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伯族民间故事

合集下载

论锡伯族民间故事中霍托形象及其文化内涵

论锡伯族民间故事中霍托形象及其文化内涵

内容摘要:在锡伯族民间故事中,有一类机智勇敢、诙谐幽默的人物,他们敢于同社会丑恶势力作斗争,成为人民智慧和力量的化身,他们就是民间机智人物。

在本文中,笔者主要以机智人物霍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人物形象的具体分析,进而挖掘其承载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锡伯族机智人物霍托文化内涵关艺伟王军林论锡伯族民间故事中霍托形象及其文化内涵一.引言机智人物故事是指以某个机智人物为中心而编织的系列故事[1]55。

这样一类故事,有些学者把它称为故事群。

著名的故事研究专家祁连休在《中国民间文学作品选编》(上海文艺出版社,1978年)中率先提出“机智人物”这一术语,之后机智人物逐渐引起了学界的关注。

1984年,全国召开了“机智人物故事学术研讨会”,“机智人物故事”这一术语被广泛运用起来。

在此之前,对机智人物故事的研究很少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

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内学者才开始对机智人物故事进行系统研究。

这方面比较典型的代表性的学者有祁连休,他从不同视角对机智人物进行了多维的阐释与分析,代表性的成果有《中外机智人物故事大鉴》(知识出版社,1993年)、祁连休《智谋与妙趣—中国机智人物故事研究》(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等,他的研究对我们研究民间故事提供了一定的理论视角和方法。

锡伯族作为人口较少民族,他的民间文学同样丰富多彩,而民间故事也呈现出它独有的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

学界学人从不同视角对锡伯族民间故事进行了研究,主要有佟中明《锡伯族古老民间故事研究》(民族文学研究,1994年第1期)、吕怡《锡伯族民间故事初探》(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撒军《多元叙事模式下的新疆锡伯族散文类口头传统》(西域研究,2006年第2期)、曲哲《锡伯族民间故事的主要类型探析》(文化学刊,2011年第6期)、丁玉珍《锡伯族民间故事的文化内涵及社会价值》(伊犁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5年6月)、陈泳桦、祁晓冰《锡伯族民间故事类型及其审美意蕴》(牡丹江大学学报,2017年第1期)等。

锡伯族故事

锡伯族故事

锡伯族故事锡伯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

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锡伯族总人口为188824人,其中辽宁省132615人,主要分布在沈阳、大连、铁岭、朝阳、锦州、丹东、瓦房店、凤城等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34566人,主要聚居于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以及霍城、巩留、伊宁、乌鲁木齐等县市;黑龙江省8886人,主要分布在哈尔滨和双城市;吉林省3168人,主要分布在长春市;内蒙古自治区3023人,主要分布在呼伦贝尔盟;其余分布在陕西、北京、上海等省、区、市。

呈现东(北)西(北)分居、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局面。

锡伯族有自己的语言。

由于历史的原因,东北和西北的锡伯族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各自的特点。

现在,东北锡伯族的语言和当地汉族、满族基本相同。

新疆的锡伯族,由于居住较为集中,在语言文字上保持了较多的特点。

锡伯语属于阿尔泰语系满一通古斯语族满语支。

锡伯族民间故事,锡伯族是古代鲜卑人的后裔。

鲜卑最初游牧于大兴安岭东麓,世代以狩猎、捕鱼为生。

16世纪编入蒙古“八旗”后,其社会组织发生了急剧变化,生产上转入稳定的农业经济。

18世纪中叶,清政府为巩固西北边防,将部分锡伯族迁往新疆,尔后这些锡伯族在伊犁河谷屯田定居,开拓了自己的第二故乡。

远古时代的神秘传说:在锡伯族民间传说中说,锡伯族先民一一鲜卑,古时南迁时,在鲜卑山(今大兴安岭)中迷失方向,被困在山里。

后来,有一种神兽在前方引路乃得出山,才来到南方大泽(呼伦贝尔草原)。

这种兽,状如虎而五爪,文如狸而色青,大如狗而迅走。

锡伯族保留有供奉“鲜卑兽”(瑞兽)的习俗。

将绘制的兽形图案,挂在住室西或北墙上,久而久之就成为锡伯族标志性图案。

2011年5月23日,辽宁省沈阳市申报的“锡伯族民间故事”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沈阳市于洪区文化馆获得锡伯族民间故事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锡伯族民间故事

