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理论知识点总结
色彩知识点总结大全

色彩知识点总结大全一、色彩的基本概念1.色彩的定义色彩是由光线通过物体表面的反射或透射而产生的视觉感觉,它是人类视觉感知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色彩是由各种波长的光线组成的,不同波长的光线会产生不同的色彩感觉。
2.色彩的三要素色彩的三要素是色相、明度和饱和度。
色相指的是色彩的种类,如红、黄、蓝等;明度指的是色彩的明暗程度,从较亮到较暗依次为浅色到深色;饱和度指的是色彩的纯度程度,从不纯到纯依次为灰色到鲜艳色。
3.色彩的感知人类的眼睛通过感光细胞来感知外界的色彩,不同的感光细胞对不同波长的光线有不同的反应,从而产生不同的色彩感觉。
同时,人们对色彩的感知也受到文化、环境和个体差异的影响。
二、色彩的分类1.按光的三原色分类按照光的三原色理论,色彩可以分为红、绿、蓝三原色,它们是可以通过光线叠加产生其他色彩的基本色彩。
而通过不同的光线叠加,可以得到各种不同的色彩。
2.按色相分类按照色相的差异,色彩可以分为红、橙、黄、绿、蓝、紫六个基本色相,而这些基本色相又可以通过混合和调配产生各种不同的中间色相。
3.按明度和饱和度分类根据明度和饱和度的差异,色彩可以分为浅色、深色、灰色、鲜艳色等不同的分类,不同的色彩分类能够在设计中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4.按色彩的暖、冷分类按照色彩的视觉效果,色彩可以分为暖色和冷色,暖色具有活泼、明亮、温暖的特性,而冷色具有冷静、沉静、清冷的特性。
三、色彩的特性1.色彩的视觉效果色彩在视觉上产生了明暗、对比、深度、立体等不同的效果,不同的色彩搭配能够产生不同的视觉感受。
2.色彩的情绪效果不同的色彩能够引发人们不同的情绪,红色具有激动、热情、活力的特性,蓝色具有清静、冷静、安静的特性,黄色具有明快、温暖、快乐的特性,而黑色则具有严肃、沉着、厚重的特性。
3.色彩的文化意义不同的文化对于色彩有着不同的解读和理解,比如在中国,红色象征喜庆和吉祥,而在西方,红色多被用于表示危险和热情。
4.色彩的认知效果色彩对人的认知和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比如在商业设计中,适当的色彩搭配能够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影响其购买决策。
统考色彩理论知识点总结

统考色彩理论知识点总结一、色彩的定义与概念1. 色彩是物体反射、透射、发射光线的现象,是由物体的表面反射光线的不同波长的光而引起的。
2. 三原色:红、黄、蓝,即红、绿和蓝这三种颜色是构成所有其他颜色的基本色。
3. 互补色:在色光理论中,两种互相补充的颜色称为互补色,如红和绿、蓝和橙、黄和紫等。
4. 冷暖色:色彩可以分为冷色与暖色,冷色为蓝色系统的颜色,暖色为红色系统的颜色。
5. 色相、明度和饱和度:色相是人们对一种颜色的感觉,明度是颜色明暗的程度,饱和度是颜色的纯度和灰度的对比。
二、色彩心理学1. 色彩的心理作用:色彩对人们的心理影响是多方面的,对人的情绪产生显著的作用。
2. 色彩的象征意义:不同的颜色在不同的文化中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如白色在中国象征纯洁,而在西方象征死亡。
3. 色彩的记忆效应:色彩对人们的记忆有着显著的作用,鲜艳明快的颜色更容易被记住。
三、色彩基本原理1. 视觉三基色理论:三基色理论是色彩的最基本理论,即红、绿、蓝是构成所有其他颜色的基本色。
