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和蔬菜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教案

合集下载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教学设计(优秀范文5篇)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教学设计(优秀范文5篇)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教学设计(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教学设计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碘量法测定维生素含量的原理、方法和计算。

2.通过实验使学生熟练酸式滴定管的使用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使学生学会对实验误差进行分析并会采取合理可行的方法减小误差。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到维生素C对人体的重要作用,从而走出对维生素C的一些认识误区,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碘标准溶液滴定维生素C的的实验原理以及酸性的滴定环境。

2.教学难点:酸式滴定管的使用(关于酸式滴定管使用的知识点多而且零碎)。

[教学过程] [教师]1934年4月3日年,美国教授查尔斯•葛兰•金首先分离出人体必需的维生素C,从此人类逐渐远离败血症的折磨,所以在医药上常把维生素C叫做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

维生素C,无色晶体,是一种水溶性的六碳多羟基内酯化合物,具有很强的还原性,广泛存在于植物组织中,新鲜的水果、蔬菜,特别是枣、辣椒、苦瓜、柿子叶、猕猴桃、柑橘等食品中含量尤为丰富。

除了这些,同学们知道还有哪些水果蔬菜中富含维生素C?[学生](回答)······[教师]大家说得很好,那么你们知道维生素C对人体有哪些作用吗?[学生](回答)······[教师](评价)看来大家课前都做足了功课。

现在老师来总结一下:维生素C在人体内影响胶元蛋白的形成,并且有解毒作用,另外参与多种氧化还原反应、羟化反应,还有防止贫血、可改善过敏体质以及刺激免疫系统的作用,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物质。

因此准确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对饮食健康、医疗保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维生素含量的测定。

(板书“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根据我刚才对维生素C的一些介绍,对于本次的实验的方法,大家有没有一些想法?[学生](回答)······[教师](评价)其实,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方法大体可以分为滴定法、光度分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而滴定法又有2,6一二氯靛酚法和电位滴定法等,光度分析法又有2,4一二硝基苯肼分光光度法和钼蓝比色法等,至于高效液相色谱法又有HYPERSIL—C8色谱柱法和VenusilXBP—C18柱法等。

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精)

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精)
果蔬中维生素C 含量的测定
研究过程
1、确定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测定的 方法及实验方案。
2 、设计实验记录卡
3、实验测定一些常见果蔬中 维生素C的含量。 4、误差分析 5 、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 反思与建议
测定果蔬中VC含量
• 荧光法:
• 样品中VC与邻苯二 胺反应生成有荧光 的物质,其荧光强度 与VC浓度成正比.
范例
• 实验方案设计(框架) • 测定一些常见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实验结果 记录卡
学习评价
全体学生活动:填写《研究型 课程学生学习手册》中课题研 究过程记录。
反思与后续研究
1、同一蔬菜、水果,由于外界条件变 化而使维生素C含量损失(如贮存时 间、贮存条件不同、蔬菜烹调后等)。 2、同一果蔬不同部位维生素C的含量 是否相同。
–仪器:
–荧光计
测定果蔬中VC含量
• 电位滴定法:样品中的有机酸
(弱酸)用标准碱液滴定时,被中和生成盐类。 用酚酞作指示剂,当滴定到终点(pH=8.2,指 示剂显红色)时,根据消耗的标准碱液体积, 计算出样品总酸的含量。其反应式如下: • RCOOH + NaOH→ RCOONa +H2O
• 仪器:电位滴定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比较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实验课教案

比较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实验课教案

比较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实验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维生素C的概念及其在人体中的作用。

2. 培养学生对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的探究兴趣。

3.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比较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的能力。

4.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实验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维生素C的概念及其作用。

2. 实验原理:利用维生素C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特性,比较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

3. 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4. 数据处理与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维生素C的作用,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 讲解实验原理,演示实验步骤,强调注意事项。

3.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4.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

5.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讨论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的差异。

6. 总结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现象。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2. 学生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3. 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和解释能力。

4. 学生对维生素C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实验材料:各种果蔬、高锰酸钾溶液、滴管、试管等。

2. 教学课件:维生素C的概念、作用、实验原理等。

3. 参考资料:有关维生素C的研究成果、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的数据等。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实验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2. 实验操作的技能培养。

