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最基本国情64页PPT
合集下载
毛概-中国近代国情ppt

(二)五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
1.鸦片战争 2.第二次鸦片战争 3.中法战争 《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中法条约》
《马关条约》
4.甲午中日战争
5.八国联军侵略
《辛丑条约》
1.鸦片战争
时间 1840—1842
交战双方:中英
导火线:虎门销烟
结果:签订了《南京条约》
中国社会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开 始形成。
4.甲午中日战争
时间 1894—1895 地点 朝鲜半岛及黄部 结果 中国战败,签订《马 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 民族的灾难。
主要矛盾: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辛丑条约》。 主要内容: (1)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保; (2)保证严禁人民反对外国侵略; (3)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 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重要地区; (4)划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 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近代中国的历史矛盾 各资本帝国主义在 中国争夺的矛盾
封建统治内部的 矛盾 无产阶级与资产 阶级的矛盾
04
01
中华民族与资本— 帝国主义的矛盾
农民与地主阶级的 矛盾 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 的矛盾
两大主要矛盾
民族矛盾 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战争时,(如鸦片战争,第二次鸦
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义和团反帝运动) 民族矛盾尖锐,阶级矛盾降低到次要、服从的地位。
阶级矛盾 当帝国主义与中国反动统治阶级结成同盟以战争以外的
方式压迫中国人民,(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北洋军阀统 治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阶级矛盾升级为主要矛盾, 经济 民族矛盾退居次要。
近现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构成了近代史的主题)
近代中国的国情

怎样理解半封建的性质?
• (1)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世界 市场之中,成为列强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 料供应地; • (2)封建经济开始解体,但是封建的生产 关系仍占主导地位; • (3)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产生和发展, 但是并没有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
中国如何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毛泽东概括近代中国的六个特点
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
• 阐明近代社会的两大矛盾
• 中国近代社会带给人们的启示
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及其相互关系
近 代 中 国 的 主 要 矛 盾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相互交织,贯穿始终, 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 展演变起决定作用 发动侵略战争时,民族 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反之,则阶级矛盾上升 为主要矛盾
近代中国基本国情的关键词: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封建专制,列强侵略 贫穷落后 社会矛盾复杂尖锐等
怎样理解中国半 殖民地的性质?
• (1)破坏了中国的主权独立(领土、领海、 关税 、司法等主权); • (2)控制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 • (3)扶持代理人对中国实行间接统治; • (4)名义上仍然是独立国家和政府,还有 一定的主权。
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
• 主要矛盾: • 1.民族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 • 2.阶级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
想一想,这都是什么矛盾的反应?
• • • • • • 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中法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戊戌变法
中国近代国情给后人的启示: 1、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陶醉于 已有的成就,应随时审视自己的缺点和 不足,不断根据时代的需要,及时作出 相应的治国方略的调整。 2、一个时代会有它的时代特征,只有了 解这个特征,坚持正确的思想指导,才 能解决这个时代的矛盾。
近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第二次鸦片战争
❖ 时间:1856—1860 交战双方:中英,中法 ❖ 导火线:中英亚罗号事件、中法马神甫事件 ❖ 结局:清政府战败,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
约》,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
程度加深了。
天津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
❖ ①外国公使进驻北京——逐渐影响和操纵清政府的 内政和外交。
国人民进行奴役。
❖ 2、本国封建主义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统治中国 人民的工具(以华治华)
