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孟氏骨折观察

合集下载

综合治疗儿童孟氏骨折20例体会

综合治疗儿童孟氏骨折20例体会

综合治疗儿童孟氏骨折20例体会摘要】孟氏骨折系指尺骨上段骨折合并桡骨小头脱位,是前臂骨折中累及关节的损伤,处理不好极易发生肘关节的屈伸及前臂旋转功能障碍,是儿童常见的前臂损伤之一。

早期正确的手法整复和有效的固定大多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本人从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经手法整复治疗了20例儿童孟氏骨折,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关键词】儿童骨折手法整复有效固定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7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3-0246-021.临床资料本组共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13岁,平均8岁;左10例,右10例,受伤至整复时间最短的3小时,最长的16天,平均8天,内收型7型,伸直型13例.诊断依据:有明显的受伤史,肘部及前臂肿胀,疼痛,在桡骨小头及尺骨上段压痛明显,肘关节前臂功能丧失。

如移位明显者,能扪及尺骨的成角畸形,骨擦音及异常活动,以及桡骨小头向外或前侧的高突畸形,X线摄片能明确诊断。

2.治疗方法2.1 整复方法以伸直型骨折桡骨小头向前,外脱位为例.在臂丛神经麻醉下,患者坐位,一助手握上臂,另一助手握前臂远端,旋后位顺势牵引,以矫正重叠移位.术者两拇指放于桡骨小头外侧,余指环抱肱骨髁部内侧,前臂稍内翻后,术者双拇指推桡骨小头向内,余指拉肱骨下端向外以纠正桡骨小头的外移.然后,术者两拇指按住桡骨小头前侧,向后侧按压,远端助手顺势屈肘小于90度位,以纠正桡骨小头的前移,使桡骨小头复位。

最后,术者以拇食指捏准尺骨断端用分骨法和提按法分别矫正尺骨的外移和后移.2.2 固定方法用前臂小夹板,在桡骨小头前外侧放置葫芦垫,根据骨折移位情况在骨折远近端各放一塔形或平垫用小夹板,钢托固定于中立位屈肘小于90度位,钢托固定4至6周,夹板固定6至8周。

2.3 药物治疗及功能锻炼采用郑怀贤教授验方。

初期2周内,内服制香片(原名三七散)(方药由四制香附,三七,甘草组成),每次1-2片,每日2-3次.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并主动屈伸手指。

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治疗尺桡骨双骨折的临床观察

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治疗尺桡骨双骨折的临床观察

治疗原 则主 要是恢 复前臂的旋 转功能 , 临床上 手法复位 要求高 、难 度 大, 现代 很多医生倾 向于手术治疗 , 手术过程 中肌 肉的牵拉 , 但 骨膜 的 剥离 , 都会 使局部的血运 受到影响 , 而可能影响 到骨折的愈合 , 从 待骨 折愈合后还 需手术取 出内 固定物 , 加 了医疗 成本和患者 的痛苦 。尺 增
at e i g a i p t n s ]J C r o a u g 2 0 , 4 1 5 s na r vs ai t J. a d v sS r , 0 3 4 :2 — h e [ i
1 29.
[】 李敏 如, 6 张希 , 培吾 , . 孙 等 儿童 重症 肌无力的外科治 疗 . 中国
论著
21年9 第4 第9 0 0 月 卷 期
健 康 天 地
手法整复小 夹板 固定治疗尺桡 骨双骨折的临床观 察
高博
【 要 】 目的 总 结分 析 20例尺 桡 骨 中下 段 双骨 折 的手 法 整复 小 夹板 外 固定 的治疗 方 法 。方 法 手 法 整 复小 夹板 外 固定 治疗 摘 尺桡 骨 中下段双 骨折 2 。结果 0例 【 键词 】尺 桡 骨双 骨折 关 【 中图分类 号】 R 7 3 8 6 2 0例患者 中 1 达解 剖复位 , 2例 8例 达功 能复位 , 前臂 功 能及外 观恢 复正常 。结论 小夹板 外 固定 【 文章编号】 70 —4 ( 0 oo 一O f-0 2 7 2 1 )9 0 0 3x O 7 准…后 , 除小夹板 外 固定 。药 物治 疗分三 期辩证 施治 , 去 早期活血 祛 瘀 、消 肿止痛 , 中期和营 生新 、接 骨续 损 , 后期 宜养气 血 、补肝 肾 、 壮 筋骨 。根 据具 体情 况加减 用药 。解除 夹板 固定后 , 后期 前臂旋 转

