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教学讲座

合集下载

古诗词教学讲座听后感

古诗词教学讲座听后感

古诗词教学讲座听后感在西子湖畔,有幸聆听了xxx老师的古诗词教学讲座,受益匪浅。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文言文的阅读教学目标:“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对于刚接触这种文体的小学生来说,在朗读和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以读为主要措施,让学生读通、读顺、读懂课文,在此基础上再分析、理解课文,最后达到背诵课文的目的。

古诗教学,是每个语文老师都经常接触的,人教版的语文课本每一册都至少有四首古诗,怎么教学,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都跳不出读、背、记诗意的大牢笼。

可是现在,戴老师的古诗教学就另辟蹊径、独树一帜,完全颠覆了传统的古诗教法,让人耳目一新。

戴老师采用“读唱吟舞”教学法,这四个部分有机组合,互为支撑,融为一体,不仅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更是带领我们一起去品味了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文化,让我们每个听课者也情不自禁地随之诵之、吟之、歌之、舞之,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他读,他吟,他唱,他舞,轻轻松松带我们品味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古诗文化。

他有时激情挥洒,有时低声吟诵,有时幽默诙谐,有时斟字酌句,他在有限的时间里把这一首首古诗经过读、唱、吟、舞的方式,将孩子们学习古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他们在形式多样的反复诵读中,既读懂诗句的意思,又充分感受到诗的意境。

在吟诵中,学生或摇头晃脑,或手舞足蹈,或悠闲自在,或悲喜交集,学生俨然就像一位诗人,已沉浸在古诗意境中。

入情入境地读、手舞足蹈地演,这样的吟诵课如同春雨般润物细无声般影响着孩子们,也影响着听课老师。

首先老师简单介绍了七言绝句的平仄规律,告诉孩子们“平”声要拖长,“仄”声要短促。

当学生试读发生困难时,老师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调整呼吸,还细心指出:平仄声除了声音的长短有区别外,还要注意高低起伏的变化。

其次戴老师舞动的手臂像充满韵律感的舞蹈,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们,也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学习诵读的兴趣。

古诗词赏析学习讲座教案

古诗词赏析学习讲座教案

古诗词赏析学习讲座教案引言: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遗产,是中国文学的瑰宝。

通过学习古诗词,我们可以领略其中深刻的哲理和优美的艺术表达。

本讲座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古诗词,提高其赏析能力和写作水平。

一、学习目标:1. 了解古诗词的历史背景和发展演变;2. 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包括诗词的韵律、格律和常用修辞手法;3. 能够正确理解古诗词,领略其中的意境和艺术魅力;4. 提高古诗词的赏析能力,能够对古诗词进行深入解读;5. 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能够运用古诗词的表达方式进行创作。

二、教学内容:1. 古诗词的起源与发展a. 古诗词的起源和历史发展;b. 区分古代诗和词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2. 古诗词的基本知识a. 诗词的韵律和格律:介绍平仄、押韵等基本概念;b. 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夸张、拟人等;c. 诗词的常用句式和结构:对仗、对偶等。

3. 古诗词的表达方式a. 描写自然景物:山水、花鸟等;b. 表达内心情感:爱情、离别、思乡等;c. 讴歌英雄壮丽场景:战争、英雄事迹等。

4. 古诗词的赏析与解读a. 选取经典古诗词进行赏析,包括杜甫、李白等名家作品;b. 分析古诗词的意境、形象和主题;c.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古诗词的解读和翻译。

5. 古诗词的创作与分享a. 给学生提供创作的机会,鼓励他们运用古诗词的表达方式进行创作;b. 分享学生创作的古诗词,交流和讨论作品的优点和亮点。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古诗词的起源、发展和基本知识,帮助学生建立起相关的概念和认知;2. 实践法:通过赏析和解读经典古诗词,让学生感受其中的美妙和深意;3. 互动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4. 创作法: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古诗词创作,培养其艺术表达和创造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通过观察学生的回答问题和参与讨论的情况,评价其学习热情和积极性;2. 学生作品评价:评价学生的古诗词作品,包括古诗词的表达方式和创意;3. 学生考试评价:组织课堂测验,考查学生对古诗词知识和赏析能力的掌握情况。

古诗词阅读鉴赏专题讲座(邹鑫晶)

古诗词阅读鉴赏专题讲座(邹鑫晶)

