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全诗赏析
《秋浦歌十七首》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秋浦歌十七首》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秋浦歌十七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
这组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作者再游秋浦(今安徽贵池西)时。
全诗内容丰富,情感深厚,从不同角度歌咏了秋浦的山川风物和民俗风情,同时在歌咏中又或隐或现地流露出忧国伤时和身世悲凉之叹。
详细参考:《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秋浦歌·炉火照天地》作品原文:秋浦歌十七首⑴其一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
客愁不可度,行上东大楼。
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
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不。
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
秋浦猿夜愁,黄山堪白头。
清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
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
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
其三秋浦锦驼鸟,人间天上稀。
山鸡羞渌水,不敢照毛衣。
其四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
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
其五秋浦多白猿,超腾若飞雪。
牵引条上儿,饮弄水中月。
其六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
山川如剡县,风日似长沙。
其七醉上山公马⑵,寒歌宁戚牛⑶。
空吟白石烂⑷,泪满黑貂裘⑸。
其八秋浦千重岭,水车岭最奇⑹。
天倾欲堕石,水拂寄生枝⑺。
其九江祖一片石⑻,青天扫画屏。
题诗留万古,绿字锦苔生。
其十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
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
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
其十一逻人横鸟道⑼,江祖出鱼梁⑽。
水急客舟疾⑾,山花拂面香。
其十二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⑿。
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
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
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其十四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⒀,歌曲动寒川。
其十五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⒁。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⒂。
其十六秋浦田舍翁,采鱼水中宿。
妻子张白鹇⒃,结罝映深竹⒄。
其十七桃波一步地⒅,了了语声闻。
黯与山僧别,低头礼白云。
词句注释:⑴秋浦:唐时属池州郡。
故址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
⑵山公:指山简。
⑶宁戚:春秋时卫国人。
⑷白石烂:宁戚《放牛歌》中有“南山矸,白石烂,生不逢尧与舜禅”之句。
火炉照天地,红星乱紫烟的意思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的意思“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意思是炉火熊熊燃烧,红星四溅,紫烟蒸腾,广袤的天地被红彤彤的炉火照得通明。
此句呈现出一幅色调明亮、气氛热烈的冶炼场面,“照”“乱”二字的运用使得冶炼的场面卓然生辉,体现出诗人兴奋激动的心情。
资料拓展: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
(唐)李白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注释】
①秋浦:县名,唐时先属宣州,后属池州,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
秋浦因流经县城之西的秋浦河得名。
②炉火:唐代,秋浦乃产铜之地。
此指炼铜之炉火
③赧郎:红脸汉。
此指炼铜工人。
赧:原指因羞愧而脸红,此指脸被炉火所映红。
【译文】
炉火熊熊燃烧,红星四溅,紫烟蒸腾,广袤的天地被红彤彤的炉火照得通明。
冶炼工人在明月之夜,一边唱歌一边
劳动,他们的歌声响彻了寒峭的山谷。
【赏析】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组诗《秋浦歌十七首》中的第十四首。
此诗是颂赞冶炼工人的正面作品,诗人饱含激情,唱出了一曲劳动者的颂歌,因其在浩瀚如烟的古典诗歌中较少见而更加珍贵。
全诗展示了一幅瑰玮壮观的秋夜冶炼图。
在诗人的画笔下,光、热、声、色交织辉映,明与暗、冷与热、动与静烘托映衬,鲜明、生动地表现了火热的劳动场景,酣畅淋漓地塑造了古代冶炼工人的形象,确是古代诗歌宝库中放射异彩的艺术珍品。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注释赏析-李白

李白 (701—762年),汉族,字太 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 诗人。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 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 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 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 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 “李杜”。 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 “济苍生”、“安黎元”的进步理想, 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他的大量 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 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 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 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在艺术上,他 的诗想象新奇,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 丽,语言清新明快,形成豪放、超迈的 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 义诗歌艺术的高峰。存诗900余首,有 《李太白集》。
