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案例分析——弱电解质的电离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_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引入】水是自然界里含量丰富的溶剂之一,许多化学反应需要在水溶液中进行,那么物质溶于水后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以何种形式存在的?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将开始第二节弱电解质的电离的学习。

【板书】第二节弱电解质的电离【知识回顾】①NaCl溶液、②NaOH 、③H2SO4、④Cu、⑤CH3COOH、⑥NaCl、⑦CO2、⑧乙醇请同学们指出这些物质哪些是电解质?哪些是非电解质?说出你的判断依据。

【学生】②③⑤⑥是电解质⑦⑧非电解质【依据】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

【设疑】电解质在水中能发生电离,那么电离程度都相同吗?我们通过实验探究【各小组交流实验现象】【设疑】为什么两酸的浓度相同,反应产生的现象不同呢?【师生共同进行实验现象分析】↑Mg+2H+ =Mg2++H2镁无论是与盐酸还是与醋酸反应,其实质都是与溶液中的____反应反应剧烈程度的不同,是由于溶液中的_____不同而引起的镁与盐酸反应比镁与醋酸反应剧烈,说明________________pH (盐酸)< pH(醋酸),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归纳】得出实验结论【结论】HCl和CH3COOH的在水溶液电离程度不同【展示】HCl和CH3COOH在水中的电离示意图,从图中我们获得了什么信息?【学生】HCl分子在水中完全电离,CH3COOH分子在水中部分电离【板书】一、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概念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如强酸,强碱、大多数盐、活泼的金属氧化物。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如弱酸、弱碱、水。

【练习】下列电解质中:NaCl、NaOH、H2SO4、NH3·H2O、BaSO4、Na2O、H2O、H2CO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强电解质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弱电解质。

高中化学_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课程标准】能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了解酸碱电离理论。

【教材分析】《弱电解质的电离》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中的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是《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的开篇,是本章教材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

从教材体系看,它在中学《化学反应原理》的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承前是指本节内容既是必修一所学有关酸碱盐的概念及电离知识的深化,又是本书第二章化学平衡理论知识的应用、延伸和拓展。

启后是指弱电解质的电离是研究物质在水溶液中变化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后面学习水的电离和盐类水解、电解等知识的基础和铺垫,体现了化学理论的重要指导作用。

【学情分析】学生前面学习了化学平衡的相关知识,利用本节的教学可以使其对平衡移动的知识有一个熟练的过程,并且认识到平衡知识的重要性。

另外,学生对于平衡的直观感觉还很差,需要通过多种手段进行教学,以帮助他们了解相应知识。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概念2.了解常见的强弱电解质及其在水溶液中的电离3.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以及外在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二)过程与方法借助化学平衡移动理论,理解电离平衡及移动的原因和结果。

在同学互助学习活动中,提高学生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归纳整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认识到知识的迁移性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分析问题和系统总结的能力。

【教学重点】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教学方法】类推法、小组合作实验法、探究法、归纳法等【教学用具】试管、小烧杯、镁条、盐酸、醋酸、NaCl、CH3COONH4、pH试纸、玻璃棒、玻璃片砂纸等。

【教学过程】导入:前面一章我们学习了化学平衡,知道了一个重要的平衡移动原理,也就是勒夏特列原理,这一章我带领大家进入神秘的水世界,看一看水溶液中存在的离子平衡。

高中化学_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题】第3章第2节第一课时弱电解质的电离【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电离平衡常数的含义,能说出影响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运用化学平衡的理论处理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问题,进一步建立平衡观和离子观的思想;通过对弱酸平衡常数的分析,提高数据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研究,体验化学科学的奥秘,提高学习兴趣。

【学习重难点】温度、浓度、外加物质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概念建构】一、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任务一】请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类比化学平衡,试着给出电离平衡的定义和特征是什么?2.大胆预测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有哪些?【归纳整理一】1、电离平衡定义:叫电离平衡。

电离平衡是化学平衡的一种,服从化学平衡的一般规律。

2、电离平衡的特征:。

【任务二】小组合作设计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探究任务。

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醋酸是一种有机弱酸,存在电离平衡。

CH3COOH + + CH3COO-要求:尽量多的提出可行的方案,仪器和药品任选。

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三:………:【实验探究】1、实验方案一:2、观察到的现象:3、实验结论:1.实验方案二:2.观察到的现象:3.实验结论:【归纳整理二】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内因:,外因:。

