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教育子女的小故事

合集下载

名人的父母教育孩子的故事有哪些

名人的父母教育孩子的故事有哪些

名人的父母教育孩子的故事有哪些古今中外,有许多演绎亲情的故事。

有普通人的也有名人的。

那么名人的父母教育孩子的故事有哪些?以下是分享给大家的名人的父母教育孩子的故事,希望可以帮到你!联语教子冯玉祥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的儿子冯洪国出国学习时,临行前,冯玉祥把儿子叫到书房,亲手写下了一幅对联,赠子作为座右铭:“欲除烦恼须无我,历经艰难好做人。

”并耐心地对儿子解释说:“此联意为只有无我,才能为公,经历过艰难困苦,才知做人不易。

”取名教子林伯渠革命老前辈林伯渠的小儿子要读小学了,林老对儿子说:“孩子,你快要上学了,应该有个地地道道的名字,我看你就叫林用三吧!”并给他解释说:“所谓,‘用三’者,就是,一要用脑筋想问题;二要用双手创世界;三要用脚踏实地干些事情。

”教子章程老舍著名作家老舍有一套与众不同的教子“章程”:一是不必非考100分;二是不必非上大学不可;三是应多玩,不失儿童的天真烂漫;四是要有个健壮的体魄。

老舍认为:孩子将来做一个“诚实的车夫”,或者凭手艺吃饭的工人,比做贪官污吏强得多。

所以他明确要求不可虚荣,不可贪得,诚实虚己,自劳自力。

这种朴实的道德品质教育,对孩子一生的成长是十分有益的。

赔偿教子里根1920年,一个11岁的美国男孩踢足球时,不小心打碎了邻居家的玻璃。

邻居向他索赔12.5美元。

在当时12.5美元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闯了大祸的男孩向父亲承认了错误,父亲让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

父亲拿出12.5美元说:“这钱可以借给你,但一年后要还给我。

”从此,男孩开始了艰辛的打工生活,经过半年的努力,终于挣够了12.5美元这一“天文数字”,并还给了父亲。

这个男孩就是日后成为美国总统的罗纳德•里根。

他在回忆这件事时说:“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使我明白了什么叫责任!”父亲并没有把孩子的责任一推了之,那不是真正的父爱和母爱,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允许孩子犯错,但要让孩子敢于承担相应的责任。

