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教子的名人故事
包青天的故事

包青天的故事包青天,原名包拯,字希哲,号铁面道人,北宋官员,历任宰相、太尉等职,被誉为中国古代著名的廉能名相。
他在历史上是一个传奇人物,他的故事也成为了后世传颂的佳话。
包青天自幼聪慧过人,深得父母宠爱。
他对于公平正义有着极高的追求,因此在他年轻时就立下了严于律己的誓言,要成为一个能够为百姓伸张正义的官员。
后来,包青天考中进士,成为了一名官员,他在任职期间,以廉洁公正著称,深受百姓爱戴。
包青天有一双犀利的铁面,他能够透过表面看到事物的本质。
在他担任知府的时候,他经常化名巡查,深入民间了解民情,因此能够及时发现各种问题并加以解决。
他还善于察言观色,能够从人们的言行举止中看出端倪,因此很多犯罪分子都难以蒙混过关。
包青天最著名的故事之一,便是他与铁面无私的形象有关。
有一次,有人在街上偷了一串钱,包青天听说后立即展开调查。
他逐一审问路人,终于找到了目击者。
包青天让目击者描述了罪犯的模样,然后让人们把他的模样画出来。
画完后,包青天拿着画像四处张贴,不久便有人认出了罪犯。
包青天将罪犯绳之以法,这件事情也成了包青天铁面无私的一个佳话。
包青天的故事还有很多,比如他善于用智谋化解各种纷争,善于审案,善于了解民情,善于关心百姓。
他的形象一直深入人心,成为了中国古代廉能名相的代表。
他的故事也被改编成了各种戏剧、电影、小说等,广为流传。
包青天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官员应该有铁面无私的品质,应该以公平正义为准则,善于了解民情,善于解决问题。
这些品质也是我们现代官员应该具备的。
包青天的故事,不仅是一段佳话,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希望我们能够铭记并传承下去。
古代名人励志故事

古代名人励志故事古代名人励志故事《少年包拯学断案》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
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陈平忍辱苦读书》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
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朱元璋放牛读书》放牛娃出身的朱元璋,从小连私塾都没有念过,但是他聪颖过人,勤学好问,终于成为建立明朝的开国皇帝。
《岳飞学艺》民族英雄岳飞生逢乱世,自幼家贫,在乡邻的资助下,拜陕西名师周桐习武学艺,期间,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萌发了学艺报国的志向,克服了骄傲自满的情绪。
寒暑冬夏,苦练不缀,在名师周桐的悉心指导下,终于练成了岳家抢,并率领王贵,汤显等伙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国的爱国洪流中。
《诸葛亮喂鸡》诸葛亮,字孔明,东汉三国时期徐州琅琊郡阳都县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如果你看过《三国演义》,肯定不会忘记诸葛亮。
至今,诸葛亮的智慧一直被后人所传颂,许多人甚至把他当作了智慧的化身。
可是你知道吗,在诸葛亮的小时候,为了上学,发生过一些故事,好玩极了!《文天祥少年正气》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
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题名的志向。
沈括上山看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当读到这句诗时,沈括的的眉头凝成了一个结,“为什么我们这里花都开败了,山上的桃花才开始盛开呢?”,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沈括约了几个小伙伴上山实地考察一番。
包青天廉洁小故事

包青天廉洁小故事
包青天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官员之一,被誉为“清廉名相”。
他在任期间一直秉持着廉洁奉公的原则,从不收受贿赂,保护百姓的利益。
有一次,有人想要送给包青天一些贵重的礼物,但是包青天毅然拒绝了。
这个人很生气,认为包青天不值得尊敬。
后来,这个人被发现涉嫌犯罪,被送到了包青天那里审判。
包青天仍然秉持着自己的原则,公正地审判了这个人,并且把他送到了法庭上。
这个事件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和称赞,他们认为包青天的清廉正直是其他官员应该效仿的榜样。
包青天的清廉形象也被流传至今,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包氏父子》讲解

《包氏父子》讲解包氏父子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重要的家族,其影响力贯穿了几个世纪。