3. 数据处理与分析的方法。

难点:1. 实验条件的控制。

2. 实验数据的准确记录和处理。

3. 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解释的能力。

七、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设计实验。

2. 使用直观演示法,展示实验步骤和结果。

3.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

4. 通过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八、教学步骤:1. 实验准备:学生分组,分配实验材料和仪器。

2. 实验操作:学生按照预定的步骤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七年级生物 比较不同蔬菜或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教案 人教版 教案

七年级生物 比较不同蔬菜或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教案 人教版 教案

比较不同蔬菜或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比较不同蔬菜或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实验目的】1.运用科学的方法比较不同蔬菜或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

2.形成在探究过程中能周密地考虑问题的方法和习惯。

3.培养学生自主、参与、合作、创新的能力。

【实验器材】材料:青椒、小白菜、西红柿、菠菜、马铃薯;苹果、甜橙或葡萄、梨、西瓜等蔬菜水果。

用具:烧杯、试管、吸管、高锰酸钾溶液、纱布、研钵、吸水纸。

【实验原理】维生素C在蔬菜和水果中含量较高。

不同果蔬中含量不同。

维生素C具有一种奇妙的特性——它的水溶液能够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并且维生素C溶液越浓,用量就越少。

根据这一特性,我们就可以测定出蔬菜或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了。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师:生活中,有的同学在刷牙的时候,牙龈会出血。

这是怎么回事哪?生:是因为缺乏维生素C导致坏血病。

师:那又该怎样治疗哪?生:服用维生素C或多吃含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

师:回答的非常好。

不同的水果或蔬菜维生素C的含量是不同的。

本节课我们就通过实验亲自来比较一下不同蔬菜或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

明确步骤,完成实验(1)检查实验器材师:首先我们来检查一下我们的实验器材。

生:检查器材,汇报检查情况。

(2)任选两种本地常吃的蔬菜或水果,将蔬菜或水果放到研钵中挤出汁液或用榨汁机榨出汁液.师:介绍榨汁机的使用方法。

(也可以在课前由老师用榨汁机榨出汁液)生:尝试使用榨汁机榨出汁液。

(或用研钵挤出汁液)(3)将这两种新鲜的汁液分别倒入两个小烧杯内(4)取两支试管,分别注入同一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约2毫升.师:为了形成对照,两个试管中的高锰酸钾溶液应该如何处理?生:首先浓度要相同,而且容积也要一样。

(5)取洁净,干燥的滴管,分别吸取汁液,逐滴地滴入试管中,边滴,边观察.思考:1.在滴加汁液时是为什么要边滴边观察?2.滴加汁液时为什么要用同一个滴管?该如何操作?生:讨论后回答。

生甲:滴加汁液时要边滴边振荡边观察。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果或蔬菜中的维生素C含量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果或蔬菜中的维生素C含量
1. 直接碘量法 2. 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 二、分光光度法 1. 紫外快速测定法 2. 2,4-二硝基苯肼法 3. 高铁还原法测定血浆中的抗坏血酸 三、光电比浊法 四、电化学法 五、荧光分析法 1. 抗坏铁酸的微量荧光测定法 2. 抗坏铁酸总量的荧光测定法
2. 标准曲线的
绘制
1
2
3
4
5
6
7
8
标准抗坏血酸溶液加入体
积/mL
0.1 0.2 0.3 0.4 0.5 0.6 0.8 1.0
9.9 9.8 9.7 9.6 9.5 9.4 9.2 9.0
总体积/mL
抗坏血酸溶液浓度 /(μg·mL-1)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 2.0 3.0 4.0 5.0 6.0 8.0 10.0
3.消光值的测定:以蒸馏水为空白,在243 nm处 测定标准系列抗坏血酸溶液的消光值,以抗坏血酸的含 量(μg)为横坐标,以相应的消光值为纵坐标作标准 曲线。
(二)样品的测定
1.样品的提取:将果蔬样品洗净、擦 干、切碎、混匀。称取5.00 g于研体中, 加入2~5 mL 1% HCl,匀浆,转移到25 mL 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若提取液澄清透明, 则可直接取样测定,若有浑浊现象,可通过 离心(10000 g, 10 min)来消除。
样品液与碱处理样品液两者消光值之差,通过查标准
曲线,即可计算样品中维生素标准曲线的制作 1.抗坏血酸标准溶液的配制:用分析 天平准确称取抗坏血酸10 mg,加2 mL 10%盐酸,加蒸馏水定容至100 mL,混匀。 此抗坏血酸溶液的浓度为100 μg·mL-1。
93.4 计算
μ×V总