手法整复儿童孟氏骨折

手法整复儿童孟氏骨折

r s o n
前 臂评价标 准
口]

优 骨折 愈合 肘 和 腕 关节 伸

分 骨 推 挤 手 法 矫 正 尺 骨 的 前 后 成 角 先 矫 正 断 端 向桡 侧 移 位

动范围
>
9 0 %或丧失 活动范 围

<
10 %

前 臂 旋 转 活 动 好 ;泪
80 % 前 臂旋转

后 双 拇 指抵 骨折 远 端 后 侧 余手指置 骨折前侧用 力 提按 复位
维普资讯
p 国骨 伤
200 8

8
月第 2
l
卷第
8

C h in
a
J Or t h o p & T r a
u m a

A u g 2 0 0 8 V 0 1 2 1 No 8





63
手 法 介 螽
手 法 整 复儿 童 孟 氏骨 折
范寿 华
(江 安 县 人 民 医 院骨 伤科 四 川

18
例儿 童盂 氏骨折采用

对抗 牵 引 闭 合手法 复位 整 复后 屈 肘 中立 板 固 定 治 疗 疗效

满 意 现 总结 如下


1
临床 资料 本组
18

例 男 14 例 女 4 例 ;年 龄 7



16
岁 平 均 12 岁


右 侧 12 例 左 侧 6 例 ;全 部 为 闭 合 性 骨 折 致 伤 原 因 均 为 意 外

摔 伤 按 B a d a 分 型 标 准 ” ’: l 型 任 何 水 平 的 尺 骨 干 骨 折 向 掌

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与外用中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观察

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与外用中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观察
白醋等组成。 1 疗效 评定标准 . 3 根据 D es 等 标准 及 x线片变化情 int
1 一 般 资料 . 1
选择 20 0 9年 1 一 02年 1 月 21 月重 庆 市永川
区中医院骨科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 9 例 ,并随机分为两 及祛风通络 药物威 灵仙、防风 、白芷、透骨草、川芎 、桑枝、 8 组。治疗组 4 9例, 其中男 1 3例, 3 , 女 6例 年龄 (03 44 岁, 6 .± .) 左侧骨折 3 2例,右侧骨折 1 例 ; 7 对照组 4 ,其 中男 l , 9例 5例
力, 活动不利。中药熏洗方用川芎 、乳香、 没药 、红花 、当归 、 牛膝活血化瘀 ,行 气止痛 ; 制草 乌、制川 乌、细辛、桂枝 温 筋散寒止痛 ; 威灵仙 、透 骨草 、伸筋 草祛风 活络。诸 药合用 起到活血化瘀 、行 气止痛之功 。现代药 理学研 究表 明,活血
滞则 痛,血瘀 则肿。 素问 ・ 《 阴阳应 象大论 》述 “ 痛,形 气伤 伤肿 ” 《 。 杂病 源流犀烛 》日: “ 忽然 闪挫 , 必气为之震, 震则激,
定时间为 43 . 周,中药外用治疗时间平均为 4 ,随访时间为 周 6~1 个月,平均 9个月。以上病 例 的一 般资料 比较,差异 2
无统计学 意义 (> . ) P 0 5,具有可比性 。 0 1 治疗方法 . 2 1 . 手法复位 .1 2 先行局部血肿 内麻 醉,患者取 坐位 或者卧
量 资 料 采 用 ( s 表 示 ,行 t 验 ,计 数 资 料 行 检 验, ± ) 检
P O0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 5
2 结果
骨折远端 , 使之加大背侧成 角, 随之使腕屈并尺偏 , 一气呵成 , 然后再轻 轻抖动手部 ,使 骨折 断端相互嵌插 得更牢 固,屈 曲 型复位手法与伸直型相反。

