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驾独木舟航行1.6万海里到福建寻根,马来人祖先来自我国吗
外国政要中国“寻根”记

外国政要中国“寻根”记作者:方辰来源:《时代邮刊·下半月》2017年第11期自从英拉“失踪”后,泰国人一直在玩“找英拉”的游戏。
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说法是,她去迪拜找她哥他信去了。
说起这对兄妹,其实是泰国第四代华裔,祖籍为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塔下村。
他们的曾祖父在19世纪70年代从广东到泰国经商,致富后逐渐步入政坛。
2014年,英拉兄妹曾带着家人到中国展开“寻根之旅”,回广东梅州探亲、祭祖。
像英拉兄妹这样来中国“寻根”的外国政要为数不少。
“纯正血统”派这里说的“纯正血统”指的是纯正的华裔及其后代。
从清朝中后期开始,华人开始走向全世界,其中就包括遥远南美洲的圭亚那。
很多人可能都没听说过圭亚那这个国家。
圭亚那面积不过21.5万平方公里,人口只有73万。
圭亚那原为英国殖民地,1966年5月26日宣布独立,1970年2月23日成立圭亚那合作共和国,并民选产生了首位总统钟阿瑟。
钟阿瑟是血统纯正的华人后裔,其父为广东大埔县客家人。
1853年1月,英国人领着第一批华工漂洋过海,在圭亚那的梅德拉拉河畔登陆,这些华工在契约期满后逐步取得当地经营权,成为第一代华人移民,包括钟阿瑟的父亲。
在钟阿瑟的推动下,圭亚那1972年与中国建交。
1977年,钟阿瑟访华,并前往梅州“寻根”。
至今,一说起“钟阿瑟找舅舅”,当地老人就打开了话匣子。
与钟阿瑟类似的还有加拿大前总督伍冰枝。
在加拿大,总督非实权职位,作为英国君主的代表,类似于“国家元首”。
伍冰枝是加拿大历史上第一位华裔总督,也是一位涉足众多领域的传奇人物,曾为加拿大家喻户晓的节目主持人,拍摄过电影,也撰写小说。
伍冰枝于1939年出生在香港,祖父是广东台山四九镇人,后移民至澳大利亚。
她的父亲是在澳大利亚出生的第一代华人,母亲则是广东客家人。
1979年,伍冰枝曾回到台山“寻根”,拜访了祖居并拍照留念。
她表示,华人背景赋予她的深度及复杂性,并表示希望写一本关于“寻根”的书,但由于公务繁忙尚未成形。
水下六米的凝望 苏沧桑阅读附答案

水下六米的凝望苏沧桑阅读附答案水下六米的凝望苏沧桑一只飞鸟俯瞰南中国,看见一条江从杭州穿城而过,江的北面有一个湖,是它熟悉的西湖;江的南岸也有一个湖,是它从未去过的湘湖。
它想了想,飞向了那片陌生的水域,轻轻落在水中央一棵清瘦的柳树上,看见了湖中自己同样清瘦的倒影。
这是一月的湘湖,讲述着完全不同于其他地方、其他季节的故事。
一月,是一年里最深沉的月份,大地上的一切已经结束,一切尚未开始。
这个被雨雾笼罩的上午,万籁寂静,骨骼清奇,飞鸟的身影落在湖里,没有惊起一丝涟漪,脚尖落在柳枝上,没有惊动其他任何一只鸟。
老人家,是我年近耄耋的父母,从老家来看我和弟弟。
他们常来杭州,已经把西湖看厌了。
我想起仅一桥之隔却从未去过的湘湖,便带他们来了。
船窗前的父亲,久久凝视着上午十点冬天的湘湖,没有侧过脸来,只听得见他的声音:“我见过的景色里,最像水墨画的,甚至比水墨画更美的,就是这里了。
”一月的湘湖,就是父亲小时候教过我的那种留白很多的写意山水和花鸟画。
花格船窗将天地框进一个天然的画框,雨雾如磨墨般,将天、地、水、物磨成了浓墨、淡墨,或更淡的墨,比烟还淡。
浓的,是一座拱桥,一段堤坝,一群飞鸟或一群栖息的鸟;淡的,是远处一片枯干的芦苇,三两棵垂柳,或一座亭子的倒影;白的,是天空,水,雾。
寥寥的几点黑,大片的浅灰和白,在船静静的前行里,泼洒,勾勒。
极静,极美。
四个月后,当我和一群文友又一次来到湘湖,我发现,初夏的湘湖,讲述着与一月完全不同的故事。
一月清瘦的湘湖此刻已显丰满,处处是尚未老去的绿意,明净的湖面在阳光下显得光鲜亮丽。