❖ 在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中国的过程中,清政府以及后 来的封建军阀、国民党反动集团成为外国资本主义 的帮凶和走狗。外国资本主义列强发动旨在变中国 为殖民地的侵略战争以后,中国封建势力对外妥协, 对内镇压。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的加深,中 国封建势力与外国资本主义完全勾结在一起,成为 外国资本主义统治中国人民的工具,成为外国资本 主义统治中国的基础。
❖ ②十口通商——使外国侵略势力扩展到沿海各省, 并深入到内地(长江中下游)。
❖ ③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列强取得了中国内河航行权,便于列强其军事侵略。
❖ ④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资本主 义经济文化进一步渗入中国社会。
❖ ⑤向英法两国赔款各200万两白银,赔偿英商200万 两白银——加重了中国人民负担。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资产阶级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
中国人民自发反抗侵略的斗争高涨 义和团运动
中
华
民
族
与
帝
国
主
主 义
要
的
矛
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名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地点:中国北部
❖ 时间:1900年–1901年9月7日参
近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3.结果
签订了《越南条款》《中法新约》等一系 列不平等条约 。 云南、广西等地区成为了法国的势力范围。
时间:1894-1895 影响:中国半殖民化大大加深
1.起因
(1)日本国内市场狭小,人民起义不断。日本统治 集团急需从对外侵略扩张中寻找出路。 (2)当时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正向帝国主义阶 段过渡。日本的侵略行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 强的支持。
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原因
根本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a.政治上:外国资本主义侵犯中国主权,破坏 中国独立,扶植中国封建势力和买办势力作为它 们统治中国的支柱 b.经济上:外国资本主义通过不平等条约控制 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c.思想文化上:外国资本主义在思想上、精神 上对中国人民进行奴役。
重要原因: a.本国封建主义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统治中国人 民的工具 b.中国封建势力对外妥协,对内镇压 c.中国封建势力与外国资本主义完全勾结在一 起,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统治中国人民的工具, 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统治中国的基础
3、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a、积极影响:国外的侵略加速了中国的封建社会的 消亡,加速了自然经济为主的生产的解体,促进了 中国的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给中国带来了近代 文明。 b、消极影响:国外侵略者侵略中国是要使中国沦为 他们的殖民地,这让中国人民遭受了巨大的苦难, 使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处于一个极度的不平衡的状 态。
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实际上社 会已经逐渐近代化,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近代资本 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产生并日益发展壮大, 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产生和发展了资本主义的国家。
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征 第一、帝国主义操纵了中国的财政、经济命脉以 及中国的政治、军事力量。 第二、封建剥削制度仍占据优势。 第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发生,但不是 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第四、中外反动势力对中国人民的联合专政。 第五、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极端不平衡。 第六、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程度举世少见。
中国近代国情

天坛位于北京 的南端,是明清两 代皇帝每年祭天和 祈祷五谷丰收的地 方。它的严谨的建 筑布局,奇特的建 筑结构,瑰丽的建 筑装饰,被认为是 我国现存的一组最 精致,最美丽的古 建筑群,在世界上 享有极大的声誉。
北 京 天 坛
甘肃敦煌的莫 高窟,留下了极为 精美的壁画45000 多平方米和栩栩如 生的彩塑像2400余 身,是世界上现存 最大的佛教艺术宝 库之一。深刻代表 了我国劳动人民的 智慧和卓越才能, 被誉为东方艺术明 珠。
甘肃敦煌莫高窟
布达拉宫始建于公 元七世纪四十年代松蕃 王朝松赞干布时期,距 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 是一座融宫殿、城堡和 寺院于一体的古建筑群。 布达拉宫是西藏自治区 内最完整最宏伟的一座 古建筑。相传公元七世 纪时,吐蕃赞普松赞干 布与唐联姻,为迎娶文 成公主而建成此宫,今 尚存法王修法洞和观音 佛堂两处早期建筑。 西藏布达拉 宫
马克思恩格斯 对资本主义生产方 式的评价:资产阶 级在它的不到一百 年的阶级统治中所 创造的生产力,比过 去一切世代创造的
全部生产力还要多,
还要大。 1782年,瓦特发明蒸汽机
二、西方列强入侵与近代中国的半殖民 地半封建性质
• (一)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 (二)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 (三)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一)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 争。鸦片战争打断了中国由封建社会向资 本主义的发展进程,并使之逐步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
