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店业30年发展史
酒店发展史

1定义:酒店是一种经过政府核准,以为旅客提供住宿,餐饮,娱乐等服务为手段,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
十世纪初)(美)斯塔特勒饭店——新型饭店时期(饭店联号阶段)(美)希尔顿喜莱登假日我国酒店的产生和发展最早殷商时代的驿站(官)逆旅(民)——(周)馆舍——(秦汉)旅馆——(魏晋)四夷馆(外宾)——(唐元)蕃坊、四方馆、会同馆——(鸦片战争后)现代饭店,20、30年代(北京饭店)最早——50、60年代(广州东方宾馆)(招待所)只提供吃、住——70、80年代酒店开始(长城、白天鹅)功能齐、设施豪华、几乎什么服务都有。
3分类:根据酒店的经营性质分1、商业(务)性酒店2、度假性酒店3、长住性酒店(公寓)4、汽车酒店5、机场酒店6、旅游酒店7、会议性酒店根据酒店客房数量和规模划分1. 超大型酒店:2000间客房以上2. 大型酒店:1000间客房以上3. 中大型酒店:500-1000间客房4. 中型酒店:200-500间客房1、 5. 中小型酒店,小型酒店:50-200间客房根据酒店地理位置划分1、1、公路性2、机场3、城市中心4、风景区划分原则1、设备2、服务,两者缺一不可划分等级五个等级以“星”表示,一二三四五(四星豪华)1、一星酒店食宿2、二星酒店食宿、小卖部、邮电、理发等3、三星酒店食宿、会议室、游艺厅、酒吧、咖啡厅、美容室、客房宽大有空调、彩电4、四星酒店食宿、设备豪华、设施完善、服务项目多、服务质量优良、物质享受,精神享受。
1、5、五星酒店业活动,这种活动的产生是酒店开端的必备条件,后来随着商品活动使人类扩大活动的范围,从而产生居住等更多的需求,也就使酒店的基本功能日益增加,这从酒店的四个发展阶段不难发现。
第一时期:客栈时期产生于十八世纪前,当时名称是客栈,设备简陋,安全性差,仅能提供住、吃,服务质量差。
第二时期:豪华酒店时期产生于十九世纪初,当时英国的产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时代。
酒店的发展历史

它所接待的对象主要是王公贵族、达官显贵、商人、 上流社会度假者,接待目的为非盈利,常建于城市,铁路 沿线。
(一)西方酒店发展史: 1、古代客栈时期: 由于社会的需要,为满
足外出人们的吃、喝、睡等赖 以生存的基本需要,千百年以 前就出现了客栈和酒店。
至中世纪后期,随着商 业的发展,旅行和贸易兴起, 外出的传教士、信徒、外交官 吏、信使、商人等激增,对客 栈的需求量大增。
由于当时的交通方式主 要是步行、骑马或乘坐驿车, 因此古代的客栈大多设在古道 边、车马道路边或是驿站附近。
里兹把他的服务方法归纳为四点:“看在眼里而不 形于色,听在心中而不流于言表,服务周到而不卑躬膝, 先意诚而不妄作主张”。
里兹的文化程度充其量只是懂得一些简单的加减乘 除,但他改变了世界酒店业发展的历史,他使酒店经营成 为一门艺术。
而堪称第一座现代化饭店的特里蒙特饭店于1829年 在波士顿落成,为整个新兴的酒店行业确立了标准,该酒 店不仅客房多,而且设施设备较为齐全,服务人员亦经过 培训,客人有安全感。
对于酒店常客的个人资料,包括身高、爱好、生活 习俗,里兹心中都记着一本账,而且他还要求他的服务员 们也做到这一点。
当服务员没能向宾客提供准确的一次到位的服务时 ,他认为这不是客人的苛求,而是服务员的素质问题。
他对服务的要求“宾客永远是对的”这句话最终成 为了通用于服务业及整个商业领域的普遍原则。
里兹经常这样说,“人们喜欢有人服侍,但是要不 露痕迹”。
同时,由于蒸汽机的出现,商品的进一步丰富,交 通也开始发达,从而导致酒店的开设位置有所变化。
中国酒店业30年发展史