而我的父母,早已回到老家,过了一个春节后,他们又老了一岁。
当我聆听着与湘湖有关的历史文化,当我站在湘湖水下六米处与八千年前的独木舟对视,我忽然想起,我和父母来时,并没有真正进入湘湖的深处。
我们不知道写《回乡偶书》的贺知章就是这里人,八千年跨湖桥文化遗址就在脚下,我们也不知道,船行走在静静的湖面上时,水下六米处正躺着一艘远古先民留下的独木舟,将古老的浙江文明史又往前推了一千年。
武夷山悬棺参考

武夷山悬棺,是武夷山贡献给人类的一种奇特葬俗,更是超出葬俗之外一个难解的文明谜团,包涵着太多的福建上古文明密码。
船棺还包含着一个种族的秘密,牵涉着一个种族的兴亡。
最近文化散文《船棺,祖先划不回去的孤舟》在闽北引起强烈反响,本版特约该文作者李子先生撰写专稿,对武夷山船棺谜团再作全景透视——上古时期的武夷山是七闽族(史书上称呼)的“武夷闽”生活之地,据古书记载,古时武夷山有“悬棺数千”,经过数千年岁月沧桑,至今仍保存有近二十处。
自古以来,人们都试图解开悬棺的谜团。
1978年9月15日,省博物馆梅华全等考古科研人员开始向这个千古悬疑冲击。
他们历尽艰难,把一具悬棺从垂直50余米的白崖洞上成功取下。
可是他们发现,悬棺是对中国文明史学的挑战,它的无数文明密码,超过了考古人员的历史常识,超过了科学家既定的认知水准,以致三十年过去了仍未喝下庆功酒。
但从前年以来,与武夷山相邻的浦城县,连续两年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福建省博物院院长杨琮先生称浦城县的墓群发掘“将福建文明史推进了1000年”。
考古成果和现代科技手段触发了我们对船棺的再认识,并对解答悬棺之谜形成了重要的证据链。
经国家有关科研和权威单位碳14实验测定,船棺成棺年代大致在距今3200-3700年之间,相当于商代期间;参考成棺年代迟于武夷山的江西圆形棺在距今2800-2500年之间,相当于春秋至战国期间,总体推定武夷山悬棺处在我国历史上的商周时期。
从制作技术上看,船棺采用了刨、凿、砍、削、锯等多种工具和多种工序。
棺中随葬物除有粗、细篾席以及麻织品外,最引人注目的有两种物品,即棺内往往有鳖壳龟甲或者木制龟形板,还有伴放黑、棕卵石现象。
细点着这一切,人们不禁向船棺发出追问:古闽地曾是一块什么样的土地,七闽族是什么样的一个种族,古闽人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了?我们怎么解开船棺和古闽文明的谜团?制作工艺拷问“蛮夷”之说自古以来,福建上古时期基本被遗忘和扭曲。
我们所知道的古闽是这样的:“闽,蛮夷也”,“闽,不羁之地,不牧之民”。
马六甲寻古探幽

马六甲寻古探幽从新加坡到马来西亚吉隆坡,会途经一座叫马六甲的小城,这座小城不仅是马来西亚最古老的城市,也是马来西亚和中国最有渊源的城市。
郑和七次下西洋,就有五次过访了马六甲。
还有一个与中国有关的是明成祖朱棣将汉丽宝公主下嫁马六甲苏丹。
和中国有着如此久远的渊源,马六甲,到底是怎样的一块土地呢?有一种常见的说法是,“来到马来西亚不到马六甲,就同到了中国没有登长城、游故宫一样”,何况这里还有那么多历史悠久的华人圣迹,在别的地方是根本看不到的,怎容错过?马六甲沧桑的岁月从新加坡通过边境安检后就驶上马来西亚高速公路,一路上两旁的热带雨林景致令人赏心悦目,抬眼望去,一片又一片绵延不绝的棕油树林,经过大约三个多小时的车程顺利抵达马六甲。
马六甲城市不大,但建筑物颇具特色。
原来马六甲政府为保留古建筑,规定凡有50年历史以上的房屋,一律只修不拆,谁拆就要重罚。
新建的房子则一律要“标新立异”,造型各不相同。
因而进城时,我们除了看到一幢幢具有当地古香古色风格的旧屋外,就是一座座风格各异、造型奇特的新楼。
历史沧桑感在这里处处彰显:一边是灯笼高挂、灰瓦白墙的中国街;另一边却是荷兰式的风车、红屋,带着欧洲中世纪的厚1/ 13重。
人力三轮车在街头游走载客,又像是上世纪30年代的旧上海。