名人家风家训小故事【优秀篇】

名人家风家训小故事【优秀篇】

名⼈家风家训⼩故事【优秀篇】1、梁启超全⽅位爱⼦⼥梁启超有九个⼦⼥,在他的教育、引导下,个个成为某⼀领域的专家,甚⾄还产⽣了“⼀门三院⼠”的佳话。

这“三院⼠”是建筑学家梁思成、考古学家梁思永、⽕箭控制系统专家梁思礼。

另外,四⼉⼦梁思达是经济学家,次⼥梁思庄是图书馆学家,三⼥⼉梁思懿是社会活动家。

梁启超对于⼦⼥的爱,是全⽅位的,不仅在求学,⽽且在为⼈处世,甚⾄理财、时政等诸多⽅⾯,皆以平和、平等的态度展开。

阅读《梁启超家书》,就会了解在写给孩⼦们的信中梁启超教育⼦⼥的表现堪称典范。

写信时,梁启超毫不掩饰⾃⼰的爱。

1927年6⽉的⼀封信中,他写道:“你们须知你爹爹是最富于感情的⼈,对于你们的爱情,⼗⼆分热烈。

你们⽆论功课若何忙迫,最少隔个把⽉总要来⼀封信,便⼏个字报报平安也好。

”在求学这⼀⽅⾯,梁启超根本不看重⽂凭,⽽是强调打好基础,掌握好“⽕候”。

他对梁思庄说:“未能⽴进⼤学,这有什么要紧,‘求学问不是求⽂凭’,总要把墙基越筑得厚越好。

”并教孩⼦们求学问、做学问的⽅法--“总要‘猛⽕炖’和‘慢⽕炖’两种⼯作循环交互着⽤去”。

同时,梁启超强调责任的重要。

1923年,他写给长⼥梁思顺的信中说:“天下事业⽆所谓⼤⼩,只要在⾃⼰责任内,尽⾃⼰⼒量做去,便是第⼀等⼈物。

”当然,写信教导⾃⼰的孩⼦之余,梁任公没忘了夸⼀夸⼥婿、⼉媳。

2、司马光教⼦有⽅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先⽣。

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官⾄宰相。

司马光虽官⾼权重,但严于教⼦,很注重培养⼦⼥⾃律⾃⽴意识。

他写了了篇传诵⾄今的《训俭⽰康》。

他在总结了历史上许多达官显贵之⼦,因受祖上荫庇不能⾃强⾃⽴⽽颓废没落的教训,告诫其⼦:'有德者皆由俭来也。

''俭以⽴名,侈以⾃败'。

由于教⼦有⽅,司马光之⼦,个个谦恭有礼,不仗⽗势,不恃家富,⼈⽣有成。

以致世⼈有'途之⼈见容⽌,虽不识皆知司马⽒⼦也'。

3、吉鸿昌不忘⽗训吉鸿昌,字世五,河南扶沟⼈。

名人教育孩子的故事有哪些

名人教育孩子的故事有哪些

名人教育孩子的故事有哪些古今中外很多名人,也涌现了很多名人教育孩子的故事。

那么名人教育孩子的故事有哪些呢?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名人教育孩子的故事,希望可以帮到你!名人教育孩子的故事1、李苦禅教子故事李苦禅先生(一八九八至一九八三),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国画家和美术教育家。

李燕是他的儿子。

在李苦禅的苦心教育下,李燕在画坛脱颖而出,也颇有造诣。

“人无品格,下笔无方”李燕子承父业,也迷上了绘画,李苦禅便经常对儿子说:“人,必先有人格,尔后才有画格;人无品格,下笔无方。

秦桧并非无才,他书法相当不错,只因人格恶劣,遂令百代世人切齿痛恨,见其手迹无不撕碎如厕或立时焚之。

据说留其书不祥,会招祸殃,实则是憎恶其人,自不会美其作品了”。

李苦禅自己说到做到,率先示范。

一九三七年北京沦陷了,伪“新民会”妄图拉拢社会名流为其装点门面,派人来请李苦禅“出山”:“您要答应了,有您的官做,后头跟个挎匣子(枪)的,比县长还神气哩!”李苦禅不为所动,凛然拒绝。

此后,他断然辞去教学职务,以卖画为生。

父亲的言行,儿了看在眼里,听在耳里,记在心里,化为行动。

““””结束后,有天,李苦禅叫来儿子,说有关部门通知前往认领散乱的查抄物品。

他对儿子再三叮嘱:“上次叶浅予和陆鸿年把错领的那些东西都退给咱们了。

这正是看人心眼儿的时候,咱们要错领了,也要不人家啊!”也正让李苦禅说着了,在李燕领到的“杂画一批”中发现,一卷二十件黄宾虹未装裱之作,上有二三件书有李可柒的上款。

李燕遵未嘱,当即交还工作人员,并立即通知李查柒。

李可柒见心爱之物璧还,喜不自胜。

李苦禅听说后,也非常高兴。

当时在场的友人开玩笑说:“何不趁此跟那位李先生讨幅牛?”原来李可染画牛是出了名的。

但李苦禅连连说:“物归原主是做可!”李苦禅逝世后,李燕曾在《风雨砚边录──李苦禅及其艺术》一书中详细谈到此事。

由此可见,父亲的品格教育对他的影响之深。

“干艺术是苦事”李苦禅教育儿子从艺,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名人教育孩子小故事有哪些

名人教育孩子小故事有哪些

名人教育孩子小故事有哪些很多名人除了在自己的领域里有所成就,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是有自己的方法的。

一起来看看吧,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名人教育孩子小故事,希望可以帮到你!名人教育孩子小故事一、罗斯福的家教美国第三十二届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唯一连任四届的总统。

他出身于富豪家庭,父亲学过法律,又经过商,很有钱。

罗斯福的父亲和母亲相差26岁,当罗斯福出生时,父亲年龄已经很大了。

罗斯福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哥哥,可是很早就离家在外,罗斯福的降生给这个本来就十分幸福的家庭又带来了无比的欢乐。