清朝从1644年延续到1911年,统治中国长达268年。在这 268年间,其中,从1661年至1796年的130年,在康熙 (1661—1721)、雍正(1772—1734)和乾隆(1735— 1796)三朝的励精图治下,中国封建社会的各个方面在原 有的体系框架内达到了极致,形成了中华民族历史上又一 个辉煌盛世,史称“康乾盛世”。 乾隆末年,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第一位,人口(约3.13亿) 占世界的三分之一,对外贸易长期出超,以至于英国迟迟 不能扭转对华贸易的逆差。 从双方进出口的货物来看,中国主要输出茶叶、瓷器、丝 制品、漆器等,这些都是在欧洲大受欢迎的商品,而外国 商人输入的主要是棉花、羊毛制品、钟表等商品。
我国最基本的国情是什么

①2005年10月,我国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 射
②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已经得到解决
③我国积极筹备2008年奥运会
④全国各地纷纷出现市民利用节假日外出旅游的热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十六大报告指出:完成改革和发展的 繁重任务,必须保持长期和谐稳定的社会 环境。 这说明 ( )
A、我们坚持了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方针 B、我们始终没有动摇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C、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D、我们在控制人口数量方面取得了胜利
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 大实践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毫不动 摇地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的基本路线。
这是我们的事业能够经受风险考验、 顺利达到目标的最可靠的保证。
A、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B、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C、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条件
D、维护社会稳定是现阶段的中心工作
材料一:2月22日上午,江苏省委举行领导干部会议,认真传达学习 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精神。李源潮 主持会议并对学习贯彻提出要求。他强调要紧密结合江苏实际,创造 性地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地走新型“三农”发展道路, 努力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形成江苏特色,走在全国前列。力争在 2010年左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①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的强国之路
②四项基本原则是全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
③四项基本原则是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成功的政治保证
④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 动摇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我们始终坚持以经 济建设为中心,从而使我国经济建设上了一个大台阶, 人民生活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 台阶。下列选项中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 )
②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已经得到解决
③我国积极筹备2008年奥运会
④全国各地纷纷出现市民利用节假日外出旅游的热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十六大报告指出:完成改革和发展的 繁重任务,必须保持长期和谐稳定的社会 环境。 这说明 ( )
A、我们坚持了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方针 B、我们始终没有动摇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C、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D、我们在控制人口数量方面取得了胜利
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 大实践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毫不动 摇地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的基本路线。
这是我们的事业能够经受风险考验、 顺利达到目标的最可靠的保证。
A、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B、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C、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条件
D、维护社会稳定是现阶段的中心工作
材料一:2月22日上午,江苏省委举行领导干部会议,认真传达学习 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精神。李源潮 主持会议并对学习贯彻提出要求。他强调要紧密结合江苏实际,创造 性地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地走新型“三农”发展道路, 努力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形成江苏特色,走在全国前列。力争在 2010年左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①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的强国之路
②四项基本原则是全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
③四项基本原则是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成功的政治保证
