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清末时期的新闻事业
第四章 清末时期的新闻事业

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派即此前的保皇派 的办报活动,在20世纪初到清末这段时间, 以1906年清政府的“预备立宪”为界经历 了两个发展阶段。
三、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的进一步活跃
八国联军的入侵和《辛丑条约》的签 订,给中国带来了更为深重的灾难,也促 进了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四、新式官报的出版与新闻出版法规的制颁
受近代化报刊发展的影响,中国古代 的旧式官报戊戌维新前后逐渐向新式的官 报转变。其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896年到1902年,为新式官报 的萌芽时期。第二阶段从1902年《北洋官 报》的诞生到1911年,是近代新式官报的 大发展时期。
《商务官报》的宗旨:
(一)发表商部之方针 (二)启发商民之智识 (三)提倡商业之前途 (四)调查中外之商务
第四章 清末时期的新闻事业
第一节 资产阶级各政治派系在海外、港澳的 报刊活动 第二节 “新政”与国内新闻事业的发展 第三节 新闻思想与新闻业务的发展
第一节 资产阶级各政治派系在 海外、港澳的报刊活动
一、19世纪下半叶的海外华文报刊 海外华文报刊的创办自1815年由传教 士开始之后,发展十分缓慢。东南亚因为 是华侨聚居地,因此最早的华文报纸在那 里出现。
【学习思考题】
• 1.试论述资产阶级各派别在海外创办的主要报 刊的基本情况。 • 2.试论述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要报人和报刊活 动。 • 3.苏报案的基本情况。 • 4.1902年后中国本土报刊事业的发展状况。 • 5.试评析资产阶级各派别的新闻思想。 • 6.试介绍辛亥革命时期中国新闻业务的进步情 况。
二、资产阶级维新派在海外、港澳的报刊宣传活动 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 人士逃亡海外。1899年7月首先在加拿大创立了 保皇会(全称为“保救大清皇帝会”),随后又 陆续在南洋、欧、美、澳洲等建立了170多个分 支机构,从事保皇和君主立宪活动,被称为“保 皇派”或“保皇党”。
中新史 第四章 清末时期的新闻事业

第四章清末时期的新闻事业【重点难点归纳】一、资产阶级各政治派系在海外、港澳的报刊活动1.19世纪下半叶的海外华文报刊(1)海外华文报刊的创办自1815年由传教士开始之后,发展十分缓慢。
最早的华文报刊出现于东南亚,19世纪50年代开始华文报刊开始在美洲出现。
这一批报刊主要有三种:①已知最早的《金山日新录》于1854年4月22日在华工比较集中的旧金山创刊,周刊由美国基督教会主办,发行人为威廉·霍华德。
该报内容有新闻、中西商业广告、国内外船期和货物行情等,具有浓重的新闻性和商业色彩。
仅出了几个月即告停刊。
②《东涯新录》于1855年1月4日在旧金山创刊,由基督教长老会牧师威廉·斯卑尔创办,中国留美学生李根担任华文编辑。
李氏被称为“美国第一位华人编辑”。
《东涯新录》初为双日刊,每星期出版三次,前两次用中文,后一次中英文合刊,几个月后改为中英文合刊的周报,出至1856年末停刊。
③1856年12月创刊的《沙架免度新录》,由旅美华侨、广东四邑人司徒源创办并任主编,是第一份旅美华侨自己创办的华文报纸。
初为日报,不久后改为周刊,以刊登与华人社会有关的新闻为主,于1858年停刊。
由于它是第一份中国人在海外创办的华文报纸,也可能是世界上出版的第一份华文日报,因此在中国新闻事业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
(2)19世纪70年代以后,海外华文报刊再度兴起。