2. 黑体辐射和色温:黑体辐射是物体在一定温度下所发射的光线,与其温度有关,色温是用来描述光源发光颜色的参数。
3. 色彩对比原理:色彩对比是指两种不同颜色之间的对比效果,分为明度对比、冷暖对比、色相对比和饱和度对比。
四、色彩的运用1. 色彩组织原则:包括对比、对比、对比,即在作品中巧妙运用色彩对比来表达作者的意图。
2. 色彩搭配原则:要根据作品的主题和表现手法来灵活运用色彩,实现作品的统一性和整体感。
3. 色彩表现力:色彩是艺术作品中最具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因素之一,通过色彩的运用可以有效地表达作者的情感和主题。
五、色彩的设计1. 色彩的设计原则:包括色调的协调、颜色的搭配、色彩的对比等,旨在实现色彩的和谐和统一。
2. 色彩的应用技巧:包括色彩的运用要根据作品的主题和表现手法来选择,要考虑色彩的对比和搭配效果等。
六、色彩的应用领域1. 建筑设计:色彩在建筑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表达建筑的功能和情感,增强空间感和形式感。
美术色彩理论知识点

美术色彩理论知识点美术色彩是绘画中至关重要的元素,对于艺术创作的表现力和视觉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
掌握色彩理论知识对于提升美术作品的品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向您介绍一些与美术色彩相关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一、色彩的分类1.原色:指无法通过混合其他颜色调配而得到的色彩,包括红色、黄色和蓝色。
原色是色彩世界的基础,也是其他颜色的来源。
2.次要色:由两个原色混合而成的色彩,包括橙色、紫色和绿色。
次要色位于原色的中间位置,具有中性色调,常被用于创作温和、柔和的画面效果。
3.补色:指对应原色的颜色,例如红色的补色是绿色,蓝色的补色是橙色。
补色之间呈现强烈的对比,相互衬托,可以增强画面的鲜艳度和对比度。
4.中性色:指不带有明显颜色色调的颜色,包括灰色、黑色和白色。
中性色常用来调和和平衡其他色彩的鲜艳度。
二、色彩搭配原则1.对比搭配:通过使用补色、冷暖色的对比等方式来增强色彩的鲜明度和对比度。
对比搭配常用于强调画面的重点或创造冲击力强烈的艺术效果。
2.类似搭配:通过使用相邻或相近的色彩来创造和谐、柔和的画面效果。
类似搭配常用于表现平和、安宁的场景或情感。
3.单色搭配:通过使用同一色彩的不同色调和明暗度来创造单一而富有层次感的画面效果。
单色搭配常用于表现特定的情感或主题。
4.色彩分割:通过在画面中使用不同色彩区块的分割和划分来营造节奏感和动态感。
色彩分割常用于抽象、装饰性的艺术作品中。
三、色彩运用技巧1.明暗变化:通过改变色彩的明暗度和亮度来表现画面的光影效果和空间感。
明暗变化对于创造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非常重要。
2.色彩温度:通过使用冷色和暖色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氛围。
冷色常用于表现冷静、冷淡的情感,而暖色则常用于表现热情、温暖的情感。
3.色彩饱和度:通过调整色彩的饱和度来表现画面的明快度和浓淡度。
饱和度高的色彩会呈现明亮、鲜艳的效果,而饱和度低的色彩则会呈现柔和、柔美的效果。
4.色彩协调:通过运用色彩搭配原则和色彩运用技巧来达到画面整体的和谐、统一的效果。
色彩课知识点总结

色彩课知识点总结一、色彩基础知识1. 色彩的光源- 色彩是由光线产生的,光线照射物体表面,物体表面反射或发射出的光线进入人眼,经过视网膜的反射,最后被大脑识别为颜色。