他们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文化贡献而闻名,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各地都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包氏父子进行详细的讲解。
包氏父子的家族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历史上的唐朝时期。
那时,包正直(公元722-824年)就是这个家族的奠基人。
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化人,专门为唐玄宗和唐肃宗担任宰相职位。
包正直有很高的声望和影响力,他的政绩在当时被广泛认可。
包正直的事迹为他的儿子包拯(公元999-1062年)所继承。
包拯在宋朝时期成为了一个著名的官员和法学家。
他出任宰相期间,致力于鼓励清廉政治,打击贪污和腐败现象。
他非常有名的一项举措是实行了“包青天”作为他的代号,用来巡察地方,并打击不法行为。
包拯是包氏父子中最为人熟知的一位。
他在中国文化中具有巨大的影响力,也是许多戏剧、电视剧和小说的主角。
《包青天》是一个历史悬疑剧演绎了包拯的生平和他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行为。
尽管包拯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已经确立,但他的儿子包岳(公元1055-1105年)却并不得意。
与他的祖父和父亲相比,包岳在政坛上并没有什么重要的地位。
然而,他在文化界却表现出了卓越的才能。
包岳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学者,他致力于研究文学和历史。
他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文献,包括诗歌、散文和历史著作。
在包岳之后的几代人中,没有人能够再次达到包拯的政治地位。
然而,包氏父子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贡献仍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特别是在文化领域,他们的影响力一直持续到现代。
包氏父子家族的重要性在于他们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和政治的精神。
他们通过自己杰出的才能和品质为后世树立了榜样。
他们的政绩和学术成就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典范,激励着后来的一代人。
此外,包氏父子的故事也给人们带来了很多的启示和思考。
他们的努力和奉献精神告诉我们,在社会中担任领导角色是需要有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能力的。
他们通过自己的行动向后人证明了,作为一位领导者,应该始终以为人民谋福祉为首要任务。
包公十个故事

包公十个故事包公,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以其铁面无私、公正廉明的精神风貌深受人民的爱戴。
他的事迹流传千年,至今仍为广大人民群众所传颂。
本文将挑选包公十个具有代表性的故事,以展示他崇高的品质和卓越的断案才能。
一、包公背景及地位包公,名拯,字文正,北宋时期人。
他出生于一个官僚家庭,自幼聪明好学,成年后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
包公历任监察御史、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等职位,官至枢密副使,位居朝堂高位。
在他的官场生涯中,包公始终秉持公心,为民请命,成为我国历史上清正廉洁的典范。
二、巧破疑案在包公担任扬州知府期间,一件离奇的命案引起了他的注意。
案情曲折复杂,嫌疑人难以确定。
包公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和严谨的推理,巧妙地发现了破案的关键。
通过深入调查,终于将凶手绳之以法,为受害者伸张正义。
三、铁面无私包公在担任监察御史期间,负责查处贪污腐败官员。
他铁面无私,敢于弹劾权贵,严格按照国法处理案件,使许多赃官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在他的努力下,朝廷风气为之一振。
四、智破盗案一次,开封府发生了一起盗窃案,盗贼潜入富商家盗走了一批贵重物品。
包公经过仔细勘查现场,发现了一个关键线索,巧妙地布下陷阱。
最终,盗贼自投罗网,案件得以侦破。
五、公正断案包公在断案过程中,始终坚持公正无私的原则。
他曾审理了一起涉及两家争夺土地的纠纷案。
通过详细调查,包公公正地判定了土地归属,使两家心服口服,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尊敬。
六、为民请命在任上,包公积极推行新政,改革税制,减轻农民负担。
当他发现百姓遭受官逼民反的困境时,毅然为民请命,抵制权贵的压迫。
在他的努力下,农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七、弹劾权贵包公在朝廷任职期间,敢于弹劾权贵,捍卫正义。
他曾因弹劾权臣蔡京而遭到贬谪,但包公毫无畏惧,仍坚持为国为民,赢得了人民的敬仰。