《探究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教学设计

《探究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教学设计

探究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兖州区第中学探究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课时:一课时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探究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教材通过探究实验的操作,锻炼了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回顾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熟练实验仪器的操作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认识鉴别果蔬中维生素C的方法,并粗略了解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的不同,从而进一步认识维生素的作用及合理膳食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健康的饮食习惯。

学情分析:经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果蔬中的营养又了一定的了解,知道果蔬中含有维生素,但对于含有什么维生素不太清楚,所以对于维生素的作用就更不清楚了。

而且有些学生存在不良的饮食习惯(如不爱吃青菜),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加以认识。

七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已经对实验的操作不陌生了,只是在实验操作中,存在不规范,方法技巧不足等方面的问题,需要教师认真指导,加强规范。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实验认识粗略鉴别维生素C的方法2.举例说明维生素的种类、来源及缺乏症3.知道合理膳食的重要性能力目标1.通过探究实验能够粗略鉴别出不同果蔬中的维生素C的含量2.在实验中练习规范使用实验仪器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协调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4.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实验中的结果数据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讨论事例,让学生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从而引导他们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2.实验中引导学生协调合作意识教学策略:从坏血病的故事入手,引入新课;通过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层层展开。

在该实验中通过组间分工合作,既避免了操作的偶然性,又有效节约了课堂时间;通过设置重复组,取平均值的方法,确保了实验结论的准确性;得出了不同果蔬中维生素的含量不同的结论。

又通过拓展实验,把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利用事例讨论引出维生素的作用,采用问题导学,使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方式,了解维生素的作用,并引导学生合理膳食。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PPT课件、多媒体设备2.实验器具和材料:新鲜果蔬(橙子、梨、辣椒、油菜等)、研钵、铁架台、试管、烧杯、量筒、滴管、0.01%高锰酸钾溶液、、试管架、漏斗教学过程:素C,提问:喝饮料好呢,还是吃果蔬好呢?引导健康饮食。

水果和蔬菜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教案

水果和蔬菜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教案

水果和蔬菜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水果和蔬菜中维生素C的作用;2.学会使用测定方法测定水果和蔬菜中维生素C的含量;3.学会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

二、教学内容:1.水果和蔬菜中维生素C的作用;2.维生素C的测定方法;3.测定水果和蔬菜中维生素C的含量;4.分析和比较不同水果和蔬菜中维生素C的含量。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入水果和蔬菜的概念,并提问学生,他们常吃哪些水果和蔬菜;2.提问水果和蔬菜对人体的作用是什么,引出维生素C的作用。

步骤二:讲授维生素C的测定方法1.讲解几种常见的测定维生素C的方法,如分光光度法、滴定法等;2.讲解每种方法的原理、操作步骤及其适用范围;3.强调测定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避光、保持温度稳定等。

步骤三:实验操作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水果或蔬菜,准备相应的实验材料和设备;2.学生按照所学的测定方法进行实验操作,测定水果或蔬菜中维生素C的含量;3.记录实验数据,并及时做好标记。

步骤四:结果分析和比较1.将实验数据整理成表格或图表形式;2.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和比较不同水果和蔬菜中维生素C的含量;3.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的水果和蔬菜中维生素C的含量会有差异,原因是什么;4.学生讨论不同水果和蔬菜中维生素C含量的变化规律,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释。

步骤五: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将维生素C的作用、测定方法、测定结果进行总结;2.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维生素C在日常饮食中的摄入问题,如何合理搭配水果和蔬菜,以确保维生素C的充足摄入。