这一时期出版的华文报刊,绝大多数诞生在美国和南洋地区。
19世纪60年代后,清政府被迫取消禁止华工出国的法令,除华工外,还有一批商人和知识分子远涉重洋,他们成为日后华人社会的中坚力量。
①在美国创办的刊物主要有:《旧金山唐人新闻纸》、《唐番公报》、《文兴报》、《华人记录》、《金山新报》、《华英经报》、《华美新报》、《檀山新报》、《华夏报》等。
②南洋一带的主要报刊有:《日升报》、《叻报》、《星报》、《日新报》、《中兴日报》、《晨报》、《华报》、《岷报》、《槟城新报》、《益友新报》、《飞龙报篇》等。
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第2版)配套题库-清末时期的新闻事业章节题库(圣才出品)

第四章清末时期的新闻事业一、不定项选择题1.最早的华文报纸出现在()。
A.东南亚B.非洲C.东亚D.北美洲【答案】A【解析】海外华文报刊的创办自1815年由传教士始之后,发展十分缓慢。
东南亚因为是华侨聚居地,因此最早的华文报纸在那里出现。
l9世纪40年代后期,随着大批“契约华工”被诱拐到北美加州的金矿做苦力,50年代开始,华文报刊开始在美洲出现。
2.“美国第一位华人编辑”指的是()。
A.康有为B.梁启超C.李大钊D.李根【答案】D【解析】华文报纸《东涯新录》(The Oriental)于1855年1月4日在旧金山创刊,由基督教长老会牧师威廉·斯卑尔)创办,中国留美学生李根(Lee Kan的译音)担任华文编辑。
李氏是第一批旅居美国的华侨知识分子,曾经在澳门马礼逊学校读书,与容闳同学,被称为“美国第一位华人编辑”。
3.19世纪70年代以后在美国创办的刊物主要有()。
A.《旧金山唐人新闻纸》B.《唐番公报》C.《华人记录》D.《华西申报》【答案】ABCD【解析】19世纪70年代以后,海外华文报刊再度兴起。
这一时期在美国创办的刊物主要有以下几种:《旧金山唐人新闻纸》为1874年7月15日创刊。
美国人创办,旅美华侨主编,周刊,声称以“欲华人多闻广见”为办报宗旨,分各货行情、来往船期、上海新闻、花旗薪闻、大埠新闻、羊城杂报新闻等栏。
《唐番公报》为1875年9月11日创刊,周刊,由旅美华侨黄卓(Chock Wong的译音)与美国人霍夫曼(J.Hoffman)联合创办,翌年旅美华侨林赞(Lira Dane的译音)接办后改名为《华番汇报》。
《华人记录》为1876年在旧金山创办。
《华西申报》为1883年在旧金山创刊。
4.有“南洋第一报人”之称的是()。
A.薛有礼B.叶季允C.张泽黎D.薛荣樾【答案】B【解析】《叻报》主笔一职则由原任职于香港《中外新报》的叶季允担任。
叶氏主持《叻报》笔政40年.以“惺噩生”为笔名,先后撰写过数百篇社论和评论,文笔流畅,立论新颖,开华侨风气之先,有“南洋第一报人”之称。
中国新闻史讲义之六:清末民初新闻事业

中国新闻史讲义之六:清末民初新闻事业第四章清末民初《清议报》:1898年由康有为、梁启超创刊于日本横滨,是变法失败后康、梁在海外创办的第一个报刊,梁启超为主编和第一撰稿人。
1901年因报馆失火而停办。
特点:①样式模仿《时务报》,但编辑水平比《时务报》有明显提高,栏目丰富,门类清楚。
②开设了中文报刊中的第一个时事短评专栏。
内容:①痛斥慈禧、荣禄、袁世凯等人,歌颂光绪皇帝,在保皇报刊中掀起了要求光绪归政的热潮。
②宣传维新,更明确地主张君主立宪。
《新民丛报》1901年《清议报》因报馆失火而停办后,梁启超于1902年创办《新民丛报》并自任主编及第一撰稿人。
内容:①阐述国民的权利与义务、国家与国民的关系等问题,大力鼓吹“民族御侮论”和“民权救国论”。
②介绍西方思想家、政治家、科学家的思想和学说。
③批判封建专制统治。
影响:①出版后立即风行海内外,成为保皇会最主要的言论阵地。
②“时务文体”这时也被称为“新民文体”,风靡报界和文坛。
积极:对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学说的介绍和对提高民族素质的倡导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消极:在政治改革上是宣扬改良的。