【定量探究】二、电离平衡常数(K)——定量表征弱电解质的电离能力阅读课本P79第一段。

弱酸的电离常数用表示,弱碱的电离常数用表示。

通常电离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

【任务三】已知25℃时:CH3COOH H+ + CH3COO-K a = 1.7×10-5 mol·L-1HClO H+ + ClO-K a = 4.7×10-8 mol·L-1H2CO3 H+ + HCO3-K a1 = 4.2×10-7 mol·L-1HCO3-H+ + CO32-K a2 = 5.6×10-11mol·L-1分析以上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以上三种酸的K a,你能读出哪些信息?2.根据几种酸的酸性强弱,判断下列反应能否发生?并思考强酸制弱酸的本质是什么。

高中化学_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电解质有强弱之分,了解强弱电解质与酸、碱、盐与物质类别的联系。

2.能用化学平衡理论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教学重点】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学难点】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实验探究、合作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变化。

[过渡]利用化学平衡原理的描述醋酸在水中的电离情况。

2.电离平衡状态的特征电离平衡也属于一种化学平衡,那么电离平衡状态有何特征?[课堂小结][达标检测][布置作业]应用可逆号。

[思考与交流]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画出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学生讨论回答学生讨论总结分析讨论,填写表格引导学生总结规律,让学生逐步掌握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离子平衡,体验弱电解质的电离与分子化两个可逆过程。

让学生理解电离平衡与化学平衡的联系,明白物质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的关系。

学习迁移法在化学学习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一、强弱电解质1.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和盐2. 弱电解质:弱酸、弱碱和水二、弱电解质的电离1. 醋酸的电离方程式2. 电离平衡状态学情分析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才能更好的因材施教。

高中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电解质概念及电离的知识,并且具有一定的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理论储备,这些都为本堂课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但是对高中自主学习方法的应用、抽象思维能力的形成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为此确定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为本节的难点,同时也是重点。

效果分析在小结环节,我会引导学生同桌之间以“你问我答”的形式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问题可以是:举几个强弱电解质的例子,分析一种弱酸或者弱碱的电离平衡过程,以及比较等浓度的两种弱酸的强弱。

意图: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回顾课堂经历的基础上,以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的方式总结自己的收获。

《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设计

《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设计

《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设计《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本节是以对弱电解质的电离知识点的初步认识后,学生来独立完成课后习题后的讲解课。

学情分析:高二班的同学,自学能力较差,需要多次反复练习知识点,学生才能反应过来。

学生没有养成一个预习的习惯,因此教学过程中应该给予时间学生好好地阅读教材。

教师不能一味嚼,我们作为一个教师,应该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书写电离方程式,学会判断强弱电解质;2、正确理解导电能力与电离能力。

过程与方法1、学生自觉地修改答案,并且学会与同学进行交流得出正确的解题思路2、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审题与思考题目的题意,达到驾驭题目的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题目的相互交流得出答案,培养学生沟通与交流的能力;2、通过教师正确的指导,学生的课堂回馈,达到最佳的教学相长的状态。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强弱电解质难点:利用化学平衡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并书写电离方程式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黑板教学方法:问思式、讲练结合。

教学进程(不够可附页):设计意图、偶发事件及处理、思考等1.小测5in书写《学评》p78,学生活动2的4个表达式。

2.进入例题分析p79(由浅及深)师:你们先前后讨论一下昨天晚上安排的练习题哪里不会的,不懂再举手问我。

最后我再总结一下。

生:积极参与讨论,并且发现很多的问题。

8in后师:好,回过头来。

我们这一章这一节的内容中,提出了电解质的分类——强弱电解质。

什么是强/弱电解质?书上是怎么定义的?生:(翻书)在水溶液或者熔融状态下能够完全电离的是强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完全电离的就是弱电解质。

《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设计(全国优质课获奖案例)

《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设计(全国优质课获奖案例)

《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设计(全国优质课获奖案例)《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强弱电解质与酸、碱、盐在物质类别方面的联系;2、认识弱电解质在溶液中的电离平衡,掌握弱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的书写;3、认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是动态平衡,符合化学平衡原理。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掌握推理、归纳、演绎和类比等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将化学平衡原理应用于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并依据该原理解决某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通过实验的方法判断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学难点】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演绎归纳类比迁移【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洁厕灵和食醋,通过化学物质在生活中的应用抓住课堂的第一时间,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化学无处不在。