手法整复合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头骨折临床观察

手法整复合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头骨折临床观察
1 所示 。两组患者在 年龄 、 性别 、 骨折 类型 方面 比较 差异无 统 计 学意 义( P>00 )具有可 比性 。 .5 ,
组别
例数


Cls o e 骨折 l
Si mt h骨折
平均年龄 ( 岁)
12 治疗方法 .
2 结 果
12 1 观察组 ..
入 院当 天进行 骨密 度测 定 后用 自制 的小 夹 板
( 格 为 杉木 皮小 夹 板 4块 , : 后 均 为 4 e 桡 尺 侧 均 为பைடு நூலகம் 规 宽 前 m, 25e 长 : . m; 掌侧板从腕横纹到肘横纹上 2e 外侧板从桡 骨茎突 m,
至外髁 , 内侧板从尺骨茎突至 肱骨 内髁 ) 固定 。患者取 坐位或 者 卧位 , 用多层布从伤肢腋 下绕过 系于该侧 头上方 复位 , 做维持 固
通过对 照观察组的优 良率为 8 . 1 , 9 8 % 而
能锻 炼治疗 , 照组 18例手法复位石膏 固定 , 对 0 观察 两组 骨折愈合 及对 骨密度 的影响 。结果
对照组的优 良率为 7 . 8 77 %。结论
手法整复合 小夹板 固定治疗桡骨头骨折可 以随着肢体的肿胀程度调整夹板的松 紧度 , 少患者 痛 减
影 响患者的 日常生活。 14 统计学处理 . 所有数据均采 用 S S 3 1软件进行 统计学 P S1.
苦, 通过肌 肉的疏松 活动有 利于骨折愈合 和腕 关节和手指的功能恢复 , 而且不会造成骨质疏松 。
【 关键词】 手法整复合; 桡骨头骨折; 夹板; 骨质疏松
桡 骨远端骨折系指发生于旋前方肌近侧缘 以远部位 的骨折。 包括 : 1 C l s ( ) o e 骨折 。( ) mi l 2S t h骨折 。( ) at 3 B r n骨 折。约 占全 o 身骨折的 16 / 。好发 于中老年人 , 性多见 。多由于 间接外力 引 女 起, 摔倒 时肘部伸 直 , 前臂 旋前 , 腕部 背伸 , 手掌着 地 。应 力作用 于桡骨远端而发生骨折 。多横形 , 碎形 亦不少见 。临床表现 为 粉 腕疼痛肿胀 , 尤其 以掌屈活动受限。 目前对桡 骨头骨折的治疗 方 法有很多 , 为了了解哪种方法 更能减少 患者 的痛苦 , 到理想 的 达 治疗效果 , 者 2 0 笔 0 9年 1 O月 一 0 1 5月对两组患者进行 了跟 21 年

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盖氏骨折效果分析

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盖氏骨折效果分析

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盖氏骨折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在治疗盖氏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盖氏骨折患者92例,其中经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的例为观察组,同期另46例采用手术治疗,将两组治疗效果及临床康复数据分析统计。

结果:患者随访6个月~2年不等,两组在治疗效果上无显著差异,但在就诊时间,并发症发生等方面存在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临床表现移位不著的骨折仅有疼痛,肿胀和压痛。

如移位明显桡骨将出现短缩和成角,下尺桡关节压痛,尺骨头膨出。

多为闭合性骨折,开放骨折时多为桡骨近折端穿破皮肤所致,伤口小。

1.3x线表现通常骨折部位在桡骨中下l/3交界处,为横形或短斜形,多无严重粉碎。

如桡骨骨折移位显著,下尺桡关节将完全脱位。

于前后位x线片上,桡骨表现为短缩,远侧尺桡骨间距减少,桡骨向尺骨靠拢。

侧位x线片上,桡骨通常向掌侧成角,尺骨头向背侧突出。

1.4治疗方法1.4.1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方法患者平卧,肩外展,肘屈曲,前臂中立位,两助手对抗牵引3分钟,矫正重叠移位。

