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精选诗歌鉴赏5篇

李白的精选诗歌鉴赏5篇
李白的精选诗歌鉴赏5篇

李白的精选诗歌鉴赏5篇

李白——《望庐山瀑布》【内容】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赏析】:香炉,指庐山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其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博山香炉之状”(乐史《太平寰宇记》)。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李白诗歌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李白——《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二)

【年代】:唐

【作者】:李白——《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二)

【内容】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赏析】:

天宝十四载(755),安禄山在范阳起兵造反,第二年攻陷潼关。京师震恐,唐玄宗仓皇出逃四川,途中命其第十六子永王李璘经营长江流域。十二月下旬,永王引水师顺江东下,途经九江时,三请李白出庐山,诗人应召,参加了李璘幕府。随军途中,写下《永王东巡歌》十一首,这是第二首。

“三川北虏乱如麻”,三川即黄河、洛河、伊河,这里指三水流经的河南郡(包括河南黄河两岸一带)。北虏指安禄山叛军。“乱如麻”喻叛军既多且乱。叛军到处烧杀抢掠,造成

广大三川地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四海南奔似永嘉”,历史的惊人相似,使诗人回想起晋怀帝永嘉五年(311)时,前汉刘聪的相国刘曜,攻陷晋都洛阳,把人民推入水深火热之中。在诗人眼里,同为胡人,同起于北方,同样造成了天下大乱。这就从历史高度揭示了这场灾难的规模和性质,表明了鲜明的爱憎。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是本篇最精彩之笔。史载,前秦苻坚进攻东晋,领兵百万,声势浩大。谢安被孝武帝任为征讨大都督,却奕棋自若,破苻坚大军于淝水,创造了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诗人自比“东山再起”的谢安,抒写自己出匡庐以佐王师之情。可以看出李白此时雄心勃勃,自负很高。前著“但用”,后书“为君”,笔势飞动,风度潇洒,一种豪迈的气概、乐观的情绪和必胜的信念跃然纸上。以“胡沙”喻叛军,形象而深刻。叛军之来,有如妖如魔,飞沙走石,席卷大地,遮天蔽日。既写出它不可一世的嚣张气焰和暗无天日的残暴行径,又写出徒有声势的虚弱本质和为时不长的必然趋势。“静”字,凝炼、概括,使人想见胡沙平息后的清平世界,朗朗乾坤;为君“静胡沙”又在“谈笑”之间,更见其成竹在胸,胜券在手,指挥若定,易如反掌之气概,读之心胸开拓,精神为之一振。

此诗的一个特色是用典精审,比拟切当。古人认为成功的用典应有三条:“易见事”、“易识事”、“易诵读”。(宋魏庆之《诗

人玉屑。用事》)诗人连用二典,皆炼意传神,明白晓达,情境俱现,相映增辉,不愧为用典之上乘。全诗艺术构思,欲抑故扬,跌宕有致。诗人于前二句极写叛军之多且凶,国灾民难之甚且危,目的却在衬托后二句作者的宏图大略。局势写得越严重,就愈见其高昂的爱国热情和“一扫胡沙净”的雄心;气氛写得越紧张,就愈见其从容镇定地“挽狂澜于既倒”的气魄。这种反衬性的蓄势之笔,增强了诗的力量。

李白——《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十一)

【年代】:唐

【作者】:李白——《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十一)

【内容】

试借君王玉马鞭,指挥戎虏坐琼筵。

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

【赏析】:

李白到永王幕府以后,踌躇满志,以为可以一舒抱负,“奋其智能,愿为辅弼”,成为象谢安那样叱咤风云的人物。这首诗就透露出李白的这种心情。

诗人一开始就运用浪漫的想象,象征的手法,塑造了盖世英雄式的自我形象。“试借君王玉马鞭”,豪迈俊逸,可谓出语惊人,比起直向永王要求军权,又来得有诗味多了。这里超凡的豪迈,不仅表现在敢于毛遂自荐、当仁不让的举措上;也不仅表现在“平交诸侯”、“不屈己不干人”的落落风仪上;

还表现在“试借”二字上,诗人并不稀罕权力(“玉马鞭”)本身,不过借用一回,冀申铅刀一割之用。

有军权才能指挥战争,原是极普通的道理。一到诗人笔下,就被赋予理想的光辉,一切都化为奇妙。“指挥戎虏坐琼筵”,就指挥战争的从容自信而言,诗意与“为君谈笑静胡沙”略同,但境界更奇。比较起来,连“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都变得平常了。能自如指挥三军已不失为高明统帅,而这里却能高坐琼筵之上,于觥筹交错之间“指挥戎虏”,赢得一场战争,那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奇迹。写战争没有一丝“火药味”,还匪夷所思地用上“琼”“玉”字样,这就把战争浪漫化或诗化了。这又正是李白个性的自然流露。

那时不是“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局面几乎不可收拾么?但有了这样的英才,一切都将变得轻而易举。“南风一扫胡尘静”,几乎转瞬之间,就“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以南风扫尘来比喻战争,不仅形象化,而且有所取义。盖古人认为南风是滋养万物之风,“南风”句也就含有复兴邦家之意。而永王军当时在南方,用“南风”设譬也贴切。

当完成如此伟大的统一事业之后,又该怎样呢?出将入相?否,那远非李白的志向。诗人一向崇拜的人物是鲁仲连,他的最高理想是功成身退。这一点诗人屡次提到,同期诗作《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中的“所冀旄头灭,功成追鲁连”,就

是此意。

这里,诗人再一次表达了这一理想,而且以此推及永王。“西入长安到日边”(日是皇帝的象征;而言长安在日边),这不但意味着“谈笑凯歌还”,还隐含功成弗居之意。诗人万没想到,永王璘广揽人物、招募壮士是别有用心。在他那过于浪漫的心目中,永王也被理想化了。

李白第二次从政活动虽然以悲惨的失败告终,但他燃烧着爱国热情的诗篇却并不因此减色。在唐绝句中,象《永王东巡歌》这样饱含政治热情,把干预现实和追求理想结合起来,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创作的作品不可多得。此诗形象飞动,词气夸张,写得兴会淋漓,千载以下读之,仍凛凛有生气。

李白——《峨眉山月歌》

【年代】:唐

【作者】:李白——《峨眉山月歌》

【内容】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赏析】:

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

辉”)。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在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除“峨眉山月”而外,诗中几乎没有更具体的景物描写;除“思君”二字,也没有更多的抒情。然而“峨眉山月”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触媒。由它引发的意蕴相当丰富: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沉。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更是思友之情的象

征。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

本来,短小的绝句在表现时空变化上颇受限制,因此一般写法是不同时超越时空,而此诗所表现的时间与空间跨度真到了驰骋自由的境地。二十八字中地名凡五见,共十二字,这在万首唐人绝句中是仅见的。它“四句入地名者五,古今目为绝唱,殊不厌重”(王麟洲语),其原因在于: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江行体验和思友之情,无处不贯串着山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这就把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起来。其次,地名的处理也富于变化。“峨眉山月”、“平羌江水”是地名副加于景物,是虚用:“发清

溪“、”向三峡“、”下渝州“则是实用,而在句中位置亦有不同。读起来也就觉不着痕迹,妙入化工。

李白——《清溪行》

【年代】:唐

【作者】:李白——《清溪行》

【内容】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赏析】:

这是一首情景交融的抒情诗,是天宝十二载(753)秋后李白游

池州(治所在今安徽贵池)时所作。池州是皖南风景胜地,而风景名胜又大多集中在清溪和秋浦沿岸。清溪源出石台县,象一条玉带,蜿蜒曲折,流经贵池城,与秋浦河汇合,出池口泻入长江。李白游清溪写下了好多有关清溪的诗篇。这首《清溪行》着意描写清溪水色的清澈,寄托诗人喜清厌浊的情怀。