马六甲城里有好几条中华街,除了入口处中国式的门楼外,街道两旁挂着中文招牌的商店鳞次栉比,徜徉其间好像走在中国某个小城的商业街上,而马六甲著名的河村,更足酷似中国的江南水乡苏州和绍兴。
越往深处,各式风格建筑越多,有中式、葡式、英式、哥特式、巴洛克式、拜占庭式。
那些依山傍海、风格各异的古老房屋,那些蜿蜒曲折、高低起伏的窄街僻巷,开始吸引着我,同时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油然而生。
我想起家乡天津也有很多异国情调的房子、街道和被分割过的租界……在马六甲街道上,经常能看到一辆辆响着乐曲的人力花车穿行而过,很是抢眼。
车上大多乘坐着来此观光的游客,而车夫多为当地的马来人和印度人。
南岛语族缘起福建海洋一族

南岛语族缘起福建海洋一族一百多年前,欧洲的学者来到了南太平洋,他们发现太平洋一个又一个的岛屿上,存在着这么一群人:他们在那个时候,一些语言的词汇是一样的,航海能力是一样的,所造的船只是一样的,人类体质学的外形是一样的,于是便给他们取了一个名字,南岛语族。
从南岛语族的分布来看,这是一个海洋族群,他们有着共同的海洋文化。
同时,南岛语系是目前实际上最大的一个语系,包括1000-1200种语言。
说属于南岛语系语言的人口约有2.7亿人。
然而,这一海洋族群的发源地在哪里?他们是从何时何地开始征服太平洋的?他们为什么一代又一代地向茫茫大海深处远航?当人们将目光一路从太平洋中部往西移动,南岛语族的发源地也渐渐浮出水面。
语族缘起福建走出的海洋一族越过大陆架、远征海洋,在漫长的人类进化史中,勇士们就靠着双手和简单的工具,将星星火种燎原到了全球。
以福建为起点,跨过菲律宾、复活节岛、马达加斯加……南岛语族的征途遥远而漫长。
据史料记载,1706年荷兰人H.莱兰特发现了南岛诸语言的亲属关系。
1836年德国W.F.洪堡特使用马来-波利尼西亚语这个术语来称说这个语系的语言。
19世纪末德国人W.施密特便把它们命名为南岛语。
从经度的跨度看,南岛语系西至马达加斯加,东至复活节岛,占地球的热度和亚热带地区的的三分之二;而从纬度的跨度上,南岛语系南北纵跨70度,从北纬25度的台湾,一直分不到南纬48度的新西兰南端。
南岛语系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主要分布在岛屿上的一个大语系。
随着南岛语族这一海上族群的发现,人类学家、遗传学家、语言学家、考古学家等纷纷对着一课题进行研究,他们沿着太平洋上的波利尼西亚岛,根据各学术界得到的历史材料,顺着南岛语族迁徙的轨迹,逆向寻找源头。
“二战时期,国际学术界认为源头是在菲律宾,之后往北走,认为源头是台湾,然后再往陆地上走,目前就与福建陆地上的考古现场就相呼应起来了。
”苏文菁表示,目前国际学术界的观点认为,以福建沿海为中心的中国沿海区域是南岛语族最早的发源地。
张胜:一条舟巡航中国海岸线_名人故事

张胜:一条舟巡航中国海岸线张胜的最大目标是巡航整个中国海岸线,他不满足于购买欧洲人制造的独木舟,而是自己建起工厂DIY适合自己的独木舟。
张胜,天性爱好自由,喜欢挑战,对攀岩、漂流等一些极限运动有着浓厚的兴趣。
不管是在烟波浩渺的江,还是在风起云涌的海,独木舟的踏浪前行总是让人联想起诸如英勇无畏、果敢坚毅一类的词。
实际上,资深的独木舟玩家,却从来不提自己的经历如何艰险,提到的只有快乐的记忆和探索中的神秘感。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是户外运动的忠实“拥趸”,又对水上运动情有独钟,玩独木舟则是两者的完美结合。
张胜就是其中之一,他玩过攀岩、单车、轮滑,最终吸引他的还是独木舟。
他为了让独木舟能够完美巡航,同时又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独木舟,甚至辞去工作,开始了DIY的旅程。