2. 三原色- 红、绿、蓝三原色是色彩的基础颜色,在特定条件下可以混合出所有的颜色。
光学颜色混合又称为加色混合。
3. 三原色和三补色- 三原色和三补色相对应,三原色是红、绿、蓝,其对应的三补色是青、洋红和黄。
在色盘上,三原色和三补色总是对立的。
4. 色彩的亮度和饱和度- 色彩的明亮度和颜色的纯度,分别称为亮度和饱和度。
亮度高低决定了色彩的明暗,饱和度高低决定了颜色的纯度。
5. 色彩的对比- 色彩对比是指颜色之间的明暗差异,以及亮度和饱和度的对比。
通过对比,可以突出主体,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
6. 色彩的情感- 不同的色彩会给人不同的情感体验,红色代表热情和活力,蓝色代表安静和冷静,黄色代表活力和愉悦等等。
二、色彩的应用知识1. 色彩搭配- 在艺术设计中,色彩搭配是十分重要的,不同颜色的搭配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要注意色彩的和谐与冲突。
2. 色彩的运用- 在室内装饰、服装设计、广告设计等领域,都需要合理运用色彩,使其达到视觉上的效果,起到吸引目光或者传递信息的作用。
3. 色彩心理学- 了解色彩对人的心理影响,可以帮助设计师或者艺术家更好地利用色彩来表达情感或者传达信息。
4. 色彩构图- 色彩构图是指通过设计不同的色块组合,形成一幅具有美感和视觉效果的作品。
5. 色彩理论- 色彩理论是指在实际运用色彩的过程中遵循的一些原则或者规律,包括对比、韵律、平衡等等。
6. 色彩的变化- 色彩是可以变化的,通过光线、材料或者媒介的不同,可以改变色彩的亮度、饱和度或者影调,从而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三、色彩的历史文化1. 色彩在各个文化中的象征- 不同的文化对于色彩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象征,比如中国的红色代表吉祥和幸福,西方的红色则代表危险和激情。
2. 色彩在艺术作品中的运用- 艺术家们通过对色彩的运用,表达了不同的情感和文化内涵,色彩也成为了艺术作品的一部分。
色彩理论知识点总结

色彩理论知识点总结色彩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给人们带来愉悦感、能够传达信息、引起情感共鸣等作用。
色彩理论是研究色彩的形成、变化及其作用的一门学科,它涉及到许多方面,包括色彩的基本概念、色彩的构成、色彩的分类、色彩的应用等内容。
下面将对色彩理论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色彩的基本概念色彩是光的三属性之一,它由光的波长决定。
色彩的基本概念主要包括色相、明度和纯度三个要素。
1. 色相:色相是色彩的种类和名称,它由光的波长决定。
色相是分类色彩的依据,是色彩的主体。
在彩轮上,色相按照波长的不同被分为七种基本颜色:红、橙、黄、绿、蓝、靛、紫。
其中,红、绿、蓝为三原色,可以调配出其他所有颜色。
2. 明度:明度是色彩的明暗程度,是色彩的亮度和暗度的表现。
明度是亮度的概念,亮度高的颜色被称为“亮色”,亮度低的颜色被称为“暗色”。
3. 纯度:纯度是色彩的鲜艳程度,是色彩的深浅和灰度的表现。
纯度高的颜色被称为“艳色”,纯度低的颜色被称为“淡色”。
这三个要素构成了色彩空间,即色彩立体空间。
二、色彩的构成色彩的构成主要包括三部分:光的原色、物质的原色和三原色。
光的原色是指通过合成其他颜色的颜色,包括红、绿、蓝三种。
物质的原色是指原色油彩、原色水彩或原色颜料,包括红、黄、蓝三种。