“清溪清我心”,诗人一开始就描写了自己的直接感受。李白一生游览过多少名山秀川,独有清溪的水色给他以清心的感受,这就是清溪水色的特异之处。

接着,诗人又以衬托手法突出地表现清溪水色的清澈。新安江源出徽州,流入浙江,向以水清著称。南朝梁沈约就曾写过一首题为《新安江水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游好》的诗:“洞彻随深浅,皎镜无冬春。千仞写乔树,百丈见游鳞。”新安江水无疑是清澈的,然而,和清溪相比又将如何呢?“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新安江那能比得上清溪这样清澈见底呢!这样,就以新安江水色之清衬托出清溪的更清。

然后,又运用比喻的手法来正面描写清溪的清澈。诗人以“明镜”比喻清溪,把两岸的群山比作“屏风”。你看,人在岸上行走,鸟在山中穿度,倒影在清溪之中,就如:“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这样一幅美丽的倒影,使人如身入其境。胡仔云:“《复斋漫录》云:山谷言:”船如天上坐,人似镜中行。‘又云:“船如天上坐,鱼似镜中悬。’沈云卿诗

也。……予以云卿之诗,原于王逸少《镜湖》诗所谓‘山阴路上行,如坐镜中游’之句。然李太白《入青溪山》亦云:”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虽有所袭,然语益工也。“(《苕溪渔隐丛话》)

最后,诗人又创造了一个情调凄凉的清寂境界。诗人离开混浊的帝京,来到这水清如镜的清溪畔,固然感到“清心”,可是这对于我们这位胸怀济世之才的诗人,终不免有一种心灵上的孤寂。所以入晚时猩猩的一声声啼叫,在诗人听来,仿佛是在为自己远游他乡而悲切,流露出诗人内心一种落寞悒郁的情绪。

李白——《临路歌》

【年代】:唐

【作者】:李白——《临路歌》

【内容】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赏析】:

这首诗题中的“路”字,可能有误。根据诗的内容,联系唐代李华在《故翰林学士李君墓铭序》中说:“年六十有二不偶,赋临终歌而卒。”则“临路歌”的“路”字当与“终”

字因形近而致误,“临路歌”即“临终歌”。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打开《李太白全集》,开卷第一篇就是《大鹏赋》。这篇赋的初稿,写于青年时代。可能受了庄子《逍遥游》中所描绘的大鹏形象的启发,李白在赋中以大鹏自比,抒发他要使“斗转而天动,山摇而海倾”的远大抱负。后来李白在长安,政治上虽遭到挫折,被唐玄宗“赐金还山”,但并没有因此志气消沉,大鹏的形象,仍然一直激励着他努力奋飞。他在《上李邕》诗中说:“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也是以大鹏自比的。大鹏在李白的眼里是一个带着浪漫色彩的、非凡的英雄形象。李白常把它看作自己精神的化身。他有时甚至觉得自己就真象一只大鹏正在奋飞,或正准备奋飞。但现在,他觉得自己这样一只大鹏已经飞到不能再飞的时候了,他便要为大鹏唱一支悲壮的《临终歌》。

歌的头两句是说:大鹏展翅远举啊,振动了四面八方;飞到半空啊,翅膀摧折,无力翱翔。两句诗概括了李白的生平。“大鹏飞兮振八裔”,可能隐含有李白受诏入京一类事情在里面。“中天摧兮”则指他在长安受到挫折,等于飞到半空伤了翅膀。结合诗人的实际遭遇去理解,这两句就显得既有形象和气魄,又不空泛。它给人的感觉,有点象项羽《垓下歌》开头的“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那无限苍凉而

又感慨激昂的意味,着实震撼人心。

“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激”是激荡、激励,意谓大鹏虽然中天摧折,但其遗风仍然可以激荡千秋万世。这实质是指理想虽然幻灭了,但自信他的品格和精神,仍然会给世世代代的人们以巨大的影响。扶桑,是神话传说中的大树,生在太阳升起的地方。古代把太阳作为君主的象征,这里“游扶桑”即指到了皇帝身边。“挂石袂”的“石”当是“左”字之误。严忌《哀时命》中有“左袪(袖)挂于扶桑”的话,李白此句在造语上可能受了严忌的启发。不过,普通的人不可能游到扶桑,也不可能让衣袖给树高千丈的扶桑挂住。而大鹏又只应是左翅,而不是“左袂”。挂住的究竟是谁呢?在李白的意识中,大鹏和自己有时原是不分的,正因为如此,才有这样的奇句。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前一句说后人得到大鹏半空夭折的消息,以此相传。后一句用孔子泣麟的典故。传说麒麟是一种象征祥瑞的异兽。哀公十四年,鲁国猎获一只麒麟,孔子认为麒麟出非其时而被猎获,非常难受。但如今孔子已经死了,谁肯象他当年痛哭麒麟那样为大鹏的夭折而流泪呢?这两句一方面深信后人对此将无限惋惜,一方面慨叹当今之世没有知音,含意和杜甫总结李白一生时说的,“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梦李白》)非常相近。

《临终歌》发之于声是李白的长歌当哭;形之于文,可以看作

李白自撰的墓志铭。李白一生,既有远大的理想,而又非常执着于理想,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追求了一生。这首《临终歌》让我们看到,他在对自己一生回顾与总结的时候,流露的是对人生无比眷念和未能才尽其用的深沉惋惜。读完此诗,掩卷而思,恍惚间会觉得诗人好象真化成了一只大鹏在九天奋飞,那渺小的树杈,终究是挂不住它的,它将在永恒的天幕上翱翔,为后人所瞻仰。

余秀华诗歌集

余秀华,女,1976年生,诗人,湖北钟祥人石牌镇横店村村民。因出生时倒产、缺氧而造成脑瘫,使其行动不便,高中毕业后赋闲在家。余秀华从2009年开始写诗,主题多关于她的爱情、亲情、生活感悟,以及她的残疾和无法摆脱的封闭村子。1995年,19岁的余秀华“在非自由恋爱下结婚”,这段婚姻除了给她带来了一个现在已经18岁在武汉念大学的儿子外,更多的是不幸和苦闷,尽管直到现在两人并未离婚,但多年来两人已少有联系。 代表作《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如何让你爱我》、《经过墓园》、《我爱你》、《井台》、《梦见雪》、《致雷平阳》、《那些秘密突然端庄》、《打谷场的麦子》、《我们在这样的夜色里去向不明》、《摇摇晃晃的人间》等。 《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 其实,睡你和被你睡是差不多的,无非是 两具肉体碰撞的力,无非是这力催开的花朵 无非是这花朵虚拟出的春天让我们误以为生命被重新打开 大半个中国,什么都在发生:火山在喷,河流在枯 一些不被关心的政治犯和流民 一路在枪口的麋鹿和丹顶鹤 我是穿过枪林弹雨去睡你 我是把无数的黑夜摁进一个黎明去睡你 我是无数个我奔跑成一个我去睡你 当然我也会被一些蝴蝶带入歧途 把一些赞美当成春天 把一个和横店类似的村庄当成故乡 而它们 都是我去睡你必不可少的理由 《蓝色的牵牛花》 这么多空酒杯,这么多被举起就已经坍塌的力 这么多言简意赅的坚持,这么多伸进秋天的诅咒 哦,这么多落进枝头不再流浪的云 一滴露水滚在杯口是危险的 一束夕光聚在杯底是危险的 有风是危险的,没有风更危险 ——更危险的是,我对这样的危险着迷 它的蓝多需要怀疑 又多需要省略 只是,这漫山遍野的蓝 这比湖水更清冽的呼吸 我不习以为常,又能怎样 《如何让你爱我》

