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学与问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23 《学与问》

23 学与问
学与问 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
提出观点——证明观点——得出结论
xiè
shěn
kuò fǔ
xiáng
懈 沈 括 辅 翔
松懈 沈阳 括号 辅导 飞翔
不懈 姓沈 概括 辅助 翱翔
知识殿堂 金钥匙 铺路石 缠着
哥白尼 无影无踪 科学奥秘 不懈探求 稀奇古怪 五彩缤纷 日新月异 瞬息万变 随时随地
A 学了课文《学与问》,你最大的收 获是什么呢?可以先说说,然后再 写下来。 (提示:要写自己真实的感受, 写的时候可以联系一下自己的情况, 那样会比较具体。) B 了解一个古今中外名人勤学好问 的小故事,并把自己想的也写下来。
学与问的名言 1.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尚书.仲虺之诰》 2.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3.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 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刘开 4.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 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 陶 行知 5. 知而好问,然后能才。(荀子) 6. 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郑燮 7.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陈献章 8.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普列汉 诺夫
1.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2. 不学不成,不问不知。——汉.王充《论衡.实知篇》 3. 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种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 为愚人。——佚 名 4. 知而好问,然后能才。(荀子) 5.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陈献章 6.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普列汉 诺夫
哥白尼
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1473-1543),波兰天 文学家、日心说创立者,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 哥白尼经过长期的天文观测和研究,创立了更为科学的 宇宙结构体系——日心说,从此否定了在西方统治达一千多 年的地心说。日心说经历了艰苦的斗争后,才为人们所接受, 这是天文学上一次伟大的革命,不仅引起了人类宇宙观的重 大革新,而且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理论支 柱。“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科学的 发展从此便大踏步前进”(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哥白尼著有阐述日心说的《天体运行论》(1543年出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小学语文:23《学与问》课件2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 他们而 组织起 来。2021/8/142021/8/142021/8/142021/8/14
2、Our destiny offers not only the cup of despair, but the chalice of opportunity. (Richard Nixon, American President )命运给予我们的不是失望之酒,而是机会之杯。二〇二一年六月十七日2021年6月17日星期四
思考:沈括小时侯对什么产生 了疑问?他又是怎样解开疑团的呢?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产生疑问 请教好学 放在心上 亲临现场
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
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 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我们从小 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就好比插上 了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到那时, 知识的天空将任你翱翔,宇宙的奥 秘将任你探求,你将真正成为学习 的主人。
哥白尼
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1473-1543),波兰天 文学家、日心说创立者,创立了更为科学的宇 宙结构体系——日心说,从此否定了在西方统治达一千多年的 地心说。日心说经历了艰苦的斗争后,才为人们所接受,这是 天文学上一次伟大的革命,不仅引起了人类宇宙观的重大革新, 而且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理论支柱。“从此 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科学的发展从此便大 踏步前进”(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哥白尼著有阐述日心说的《天体运行论》(1543年出版。
从哥白尼的故事,领悟到什么?
学会发现问题,多多提出问题。
哥白尼为什么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 就呢?
23学与问

且左窄右宽。
(√ )
4.“辅”的第四笔是提,不能写成横。(√)
[课文链接 ]
查一查,选一选。
1.哥白尼创立了( B )。
A.万有引力定律
B.日心说
C.地心说
D.哈勃定律
2.哥白尼经过长年的观察和计算,完成了他的伟大
著作(C )。
A.《时间简史》 B.《自然定律》 C.《天体运行论》
D.《关于广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启发性观点》
[课文链接 ]
查一查,选一选,填一填。
3.( D )被誉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
越的人物”。
A.张衡 B.钱学森 C. 祖冲之 D.沈括 4.沈括编写了《 梦溪笔谈 》,他被誉为
“中国科学史上的坐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的意思,再解释诗 句的意思。 4. 引 导 学 生 凭 借 课 文 具 体 的 语 言 材 料 , 理 解 “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 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
[初读感知]
轻松填一填。
1.哥白尼是 波兰 (国籍)伟大的 天文学家 。
2.《大林寺桃花》是白居易 写的诗。
3.沈括 北宋 (朝代)的大科学家。
[字词难点 ]
读一读本课的生字,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沈” 是前鼻音字,也是平舌音字。
( ×)
2.“翔” 是后鼻音字。
(√)
3.“懈、沈、括、辅、翔”都是左右结构,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 23 学与问

波兰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小时候就
勤 着爸爸妈妈问这问那:太阳为什么总是从东 学 方升起,从西边落下?晴朗的夜空有那么多 好 星星,为什么到了白天却无影无踪了?小鸡 问
为什么要从鸡蛋里出来,而不从母鸡的肚子
非常喜欢问。他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经常缠
里出来?……哥白尼对科学奥秘的不懈探求,
正是从这些稀奇古怪的“为什么”开始的。
读了这个故事,你是如何理解“学”与“问”的关系的?
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 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 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 真知。
23
学与问
——陈艳玲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说出课文大意。
自学展示一
1.我能读好生字词语。
懈
殿堂 翱翔
沈
启发 奥秘
括
请教
辅
观点: 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事例:哥白尼小时候的事例。
沈括小时候的事例。
结论: 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 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再问中学, 才能求得真知。
提出观点
人们常把有知识说成“有学问”,
这是很有道理的。知识是学来的,也是 问来的。“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
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自学展示二
课文学到这里,你能说说学与问的关系是什么吗? 怎样做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
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再问中学, 才能求得真知。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孔 子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孔 子 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 王 充 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 —— 郑板桥 问号是开辟一切科学的钥匙。 ——巴尔扎克 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 ——普列汉诺夫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3《学与问》课件1(12ppt)