幼小的罗斯福成为父母关注的中心。

然而,罗斯福的父母并不娇惯他,而是严格地管束他,特别是罗斯福的母亲。

母亲为小罗斯福安排了很严格的作息时间表:7点起床,8点吃饭,跟家庭教学习二三小时,休息,下午1点吃饭,午饭后又学到4点,休息(自由活动)。

小罗斯福游戏时总习惯于自己是赢家,为了教育他,有一次母子玩一种棋类游戏,母亲故意不让他,接连赢了儿子。

小罗斯福生气了,母亲故意不去理化,并坚持让儿子道歉。

结果,小罗斯福认输了。

严格教育对生活在优裕环境中的儿童尤为重要。

人生要经过许多磨难,特别是要成就大事业。

如果只会享福,不能受苦,这样的人将不能立足子社会,更不能为社会献身,为他人造福了。

因为这样的人只能满足于自己的成功和幸福,心理永远不去成熟。

罗斯福的家庭是民主的。

小罗斯福不满意母亲制定的严格作息制度,一次他提出了抗议,要求母亲给他“自由” 。

母亲认真地考虑了儿子的要求,允许他“自由” 一天。

到了晚上,6岁的儿子满身灰尘,一脸疲惫地回来了。

这一天儿子去干什么了呢?母亲没有过问。

罗斯福的母亲知道尊重孩子,满足他的合理要求。

严管不等于束缚,给孩子自由活动的时间,使孩子在无拘无束中松弛一下,尽情地享受童年的欢乐,这对儿童个性的发展和良好品格的形成是有好处的。

二、毛泽东家教二三事毛泽东共有过10个子女,在艰难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其中大半都夭折或失落了。

中国名人的家教故事5则

中国名人的家教故事5则

中国名人的家教故事5则家风家教对一个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中国古代就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教育故事。

中国名人的家教是怎样的呢?有哪些家教故事是关于我国名人的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名人的家教故事,欢迎阅读!中国名人的家教故事篇一:孟母三迁的故事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

孟子从小丧父,全靠母亲倪氏一人日夜纺纱织布,挑起生活重担。

倪氏是个勤劳而有见识的妇女,她希望自己的儿子读书上进,早日成才。

一次,孟母看到孟轲在跟邻居家的小孩儿打架,孟母觉得这里的环境不好,于是搬家了。

又一天,孟母看见邻居铁匠家里支着个大炉子,几个满身油污的铁匠师傅在打铁。

孟轲呢,正在院子的角落里,用砖块做铁砧,用木棍做铁锤,模仿着铁匠师傅的动作,玩得正起劲呢!孟母一想,这里环境还是不好,于是又搬了家。

这次她把家搬到了荒郊野外。

一天,孟子看到一溜穿着孝服的送葬队伍,哭哭啼啼地抬着棺材来到坟地,几个精壮小伙子用锄头挖出墓穴,把棺材埋了。

他觉得挺好玩,就模仿着他们的动作,也用树枝挖开地面,认认真真地把一根小树枝当作死人埋了下去。

直到孟母找来,才把他拉回了家。

孟母第三次搬家了。

这次的家隔壁是一所学堂,有个胡子花白的老师教着一群大大小小的学生。

老师每天摇头晃脑地领着学生念书,那拖腔拖调的声音就像唱歌,调皮的孟轲也跟着摇头晃脑地念了起来。

孟母以为儿子喜欢念书了,高兴得很,就把孟轲送去上学。

可是有一天,孟轲逃学了。

孟母知道后伤透了心。

等孟轲玩够了回来,孟母把他叫到身边,说:“你贪玩逃学不读书,就像剪断了的布一样,织不成布,就没有衣服穿;不好好读书,你就永远成不了人才。

”说着,抄起剪刀,“哗”的一声,把织机上将要织好的布全剪断了。

孟轲吓得愣住了。

这一次,孟轲心里真正受到了震动。

他认真地思考了很久,终于明白了道理,从此专心读起书来。

由于他天资聪明,后来又专门跟孔子的孙子子思学习,终于成了儒家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

中国名人的家教故事篇二:岳母刺字的故事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南侵。

启蒙名人教育的故事

启蒙名人教育的故事

启蒙名人教育的故事导语:故事: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

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

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启蒙名人教育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启蒙名人教育的故事1司马光系北宋大臣、史学家,他的一生不仅自己生活十分俭朴,更把俭朴作为教子成才的重要内容。

他十分注意教育孩子力戒奢侈,谨身节用。

他常说:“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但却“不敢服垢弊以矫俗于名”。

他教育儿子说,食丰而生奢,阔盛而生侈。

为了使儿子认识崇尚俭朴的重要,他以家书的体裁写了一篇论俭约的文章。

在文章中他强烈反对生活奢糜,极力提倡节俭朴实,并明确指出:古人以俭约为美德,今人以俭约而遭讥笑,实在是要不得的。

他告诫儿子:“侈则多欲。

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

”司马光还不断告诫孩子说:读书要认真,工作要踏实,生活要俭朴,具备这些道德品质,才能修身、齐家,乃至治国、平天下。

在他的教育下,儿子司马康从小就懂得俭朴的重要性,并以俭朴自律。

他历任校书郎、著作郎兼任侍讲,也以博古通今,为人廉洁和生活俭朴而称誊于后世。

启蒙名人教育的故事2居里夫人原籍波兰,后为法国的物理学家、化学家,一生科研工作十分繁忙,然而她很善于抓紧时间对子女进行早期教育,并能把握孩子智力发展的年龄优势。

譬如,居里夫人在女儿不到1岁时,就让她开始所谓的“幼儿智力体操”训练,让她广泛接触生人,到动物园看动物,让她与猫玩;让她到公园去看绿草、蓝天、白云,看色彩绚丽的各种植物和人群;让她到水中拍水,使她感受大自然的美景。