而后,他组织俱乐部、自建制造独木舟的工厂,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目标:完成整个中国海岸线巡航“我最大的目标就是乘着独木舟完成整个中国海岸线的巡航。
”张胜如是说,现在虽然离这个目标还有很远的距离,他却依然不断地告诉很多人这个远大得有些不可即的愿望。
正如他组织的海豚独木舟俱乐部一样,虽然人员来来去去,资金也完全要自筹,但是却阻挡不了他想要达成联合全国独木舟爱好者的心愿。
张胜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巡航是在2007年的国庆节。
“每年的国庆节我们都是在海岛上过的,但是2007年那次黄茅岛巡航给我印象最深刻。
”黄茅岛是珠海附近的一个小岛,这里本是专属驴友和艺术创作的海岛社区,但是现在因为海岛开发已经不复存在了,“只能留下一些记忆和照片了,那是我们最后一次去黄茅岛”。
张胜很怀念那时候很多朋友在海岛上的几面墙上留下的涂鸦,而现在,一切都只能留在记忆里。
这就是他要完成整个中国海岸线巡航的原因之一,很多他们去过的小岛,在若干年后,也许就不再是驴友们的天堂了。
黄茅岛的巡航之旅因为属于海洋环境复杂的航海探险,需要参与者具有较强的团队精神,更重要的是忍受孤独的能力。
“在海上航行最重要的就是有毅力,需要克服大海给我们带来的孤独感,还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处理突发事件,这两方面综合起来可以说是超乎寻常的考验。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三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第7课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课后篇巩固提升(含解

第三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第7课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课后篇巩固提升1.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白人移民美洲,欧洲大陆的牲畜、水果引入美洲,美洲特产流入世界各地,欧洲人也将疾病病原体带入美洲和大洋洲。
上述现象说明( ),新航路开辟不仅促进了世界各地物种的交流,也将疾病病原体带入美洲和大洋洲,这说明世界走向整体发展,故选C项。
A、B两项材料未体现,均排除;材料体现的是欧洲白人移民美洲不仅促进了世界各地物种的交流,也将疾病病原体带入美洲和大洋洲,没有涉及社会制度,排除D项。
2.独立战争后,美洲原住民的实际地位更加恶化,他们被屠杀、驱赶,并被限制在遥远、荒凉的保留地。
这说明当时的美国( ),故选B项。
启蒙思想对美国影响极为深刻,排除A项;当时的法律并未公正公平地对待原住民,故原住民的遭遇和美国法律意识强弱无关,排除C项;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3.英国的奴隶贸易通常以“三角贸易”的形式进行。
下面关于“三角贸易”的示意图中,②处应为( )C.茶叶、丝D.金银、原料,16世纪开始的“三角贸易”即奴隶贸易,欧洲奴隶贩子从本国出发,装载盐、布匹、朗姆酒等,在非洲换成奴隶,沿着所谓的“中央航路”通过大西洋,在美洲换成糖、烟草和稻米等返航。
所以①是工业产品;②是非洲奴隶;③是美洲的原料,故A 项正确。
4.据统计,16、17世纪时,西班牙在殖民地开采的黄金、白银超过当时世界总产量的2/3。
1500—1650年,西班牙从美洲掠夺的黄金多达180吨,白银多达16 000吨。
而被迫在矿山劳动的印第安人却大量死亡。