三原色是指红、绿、蓝三种颜色,它们是一切色彩的构成颜色,可以通过它们的混合调配出其他所有颜色。
三、色彩的分类色彩根据光的波长、颜料的特性、光的照射等不同,可以进行多种分类:1. 按光的波长分类:根据光的波长不同,可以将色彩分为三大类:红、绿、蓝。
这三种颜色是光的原色,通过它们的混合可以产生其他所有的颜色。
而色相环则是根据光的波长的分布情况将色彩划分开来,成为了七大色系。
2. 按颜料特性分类:颜料的种类和特性不同,可以使得颜料在光的照射下表现出不同的颜色。
根据这一特点,人们将颜料分为三原色、三次色和三辅色,它们能够分别调配出其他颜色。
3. 按光的照射分类:颜料在颜料间的相互照射下,可能会产生混合的效果,出现一些全新的颜色。
色彩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色彩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色彩是视觉艺术中的重要元素,它不仅能够影响人们的情感,还能传达不同的信息和意义。
以下是一些色彩必考的知识点归纳总结:1. 色彩的基本概念:- 色彩分为原色、二次色和三次色。
原色是红、蓝、黄,它们不能通过混合其他颜色得到;二次色是橙、绿、紫,通过混合两种原色得到;三次色则是通过混合原色和二次色得到。
- 色彩的三属性包括色相、明度和饱和度。
色相是色彩的基本特征,明度表示色彩的明暗程度,饱和度表示色彩的纯度。
2. 色彩的分类:- 暖色和冷色:暖色给人以温暖、活跃的感觉,如红、橙、黄;冷色则给人以冷静、沉稳的感觉,如蓝、绿、紫。
- 互补色:在色轮上相对位置的颜色,如红和绿、蓝和橙,它们相互混合会产生灰色或黑色。
3. 色彩的心理效应:- 色彩能够影响人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例如,红色通常与激情和危险相关联,蓝色则与平静和稳定相关联。
4. 色彩的对比和调和:- 对比色的应用可以增强视觉效果,但过度使用可能会造成视觉疲劳。
调和色则能够创造平衡和和谐的感觉。
5. 色彩在设计中的应用:- 在平面设计中,色彩的选择需要考虑品牌识别、信息传递和视觉吸引力。
- 在室内设计中,色彩可以改变空间的感知大小和氛围。
6. 色彩理论:- 色彩理论是研究色彩如何影响视觉感知的科学。
它包括色彩的物理属性、心理效应和文化意义。
7. 色彩的混合:- 色彩混合分为加色混合和减色混合。
加色混合是光线的混合,常用于电视和计算机屏幕;减色混合是颜料的混合,常用于绘画和印刷。
8. 色彩的数字化表示:- 数字色彩通常使用RGB(红绿蓝)或CMYK(青色、品红、黄色、黑色)模式表示。
9. 色彩的调色技巧:- 调色是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技能,需要掌握色彩的属性和混合规律,以达到预期的色彩效果。
10. 色彩的文化差异:- 不同文化对色彩的理解和使用存在差异,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跨文化交流和设计。
色彩的学习和应用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过程,掌握这些基础知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色彩,无论是在艺术创作还是日常生活中。
色彩基本理论知识点总结

色彩基本理论知识点总结色彩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令我们的生活更加美丽多彩,还能够影响我们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在视觉艺术、设计和广告等领域中,色彩的运用更是至关重要。