2、第二个方法:抓作者。 也即知人论世。具体说就是要了解 诗人、词人的生平与经历,更好的把 握其作品的写作角度。如《观沧海》 一诗中,如果了解作者曹操的生平与 经历,我们自然要以理解这首诗主要 抒发了作者想统一祖国建功立业的雄 心壮志。
3、第三个方法:明意象。 意象:作品中所写之“景”、所咏之 “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 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 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 合,就是“意象”。
忧国伤时
1、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 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2、 反映离乱的痛苦 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同情人民的疾苦
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二)方法指导:
1、第一个方法:看题目。 比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九月九日忆 山东兄弟》这两诗,一题目中有“送”字,一 题目中有“忆”字,抓住这两个关键词句,这 两首诗的情感就容易把握了。分别表达了对友 人的思念和对兄弟的思念之情。 再如,《春夜喜雨》这个题目中可以紧紧抓住 “喜”这个字来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可以了 解到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一)理解诗歌的语言。 (二)品味诗歌的的语言特色。
(一)理解诗歌的语言。
诗是语言的艺术,一个字、一个句子运用得好,绝 妙异常,可以给整篇诗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理解诗歌 语句的含义,要抓住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再现诗歌的 形象和意境。 考查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给出语句,让学生去品味 关键词语的妙用。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 的“直”与“圆”两字妙在何处? 。二是对诗句进行 扩充性描写。这些诗句一般描写优美,考生必须借助于 联想和想象的手段,从整体进行扩充描写。

关于小学古诗词教学(专题讲座讲稿)【精选】

关于小学古诗词教学(专题讲座讲稿)【精选】

专题讲座关于小学古诗词教学(讲稿)——苏家湾镇中心学校黄冬梅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是中华民族独特审美性格的精灵,蕴涵着博大丰满的精神元素,是我国传统文化之瑰宝。

时下小学古诗教学愈来愈引起大家的重视,但古诗教学历来是阅读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其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古诗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时空跨度大,很难与诗人心同此情;二是古诗词的语言与学生现有语感相差甚远;三是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尚未引起足够重视。

平时我们在教学古诗时虽有新课程理念引领,但教学现状仍不尽人意,介绍背景、解读诗句、读诵默写、熟记重点词的传统教法屡见不鲜。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诗歌,大体地把握诗意,想象诗歌表达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目的是领悟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培育学生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品德,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

我们每位老师要具有强烈的文化意识,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点,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寻根溯源。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情感,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以阅读和记诵为主,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

让学生读出语感,读出情感,读出美感。

一、提炼主题吃透教材,但不局限;突破教材,但不背弃;了解学生,坡度适宜;课程资源,取舍有方。

•背诵积累也可按主题进行。

•把零散的知识进行比较归纳。

•“读读背背”里的诗句积累。

二、传承文化•传承文化是母语教学有别于其它学科的最明显特质。

•对小学生而言,文化味,就是诗词的吟诵之声,就是书写的一笔一画,就是历史画卷中的稀奇故事,就是经典史册中的人物故事……我们以平实的语调、寻常的方式,让他们听懂,看见,感受到,就是在传承文化。

三、以读为本•1、改“讲”为“读”。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2、明确读的内容。

•在古诗教学中,不光是指导学生读诗句,而且应把诗人、诗题、诗的注解、课后习题、以及同题(或同内容)的诗和赏析文章,都尽可能地读到,使学生学得全面些,学得深刻些,起到举一反三的功效。

戴建荣老师古诗词教学讲座听后感:独唱吟舞

戴建荣老师古诗词教学讲座听后感:独唱吟舞

戴建荣老师古诗词教学讲座听后感:独唱吟舞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戴建荣老师古诗词教学讲座听后感:独唱吟舞4月18-24在西子湖畔,有幸聆听了戴建荣老师的古诗词教学讲座,受益匪浅。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文言文的阅读教学目标:“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对于刚接触这种文体的小学生来说,在朗读和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以读为主要措施,让学生读通、读顺、读懂课文,在此基础上再分析、理解课文,最后达到背诵课文的目的。

古诗教学,是每个语文老师都经常接触的,人教版的语文课本每一册都至少有四首古诗,怎么教学,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都跳不出读、背、记诗意的大牢笼。

可是现在,戴老师的古诗教学就另辟蹊径、独树一帜,完全颠覆了传统的古诗教法,让人耳目一新。

戴老师采用“读唱吟舞”教学法,这四个部分有机组合,互为支撑,融为一体,不仅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更是带领我们一起去品味了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文化,让我们每个听课者也情不自禁地随之诵之、吟之、歌之、舞之,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他读,他吟,他唱,他舞,轻轻松松带我们品味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古诗文化。

他有时激情挥洒,有时低声吟诵,有时幽默诙谐,有时斟字酌句,他在有限的时间里把这一首首古诗经过读、唱、吟、舞的方式,将孩子们学习古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他们在形式多样的反复诵读中,既读懂诗句的意思,又充分感受到诗的意境。

在吟诵中,学生或摇头晃脑,或手舞足蹈,或悠闲自在,或悲喜交集,学生俨然就像一位诗人,已沉浸在古诗意境中。

入情入境地读、手舞足蹈地演,这样的吟诵课如同春雨般润物细无声般影响着孩子们,也影响着听课老师。

首先老师简单介绍了七言绝句的平仄规律,告诉孩子们“平”声要拖长,“仄”声要短促。

当学生试读发生困难时,老师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调整呼吸,还细心指出:平仄声除了声音的长短有区别外,还要注意高低起伏的变化。