李白古诗赏析

《月下独酌》 作者:李白 其一[1] 花间一壶酒,独酌⑴无相亲⑵。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⑶。 月既⑷不解饮,影徒⑸随我身。 暂伴月将⑹影,行乐须及春⑺。 我歌月徘徊⑻,我舞影零乱⑼。 醒时同交欢⑽,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⑾,相期⑿邈⒀云汉⒁。 其二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其三 三月咸阳城,千花昼如锦。 谁能春独愁,对此径须饮。 穷通与修短,造化夙所禀。 一樽齐死生,万事固难审。

醉后失天地,兀然就孤枕。 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 其四 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 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 所以知酒圣,酒酣心自开。 辞粟卧首阳,屡空饥颜回。 当代不乐饮,虚名安用哉。 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 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注解】: ⑴酌:饮酒。独酌:一个人饮酒。 ⑵无相亲:没有亲近的人 ⑶“举杯”两句:这两句说,我举起酒杯招引明月共饮,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恰合成三人。一说月下人影、酒中人影和我为三人。成三人: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好合成三人。 ⑷既:且。不解饮:不会喝酒 ⑸徒:徒然,白白的。徒:空。 ⑹将:和 ⑺及春:趁着春光明媚之时。 ⑻月徘徊:明月随我来回移动。 ⑼影零乱:因起舞而身影纷乱。 ⑽交欢:一起欢乐。 ⑾无情游:忘却世情的交游。

⑿相期:相约会。 ⒀邈:远 ⒁云汉:银河 【韵译】: 准备一壶美酒,摆在花丛之间,自斟自酌无亲无友,孤独一人。 我举起酒杯邀请媚人的明月,低头窥见身影,共饮已有三人。 月儿,你那里晓得畅饮的乐趣?影儿,你徒然随偎我这个孤身! 暂且伴随玉兔,这无情瘦影吧,我应及时行乐,趁着春宵良辰。 月听我唱歌,在九天徘徊不进,影伴我舞步,在地上蹦跳翻滚。 清醒之时,咱们尽管作乐寻欢,醉了之后,免不了要各自离散。 月呀,愿和您永结为忘情之友,相约在高远的银河岸边,再见! 《行路难·其一》 作者: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其一》注解】 1《行路难》:乐府《杂曲歌辞》调名,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和离别悲伤之意,多以“君不见”开头。今存最早的《行路难》是鲍照的十八首。前人认为李白的《行路难》“似全学鲍照”。第一首乃取意于鲍照《行路难》“对案不能食”一首。

关于李白的诗歌阅读鉴赏

关于李白的诗歌阅读鉴赏 李白是盛唐诗坛的代表作家,同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作抒写了“济苍生”“安黎元”的 美好理想,体现他蔑视权贵,同情人民的情感;又善于描写壮丽的自 然景色。主观抒情色彩浓厚,诗风豪放雄奇,想象丰富,色彩斑斓。在他的诗中,浪漫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表现手法达到高度的统一。 他生活的时代主要是开元、天宝的四十多年,即所谓“盛唐”时期。这是唐帝国空前繁荣强盛却又潜伏着各种社会矛盾和危机的时代。 这一时代特点,结合着他的独特的社会经历和思想性格,使他的诗 篇表现了与杜甫诗迥然不同的浪漫主义风格,具有很鲜明的独创性。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时期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五岁时随父迁居四川彰明县的青莲乡,少年时受到了较好的教育,不仅是一个“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的青年作家,同时 还是一个“十五游神仙”、“十五好剑术”的少年游侠和羽客,传 说他曾经为打抱不平而“手刃数人”。二十岁以后,他开始在蜀中 漫游,曾登上峨眉、青城诸名山。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 二十五岁,为了实现他的政治抱负,“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 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他“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开始了一个新的漫游而兼求仕的时期。《渡荆门送别》 就写作于这一年。

此诗的写作时期过去曾有两种说法。黄锡圭《李太白年谱》认为写于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四月李白流放夜郎遇赦回来时。詹瑛 《李白诗文系年》则把它系于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下,认为这 是李白初出夔门后的作品。《中国文学宝库·唐代精华分卷》(王洪 主编)中认为,虽然诗题中有“送别”二字,但“来从楚国游”, “仍怜故乡水”等句,显然是离乡远游时的口吻;题中的“送”可能 是指长江水送他离别故乡而言;诗中思想感情与他早年作品相近,而 迥异于他晚年的一些作品。据此认为,此诗应该是李白初出夔门后 的作品。 年轻时的李白从遥远的蜀地顺着长江乘舟而下,渡过了荆门山,来到楚国境内漫游。看到随着平野的出现连绵的群山已经消失,长 江进入广阔的原野继续奔流。月亮映在江中像天上飞下的一面镜子。空中的云彩好比奇幻多姿的海市蜃楼。这样的景色没有让年轻诗人 留恋忘返,看着这浩浩西来的长江水,反而引起他的思乡之情,水 是故乡亲,是他不远万里相送我的行舟。明·胡应麟:“‘山随平 野尽,江入大荒流’太白壮语也;杜‘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骨力过之。”近·高步赢:“语意倜傥,太白本色。”(《唐宋诗举要》卷四)。 恣情山水、广交朋友的壮年时期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处,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出蜀以后游洞庭,历襄阳,上庐山,东至金陵、扬州,复折回湖北,以安陆为中心,游先后北游洛阳、龙门、嵩山、太原,东 游齐鲁,登泰山,南游安徽、江苏、浙江等地,游迹所及,几半中

余秀华的诗句

余秀华的诗句 其实,睡你和被你睡是差不多的,无非是两具肉体碰撞的力,无非是这力催开的花朵无非是这花朵虚拟出的春天让我们误以为生命被重新打开大半个中国,什么都在发生:火山在喷,河流在枯一些不被关心的政治犯和流民一路在槍口的麋鹿和丹顶鹤我是穿过槍林弹雨去睡你我是把无数的黑夜摁进一个黎明去睡你我是无数个我奔跑成一个我去睡你当然我也会被一些蝴蝶带入歧途 把一些赞美当成春天把一个和横店类似的村庄当成故乡而它们都是我去睡你必不可少的理由《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 但你还是你,有我一喊就心颤的名字。《风吹》 雪下不下来都阻挡不了我的白,我白不白都掩饰不了一生的荒唐《雪》 我爱上这尘世纷纷扰扰的相遇爱上不停重复俗气又沉重的春天 爱上这承受一切,又粉碎的决心《源》

幸福如一片叶子含在嘴里这个三月,走得小心翼翼我不知道我是否能够获取水分并从一条经脉上得到秋天的走向想让我的一个短句穿过秋天的埋伏天凉的时候,我怀抱紧张回首,还会惊心我不知道我身后的脚印是否如一个酒杯怀揣着月亮我开始信任我的平凡,我的世俗和一钱不值我把一个句子放在山后长长的斜坡上让叶子盖满它的身体可我不知道哪一片叶子的泪光 会得到整个秋天的原谅《但是,我不知道》 除了陽光,我总是不够富裕从春天开始的寂寞的流程让我越来越满,无法掏空《陽光肆意的窗口》 但是我谢谢那些深深伤害我的人们也谢谢我自己:为每一次遇见不变的纯真《再见,2014》 我是我自己的灾难,你是灾难的四分之三。《37岁生日自嘲》 无论如何,我依旧无法和他对称我相信他和别人的都是爱情唯独我,不是《唯独我,不是》 我是穿过槍林弹雨去睡你我是把无数的黑夜摁进一个黎明去睡你