八、查处赃官包公在担任开封府尹期间,加大对赃官的查处力度。
他深入民间,倾听百姓呼声,将一批贪官污吏绳之以法,维护了朝廷的清廉形象。
九、严惩奸商当时,开封府的商业繁荣,但奸商泛滥。
古代教子故事

古代教子故事在古代,教育子女一直被视为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为了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许多父母都会讲述一些有趣并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给他们听。
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古代教子故事。
1. 《包公断案》在南宋时期,有一位名叫包拯的官员,他以公正无私、聪明睿智而闻名于世。
包公断案的故事中,他面对诸多奇案,始终坚持公正原则,将真相揭示给人们。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做一个公正的人,不偏不倚,正直应对。
2. 《孟母三迁》孟夫人是中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孟子的母亲,在孟子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她就希望孩子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因此多次迁居以寻求更好的学习环境。
她的坚持以及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给予了孟子优秀的品德和学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父母应该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3. 《韩非子刺股励志》韩非子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和法学家,他年轻时刺破自己的腿肉来警示自己,表明立志努力的决心。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有远大的目标,勇于付出努力,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4. 《管仲治疗草包》管仲是中国古代的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治理国家时,遇到一个无能的官员,他并没有将其革职,而是采取耐心地指导和帮助的方式。
经过一段时间后,那位官员逐渐改正错误,成为一名出色的官员。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作为长辈或者领导者,应该给予他人改过自新的机会,通过引导和帮助,帮助他们实现自身的成长和进步。
5. 《孔子与会稽山》孔子是中国古代的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曾经与一位山野中的老人交流,从中学到了人生的智慧。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保持谦虚和宽容的心态,不断学习和进步,无论我们身处何种环境,都能够汲取其中的智慧和经验。
这些古代教子故事不仅给予孩子们娱乐和乐趣,更重要的是通过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向他们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这些故事在古代被广为流传,至今仍然深受人们喜爱和推崇。
让我们一起从这些古代故事中汲取智慧,与孩子们共同成长。
包公教子的名人故事

包公教子的名人故事包公教子的名人故事包公人称包青天,一生廉明清正,铁面无私,深受百姓爱戴。
这年,包公告老还乡,他吩咐家人悄悄收拾了行囊,连夜雇了一条船,顺流而去。
走到半路,包公的船被一条大船追上。
大船上下来一位身着簇新官服的少年,见了包公跪倒在地,说:“孩儿拜见父亲。
”原来这少年是包公的二公子包催。
今年包催上京应试,中了金榜三甲,被委任为县令,即刻上任。
走到半路,包催得知父亲告老还乡,便赶来相送。
包公见了很高兴,说:“你与为父正是顺路,咱们不妨一同乘船上路,也省下一半路费。
”包催只好打发走自己乘坐的官船,与包公同乘一条船前去赴任。
路上,包公问起包催的为官之道,包催毫不含糊,说自己立志成为父亲那样的清官。
包公沉吟道:“做清官可不容易啊!”父子俩一路走,一路聊,不觉船行到清江口。
一位渔翁听说包公告老还乡路经清江口,死活要送他一条清江鲫鱼。
包公见渔翁态度坚决,只好收下,但悄悄吩咐下人临走时留下几钱银子,算是买鱼钱。
清江鲫鱼味美肉鲜,天下闻名。
包公命下人拿去厨房炖上,不想过了半天,去厨房端鱼的下人慌里慌张地跑进来,说他刚才去厨房端鱼,不料却发现鲫鱼不知道被谁偷吃了,只剩下一堆鱼骨鱼刺。
包催一听,勃然大怒:“这一定是下人们馋嘴,偷吃了鲫鱼。
”可是下人们都说自己没有偷吃。
包催一时无法,望着包公。
谁知包公却平静地说:“你身为县令,如果连一个偷鲫鱼的案子都断不清,还能去治理一方吗?”包催面露羞色,他在船舱中踱了一会步,便命令下人们一一接受询问,要讲清在鲫鱼被窃的.半炷香工夫里,他们都在哪里,有谁为证。