牵引下,术者用拇指和示指、中指挤平掌背移位,再以两拇指自桡尺侧司中心扣紧下尺桡关节。

脱位整复后用合骨垫包扎固定。

术者用拇指和其余四指分置掌背侧的尺桡骨间,夹挤分骨,矫正向尺偏移位的骨折段。

再将拇指和其余四指分置远近折段的掌背侧,用提按法矫正掌背侧移位,使之对位。

重叠多者用折顶法矫正。

桡骨折整复后,再挤按下尺桡关节,使之完全复位。

牵引下,捏住骨折部,用绷带松松缠绕,掌背侧各放一个分骨垫,平垫据骨折移位倾向放置,一般掌侧放一平垫,以维持生理的背曲。

尺偏型分骨垫置于骨折远段骨间,尺侧用不超腕的夹板;桡偏型分骨垫置于骨折近段骨间,远折段桡侧放小平垫,尺侧用超腕夹板1.4.2手术治疗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具体略)1.5疗效评估采用简易腕关节测验问卷评估,取百分制,疼痛35分,功能30分,活动度(rom)25分,解剖位置10分,90~100分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可,<70分为差[1]。

Barton骨折采用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联合中药内服治疗效果观察

Barton骨折采用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联合中药内服治疗效果观察
参 考 文 献
[ 1 ] S h a mb e r g e r R C,We l c h K J ,C a s t a n e d a A R,e t a 1 . A n t e r i o r c h e s t w a l l
操 作简 单 ,同时患者对 异物 的反 应较 轻 ,手术后 锻炼不受 针 限
《 中 外医 学 研 究》 第1 1 卷第3 期( 总 第1 9 1 期) 2 0 1 3 年1 月 经验体会 J i n g y a n t i h u
B a r t o n 骨折 采用 手法整 复小夹 板外 固定 联 合 中药 内服 治 疗 效 果观 察
唐 作 安①
【 摘要 】 目的 :观察 B a  ̄ o n 骨折采用手法整 复小夹板外 固定联合 中药 内服治疗效果 。方法 :选择笔者所在医 院 2 0 1 0 年6 月一 2 0 1 1 年6 月2 6例
【 关键词 】 B a  ̄ o n 骨折 ; 手法整复 ; 小夹板外 同定
中图分 类号 R 2 7 4 . 1 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 6 7 4 — 6 8 0 5 ( 2 0 1 3 ) 3 — 0 1 1 5 一 O 2
B a r t o n骨折是临床上较为鲜见 的关节 内骨折 ,且 多数 B a r t o n
三种 方 法 主要 为 P i r c o v a等 所 赞 同 ,这种 方 法取 材方 便 而且 的管 理及风 险大大增加 ,笔者 目前 尚未行 同期或分期 N U S S术。 但 随着 医疗 技术 的进步 ,也未 尝不是 一种积极 的尝试 ,临床上 尚需积 累更多 的病 例以进行 进一 步的研究 。
制 ,也 可避免 固定材料 引发 的并 发症 等问题 ;但 是这种方 法在 手术后 可能会 由于克 氏的滑动而刺伤 心脏 。1 9 9 8 年美 国外科专

