大的润滑剂多用作内润滑剂;反之,则用作外润滑剂,但也有内润滑及外润滑剂性能均佳的品种。

ﻫ理想的润滑剂应具备如下性能:ﻫ①必须具有优异的、效能持久的润滑性能。

②与聚合物具备良好的相容性,内部、外部润滑作用要平衡,不影响树脂的透明性,不起霜、不易结垢,不与其他助剂反应。

③黏度小,表面引力小,在界面处扩展性好,易形成界面层。

④热稳定性能优良,在加工成型过程中不分解、不挥发、不降低聚合物的各种优良性能,不影响制品第二次加工性能。

ﻫ⑤无毒,无污染,不腐蚀设备,价格便宜。

ﻫ润滑剂的分类润滑剂按化学结构可划分为脂肪酸酰胺类、烃类、脂肪酸类、酯类、醇类、金属皂类、复合润滑剂类。

按用途类型可划分为内润滑剂(如高级脂肪醇、脂肪酸酯等)、外润滑剂(如高级脂肪酸、脂肪酰胺、石蜡等)和复合型润滑剂(如金属皂类硬脂酸钙、脂肪酸皂、脂肪酰胺等)。

塑料润滑剂

塑料润滑剂

一,塑料润滑剂润滑剂是一类用来改善塑料,橡胶等聚合物的加工性能和表观性能的助剂。

除一般意义上的减少磨擦,提高树脂或胶料加工过程中的流动性和脱模性作用外,润滑剂的功能还可延伸到增加制品的表面光洁性,防止制品之间相互粘连等界面性能方面。

就加工改性作用而言,润滑剂在聚合物加工过程主要降低树脂或胶料与加工设备之间和聚合物分子之间的相互磨擦,进而达到降低扭矩,节约能耗,促进流动和提高质量的目的。

润滑剂可分为内、外润滑剂两种,内、外润滑剂的区分主要依其与树脂的相容性大小。

内润滑剂与树脂的亲和力大,其作用是降低大分子间的作用力;外润滑剂与树脂的亲和力小,其作用是降低树与加工机械之间的摩擦。

内、外润滑剂之分只是相对而言,并无严格划分标准。

在极性不同的树脂中,内、外润滑剂的作用有可能发生变化。

一、润滑剂的作用内润滑剂的作用有以下三个方面:(1)使树脂稳定地塑化,防止塑化时转矩急剧升高;(2)降低树脂熔融粘度,增加流动性,使螺杆转矩下降,增加挤出量和生产量;(3)提高加工能力,减少设备负荷,提高能量效率。

外润滑剂的作用有以下五个方面:(1)防止由于树脂与成型金属表面摩擦热所引起树脂的分解及着色;(2)防止在成型加工机械表面烧结;(3)提高滚筒表面的剥离性能;(4)提高脱模性;(5)提高成品表面的光滑性。

二、润滑剂的种类饱和烃类——饱和烃类按极性可分为非极性烃(如聚乙烯蜡和聚丙烯蜡)、极性烃(如氯化石蜡及氧化聚乙烯等)。

主要用于PVC无毒外润滑剂。

液体石蜡——俗称白油,为无色透明液体,可用作PVC的透明性内润滑剂,用量为0.5 份左右。

在挤出工艺中,液体石蜡的初期润滑性较好,且不影响热稳定性;固体石蜡——又称为天然石蜡,白色固体,可用作PVC的外润滑剂,用量0.1~1.0 份,用量太大会影响透明度;微晶石蜡——又称为高熔点石蜡,外观为白色或淡黄色固体,因结晶微细而称为微晶石蜡。

润滑效果和热稳定性好于其它石蜡。

在PVC中用量较小,一般为0.1~0.2 份;低分子量聚乙烯——又称聚乙烯蜡,外观为自色或淡黄色固体,透明性差。

内润滑、外润滑

内润滑、外润滑

高聚物的在熔融之后通常具有较高的粘度,在加工过程中,熔融的高聚物在通过窄缝、浇口等流道时,聚合物熔体必定要与加工机械表面产生摩擦,有些摩擦在对聚合物的加工是很不利的,这些摩擦使熔体流动性降低,同时严重的摩擦会使薄膜表面变得粗糙,缺乏光泽或出现流纹。