结果,包催发现有三个人无法证明自己的清白,一个是炖鱼的厨子,一个是丫鬟小柳儿,一个就是端鱼的下人。
厨子说他一直在厨房做菜,只在鱼快熟时离开了一小会去方便。
丫鬟小柳儿则说她有些晕船,那会儿独自一人在船头透气。
而端鱼的下人说自己一直侍侯在船舱外,去端鱼的时候发现鱼已经被人偷吃了。
包催一时犯了难,三人均有作案的时间:厨子可以利用他一个人在厨房的便利,从容偷鱼;丫鬟小柳儿有可能利用厨子出去方便的时候进厨房偷鱼;端鱼的下人更别说,他完全可以在端鱼的时候偷吃。
《包氏父子》简介

《包氏父子》简介包氏父子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对具有传奇色彩的父子。
他们是包拯和包招,两人分别在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担任官职,以其廉洁正直、聪明才智以及公正无私的品德而闻名于世。
包拯,字希仁,河南郑州人。
他出生于一个读书人之家,自小聪慧过人,好学不倦。
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但凭借其才智和正直的品格,他最终进入官场。
包拯以公正无私而闻名,他一直将法律和正义放在第一位,无论是对待富人还是贫困百姓,他都一视同仁,绝不偏袒。
在他担任刺史的时候,严厉打击了贪污腐败现象,为人民树立了榜样。
他每天接受百姓的申诉,耐心听取各种案情,力求以公正的眼光审理案件。
包拯的廉洁和公正赢得了人民的尊敬和爱戴,被后人称为“包青天”。
包招,包拯的儿子,才华出众,聪慧过人,也继承了父亲的公正品质。
出生于官宦之家的他,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
包招在科举考试中一举高中,并不断晋升为官员。
与他的父亲一样,包招以廉洁正直著称。
他继承父亲的遗志,以公正法律和公平执政治国,从不以权势欺压民众。
包招在南宋初年被任命为宰相,他为了建设国家、保护百姓的利益竭尽全力。
他通过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积极发展经济,整顿政治制度,并致力于加强文化教育,提升国家的软实力。
包招还非常注重对外交涉,维护国家的尊严和利益。
他的良好治理赢得了人民的赞誉,也为国家的繁荣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包氏父子以其榜样般的品格和卓越的才智,对中国古代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是古代中国官员的光辉楷模,也是后人学习的榜样。
他们的事迹被后人广为传颂,至今仍然被人们所景仰和怀念。
他们的故事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代社会中崇尚法治和正义的精神,也激励着我们在今天的社会中以廉洁和公正为准则,为建设美好社会而努力奋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包公教子的名人故事
包公教子的名人故事
包公人称包青天,一生廉明清正,铁面无私,深受百姓爱戴。
这年,包公告老还乡,他吩咐家人悄悄收拾了行囊,连夜雇了一条船,顺流而去。
走到半路,包公的船被一条大船追上。
大船上下来一位身着簇新官服的少年,见了包公跪倒在地,说:“孩儿拜见父亲。
”原来这少年是包公的二公子包催。
今年包催上京应试,中了金榜三甲,被委任为县令,即刻上任。
走到半路,包催得知父亲告老还乡,便赶来相送。
包公见了很高兴,说:“你与为父正是顺路,咱们不妨一同乘船上路,也省下一半路费。
”
包催只好打发走自己乘坐的官船,与包公同乘一条船前去赴任。
路上,包公问起包催的为官之道,包催毫不含糊,说自己立志成为父亲那样的清官。
包公沉吟道:“做清官可不容易啊!”
父子俩一路走,一路聊,不觉船行到清江口。
一位渔翁听说包公告老还乡路经清江口,死活要送他一条清江鲫鱼。
包公见渔翁态度坚决,只好收下,但悄悄吩咐下人临走时留下几钱银子,算是买鱼钱。
清江鲫鱼味美肉鲜,天下闻名。
包公命下人拿去厨房炖上,不想过了半天,去厨房端鱼的下人慌里慌张地跑进来,说他刚才去厨房端鱼,不料却发现鲫鱼不知道被谁偷吃了,只剩下一堆鱼骨鱼刺。
包催一听,勃然大怒:“这一定是下人们馋嘴,偷吃了鲫鱼。
”可是下人们都说自己没有偷吃。
包催一时无法,望着包公。
谁知包公却平静地说:“你身为县令,如果连一个偷鲫鱼的案子都断不清,还能去治理一方吗?”
包催面露羞色,他在船舱中踱了一会步,便命令下人们一一接受询问,要讲清在鲫鱼被窃的半炷香工夫里,他们都在哪里,有谁为证。
结果,包催发现有三个人无法证明自己的清白,一个是炖鱼的厨子,一个是丫鬟小柳儿,一个就是端鱼的下人。
厨子说他一直在厨房做菜,只在鱼快熟时离开了一小会去方便。
丫鬟小柳儿则说她有些晕船,那会儿独自一人在船头透气。
而端鱼的下人说自己一直侍侯在船舱外,去端鱼的时候发现鱼已经被人偷吃了。
包催一时犯了难,三人均有作案的时间:厨子可以利用他一个人在厨房的便利,从容偷鱼;丫鬟小柳儿有可能利用厨子出去方便的时候进厨房偷鱼;端鱼的下人更别说,他完
全可以在端鱼的时候偷吃。
包催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他思忖半天,想不出办法,一时性急,命令随从:“给我打,我看是他们的嘴巴硬,还是板子硬。
”随从不顾三人的哀求,刚想举起板子下手,就听一声怒喝:“住手!”