[课堂激疑]盐酸常用于卫生洁具的清洁或除去水垢。

我们知道醋酸的腐蚀性比盐酸小,比较安全,为什么不用醋酸代替盐酸呢?[过渡]就让我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一探究竟吧![学与问]上面介绍的两种酸CH3COOH和HCl都是电解质,在水中都能电离出离子,不同的电解质电离程度是否有区别?[实验3-1]:体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盐酸和醋酸与等量镁条反应,并测量两种酸的pH。

(补充一组对比试验可供提前完成实验3-1的同学进行探究:1mol/LNaOH和1mol/LNH3.H2O,测其pH)[汇报展示] 小组代表发言,其他组员补充[小组讨论]1.镁带与盐酸,与醋酸反应的实质是什么?速率决定于什么?2.镁带与盐酸反应快,醋酸反应慢,说明什么?3.同浓度的两种酸的PH值不同说明了什么?都是1 mol/L的酸,为什么氢离子浓度不同?[探讨结果] 在实验中我们要注意的是:(1) HCl和CH3COOH都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都能发生电离。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案例分析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案例分析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案例分析一、案例描述教学目的与要求:1.使学生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2.使学生理解电离平衡常数与电离度的相关计算教学重点:电离平衡的建立以及电离平衡的移动教学难点:电离平衡常数与电离度的相关计算教学方法:讲述法、比较发现法、实验法、启发引导法教学内容回忆上节课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关系。

1、电离平衡的建立:实验:往相同体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和醋酸溶液中分别加入相同大小的石灰石,观察现象。

现象:盐酸溶液中放出气体的速度较快,醋酸溶液中放出气体的速度较快。

结论: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不同。

在水溶液中,醋酸只是部分电离。

(1)请同学们回忆化学平衡的建立,讨论以醋酸为例:CH3COOH CH3COO-+H+ 建立电离平衡。

(2)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分析,结合化学平衡中平衡建立的v~t图,作出醋酸电离过程的v~t图。

(学生活动)再根据上图的特点,结合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类推电离平衡状态的概念。

2、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状态概念在一定条件(如温度、浓度)下,当弱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离子化)的速率和离子重新结合成分子(分子化)的速率相等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

3、电离平衡的特征①“动”——动态平衡:一定条件下,弱电解质的分子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和离子重新结合成分子的运动总在进行着。

②“等”——速率相等:v(电离)= v(结合)≠ 0③“定”——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保持一定,溶液中各种粒子的浓度保持一定;④“变”——条件改变,平衡被打破。

4.电离平衡常数与电离度的相关计算教学小结:巩固练习:三、案例分析(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教材是在三方面内容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初中化学中的溶液导电实验、高一教材中的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及电离和上一专题所学的化学平衡;弱电解质电离平衡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今后内容特别是盐的水解知识的基础,十分重要,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特征必须认真掌握。

高中化学教学案例分析——弱电解质的电离

高中化学教学案例分析——弱电解质的电离

高中化学教学案例分析——弱电解质的电离【案例课题】弱电解质的电离【案例背景】本章是上一章化学平衡理论的延伸和扩展。

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的课标要求主要是认识电解质的强弱和能用化学平衡理论描述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本节理论性较强,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节,掌握方法是学好本节知识的关键。

在具体的学习中,注意与初中和高中必修内容的衔接,增强知识的逻辑性,以化学平衡理论为指导,引出一系列新知识点;同时通过实验加强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学习,加强能力和技能培养。

【案例描述】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强、弱电解质的概念;掌握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判断。

2. 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3.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能从化学平衡移动的角度理解电离平衡移动。

教学重点: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学难点: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学方法:讲述法、比较法、实验法、启发引导发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1、电解质:非电解质:2、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比较①NaCl溶液②NaOH ③H2SO4④Cu ⑤CH3COOH ⑥NH3·H2O⑦SO2⑧乙醇⑨水⑩CaO____________ 是电解质__________ 是非电解质_________ 两者都不是【思考】: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中都能电离出离子。