了解色彩的基本理论知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色彩,从而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色彩的基本理论知识进行总结,为大家提供一个全面的色彩学习指南。
一、色彩的基本概念1.1 色彩的定义色彩是通过人眼对光的反射和吸收而产生的一种视觉感受。
它是由光的波长、振幅和光谱的组合所决定的。
1.2 色彩的基本属性色彩具有三个基本属性,包括色调、明度和饱和度。
色调是色彩的基本色彩类型,如红、黄、蓝、绿等;明度是指色彩的光亮程度,包括明暗、深浅等;饱和度是指色彩的纯净程度,包括鲜艳、柔和等。
1.3 色彩的视觉效果色彩在视觉上可以产生一系列效果,如色彩对比、混合、互补、冷暖等效果,这些效果决定了我们在观察色彩时的感受和体验。
二、色彩的基本理论2.1 色彩的三原色根据光的特性,色彩可以分为三原色:红色、绿色和蓝色。
这三种色彩可以通过混合产生其他各种颜色。
2.2 色彩的三要素色彩的三要素是色调、明度和饱和度。
色调决定了色彩的种类,明度决定了色彩的明暗度,饱和度决定了色彩的纯净程度。
2.3 色彩的配比原则色彩的配比原则包括对比、类比、暗变化和明变化四种方式。
对比是指颜色之间的鲜明对比,类比是指颜色之间的相似关系,暗变化是指色彩的明暗对比,明变化是指色彩的明度对比。
2.4 色彩的冷暖属性色彩还可以分为冷色和暖色。
冷色包括蓝色、绿色和紫色,暖色包括红色、黄色和橙色。
冷暖色彩的运用可以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冷色多用于营造冷静、清新的氛围,暖色则用于产生温暖、活泼的氛围。
2.5 色彩的互补关系在色彩环中,互补色指的是与某种色相反的颜色。
当两种互补色相互混合时,可以产生对比明显的效果,增加视觉冲击力。
三、色彩的心理效应3.1 色彩对情绪的影响不同的色彩会对人的情绪产生不同的影响。
发型师色彩理论知识点总结

发型师颜色理论知识点总结一、颜色基础知识1. 颜色的三因素:颜色由色相、明度和纯度三个因素组成。
色相是颜色的基本属性,如红色、橙色等;明度是颜色的明暗程度,如深红、浅红等;纯度是颜色的纯净程度,如鲜红、灰红等。
2. 颜色环与颜色搭配:颜色环是依据色相编排的一个圆环,颜色按照不同的位置和距离可形成不同的搭配效果。
常见的搭配有相邻色搭配、对比色搭配、三色搭配等。
发型师可以依据客户的需求和形象要求选择适合的颜色搭配方案。
二、颜色表达的心理效应1. 暖色系和冷色系:暖色系(如红、橙)可以使人感到热忱、活力和兴奋;冷色系(如蓝、绿)可以带来温柔、安静和舒适的感觉。
发型师可以依据客户的个性和形象要求选择合适的色系来表达不同情绪和效果。
2. 颜色对情绪的影响:不同的颜色能够引起不同的情绪反应。
红色可以激发热忱和激烈的感觉,适合用于呈现自信和活力;蓝色可以带来冷静和安宁的感觉,适合用于呈现稳重和沉稳。
发型师可以依据客户的需要和形象要求运用不同的颜色来调整情绪和心理状态。
三、发型师的颜色应用技巧1. 参考客户的肤色和气质:不同肤色的人适合的发色也不同。
发型师应该依据客户的肤色和气质选择适合的发色,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例如,白皙的皮肤适合选择明亮的色调,而乌黑的皮肤适合选择深沉的色调。
2. 技术手段的使用:发型师可以通过染发、烫发等技术手段来实现不同的颜色效果。
例如,利用层次染色和反差染色可以打造出丰富多变的效果,增添发型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3. 发型和服装的搭配:发型师在设计发型时,可以思量客户的服装风格和颜色,选择适合的发型和发色来与服装搭配,创设出整体协调的形象效果。