后来梁启超政治态度大变,反对共和,《新民丛报》从此开始反对民主革命,宣扬“预备立宪”、“开明专政”等倒退言论,逐渐为爱国青年所厌弃。
《东方杂志》:1904年在上海创刊,清末时是一份大型文摘杂志,以启导国民为宗旨,主张“和平改革”。
设有内务、外交、财政、教育、实业等栏目,分门别类地摘选国内外报刊的文章。
后来不断改进,成为材料丰富、翔实的综合性杂志。
《时报》:1904年由保皇会创办于上海,是保皇会在国内的重要喉舌。
为和《申报》竞争,该报业务上锐意革新:①版式新颖。
②注意新闻时效和时事评论。
③大量刊载知识性强、品味较高的文学作品,受到知识阶层欢迎,很快成为上海的着名报纸。
《京话日报》:1904年创刊于北京。
该报以“开民智”为宗旨,以中下层市民为主要对象,报价低廉。
特点:①全用口语写作,但内容和简单启蒙的白话报刊不同,该刊热情宣传爱国,大胆揭批官府豪门,勇于为下层民众鸣不平,提倡社会公益事业。
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第2版)配套题库-清末时期的新闻事业课后习题(圣才出品)

第四章清末时期的新闻事业1.试论述资产阶级各派别在海外创办的主要报刊的基本情况。
答:清末,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纷纷在海外创办各类报刊,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1)资产阶级维新派在海外创办的主要报刊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变成“保皇派”或“保皇党”。
自1898年至1911年辛亥革命前夕,保皇派在海外创办和控制的报刊有30多家。
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在日本出版的《清议报》和《新民丛报》。
①《清议报》是戊戌政变后康、梁等人在海外创办的第一个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的机关报,旬刊,1898年12月23日在日本横滨创刊。
内容有评论、新闻、小说等,并开办了中文报刊上最早的时事短评专栏——“国闻短评”。
1901年12月21日,《清议报》停刊。
②1902年2月8日,梁启超创办《新民丛报》,该报是按照西方大型综合性杂志的模式创办起来的,半月刊,封面有一幅彩色的中国地图,并有重要内容的目录。
内容共分25个栏目。
《新民丛报》总的倾向是鼓吹保皇和君主立宪,最终于1907年8月悄然停刊。
(2)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海外创办的主要报刊从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到武昌起义这段时间,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逐步进入高潮的时期,也是革命派的办报活动空前发展的时期。
海外共出版革命或有革命倾向的报纸有60多种。
①《中国日报》是兴中会创办的第一份机关报,也是中国最早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报纸,1900年1月5日创刊于香港。
由孙中山指派他的战友陈少白主持,报纸专载新闻和评论。
《中国日报》的主要宣传内容:一是揭露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卖国罪行,鼓吹反清革命;二是宣传天赋人权、自由、民主等资产阶级思想,赞美共和制度;三是与保皇派报刊进行论战。
该报于1913年8月被袁世凯在广东的代理人龙济光查封,共存在了13年零8个月。
②在《中国日报》的带动和孙中山的指导下,1905年同盟会成立前,粤港和南洋等地出版了很多革命报刊,其中比较著名的还有郑贯公创办的《世界公益报》、《广东日报》和《有所谓报》。