四、教学评价:1.每个小组提交实验报告,包括实验数据、结果分析和小组讨论的内容;2.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数据记录和分析能力进行评价;3.学生对课程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及思考问题的深度进行评价。

五、教学资源和工具:1.水果和蔬菜的图片或实物;2.测定维生素C的实验材料和设备,如分光光度计、标准样品、指示剂、酸溶液等;3.实验室装备和教学工具,如实验台、显微镜、教学画板等。

测量果蔬中的VC教学设计

测量果蔬中的VC教学设计

测量果蔬中的VC教学设计引言维生素C(VC),也被称为抗坏血酸,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对人体的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

VC可以增强免疫力、促进铁的吸收、参与胶原蛋白的合成等等。

为了帮助学生了解VC在果蔬中的含量以及测量方法,本文设计了一套测量果蔬中VC含量的教学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VC在果蔬中的含量及其重要性;2. 技能目标:掌握测量果蔬中VC含量的方法;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健康饮食和营养的重视。

二、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主要涉及以下内容:1. VC的作用和重要性;2. 常见果蔬中VC的含量;3. 测量果蔬中VC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引入(10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对VC及其重要性的认识,例如:“你们知道VC对人体有哪些作用吗?”、“你们平时吃哪些含有VC的水果或蔬菜?”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并引出VC在果蔬中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15分钟)简要介绍VC的作用和重要性,例如:“VC可以增强免疫力,预防感冒;VC可以促进铁的吸收,预防贫血;VC可以参与胶原蛋白的合成,保持皮肤的健康。

”对常见的VC含量丰富的果蔬进行列举,例如:柑橘类水果(如橙子、柠檬)、绿叶蔬菜(如菠菜、西兰花)、番茄等。

3. 实验操作(40分钟)在实验室中,每组准备一些新鲜的水果和蔬菜样品,选择柑橘类水果、绿叶蔬菜、番茄等,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步骤一:准备榨汁机和滤纸等实验装置。

步骤二:将水果或蔬菜样品洗净,切成小块,放入榨汁机中榨出汁液。

步骤三:过滤汁液,将滤液收集在容器中。

步骤四:取一定量的滤液,加入三氯化铁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步骤五:根据颜色的深浅,判断VC的含量多少。

4. 实验分析(20分钟)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讨论,并总结水果和蔬菜中VC含量的高低。

5. 总结(10分钟)通过回答几个问题,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例如:“VC对人体有哪些作用?”、“你们学到了哪些含有丰富VC的水果或蔬菜?”、“你们觉得这个实验有什么问题和不足之处?”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c的稳定性。这里也提醒大 与耗碘量 题的
家,炒菜要快,时间越长, 正相关, 能力
Vc丧失得越多。
进行换
算。
Q:为什么大家测出的维生 汇报交流
素C含量都比广告上标出的 实验结果
含量高呢?(上次预实验已
测出这个结果)
虽然大家测出的结果大体 小组讨
一致,但为什么都不相同 论,思考
呢?即便是自己测的为什么 问题
提出 疑问 后, 探究
第一 步做 出假 设, 为了 验证 假设 设计 实 验。
2.酸式滴定管 的使用及实验 原理解析 (15min)
1) 定量实验通常需要借助 酸碱滴定管进行测量, 请大家在酸式滴定管中 注入清水,自己看看酸 式滴定管工作原理。
2) Q:再仔细观察滴定管 上还有什么?
3) Q:最大是多少? 提醒: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 相切
2) 分别 放在 酸式 滴
定管下, 缓慢加入 碘液,不 断摇晃锥 形瓶观察 变化
答:变成 了蓝色, 说明淀粉 溶液与碘 液变成蓝 色。 答:最后 变成了蓝 色,但是 刚开始不 变色。可 能跟锥形 瓶2中加 入了维生 素C有关
进行 Vc含 量的 换 算, 是本 节课 的重 点。 通过 这个 小环 节, 学生 不但 练习 了酸 式滴 定管 的使 用, 也对 实验 原理 有了 具体 的认 识, 可谓 一举 两 得。
组组组……组
123
8
材料
取样量 5 5 5 5 5 5 (ml)
耗碘量 (ml)
换算Vc 量 (mg)
即使刚才大家注意减少误 差,并且做而来重复实验, 但是数据还是参差不齐,人 为误差难以避免,现在通过 高科技仪器可以更为精确了 ——分光光度仪。
色浅的 的辩
证思
维能
每组派一 力。
人到黑板上记录数据通行分析,找到并学习解决问题所需的知识,提出完整的解决方案,而教
师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是及时提供知识上的帮助和引导,为学生的活动进
行提供保障。
5、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的指导活动
学生的 设计 学习活 目的