锡伯族民间故事

锡伯族民间故事接生婆的奇遇——永寿林阿尔潭扎布大叔是我们村里最能讲故事的人,他肚子里有许许多多锡伯民间的传说。

这天,他又在给大家讲故事了:深秋的夜来的很早,刚吃过晚饭,就掌灯了。

户外时常听到狗的叫声,可叫了几声就歇了,也许狗也觉得天色已晚了吧?!突然,从村子的南边听到急切的马蹄声,这马蹄声虽有序而有些碎,由远而近,蹄声愈来愈逼近村口。

顿时,各家的狗用不同的声音叫了起来,狗的叫声淹没了马蹄声。

不到一会儿,这辆马车就到村东头的春花接生婆家门口停住了。

马车是前后四匹白色长鬃毛马,套在一辆俄国式的“皮力斯卡”车上,用白帆布罩起了蓬,车后面站立着两个人,看起来象是一个护兵。

有一个是赶车的,坐在前端,双手持着缰绳,鞭子横握在右手上,看上去象个木偶,只有看到白马的头部的摆动带动缰绳,赶车人的手联动才知道他是个活人。

也许这才是他们的规矩呢!这家是方圆百里皆知的接生婆家,女主人名叫春花。

主人家的女儿呵斥着拴在棚子下的狗,让客人进屋,两人一前一后地进到了春花接生婆的厢房。

前面的有个三十来岁,中等个头,目秀面善,精练聪明,微笑的眼睛里总是透露出丝丝温情友善和利落干练,看起来像个绅士。

可是春花大妈从来没有见过这个人。

这位青年左手脱帽,双手放在膝盖上向春花接生婆一边作揖一边说:“我是南边水磨沟的,家里媳妇生小孩难产了,听说春花大妈接生手艺高超,特来邀请,现在产妇母子的安危就落在您的手中,请您救救他们母子吧!”这位青年人有些激动,双目凝视着春花大妈,眼睛里透出那种无奈并渴望的目光,立在门口边,用乞求的目光看着一会大妈,慢慢地低下了头,弓着腰,双手放在前胸。

他的随从紧紧跟在这位青年人的身后,低着头,帽子压得很低,看不清他的面目,双手托着一个大的包袱,这时候这位青年人从随从手中接过这包东西往前走两步坐在炕沿边说:“若春花大妈出诊接生,母子健康,日后将重重酬谢。

”春花大妈赶紧收一收手中的针线活儿,看着这位来客,努力辨认着,并非常有礼貌地请来客上炕就座,但来客的青年人伫立在门边,这时春花大妈理一理粗黑并有些凌乱的头发,抬头看到坐在炕头对面一直在吸烟的丈夫。

锡伯族的春节故事

锡伯族的春节故事

锡伯族的春节故事锡伯族是我国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其独特的文化和传统节日吸引着人们的关注。

春节作为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锡伯族也有着自己的庆祝方式和丰富多样的故事。

本文将为您讲述锡伯族的春节故事,带您领略这个民族的春节风情。

一、锡伯族的春节传说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凶猛的妖怪,每年春节都会来到锡伯族村子里捣乱,吃掉牲畜,破坏庄稼。

锡伯族人民为了保护家园,决定合力除掉这个妖怪。

在一次激战中,锡伯族勇士们用智慧和勇气打败了妖怪,从此村庄恢复了往日的安宁。

为了纪念这次胜利,锡伯族人民在每年的春节都会举行庆祝活动,祈求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二、锡伯族的春节习俗1.贴春联:锡伯族人民在春节期间,会在门框上贴上红纸春联,寓意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幸福安康。