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与手术治疗克雷氏骨折的效果比较

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与手术治疗克雷氏骨折的效果比较
对 线 可 , 倾 角 和尺 偏 角 在正 常范 围 内 , 能 及 外观 基本 正 常 , 掌 功 日
常生 活 不 受 影 响者 为好 转 ; 摄 片 对 位对 线 差 , 有 成 角 或 侧 方 X线 仍 移位 , 要 重 新 整 复 或 手 术 治 疗 , 则 将 影 响 功 能 和 外 观 的 为 未 需 否
1 2 治疗 方 法 . 1 2 1 观 察 组 2 例 患 者 均 行 患 肢臂 丛 阻滞 麻 醉 , 腕 背 .. 4 从 侧 或 掌 侧 切 入 , 露 关 节 , 牵 引 状 态 下 用 小骨 膜 剥 离 器 将 骨 块 暴 在 复位 , 保 持 关节 面 平 整 后 , 克 氏 针 固 定 。 术 中 对 损 伤韧 带及 并 用 在 脱 位 一 并 整 复 、 补 。 组 患 者 1 例于 桡 骨 茎 突 部 打 入 克 氏针 固 修 本 2
法 整 复小 夹 板 外 固 定 的 保 守 治 疗 方 法 , 是 我 国 目前 治 疗 C l s 这 ol e 骨 折 的 主 要 方 法 , 一 种 方 法 是 手 术 加 内 固定 治 疗 术 治 疗 是 另 手
复 位 “ 合 先 离 , 而 复 合 原 理 , 行 复 位 时 让 患 者 仰卧 在 治 欲 离 的 在
愈【。 2 结果 从表 1 以 看 出 , 察 组通 过 手 术 治疗 C l s 折 , 治 愈 率 明 可 观 ol 骨 e 其
显高 于 对 照组 , 组 比较 差 异 明 显 ,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2 具 P<0 0 ) .5 。
1 资 料 与方 法 1 1 一 般 资料 .
复成角或侧方移位 。 复位完成 了, 在助手继续维持牵 引下 , 于骨 折
部位先衬以棉纸 纱布缠绕 . 并放置4 4 夹板 , 合1 , 掌侧小夹板上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孟氏骨折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孟氏骨折的疗效。

方法:本组孟氏骨折87例,其中男71例,女16例,伸直型59例,屈曲型22例。

采用闭合复位夹板外固定。

结果:优52例,良27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达90.8%。

结论:对孟氏骨折采用闭
合复位夹板外固定,是治疗孟氏骨折的较好方法。

关键词孟氏骨折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
资料与方法
1984年以来,收治孟氏骨折患者87例,其中男71例,女16例;12岁以下(含12岁)54例,12岁以上33例;受伤机制,76例为间接暴力所致,11例为直接暴力所致;受伤至就诊时间,49例为受伤当天,28例为伤后第2天,10例为受伤3天以后就诊。

伸直型59例,屈曲型22例。

伸直型复位手法:复位时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可行臂丛麻醉或者不麻醉,一助手握住患肢之上臂中段,术者一手握住患肢之腕部,另一手环握肘部,拇指抵于患肢桡骨头之前外方,肘伸直做对抗拔伸牵引3~5分钟,前臂旋后同时,拇指按压桡骨头向内向后挤压,同时迅速将患肘极度屈曲,桡骨头即复位。

因桡骨头复位后屈肘时顶住肱骨小头,故不能再向前脱出而稳定。

桡骨起到支撑的杠杆作用,借上、下尺桡关节及骨间膜的作用,前臂各肌肉得以恢复平衡,从而使尺骨骨折自动复位,回到平行的位置。

倘若残留尺骨骨折端
部分的前后错位,术后稍加提按手法即可达到满意的对位。

屈曲型复位手法:复位时患者仰卧,肩外展70°~90°,肘伸直,前臂旋前,一助手握持上臂下段,另一助手握腕部,两助手进行拔伸牵引,持续1~3分钟,以矫正重叠移位。

术者两手握患者前臂,两拇指置于尺骨骨折向背侧成角突起部,向掌侧按捺,以矫正成角畸形,然后术者双手在尺桡骨间隙进行挤捏分骨,以矫正桡侧移位,然后拇指按压整复脱出之桡骨头。

固定方法:将桡骨头前外侧放置厚薄适宜的葫芦形纱压垫,掌侧放置分骨垫,用胶布将其固定在局部皮肤上,然后放置掌背侧夹板,用绷带包绕数圈后再放置尺桡侧夹板。

桡侧夹板需够长度,并有塑性,以抵压住桡骨头处的葫芦垫。

绷带缠绕后再用3条寸带扎缚。

伸直型采用肘关节屈曲90°前臂中立位固定;屈曲型采用肘关节伸直100°~120°前臂中立位固定,2周后改屈曲位屈肘90°固定。

结果
疗效评价标准[1]:①优:不痛,可从事正常体育活动,x线片复位满意,桡骨头发育正常,肘伸屈,前臂旋转正常,本组52例。

②良:剧烈活动和劳累后不适桡骨小头半脱位(小于1/2),活动正常,本组27例。

③可:活动时痛,不影响正常生活,复位仅达1/3以下前臂旋转功能小于50°~100°,本组6例;④差:经常痛,少用或不用患肢,复位失败,前臂旋转功能不到50°,本组2例。

