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历史-2018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导学案33 精品
最新高中历史-2018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知识点导学案23 精品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8·淮北模拟)下表为18世纪英国议会圈地法案数量表(单位:份)。
对此解读正确的说法是()A.圈地代表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B.圈地逐渐由个人行为过渡到政府行为C.圈地为工业革命开展提供了必要条件D.圈地破坏了农村经济结构和生态环境解析:选C由表格中的时间可知圈地不是代表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故A项错误;圈地法令表明英国政府全面推行圈地运动,故B 项错误;它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和资本,故C项正确;圈地运动破坏了农村传统的经济结构,但很难说是破坏了农村的生态环境,故D项错误。
2.(2018·唐山摸底)1825年,英国发生历史上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其基本特征是经济系统没有产生足够的消费价值,也就是生产能力相对过剩。
为此,英国政府采取的针对性措施是() A.颁布《航海条例》B.发动鸦片战争C.取消机器出口禁令D.建立福利国家解析:选C英国颁布《航海条例》是在17世纪与荷兰争夺海上霸主地位,故A项错误;鸦片战争是在1840年,故B项错误;取消机器出口禁令有利于机器出口,促进经济发展,起到缓解危机的作用,故C项正确;建立福利国家是在二战后,故D项错误。
3.(2018·青岛质检)有学者专门研究过裙子与经济的关系,叫做“裙子经济”,结论是:裙子的长度与经济的发展成反比。
即裙子越长,经济就越落后;裙子越短,经济就越先进。
以19世纪中期的英国为例,此时英国女性一改中世纪拖地长裙、行不露脚的式样,裤装和短裙逐渐流行起来。
这一转变充分说明了()A.手工工场发展,妇女思想解放B.民主政治进步,女权意识增强C.工业时代到来,妇女角色改变D.对外殖民扩张,妇女远离故乡解析:选C从题目中19世纪中期的英国,裤装和短裙逐渐流行,说明英国经济发展,而此时正值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妇女走出家庭,走进工厂,故C项正确。
最新高中历史-2018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知识点导学案31 精品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8·武汉调研)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国会于1930年通过《斯穆特—霍利关税法》,该法案将2 000多种进口商品的关税提升到历史最高水平。
在该法案通过之后,许多国家对美国采取了报复性关税措施。
这一法案()A.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B.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C.是全球化加快的结果D.标志美国主导世界经济解析:选A许多国家对美国采取了报复性关税措施,说明美国的关税法导致各国之间的关系变得恶劣,故A项正确;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故B项错误;美国关税法案的实施是经济危机爆发的结果,故C项错误;美国主导世界经济是在二战之后,故D项错误。
2.(2018·山西联考)20世纪30年代,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是经济计划工作的杰作,尤其是它在所有制形式上所表现出来的那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象力的设计”——新型的国家所有制,使“国家具有经济基础属性和组织经济生活的职能”。
这表明此类措施的深远意义在于()A.使国家开始具备经济管理职能B.促进了所有制结构的剧变C.推动国家经济发展模式及观念的转型D.实现了就业与消费的增长解析:选C国家一直都具备经济管理职能,故A项错误;所有制结构依旧是资本主义私有制,故B项错误;据“尤其是它在所有制形式上所表现出来的那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象力的设计’——新型的国家所有制”可知推动国家经济发展模式及观念的转型,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实现了就业与消费的增长,故D 项错误。
3.(2018·南京调研)“兹宣布,我国已存在可能导致广泛失业和产业解体的全国紧急状态,这使州际贸易和国外贸易深受其累,影响了公共福利,并损害了美国人民的生活水平。
”为此美国国会通过了()A.《紧急银行法》 B.《全国工业复兴法》C.《财产税法》D.《全国劳工关系法》解析:选B《紧急银行法》着重解决银行系统领域的问题,故A项错误;“我国已存在可能导致广泛失业和产业解体的全国紧急状态,这使州际贸易和国外贸易深受其累”说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之下严重冲击了本国工业和贸易的正常秩序,所以国会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故B项正确;《财产税法》《全国劳工关系法》与贸易无关,故C、D两项错误。