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 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 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 真知。
问到底
天地是个闷葫芦, 闷葫芦里有妙理。 你若不问你怕它, 它一被问它怕你。 你若愿意问问看, 一问直须问到底。
——陶行知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9/152021/9/152021/9/152021/9/159/15/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9月15日星期三2021/9/152021/9/152021/9/15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9月2021/9/152021/9/152021/9/159/15/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9/152021/9/15September 15,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9/152021/9/152021/9/152021/9/15
古时候有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家,得到了 个当朝宰相赠送的书有“学问”两个字的 金匾。这家主人过世后,他的两个儿子分 家,谁都想得到那块能带来学问的金匾, 互不相让。结果两人只好找来工匠把匾从 中一分为二。老二得到了有“学”字的半 块。于是他就扛着这半块匾到处求学,见 什么学什么,从不多问。几年下来,却一 无所获。一天他在街上遇到了一位智者, 各位同学你们现在就是这位智者,你该如 何帮助这位只“学”不“问”的青年呢!
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 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23学与问

23学与问备课思路:《学与问》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紧紧抓住“勤学好问”这一中心论点进行叙述,通过中外两个具体的事例,告诉我们“问”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好习惯。
教学时,从谈话导入:板书“学”、“问”,人们常把有知识的人说成“有学问”,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今天我们来学习《学与问》,告诉学生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课文,也就是议论文。
然后与学生一起回忆学过的议论文:(《说勤奋》《谈礼貌》《滴水穿石的启示》),总结出议论文的一般特点:提出观点——证明观点——得出观点。
接着让学生自学,读课文,找出文章的观点,同时给文章分段。
应该说这篇文章的脉络是非常清晰的。
第一个事例是哥白尼的例子,引导学生抓住“经常”和“缠着”理解哥白尼非常喜欢问。
“这对哥白尼后来的成长有什么影响吗?”与下文的“不懈追求”联系起来。
读一读问题,通过对哥白尼事迹的简介(《天体运行论》、“日心说”),让学生把握这些稀奇古怪的问题与他成就的联系。
我们现在要不要多问呢?问谁呢?怎样问呢?自然过渡到对3、4两段的学习中去。
(要学会发现问题,随时随地提出问题,拜能者为师。
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第二个事例是沈括的例子。
他就是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了心中的疑团。
最终成为了一个了不起的科学家。
(“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梦溪笔谈》)最后再回到文章的中心观点上来,让学生将学与问结合起来,养成勤学好问的好习惯,做学习的主人。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懈、沈、括、辅、翔”5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联系上下文说出诗句中带点的字的意思,再解释诗句的意思。
3.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引导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重点难点:懂得“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引导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23学与问PPT课件

哥白尼
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1473-1543),波兰 天文学家、日心说创立者,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
哥白尼经过长期的天文观测和研究,创立了更为科 学的宇宙结构体系——日心说,从此否定了在西方统治 达一千多年的地心说。日心说经历了艰苦的斗争后,才 为人们所接受,这是天文学上一次伟大的革命,不仅引 起了人类宇宙观的重大革新,而且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 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理论支柱。“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 神学中解放出来”,“科学的发展从此便大踏步前进”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 观察思考结合起来。北宋有个大科学家,名叫沈括。 他小时候读白居易的诗《大林寺桃花》:“人间四 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他想:为什么同是 桃花,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他去问妈妈,妈 妈说:“兴许是花开花落,有早有迟吧!”妈妈的 回答没能解开沈括的疑团,他仍然把这个问题放在 心上。有一次,他随大人到深山的寺庙里去,发现 那里的温度要比山下低得多,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有了问题,可随时随地请教别人。你可以 请教父母和老师,也可以请教同学和朋友。只 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 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 该向他请教。古人说的“能者为师”就是这个 道理。
观点: 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事例:哥白尼小时候的事例。
沈括小时候的事例。 结论: 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
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再问中学, 才能求得真知。
提出观点
人们常把有知识说成“有学问”, 这是很有道理的。知识是学来的,也是 问来的。“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 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桃花,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他去问妈妈,妈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3学与问》课件