《古诗词赏析及创作系列讲座之王维05-边塞诗》

《古诗词赏析及创作系列讲座之王维05-边塞诗》
1、属国:有几种解释: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 国号者。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二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 官职名为典属国。
2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 济纳旗北境。
3、孤烟:注有二解:一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 而聚,虽风吹之不散”。二云塞外多旋风,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香菱笑道:“我看他《塞上》一首,那一联云:‘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 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 若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再还有‘日 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这‘白’‘青’两个字也似无理。 想来,必得这两个字才形容得尽,念在嘴里倒像有几千斤重的 一个橄榄。
பைடு நூலகம்
一、王维边塞诗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4、长河:一说指流经凉州(今甘肃武威)以北沙漠的一条内 陆河,这条河在唐代叫马成河,疑即今石羊河。
5、萧关:古关名,又名陇山关,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一、王维边塞诗
德清县老年大学 《 古诗词赏析及创作》系列讲座之王维04
诗佛王维
方圆雨田
一、王维边塞诗
王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其他题材较少。以 军旅和边塞生活为题材的《从军行》、《陇西行》 、《燕支行》、《观猎》、《使至塞上》、《出塞 作》等,都是壮阔飞动之作。
一、王维边塞诗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专题讲座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专题讲座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专题讲座表达,语言美和音乐美通过诵读的方式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2、注重形象法,通过让学生绘画、模仿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形象,从而更好地领悟诗歌的内涵。

3、比较法,通过对比不同诗人、不同时期的古诗,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同时也能更好地领悟诗歌的内涵和意义。

三、注重情感教育,让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古诗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思想,教师应该通过诵读、朗诵、演讲等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让学生在欣赏古诗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情感和情操,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四、注重实践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古诗的魅力古诗教学不仅仅是在课堂上讲解,更需要注重实践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古诗的魅力。

可以通过诗歌朗诵比赛、诗歌创作比赛等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古诗的魅力,从而更好地领悟古诗的内涵和意义。

总之,小学古诗教学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认真研究态度和良好的研究惯,向学生提出明确的研究目标和任务,注重情感教育和实践教学,让学生更好地领悟古诗的内涵和意义,从而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研究古诗的基本方法之一是通过阅读来表现并再现诗作的神韵。

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诗句所蕴含的意象展开丰富的想象,进入诗的意境,品味其中的情感和厚重情怀,使学生获得强烈的审美体验,真正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效果。

比如,读XXX的《游子吟》,我们应该想象慈母缝衣的情景,看到母亲为将要出行的儿子缝衣服的场景,感受到母爱的伟大。

程序指导法是指教会学生一定的研究步骤来研究教科书入选的内容。

教学流程包括整体通读,把握诗境;分步解读,品悟诗情;整体参读,体察诗韵。

归类指导法是根据古诗的题材、情景、格律和同一作者等方面进行归类。

教师可以按照教科书入选的内容适时适当地拓展课外资源,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迁移和整合,达到整体优化的效果。

古典诗词鉴赏讲座

古典诗词鉴赏讲座

• 杜鹃意象(子规)
王令:“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秦观:“可怜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贺铸:“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 胜凄断,杜鹃啼血。”
• 鹧鸪意象
张籍:“楚客天南行渐远,山山树里鹧鸪啼。”
李涉:“惟有鹧鸪鸟,独伤行客心。”
李涉:“鹧鸪啼别处,相对泪沾衣。” 李群玉:“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 行。” 辛弃疾:“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周汝昌:“形式上写的像诗的,不一定是 好诗,会写诗的人,不一定是真诗人。” •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 一寸光阴一寸金, 寸金难买寸光阴。
真正的诗人是多愁善感的贤人; 真正的好诗是诗人纯美心灵的物化, 是诗人灵心善感的载体,是诗人的情感文 献。
孟浩然《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李重元《春词》:“萋萋芳草忆王孙,柳 外楼高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 打梨花深闭门。”
《楚辞· 招隐士》中说:“王孙游兮不归,春草 生兮萋萋。” 蔡邕《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 思远道。” 江淹《别赋》:“闺中风暖,陌是草薰。” 王维《送别》:“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杜牧《池州送前进士蒯希逸》:“芳草复芳草, 断肠复断肠。自然堪下泪,何必更斜阳。” 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 还生。”
• 《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常怀千 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 及时,何能待来兹。” • 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 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 曹植:“天地无终极,人命若霜露。” • 阮籍:“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
晏殊《浣溪沙》
二、怎样鉴赏古典诗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古诗词教学
张菊花
诗词,它以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意境,生动形象、含蓄凝练、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的语言,成为人类精神营养丰富的滋补品。