最新高中历史-2018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知识点导学案3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曾说:“佛教经典云:‘佛为一大因缘出现于世。
’中国自秦以后,迄于今日,其思想演变之历程,至繁至久,要之,只为一大事因缘,即新儒学之产生及其传衍而已。
”下列各项中符合陈寅恪所说的“新儒学”的是()A.建构起天人一统的系统模式B.构造起人伦核心的儒学体系C.形成了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D.为汉唐大一统奠定思想基础解析:选B陈寅恪所说的“新儒学”是指佛教传入中国后的理学思想。
理学把伦理道德视为理,从而构建起以人伦为核心的儒学体系,故选B项。
2.欧阳修注意到地方政府中的腐败风气、“枉直乖错”;张载在本乡“以礼化俗”;吕大钧兄弟在蓝田建立“乡约”;范仲淹创立“义庄”等等。
这些举措体现了儒家传统思想所追求的() A.通过道德自觉建立和谐的人间秩序B.通过克服私欲、回复良知成为圣贤C.进行内心反省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D.注重气节以理统情凸显人性的庄严解析:选D无论是“以礼化俗”还是“乡约”,均侧重于通过外在的约束,而非内在的道德自觉,故A项错误;材料未提及私欲、良知等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未强调内心反省、理想人格,故C 项错误;“以礼化俗”及“乡约”均强调用普遍的规则(理)来约束人,“义庄”则体现了人性关怀,故D项正确。
3.(2018·武汉调研)朱熹指出:“‘用人之仁,去其贪。
’盖人之性易得偏。
仁缘何贪?盖仁善底(的)人便有好便宜底意思。
今之廉介者,便多是那刚硬底人。
”朱熹认为“贪”的根源是() A.社会经济的发展B.政治制度的缺失C.社会风气的影响D.人性的复杂微妙解析:选D题干中的信息与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社会风气无关,故A、B、C三项错误;题干中提到的“仁善”是人性的一种表现,故D项正确。
4.(2018·江南十校联考)清史专家黄爱平指出:“明末清初,是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传统学术发展演变的重要转折阶段……在天地翻覆的磨难中,中国传统学术(儒家思想)完成了由宋明时期的思辨哲学向清代传统经学的转变。
最新高中历史-2018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知识点导学案2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8·湖北重点中学联考)古代希腊人将流放视为一种比死刑更为严重的刑罚,因而其对被判死刑者以逃亡他乡而逃避死刑的情形加以放任。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海外流放生活痛苦不堪B.希腊缺少民主法治精神C.城邦是个人荣誉的源泉D.希腊商品经济高度发达解析:选C古代希腊人珍爱自己的城邦,将城邦利益看得至高无上,因此流放被视为比死刑更为严重的刑罚,故C项正确。
2.顾准在《希腊城邦制度》中指出雅典不仅维护了梭伦改革的原则,还向民主化方面继续跨出了一大步。
这里的“原则”主要指()A.打破世袭特权的垄断地位B.缓和贵族与平民之间矛盾C.扩大民主政治范围和途径D.满足工商业者和平民要求解析:选A梭伦改革的原则在于打破世袭特权的垄断地位,这为以后建立和扩大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故A项正确;B、C、D三项与题意明显不符。
3.柏拉图曾说:“在民主制中,没有专门的领导阶层,领袖人物取决于人民的喜好,因此,他们的行动在于维护他们自己的名誉和地位。
默许人民的要求使政治领导能力受到了削弱……民主使智慧边际化。
”在此,他认为雅典民主制()A.把权力关进了笼子B.真正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C.存在民主泛滥弊端D.提供了集体管理的新形式解析:选C“使政治领导能力受到了削弱”体现雅典民主制的局限性,故C项正确;A项是对权力的限制,与题意不符;雅典民主是少数男性公民的民主,故B项错误;D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
4.《民主的模式》一文中指出:“雅典民主的一个标志是对公民美德的普遍认同:为共和城邦做贡献以及将私人生活置于公共事务和共同善业之下。
”这表明古代雅典()A.推行直接民主政治B.注重维护城邦利益C.公民缺少民主权利D.公民道德高于一切解析:选B根据“为共和城邦做贡献以及将私人生活置于公共事务和共同善业之下”可知,雅典民主政治重视城邦利益的维护,故B项正确。
最新高中历史-2018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知识点导学案2018001 精品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8·北京东城期中)魏源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陈独秀倡导“用科学的态度、精神、思想和方法去对待一切传统观念和社会问题,以至于人生”。
二者的区别是()①前者重在科学技术,后者重在科学精神、方法②前者属于制度层面,后者深入到文化层面③前者用于反侵略,后者推动思想解放④前者思想来源于西方,后者思想源于传统文化A.②④B.①③C.②③④D.①②③解析:选B魏源的“长技”指西方的自然科学,陈独秀的科学指自然科学和科学精神,故①正确;魏源的“长技”属于器物层面,故②错误;“制夷”体现了反侵略,新文化运动则深入到思想,故③正确;两者思想均来自于西方,故④错误。