为此,需要加入以提高润滑性、减少摩擦、降低界面粘附性能为目的助剂。

这就是润滑剂。

润滑剂除了改进流动性外,还可以起熔融促进剂、防粘连和防静电剂、爽滑剂等作用。

润滑剂可分为外润滑剂和内润滑剂两种,外润滑剂的作用主要是改善聚合物熔体与加工设备的热金属表面的摩擦。

它与聚合物相容性较差,容易从熔体内往外迁移,所以能在塑料熔体与金属的交界面形成润滑的薄层。

内润滑剂与聚合物有良好的相容性,它在聚合物内部起到降低聚合物分子间内聚力的作用,从而改善塑料熔体的内摩擦生热和熔体的流动性。

常用的外润滑剂是硬脂酸及其盐类;内润滑剂是低分子量的聚合物。

有的润滑剂还有其他的功用。

实际每一种润滑剂都有可以实现某一要求的作用,总是内外润滑共同作用,只是在某一方面更突出一些。

同一种润滑剂在不同的聚合物中或不同的加工条件下会表现出不同的润滑作用,如高温、高压下,内润滑剂会被挤压出来而成为外润滑剂。

从加工机械角度来看,在混炼、压延、搪塑等成型加工中,外润滑剂有重要作用,在挤出、注射成型中,内润滑剂则更有效果。

润滑剂的用量一般在0.5%~1%,选用时应注意:聚合物的流动性能已满足成型工艺的需要,则主要考虑外润滑的作用,以保证内外平衡;外润滑是否有效,应以它能否在成型温度时,在塑料面层结成完整的液体薄膜为准,因此外润滑剂的熔点应与成型温度接近,但要相差10℃~30℃方能形成完整的薄膜;不降低聚合物的力学强度以及其他物理性能。

在生产中选择润滑剂时,应使之达到以下要求:润滑效能高而持久;与树脂的相容性大小适中,内部、外部润滑作用的平衡;不喷霜、不易结垢;表面引力小,粘度小,在界面处的扩展性好,易形成界面层;尽量不降低聚合物的各种优良性能,不影响塑料的二次加工性能;本身的耐热性和化学稳定性优良,在加工中不分解、不挥发;不腐蚀设备,不污染薄膜,没有毒性。

第九章润滑添加剂分析

第九章润滑添加剂分析
①硫代异丁烯 是目前用途最广的极压添加剂,可用作切削油、齿轮油、液压油、 金属加工用油等的极压剂;一般含硫量为40%一45%wt。这类硫化 物稳定性好、极压性高,颜色浅。




② 硫化聚丁烯
用作齿轮、汽车传动和工业减速器润滑油的极压剂,添加量一般为5% 一8%wt。
三聚异丁烯

③二苄基二硫化物

高分子材料在加工成型时 存在着 内摩擦 熔融聚合物分子间的摩擦。 外摩擦 聚合物熔体与加工设备表面间的摩擦。 内摩擦会增大聚合物的熔融流动粘度,降低其流动性, 严重时会导致材料的过热、老化; 外摩擦则使聚合物熔体与加工设备及其他接触材料表面 间发生粘附,随温度升高,摩擦系数显著增大。



根据摩擦类型的不同,所需的润滑分为内润滑和外润滑。 内润滑 在塑料加工前的配料中,加入与聚合物有—定相容性的润滑

大多数的润滑剂兼具两种作用,只是相对强弱不同。
9.2.1 作用机理


1、内润滑 —塑化机理
为了降低聚合物分子之间的内摩擦,加入与聚合物有一定相容性的 润滑剂,称之为内润滑剂。 其结构及其在聚合物中的状态类似于增塑剂,但与材料的相容性较 增塑剂低很多,仅有少量润滑剂分子象增塑剂穿插于聚合物分子链 间,略消弱分子间的相互吸引力,在聚合物变形时,分子链间能够 相互滑移和旋转,从而分子间的内摩擦减小,熔体粘度降低,流动 性增加.易于塑化。 润滑剂不会过分降低聚合物的玻璃化温度和强度等,这是与增塑剂 作用的不同之处。
加有脂肪酸的润滑油在使用时,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同时存在,一般 在金属的某些凸出部位,温度条件具备时才能生成金属皂,由物理吸 附转变成化学吸附。


