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小夹板固定技术1

合集下载

骨折的治疗――外固定之夹板固定

骨折的治疗――外固定之夹板固定

骨折的治疗――外固定之夹板固定
一、小夹板的“三性”与“三力”:
三力:小夹板固定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作用原理是从肢体
的生理功能出发,根据机体运动学的原理通过布带对木板的约束力、
纸压垫对骨折断端防止或矫正成角畸形和侧方移位的效应力、充分利
用肢体肌肉收缩活动时所产生的内在动力,使肢体内部因骨折所致的
不平衡重新恢复到平衡。

另外,小夹板还具备以下三性:塑性──可适合肢体体形和各部
位的生理弧度;韧性──有足够的支持力,能起到外固定的支架作用,不致使其弯曲劈裂或断裂;弹性──以适应肢体肌肉收缩和紧张时产
生的肢体内部压力的变化。

二、小夹板固定的适应症四肢闭合性骨折;
四肢开放性骨折:创面小或经过处理已愈合者;
陈旧性四肢骨折适合于手法复位者。

三、纸压垫
纸压垫是木板的着力点,是防止或矫正成角及侧方移位的有效固
定力。

纸压垫的大小厚薄必须适宜,形状需与肢体相吻合,放置的位
置要正确,位置放错则起相反作用,使骨折再移位。

一般常用柔韧而
能维持一定形状,又有一定支持能力,能吸水以散热,对皮肤无刺激
性的材料做成,宜用毛头纸、棉纸或棉花做成。

常用的纸压垫有以下
几种。

四、夹板固定后的注意事项
1. 适当抬高患肢,以利肢体肿胀消退,可用软枕垫高。

2. 密切观察患肢的血运情况,1天~4天内注意患肢的动脉搏动、温度、颜色、感觉、肿胀程度、手足趾主动活动等。

3. 出现固定的痛点时应及时拆开外固定检查,以防发生压迫性溃疡。

4. 注意调整夹板的松紧度。

5. 定期作X线透视。

6. 及时指导病人进行练功活动。

小夹板的固定与护理

小夹板的固定与护理

小夹板的固定与护理小夹板是一种常见的医疗器械,被广泛应用于骨折固定和伤口护理过程中。

它的设计简单,使用方便,但在使用过程中,仍然需要注意一些固定与护理的细节,以确保病人的安全和舒适。

本文将详细介绍小夹板的固定与护理事项。

首先,固定小夹板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合适的夹板尺寸和形状。

不同部位的骨折需要选择适合的夹板尺寸和形状,确保夹板能够完整地覆盖骨折部位,并提供充足的支撑力。

2.清洁伤口。

在固定夹板之前,应将伤口周围的区域进行清洁,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可以使用无菌纱布和生理盐水轻轻清洁,避免使用刺激性或有毒的物质。

3.保持正确的姿势。

在固定夹板的过程中,应该维持病人正确的姿势,以避免对骨折部位施加额外的压力或造成关节僵硬。

可以使用垫子或抱枕来支撑其他部位,以保持病人的舒适度。

4.确保固定牢固。

夹板需要紧密地固定在骨折部位上,以保持骨折处的稳定性。

可以使用绷带或胶布将夹板固定在周围的皮肤上,同时注意不要过紧,避免影响血液循环。

固定完成后,还需要进行相应的护理:1.定期检查夹板。

在使用小夹板固定骨折后,应定期检查夹板的固定情况,确保夹板没有松动或移位。

如果发现松动或移位,应及时进行调整或更换。

2.保持伤口干燥。

在夹板固定的过程中,应注意保持伤口干燥,以避免感染的发生。

可以使用防水覆盖物,避免水或其他液体进入夹板内部。

3.给予病人适当的疼痛缓解。

骨折通常伴随着剧烈的疼痛,可以给病人适当的疼痛缓解药物,如止痛药,以提高病人的舒适度。

4.进行康复训练。

在小夹板固定期间,由于长时间的不活动,病人的肌肉和关节可能会出现僵硬和萎缩。

在夹板拆除后,应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帮助病人恢复正常的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