B项符合题意。
2.1895年4月以后,《申报》有关中日战争的报道中对日本国内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的正面报道开始增加,这反映了()A.政府放宽对舆论的管控B.国人对洋务运动的反思C.民众开始关注日本文化D.报刊等传媒业迅猛发展解析:选B在1895年4月以后,之所以“日本国内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的正面报道开始增加”是因为中日甲午战争失败,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这引发了国人对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思考,开始意识到不能只学习技术,更要学习制度,故B项正确。
3.金耀基在《文化自觉、全球化与中国现代性之构建》一书中指出:“甲午一战,天朝再败于东邻维新之岛国日本,举国深感耻痛,中国知识精英于痛定思痛之余,在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
”当时“在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指的是()A.经济近代化B.政治民主化C.军事科技化D.文化大众化解析:选B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应是在学习西方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西方制度,即由洋务运动变为维新变法,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故B项正确。
4.(2018·河南中原名校摸底)1894年夏历七月,御史安维峻弹劾康有为“非圣无法,同少正卯,圣世不容,请焚《新学伪经考》,而禁粤士所学”。
最新高中历史-2018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知识点导学案2 精品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8·武汉调研)雅典每年从年满30岁的公民中抽签选出6 000名陪审员,再以抽签的方式分配到10个法庭审案,以抽签方式参审案件,以秘密投票方式判决案件,它反映了()A.陶片放逐法的实施B.雅典各部落轮流执政C.雅典公民大会的盛况D.雅典公民广泛参政解析:选D题干中未提及陶片,未提及各部落的执政方式,未提及公民大会,故A、B、C三项错误;从题干中提供的信息可知年满30岁的公民都可以通过抽签方式参与国家政事,说明了雅典公民广泛参政的现象,故D项正确。
2.(2018·新乡一模)伯里克利时期几乎各级官职向一切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方式产生,雅典人相信抽签是天意所归,赋予它以一定的神圣意义,因此也更显得公平。
这表明雅典()A.政治环境阻碍人文思潮产生B.旧有贵族退出政治舞台C.提供了相对广泛的参政机会D.宗教势力操控政治生活解析:选C雅典宽松的民主政治环境,推动了人文思潮产生,故A项错误;“几乎各级官职向一切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方式产生”并不能说明旧有贵族退出政治舞台,说明雅典民主政治提供了相对广泛的参政机会,故B项错误,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宗教势力,故D项错误。
3.(2018·湖北百校联考)“由于原先的血缘家族被打破,农民不能像以前那样通过家族在城邦的代言人来维护其利益,这样一来就迫使他们不得不亲自去到雅典城出席公民大会,否则,就意味着他们常常处于一种有权力但又无法行使的尴尬境地。
”导致这一局面出现的改革措施是()A.按财产等级分配权利B.以行政选区取代血缘部落C.全面实行职务津贴制D.公民大会向雅典民众开放解析:选B按财产等级分配权利是梭伦改革内容,仍然是以四个血缘部落为基础,血缘家族没有被打破,故A项错误;“由于原先的血缘家族被打破”反映了克利斯提尼改革内容,即以行政选区取代血缘部落,故B项正确;实行职务津贴制和公民大会向民众开放与农民的权力行使的改变无关,故C、D两项错误。
2018届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必修1复习学案学生版

2018届高三历史复习(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备考目标解析目标课标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本课主要内容是讲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建立。
西周时形成政治三大支柱: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
商周最高统治者尚未实行权力的高度集中,地方分权、贵族政治。
全国考纲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学习目标一】1.知道王位世袭制出现的情况,了解商朝从中央到地方的基本政治制度。
【学法指导一】本目学习不用求细节,了解基本制度的史实即可,阅读课本的前言、图片及说明。