千百年来,许多优秀诗篇合着中华民族的脉搏,时时刻刻撞击着国人的灵魂,滋养着国人的性情。

所以,古诗词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两年的语文教学中,对于古诗词教学,我总结了同事和自己的一些方法:
1.允许“模糊解读”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古诗文阅读的目的不在于理解内容的深度,而在于积累语言,增强语感,提高文学修养,所以,不必要求每篇都字字疏通,句句领会。

每篇古诗下面都有一个醒目的作业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首诗的大体内容。

只要学生翻译的文章不扭曲作者当时的愿意,只要把大体意思说明就可以,并没有在文字、字数、通顺及表达方式上吹毛求疵,要求过严。

比如在《清平乐村居》一课中对“醉”的理解,有些孩子理解为“喝醉”,有些孩子理解为“陶醉”,我并没有简单地说对与错,而是引导他们读文、看图、体会,这样,孩子基本上都能在自己原先理解的基础上更进一步。

对作者的内心感受也了解得更深一些。

诗词中更深层次的意思,自会随学生年龄的增长,阅
历的增加,文学素养的提高而逐步领会。

2.反复吟诵
我国传统的语文教育非常重视诵读。

古诗词特有的音韵之美,决定了古诗词特别适合诵读的特点,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正说明了吟诵的功效。

吟诵可以使鉴赏者感知诗词的音调美和诗词中特定的意境,吟诵得多了,还可能引发鉴赏者的想像、联想、体验和感受,潜心品味诗词中的意象和意境,,如鱼之游于江海之中,自有无穷乐趣。

对于初学者,这是最有效的审美手段,切不可弃置不用。

但有一点需要强调的是,对于小学生,随意让其反复吟诵可让会让他们厌烦。

那短短的几个句子很快就会背了,那读还有什么意思呢?这就要求我们真正贯彻“以读为本”的理念,上承传统教育之优秀经验,下接现代教学理论的“活水”,给学生设计安排一些新奇点,采用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积淀。

3.有分寸地把握诗词背景介绍
学诗词仅靠朗读是不够的,还要注意结合诗词的时代背景或作者的经历遭遇。

诗是诗人思想感情的真情流露,而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遭遇关系密切,可以说,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经历遭遇决定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所以,在进行小学高年级诗歌教学时,要是能让学生对诗词的创作背景有所了解,例如诗中人物的活动,事件发生的时
间、地点。

诗人的生平和思想变化等,这些对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都会有帮助。

但如果过全过细的介绍作者与时代背景,一是会转移学生的注意力,二是遥远的历史知识会增加学生感知的难度,使学生难以自拔。

我在设计这一环节时,常把它放在了最后一个环节上,这样,在前边充分了解词意、感受词的韵味之后,一个小小的、简单的介绍反而引发了学生对古诗词的浓厚兴趣。

4.启发想象,品味意境
意境是诗词的灵魂,鉴赏诗词的过程就是品味诗词意境的过程,所以引导学生品味意境是鉴赏诗词的关键。

别林斯基说过:“在诗中,想象是主要的活动力量,创造过程只有通过想象才能完成。

”不过,诗歌创造的形象不能直接作用于欣赏者,只有欣赏者自己用丰富的想象,才能去感受和再现诗歌中所塑造的艺术形象。

所以,使学生进入意境之中的最好方法就是要求学生充分调动想像和联想,将自己设想成作者本人,从作者当时的立场设身处地地考虑感受,使诗中描写的形象和景象一一浮现于脑海中,再现逼真的情景,加上学生自己平日对生活的感性的体验,那么此时学生眼前的画面就不单是视觉的画面,而且也融合了他的感情和情绪,他的脑海中就会增加许多诗词中并未提到的物象。

至此,学生才可以说进入了诗的意境。

一旦进入意境,那么诗人的思想感情以及诗词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则不言而喻,学生也就掌
握了诗词的精髓。

可见,诗歌教学中启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是何等重要,这是捕捉诗歌意境的关键。

5.比较阅读,激活思维
“有比较才有鉴别”,利用比较阅读法设计古诗词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活跃学生的思维,易于学生举一反三,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可将学过的诗词与课内所学诗词作比较,也可将课内学习和课外自由阅读联系起来,让学生尝试用课内学到的审美方法去鉴赏新的作品。

特别是小学高年级的古诗词教学中,我们常常会精讲一篇古诗,而会让学生运用精讲古诗所积累的方法更自主地学习同一类型的另一首古诗。

总之,“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

只要我们教师能够逐渐培养起学生学诗词的兴趣,就定会将诗词课上得兴趣盎然、有滋有味、摇曳多姿。

让古诗词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展现古诗词教学无与伦比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内涵,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去思考,呼唤着我们每一位教师去创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