《古风(其四十六)》李白唐诗鉴赏

《古风(其四十六)》李白唐诗鉴赏 【作品介绍】 《古风;一百四十年》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古风五十九首》中的第四十六首诗。此诗对唐朝当时的政治状态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对其用人制度进行批判。诗从唐王朝一百多年发展历史入手,开篇四句重点勾勒盛唐时期大唐帝国的辉煌显赫面貌;“王侯”以下六句,转入对权势者的描写;末四句巧妙地运用扬雄的故事表明诗人的鲜明态度。全诗腾跃有势,跌宕多姿,气势充沛,见出作者独具的艺术特色。 【原文】 古风 其四十六 一百四十年⑴,国容何赫然⑵。 隐隐五凤楼⑶,峨峨横三川⑷。 王侯象星月,宾客如云烟。 斗鸡金宫里⑸,蹴鞠瑶台边⑹。 举动摇白日,指挥回青天。 当涂何翕忽⑺,失路长弃捐⑻。

独有扬执戟⑼,闭关草太玄⑽。 【注释】 ⑴“一百”句:自唐代开国到李白写此诗时,约有一百四十年。“四”字疑误,或举其成数。 ⑵赫然:显赫盛大的样子。 ⑶隐隐:隐隐约约,不甚分明。五凤楼:古楼名,唐五凤楼在东都洛阳宫中。也可泛指宫殿。 ⑷千鸡:唐玄宗好斗鸡,天子从风,宫中尤甚,治鸡坊于两宫之间。 ⑸峨峨:高峻貌。三川:指洛阳附近的黄河、洛水、伊水三条河流;一说指流经长安的径水、洛水和渭水。 ⑹蹴鞠:古代类似于今日踢足球的游戏。瑶台,本指神仙居处,这里指皇帝宫殿。 ⑺当涂:当权者。翕忽:迅疾之意;一说为志得意满状。 ⑻失路:此指不得意者。弃捐:弃置不用。 ⑼扬执戟:指汉代文学家扬雄,他曾为宫中执戟之臣。《汉书;扬雄传》:丁、傅(哀帝舅丁明和哀帝皇后父傅晏)、董贤(哀帝男宠)用事(当权),诸附离(亲附)之者,或起家二千石。时扬雄方草《太玄》,有以自宁,泊如也(淡泊名利)。 ⑽闭关:即闭门之意。太玄,即《太玄经》,扬雄所著的哲学著作。

余秀华《山民》阅读题目及答案

山民 余秀华 你把我灌醉,说镇上人群聚集。但我想着山里的一棵槐木 你把我灌醉,说有人请我跳舞。但我想着山里一棵落了叶的槐木 照着我的阳光,能照着槐木北面的小松鼠洞,照着它慌张的母亲 才能被我赞颂 我是背着雨水上山的人,过去是,未来也是 我是怀里息着乌云的人,过去是,现在也是 你看我时,我是一堆土 你看我时,风把落叶吹散,我是一堆潮湿的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C A、这首诗的每一节都有非常对称的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形式上音律 和谐。第二段并不对称 B、这首诗运用了很多隐晦的意向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如“槐木”“小松鼠洞” “雨水”“乌云”等,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苦闷与疲劳。诗人想表达的 是自己对乡村的喜爱和扎根农村的决心 C、诗人突然成名,如同被灌醉。但诗人依然希望保持朴实的乡村生活,继 续做一个山民,不被外界所干扰。 D、社会开始关注诗人的家乡,并试图帮助它。但这些举动不断使诗人迷失, 这也遭到诗人的反感。诗人并未迷失,并且感激关注并帮助乡村的人们 2、下列对这首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D A、诗人在遭到外界的关注后依旧没有醉倒,依旧知道自己只是一个山民。 她将自己比作落了的槐木,满是岁月的风霜。 B、社会关注落后贫困的农村,就如同太阳一样照进她的家乡,改善农村的 生活面貌,受作者的赞誉。 C、“背着雨水”和“息着乌云”或许意在指自己的先天缺陷,有一层伤感 之意,但诗人的内心依旧善良。 D、最后一节诗人以泥土自比,表现了诗人因先天缺陷产生了一种自卑的心 理而感到感伤。泥土表现了诗人对乡村的深厚情感,并未表现自卑之情

3、诗人开篇写“你把我灌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①“你把我灌醉”指诗人突然成名而受外界关注,并突然受到他人赞誉而 产生的迷失感。 ②“人群聚集”“请我跳舞”和“一棵槐木”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了诗人 对外界影响的抗拒。 ③诗人以槐木自比,表达了自己希望保继续持朴实的乡村生活,不被名利 所打扰的愿望。 4、“狂风”“土”等意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与决心? ①诗人以土自比显示了诗人扎根于农村的决心,坚定地做一个山民。 ②“潮湿的土”象征饱含热泪的诗人,对自己的家乡饱含着深厚的情感。 ③诗人将外界给予的各种标签和言语比作落叶,希望将它们吹散,保持自 己诗人的本性。

《山中问答》李白唐诗鉴赏

《山中问答》李白唐诗鉴赏 【作品介绍】 《山中问答》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这是一首古绝,以问答形式抒发作者隐居生活的自在天然的情趣,也反映了诗人的矛盾心理。全诗语言朴素,转接轻灵,活泼流利,浑然天成。用笔有虚有实,实处形象可感,虚处一触即止,虚实对比,蕴意幽邃。诗境似近而实远,诗情似淡而实浓。 【原文】 山中问答 问余何意栖碧山⑴,笑而不答心自闲⑵。 桃花流水窅然去⑶,别有天地非人间⑷。 【注释】 ⑴余:我,诗人自指。何意:一作“何事”。栖:居住。碧山:山名,在湖北省安陆市内,山下桃花洞是李白读书处。一说碧山指山色的青翠苍绿。 ⑵自闲:悠闲自得。闲:安然,泰然。三国魏曹植《杂诗》之五:

“烈士多悲心,小人媮自闲。” ⑶“桃花”句:晋陶渊明《桃花源记》载,东晋时,武陵有一渔人在溪中捕鱼。忽进桃花林,林尽处有山。山有小口。从山口进去,遇一与外界隔绝的桃花源,里边的人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此句暗用其事。窅(yǎo)然:指幽深遥远的样子。《庄子;知北游》:“夫道,窅然难言哉!将为汝言其崖略。” ⑷别有天地:另有一种境界。别:另外。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诺皋记下》:“抑知厚地之下,别有天地也。”非人间:不是人间,这里指诗人的隐居生活。 【白话译文】 有人问我为什么隐居在碧山。我微笑不答,心境自在悠闲。 桃花盛开,流水杳然远去。这里别有一番天地,岂是人间! 【创作背景】 李白曾经多次隐居山林。他在少年时代,和逸人东严子隐居岷山。出川以后,从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开始,李白在安陆(今属湖北)居住十年,曾隐居碧山桃花岩。此诗当作于李白在碧山桃花岩隐居时期。 【赏析】 这是一首诗意淡远的七言绝句,以问答形式并暗用典故抒发了作

李白的精选诗歌鉴赏5篇

李白的精选诗歌鉴赏5篇 李白——《望庐山瀑布》【内容】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赏析】:香炉,指庐山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其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博山香炉之状”(乐史《太平寰宇记》)。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李白诗歌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李白——《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二) 【年代】:唐 【作者】:李白——《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二) 【内容】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赏析】: 天宝十四载(755),安禄山在范阳起兵造反,第二年攻陷潼关。京师震恐,唐玄宗仓皇出逃四川,途中命其第十六子永王李璘经营长江流域。十二月下旬,永王引水师顺江东下,途经九江时,三请李白出庐山,诗人应召,参加了李璘幕府。随军途中,写下《永王东巡歌》十一首,这是第二首。 “三川北虏乱如麻”,三川即黄河、洛河、伊河,这里指三水流经的河南郡(包括河南黄河两岸一带)。北虏指安禄山叛军。“乱如麻”喻叛军既多且乱。叛军到处烧杀抢掠,造成