2.放鞭炮:春节期间,锡伯族人民会放鞭炮来庆祝节日,驱赶邪恶,迎接新年的到来。

3.拜年:春节期间,锡伯族人民会互相拜年,互致祝福。

晚辈给长辈拜年时,要行跪拜礼,表示对长辈的尊敬。

4.饮食习俗:锡伯族春节的饮食以面食为主,如饺子、面条等。

此外,还会制作各种糕点,如糯米糕、年糕等,寓意着年年有余、步步高升。

5.舞龙舞狮:锡伯族人民在春节期间会举行舞龙舞狮活动,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三、锡伯族的春节故事1.《勇士斗妖怪》:讲述了锡伯族勇士们合力打败妖怪,保护家园的故事。

2.《聪明的阿哥》:讲述了锡伯族一个聪明的小伙子,如何在春节期间用智慧解决难题,赢得村民们的尊敬。

3.《扶贫救困》:讲述了锡伯族一位富商在春节期间,慷慨解囊帮助贫困村民,传播爱心和正能量的故事。

锡伯族的春节故事丰富多彩,展示了这个民族独特的文化和传统习俗。

锡伯族民间故事类型及其审美意蕴

锡伯族民间故事类型及其审美意蕴
第2 6 卷
第O 1 期
牡丹江大学学报
J o u r n a 1 o f M u d a n j i a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Vo1 .2 6 N o. O1 J a n . 20 1 7
2 O 1 7 年 O 1月
文 章编 号 : 1 0 0 8 . 8 7 1 7( 2 0 1 7 )0 1 . 0 0 4 9 . 0 3
4 9
空 ,是劳动人民将 自己的善恶倾向灌注其中的体现。 二是异类婚 , 常 是人妖结合的婚恋叙述 , 或者 人妖相遇 的奇特历程 。在 《 酒坊 》 里 面,伊本布阿 勤劳实诚 , 被狐仙悄悄看 上。 酒坊 的酒莫名其妙地 少了 , 伊 本 阿在夜里潜 入酒坊里一探究竟 , 却放 走 了狐狸变成 的青烟 。 狐狸先幻化成男子 , 再幻化 成女子 , 两人结为夫妻 。 但 一 十年后 , 狐f J I J 却要 面 对修行 的考验 , 与丈夫分离 。 爱情 主题是 民间故事 永恒 主题 , 表达 了人们对美好爱情 的渴颦 , 富有感 情 想象力 , 极具 浪漫 色彩 。这类 故事摆脱 了单 一 的叙 述模式 , 情节更加 曲折 , 叙述角度多元化 , 语 言细腻 ,尤其 注重心理刻 画。 _ 三 是狐 仙鬼怪 , 无论是在《 卖 鱼郎 》 还是在《 酒 坊 》里 ,都 出现了魔法形 象。对神奇力 量的表 现 , 是 由于在原 始文化中 ,受到万物 有灵观念的支配 。 无论 是 日月肇辰 , 花 鸟鱼虫 , 都具有灵性 。狐仙 鬼 怪 的形象不仅具有 自然属性 , 也具有社 会属性 , 它 们保持着动物的习性 , 却被 赋予了灵性 , 扮演着人 类的角色 。 锡伯族 魔法故 事想象绮丽 , 向人们展示了一个 神人交融的超现实图景 , 美意蕴

少数民族民间故事_童话故事

少数民族民间故事_童话故事

少数民族民间故事_童话故事阅读少数民族的民间故事也是了解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少数民族民间故事。