中国酒店业30年发展史酒店业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中国第一批现代意义的饭店是中外合资(合作)的杰作,其目的是为了外事接待。
中外合资不仅仅是引入了资本,更多的是现代饭店管理理念,带来了现代饭店的启蒙教育。
在学习和自我的摸索之中,诞生了星级饭店标准,伴随着一大批星级饭店的成长,集团化、连锁化成为了中国饭店业的新趋势。
集团化竞争使得集团网络预定与常客计划、并购和资本市场成为各大集团追捧的热点,竞争不断升级。
在竞争的过程中,一部分被淘汰出局,一部分实施精品战略,一部分尝试新的业态,一部分由其他行业转入,不断为中国饭店业注入新的生命力。
改革开放30年,回顾中国酒店业走过的轨迹: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饭店业迎来了发展的第一个春天。
一批合资的经典酒店腾空出世,如广州白天鹅(1978)、中国大饭店(1978)、北京建国饭店(1979)等。
1982年北京建国饭店引入第一家国际酒店管理集团——香港半岛集团。
1984年,国务院颁发了《推广北京建国饭店经营管理方法的有关事项》,全国掀起学习建国的热潮。
同年,上海锦江(集团)联营公司成立,中国饭店集团化进入探索阶段。
1984年假日集团登陆中国,1985年国际酒店集团雅高进入中国大陆,此后国际酒店集团纷纷进入中国,开始跑马圈地。
1988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于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旅游局关于建立饭店管理公司及有关政策问题请示的通知》,明确规定:中国的饭店管理公司在原则上享受外国饭店集团在中国享受的同等待遇。
1993年7月29日为了扶植我国饭店管理公司的发展,国家旅游局颁布了《饭店管理公司暂行办法》。
1978到1988年的十年,中国饭店一路狂奔,群领风骚数十年。
1998年8月22日,国家旅游局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涉外饭店星级标准》。
此后在93年、97年和2003年对该标准进行了三次修订。
2003年第三次修订后的星级饭店评定标准,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将“旅游涉外饭店”改为“旅游饭店”,二是借鉴国际做法,增设了“白金五星级”作为酒店的最高星级,中国饭店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中国连锁酒店发展史

中国连锁酒店发展史中国连锁酒店发展史是关于中国酒店行业中连锁酒店的兴起、发展和演变的历史。
以下是对中国连锁酒店发展史的详细阐述:起步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的旅游业和经济开始迅速增长。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增加,一些国内企业开始尝试引进国际连锁酒店品牌,并成立了一些本土的酒店连锁品牌。
这个阶段的连锁酒店主要目标是满足国内外游客基本的住宿需求。
增长与扩张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随着中国旅游市场的进一步扩大,越来越多的国际连锁酒店品牌进入中国市场。
同时,一些本土酒店集团也开始扩张并发展自己的连锁品牌。
这个阶段的连锁酒店更加注重品牌建设、服务质量和市场营销。
品牌竞争与区域扩张阶段(21世纪初至中期):在这个阶段,中国的连锁酒店行业经历了快速的增长和激烈的竞争。
国内外的知名连锁酒店品牌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并在主要城市建立起了大量的分店。
同时,一些本土酒店集团也开始加大品牌建设和扩张力度,发展出了不少具有地区影响力的连锁酒店品牌。
专业化与品牌差异化阶段(21世纪中期至今):随着市场的成熟和竞争的加剧,中国连锁酒店行业逐渐进入了专业化和品牌差异化的阶段。
连锁酒店开始注重提升服务质量、深耕市场细分以及品牌特色的打造。
同时,一些本土酒店集团积极进行结构调整,通过并购、联盟等方式加强自身实力和竞争优势。
绿色与可持续发展阶段:近年来,随着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加强,绿色酒店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在中国连锁酒店行业逐渐兴起。
越来越多的连锁酒店开始引入节能环保技术,改善资源利用效率,并推行环保政策和可持续经营模式。
当前,中国连锁酒店业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连锁酒店市场之一,并继续保持着快速发展的势头。
连锁酒店通过标准化、规模化和品牌化的经营模式,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更便利和多样化的住宿选择。
同时,中国也出现了一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本土连锁酒店品牌,并在国际市场上扩张和竞争。
中国近代酒店发展史

中国近代酒店发展史
中国近代酒店的发展可以分为几个时期。
在鸦片战争后至民国期间,酒店业最为繁华,出现了名为“招商客栈”的高档旅店。
这个时期的酒店已经初具现代酒店的雏形,提供食宿等服务,但设施相对简单。
1949年至1978年期间,招待所成为主要的接待设施。
这一时期的招待所数量不多,功能单一,主要为客人提供简单的食宿服务,没有现代化的经营和管理,也不追求经济利益。
1979年至1985年是中国酒店业发展的转折点,称为“涉外宾馆”时期。
这一时期,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旅游业逐渐兴起,酒店业也开始快速发展。
这个时期的酒店开始引入一些现代化的经营和管理理念,例如引进外商投资、建立合资酒店等。
1986年至2015年期间,中国酒店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旅游业的繁荣,酒店数量不断增加,类型也更加多样化。
同时,中国酒店业也开始逐渐与国际接轨,引进更多的国际品牌和先进的管理经验。
总的来说,中国近代酒店的发展经历了从传统客栈到现代化酒店的演变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酒店业不断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经验,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酒店业发展模式。
中国酒店行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分析