通常使用的油性剂有动植物脂肪油、 脂肪酸及酯、高级醇、高级胺和酰胺等。

润滑剂_精品文档

润滑剂_精品文档

润滑剂导言润滑剂是一种用于减少摩擦和磨损的物质。

它们可以涂覆在摩擦表面,使其相对滑动起来,同时减少热量和能量损失。

润滑剂在各个行业和领域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润滑剂的定义、分类、工作原理以及应用领域。

一、润滑剂的定义润滑剂是一种能够降低摩擦系数、减少磨损、改善摩擦配对条件的物质。

它们通常具有液体或半固体的形态,并通过涂覆或注入方式应用于摩擦表面。

二、润滑剂的分类根据润滑剂的基本成分和性质,润滑剂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润滑油:润滑油是一种由矿物油、合成油或动植物油制成的液体润滑剂。

它们通常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和抗氧化性能,常用于润滑旋转机械设备,如发动机、齿轮和轴承等。

2. 脂类润滑剂:脂类润滑剂是由油脂和稠化剂组成的半固体润滑剂。

它们通常具有较高的黏度和附着性,可以用于润滑高温或高负荷的部件,如轴承和齿轮。

3. 润滑膏:润滑膏是由润滑油和固体添加剂混合制成的半固体润滑剂。

它们通常具有较高的抗腐蚀性能和附着力,常用于润滑摩擦表面和防止氧化。

4. 涂层润滑剂:涂层润滑剂是将一层润滑性能较好的材料涂覆在摩擦表面上的润滑剂。

它们通常具有较高的减摩效果和耐磨性能,可以延长摩擦表面的使用寿命。

三、润滑剂的工作原理润滑剂通过改变摩擦表面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来实现减摩和防磨的效果。

1. 润滑剂降低摩擦系数:润滑剂在摩擦表面形成一个润滑膜,减少了表面之间的直接接触,从而降低了摩擦系数。

2. 润滑剂减少磨损:润滑剂可以填补表面微观不平坦处,减少表面磨损的发生。

3. 润滑剂冷却和减少能量损失:润滑剂通过吸收和传导热量,降低摩擦表面的温度,减少能量的损失。

四、润滑剂的应用领域润滑剂在各个行业和领域中都广泛应用,以下是几个主要的应用领域:1. 机械制造业:润滑剂在机械制造业中被广泛用于润滑各种机械设备,如发动机、齿轮和轴承等。

它们可以减少机械部件的磨损,延长使用寿命。

2. 汽车工业:润滑剂是汽车工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润滑剂在聚合物加工中的作用往往表现为内润滑性和外润滑性﹐其功能和作用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1.降低熔体黏度热塑性聚合物树脂熔体的黏度是表征其加工流动性的重要参数。

一般随着加工温度的升高﹐熔体黏度降低﹐流动速率增加。

对实际加工而言,由于受树脂热稳定性等因素的局限,加工温度不可能夫限度的升高,尤其是象PVC 这样的热敏性树脂.而且依赖加工温度降低熔体黏度还会增加能耗,降低产量.除提高加工温度外﹐降低熔体黏度有选择较低分子量树脂的措施,但同时又会带来最终制品维卡温度和强度下降的问题.具有内润滑作用的润滑剂能够在较低配合量下改变树脂熔体的流变行为﹐达到降低熔体黏度﹐提高熔融流动性之目的。

这是因为润滑剂分子与聚合物树脂在较高温度下具有一定的兼容性﹐进而插入聚合物分子链之间﹐削弱分子链间的作用力﹐促进高分子链之间的滑动和旋转﹔或者包覆于聚合物树脂初级微粒的表面﹐通过向名伸展的长碳链脂肪基改善PVC初级微粒间的相互滑动性。

2.减小内生热内生热即聚合物树脂内部的磨擦生热。

对于高速成型工艺来讲﹐高剪切将使大量的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熔体黏度越大﹐剪切力越强﹐因此产生的内生热越多。

内生热是导致树脂熔体局部过热﹑热稳定性下降的主要因素之一。

借助于内润滑剂降低熔体黏度的途径固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内生热﹐但因此带来的低熔融黏度常常使注塑成型等加工难以进行﹐因为许多加工方式往往需要树脂熔体具有足够高的熔融黏度。

考虑内生热是由熔体内部的磨擦引起的﹐如果润滑剂能够赋予树脂内部结构单元足够高的润滑性﹐同时又对聚合物溶剂化作用极小﹐就可以通过减少树脂内部界面的磨擦生热或将已产生的内生热尽快散逸而提高加工稳定性﹐也避免了熔融黏度的降低和制品热变形温度下降等问题。