• 第十四首写秋浦夜晚冶炼的劳动场面。 黑夜冶炼,火照天地,红星迸溅,紫烟 腾空,场面壮观。冶炼工人边劳动边唱 歌,使得寒川变得火热。据《新唐书· 地 】 • ⒃赧(nǎn):因害羞而脸红。这里指冶 炼工的脸被火映红。
【赏析】
• 秋浦:唐代属池州府,今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 《元和郡县志》卷二八江南道池州秋浦县: “秋浦水,在县西八十里。”秋浦水,一名秋 浦河。公元753、754年(唐玄宗天宝十二、 三载)间李白自广陵、金陵至宣城,往来于池、 歙诸州,《秋浦歌》十七首即此时游寓秋浦所 作。
《秋浦歌》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秋浦歌》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秋浦歌》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秋浦歌》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原文秋浦歌十七首⑴其一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
李白《秋浦歌》古诗原文及译文

李白《秋浦歌》古诗原文及译文李白《秋浦歌》古诗原文及译文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
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李白《秋浦歌》古诗原文及译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秋浦歌(第十四首)李白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译文孙长江红彤彤的炉火照彻了天地,红星四溅,紫烟蒸腾。
健美强壮的冶炼工人啊,在这样的'一个明月夜里,一边劳动,一边歌唱,嘹亮的歌声使那寒冷的河水都荡漾了起来。
百字赏析文孙长江李白的千古绝唱《秋浦歌》(第十四首),一开篇,便将一幅色调明快、气氛热烈的冶炼场景,捧献在了读者眼前。
前两句中“照”、“乱”二字,看似平易,实为难得。
“照”,透彻,卓然;“乱”,热烈,亢奋。
第三句中的“赧”,本为因害羞而脸红,李白不会不知;可用于“赧郎”,就将冶炼工人健美、强壮、勤劳、朴实、热情、豪放、乐观,以及在炉火映照下的情趣,传达得无一遗漏。
末句“歌曲”又起,“寒川”不“寒”;并非是那歌声有多美,倒是诗人情怀中滚涌着惊叹,奔涌着兴奋,喷涌着歌颂!拓展:李白(701年—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旧唐书》记载李白为山东人;《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的意思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是一首古典诗歌,它描述了作者对自然景象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思索。
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对秋浦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岁月易逝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这首诗所呈现的情感和意境,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思考。
让我们来分析《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这首诗的内容。
这首诗以秋浦为背景,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和氛围。
诗中出现了“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这样的句子。
这些描写展现了秋浦的美景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同时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短暂的感慨。
通过这些描写,作者将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整首诗更具有深刻的内涵和情感。
我们可以从这首诗中深刻地体会到作者内心的真实感受。
作者通过对秋浦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
他也深刻地意识到了岁月易逝和生命无常的真实性,这种内在的矛盾和冲突,为整首诗赋予了更加丰富的情感内涵。
正是这种真挚的情感和对生命深刻的理解,使得《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成为一首引人深思的佳作。
让我们来谈谈我个人对《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的理解和感悟。
在我的看来,这首诗所表达的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以及对时光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慨,都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情感和思考。
通过阅读和理解这首诗,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作者对人生真理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生命的宝贵和时间的珍贵。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是一首富有内涵和情感的诗歌,它通过对秋浦景色的描绘和对生命的思考,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思考。
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和理解,我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了生命的宝贵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希望通过我的解读,你也能对这首诗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一直以来都是被人们广为传诵的经典之作,它所表达的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以及对岁月易逝和生命短暂的感慨,深深触动了无数读者的心灵。
李白的秋浦歌解释赏析

李白的秋浦歌解释赏析李白的秋浦歌解释赏析李白的秋浦歌,主要抒发作者内心的愁绪和怨愤的诗作。
导读:秋浦歌是李白写的一组诗,一共有十七首,其中以第十四首和下面这首最著名,流传最广泛。
其原文如下:秋浦歌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sì)个(箇)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秋浦歌翻译:我头上的白发长达三千丈,只因心中的愁绪也这样长(夸张)。
明亮的镜子中,我的头发白似秋霜,不知道为什么会变成这副模样?秋浦歌字词解释:缘:因为。
箇(个):这样。
秋霜:喻白发。