上述材料凸显了( )、17世纪时,西班牙殖民者从美洲掠走大量的黄金和白银,使得大量印第安人在其奴役下丧生,体现了殖民者的贪婪与残暴,B项正确;材料中西班牙殖民者在美洲奴役印第安人开采大量金银,不能凸显不同文明间的冲突,也不是强调拉丁美洲的富有,A、C两项错误;材料旨在说明早期殖民的残暴,不是强调殖民者的能力强大,D项错误。
苏美尔人是中国人祖先

赋予人类交配繁衍的能力。这个跟苏美尔神话又是惊人的相似。
二 考古
文物证明。
1苏美尔人是黄种人。苏美尔这个名字并不是苏美尔人自己的称呼,而是其它人给他们的名字,最早使用这个名字的是阿卡德人。苏美尔人称自己为“黑头的人”(sag-gi-ga)也就是黑头发的人。苏美尔人不是白种人,苏美尔人的语言和思维方式与白种人区别很大,文化相对落後的白种人无法用当时先进的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来充分表达自己的语言,所以他们必须另外创造一种语言符号,来表达和记录白种人自己的语言。而中华民族是黄种人,也是象形文字的使用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可能根据本文明的旨意迁移到其他的地方。这点和玛雅文明有着类似,即拥有高级文明的他们从天文立法中得出他
们的历史将在某年某月终结于是淡然的听从神的旨意抛弃了他们的故土,选择了消失(也许并没有消失而是迁移到别处或者是回到了自己的星球。苏美尔人迁徙到何处?自然是认为最适合与本星球进行联络的地方。根据自我文明的旨意,他们认为就是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也是两河流域)于是他们穿过伊朗高原,横穿昆仑山来到了中国的中原地带开始了中华文明的打造。
3 苏美尔人创造了农业,培植农作物,发明了犁与轮子;他们开挖沟渠,创造了最早的灌溉系统,他们创造了最早的星象天文学,非常相信迷信卜;他们建筑的特点是:城墙是土石结构,房屋是土木结构,会使用经过晒乾的泥砖(这与白种人的巨石房屋结构有很大的区别);而中国的古老农业系统发达,农业工具完善;中国的水利系统开发很早(大禹治水);中国人有古老的星象观测传统,特别相信迷信(周易),中国最早的甲骨文就是对迷信卜活动的记录;中国人的古老建筑特点也是以土木结构爲主,中国人很早就会烧制砖头,有秦砖汉瓦之说,但较少使用巨石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人驾独木舟航行1.6万海里到福建寻根,马来人祖先来自
我国吗
太平洋岛民到中国寻祖
2010年11月19日,6名太平洋法属波利尼西亚人从老家驾驶独木舟,历时4个月,经过10个国家航行1.6万海里终于抵达福州马尾港。
到达之后,该船队的带头人易立亚用流利的汉语说他此刻的感觉不是开心,也不是放心,只是回家的感觉。
这不光是他一个人的想法,不少太平洋岛民都有这个想法。
易立亚是人类学博士,从曾祖父母到他父母,这三代人都是考古学家,家学渊源。
他在十几岁时因做了南岛语族的实验检查而获得法国全国中学生二等奖,正是因此,他对太平洋岛民的祖先和迁徙路线有着清晰的认识。
一直以来他都有重走祖先迁徙路的愿望,2010年,恰逢当地独木舟协会发起寻根之路活动,易立亚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为了更模拟祖先的航海路线,也为了安全着想,独木舟协会根据1820年的图纸建造了一艘独特的独木舟,该船长15米,宽7米,重达4吨。
这次航海活动他们放弃使用指南针,而寻到当地有名的水手库铂先生。
他可以依靠星星、海浪和洋流来辨别方向。
为了切身体验,他们尽少使用现代的生活用品和食品,一路以捕鱼为生,他们知道祖先驾驶独木舟在海洋上很难生火,就选择直接吃生鱼。
他们一路历经十个国家,中间历经无数的凶险。
最危险的一次,他们遇到台风,浪高8米,幸好他们位于台风尾部,才躲过一劫。
最终,他们4个月航行1.6万海里到达福建,到达他们祖先生活过的地方。
南岛语族