广大三川地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四海南奔似永嘉”,历史的惊人相似,使诗人回想起晋怀帝永嘉五年(311)时,前汉刘聪的相国刘曜,攻陷晋都洛阳,把人民推入水深火热之中。在诗人眼里,同为胡人,同起于北方,同样造成了天下大乱。这就从历史高度揭示了这场灾难的规模和性质,表明了鲜明的爱憎。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是本篇最精彩之笔。史载,前秦苻坚进攻东晋,领兵百万,声势浩大。谢安被孝武帝任为征讨大都督,却奕棋自若,破苻坚大军于淝水,创造了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诗人自比“东山再起”的谢安,抒写自己出匡庐以佐王师之情。可以看出李白此时雄心勃勃,自负很高。前著“但用”,后书“为君”,笔势飞动,风度潇洒,一种豪迈的气概、乐观的情绪和必胜的信念跃然纸上。以“胡沙”喻叛军,形象而深刻。叛军之来,有如妖如魔,飞沙走石,席卷大地,遮天蔽日。既写出它不可一世的嚣张气焰和暗无天日的残暴行径,又写出徒有声势的虚弱本质和为时不长的必然趋势。“静”字,凝炼、概括,使人想见胡沙平息后的清平世界,朗朗乾坤;为君“静胡沙”又在“谈笑”之间,更见其成竹在胸,胜券在手,指挥若定,易如反掌之气概,读之心胸开拓,精神为之一振。 此诗的一个特色是用典精审,比拟切当。古人认为成功的用典应有三条:“易见事”、“易识事”、“易诵读”。(宋魏庆之《诗

余秀华的诗歌

【我爱你】 巴巴地活着,每天打水,煮饭,按时吃药 阳光好的时候就把自己放进去,像放一块陈皮 茶叶轮换着喝:菊花,茉莉,玫瑰,柠檬 这些美好的事物仿佛把我往春天的路上带 所以我一次次按住内心的雪 它们过于洁白过于接近春天 在干净的院子里读你的诗歌。这人间情事 恍惚如突然飞过的麻雀儿 而光阴皎洁。我不适宜肝肠寸断 如果给你寄一本书,我不会寄给你诗歌 我要给你一本关于植物,关于庄稼的 告诉你稻子和稗子的区别 告诉你一棵稗子提心吊胆的 春天 【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 其实,睡你和被你睡是差不多的,无非是 两具肉体碰撞的力,无非是这力催开的花朵 无非是这花朵虚拟出的春天让我们误以为生命被重新打开 大半个中国,什么都在发生:火山在喷,河流在枯 一些不被关心的政治犯和流民 一路在枪口的麋鹿和丹顶鹤 我是穿过枪林弹雨去睡你 我是把无数的黑夜摁进一个黎明去睡你 我是无数个我奔跑成一个我去睡你 当然我也会被一些蝴蝶带入歧途 把一些赞美当成春天 把一个和横店类似的村庄当成故乡 而它们 都是我去睡你必不可少的理由

【石磨】 横店的石磨上,谁栓住了我前世今生 谁蒙住了我的眼睛 磨眼里喂进三月,桃花,一页风流 磨眼里喂稗草,苍耳,水花生 ——假如风能养活我,谁就不小心犯了错 我转动的上磨大于横店,横店是静止的下磨 大于横店的部分有我的情,我的罪,我的梦和绝望磨眼里喂世人的冷,一个人的硬 磨眼里喂进散,大雾,雪 ——风不仅仅养活了我,谁一错再错 谁扯下我的眼罩,我还是驮着石磨转动 白天和夜里的速度一样 没有人喂的磨眼掉进石头,压着桃花 掉进世俗,压住悲哀 ——这样的转动仅仅是转动 【就做一朵落败的花】 我承认,我是那个住在虎口的女子 我也承认,我的肉体是一个幌子 我双手托举灵魂 你咬不咬下来都无法证明你的慈悲 不要一再说起我们的平原,说出罪恶的山村 生活如狗 谁低下头时,双手握拳 花朵倒塌,举着她的茎鲜血淋漓 我一再控制花朵的诉说,和诗毒蔓延 如同抵挡身体的疾病和死亡的靠近 你需要急切地改变注视的方向 改变你害怕举灯看见的自己的内心 生活一再拖泥带水

李白诗歌鉴赏专题

李白诗歌鉴赏专题 【专题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李白的文学常识及其人格魅力。 2、了解七言古诗的一般特点,体会李白作品的浪漫主义艺术风格。 3、初步体会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特点并了解其内涵。 4、借助注解鉴赏本专题的李白的代表作,巩固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初步体会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特点并了解其内涵。 2、借助注解鉴赏本专题的李白的代表作,巩固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 【基本篇目】 《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金陵酒肆留别》、《子夜吴歌》、《静夜思》、《送孟浩然之广陵》、《行路难》、《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秋浦歌》、《赠汪伦》、《早发白帝城》 【补充篇目】 《赠张相镐》、《大鹏赋》、《侠客行》、《南陵别儿童入京》、《月下独酌》、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金陵崔侍御十九韵留别》、《临终歌》 盛唐气象,孕育了一位狂傲不羁的诗人,他以超脱世俗的人性智慧,谱写了盛唐的最强音。政治上的失意苦痛,铸就了飘逸洒脱、傲岸不拘的诗仙和"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的酒仙。现在让我们来追寻他的人生的不同阶段,探究李白--这位距今一千三百多年的旷世奇才、人间仙人的情感历程。 一、少年---逸(意气风发仗剑任侠心雄万夫) 1、漂泊家族,异域生活----形成独特性格 公元701年,漂泊了一百多年的李氏家族,在西域碎叶城,诞生了一位不同寻常的男孩--李白。在这地广人稀的异域游牧民族中,顽强生存了一百多年的李白家族,已深深被异族血液所渗透,五年的异域生活,給幼年的李白影响是巨大的。四处漂泊,四海为家的游牧生活,和根深蒂固的中原儒家文化,冲撞揉合成了:天性酷爱自由,洒脱飘逸,清风朗月般纯净心境的李白。生在西域、来自西域"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前有樽酒行》)的李白一生从蜀中出游,栖隐求仙、交游,过着四方游历的生活,与家族的百年漂泊、幼年的异域生活息息相关。有着胡儿豪放洒脱的李白,从碎叶入蜀、入楚,入鲁,入大唐各地。他这种独特的性格,注定了他一生浮萍般的生活。 2、良好家境,蜀中道教----影响人生取向 李白五岁那年,举家内迁西蜀陇叶,良好的家境,父母的期盼,严格的家教,他"五岁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李白秋风词原文、翻译及赏析【word版】.doc

李白《秋风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秋风词 李白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译文】 秋风凌清,秋月明朗。风中的落叶时聚时散,寒鸦本已栖息,又被明月惊起。朋又盼着相见,却不知在何日,这个时节,这样的夜晚,相思梦难成。 走入相思之门,知道相思之苦,永远的相思永远的回忆,短暂的相思却也无止境,早知相思如此的在心中牵绊,不如当初就不要相识。 【注释】 ⑴落叶聚还(huán)散:写落叶在风中时而聚集时而扬散的情景。 ⑵寒鸦:《本草纲目》:“慈鸟,北人谓之寒鸦,以冬日尤盛。”