第四章清末新闻法制建设与

毛泽东谈《民立报》
在长沙,我第一次看到报纸——《民 力报》,那是一份民族革命的报纸,刊载 着一个名叫黄兴的湖南人领导的广州反清 起义和七十二烈士殉难的消息。我深受这 篇报道的感动,发现《民力报》充满了激 动人心的材料。这份报纸是于右任主编的, 他后来成为国民党的一个有名的领导人。 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
现今大公报首次问世了,自以为有必要为此 作个序言:什么叫大公?忘掉自己就是大我,没 有私心就是为公。本报不会以自我为中心,刚愎 自用;也不会流于世俗、颠倒是非。报道那些有 益于国家有助于学术的东西,其他偏激歪谬的言 论不是我们所选择的,猥邪琐屑的事是我们所鄙 弃的。希望海内外的有识之士能够加以教诲,以 发扬我报宗旨,开启民智,简化陋俗。我的同仁 们应当奋起自我鞭挞,坚持与人为善共同扩大大 公无我的志向,这是顾名思义不至辜负所学的。 但愿能移风易俗,国富民安,没有天灾人祸,百 姓安康这样我们就如愿以偿,如此,我们的心也 能得到了宽慰。
4、《大江报》案
由于《大江报》言论激烈,特别是1911 年7月《亡中国者和平也》与《大乱者 救中国之妙药也》发表后,湖广总督瑞 徵震怒,派兵包围报社,逮捕了詹大悲。 何海鸣当时不在报社,次日投案。后来 两人被判监禁,报纸被查封。
詹大悲
五、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中新闻理论与 业务的发展
1、《民呼日报》:1909年5月创办 2、《民吁日报》:1909年10月创办 3、《民立报》 :1910年10月创办
啊!《民呼日报》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出现 呀?我们的主张是《民呼日报》,是黄炎子孙之 人权宣言书。有世界而后有人民,有人民而后有 政府。政府有保护人民之责,人民亦有监督政府 之权。政府不能保护其人民,则政府的资格就丧 失。人民不能监督政府,则人民的权利就等于没 有。古往今来统治人民的人,往往恃其有无上的 魔力,对于人民不为道之行为。在人民之上的人 既时时专一凭借权柄蹂躏民权之心法,那么在下 之人也必时时心怀仇耻的感情来对待。人民压郁 既久,势必发生不良后果,或联合万众之同志, 以求逞于一二人。当此之际,欲设一策,以巩
第四章 清末时期的新闻事业(1)

►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日报》不仅是宣传机关, 还是革命党南方党务军务的总机关,兼宣传与组织双 重功能。
《中》出版两月后,又出版约一年的《中国旬 报》,用广东民间喜闻乐见的粤讴、南音、班本等文 艺体裁,讽刺昏庸腐朽的清朝官吏。《中国旬刊》停 刊后,有关内容移入《日报》,改名《鼓吹录》,是 我国最早的副刊之一。 ► 《中国日报》的出版改变了资产阶级革命派早期的 宣传方式,并使革命的宣传从此进入了一个大众传播 的新阶段。
►
于是,1905年11月26日,同盟会的第一份机 关报《民报》在东京创刊。
《民报》是一份大型的时事政论性刊物, 它的宗旨是为革命运动建立理论基础。《民 报》发刊辞中第一次提出了“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从此《民 报》致力于这一主义的宣传。 ► 设有论说、时评、纪事等栏目,并以刊 登政论文章为主,此外还大量地介绍各国的 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介绍西 方的各种新思潮,成为当时革命宣传的一面 鲜明的旗帜。
►陈 ►少 ►白
►陈 ►少 ►白