【自主学习一】1.(阅读P4第三段)商朝统治者在中央和地方采用什么样的行政管理制度?【自主检测一】1.(对应目标一.1)《左传·成公十三年》记载:(商朝)“国家大事,在祀与戎”,据此解读商朝政治生活正确的有①重视祭祖②重视军事③王权至上④诸侯争霸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二、西周政治制度【学习目标二】1.等级森严的分封制:掌握分封制的目的、内容、对象、诸侯的权力和义务、分封制影响。
2.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3.维护等级和秩序的礼乐制:【学法指导二】对分封制、宗法制的学习,一定要理解概念和基本内容;适当联系现实生活的情景加深对这两制度的理解;明白这两制度之间内在的联系。
充分运用史料和课本运用的信息相互补充。
【自主学习二】1.结合P5《西周分封示意图》思考(1)下图反映了西周什么制度?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它的内容是如何规定的?最后又是怎样动摇和瓦解的?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评价它呢?制度:目的:内容:(对象及义务和权力):对象:诸侯义务和权力:动摇和瓦解(原因、表现):原因:1)2)3)4)5)表现:评价:积极:消极:2.“故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
……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
年均以德,德增均以卜。
”这则材料反映的是什么制度?你能写出该制度的目的、含义、核心内容吗?制度:目的:含义(概念):核心内容:3.根据右图,你能评价一下该制度吗?对西周:对后世:积极影响:消极:4.鼎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最新高中历史-2018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知识点导学案3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8·南京调研)黄仁宇评价苏俄(联)的某段历史认为:“它没有预定的计划,只不过是仓皇应付非常态的各种措施。
它如果有任何中心思想的话,也不过是起于动员时的群众心理。
”这种看法反映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仓促性B.新经济政策执行的必要性C.斯大林模式实施的片面性D.赫鲁晓夫改革的局限性解析:选A“它没有预定的计划,只不过是仓皇应付非常态的各种措施”,可知该政策是苏俄时期在特殊情况下采取的特殊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符,故A项正确。
2.列宁说:“我们决不受莫名其妙地轻视商业的‘感情社会主义’……的情绪的支配,掌握商业,指导商业,把商业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这是无产阶级国家政权能够做到的。
”为此列宁() A.取消一切商品贸易B.允许自由贸易C.实施计划经济D.实行自由放任解析:选B列宁在这段话中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是不能受过“左”的思想误导和支配,必须部分恢复资本主义工商业,无产阶级能够控制并指导商业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实际上是否定了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想法,转而主张由新经济政策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结合所学,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之一是允许自由贸易,故B项正确。
3.对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列宁曾说:“增加财富、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真正和唯一的基础只有一个,这就是大工业。
如果没有资本主义的大工厂,没有高度发达的大工业,那就根本谈不上社会主义,而对于一个农民国家来说更谈不上社会主义了。
”这一思想() A.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B.是列宁对新经济政策的理论阐释C.说明列宁对资本主义完全认同D.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解析:选B“如果没有资本主义的大工厂,没有高度发达的大工业,那就根本谈不上社会主义,而对于一个农民国家来说更谈不上社会主义了”表明列宁主张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经济,以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这符合新经济政策的理论,故B项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测(二十四)近现代科学技术(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8·山西联考)“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的心理素质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一种怀疑、反思批判意识和以具体的经验事实与严谨的逻辑推理代替似是而非的经院思辨,以明晰的自然定律代替神秘的宗教启示的理性主义精神产生了。