除了上述的固定与护理措施,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遵循专业人士的指导。

夹板的固定与护理最好由专业人士进行操作,他们有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确保正确的操作和护理。

综上所述,小夹板的固定与护理是骨折治疗的重要环节。

小夹板外固定技术

小夹板外固定技术
指(趾)端清洁,以便观察血运情况。
小夹板固定适用范围
小夹板固定治疗常用于肱骨、尺桡骨、胫腓 骨、桡骨远端以及踝关节等部位的骨折,对 一些关节骨折、关节附近骨折及股骨骨折等 多部适宜小夹板固定治疗
禁忌症
A、较严重的开放性 骨折。
B、感染或软组织损 伤,肿胀严重,甚 至有水泡的四肢骨 折。
C、难以整复的关节 内骨折。
夹板固定的适应证
A、四肢闭合性骨折。下肢骨折因大腿肌肉有较 大的收缩力,常需结合持续皮牵引或骨牵引。
B、四肢开放性骨折,创面小或经处理后创口已 愈合者。
C、陈旧性四肢骨折适合于手法复位者。
小夹板固定要求
1、换药时体位正确,下肢换药时要垫木垫、必要 时垫腰板。
2、绷带包扎的方法:环行法、螺旋法、螺旋反折 法、“8”字包扎法。
⒊皮肤温度 血循环障碍时肢端温度较健侧低,甚 至冰冷。
小夹板外固定的观察护理
⒋皮肤颜色 若动脉供血受阻,患肢为贫血 性缺血,肢端皮肤变为苍白;若静脉回流受 阻,患肢为淤血性缺血,肢端皮肤呈青紫色。
⒌感觉异常 神经组织对缺血最敏感,感觉 纤维最早出现异常改变,表现为肢端麻木、 感觉迟钝或消失。
小夹板外固定术的临床应用
构造
小夹板的构造:
A、柳木或彬木块 木
B、棉垫

C、棉布
棉垫 棉布
夹板外固定的原理
夹板固定是从肢体的生理功能出发,通过扎 带对夹板的约束力,压垫对骨折断端防止或矫 正成角畸形和侧方移位的效应力,充分利用肢 体肌肉收缩活动时所产生的内在动力,使肢体 内部动力因骨折所致的不平衡重新恢复,达到 平衡。
助手牵引手法: 一助:一手握患侧拇指,另一手握其余四指, 沿前臂纵轴,向远端牵引。(分)

骨折小夹板固定术操作规程

骨折小夹板固定术操作规程

骨折小夹板固定术操作规程
一、用物准备
4-5块小夹板,1卷棉纸,1卷绷带,4根扎带,用纱布自制压垫1-3块,剪刀,酒精灯等。

二、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必要时适修整夹板外形,穿好扎带,在特定的部位订上图钉以防扎带滑动。

2.、做好解释,嘱患者放松。

3、再次仔细阅片,确定压垫或磨菇头放臵部位。

4、协助患者松开衣着,按骨折部位,取合理体位。

5、操作完毕,观察夹板的松紧、患肢血运、皮肤感觉、夹板固定部位远端肢体的运动等。

6、协助患者穿好衣裤,上肢骨折可患者悬吊制动。

7、交待患者注意事项。

8、整理复位场地,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三、注意事项
1、抬高患肢,以利肿胀消退。