⑶绊(bàn):牵绊,牵扯,牵挂。 【创作背景】 这是一篇言情之作。根据安旗《李白全集编年注释》,此诗当作于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前人也有认为此诗是早于李白的郑世翼所作,但反对者多。严羽的《沧浪诗话》中的“诗体”一章说道:“有三五七言。”自注云:“自三言而终以七言,隋世郑世翼有此诗:‘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郭绍虞先生校释曰:“沧浪所谓郑世翼有三五七言,不知何据。案《诗人玉屑》无‘秋风清’以下各句,以从《玉屑》为是。‘秋风清’云云,见《李太白集》,当是李作。 【鉴赏】 此诗写在深秋的夜晚,诗人望见了高悬天空的明月,和栖息在已经落完叶子的树上的寒鸦,也许在此时诗人正在思念一个旧时的恋人,此情此景,不禁让诗人悲伤和无奈。这是典型的悲秋之作,秋风、秋月、落叶、寒鸦烘托出悲凉的氛围加上诗人的奇丽的想象,和对自己内心的完美刻画让整首诗显的凄婉动人。 此诗的体式许多人认为很像一首小词,具有明显的音乐特性。赵翼的《陔余丛考》卷二十三云:“三五七言诗起于李太白:‘秋风清,秋月明。……’此其滥觞也。刘长卿《送陆澧》诗云:‘新安路,人来去。早潮复晚潮,明日知何处?潮水无情亦解归,自怜长在新安住。’宋寇莱公《江南春》诗云:‘波渺渺,柳依依。孤林芳草远,斜日沓花飞。江南春尽离肠断,苹满汀洲人未归。’……”指出了它和“江南春”词牌的渊源关系。南宋邓深曾依此调式填写词作,名为“秋风清”。清人还把李白这首诗当作是一首创调词而收入《钦定词谱》,云:“本三五七言诗,后人采入词中。”

唐诗赏析-李白《长干行二首》原文译文鉴赏

李白《长干行二首》原文|译文|鉴赏 '《长干行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这两首爱情叙事诗以商妇独白自述的手法,反映古代商人妻子的生活与情感。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唐代:李白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胡蝶来,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忆妾深闺里,烟尘不曾识。 嫁与长干人,沙头候风色。

五月南风兴,思君下巴陵。 八月西风起,想君发扬子。 去来悲如何,见少离别多。 湘潭几日到,妾梦越风波。 昨夜狂风度,吹折江头树。 淼淼暗无边,行人在何处。 好乘浮云骢,佳期兰渚东。 鸳鸯绿蒲上,翡翠锦屏中。 自怜十五余,颜色桃花红。 那作商人妇,愁水复愁风。 译文 其一 我的头发刚刚盖过额头,在门前折花做游戏。你骑着竹马过来,把弄着青梅,绕着床相互追逐。我们同在长干里居住,两个人从小都没什么猜忌。十四岁时嫁给你作妻子,害羞得没有露出过笑脸。低着头对着墙壁的暗处,一再呼唤也不敢回头。十五岁才舒展眉头,愿意永远和你在一起。常抱着至死不渝的信念,怎么能想到会走上望夫台。十六岁时你离家远行,要去瞿塘峡滟滪堆。五月水涨时,滟滪堆不可相触,两岸猿猴的啼叫声传到天上。门前是你离家时徘徊的足迹,渐渐地长满了绿苔。绿苔太厚,不好清扫,树叶飘落,秋天早早来到。八月里,黄色的蝴碟飞舞,双双飞到西园草地上。看到这种情景我很伤心,因而忧愁容颜衰老。无论什么时候你想下三巴回家,请预先把家书捎给我。迎接你不怕道路遥远,一直走到长风沙。

李白诗歌赏析鉴赏

李白诗歌赏析鉴赏大全 塞下曲六首(其一)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此诗从“天山雪”开始,点明“塞下”,渲染边地苦寒。“五月”在内地属盛暑,而天山尚有“雪”。但这里的雪已不是飞雪,而是积雪。虽然没有满空飘舞的雪花(“无花”),却只觉寒气逼人。仲夏五月“无花”尚且如此,其余三时(尤其冬季)可想而知其严寒。这两句是举轻而见重,举隅而反三,语淡意浑。同时,“无花”双关不见花开之意,这层意思紧启三句“笛中闻折柳”。“折柳”即《折杨柳》曲的省称。这句表面看是写边地闻笛,言外之意指眼前无柳可折,“折柳”之事只能于“笛中闻”。花明柳暗乃春天的象征,“无花”兼无柳,也就是“春色未曾看”了。五六句紧承前意,突出军旅生活的紧张。写出“金鼓”,则烘托出紧张气氛,军纪严肃可知。只言“晓战”,则整日之行军、战斗也不言而喻。晚上只能抱着马鞍打盹儿,更见军中生活之紧张。本来,宵眠枕玉鞍也许更合军中习惯,不言“枕”而言“抱”,一字之易,紧张状态尤为突出,似乎一当报警,“抱鞍”者就可身上马,奋勇出击。以上六句全写边塞生活之艰苦,末二句却陡转。这里用了西汉傅介子的。由于楼兰(西域国名)王贪财,屡杀前往西域的汉使,傅介子受霍光派遣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此诗末二句借此表达了边塞将士的爱国激情:“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愿字与“直为”,语气慷慨激昂,足以振起全篇。这结尾的雄劲有力,得益于前六句的反面烘托。没有那样一个艰苦的背景,则不足以显如此卓绝之精神。 关山月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开头四句,可以说是一首包含着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原来这是就征人角度说的。征人戍守在天山之西,回首东望,所看到明月从天山升起。天山虽不靠海,却有横亘在天山上的云海。诗人将人们印象中似乎只是在大海上空才更常见的云月苍茫的景象,与雄浑的天山组合到一起,显得新奇而壮观。接下去“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气势比前两句更为广阔。长风、明月、天山、玉门关,构成一幅万里边塞图。这表面上似乎只是写了自然景象,却是征人东望所见,那种怀念乡土的情绪就显而易见了。 中间四句是再现征战的景象。下,指出兵。汉高祖刘邦领兵征匈奴,曾被匈奴在白登山(今山西大同市西)围困了七天。而青海湾一带,则是唐军与吐蕃

余秀华诗评

《诗歌,是人间的药》 ——刘年的第二本诗集,为何《生命苍凉如水》的后记 1 诗无定势,水无常形。 2 把“诗人”这顶帽子,从垃圾堆里翻出来戴上。 可以骂我,笑我,嫌我,唾我,弃我,但不要同情我。 我在怜悯世界。 3 深秋的后半夜,你会看到词语和星星一样,熠熠发光。 4 喜欢苏东坡。 诗人见面就当讲真话,五分钟之后,当可以谈心;诗人当有趣,好玩,当喜欢音乐和山水;诗人当像热爱诗歌一样热爱女人,当像热爱女人一样热爱生活;诗人把手里的笔换成刀,就是侠客,诗人当关心弱者和星空;诗人在写不出诗的时候,应当坐几个小时的汽车,再转手扶拖拉机,去乡下找一个煮得一手好鱼的朋友。 一生不读顾城诗。 5 希望,我的诗歌,当了外公的大学中文系的教授都喜欢看。 初中二年级接到第一封情书的女生,都看得懂。 6 写到最关键的时候,诗和禅一样,不可教,不可学,只可悟。 文字分行,并不是难事,如何让分行的文字,变成真正的诗歌,就如同把石头点成金一样,这是诗歌最神奇最神秘的地方。诗意就像一个顽皮的小妖精,你不知道她什么时候、躲在哪里,以何种面目出现,没有人可以完全控制她。 诗,通灵通神,诗,无法无天。 无法用公式推导,无法用定理来证明,无法用金钱来买通,也无法用手枪来威胁。 7 诗在城外六七里,过了柳庄再往西。