不同电解质的电离程度是否有区别?你能否举出生活中的例子证实你的想法?提示学生从生活情景题思考:1).盐酸与醋酸是生活中经常用到的酸,是用哪一种酸除铁钉的铁锈?2).如果上述两种酸用于卫生洁具的清洁或除水垢,常用盐酸还是醋酸?[设计意图] 从初中和高中必修内容的衔接中,从感性知识的认识中,减少学生的陌生感,做好知识的铺垫。

新课引入:活动与探究:1.醋酸和盐酸是常见的两种酸,它们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是否一样呢?请说出你的理由。

2.你能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吗?请写出实验方案并与同学交流。

3.完成教材第40页实验3-1并记录实验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教学案例分析
——弱电解质的电离
【案例课题】弱电解质的电离
【案例背景】
本章是上一章化学平衡理论的延伸和扩展。

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的课标要求主要是认识电解质的强弱和能用化学平衡理论描述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本节理论性较强,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节,掌握方法是学好本节知识的关键。

在具体的学习中,注意与初中和高中必修内容的衔接,增强知识的逻辑性,以化学平衡理论为指导,引出一系列新知识点;同时通过实验加强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学习,加强能力和技能培养。

【案例描述】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强、弱电解质的概念;掌握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判断。

2. 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3.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能从化学平衡移动的角度理解电离平衡移动。

教学重点:
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教学难点: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教学方法:
讲述法、比较法、实验法、启发引导发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电解质:
非电解质:
2、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比较
①NaCl溶液②NaOH ③H2SO4④Cu ⑤CH3COOH ⑥NH3·H2O⑦SO2⑧乙醇⑨水⑩CaO
____________ 是电解质__________ 是非电解质_________ 两者都不是【思考】: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中都能电离出离子。

不同电解质的电离程度是否有区别?你能否举出生活中的例子证实你的想法?
提示学生从生活情景题思考:
1).盐酸与醋酸是生活中经常用到的酸,是用哪一种酸除铁钉的铁锈?
2).如果上述两种酸用于卫生洁具的清洁或除水垢,常用盐酸还是醋酸?
[设计意图] 从初中和高中必修内容的衔接中,从感性知识的认识中,减少学生的陌生感,做好知识的铺垫。

新课引入:
活动与探究:
1.醋酸和盐酸是常见的两种酸,它们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是否一样呢?请说出你的理由。

2.你能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吗?请写出实验方案并与同学交流。

3.完成教材第40页实验3-1并记录实验现象。

(1)测量物质的量浓度均为1mol·L-1的盐酸和醋酸的pH。

(2)如图3-1所示,在两只锥形瓶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物质的量浓度均为1mol·L-1 的盐酸和醋酸,在两个气球中分别加入经砂纸打磨过的长度相同的镁条,然后将气球套在锥形瓶口,同时将气球中的镁条送入锥形瓶中,观察、比较气球鼓起的快慢等现象,将实验现象和你对实验现象的解释填入表3-1。

根据实验现象,思考下列问题
(1)影响此反应的反应速率的因素是什么?
(2)当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时,溶液中的H+浓度是否相等?怎么判断? (3)为什么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盐酸和醋酸中H+浓度却不同? 结论:
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盐酸和醋酸它们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不同;盐酸全部电离而醋酸部分电离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实验中体验同浓度的盐酸与醋酸氢离子的电离程度不同,初步了解强、弱电解质的电离特点。

二、强、弱电解质
1.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全部电离的电解质(其离子无 分子化倾向) 。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其离子有分子化倾向) 。

[教师] 请同学们小结强弱电解质与物质种类的关系
2.归纳:
大多数盐 强电解质 强碱
(完全电离)
电解质
弱电解质 弱酸
(部分电离) 弱碱

记住:
强酸:H C l 、H 2S O 4、H N O 3、H C l O 4
、H B r 、H I
弱酸:C H 3C O O H 、H 2C O 3、H 2S O 3、H 3P O 4、H C l O 、H F 、所有的有机羧酸 强碱:K O H 、N a O H 、C a (O H )2 、B a (O H )2
弱碱:N H 3·H 2O F e (O H )3、A l (O H )3、C u (O H )
2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练习归纳出物质类别与强弱电解质的关系,并掌握强弱电解质的判断方法。

3.强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