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氧化性杀菌灭藻剂检测
GBT50050—95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标准[详]
![GBT50050—95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标准[详]](https://img.taocdn.com/s3/m/260b42cff705cc175427090f.png)
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 GB50050—95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学工业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5年10月1日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的通知建标[1995]132号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92]490号文的要求,由化工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50050—95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一九九五年十月一日起施行,原《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J50—83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化工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中国寰球化学工程公司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一九九五年三月十六日1 总则1.0.1 为了控制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内由水质引起的结垢、污垢和腐蚀,保证设备的换热效率和使用年限,并使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工程中间接换热的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
1.0.3 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应符合安全生产、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和节约用水的要求,并便于施工、维修和操作管理。
1.0.4 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应在不断地总结生产实践经验和科学试验的基础上,积极慎重地采用新技术。
1.0.5 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除应按本规范执行外,尚应符合有关现行国家标准、规范的规定。
2 术语、符号2.1 术语2.1.1 循环冷却水系统Recinrculating cooling water system以水作为冷却介质,由换热设备、冷却设备、水泵、管道及其它有关设备组成,并循环使用的一种给水系统。
2.1.2 敞开式系统Open system指循环冷却水与大气直接接触冷却的循环冷却水系统。
2.1.3 密闭式系统Closed system指循环冷却水不与大气直接接触冷却的循环冷却水系统。
2.1.4 药剂Chemicals循环冷却水处理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化学物质。
杀菌灭藻剂企业标准

杀菌灭藻剂企业标准一、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杀菌灭藻剂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运输和贮存、质量保证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的杀菌灭藻剂的管理和控制。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648-2008 化学肥料和化学试剂术语和定义三、术语和定义本标准所涉及的术语和定义按照GB/T 1648-2008中的规定执行。
四、产品分类与标识1. 产品分类:杀菌灭藻剂按照其主要成分、用途、使用场所等进行分类。
主要类别包括氧化型、非氧化型、复合型等。
2. 产品标识:杀菌灭藻剂的产品标识应清晰明了,包括产品名称、型号、主要成分、生产日期、保质期、使用说明等内容。
五、技术要求1. 外观:杀菌灭藻剂应为均匀液体,无分层、沉淀、杂质等现象。
2. 化学性能:杀菌灭藻剂应具有高效的杀菌灭藻能力,并应符合相关的化学性能指标,如氧化还原电位、pH值、有效氯含量等。
3. 生物性能:杀菌灭藻剂应对人体和环境安全,无毒无害,不产生耐药性。
4. 稳定性:杀菌灭藻剂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常温常压下存放稳定,不易分解变质。
六、试验方法1. 外观检测:观察杀菌灭藻剂的颜色、透明度等外观特征。
2. 化学性能检测:按照相关标准方法测定杀菌灭藻剂的化学性能指标。
3. 生物性能检测:通过实验室试验和现场试验等方法测定杀菌灭藻剂的生物性能指标。
4. 稳定性检测:将杀菌灭藻剂放置在常温常压条件下进行长期观察,测定其稳定性指标。
七、检验规则1. 批次检验:杀菌灭藻剂按照生产日期和型号进行批次划分,每批次产品均应进行检验。
2. 取样方法:按照相关标准规定进行取样,保证取样的代表性和均匀性。
3. 检验项目:每个批次的产品均应进行外观、化学性能、生物性能和稳定性等项目的检验。
4. 检验结果判定:根据每个项目的检验结果,按照相关标准规定进行判定,判定结果应符合技术要求的规定。
1227杀菌剂用量