8 诗歌,是一个情人,你需要的时候,总在那里。 你可以对他说内心最深处的话。 不管天再冷,夜多长,也不管你有没有户口和房产证。 9 喜欢落日、荒原和雪。 背着背包在雪原上行走,就像一颗背负着多重含义的汉字,在苍茫的白纸上奔突。 10 诗写到最后,拼的是胸襟、心质和风骨。 狭隘、卑鄙、贪婪、奸邪的小人,可以写一流的小说、散文、材料、电视剧连续剧剧本,可以写一流的书法,可以画一流的画,但拿一流的诗歌毫无办法。 唐人以诗取仕是有道理的,大唐的繁荣也是有道理的。 11 我诗歌里的痛,有十分之七,来源于这片大地。 12 我写诗,除了迷恋语言之外,还想成名,想让那些伴随我多年的误解变成理解。生活没规律,暴饮暴食,熬夜失眠,没有医疗保险又总喜欢冒险,对长寿没有追求,所以,我估计活不长,希望,诗歌能延长我的生命。 希望,百年之后的某个雪夜,有个人看着我的诗歌,像看着我一样,潸然泪下。 13 我有个儿子,经常教他读诗。 我不赞成他当诗人。 一生和灵魂近距离接触,是一件很危险的事。 14 新诗,本质就是自由。生命的本质,也是自由。 所以,诗歌,是纸上的生命,而每个生命,都是大地上的诗歌。 15 “女不看《三国》,男不看《红楼》。”

余秀华经典诗歌

余秀华经典诗歌

余秀华经典诗歌 《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 其实,睡你和被你睡是差不多的,无非是 两具肉体碰撞的力,无非是这力催开的花朵 无非是这花朵虚拟出的春天让我们误以为生命被重新打开大半个中国,什么都在发生:火山在喷,河流在枯 一些不被关心的政治犯和流民 一路在枪口的麋鹿和丹顶鹤 我是穿过枪林弹雨去睡你 我是把无数的黑夜摁进一个黎明去睡你 我是无数个我奔跑成一个我去睡你 当然我也会被一些蝴蝶带入歧途 把一些赞美当成春天 把一个和横店类似的村庄当成故乡 而它们 都是我去睡你必不可少的理由[10] 《经过墓园》 如同星子在黄昏,一闪。在墓园里走动,被点燃的我 秘密在身体里不断扩大,抓不住的火 风,曳曳而来,轻一点捧住火,重一点就熄灭我

他们与我隔土相望。站在时间前列的人 先替我沉眠,替我把半截人世含进土里 所以我磕磕绊绊,在这座墓园外剃去肉,流去血然而每一次,我都会被击中 想在不停的耳语里找到尖利的责备 只有风,在空了的酒瓶口呼啸似的呼啸 直到夜色来临,最近的墓碑也被掩埋 我突然空空荡荡的身体 仿佛不能被万有引力吸住 《井台》 许多井散落在地里,你若有醉意 就无从寻觅。 哪一口枯了,风声四起 哪一口丰盈,拍一拍就溢出蜜 而井台,蛊惑里的善良和敌意 让日子一砖一砖扣得紧密 漏风,漏雨无非一种象征意义 汲水的人消逝于水的自身 大地饥渴 红衣的女子用乳房一遍遍 搽去井台上的几粒鸟粪 整个胸堂,都弥漫云的回音

《梦见雪》 梦见八千里雪。从我的省到你的省,从我的绣布 到你客居的小旅馆 这虚张声势的白。 一个废弃的矿场掩埋得更深,深入遗忘的暗河 一具荒草间的马骨被扬起 天空是深不见底的窟窿 你三碗烈酒,把肉身里的白压住 厌倦这人生粉扬的事态,你一笔插进陈年恩仇 徒步向南 此刻我有多个分身,一个在梦里看你飘动 一个在梦里的梦里随你飘动 还有一个,耐心地把这飘动按住 《致雷平阳》 我以诗人的身份向你致敬,以农民的身份和你握手 他年,我流离失所,我就抵挡一辈子的清白沽酒一壶 邀你对酌 为只为,一只狗在你心头吠过秋风 为只为,牧羊的时候,你的孤独,对峙,和解和贪图 为只为,一条河弯弯曲曲,只有你清楚他的去向 为只为,一个老诗人离去,你在异乡的佛像前长跪,泣不成声

李白诗歌专题参考答案

李白诗歌鉴赏专题参考答案 【高考题例】 ㈠【答案】“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分析】本题重点是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 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体味作品的艺术魅力,这是中学语文教学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前几年试题中也都考查过文学鉴赏的能力,但当时运用的方法为客观性命题,即采用选择题的方法。考虑到鉴赏问题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即使是对同一首作品,由于阅历不同、感受能力差异等因素,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完全一致的理解。因此,今年采用了主观性命题。 试题选了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来鉴赏。前人《网师园唐诗笺》一书中对此诗的评论是:“…折柳?二字为通首关键。”现在的题目也就从这儿提出。“折柳”原是指“折取柳枝”。相传,长安东有一桥名有霸桥,汉人送客到此折柳赠别,因此后世就习惯用“折柳”来作为赠别或送别之词。但从本诗“此夜曲中闻析柳”一句来看,此处的“折柳”是一首曲子。其实“折柳”即“折杨柳”曲的省称,这首曲往往用来表示惜别怀远之情。本诗描写的是:春宵人静之时,作者忽然听到了一阵悠扬的笛声,仔细一听,这笛声乃“折柳”曲。作者由“折柳”曲想到,此时正是折柳的季节了,春天已到而自己却还飘泊在外,不禁更引起了思乡之情。可见,“折柳”在诗中寓有惜别怀远之意。这首诗着重写作者的一种思乡之情。作者的思乡之情,从诗中看,又恰恰是由听到“折柳”曲后而引起的。所以说,“折柳”在诗中的地位实为重要。 当然,也许会有考生认为“折柳”在诗中算不得是关键,那只要他能说得自圆其说,就可以考虑给分。 ㈡答案:(1)“一挥手”写蜀僧弹琴的姿态(动作、技艺)“万壑松”写出了琴声的音乐效果。(2)①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②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 ㈢答案:①“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②游子思归乡: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 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 ㈣答案:(1)“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月更新颖。(意思对即可) 答“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 (2)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意思对即可) 【强化练习】 ⒈参考答案:⑴绝句,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被人称作诗仙。⑵用贾谊的不幸来比喻自身的遭遇,抒发了诗人迁谪之感、去国之情,流露了无辜受害的愤懑,含有自我辩白之意。⑶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通感交织,描绘出与冷落的心境相吻合的苍凉景色,从而有力地烘托了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 ⒉答案:(1)离散(漂泊)暮春哀伤(惆怅)(4分)(离散2分,暮春、哀伤各1分)(2)因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作者。(2分) ⒊答案:⑴诗人借助丰富想象,赋予月亮浓厚的感情色彩,把它描绘得善解人意、可喜可亲,仿佛成了诗人可以倾诉心声的知音。 ⑵诗人与明月之间的亲密欢洽,更加反衬出诗人在人世间的孤独寂寞情怀,从侧面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愤懑和厌恶,也表现了诗人遗世独立的高洁人格。 ⒋答案:⑴一二句用典(传说)抒情,三四句用典(叙事)抒情,五六句借景抒情,七八句借象征抒情。⑵象征皇帝被奸邪小人包围,贤者报国无门。不见长安表示远离京城,不得进见皇上。 ⒌答案:(1)“香”字所包含的不仅是柳花的香,还包括店外飘来的其他花香,店内横溢的酒香,吴姬身上的幽香。这一切融汇成一阵阵醉人的醇香,这怎能不使李白留恋呢! (2)“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