”此处“科学”的典型代表是() A.经典力学B.蒸汽机C.量子论D.相对论解析:选A牛顿的经典力学对自然界的力学现象做出了系统的、合理的说明,从而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与材料说法相符,故A项正确。
2.有学者认为:17世纪末的英国,既实现了“地上(指社会)的平衡”,又建立起“宇宙体系平衡”。
有了对“地上的平衡”的信心,才推动人们去研究、认识宇宙中的平衡体系。
该评论所说的两个“平衡”应分别指()A.英国议会制的产生、英国国教地位确立B.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进化论的提出C.英国确立“日不落帝国”地位、相对论理论提出D.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牛顿提出经典力学理论解析:选D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由专制走向民主,实现了“地上(指社会)的平衡”。
1687年,牛顿经典力学理论的提出,把地球上的物体的运动和天体运动概括到同一个理论之中,建立起“宇宙体系平衡”。
故D项正确。
3.普朗克年轻时曾向他的老师表示,要献身于理论物理学。
老师劝他说:“年轻人,物理学是一门已经完成了的科学,不会再有多大的发展了,将一生献给这门学科,太可惜了。
”打破该师看法的是()A.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B.量子概念的提出C.电力的发明与应用D.牛顿力学定律的发现解析:选B本题结合普朗克的物理成就——提出量子概念,不难选出B项正确。
普朗克是现代物理学家,而A、C、D三项均是近代科学成就,故排除。
4.中国科学院任定成教授认为,科学理论的发展是一种累积式的发展,既不抛弃旧理论,还将其归化入更全面的理论当中。
下列史实符合任教授观点的是()A.神创论与进化论B.相对论与量子论C.经典力学与相对论D.经典力学与量子论解析:选C由关键信息“不抛弃旧理论,还将其归化入更全面的理论当中”指的是一种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由此分析,进化论否定了神创论,A项不符合题意;相对论是宏观高速运动,量子论是微观高速运动,两者不具有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排除B项;经典力学是宏观低速运动的科学理论,而相对论否定经典力学中绝对时空观,由低速运动发展到高速运动,C项符合;经典力学是宏观世界的低速运动,量子论是微观高速运动,排除D项。
5.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被誉为“震撼世界的十本书之一”,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
主要是因为它() A.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B.进一步证明了“上帝造人说”的合理性C.改变了人对自身与环境的看法,动摇了对上帝的信仰D.深化了人类对生命本质的进一步认识,开创了分子生物学解析:选C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诞生的是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形成,故A项错误;进化论是否定上帝造人,故B项错误;进化论动摇了上帝在人心目中地位,故C项正确;分子生物学不是达尔文开创的,故D项错误。
6.“近代自然科学从诞生之日起就在各个领域开始了对古代权威和基督教神学的反叛和进攻,而科学自身的每一个胜利又都是对宗教教义和传统观念的致命打击与否定。
”有力地打击了封建神学创世说的科学成果是()A.自由落体定律B.经典力学体系C.生物进化理论D.细胞研究成果解析:选C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颠覆了上帝造人说,有力地打击了封建神学的创世说。
7.博尔顿和瓦特联手制造第一台蒸汽机时,英国国王前来参观他们的工厂。
国王问博尔顿正在忙什么,博尔顿说:“陛下,我正忙于制造一种君主们梦寐以求的一种商品。
”国王不解地问这商品到底是什么,博尔顿回答说:“是力量,陛下。
”这种“力量”带来的直接作用是()A.导致工厂制度的普遍建立B.引发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C.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普及D.促进了许多工业城市的形成解析:选C材料表明这种“力量”是指蒸汽机的发明。
蒸汽机被称为“万能的原动机”,其发明带来的直接作用是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普及,故C项正确;A、B、D三项都不是直接作用,而是其影响,故排除。
8.(2018·武汉调研)据相关资料统计,19世纪90年代,世界各国生产的汽车每年只有几千辆,但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世界的汽车年产量已猛增到50万辆以上。
促进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电动机的创制和使用B.内燃机的发明和改进C.石油化工工业的产生D.自动化技术广泛应用解析:选B电动机的创制和使用推动了电力产业的发展,故A 项错误;内燃机即是汽车的发动机,因而内燃机的发明和改进有利于汽车产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石油化工工业推动了化工产业的发展,故C项错误;自动化技术产生于20世纪中叶,故D项错误。