1227(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是一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属非氧化性杀菌剂,易溶于水和乙醇,在细菌表面有较强的吸附力,促使蛋白质变性而将菌藻杀死。
具有广谱、高效的杀菌灭藻能力,能有效地控制水中菌藻繁殖和粘泥生长,并具有良好的粘泥剥离作用和一定的分散、渗透作用,同时具有一定的去油、去污和缓蚀作用。
在水产养殖、工业冷却水以及油田用水等方面,1227能控制水体中菌藻的生长。
毒性小,无积累性毒性,并易溶于水,并不受水硬度影响,因此1227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电力、纺织等行业的循环冷却水系统中,用以控制循环冷却水系统中菌藻滋生。
作为杀菌灭藻剂:在工业水处理方面的应用:1227具有高杀菌灭藻能力、毒性小,可溶于水,使用方便不受水硬度影响,具有强烈剥离作用,因此特别适用于工厂循环冷却水、发电厂用水、油田油井注水系统等大型化工装置中循环冷却水的杀菌灭藻剂和软泥剥离剂,用量100~250ppm。
效果较好、性质稳定.
轮南核桃壳过滤器过滤水量10T/h,按照150ppm加药量加注,应该加1.5~3kg的1227杀菌剂。
杀菌剂加注注意事项:
1.设备长期停用时,最好将滤料反洗干净后并放净滤罐内余水。
2.根据水质情况按照150~250ppm的1227杀菌剂用量做溶液配比,本工程建议加至
3kg的1227杀菌剂。
3.所加杀菌剂溶液须盖过滤料,溶液量为6~7 T合适,以防止滤料霉变或长生物膜。
空调冷却水系统杀菌灭藻剂投加与定期清洗技术方案

空调冷却水系统杀菌灭藻剂投加与定期清洗技术方案01、概述开式冷却水循环系统水温通常在20~40℃之间,有利微生物的生长,冷却水在冷却塔内的喷淋曝气过程中溶入了大量的氧气,为好氧细菌生长提供必要条件。
4~6月份入夏时节,因温度快速升高,利于藻类微生物快速滋生,使水质浊度升高,在换热设备低流速区如封头、列管、填料等处积聚粘泥,造成堵塞、淤积等现象02、处理方法循环水系统的杀菌控制最好是氧化性杀菌剂与非氧化性杀菌剂交替使用,防止微生物产生抗药性。
一)氧化性杀菌剂氧化性杀菌剂具有强烈氧化性,通过与细菌体内代谢酶发生氧化作用,而达到快速强力杀菌目的,如卤素中的氯、溴以及溴、氯的化合物(次氯酸钠、二氧化氯、氯化异氰尿酸、卤化海因等)、臭氧、过氧化氢、过氧乙酸。
杀菌灭藻方案可选用二氯异氰脲酸钠和次氯酸钠均属于氧化性杀菌剂,杀灭青苔菌藻和粘泥表面及浅层的活性生物,并利用药剂的残留性继续抑制菌藻类滋生复苏;二)非氧化性杀菌剂非氧化性杀菌剂是以致毒剂的方式作用于微生物的特殊部位,从而破坏微生物的细胞或者生命部位而达到杀菌效果。
目前我国应用于水处理系统中的非氧化性杀菌剂主要有氯酚类、醛类、季铵盐类、季磷盐类、异噻唑啉酮类等。
由于后续生产使用循环水,要求循环水不能有太多泡沫。
因此杀菌灭藻方案选用的非氧化性杀菌剂为异噻唑啉酮系列。
三)粘泥剥离剂非氧化性杀菌剂利用抑制蛋白质合成,使细菌蛋白质凝固死亡和吸附在细胞壁上,控制细胞原生质膜渗透性使细胞死亡的特性,可有效杀灭好气菌,厌气菌,真菌,藻类等微生物,并可在较宽的PH值范围内,分散和剥离生物粘泥。
投加完杀菌灭藻剂后,然后再根据杀菌情况补充投入粘泥剥离剂,将残留的菌藻黏泥继续杀灭剥离,并将杀菌剥离的产物尽快排出系统,以达到长期有效控制的目的。
03、加药量计算加药量Gs(kg)=(V×Cs)/1000其中:Cs——杀菌灭藻剂(粘泥剥离剂)加药量,kg;V —— 系统保有水量,m3;Cs——加入药剂浓度,mg/L 。
反渗透非氧杀菌剂实验报告_概述