④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 动摇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我们始终坚持以经 济建设为中心,从而使我国经济建设上了一个大台阶, 人民生活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 台阶。下列选项中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 )
第一讲 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PPT课件

2010年在世界排名第121位, 仍居100位以后。
2010年我国人均GDP为4392 美元,世界人均GDP为 10671美元,发达地区人均 GDP达到38417美元,发展 中国家人均GDP达4810.56 美元。
(3)从人民生活水平看,中国人民生活仅在总体上 达到小康
按国家最新贫困标准(人 均纯收入2300元)计算, 全国贫困人口数量和覆盖 面也由2010年的2688万人 扩大至1.28亿人,占农村 总人口的13.4%,占全国总 人口
(二)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
3.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
(1)当代中国正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的风貌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2)当代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 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时期 (3)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发展和繁荣前所未有 地紧密联系在一起
二、当代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 重要战略机遇期
这段话当年被写进了党的 十六大报告
(二)仅仅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3.作出这一重大判断的依据 (1)2002年作出这一重大判断的依据
从国际形势看:其一,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 这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其二,世界多 极化的趋势为我们赢得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其三,经济全球化带 来良好机遇;其四,世界新科技革命浪潮继续迅猛发展,作为 “构成21世纪最强大力量之一”,为后发展国家追赶发达国家提 供了新的机遇和动力。
从相对差距来看,改革开 放后城乡收入差距曾一度 有所缩小,1983年城乡居 民人均收入比为1.82:1, 但后来有逐步拉大,2010 年扩大到3.23:1
从绝对差距来看,1978年 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 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差 209.8元,1992年相差达 到1242.6元,2010年相差 达到13190元
近代中国的国情(PPT文档)

• 18世纪后期,中国人口占世界1/3;农业总 产值和手工业总产值占世界总额的1/3(两 个1/3说明中国达到世界生产率的平均值); 世界人口在50万以上的10个大城市中中国占 6个。200年前,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 28.7%,居首位。而居2、3、4位的印度、 法国、英国三国之和仅占世界的26.5%。从 人口和经济总量来看,19世纪初中国仍是世 界头号强国。鸦片战争爆发时,中国经济总 量仍居世界前列,占世界总量的25%,而今 天美国的经济总量也仅占世界总量的22%。
• 近代中国,已经沦为一个半殖民地 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最基本的 国情
• 半殖民地:不完全的殖民地。政治上,国家已 失去主权地位,但仍保有一个主权形式;经济 上,已开始纳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文化 上,西方思想文化开始进入中国。
• 半封建:不完全的封建社会。封建时代的自然 经济开始解体;资本主义的新生产方式开始出现。 但封建经济制度、封建专制政治、封建思想文 化仍然保留并根深蒂固。
社会性质 开始发生 变化
⑵1856.10—1860.10第二次鸦片战争,被迫签
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圆明园被
抢被烧。
“两半”社会性
质进一步加深
⑶1894.8—1895.4中日甲午战争,被迫签订
《马关条约》。
“两半”社会性质
质大大加深
⑷1900—190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被迫签订 《辛丑条约》,
思想文化
• 思想文化:封建 文化专制主义政 策的高压下,思 想僵化守旧,没 有任何容纳新思 想的空间,对外 部世界的情况毫 无兴趣。整个社 会万马齐喑,一 片沉寂。
避席畏闻文字狱, 著书都为稻梁谋
—— 咏史
对外关系
• 对外关系:固步 自封,实行闭关 锁国政策,严重 阻碍着中国的对 外贸易和经济发 展,严重妨碍中 国人学习世界先 进思想文化和科 学技术。
• 近代中国,已经沦为一个半殖民地 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最基本的 国情
• 半殖民地:不完全的殖民地。政治上,国家已 失去主权地位,但仍保有一个主权形式;经济 上,已开始纳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文化 上,西方思想文化开始进入中国。
• 半封建:不完全的封建社会。封建时代的自然 经济开始解体;资本主义的新生产方式开始出现。 但封建经济制度、封建专制政治、封建思想文 化仍然保留并根深蒂固。
社会性质 开始发生 变化
⑵1856.10—1860.10第二次鸦片战争,被迫签
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圆明园被
抢被烧。
“两半”社会性
质进一步加深
⑶1894.8—1895.4中日甲午战争,被迫签订
《马关条约》。
“两半”社会性质
质大大加深
⑷1900—190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被迫签订 《辛丑条约》,
思想文化
• 思想文化:封建 文化专制主义政 策的高压下,思 想僵化守旧,没 有任何容纳新思 想的空间,对外 部世界的情况毫 无兴趣。整个社 会万马齐喑,一 片沉寂。
避席畏闻文字狱, 著书都为稻梁谋
—— 咏史
对外关系
• 对外关系:固步 自封,实行闭关 锁国政策,严重 阻碍着中国的对 外贸易和经济发 展,严重妨碍中 国人学习世界先 进思想文化和科 学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