古诗作者介绍与诗歌赏析—李白

古诗作者介绍与诗歌赏析—李白 导读:古诗作者介绍与诗歌赏析—李白 中国古诗内容繁多,诗人各有千秋,每个诗人人都有自己的风格,现在我们通过了解诗人,分析他们的诗。这样可一举两得,既可以了解诗人的情况,又可以同时学会诗的分析。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唐朝大诗人李白。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盛唐时期诗坛的代表作家,同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杜甫称赞他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抒发离别之恨、悲痛之意、思念之情,给远方的朋友以慰藉。 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龙标。这两句诗表现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自己的思念托之于明月,带给远方寂寞的朋友。 特色:丰富的想象,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诗中最能体现思念友人的句子是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2.描绘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峨眉山上的半轮秋月悬在蓝空,皎洁的月影倒映在静静流淌的江面上,似乎被江水 洗得更加明亮。江水清澈见底,明月银晖洒江。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上下成了一片明亮、透彻、皎洁、银白色的世界。 首句写天空明月----静景,次句写江中明月----动景,这首诗的艺术特色:诗中连用五个地名,构思精巧,不着痕迹。全诗意境清朗秀美,风致自然天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请说说你对“孤蓬”的理解。 比喻即将孤身远行的友人 2.分析你喜爱的一组对偶句。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巧妙地写出了送别地点的景致特点。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用“浮云”比喻友人飘忽的心意,用“落日”比喻心中难舍之情。

2015年高考备考作文素材:诗人余秀华

2015年高考备考作文素材:诗人余秀华2015年高考备考作文素材:诗人余秀华 fcs2002 (一)人物剪影 余秀华,女,1976年生,湖北钟祥石牌镇横店村人,网络诗人。 代表作《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作品被《诗刊》发布后,余秀华的诗被热烈发,人们惊艳于余秀华的天才和诗歌的质朴滚烫、直击人心。 2015年1月,余秀华的两本书开售,分别是湖南文艺出版社的《摇摇晃晃的人间》,以及广西师大出版社的《月光落在左手上》。 2015年1月28日,余秀华当选湖北省钟祥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写了6年诗的湖北诗人余秀华几乎在一夜之间成了名人,她的作品行文质朴、感情浓烈,在圈中被反复传递,迅速被人熟知与谈论。过人的文字天赋,加上身体残疾,更使余秀华和她的诗歌成了热门话题。 余秀华出生于1976年,湖北钟祥市石牌镇横店村村民。因出生时倒产、缺氧而造成脑瘫,使其行动不便,高中毕业后赋闲在家。余秀华从2009年开始写诗,主题多关于她的爱情、亲情、生活感悟,以及她的残疾和无法摆脱的封闭村子。[3] 1995年,19岁的余秀华在非自由恋爱下结婚,这段婚姻除了给她带来了一个已经18岁在武汉念大学的儿子外,更多的是不幸和苦闷,尽管直到现在两人并未离婚,但多年来两人已少有。[3-4] 诗歌作品 《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如何让你爱我》、《经过墓园》、《我爱你》、《井台》、《梦见雪》、 《致雷平阳》、《那些秘密突然端庄》、《打谷场的麦子》、《我们在这样的夜色里去向不明》、《摇摇晃晃的人间》等。 人物自述:为什么写诗 那一定是它们触动了我,温暖了我,或者让我真正伤心了,担心了。写诗是一件小我的事情,我觉得我的残疾就是命,有些事情你改变不了,改变不了的就是命运……你在这个地方,你想走你想飞,但是你飞不起。 在《诗刊》配发的自述《摇摇晃晃的人间》里,余秀华写道: 一直深信,一个人在天地间,与一些事情产生密切的,再产生深沉的爱,以致到无法割舍,这就是一种宿命。比如我,在诗歌里爱着,痛着,追逐着,喜悦着,也有许多许多失落——诗歌把我生命所有的情绪都起来了,再没有任何一件事情让我如此付出,坚持,感恩,期待,所以我感谢诗歌能来到我的生命,呈现我,也隐匿我。 真的是这样:当我最初想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时候,我选择了诗歌。因为我是脑瘫,一个字写出来也是非常吃力的,它要我用最大的力气保持身体平衡,并用最大力气左手压住右腕,才能把一个字扭扭曲曲地写出来。而在所有的文体里,诗歌是字数最少的一个,所以这也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情。 而那时候的分行文字还不能叫做诗歌,它只是让我感觉喜欢的一些文字,当那些扭扭曲曲的文字写满一整本的时候,我是那么快乐。我把一个日记本的诗歌给我老师看的时候,他给我的留言是:你真是个可爱的小女生,生活里的点点滴滴都变成了诗歌。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让我非常感动,一个人能被人称赞可爱就够了。我认定这样的可爱会跟随我一生,事实也是这样。 于我而言,只有在写诗歌的时候,我才是完整的,安静的,快乐的。其实我一直不是一

余秀华的诗,读这几首就够了

余秀华的诗,读这几首就够了 余秀华的走红表面上是一种诗歌现象,但本质上是一种传播现象,正因为这种现象的消费本质,导致了余秀华的诗歌被误读,其文学性被忽略。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自媒体时代的来临,为纪传色彩浓厚的作品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其中一些处境艰难的女作家尤其引人注目,她们敢于用文字述说生活的艰难,抒发个人的不幸,引发了大众的同情与共鸣。大众关注的是她们本人,而她们的作品则被忽略,被误读,余秀华的诗歌也许就是被误读、被歪曲最严重的。 《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是余秀华的成名作,却未必是她的代表作。许多人因这首诗而认识余秀华,但也有不少人因这首诗而拒绝余秀华。本文就是要在余秀华现象潮水过后,细数一下她的诗歌有多少值得回味和欣赏的东西,她诗歌中的文学成分有多少。 阳光好的时候就把自己放进去,像放一块陈皮身体的病痛、生活的不幸既是人间的苦难,也是人生的馈赠。面对这种馈赠,多数人宁愿把自己变得粗糙无感去回避,唯有诗人以一颗善感的诗心去接受。余秀华是善感的,她的诗歌绝大部分取材于家乡横店村,写自己简单的乡村生活,写个体生命的体验感受。她善于在日常生活的琐事中写出了属于她的生命感受。阳光、云彩、麦地这些普通的景物,常常被她翻

出前人未发之新意。赞美诗 这宁静的冬天阳光好的日子,会觉得还可以活很久甚至可以活出喜悦黄昏在拉长,我喜欢这温柔的时辰喜欢一群麻雀儿无端落在屋脊上又旋转着飞开小小的翅膀扇动淡黄的光线如同一个女人为了一个久远的事物的战栗 经过了那么多灰心丧气的日子麻雀还在飞,我还在搬弄旧书玫瑰还有蕾一朵云如一辆邮车好消息从一个地方搬运到另一个地方仿佛低下头看了看我《赞美诗》应属余秀华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是对冬日夕阳的赞美之诗,也是对未来希望的渴望之诗,是对心灵进行自我慰藉的温暖之诗。余秀华对阳光是敏感的,“阳光好的日子,会觉得还可以活很久/甚至可以活出喜悦”,在另一首诗中她写道:“阳光好的时候就把自己放进去,像放一块陈皮”,这种语言是一种掏心掏肺的神来之笔,说不清是什么技法,但它就是能道出了你胸中欲吐之块垒。而“一朵云如一辆邮车”,搬运着好消息,这种想象也令人眼前一亮。再看这首:下午,摔了一跤 提竹篮过田沟的时候,我摔了下去一篮草也摔了下去当然,一把镰刀也摔下去了鞋子挂在了荆棘上,挂在荆棘上的还有一条白丝巾轻便好携带的白丝巾,我总预备着弄伤了手好包扎但10年过去,它还那么白赠我白丝巾的人不知去了哪里我摔在田沟里的时候想起这些,睁开眼睛云白得浩浩荡荡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