反渗透非氧杀菌剂实验报告概述1. 引言1.1 概述在这个引言部分,我们将介绍反渗透非氧杀菌剂的实验报告。
反渗透非氧杀菌剂是一种用于杀灭水中的细菌和微生物的化学物质。
在饮用水、工业用水等多个领域,如净水设备、游泳池处理等,使用反渗透技术进行过滤和处理已成为常见做法。
然而,一些微生物如细菌和病毒可能会通过滤网进入水中,并繁殖导致潜在的健康风险。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反渗透非氧杀菌剂应运而生。
1.2 文章结构本文按照以下结构展开:在引言部分,我们将介绍实验的概述以及本文各个章节的内容;接下来,在实验设计部分我们将详细描述所采用的材料与方法,并阐明实验步骤以及控制变量;随后,在实验结果与分析部分,我们将说明收集和记录数据的方式,展示实验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与讨论;然后,在总结与讨论部分,我们将总结实验结果,验证和解释实验假设,并提出相关的实验优化和改进方向;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实验的结论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建议,以及展望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1.3 目的本篇报告的目的是通过进行反渗透非氧杀菌剂实验研究,检验该杀菌剂对水中微生物去除效果的有效性,并为进一步优化与改进提供理论依据。
2. 实验设计:2.1 材料与方法:本次实验中,我们选择了反渗透非氧杀菌剂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以下是我们所使用的材料和方法的详细说明:材料:- 反渗透非氧杀菌剂溶液- 不同浓度的细菌培养基- 微生物实验室的标准菌种方法:1) 准备不同浓度的反渗透非氧杀菌剂溶液。
根据需要,我们制备了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溶液。
2) 准备不同浓度的细菌培养基。
我们制备了具有不同营养成分浓度的培养基,以模拟真实环境中可能存在的条件变化。
3) 在培养皿中加入相应浓度的细菌培养基,并将其接种均匀。
4) 将不同浓度的反渗透非氧杀菌剂溶液添加到相应培养皿中。
每个浓度组设置多个重复样本,以提高结果可靠性。
5) 使用无菌锥形状玻璃棒在培养皿表面均匀刷开,确保反渗透非氧杀菌剂溶液能够充分接触到表面的细菌。
反渗透非氧化性杀菌剂投加及药性评估方法探讨 高超

反渗透非氧化性杀菌剂投加及药性评估方法探讨高超摘要:电厂的化学制水设备的生物污染是膜系统运行过程中最常见和较严重的污染之一,也是影响制水量和制水质量的主要因素。
制水设备一旦形成生物粘膜,将会滋生细菌,使得设备产水量下降,运行压力增加,脱盐率降低,因此有效地进行杀菌灭藻是非常必要的。
与原有的反渗透氧化性杀菌剂相比,非氧化性杀菌剂可以有效地改善细菌滋生的现状,提高制水质量。
本文将对反渗透非氧化性杀菌剂系统进行介绍,并探讨非氧化性杀菌剂的给药方案以及药性评价方法,从而使非氧化性杀菌方法得到完善,提高电厂的化学制水设备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
关键词:反渗透非氧化性杀菌剂;投药方法;药性评价1引言在科学技术发展迅猛的今天,电厂的化学制水设备也逐步得到更新与发展。
但电厂的化学制水设备的生物污染仍是膜系统运行过程中最常见和较严重的污染之一。
在化学制水过程中,一旦形成生物粘膜,它将变成一种结构复杂并吸附水中有机和无机杂质的物质,为细菌的繁殖提供养分,使得设备产水量下降,运行压力增加,脱盐率降低,因此有效地进行杀菌灭藻是非常必要的。
与原有的反渗透氧化性杀菌剂相比,非氧化性杀菌剂可以有效地改善细菌滋生的现状,提高制水质量。
本文将对反渗透非氧化性杀菌剂系统进行介绍,并探讨非氧化性杀菌剂的给药方案以及药性评价方法,从而使非氧化性杀菌方法得到完善,提高电厂的化学制水设备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
2系统概况传统的反渗透系统主要是在入口进行氧化性杀菌剂处理,即用次氯酸钠进行处理。
2014年12月15日,经过多次逻辑试验、系统调试,我厂的非氧化性杀菌剂系统投入使用。
非氧化性杀菌系统主要是在制水过程中的澄清池和反渗透过程进行了非氧化性杀菌剂的投放,两个投放点能够更好的抑制和杀灭细菌,提高制水质量和效率。
非氧化性杀菌系统有许多优点,例如:非氧化性杀菌灭藻剂不是以氧化作用杀死微生物,不会对设备造成危害;非氧化性杀菌灭藻剂的杀生作用有一定的持续性;对沉积物和黏泥有渗透、剥离的作用;受其他物质的影响较小,受水中PH值影响较小等等。
杀菌消毒剂的种类及用途