陈少白(1869-1934)原名闻韶,后改名白,字少白, 号夔石,广东新会人。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早期重要的报 刊活动家。与孙中山、尤列、杨鹤龄并称反清“四大 寇”。 ► 1888年入广州格致书院。1890年入香港西医书院, 与孙中山拜盟为兄弟。每于学课余暇,与孙中山、尤列、 杨鹤龄聚会于杨耀记,畅谈革命,无所忌讳。 ► 1895年参与组织香港兴中会,筹备广州起义,事败 与孙中山、郑士良逃亡日本,成立兴中会横滨分会。 1897年去台湾设立兴中会分会。 ► 1899年奉孙命回香港创办《中国日报》,宣传革命, 与保皇会刊论战。同时联络三合会、哥老会,与毕永年 等组织兴汉会,推孙为总会长。
►
《新民说》梁启超发表的代表作 长达11万字之多。
清末新闻事业的发展情况

第二次办报高潮但戊戌政变后,各地报纸纷纷停刊,国人自办报刊走向低谷,“圣主幽囚,新政隳堕,内地报馆封禁无存。
天津、上海、澳门为权奸势力所不能及,巍然存者,仅二三焉。
”不过,报业很快恢复并加强了发展势头。
1901年1月,清政府发布上谕,宣布实行“新政”,遂步放开报禁与言禁。
在经历了由戊戌政变所导致的发展低谷后,国人自办报刊很快恢复,掀起了报业扩展的第二次高潮。
这次办报的热潮一直持续到1912年,成为中国近代报业史上的重要时期。
一、海外保皇报刊的活跃:变法失败后,康有为等维新派人士被迫逃亡海外,他们以日本为基地,奔走于世界各华人聚居地区,短短几年,在世界各地广泛建立了“保皇会”,创办和控制了30多种报刊,将海外华文报刊推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海外华人报刊的出现与初步发展:海外华文报刊的出版由来已久。
鸦片战争前在东南亚出版的《察世俗每月统纪传》等是最早的一批。
其后,从19世纪50年代到1998年,主要在美国和东南亚,先后出现过20多种华文报刊。
1854年的《金山日新录》——第一份以华人华侨为读者对象的华文报刊,也是世界上第一份中文近代报纸;1856年的《沙架免度新录》——在美国出版的第一份由华侨自己创办的的华文报纸,也是世界上第一份中文近代日报;李根——美国第一位华人编辑;1875的《唐番公报》(《华番汇报》)是19世纪在美国出版时间最长的一份华文报纸;1883年的《华美新报》是纽约出版的第一份中文报纸;2、海外保皇报刊:上述海外华文报刊大都多是宗教或商业性的,主办者有外国人也有华侨,这些报刊都以当地华人为读者对象,与中国国内的联系较少。
而保皇会在海外创办的控制的报刊,则有很强的政治性。
其中在日本和东南亚出版的,还大量发行到国内。
保皇会在海外创办和控制的报刊主要有:1898的《天南新报》——新加坡;1898年的《清议报》——日本横滨;1899年《文兴报》——美国旧金山;1900年的《新中国报》——檀香山;1902年《新民丛报》——日本横滨;1902年《东华报》——澳大利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报》
戍戌政变后改良派在国内创办的第一份报纸,也是重点创 建的舆论阵地。 1904.6.12-1939.9.1,上海,狄平子、罗普分任经理与主笔。 业务创新: 将粱在《新民丛报》上所创时事短评移植日报,评论与报 新报道紧密结合; 设“北京特约通信”专栏,聘黄远生写新闻通讯; 设周刊专版,聘专家任主编,轮流刊出; 1至6号字排版,新闻标题和新闻、评论的重点加圈点; 全张式版面模式
(1)要不要进行民族革命,推翻清政府统 治; (2)要不要进行民权革命,建立共和政体; (3)要不要实行土地国有、平均地权; (4)革命会不会引起帝国主义干涉,使中 国招致瓜分。
二、“新政”与国内新闻事业的发 展
(一)“慈禧新政”与清末民营新闻事业 的发展 (二)立宪派报刊活动的复苏与发展 (三)革命派报刊的进一步活跃
3.上海新老商业报纸
《中外日报》 前身1898.5.5《时务日报》 改革: 日出两张,双面印刷,四版,每版四栏, 首创“片面分栏,新闻分类” 重视新闻报道 政治:保守爱国主义
老牌民营报纸
改进经营 《申报》:史量才
《新闻报》:副刊《庄谐丛录》后改《快 乐林》
(二)立宪派报刊活动的复苏与发展
“苏报案”