中国酒店行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第一节:中国大陆酒店业发展历史我国酒店业经历了萌芽阶段(1980年前)、起步阶段(1980年—1982年)、高速发展阶段(1983年—1993年)、回落阶段(1994年—1998年)和恢复上升阶段(1999年以后),到目前为止行业发展到相对成熟的阶段,星级酒店、普通旅馆和经济型酒店(经济型酒店因为行业规范还未成形,有部分酒店与3星级及以下酒店、社会旅馆有重合)构成行业的三种基本业态,以发展相对成熟的星级酒店为整个行业的支柱和代表。
对于中国酒店的发展,经济型酒店的发展目前势头正旺,已经成为中国酒店业发展的亮点。
为了更好的理解经济型酒店的发展,本报告先对国外经济型酒店的发展历史做以简单介绍。
国外经济型酒店的发展情况大致如下:首先,20世纪30年代末期到50年代末期是经济型酒店的萌芽与发展初期。
20世纪30年代,随着美国大众消费的兴起以及公路网络的发展,汽车旅馆开始出现,为平民的出游提供廉价的住宿服务。
其次,从60年代初到80年代末期,经济型酒店进入蓬勃发展时期。
酒店数量迅速增长,而且产品形态呈现丰富的层次性,开始朝着多元化经营方向发展。
连锁经营开始取代传统的分散经营模式,单体酒店开拓出快速发展的扩张途径,一些发展得比较成熟的经济型酒店开始并购整合单体酒店。
同时,经济型酒店开始了国际化的发展,从美国传播到加拿大、中美洲、南美洲以及欧洲。
这种扩张同时刺激了本土经济型酒店的兴起,尤其是欧洲的经济型酒店开始快速发展。
到80年代末期经济型酒店已经成为欧美发达国家的成熟酒店业态。
再次,从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末,经济型酒店行业开始进行品牌调整。
经过长期的快速发展,经济型酒店进入了市场的成熟期,高速增长和大规模扩张的动力逐渐减弱。
市场竞争淘汰了一些管理力量薄弱,资金运营不通畅的品牌,一些大而强的品牌则得益于资本实力和管理实力变得越发强大。
竞争的加剧迫使企业转向服务质量管理和品牌建设。
品牌建设、质量管理、市场细分、产品多元化等企业内部管理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酒店发展大事记

酒店发展大事记酒店业作为旅游行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历史悠久,经历了许多重要的事件和变革。
本文将以大事记的形式,梳理酒店业发展历程,挑选关键事件进行探讨,以展现酒店业发展的脉络和重要节点。
一、20世纪初的酒店业发展1. 1907年,哈维·威克斯在美国密歇根州大怕商务旅社开设了第一家精品酒店,奠定了现代酒店产业格局。
2. 1927年,庞多诺夫瓜达拉哈拉酒店在古巴拉开,标志着拉丁美洲的酒店业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
3. 1930年代,随着飞机的发明和商业飞行的普及,酒店业迎来了长足的发展,国际酒店品牌纷纷进入不同国家,推动了全球酒店业的蓬勃发展。
二、80-90年代的酒店业发展1. 1983年,美国文华东方酒店集团成立,标志着亚洲的酒店业开始崭露头角。
该集团通过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服务标准,推动了亚洲酒店业的快速发展。
2. 1988年,马里奥特拉维斯尼于意大利米兰成立了策略酒店集团,开创了“设计酒店”概念,引领了全球酒店业的新潮流。
3. 1992年,上海浦东香格里拉大酒店开业,成为中国大陆第一家国际五星级酒店,标志着中国酒店业踏入新时代。
三、21世纪以来的酒店业发展1. 2001年,携程网在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酒店业进入互联网时代。
随后,OTA平台的兴起极大地推动了酒店预订方式和市场格局的变革。
2.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中国各地的酒店走向国际舞台,提升了中国酒店品牌的知名度和国际形象。
3. 2014年,Airbnb成为全球住宿分享平台的领军者,引领了共享经济在酒店业的深刻影响。
这也促使传统酒店业加速转型和升级,迎接新形势的挑战。
四、未来酒店业的发展趋势和展望1. 智能化: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酒店业将加速智能化,提高服务效率和个性化定制程度。
2. 可持续发展: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将成为酒店业的重要发展趋势,新型材料和清洁能源将在酒店建设和运营中得到广泛应用。
3. 体验式服务:未来酒店将不仅提供住宿服务,更加注重为客人提供独特的体验和情感共鸣,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中国酒店业发展的历史