孩子大点后,居里夫人又开始了一种带艺术色彩的“智力体操”,教孩子唱儿歌和讲童话。

再大些,就开始智力训练和手工制作,如数的训练,字画的识别,弹琴、作画、泥塑,让她自己在庭园种植植物、栽花、种菜等,并抽出时间与她们散步,在散步时给她讲许多关于植物和动物的趣事,如种子是怎样在花里长成的、小老鼠和鼹鼠是怎样打洞的、哪里能找到兔子窝等等。

名人教育孩子的励志故事

名人教育孩子的励志故事

名人教育孩子的励志故事有很多关于名人教育孩子的故事都成为当今的楷模,一起来看看吧。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名人教育孩子的励志故事,供大家参阅! 名人教育孩子的励志故事:颜之推:教育子女读书为上南北朝时期的颜之推官至给事黄门侍郎,他对子女的教育一直遵循着"读书为上"的原则。

北齐灭亡后,颜之推被迫举家迁徙到长安,朝无禄位,家无积财。

面对窘迫的生活,其子思鲁问道:"现在我们既没有朝廷的俸禄,也没有积蓄的财产,我们就应当尽全力劳作,来养家糊口,但您却经常督促我们学习,让我们勤习经史,可是您知道吗,我们做儿子的,不能供养双亲,心里感到非常不安啊。

"颜之推听罢,语重心长地说道:"做儿子的把供养双亲的责任放在心上是对的,但做父亲的更应该用学到的知识来教育子女。

如果我的丰衣足食是用你们放弃学业换来的,那我真是食不知味,衣不觉暖。

只要你们能够努力读书,继承祖上的基业,即使是粗茶淡饭、粗布短衣,我也是心甘情愿的。

"名人教育孩子的励志故事:郑板桥:教子莫为做官而读书郑板桥(1693-1765)是清朝"扬州八怪"之一。

他在山东潍县当县官时,儿子小宝留在兴化乡下的郑墨弟弟家。

小宝6岁时上学了。

为了教育儿子,郑板桥专门给他的弟弟郑墨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余五十二岁始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其道,以其道是真爱,不以其道是溺爱。

"他的"道"是什么呢?他说:"读书中举,中进士做官,此是小事,第一要明理做个好人。

"郑板桥自己是个读书人,他并不是看不起读书人,他看不起的是:读书就是为了做官。

郑板桥自己最重视的还是儿子的品德。

他对弟弟说:"我不在家,儿便是由你管束,要须长其忠厚之情,驱其残忍之性,不得以为幼子而姑纵惜也。

"他主张,他的孩子和仆人的儿女应平等对待。

他说:"家人儿女,总是天地间一般人,当一般爱惜,不可使吾儿凌虐别人。

名人教育孩子的短故事有哪些

名人教育孩子的短故事有哪些

名人教育孩子的短故事有哪些世界上的名人很多,名人教育孩子的故事也很多。

当你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的时候可以看看名人教育孩子的故事。

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名人教育孩子的短故事,希望可以帮到你!名人教育孩子的短故事叶圣陶先生很重视教育儿女。

关系到儿女个人的事,他总是给他们以极大的自主权;一旦涉及子女和他人之间关系的事,则一定要管。

他反复告诫儿女们,使他们懂得:我是生活在人们中间的,在我以外,更有他人,要时时处处为他人着想。

譬如,他让儿子递给他一支笔,儿子随手递过去,不想把笔头交在了父亲手里。

父亲就对儿子说:“递一样东西给人家,要想着人家接到了手方便不方便。

你把笔头递过去,人家还要把它倒转来,倘若没有笔帽,还要弄人家一手墨水。

刀剪一类物品更是这样,决不可以拿刀口刀尖对着人家。

又如,冬天,儿子走出屋子没把门带上,父亲就在背后:“怕把尾巴夹着了吗?”次数一多,不必再用这么长的句子,父亲只喊:“尾巴,尾巴!”就这样,渐渐养成了儿子冷天进出随手关门的习惯。