起因:与宣传邹容的《革命军》密切相关,直接 导火索是章太炎《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一文 的发表 经过:1903.6,从日回国邹容出版《革命军》, 《苏报》刊文对其加以大力介绍和鼓吹。 1903.6.29,刊登章太炎的《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 系》 结果:1904年5月21日,章太炎、邹容分别被判监 禁3年和2年,《苏报》永久停刊。
“大江报案”
清末著名报案,发生在武汉。两篇文章引 暴湖广总督。 1911年7月17日,《大江报》发表何海鸣时 评《亡中国者和平也》,引起清廷注意, 7.16发表《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湖广 总督瑞徵震怒,将主编詹大悲等人逮捕, 查封大江报馆。
(四)新式官报的出版与新闻出版法规的制颁
1、官报
1.1905以前: 《苏报》、《国民日日报》、《俄事警闻》 2、1905-1911 上海 《中国女报》、《神州日报》、“竖三民” 报 武汉 《楚报》、《商务报》、《大江报》
1.《苏报》
三阶段: 胡璋阶段:1896-1900,内容:市井琐事与 社会新闻,声名不佳 陈范阶段:1900-1902,宣传改良与保皇 陈范、章士钊阶段:支持革命
(三)新闻团体的兴起
天津报馆俱乐部:1906年7月1日 上海日报公会:1909 中国报界俱进会 北京报界公会:1908 派报人团体:上海的泛报业工会
《国民日日报》
:1903.8-1903.12.3 重点宣传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坚持革命主张,批判改良保皇
《俄事警闻》
1903.12.25 1904.2改名《警钟日报》 -1905.3,以反对帝 国主义侵略为宗旨
2、1905-1911
上海 《中国女报》 《神州日报》 “竖三民”报
1、第一阶段 《大公报》、《时报》、《时事新报》 2、第二阶段 《政论》、《国风报》、《预备立宪公会 报》、《国民公报》
《大公报》
中国新闻事业史上出版时间最长的中文日 报。 1902.6.17,英华,天津 政治倾向:改良保皇、君主立宪
《大公报》
(1)英华(1902-1916):宣传改良思想, 主张君主立宪; (2)王郅隆(1916-1926):接近皖系军阀 并有亲日倾向; (3)新记公司(1926-1949):有全国影响 大报; (4)共产党领导(1949-):人民报纸
第四章 清末时期的新闻事业
一、资产阶级各政治派系在海外、港澳的 报刊活动 二、“新政”与国内新闻事业的发展 三、新闻思想与新闻业务的发展
一、资产阶级各政治派系在海外、港澳的报刊活动
(一)19世纪下半叶的海外华文报刊
(二)维新派在海外、港澳的报刊宣传活 动
(三)革命派在海外、港澳的报刊宣传活 动 (四)留日学生的办报活动 (五)革命派与保皇派的大论战
2、新闻出版法规
1、官报
第一阶段:1896-1902,新式官报萌芽时期 《官书局报》、《官书局汇报》 《西国近事汇编》、《新报》→《江南商 务报》 → 《官书局报》、《官书局汇报》 第二阶段:1902《北洋官报》至1911 《北洋官报》 → 《政治官报》 → 《内阁 官报》
2、新闻出版法规
宣传内容
揭露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卖国罪行,鼓吹 反清革命;
宣传天赋人权、自由、民主等资产阶级思 想,赞美共和制度; 与保皇派报刊进行论战
香港
郑贯公 《世界公益报》:1903.12.29 《广东日报》:1904.8.31 《有所谓报》:1905.6.4
2、革命新阶段
(四)新式官报的出版与新闻出版法规的 制颁
(一)“慈禧新政”与清末民营新闻事业的发展
1.《京话日报》 2.《东方杂志》 3.上海新老商业报纸
1.《京话日报》
以城市居民为主要读者对象,用北京话出 版 1904.8.16-1922,北京。创办人兼社长彭翼仲。 主张保皇立宪,极力宣传反帝爱国思想, 大胆揭露社会的黑暗和反映人民的疾苦
2.《东方杂志》
近代刊行时间最长的大型综合期刊 1904.3.11-1948,上海,