1.导入 (5min)维生 素广告
第 一 节 课 40 分
播放: 1) 农夫山泉维他命水广告 Q:这个矿泉水中含有什么 神奇的物质? 请学生读维他命水说明 2) 除了这里提到的维生
完成《维生素相关资料收集单》
三、 实验原理
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它是人体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之 一。维生素C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促进人体胶原蛋白的形成、参与体液内 多种氧化还原反应、具有解毒作用等。在蔬菜水果中,含有人体所需 的多种营养成分,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维生素C。
维生素C是强还原性物质,在酸性溶液中,能把碘(I2)还原成碘 离子(I-),而当碘液过量时,又会使被测溶液里的淀粉显蓝色,因此
答:维他 命 (教师补 充维他 命也称 为维生 素)
有维生素 E、维生素 B6、维生 素B12、烟 酰胺 (B3)、 泛酸(B5)
答:防止 牙龈出 血
通 过广 告的 形 式, 激发 学生 的兴 趣, 运用 知识 辨析 其合 理 性。
实 物展 示, 阅读 维他

呢?
答:抗 命水
5)PPT展示常见水果和蔬菜 癌、增 的说
答:不

能,水果 展介
和蔬菜主 绍,
要富含维 使学
生素C, 生建
其他的维 构自
生素有的 己的
水果和蔬 相关
菜中没有 维生
素框

架,
答…….. 为进
一步
的研
究提
供材
料。
8.收拾桌面 指导检查实验室卫生
指 导合 理膳 食, 均衡 营 养, 形成 正确 的膳 食理 念。
收拾废弃 预留
(5min)
物品,清 时间 洗仪器。 灵活
将实
3次也有差异呢?
验结
回忆自己操作过程,记录
果回
可能的原因
归生
回答:温 活,

知识
指导

活。
给予 认知 冲 突, 培养 学生
反思 能 力, 通过 小组 讨 论, 全面 思考 问 题。
课 间 10 课间老师和同学休息,没有讨论好误差原因的小组继续。 分 钟
5.实验误差讨 论(10min)
第 二 节 课 40 分
过这
种方
式与
大家一起 学生
总结这些 互
水果Vc 动,
含量的排 为学

生展
示自
我提
供平
台。
拓 展学 生的 知识 面, 介绍 推动 科学 发展 的先 进仪
7.其他维生素 功能及食物介 绍(10mim)
器。
Q:不难看出这些常见的水 果和蔬菜中都富含维生素 C,那我们是不是只要吃水 果蔬菜就可以补充全部所需 维生素了呢?
蓝的 程 度, 对接 下来 学生 自主 探究 具有 潜移 默化 的指 导意 义。
正 相关 的结 论便 于自 主探 究时 结果 的换 算的 理 解。
4.【探究2:自 主探究】 (15min)
请同学读果粒橙与维C水 溶液说明Q:商标上标的维 生素C含量是?
请动手测量真的有这么多 维生素C含量吗?
【提示】5ml待测液+4ml 淀粉溶液,加两三滴盐酸, 然后滴定,记录数据。重复 3次。 【自主探究课题】 1) 鉴定果粒橙中Vc含量
聆听,梳 理知识
教师 总 结, 帮助 深刻 理 解。
3. 【探究1:维 生素C含量与 耗碘量关系】 演示实验 (5min)
展示实验操作视频 Q1:含100mgVc的药片溶于 100ml水中,1ml水中含有的 Vc量是? Q2:锥形瓶1在本实验中所 起的作用是?
瓶瓶瓶瓶瓶瓶 123456
取样量 0 2 4 6 8 10 (ml)
耗碘量 (ml)
阅读视频中的不同浓度Vc 耗碘量数据后,回答: Vc含量与耗碘量的关系 是? 且根据5次重复实验可以得 出5mlVc溶液即5mgVc平均 耗碘量是 ▲,根据这个正相关,只要 知道所测样品的耗碘量,反 推其中的Vc量
答: 1mg/ml 答:对照 实验
观看视 频
答:成正 相关
通 过视 频剪 接, 节约 操作 时 间, 并且 视频 能够 清晰 拍到 锥形 瓶变 蓝的 瞬间 及变
实验
答:果粒 回归