总结:发型师要成为一名优秀的颜色设计者,需要精通一定的颜色理论知识。
只有深度了解颜色的基本观点、心理效应和应用技巧,才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为客户打造出满足的发型效果。
此外,发型师还应不息进修和接触各种发型设计,并结合自身的创设力和审美观念,创作出奇特的发型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色彩理论知识点总结导语:色彩,渲染了这世界的黑白,也安抚了人们内心的伤痛,从一张白纸,到泼墨点缀;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色彩理论知识点总结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色彩理论知识点总结1 一、色彩的理论知识培养孩子敏锐的色彩观察力和对色彩的意识,意识形成后,伴随着他们的成长及对色彩有意和无意的观察,眼睛对色彩的分析逐步提高,为孩子未来从事与色彩相关的工作提供一个视觉基础。
现将基本的色彩知识总结如下,希望家长和老师共同努力,为孩子对色彩的辨析有一个正确的引导。
1、原色理论上指不能调和出来的色彩叫原色。
三原色指:大红、柠檬黄、钴蓝;原色又称为第一次色,或称为基色。
原色的色纯度最高,最纯净、最鲜艳。
可以调配出绝大多数色彩,而其他颜色不能调配出三原色。
(1)三原色不能通过其他的有色材料混拼而成的颜色。
能配合成各种颜色的基本颜色。
也叫基色。
这三种颜色的组合,几乎形成几乎所有的颜色。
(2)光线会越加越亮,两两混合可以得到更亮的中间色:yellow黄,cyan青,magenta品红(或者叫洋红、红紫)。
三种等量组合可以得到白色。
颜料中的原色是红、黄、蓝,蓝和黄可以配成绿,红和蓝可以配成紫,黄和红可以配成橙。
色光中的原色是红、绿、蓝,红和绿可以配成黄,红和蓝可以配成紫。
2、间色任意两个原色相混合所得的新色称“间色“。
红+黄=橙,蓝+黄=绿,红+蓝=紫,等量相加产生的橙、绿、紫为标准,但三个原色混合的比例不同,间色也随之产生变化(当我们把三原色中的红色与黄色等量调配就可以得出橙色,把红色与蓝色等量调配得出紫色,而黄色与蓝色等量调配则可以得出绿色。
在专业上,由三原色等量调配而成的颜色,我们把它们叫做间色。
当然三种原色调出来就是近黑色了。
间色又叫"二次色"。
它是由三原色调配出来的颜色,是由2种原色调配出来的。
红与黄调配出橙色;黄与蓝调配出绿色;红与蓝调配出紫色,橙、绿、紫三种颜色又叫"三间色"。
在调配时,由于原色在份量多少上有所不同,所以能产生丰富的间色变化。
3、复色任意两间色相混合所得之色,称之为“复色“。
橙+绿=黄灰,橙+紫=红灰,绿+紫=蓝灰,等量相加得出标准复色;两个间色混合比例不同可产生许多纯度不同的复色。
4、色彩的对比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放在一起,由于相互影响的作用显示出差别的现象,称为色彩对比。
色彩对比的重点,是认识色彩对比的特殊性。
色彩的千差万变形成了色彩的多种对比关系。
因明度差别而形成的色彩对比称为明度对比。
明度对比,明度对比为主构成的色调。
由于明度对比程度的不同,这些调子的视觉作用和感情影响各有特点,一般为:高明度基调给人联想到的是晴空、清晨、朝霞、昙花、溪流、女人用的化妆品等。
这种明亮的色调给人的感觉是轻快、柔软、明朗、娇媚、纯洁。
如应用不当会使人感觉疲劳、冷淡、柔弱、病态。
中明度基调给人以朴素、稳静、老实、庄重、刻苦、平凡的感觉。
如运用不好也可造成呆板、贫穷、无聊的感觉。
低明度基调给人的感觉沉重、浑厚、强更刚毅、神秘。