少数民族民间故事1:后娘的故事锡伯族民间故事,流传于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

从前有个人,其妻突发暴病而死,留一七岁女儿。

父因在外当差,少回家,难顾女儿,后娶一寡妇为妻。

寡妇有一女八岁。

不久后娘便开始虐待孩子,将自己的女儿视作宝贝。

前妻的女儿越长越美,后娘之女越长越丑,后娘便起歹心,把她推进井里把井填掉。

父亲回来,后娘谎称女儿得急病死去。

悲痛的父亲发现从原井口长出的一棵柳树苗几天间长成大树,上有一只美丽的小鸟会唱九十九种曲调且极悲哀。

父亲将它放进鸟笼,后娘又使毒计害死它并丢进炉中烧成灰倒在外面。

第二天,邻居孤身奶奶在灰里找到一颗晶亮的绿宝石,后绿宝石变成一美丽的姑娘。

一天,姑娘备一桌饭菜,让老奶奶把父亲和后娘请去做客。

席间姑娘讲了一段悲惨故事,父亲才恍然大悟,大怒,即刻把后娘送官府严惩。

少数民族民间故事2:泼水节的来历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很早以前,一个无恶不作的魔王霸占了美丽富饶的西双版纳,并抢来七位美丽的姑娘做他的妻子。

姑娘们满怀仇恨,合计着如何杀死魔王。

一天夜里,年纪最小的姑娘侬香用最好的酒肉,把魔王灌得酩酊大醉,使他吐露自己致命的弱点。

原来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魔王,就怕用他的头发勒住自己的脖子,机警的小姑娘小心翼翼地拔下魔王一根红头发,勒住他的脖子。

果然,魔王的头就掉了下来,变成一团火球,滚到哪里,邪火就蔓延到哪里。

竹楼被烧毁,庄稼被烧焦。

为了扑灭邪火,小姑娘揪住了魔王的头,其他六位姑娘轮流不停地向上面泼水,终于在傣历的六月把邪火扑灭了。

乡亲们开始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从此,便有了逢年泼水的习俗。

现在,泼水的习俗实际上已成为人们相互祝福的一种形式。

在傣族人看来,水是圣洁、美好、光明的象徵。

世界上有了水,万物才能生长,水是生命之神。

少数民族民间故事3:三个大力士从前达斡尔族有一个名叫巴布嘎①的人。

试论锡伯族神话与民间传说

试论锡伯族神话与民间传说

述 了天 神造大 地与造人 的传奇故 事 。天神每 年 向人
问大 地撒 下雪 白的面粉 , 供人类 食用 , 使其 繁衍 。后
来 , 心 想 吞 吃 太 阳 和 月 亮 而 被 天 神 贬 剑 人 问 的 天 一
去后 , 神 又把 它 们 放 回大 地 . 天 使所 有 生灵 又 开始 繁衍生息 。 玉帝 安排圣灵 》 于此类神话 。 锡伯 《 属 在《
锡伯 族 的 自然神 话可 分为 宇宙 起源 神话 、 人类
起 源 神 话 和 自然 万 物 神 话 。其 表 现 有 两 大 特 征 : 一 是 宇宙 起 源神话 和人类起 源 神话往 往交 织在 一 起 : 二 是 自然 万 物 神 话 更 富 有 其 民族 特 色 。
( ) 宙起 源 神 话 和 人 类起 源 神 话 一 宇
在 《 国 少 数 民族 宗 教 神 话 辞 典 》 , 录 了 一 中 中 收 条 关 于 天 神 造 大 地 的 锡 伯 族 自然 神 话 , 则 神 话 讲 这
了一艘 大船 . 后从所 有 的生 灵 中各 选 出一 对 雄性 然
和 雌 性 , 它 们 放 到 大 船 上 以 躲 避 洪 水 。 待 洪 水 退 把

起 ; 锡 伯族 的 民间传说 源远 流 长 , 而 内容 丰 富 , 要 分 为J- 主 ,  ̄传 说 、 史事 件 传 说 和 地 方 风 物 传 4 历
说 。
关 键 词 : 伯 族 ; 话 ; 间 传 说 锡 神 民
中图分 类号 : 0 . I 7 2 9
文献标 识码 : A
在 锡 伯 族 的 人 类 起 源 神 话 中 . 了 有 天 神 造 人 除
的 神 话 外 , 有 洪 水 再 造 人 和 人 兽 结 合 的 神 话出版 的 《 91 锡伯 族 民 问故事