以“启导国民,联络东亚”为宗旨,对外主张联 日抗俄,对内提倡君主立宪,教育救国。1911年 改革后,逐渐采取资产阶级自由主义兼容并包编 辑方针,仍坚持改良主义,但宣传欧美,也译载 有关社会主义的内容。新文化运动后,保守反动。 五四运动后又进行改革,社会科学论著增多,科 技文章减少,介绍时政。
“专以编译区美法政名著可宗旨”,宣传 资产阶级思想 特点:呈现向革命报刊转化的倾向
3.《国民报》
1901.5,秦力山等创,秦任总编
揭露康粱,抨击封建制度,提出暴力推翻 清王朝主张
第二阶段
《游学译编》 《湖北学生界》 《直说》 《浙江潮》 《江苏》
(五)革命派与保皇派的大论战
2、《新民丛报》
1902.2.8---1908.7,横滨,半月刊 粱启超,“言论界之骄子”
命名:“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 在止于至善” 总倾向:鼓吹保皇和君主立宪
(三)革命派在海外、港澳的报刊宣传活动
1.民主革命准备时期 《中国日报》 兴中会创办的第一份机关报 也是中国最早宣传资产阶级革命的报纸 1900.1.5---1913.8,陈少白,香港 旬刊《中国旬报》 《鼓吹录》——中国最早的文艺副刊之一
(一)19世纪下半叶的海外华文报刊
第一阶段:
美洲:《金山日新录》、《东涯新录》、《沙架 免度新录》 第二阶段: 美国:《旧金山唐人新闻纸》、《唐番公报》、 《文兴报》 南洋:《叻报》 菲律宾:《华报》、《岷报》、《益友新报》 马来亚:《槟城新报》
(二)维新派在海外、港澳的报刊宣传活动
三、级各派别的新闻思想
(二)新闻业务工作的改进 (三)新闻团体的兴起
(一)资产阶级各派别的新闻思想
1、维新派的新闻思想
2、革命派的新闻思想
1、维新派的新闻思想
康有为、严复、谭嗣同:重视报纸在“上 下通达”中的作用,报刊是维新变法的最 重要的武器之一。 康有为:“可能时务” 严复:“能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
1、报刊形式:对开日报、号外;内容兼具新闻、 评论、副刊、广告 2、版面安排:新闻专电、横栏变3栏为5至7栏, 字行缩短,版面灵活,根据内容重要程度使用不 同字体字号,栏目设置细致,标题变化 3、重视报刊评论的写作 4、新闻的质量开始提升 5、新闻图片被广泛运用 6、文艺副刊有一定发展:《中国日报》的《鼓吹 录》、《申报》的《自由谈》、《新闻报》的 《庄谐丛录》(《快活林》)
1、《清议报》 1898.12.23---1901.12.21,横滨 维新派在海外创办的第一个宣传政治主张的机关 报 内容:评论、新闻、小说 中文报刊最早的时事短评专栏“国闻短评” 宗旨: 维持支那之清议,激发国民之正气;增长支那人 之学识;交通支那、日本两国之声气,联其情谊; 发明东亚学术,以保存亚萃 文字内容:尊皇攘后;关于君主立宪的宣传
《民报》:1905.11.26—1910.2,东京 大型时事性政论月刊 主编: 1-5:胡汉民;6-24:章太炎(19-22陶成章代); 25-26:汪精卫 宗旨:宣传三民主义 宣传内容:
宣传三民主义;大量报道世界各国资产阶级革命 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西方新文化与新思潮
(四)留日学生的办报活动
《中国女报》
1907.1,秋瑾 妇女为对象 争女权、争独立、争解放为宗旨
于右任
《神州日报》是革命派在国内创办的第一 家大型日报。 1909年5月15日,重新集资在上海租界创办 《民呼日报》,自任社长。后被逐出租界, 并于9月8日将报馆查封。 1909.10.3,创办《民吁日报》 1910.10.11,在上海租界内创办《民立报》, 并出任社长。(“竖三民”)
第一阶段: 1.《开智录》 中国留日学生创办的第一个具有革命倾向 的刊物,留日学生团体开智会的机关刊物。 1900.11,由郑贯公、冯自由、冯斯栾创办, 郑贯公主编。 以“开通民智”为宗旨,印刷、发行要依 附《清议报》,内容和《清议报》相似, 后有革命倾向,改铅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