也可构成黑暗、阴险、哀伤等色调。
明度对比强时如:“高长调、低长调、中间长调“给人的感觉光感强,体感强,形象的清晰程度高,锐利,明白。
明度对比弱时如:“高短调、中间短调、低短调“给人的感觉光感弱,体感弱,不明朗,模糊,含混,平面感强,形象不易看清楚。
明度对比太强时如最长调有生硬、空洞、简单化的感觉。
5、同种色颜色产生不同明度变化,称同种色。
如将翠绿色加白或加黑出现的许多深浅不同的绿色,这深浅不同的绿色为同种色。
6、同类色两种以上的颜色,其主要的色素倾向比较接近,如红色类的朱红、大红、玫瑰红,都主要包含红色色素,称同类色。
其他如黄色类中的柠檬黄、中铬黄、土黄,蓝色类的普蓝、钴蓝、湖蓝、群青等,都属同类色关系。
7、类似色在色环上任意90°角度以内的颜色,各色之间含有共同色素,故称“类似色”。
8、邻近色在色环上任一颜色同其毗邻之色称为“邻近色“。
邻近色也是类似色关系,仅是所指范围缩小了一点。
从同类色、类似色、邻近色的含义来看,都是含有共同色素。
采用此类色彩配合给人以统一而调和的感觉。
9、补色色环中任何两色混所得的新色与另一原色互为补色,也称余色。
如绿与红、黄与紫、蓝与橙,皆属补色关系,绿的补色是红色,红的补色是绿色。
10、冷暖对比用冷热差别而形成的色彩对比称为冷暖对比。
冷暖本来是人体皮肤对外界温度高低的触觉。
太阳。
炉火、火炬、烧红的铁块,本身觉度很高,它们射出的红橙色有导热的功能,其光所及,将使空气、水和别的物体温度升高,人的皮肤被它们射出的光照所及,亦能觉得温暖。
大海、苍天远山、雪地等环境,是蓝色光照最多的地方,蓝色光会导热,而大海、苍天。
雪地有吸热的功能,因而这些地方的温度比较低,人们在这些地方会觉得冷。
‘这些生活印象的积累,使人的视觉、触觉及心理活动之间具有一种特殊的,常常是下意识的联系。
视觉变成了触觉的先导,无论光源色还是物体色,在生理上或心理上都会由于意识的惯性而引起相应的条件反应。
日本色彩学家曾作过一个实验:将一个工作场地涂上青灰色,另一个工作场地涂上红橙色。
然后比较工作场地的客观温度条件,即使物理上的温度相同,劳动强度也一样,但色彩影响了人的生理与心理,两地的感觉反应就不一样。
在青灰色工作场地工作的员工,于华氏59“时感到冷,但在红彩色工作场地工作的员工们,温度自65F降到52F时。
仍然不觉得冷,这是一个很有趣的例子。
由此,人们产生一个对冷暖色彩比较抽象。
似是而非,不易言传的概念,同时又把冷暧看作是万能的,把握色彩技巧的钥匙。
从色彩心理学来考虑,我们把桔红的纯色定为最暖色,它在色立体上的位置称为暧极,把天蓝的纯色定为最冷色,它在色立体上的位置称为冷极,并用冷暖两极的关系来划分色立体上茶余备色的冷暖程度与冷暖差别。
凡近暖极的称暖色;近冷极的称冷色。
与冷极距离相等的各色,冷的程度相等;与暖极距离相等的各色,暖的程度相等;凡与两极距离相等的各色,称为冷暖的中性色。
由此可知,红、橙、黄等同暖色,蓝绿、蓝、蓝紫等同冷色,黑。
白、灰。
彩、紫等色,都属中性色。
如果根据冷暖关系把色立体划分为十几个阶段,那么,凡差别十个阶段以上的称冷暖强对比,差别三个阶段以内的称冷暧弱对比,其余的称中等程度的冷暖对比,两极色的对比称冷暖最强对比。
从色彩心理学来说,还有一组冷暧概念。
那就是白冷黑暖的概念。
因此,在色立体上接近白的色块有冷的印象,接近黑的色块有暖的印象。
一般的色彩混人白色会倾向冷,加黑会倾向暧。
平常说的色彩冷暖,一般并非指单一的橙蓝之冷暧,也非指单一的黑白之冷暖,而是二者的综合。
但是,二者的综合不是均等的,似以橙蓝之冷暖为主导。
因此冷暖对比的对比越弱,冷暖的倾向趋平缓,对比越强,刺激力量愈强。
11、色彩的三要素色彩具有三种基本要素:明度、色相、纯度A、明度明度指色彩的明暗程度。
以光源色来说可以称为光度。
对物体色来说可称亮度,深浅度等。