杀菌消毒剂的种类及用途
杀菌剂从大范围来说分为农业杀菌剂和工业杀菌剂,杀菌剂又称杀生剂、杀菌灭藻剂,其应用原理是有效的控制和杀死水系统中的微生物-细菌、真菌和藻类,从而保护水质。
按照杀菌机理杀菌剂又分为氧化性杀菌剂和非氧化性杀菌剂。
氧化性杀菌剂通常为强氧化剂,主要通过与细菌体内代谢酶发生氧化作用而达到杀菌目的。
常用氧化性杀菌剂有氯气、二氧化氯、溴、臭氧、过氧化氢等。
非氧化性杀菌剂是以致毒剂的方式作用于微生物的特殊部位,从而破坏微生物的细胞或者生命体而达到杀菌效果,常见非氧化性杀菌剂有氯酚类、异噻唑啉酮、季铵盐类等。
杀菌剂在工业循环冷却水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五部分:
季铵盐类杀菌剂: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溴化铵、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聚季铵盐等
2、含氯杀菌剂:氯气、二氧化氯、二氯异氰尿酸钠(优氯净)、三氯异氰尿酸钠等。
3、过氧化物杀菌剂:双氧水、过氧乙酸等
4、唑啉类:异噻唑啉酮、苯并异噻唑啉酮等
5、醛类:戊二醛等。
非氧化杀菌灭藻剂

使用方法
1227作非氧化性杀菌灭藻剂,一般投加剂量为50-100mg/L;作粘泥剥离剂,使用量为200-300mg/L,需要时可投加适量有机硅类消泡剂。
1227可与其它杀菌剂,例如异噻唑啉酮、戊二醛、二硫氰基甲烷等配合使用,可起到增效作用,但不能与氯酚类药剂共同使用。
投加1227后循环水中因剥离而出现污物,应及时滤除或捞出,以免泡沫消失后沉积。
1227切勿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混用。
安全防护
1227略有杏仁味,对皮肤无明显刺激,接触皮肤时,用水冲洗即可。
包装与储存
1227使用塑料桶包装,每桶25kg或200 kg。
1227贮于室内阴凉通风处,贮存期为二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氧化性杀菌灭藻剂是一种特殊的杀菌剂,它能够有效地杀死水体中的病毒、细菌和水生植物,但不会对水中的溶氧造成影响。
因此,这种杀菌剂常常被用于水处理、饮用水生产和其他需要保护水质的应用中。
对于非氧化性杀菌灭藻剂的检测,通常使用化学分析方法来测定其含量。
这些方法包括:
1.进样检测法:将样品中的杀菌剂提取出来,然后使用化学分析方
法测定其含量。
2.比色法:使用特定的试剂将样品中的杀菌剂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
混合,然后观察混合液的颜色变化,从而测定杀菌剂的含量。
3.分光光度法:使用分光光度仪测定样品中杀菌剂吸收光谱的强度,
从而测定杀菌剂的含量。
4.光谱法:使用紫外-可见光谱仪测定样品中杀菌剂吸收光谱的强
度,从而测定杀菌剂的含量。
选择哪种方法进行检测取决于样品的性质、检测精度的要求以及检测设备的种类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