中国酒店业发展的历史
中国酒店业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历史阶段:
1. 古代客栈时期:中国古代客栈最早出现在商朝,当时被称为“逆旅”,主要为远行的商人和旅客提供住宿和餐饮服务。
2. 近代旅店时期: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中国近代旅店开始兴起。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中国出现了一些现代化的旅店,如上海的汇中饭店、北京的六国饭店等。
3. 现代酒店时期:20 世纪50 年代至70 年代,中国的酒店业开始发展起来。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旅游业的兴起,中国的酒店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4. 改革开放后:改革开放后,中国的酒店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旅游业的兴起,中国的酒店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5. 21 世纪:21 世纪以来,中国的酒店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旅游业的兴起,中国的酒店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总的来说,中国酒店业的发展历史悠久,经历了多个历史阶段的发展和变革,目前已经成为全球酒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酒店业30年发展史
酒店业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中国第一批现代意义的饭店是中外合资(合作)的杰作,其目的是为了外事接待。
中外合资不仅仅是引入了资本,更多的是现代饭店管理理念,带来了现代饭店的启蒙教育。
在学习和自我的摸索之中,诞生了星级饭店标准,伴随着一大批星级饭店的成长,集团化、连锁化成为了中国饭店业的新趋势。
集团化竞争使得集团网络预定与常客计划、并购和资本市场成为各大集团追捧的热点,竞争不断升级。
在竞争的过程中,一部分被淘汰出局,一部分实施精品战略,一部分尝试新的业态,一部分由其他行业转入,不断为中国饭店业注入新的生命力。
改革开放30年,回顾中国酒店业走过的轨迹:
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饭店业迎来了发展的第一个春天。
一批合资的经典酒店腾空出世,如广州白天鹅(1978)、中国大饭店(1978)、北京建国饭店(1979)等。
1982年北京建国饭店引入第一家国际酒店管理集团——香港半岛集团。
1984年,国务院颁发了《推广北京建国饭店经营管理方法的有关事项》,全国掀起学习建国的热潮。
同年,上海锦江(集团)联营公司成立,中国饭店集团化进入探索阶段。
1984年假日集团登陆中国,1985年国际酒店集团雅高进入中国大陆,此后国际酒店集团纷纷进入中国,开始跑马圈地。
1988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于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旅游局关于建立饭店管理公司及有关政策问题请示的通知》,明确规定:中国的饭店管理公司在原则上享受外国饭店集团在中国享受的同等待遇。
1993年7月29日为了扶植我国饭店管理公司的发展,国家旅游局颁布了《饭店管理公司暂行办法》。
1978到1988年的十年,中国饭店一路狂奔,群领风骚数十年。
1998年8月22日,国家旅游局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涉外饭店星级标准》。
此后在93年、97年和2003年对该标准进行了三次修订。
2003年第三次修订后的星级饭店评定标准,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将“旅游涉外饭店”改为“旅游饭店”,二是借鉴国际做法,增设了“白金五星级”作为酒店的最高星级,中国饭店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星级饭店评定标准的出台将中国饭店带入标准化的轨道,成就了中国饭店近10年的坦途。
1995中国饭店利润开始下滑,1998年出现全行业亏损,2003年的“非典”让中国饭店雪上加霜。
2004年中国饭店开始恢复性增长,集团化竞争浮出水面。
1996年锦江之星旅店有限公司成立、2002年如家诞生,目前如家赴纳斯达克上市进入倒时阶段,经济型酒店的诞生为中国酒店的发展开辟了另一条道路。
2006年3月23日国家旅游局颁布实施的《绿色旅游饭店》旅游行业标准(lbt007-2006),对《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补充与细化。
2006年7月8日,中国国家旅游局创建白金五星级饭店试点工作正式启动。
经过多轮严格筛选和审核,北京中国大饭店、上海波特曼丽嘉酒店、广州花园酒店、济南山东大厦4家饭店入围首批白金五星级饭店创建试点名单。
2006年12月15日,锦江酒店在香港上市,成为香港市场首只内地纯酒店股。
2007年4月6日,金陵饭店在上交所挂牌上市。
2007年底,中国星级酒店达14326家,是1978年全国饭店数的100倍,客房数达到160万间;2007年底品牌经济型酒店1698家,客房数188788间。
星级酒店和经济型酒店合起来的酒店数约1.6万家、客房数约为180万间,分别是美国2007年底饭店数和客房数的34%和36%。
2008年8月7日,广东白天鹅酒店集团有限公司成立,标志着“白天鹅”从单一酒店转向集团连锁经营。
至此,1979年国务院批准的利用侨资和外资建立的6家酒店全部
结束单体酒店的运作模式。
相信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民消费需求的不断升级和分化,我国的酒店业会向更加多元的方向发展。
根据国外的酒店业发展历程来看,酒店业会从单体——单一品牌的饭店集团——多品牌的饭店集团——高度专业化的多品牌或单一品牌的饭店集团,而现在我国饭店集团正在从单一品牌店的饭店集团向多品牌的饭店集团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