另外,父亲还告诫儿女开关房门要想到屋里还有别人,不可以“砰”的一声把门推开或带上,要轻轻地开关。

抗战期间,叶老写了一篇《两种习惯养成不得》文章分析了“不养成什么习惯”和“养成妨害他人的习惯”的危害性,指出“谁要立足在今后的世界上,谁就得深切记住,不要养成妨害他人的习惯。

叶圣陶的儿子叶至善在小学时成绩不好,还留过三次级。

后来,经过努力,叶至善考入一所以学风严格、学生成绩优异而闻名的省立中学。

他在这所学校读了一年,又因为有四门功课不及格要留级。

刚进中学就留级,叶至善非常难过,面对那些不及格的成绩单,他难过得哭了。

叶至善的母亲很关心他的学习,她看到叶至善的成绩单上分数那么低,常常唠叨个没完,说孩子不争气,没出息...... 叶圣陶却什么也不说,他认为一门功课学得好不好,主要是看能否学以致用,以达到终生受益,这不是单凭考试成绩能衡量出来的。

他知道儿子不愿意死记硬背,特别是国文和英语,考试要默写整段甚至整篇课文,考试不及格情有可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人教育子女的小故事
1.司马光教子节俭
司马光系北宋大臣、史学家,他的一生不仅自己生活十分俭朴,更把俭朴作为教子成才的重要内容。

他十分注意教育孩子力戒奢侈,谨身节用。

他常说:“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但却“不敢服垢弊以矫俗于名”。

他教育儿子说,食丰而生奢,阔盛而生侈。

为了使儿子认识崇尚俭朴的重要,他以家书的体裁写了一篇论俭约的文章。

在文章中他强烈反对生活奢糜,极力提倡节俭朴实,并明确指出:古人以俭约为美德,今人以俭约而遭讥笑,实在是要不得的。

他告诫儿子:“侈则多欲。

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


司马光还不断告诫孩子说:读书要认真,工作要踏实,生活要俭朴,具备这些道德品质,才能修身、齐家,乃至治国、平天下。

在他的教育下,儿子司马康从小就懂得俭朴的重要性,并以俭朴自律。

他历任校书郎、著作郎兼任侍讲,也以博古通今,为人廉洁和生活俭朴而称誊于后世。

2.居里夫人的家教艺术
居里夫人原籍波兰,后为法国的物理学家、化学
家,一生科研工作十分繁忙,然而她很善于抓紧时间对子女进行早期教育,并能把握孩子智力发展的年龄优势。

譬如,居里夫人在女儿不到1岁时,就让她开始所谓的“幼儿智力体操”训练,让她广泛接触生人,到动物园看动物,让她与猫玩;让她到公园去看绿草、蓝天、白云,看色彩绚丽的各种植物和人群;让她到水中拍水,使她感受大自然的美景。

孩子大点后,居里夫人又开始了一种带艺术色彩的“智力体操”,教孩子唱儿歌和讲童话。

再大些,就开始智力训练和手工制作,如数的训练,字画的识别,弹琴、作画、泥塑,让她自己在庭园种植植物、栽花、种菜等,并抽出时间与她们散步,在散步时给她讲许多关于植物和动物的趣事,如种子是怎样在花里长成的、小老鼠和鼹鼠是怎样打洞的、哪里能找到兔子窝等等。

她的教育都力求从实物开始,且每天更新,以提高孩子兴趣。

她还教孩子骑车、烹调等。

全方位幼儿早期“智力体操”训练,不仅使孩子增长了智力,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的各种能力,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锤炼了性格。

3.马克思教女之道
马克思不仅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理论家,也是一位非常慈祥的父亲。

他教育子女的方法不是一味说教,而是将正确的思想寓于生动的故事之中,通
过故事启发教育孩子。

在女儿爱琳娜很小的时候,马克思就给她读完了荷马的全部作品以及莎士比亚的许多剧作。

有一次,爱琳娜被马利亚特的航海故事所感动,尽管当时她还不懂船长是怎么回事,但却被故事里的船长的事迹深深感动。

她说,我也要去做一名“船长”。

她问父亲,自己是否也可以“扮一个男孩子”,并“偷偷逃走了去租一艘军舰”。

父亲告诉她说,这当然是完全可以的,不过在计划还没有完全成熟之前,不应该把这件事告诉任何人。

对于女儿提出的问题,马克思和燕妮总是给予具体又透彻易懂的解答。

孩子提问题,有时提的不是时候,有时讲的过于固执,但谁也没有看见马克思恼怒过,他总是那么温和、有耐心。

虽然,有时他正在忙于其他事情,但只要孩子跑来跑去向他提问题,他都耐心解答,他从来不让孩子感觉到她打扰了父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