抬高原则是患部高心脏水平,其远侧高于患部,如怀疑患肢有筋膜间室综合征,则不宜抬高。

2、肢端皮肤颜色、温度、感觉及肿胀。

3、观察夹板固定部位远端肢体的运动。

4、防止骨突皮肤受压,如发现骨突处疼痛,及时打开夹板检
查。

5、及时调整夹板的松紧度,夹板后的7~10天内,每天检查1~2次。

松紧度以扎带在夹板上上下移动1cm为宜。

6、定期X片复查,前2周每周2次,以后每周1次。

7、指导患者适时功能练习。

8、不稳定骨折不宜用敷药。

下肢骨折的小夹板固定PPT课件

下肢骨折的小夹板固定PPT课件
治疗原则
根据骨折类型和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固定方式,如小夹板固定、石膏固定、 手术内固定等,以达到良好的复位和固定效果,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
03
小夹板固定技术
小夹板固定的原理和优点
原理
利用小夹板固定骨折部位,通过外力维持骨折部位的稳定, 促进骨折愈合。
优点
操作简便、费用低廉、对骨折部位血液循环影响小,有利于 骨折愈合。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讨小夹板固定在下 肢骨折治疗中的最佳适应症和禁忌症,
规范操作流程。
通过多中心临床试验和对照研究,对比 小夹板固定与其他治疗方法的疗效差异 ,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科学和可靠的依
据。
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开发新型的小夹板 材料和设计,提高固定效果的稳定性和 舒适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 加强相关培训和教育,提高基层医生的
小夹板固定具有操作简便、费用低廉、易于普及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基层医疗单位 和野外急救。
小夹板固定的局限性和改进方向
小夹板固定并不能适用于所有 类型的骨折,对于某些不稳定 骨折可能难以达到理想的固定 效果。
小夹板固定的疗效与医生的操 作技能和患者的依从性密切相 关,需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和规 范操作。
为了克服小夹板固定的局限性 ,需要进一步改进固定材料、 设计和方法,提高固定效果的 稳定性和可靠性。
分类
根据骨折部位和类型,下肢骨折 可分为股骨骨折、胫腓骨骨折、 踝关节骨折等。
下肢骨折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
高能量损伤(车祸、跌落等)、低能 量损伤(跌倒、扭伤等)、病理性骨 折(肿瘤、骨质疏松等)。
发病机制
外力作用于下肢骨骼,导致骨结构断 裂。
下肢骨折的诊断与治疗原则
诊断