秋浦歌简析:诗人以奔放的激情,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塑造了“自我”的形象,把积蕴极深的怨愤和抑郁宣泄出来,发挥了强烈感人的艺术力量。
秋浦歌赏析:“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箇)长?”劈空而来,似大潮奔涌,似火山爆发,骇人心目。
单看“白发三千丈”一句,真叫人无法理解:白发怎么能有“三千丈”呢?读到下句“缘愁似个(箇)长”,豁然明白,原来“三千丈”的白发是因愁而生,因愁而长。
愁生白发,人所共晓,而长达三千丈,该有多少深重的愁思。
十个字的千钧重量落在一个“愁”字上。
以此写愁,匪夷所思。
奇想出奇句,不能不使人惊叹诗人的气魄和笔力。
李白独辟蹊径,以“白发三千丈”之长喻愁之深之重,“尤为新奇”,“兴中有比,意味更长”(同上)。
人们不但不会因“三千丈”的无理而见怪诗人,相反会由衷赞赏这出乎常情而又入于人心的奇句,而且感到诗人的.长叹疾呼实堪同情。
人看到自己头上生了白发以及白发的长短,是因为照镜而知。
首二句暗藏照镜,三四句就明白写出:“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霜色白,以代指白发,似重复又非重复,它并具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不是白发的“白”字所能兼带。
上句的“不知”,不是真不知,不是因“不知”而发出“何处”之问。
这两句不是问语,而是愤激语,痛切语。
诗眼就在下句的一个“得”字上。
如此浓愁,从何而“得”?“得”字直贯到诗人半生中所受到的排挤压抑;所志不遂,因此而愁生白发,鬓染秋霜,亲历亲感,何由不知!李白有“奋其志能,愿为辅弼”的雄心,有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理想(均见《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尽管屡遭挫折,未能实现,但他的志向绐终不泯。
古诗鉴赏《秋浦歌》

古诗鉴赏《秋浦歌》古诗鉴赏《秋浦歌》篇1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李白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秋浦,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是唐代银和铜的产地之一。
大约天宝十二年(753),李白漫游到此,写了组诗《秋浦歌》。
本篇是其中第十四首。
这是一首正面描写和歌颂冶炼工人的诗歌,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典诗歌中较为罕见,因而极为珍贵。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诗一天头,便呈现出一幅色调光明、气氛热闹的冶炼场景:炉火熊熊燃烧,红星四溅,紫烟蒸腾,广袤的天地被红彤彤的炉火照得通明。
诗人用了“照”、“乱”两个看似平常的字眼,但一经炼入诗句,便使冶炼的场面卓然生辉。
透过这生动景象,不难感受到诗人那种新颖、兴奋、赞叹之情。
接着两句“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转入对冶炼工人形象的描绘。
诗人以粗犷的线条,略加勾画,冶炼工人宏伟健壮的形象便跃然纸上。
“赧郎”二字用词新奇,颇耐寻味。
“赧”,原指因大方而脸红;这里是指炉火映红人脸。
从“赧郎”二字,可以联想到他们衰弱强壮的体魄和勤劳、朴实、热忱、豪爽、乐观的性格。
结句“歌曲动寒川”,关合了上句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冶炼工人一边劳动,一边唱歌,那响亮的歌声使寒冷的河水都荡漾起来了。
他们唱的什么歌?诗人未加明点,读者可以作出各式各样的补充和联想;歌声果真把寒川激荡了么?当然不会,这是诗人的独特感受,是夸张之笔,却极为传神。
假如说,“赧郎”句只是描绘了明月、炉火交映下冶炼工人的面部肖象,那么,这一句则揭示出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丰富的情感和美丽的情操,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的赞美歌颂之情。
这是一幅瑰玮壮丽的秋夜冶炼图。
在诗人奇妙的画笔下,光、热、声、色交织辉映,明与暗、冷与热、动与静烘托衬托,鲜亮、生动地表现了火热的劳动场景,酣畅淋漓地塑造了古代冶炼工人的形象,确是古代诗歌宝库中放射异彩的艺术珍品。
古诗鉴赏《秋浦歌》篇2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人描绘的火热劳动场景及对劳动者不辞辛苦的赞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全诗赏析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赏析: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是唐朝诗仙李白的作品,此诗是李白诗歌中惟一的一首颂赞冶炼工人的正面写作,亦是因其在浩瀚如烟的古典诗歌中较少见而更加的珍贵。
秋浦,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是唐代银和铜的产地之一。
大约天宝十二年(753),李白漫游到此,写了组诗《秋浦歌》。
本篇是其中第十四首。
这是一首正面描写和歌颂冶炼工人的诗歌,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典诗歌中较为罕见,因而极为可贵。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诗一天头,便呈现出一幅色调明亮、气氛热烈的冶炼场景:炉火熊熊燃烧,红星四溅,紫烟蒸腾,广袤的天地被红彤彤的炉火照得通明。
诗人用了“照”、“乱”两个看似平常的字眼,但一经炼入诗句,便使冶炼的场面卓然生辉。
透过这生动景象,不难感受到诗人那种新奇、兴奋、惊叹之情。
接着两句“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转入对冶炼工人形象的描绘。
诗人以粗犷的线条,略加勾勒,冶炼工人雄伟健壮的形象便跃然纸上。
“赧郎”二字用词新颖,颇耐寻味。
“赧”,原指因害羞而脸红;这里是指炉火映红人脸。
从“赧郎”二字,可以联想到他们健美强壮的体魄和勤劳、朴实、热情、豪爽、乐观的性格。
结句“歌曲动寒川”,关合了上句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冶炼工人一边劳动,一边歌唱,那嘹亮的歌声使寒冷的河水都荡漾起来了。
他们唱的什么歌?诗人未加明点,读者可以作出各式各样的补充和联想;歌声果真把寒川激荡了么?当然不会,这是诗人的独特感受,是夸张之笔,却极为传神。
如果说,“赧郎”句只是描绘了明月、炉火交映下冶炼工人的面部肖像,那么,这一句则揭示出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丰富的情感和优美的情操,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的赞美歌颂之情。
这是一幅瑰玮壮观的秋夜冶炼图。
在诗人神奇的画笔下,光、热、声、色交织辉映,明与暗、冷与热、动与静烘托映衬,鲜明、生动地表现了火热的劳动场景,酣畅淋漓地塑造了古代冶炼工人
的形象,确是古代诗歌宝库中放射异彩的艺术珍品。
这首诗是诗人李白接触下层社会、了解和同情劳动人民后所创作的一首古代工业劳动的赞歌。
在我国代卷帙浩繁的诗歌中,如此热情地对冶矿工人的劳动进行赞美,并不多见。
唯其如此,才更显示出它的难能可贵之处。
正如郭沫若同志在《李白与杜甫》一文中所说:“歌颂冶矿工人的诗不仅在李白诗歌中是惟一的一首,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恐怕也是唯一的一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