南岛语族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语族之一,普遍认为发源于台湾省,
而台湾省的原住民又来自于东南沿海地区的福建等省份。
南岛语族也被称为马来人,注意,这个马来人是广义上的说南岛语系的群体,不仅仅指马来西亚的原住民。
他们最北分布在台湾,最南到达新西兰,最西部是非洲的马达加斯加,东部包括太平洋夏威夷等地。
南岛语系包括1000至1200多种语言,主要国家包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等国。
南岛语族是世界上唯一分布在海洋群岛的族群。
其中使用人数最多的是马来语,约2.5亿人使用。
南岛语族的祖先在7000-8000年前生活在我国的东南沿海。
距今5000-6000年,他们跨越台湾海峡到达台湾,此时是形成现在南岛语族的关键时期。
随着人口膨胀等原因,台湾的原住民开始向东南亚和太平洋扩张。
因靠近台湾,南岛语族最先到达东南亚。
第一站:东南亚
距今2000年甚至更早,南岛语族最先到达东南亚地区。
到达该地的人广义上被称为马来人,不仅仅指马来西亚和印尼的原住民,还包括东南亚其他南岛语族,其中就包含菲律宾人。
东南亚人口最多的南岛语族国家分别是,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马来西亚。
印度尼西亚2.68亿人;菲律宾1.08亿人;马来西亚土著2007.19万。
印尼人和马来人信仰伊斯兰教,菲律宾人主要信仰天主教。
马来西亚的马来人来源于印尼,马来语和印尼语基本上是同一门语言,拼写方式略有区别,马来语受英语影响很深,印尼语则受荷兰语影响很大。
而菲律宾语和马来语印尼语也有很多同源词汇。
第二站:太平洋中部
距今1000年至1500年,南岛语族从太平洋中部到斐济和新西兰等地。
现在人口最多的是毛利人,毛利人及混血毛利人约93万,斐济人约51万。
新西兰毛利人约80万,在英国占领新西兰期间,毛利人曾经遭受
战争和屠杀,人口一度锐减,但是后来人口已经恢复。
毛利语也成为了新西兰的官方语言之一。
第三站:马达加斯加
南岛语族在3-10世纪驾驶独木舟从印尼的加里曼丹岛抵达非洲的马达加斯加,是马达加斯加最早的居民。
9世纪左右,阿拉伯人迁入马达加斯加,并引进了大量的黑人从事农耕。
黄种人和黑人融合成今天的马达加斯加人,大部分马达加斯加人是黄黑混血,少部分人是黄种人。
马达加斯加也是非洲少有的拥有黄种人的国家。
马达加斯加前总统拉瓦卢马纳纳和拉乔利纳均为黄种人。
第四站:夏威夷
距今700年左右,南岛语族从太平洋中部到达夏威夷群岛,在欧洲人到达之前,夏威夷人约30万。
欧洲人把流感、天花、麻疹带到当地,夏威夷人没有抵御这些疾病的抗体,大部分人死于这些疾病。
1900年,夏威夷仅剩余37656名土著,现在含有夏威夷人血统的有40万人左右,但纯种夏威夷人仅在一万人左右。
他们的航海大发现
在人们印象中,在郑和下西洋和大航海时代来临前,远洋技术落后,海外大规模移民更是天方夜谭。
但是南岛语族在一两千年或者更早之前就到达了东南亚、太平洋诸岛和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在不少国家成为当地的主体民族或者重要少数民族。
南岛语族占领当地堪称西班牙人占领拉美,英国人占领北美。
但是因为历史悠久,缺乏文字记载和强大的王朝,南岛语族的移民历史往往被忽视。
结语
南岛语族虽然分布极广却有相同的联系,他们有不少同源词汇。
也有共同的发源地,现在通过考古及迁徙路线勘察对比,普遍认为南岛语族发源于我国。
南岛语族生活在我国东南沿海距今已经七八千年,到达台湾省也有五六千年的历史。
当时华夏民族还处于传说时代,因此南岛语族和我国的主体民族关系不大。
但他们和台湾省的高山族却关系密切。
这些早期的航海勇士驾驶原始独木舟占领了小半个地球,在当地繁衍生息,堪称人类历史上一大壮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