小夹板固定技术评分标准

小夹板固定技术评分标准

小夹板固定技术评分标准一、准备工作(20 分)1、物品准备齐全(10 分)检查小夹板、衬垫、绷带、固定带等物品是否齐全、完好,缺少一项扣 2 分。

小夹板的规格和型号应与骨折部位相适应,不合适扣 5 分。

2、患者体位正确(10 分)协助患者采取舒适、便于操作的体位,体位不当影响操作扣 5 分。

充分暴露骨折部位,未充分暴露扣 5 分。

二、骨折复位(30 分)1、复位手法正确(15 分)根据骨折类型选择合适的复位手法,如牵引、旋转、折顶等,手法错误扣 10 分。

复位过程中动作轻柔、稳定,避免粗暴操作导致二次损伤,操作不当扣 5 分。

2、复位效果良好(15 分)复查 X 线或通过触摸判断骨折端对位对线情况,对位对线不良扣10 分。

达到功能复位标准,未达到扣 5 分。

三、衬垫放置(20 分)1、衬垫选择合适(10 分)根据骨折部位和皮肤情况选择合适的衬垫材料,如棉垫、泡沫垫等,选择不当扣 5 分。

衬垫的厚度和大小应适中,不符合要求扣 5 分。

2、衬垫放置位置准确(10 分)在骨折部位、骨突处及可能受压的部位准确放置衬垫,位置错误一处扣 2 分。

衬垫应平整、无皱褶,不符合要求扣 2 分。

四、小夹板固定(20 分)1、小夹板固定顺序正确(10 分)按照先中间、后两端的顺序固定小夹板,顺序错误扣 5 分。

固定带的松紧度适宜,过松或过紧扣 5 分。

2、小夹板固定牢固(10 分)检查小夹板固定后的稳定性,有松动现象扣 5 分。

骨折端无异常活动,有异常活动扣 5 分。

五、包扎(10 分)1、绷带包扎方法正确(5 分)采用螺旋形或“8”字形包扎法,包扎方法错误扣 3 分。

绷带包扎均匀、紧密,有松散现象扣 2 分。

2、注意观察末梢血液循环(5 分)固定完成后,应立即观察患肢末梢的血液循环,如皮肤颜色、温度、感觉等,未观察扣 3 分。

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处理不当扣 2 分。

在实际操作中,可根据以上评分标准对小夹板固定技术进行量化评估。

尺桡骨骨折夹板固定方法

尺桡骨骨折夹板固定方法

尺桡骨骨折夹板固定方法
尺桡骨骨折夹板固定是一种常用的骨折固定方法,适用于尺桡骨
骨折。

这种方法通常需要由医生进行操作,因为需要确保夹板固定牢固,同时避免过度活动导致进一步损伤。

具体步骤包括:
1. 检查骨折情况,确定骨折的严重程度和位置。

2. 在骨折处使用手术刀将骨折处的神经和血管洛斯断。

3. 使用夹板将骨折处的骨头固定在一起,通常是在当地的诊所
或医院中使用弹性夹板进行固定。

4. 在医生的指导下,给予含有维生素D和钙的食物和液体,以帮
助骨折处的愈合。

5. 固定期间需要避免过度活动,特别是旋转和弯曲动作,以免导
致夹板松动或骨折的复发。

6. 固定时间一般为7-10天左右,具体时间根据骨折处的愈合情
况而定。

7. 固定完成后,需要在医院进行观察和治疗,包括医生对夹板进
行调整和复查等。

尺桡骨骨折夹板固定需要一定的耐心和时间才能完全康复。

在此期间,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遵循医生的建议,促进骨折处的愈合。

小夹板固定治疗Colles骨折

小夹板固定治疗Colles骨折
腕关节 , 速血液循环 , 进组织功能恢复。 加 促
折线远侧 , 掌侧放在骨折 线近侧 , 骨外侧放 在骨折 线远侧 , 桡 尺侧 放在 尺骨茎 突近侧 , 用夹 板维持后 , 4根绷带 固定 , 用 颈 腕带 悬吊前臂 于中立位。 23 后期 处理 固定后 即让患 者进行握 拳 、 . 伸指动作 , 动作 要缓慢有 力。嘱咐病人 要注 意手 的肿胀情况 、 色变化及 是 颜 否麻木等 , 以便及时进行处理 。注意调整夹板松紧度 , 伤后服 用活血化瘀类 中成药伤科 接骨 片、 复方 丹参 , 减轻水 肿 , 速 加 骨愈合 。6周后摄 x线 片复查去 除夹板 , 活血化 瘀类 中草 用
使用塑形钢板有一定 的手术创伤及对锁骨的血液供应破 坏较 大, 但本组病例发生的并发症并不多见 , 明锁骨血液供 应丰 说 富, 只要 内固定可靠 , 手术对骨折的愈合影 响并 不严重 。
端时人为损伤喙锁韧带 ; ⑥大的碎骨块可予钢 丝捆绑 固定 , 小
的碎骨块 只需复位或置于骨折周 围。 44 并 发症 的分析 以塑形钢板 固定 治疗 锁骨 骨折显然具 . 有准确复位 、 固定牢 固、 于早期 活动的优点 , 在临床应用 便 但
应用长 的钢板 , 达到可靠 的内固定 ; ②钢板下 出现应 力遮挡效 应; ③骨折粉碎移位严重 , 大的碎骨 块完全 游离 , 予钢 丝捆绑
固定 。当然 , 以上的并发 症是所有 骨折 内 固定 术后所 难 以避
免 的 , 理 上 我们 认 为 应 行 植 骨 术 , 促 进 骨 折 愈 合 。 总 之 , 处 以
即 可 复位 。
周围组织损伤 , 最少 不能少 于 5分钟 , 先纠 正背 侧移位 , 纠 后
正 尺侧 移位 。
4 2 并发症 的预 防 C ls . oe 骨折 经外 固定 后 可有许 多并 发 l 症, 如再移位 、 关节僵直 、 腕管综合征 、 神经 损伤 、 皮肤溃疡 、 肌 腱粘连或断裂等 。作者通 过临床 观察认 为 , 预 防并发 症发 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伤科专科技术之
骨折后小夹板固定技术
小夹板固定技术是我国广大医务工作者,经过不断实践,逐步改进的结果,目前已成为骨折外固定技术中较常用的方法之一。