优良率达90.8%。

讨论
孟氏骨折为意大利学者montaggia在1814年首先报道2例尺骨上1/3骨折并桡骨头脱位故而命名。

本病病情复杂,手法复位难度大,成功率低。

孟氏骨折指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的一种联合损伤。

babo氏以桡骨头脱位方向分为:ⅰ型(伸直型)、ⅱ型(屈曲型)、ⅲ
型(内收型)、ⅳ型(特殊型)。

临床上ⅰ型、ⅲ型多见于小儿。

伸直型比较常见,多发生儿童。

肘关节伸直或过伸位跌倒,前臂旋后掌心触地。

作用力顺肱骨传向下前方,先造成尺骨斜形骨折,残余暴力转移于桡骨上端,迫使桡骨头冲破,滑出环状韧带,向前外方脱位。

骨折断端向掌侧及桡侧成角。

成人直接暴力打击造成骨折,骨折为横断或粉碎型。

孟式骨折病情复杂,临床上容易发生漏诊。

原因多为年轻医师对本病认识不足,体检时马虎和小儿因疼痛哭闹对体检不配合;加上摄片时x线球管中心线未以肘关节为中心或体位不正,以致于骨折和桡骨小头脱位不明显。

另外小儿桡骨骨骺尚未出现,肱桡关系难以看清,读片时未加注意,而造成误诊。

有的病例尺骨骨折已临床愈合,而桡骨头脱位仍未得到诊断及治疗,因肘关节功能障碍,进一步检查才发现脱位,而延误了治疗。

我们认为对儿童的尺骨上1/3骨折必须仔细检查桡骨头是否同时脱位,凡有明显重叠或成角移位
的尺骨上段骨折,摄x线片必须包括肘关节,以免遗漏。

正常情况下桡骨头与肱骨小头相对,桡骨干纵轴向上延长,一定通过肱骨小头中心,应仔细查体和观测桡骨头纵轴延伸线是否通过
肱骨小头中央,必要时加拍健侧肘部x线片加以对比,如有向外或向上偏移,应诊断为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

如x线片上仅有尺骨上段骨折,而无桡骨头脱位者,应详细询问病史,认真检查桡骨头处有无压痛。

注意,对桡骨头脱位后,由于伤后的活动检查,致桡骨头自行还纳者,也应按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处理。

闭合复位时,应根据骨折线及骨折移位的具体情况而决定先整复脱位,或先整复骨折。

一般原则是先整复桡骨头脱位,后整复尺骨骨折,但若尺骨骨折为稳定性骨折,或尺骨骨折为斜形骨折、螺旋骨折向背侧移位者,则应先整复尺骨。

因背向移位的尺骨抵住桡骨,以及变位的骨间膜的牵拉,使脱出的桡骨头难于复位,故应先将尺骨骨折复位,消除阻碍后,桡骨头才易于复位。

手法整复时,拔伸牵引要充分,因骨折的重叠及桡骨头不同方向的脱位,大部分伴有环状韧带撕裂,肱桡关节囊撕裂和尺桡关节脱位。

只有充分的拔伸牵引,才能矫正骨折的重叠移位,在拔伸牵引的同时旋转前臂,使嵌插在桡骨头处的软组织还纳,才能将桡骨头顺利复位。

关于肢体的位置,我们将前臂固定于中立位,这是利用内在平衡相互协同的办法,防止骨折的再移位和桡骨头的再脱位,增加其稳定性,再加上分骨垫和外固定使其处于外在的平衡状态,
符合co系统生物力学基础及动静结合原则[2]。

本组无1例桡骨头再脱位,而尺骨骨折均达到功能复位标准,且无1例转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总之,我们认为本方法是治疗孟
氏骨折的较好方法。

参考文献
1 武文臣.孟氏骨折伴桡神经骨间背侧支损伤的治疗.中国骨伤,
2002,15(5):268-269.
2 顾云伍,韩慧,尚天裕.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新概念.中国骨伤,2001,14(1):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