3.脱模作用聚合物树脂熔体对加工机械金属表面的粘着性在制品加工成型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意义。

在树脂塑化阶段﹐熔体对加工机械表面的粘着性有助于树脂微粒的打开﹐能够促进熔融﹔在制品成型后期﹐这种粘着性往往容易导致制品表面均匀剥离困难﹐甚至造成表观性能的损坏。

脱模作用是润滑剂外润滑性具体表现﹐具有脱模作用的润滑剂多是极性化合物﹐它们与树脂兼容性有限﹐能够从熔体迁移到表面﹐极性基团与金属表面具有一定的亲和性。

﹐这样在熔体和金属表面之间形成一层相对稳定﹑互为隔离的分子层﹐因此抑制聚合物熔体与加工机械表面之间的粘着。

对于极性树脂而言﹐非极性的烃蜡类化合物也具有脱模作用﹐但由于与金属表面之间缺乏亲和性﹐脱模效果一般。

聚乙烯蜡属于非极性烃类润滑剂。

4. 延迟塑化作用延迟塑化作用是外润滑性在塑料加工中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在PVC加工中﹐PVC树脂是在剪切形变作用下熔融并与各种助剂均匀混合的﹐在具体情况下对树脂熔融的要求并不一致。

例如在成型过程的初级阶段往往并不希望树脂微粒过早熔化﹐有时为了获得最终制品的最佳力学性能并不要求树脂完全熔融﹐这在高抗冲聚氯乙烯加工中表面的尤其明显。

通过在树脂中配合兼容性较低的润滑剂﹐可以在加工温度下迁移到树脂微粒或熔体表面﹐从而在树脂
微粒或熔体表面与加工机械金属表面形成润滑层﹐使之产生良好的滑动﹐削弱剪切变形作用﹐达到延缓树脂塑化的目的。

5. 防止熔体破裂在高速剪切速率下的高黏度会导致所谓熔体破裂的表面现象﹐这是因为押出物质在流道内经历规则的粘附/滑动转变。

6. 改善制品的自润滑性许多塑料制品要求有很好的表面润滑效果﹐例如齿轮﹐具有外润滑效果的润滑剂往往可以通过向制品表面的迁移或渗出形成自润滑层同﹐产生永久的润滑作用。

7. 爽滑和防粘连作用对于比表面积较大的塑料制品﹐表面粘连往往会给其生产或应用带来诸多困难﹐许多具有外润滑作用的润滑剂向制品表面迁移较大﹐而且冷却后能够形成一个分布均匀的薄涂层﹐由于两个界面插入隔离层﹐因此既赋予制品的表面滑动性﹐又不致造成表面粗糙﹐这种功能助剂称为爽滑剂。

润滑剂的作用机理
1.内润滑剂的塑化或软化机理
内润滑剂的主要功能是削弱聚合物熔体内部分子间的相互磨擦﹐降低内生热和改善熔融流动性﹐这就要求润滑剂与聚合物树脂必须具有一定兼容性﹐能够在熔融状态下插入聚合物分子间﹐削弱其分子间相互作用﹐相当于增塑作用。

考虑到内润滑剂对制品最终热变形温度的影响﹐内润滑剂对树脂熔体的增塑作用只有在熔融状态下才能显示出来﹐因此与增塑剂相比﹐内润滑剂一般极性较低﹑兼容性有限﹐结构中的碳链较长。

2.外润滑剂的界面润滑理论
聚合物加工过程的外润滑功能主要体现在树脂微粒﹑熔体表面加工机械的金属表面﹐润滑剂通常附着在树脂微粒表面﹑熔体表面﹑加工机械表面和模具表面﹐形成一层润滑剂的分子层﹐这是由于润滑剂分子层存在在树脂微粒之间和聚合物熔体与加工设备之间形成一个润滑界面﹐结果降低了熔融前树脂粒子与机械表面之间和熔融后树脂熔本与加工机械表面之间的磨擦。

例如当使用脂肪酸类化合物作为PVC加工润滑剂时﹐在高温下脂肪酸与活性金属表面反应﹐结果所生成相应金属皂膜附在金属表面上﹐而且这种金属皂膜的熔点远远高于对就的脂肪酸熔点﹐因此即使在较高的加工温度下仍然显示良好的润滑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