小夹板固定适用于四肢长管骨闭合性骨折,包括肱骨骨折,尺桡骨骨折,股骨骨折,胫腓骨骨折和踝骨骨折等,应用时只固定骨折部位而不包括上下两个关节,恰当地解决了“静”和“动”、“局部”和“整体”的对立统一关系,即能保持骨折部位的固定,又能使骨折两端关节适当地活动。

夹板类型:
小夹板可用木板、竹片或树皮作材料,根据伤肢长度和肢体形状制成,厚度一般为3mm,四边刨光,棱角修园,肢体面衬以毡垫,外包纱套。

小夹板因应用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规格和形状,现将四肢骨折固定常用的小夹板介绍如下:
1.肱骨骨折固定用的小夹板:一号夹板在外侧,二号夹板在前侧,三号夹板在后侧,四号夹板在内侧。

2.尺桡骨骨折固定用的小夹板:一号夹板在背侧,二号夹板在掌侧,三号夹板在尺侧,四号夹板在桡侧。

3.桡骨远端骨折固定用的小夹板:一号夹板在背侧(到掌骨头部),二号夹板在掌侧(到腕关节),三号夹板在桡侧(到第1-2掌骨),四号夹板在尺侧(到尺骨头)。

4.股骨骨折固定用的小夹板:一号夹板在外侧,二号夹板在内侧,三号夹板在后侧,四号夹板在前侧。

5.胫腓骨骨折固定用的小夹板:一号在后侧,二号夹板在外侧,三号夹板在内侧,四、五号夹板在前侧(胫骨的两侧)。

6.踝部骨折固定用的小夹板,有内翻和外翻两种,A、内翻骨折:一号夹板在内侧,二号夹板在外侧。

B、外翻骨折:一号夹板在外侧,二号夹板在内侧。

压力垫是用多层软纸或棉纸迭成不同形状的垫子,用于纠正骨折移位或维持已复位骨折的对位。

例如在尺、桡骨骨折时,骨间膜部位即可用分骨压力垫撑开。

操作步骤:
1.外敷药:骨折用手法复位后,在骨折部敷好消肿膏,敷药范围要大一些,尤其在关节附近的骨折,应包括关节远端部位肢体在内,而后用绷带松松地缠绕2-3周。

2.放置压力垫:将选好的压力垫,准确地放在肢体的适当部位,用胶布固定;放夹板:按各个骨折的具体要求,依次放好夹板,由助手托住加以固定。

3.捆绑布带:共捆四道。

先捆中间两道,后捆近、远两端。

各捆两周,打活结固定。

捆绑时两手用力要均匀。

使用方法:
一、肱骨干短斜形骨折,伴有成角移位,复位后用小夹板和压力垫纠正、固定。

二、尺、桡骨骨折复位后,可将分骨压力垫放在骨折部位的掌、背两侧骨间筋膜处,使骨间筋膜张开并保持紧张,防止骨折端出现靠拢移位。

小夹板固定后,前臂放于旋前旋后中间位。

三、桡骨远端骨折,远侧骨折端向桡侧和背侧移位。

复位后,用压力垫和小夹板维持骨折复位后的对位。

小夹板固定后,前臂放于旋前旋后中间位。

四、胫腓骨骨折移位整复后,用压力垫和小夹板固定,维持骨折复位后的对位。

五、踝关节外翻性扭伤引起的双踝骨折伴有移位时,经过压力垫和小夹板固定,可以矫正移位,并维持骨折端的对位。

注意事项:
一、抬高伤肢。

观察肢体血循情况(颜色、感觉、肿胀等,加压垫部位有无剧痛)。

二、调整布带。

一般在复位固定后3-4天内,损伤部位因静脉回流受阻,肿胀加重,夹板内压力增大,可能发生组织变性或坏死,应每天检查布带一次,防止有过紧现象发生,大体上以保
持布带能上下活动1厘米左右为宜。

三、同时检查小夹板的位置有无移动,是否影响关节活动,要及时进行必要的调整。

四、定期进行骨折对位情况的X线检查,如有断端移位或压力垫移动,都应随时纠正。

五、及时指导伤员进行功能锻炼,充分发挥伤员的主观能动性,并使伤员自己认识到功能锻炼的重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