在无彩色类中,最高明度是白色,最低明度是黑色。
在白、黑色之间存在一个系列的灰色,一般可分为九级。
靠近白色的部分称为明灰色;靠近黑色的部分称暗灰色。
在有彩色类中,最明亮是黄色,最暗的是紫色,这是因为各个色相在可见光谱上,振幅不同,对于眼睛的知觉的程度也不同而形成的。
黄色,紫色在有彩色的色环中,成为划分明暗的中轴线。
任何一个有彩色渗入白色,明度会提高,渗入黑色明度则会降低,渗入灰色时,依灰色的明暗程度而得出相应的明度色。
B、色相色相指色彩的相貌。
色彩的相貌是以红、橙、黄、绿、青、蓝、紫的。
光谱色为基本色相。
不同色相是不同波长给人的一种感觉。
基本色相的秩序以色相环形式体现,称为色环。
色环分别可作为六色相环,九色相环,十二色相环,二十色相环等多种色彩秩序。
C、纯度纯度指色彩的鲜、浊程度。
纯度也称为艳度、彩度、鲜度或饱和度。
凡有纯度的色彩,必有相应的色相感。
各色相最高纯度、色的知觉度。
不同,明度也不同。
高纯度的色相加白或加黑,将提高警惕或降低色相的明度,赐教也会降低这它们的纯度。
如果加适当明度的灰色或其它色相,也可相应地降你色相的纯度。
美国色彩家孟谢尔的纯度色标把色相的纯度、明度分别用数字加以标定,这样能明晰地分出色彩的各自不同纯度差别。
色彩理论知识点总结2 一、认识色彩1、色彩有三个基本属性:色相、明度、纯度色相:其实也就是颜色的名字,比如普蓝、大红、淡黄...我们叫的的也就是它们的色相。
色相是区别各种不同色彩最准确的标准明度:也就是色彩的明亮程度,不同颜色有不同的明暗差别,同一颜色在不同光线环境下明度也会不同纯度:及色彩的纯净程度和饱和程度,举例来说就是刚挤出来的一块大红色,纯度很高,当你往里加白或加其他颜色调和,纯度会越来越低。
2、三原色按标准的美术色彩三原色来说,应该是黄、品红、青。
平常老师教一般都说红黄蓝,这都不重要画画毕竟不是搞科学。
所谓的三原色又称为基色,即用以调配其他色彩的基本色。
原色的色纯度最高,最纯净、最鲜艳。
可以调配出绝大多数色彩,而其他颜色不能调配出三原色。
3、间色某两种原色相互混合的颜色。
当我们把三原色中的红色与黄色等量调配就可以得出橙色,把红色与蓝色等量调配得出紫色,而黄色与蓝色等量调配则可以得出绿色。
在调配时,由于原色在份量多少上有所不同,所以能产生丰富的间色变化。
4、互补色红色与绿色互补、蓝色与橙色互补、紫色与黄色互补。
色彩中的互补色相互调和会使色彩纯度降低,变成灰色。
5、色彩的冷暖其实这个是跟感觉很密切的,比如让你想象暖的东西,大家脑子里会出现太阳,火焰等,想象冷的东西,就会出现冰川、海洋等等。
自然地像红色黄色橙色等会给人暖的感觉,蓝色绿色就会相对给人冷的感觉。
二、初学者调色盒中应准备的颜色普蓝群青青莲紫罗兰钴蓝湖蓝墨绿深绿草绿翠绿粉绿淡绿熟褐赭石/土红深红大红玫瑰红朱红桔红橘黄土黄中黄淡黄柠檬黄建议初学水粉的同学把上面这些颜色都备齐了,可能有些学哥学姐会说某某颜色根本没用不用买,那都是个人而言。
当你画了一个阶段色彩对颜色以及调色有了基本认识以后,你会发现调色盒里的很多颜色你几乎用不着,那时再根据个人的习惯去有目的选择颜色。
调色把颜色备齐然后在纸上尝试任意两种或三种颜色相调和所产生的变化,从而熟悉颜色。
然后再尝试着去调书上某个水果或者某个罐子的颜色。
注意要调某一块颜色时,首先分析用哪几种颜色有可能调出这块颜色。
以下面这组静物中的衬布为例来介绍下大体的调颜色思路:其实想调一块漂亮的灰颜色或高级灰颜色方法很多,调颜色还是要考自己的色彩感觉和平常画画的积累。
如果要靠去背颜色组合来调出好看的颜色太难了也太悲哀了...脑子中装的不应该全是哪块颜色+哪块颜色=哪块颜色。
而是要做到看到一块颜色凭感觉从颜色盒中找几种颜色然后直接能调的很漂亮,可能每次调出来的方法都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