新疆锡伯族抹黑节的由来 抹黑节的传说

新疆锡伯族抹黑节的由来 抹黑节的传说

新疆锡伯族抹黑节的由来抹黑节的传说>锡伯族传统节日:锡伯族抹黑节少数民族大大小小的节日很多,名字和节日的活动内容也是各种各样。

在我们的通常理解里,“抹黑”是贬义词,但生活在新疆的满族后羿锡伯族却有个节日叫做“抹黑节”呢!而且还有一个关于抹黑节的传说。

好奇的朋友赶紧来看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吧!抹黑节简介抹黑节是新疆锡伯族(满人后裔)的节日。

每年农历正月十六的清晨,这种有趣的节日便开始了。

据传说,这天“五谷之神”要下凡巡视,人们互相往脸上抹黑,是为了祈求五谷之神不要把黑穗病传到人间,以确保小麦的丰收,保佑百姓平安。

所以这一天,人们起的特别早,把晚间准备的抹黑布(抹锅底的黑灰)或毡片带上,大家你追我赶的上街往脸上抹黑,相互观望,笑声不止,十分有趣。

也有成群结伙挨家串户去抹黑的;有的早上还未来得及起床,就被抹的一脸黑的。

见到老年人也不放过,不过要先请安,后跪施礼,再向老人额头上抹一小点黑,被抹上黑是吉祥的象征,可以避免灾难,得到幸福。

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抹黑”已渐渐被废除,“抹黑节”变成男女青年的一种娱乐性活动。

抹黑节的传说居住在新疆伊犁、辽宁沈阳、吉林扶余等地的锡伯族人中,流传着正月十六日抹黑节的传说。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老头一个老太太。

这老两口淳朴勤快,心地善良,膝下无儿无女,住在河边。

春天打鱼,冬天狩猎,藉以为生。

有一天,吃过早饭,老头子正坐在炕沿上抽烟,突然“唆”地从南窗飞进两只燕子,叽叽喳喳吵个不停。

老头子听了一会儿,好像是两个小家伙是为争夺筑巢的栋梁而吵,就站起来,走到它俩面前“劝架”道:“小东西,吵什么呀!你在东边,它在西边不就完了吗?嗯?”可是,两个小家伙根本不听劝告,越发打得难解难分。

老头子正想上前去拉开,突然,一只燕子“呀”地一声掉到炕上,喘着气,不断呻吟,另一只却以胜利者的姿态扬长飞去。

老头子捧起受伤的燕子一看,不好!右腿被打断了。

他赶忙叫来老婆子,两口子小心翼翼地把断腿放平,从炕席上取下两片苇叶夹住,然后用线绑结实,涂点药就放开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锡伯族民间故事
锡伯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和新疆地区。

他们有着丰富的文化和传统,其中民间故事是他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将介绍几个锡伯族的民间故事。

1. 赛里木湖的传说
赛里木湖是锡伯族传说中的圣湖,相传湖中居住着一种神秘的生物——湖妖。

湖妖外形美丽,但善恶难辨。

每年的冬至之夜,湖妖会变成一条金色的巨龙,出现在湖面上。

当地人民相信,如果有人能见到湖妖,并用心愿打动了它,那么他的愿望就会实现。

2. 马背上的神话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锡伯族的传统习俗。

相传,每逢盛夏时节,锡伯族人会举行马上祭祀的仪式。

他们会在马背上奔驰,在神圣的马背上祈祷神灵保佑他们的农作物和家庭平安。

这个仪式被认为是锡伯族与马神灵的联系,也是对马的崇拜和敬意的表达。

3. 传说中的勇士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锡伯族的勇士的传奇故事。

相传,在很久以前,一个叫做阿利的勇士,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与邪恶势力进行了激烈的战斗。

最终,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击败了邪恶势力,并把和平带给了人民。

阿利成为了锡伯族的英雄,他的故事被人们口口相传,成
为了锡伯族的民间传说。

这些民间故事不仅丰富了锡伯族的文化,也反映了他们对自然和神灵的崇拜。

同时,这些故事也传承了锡伯族的智慧和勇气,成为了他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这些故事的传承,锡伯族人民继承了自己的文化传统,并将其传递给后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