勤学好问的名言:
(1)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王 充 (2)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 问。 ——清 郑燮(xiè) (3)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 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 (4)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 善于提问。——普列汉诺夫
学与问
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 也就是议论文。议论文通常在开 头鲜明地提出观点,然后通过 “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阐述 自己的观点,最后得出结论。
不懈追求 瞬息万变 沈括 翱翔 芳菲 殿堂 金钥匙 铺路石 日新月异 五彩缤纷 能者为师 相辅相成
瞬息万变
日新月异 五彩缤纷 变化多端 变化万千
五颜六色
波兰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 尼,小时候就非常喜欢问。他 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经常缠着 爸爸妈妈问这问那:…… 哥白尼对科学奥秘的不懈 探求,正是从这些稀奇古怪的 “为什么”开始的。
“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 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 的铺路石 。
练习: (1)、这段话中的总起句是 ( )。 (2)、说说“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 开”的意思。 (3)、( )时期的沈括是个( ),他 读白居易的诗《大林寺桃花》时,产生了一个 疑问: ( )? 但是妈妈的回答没能解开沈括的疑团,后来他 在深山的寺庙里观察思考发现了:原来 ( )。
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看看哪几 个词最能概括我们面对的世界的特点?
找一找,书上哪句话能够帮 助我们理解“能者为师”的意思。
能者为师
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 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 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 师,都应该向他请教。
三人行,必有我师。——孔子 不耻下问。 ——孔子
三人行,必有我师。——孔子 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 以作为我的老师。说明应该虚心向 别人学习。 不耻下问。——孔子 不认为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 己差的人求学是耻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例证明:
哥白尼 对世界
充满了好奇,
经常缠着爸爸
妈妈问这问那;
哥白尼对科学
奥秘的不懈探
求,正是从这
些稀奇古怪的
11
尼古拉•哥白尼 1473年2月19日生于波兰 维斯瓦河畔的托伦城。伟大的波兰天文学家, "日心说"的创立者,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 10岁丧父,由舅父瓦琴洛德抚养。18岁时进 克拉科夫大学,在校受到人文主义者、数学 教授布鲁楚斯基的熏陶,抱定献身天文学研 究的志愿。20多岁到意大利留学,攻读数学、 天文学、法律学、哲学和医学,并获得博士 学位。举世闻名的《天体运行论》,是他留 给后人的一部不朽的著作。这部书是他三十 多年的心血结晶。
12
自读第2自然段,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哥白尼好 奇、好问的?
(2)“不懈探求”是什么意思?
(3)你从哥白尼的事例中明白了什么?
(问是成功的开始;只有学会问,才能取得 成功……)
(4)哥白尼为什么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 就呢? 勤学好问
13
沈括(1031~1095),字存中,是我国 北宋时代杰出的科学家、政治家,也是中 国科技史上的一位巨人。他晚年所著的 《梦溪笔谈》内容极为丰富,包括天文、 历法、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 地质、医学、文学、史学、考古、音乐、 艺术等共600余条。
步、发展很快。 瞬息万变:形容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
8
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说理文 的一般规律是:开头提出观点,然后通 过名人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最后得 出结论,给读者以启发。
提出观点→事例证明→得出结论
↓
↓
↓
(1自然段)(2~4自然段)(5自然段)
9
提出观点:
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 来的。“问”常常是打开知 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 功的之门的铺路石。
23 学与问
1
看课题,回答问题。
①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②“学”与“问”之间到底是一个 怎样的关系?
2
学与问 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 中心论点:勤学好问
3
课文围绕“勤学好问 ”这 一中心论点,通过中外两个事 例,告诉我们“ 问”的重要性, 教育我们要从小养成 勤学好问 的习惯。
4
我能行
19
学无涯而问不止, 问无休而学有成。
20
自学第5自然段:
(1)大声自由朗读第五段。 (2)学与问是什么关系?怎样 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21
《学与问》一课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 课文紧紧抓住“勤学好问”这一点进行叙述。 先写“问”的重要性,再举例子来证实,接 着写向谁“问”,然后写“问”与“思”要 结合,最后有理有据地总结观点:养成勤学 好问的习惯,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22
学问之名言
疑,思之始,学之端。 智能之上,不学不行,不问不知。 君子之学必好问。 知而好问然后能成才。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
23
xiè shěn kuò fǔ xiánɡ
懈 沈括辅翔
懈气 松懈
沈阳 姓沈
包括 括号
辅导 辅助
飞翔 翱翔
5
翱翔 强健 五彩缤纷 日新月异 殿堂 好奇 瞬息万变 相辅相成
6
金钥匙 铺路石 无影无踪 科学奥秘 缠着 不懈探求 稀奇古怪 随时随地 哥白尼 能者为师 勤学好问 观察思考 芳菲
7
相成:互相补充,互相配合。 日新月异:每天每月都有新的变化,形容进
14
默读第4自然段,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沈括小时候对什么产生疑问? (2)沈括问妈妈,妈妈是怎么回答的 (3)后来沈括是怎样明白其中道理的
15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16
产生疑问 请教好学 放在心上 亲临现场
17
我们新一代的小学生面对日新月异、瞬息 万变的世界,应该怎么做?
遇事应该多问几个“为什 么”,学会从平常的事物中发 现问题。有了问题可随时随地 请教别人。
18
能者 为师
有了问题,可随时随地请教别 人。你可以请教父母和老师,也可 以请教同学和朋友。只要他确实能 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 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 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古人说的 “能者为师”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