420ml 活。
中有….
答:水溶 提
Vc中… 出问
题,
活动
学生
8个小 大
2) 鉴定水溶Vc中Vc含量 组,两个 脑,
3) 鉴定冷水泡腾片Vc含量 小组一个 培养
4) 测定开水泡腾片Vc含量 课题,操 通过
作实验, 实验
小结:开水冲的泡腾片Vc含 根据维生 来解
量下降,这说明温度会影响 素C含量 决问
处 理。
维生素C是强还原性物质,在酸性溶液中,能把碘(I2)还原成碘离 子(I-),而当碘液过量时,又会使被测溶液里的淀粉显蓝色,因此利 用这一原理,可以用直接碘量法测定水果蔬菜中维生素C的含量
脂溶性
水溶性
课前请大家查找资料了解 了其他维生素的功能及富含 他们的食物,接下来的时间 就交给大家,谁先来?
最后大家一起看,左边的 维生素只能溶于脂类,因此 称为脂溶性维生素,它必须 溶于脂类才能被小肠吸收, 因此需要适当摄取脂类物 质。右边是溶于水的,自然 吃多了就通过尿液排出,不 会在身体内储存,因此没必 要“大补”。
素,人体 还需要其他维生素,例如 VA、VB、VC、VD等。它们 在人体中含量虽少,但是功 能却很强大,例如我们的维 生素C,通过这个广告看看 它具有什么功能呢?
艾兰得维生素C广告 3)通过课前查资料,你还 知道维生素C具有什么功 能? 4)Q:既然维生素C有如此 重要的功能,那除了刚才广 告里服用维生素C药片外, 我们还可以吃些什么补充
职业。
【重点】
知道实验设计的原则,形成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难点】
利用已知标准量来换算被测品维生素C含量。
2、 课前准备
1.教师实验准备: 【试剂】各种水果和蔬菜,0.5%淀粉溶液,0.1%碘液,稀盐酸、碘液 【仪器】烧杯,锥形瓶,量筒,铁架台,酸式滴定管,pH试纸,容量 瓶,研钵,滤纸,漏斗,榨汁机,电子秤或天平。 2.学生准备
《水果和蔬菜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教案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 国语中学 彭石娟
1、 教学目标
1. 初步学会水果蔬菜中Vc的测定,通过组内成员间的交流和讨 论,体验并共享实验结果。
2. 知道设计实验的原则:单因子变量、对照。 3. 通过查找资料了解维生素的功能,在日常生活中能合理膳食。 4. 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形成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了解生化相关
利用这一原理,可以用直接碘量法测定水果蔬菜中维生素C的含量。
四、 教学方法 —— PBL教学
PBL教学法是项目学习(problem
based-learning),由美国教授
Barrows于1969年首创,它是在构建主义理论指导下,基于问题解决的
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自主和小组学习为主,学生对问题进
2:10ml 验和
淀粉
根据
+5mlVc 实验
药片溶液 结果
什么颜色?说明了什 么?
Q2:锥形瓶2最后变成了什 么颜色?但是这个变色过 程与锥形瓶1有何不同? 可能跟什么有关?
6)也就是说,碘液必须先 与维生素C反应,然后剩余 过量的碘液才与淀粉反应变 成蓝色。因此,我们也可以 把淀粉与碘液变成蓝色作为 反应结束标志。而淀粉消耗 的碘液量与维生素C消耗的 碘液量相比微不足道,可以 忽略不计,因此这里消耗的 碘液量可以看成是与Vc反应 消耗的。
课间巡视学生实验误差 讨论情况,学生回答时在黑 板上记录要点: 1) 被测液取液前没有混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