只见包公黑着脸,怒气冲冲地走进来,他训斥包催:“我以为你有何高明手段,原来不过是严刑逼供、屈打成招。
用板子审案的官全是昏官庸官,你连一件窃鱼案都要借助板子,以后如果遇到大案,岂不是每次都要动大刑?与其让你留下无数冤案,给我包家丢脸,还不如不去做这个县令。
”说着,包公拿起包催的官印,就要丢进水里。
包催赶紧上前跪倒:“父亲,我错了,是我一时性急,请父亲放心,我在一天之内定要断清此案,否则我自己把官印归还朝廷,脱下官袍,回家种田。
”
包公见包催言辞恳切,才收起怒气:“也好,就看你一天之内如何了断此案。
”
包催来到厨房,翻看了盘中剩下的鱼骨,思忖半天,突然眼前一亮,急忙端着盘子来到包公房中,说:“父亲,我找到了一处疑点。
”包公忙说:“说来听听。
”
包催指着盘里的鱼骨说:“常人吃鱼时,要十分留心鱼刺,因为一不小心,就会被鱼刺卡住喉咙。
但是看看这个盘中,鱼刺根根不少,上面鱼肉皆无,鲫鱼被偷前后不过短短半炷香工夫,什么人有如此本事,能在眨眼间把这么大一条鲫鱼
吃得干干净净、骨肉分明?这不是太奇怪了吗?我想,这盘子里的鱼根本不是渔翁送的清江鲫鱼,偷鱼的人一定是先把鲫鱼偷走,再用早先吃剩下的鱼骨冒充。
”
包公听后,捋须点头说:“不错,你的洞察力还不差。
”
包催说:“既然偷鱼的人还没机会吃掉鲫鱼,我想鱼一定还藏在船上。
”他立即下令让随从搜船。
不料把船翻了个遍,仍没有发现鲫鱼的影子,包催又被难住了。
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竟然会被一条小小的`鲫鱼弄得灰头土脸。
包催心里烦恼,一不小心,打翻了一个砚台。
这时正巧夫人进舱,见砚台翻倒在桌上,便问:“是哪个丫鬟如此粗心,打翻了夫君的砚台?真是该打。
”
“夫人不用生气,砚台是我自己打翻的……”包催心不在焉地说着,突然,他脑海里仿佛划过一道闪电,心里一阵亮堂。
包催兴奋地赶到包公舱内,说:“父亲,我已经找到了偷鱼的人。
”
“哦,是谁?”包公问。
包催微微一笑:“请父亲恕罪,那个偷鱼的人,就是父亲您。
”
“为什么说是我?”包公饶有兴趣地问。
包催胸有成竹地说:“刚才我不小心打翻了一个砚台,夫人便怀疑是丫鬟打翻的,这使我想到,我们总是责怪下人犯
错,却不想我们自己同样会犯错。
其实鲫鱼失窃当时,除了三个下人,还有一个人也有作案的时间,这人就是父亲您。
当时您曾经出去过一会,可我却根本没有怀疑您。
搜船时,全船也只有父亲您一人身上没有被搜。
而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父亲您穿的是宽袍大袖,平时您都是垂着袖子,可自从丢鱼后,父亲却一直把袖子拢在一起,因此我断定,鲫鱼一直都藏在父亲的袖子里。
”
包公听完哈哈大笑:“不错,鲫鱼是我偷的。
”说着,他垂下袖口,一条半熟的鲫鱼从袖子里掉了出来。
原来,包公见包催虽然志向远大,却有些纸上谈兵,夸夸其谈,于是他临时想了个主意来考验包催的断案能力。
如果包催断不清此案,包公将会上书朝廷,收回包催的县令之职,免得天下又多一个昏官。
包催明白了父亲的苦心,上任后勤勉自爱,善治政事,终于成了像包公一样的清官。
【包公教子的名人故事】
1.孟母断机教子名人故事
2.画荻教子名人故事
3.关于诸葛亮教子的名人故事
4.包公的传说
5.画家音乐家名人故事:郑板桥教子的故事
6.熊丸教子的故事
7.杀猪教子的寓言故事
8.郑板桥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