9.1883年,恩格斯曾高度评价一项技术革命,并预见其深远意义,认为这一技术将“使工业几乎彻底摆脱地方条件所规定的一切界限,不仅使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而且最终成为消除城乡对立的最强有力的杠杆”。
该项技术革命是()A.蒸汽机的改良B.电力技术革命C.内燃机的发明D.通信技术发明解析:选B蒸汽机改良后需要利用煤等自然资源,还不能使工业彻底摆脱地方条件的制约,故A项错误;电力技术革命使工业布局彻底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而且使城市和乡村都能普遍利用其成果,是消除城乡对立的最强有力的杠杆,故B项正确;内燃机的发明其成果无法在乡村普遍应用,因而不是消除城乡对立的最强有力的杠杆,故C项错误;D项与题干时代不符,错误。
10.(2018·荆州一模)科技革命带来了世界经济结构和格局的新态势。
20世纪70~80年代,新兴工业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战略是()A.发展高精尖的技术密集型工业B.发展一般技术和资本密集型工业C.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D.实施出口主导型经济开发战略解析:选B新兴工业国家(地区)工业基础相对薄弱,不适合发展高精尖的技术密集型工业,故A项错误;据“科技革命带来了世界经济结构和格局的新态势”和“20世纪70~80年代”可知新兴工业国家(地区)适合发展一般技术和资本密集型工业,故B项正确,C 项错误;新兴工业国家(地区)受地理环境影响,并不都适合实施出口主导型经济开发战略,故D项错误。
11.阿里巴巴1998年正式注册,随后,卓越、京东、凡客诚品、苏宁易购相继成立。
2018年,中国网络零售超过1.2万亿人民币,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网购市场。
2018年,中国网络零售额已突破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的10%。
这说明()A.电子商务已成为第三产业的主流B.知识经济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C.发展中国家是“新经济”的主要受益者D.信息技术推动了企业经营方式的革新解析:选D从10%的数据来看,电子商务并不是第三产业的主流,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到劳动生产率的问题,故B项错误;发达国家才是“新经济”的主要受益者,故C项错误;信息技术推动了电子商务的发展,使企业经营从利用传统平台发展到利用新的信息平台,故D项正确。
12.“逆袭、淘宝、秒杀、吐槽、卖萌……”这些名词的出现,说明了()A.信息时代言论自由B.网络影响社会生活C.汉语词汇亟待规范D.民主思想迅速扩展解析:选B题目中这些名词都是流行于网络,体现了网络对生活的影响,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与题干信息无关。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8分,第14题12分,共40分)13.(2018·湖北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世纪中期,由于木材匮乏引发的能源危机,使得英国人毅然在热能和机械能领域实现转轨,通过调整能源结构实现了国家整体性产业变迁,完成了经济史的重大转折,由此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在始于19世纪末期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能的广泛应用带领人类社会步入了电力时代……类似于前两次工业革命,随着新技术创新在多产业显现并加速扩散应用,第三次工业革命通过向可再生能源转型、分散式生产等五大支柱,重新塑造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将给人类社会带来比前两次工业革命更为广泛、深远的影响。
——朱启贵《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下的转型选择》材料二世界主要能源消费构成比例示意图材料三中国能源生产、消费结构图(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三次工业革命中的各主要工业部门。
(9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19世纪中期、后期和20世纪中期、后期能源结构变化的趋势。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8分)(3)材料三中,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能源生产、消费有什么变化?从历史角度简要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5分)(4)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三次科技革命影响下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得到的启示。
(6分)解析:第(1)问,据“实现了国家整体性产业变迁……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能的广泛应用带领人类社会步入了电力时代”“新技术创新在多产业显现并加速扩散应用,第三次工业革命”并结合所学分别归纳列举。
第(2)问第一小问,据“第三次工业革命通过向可再生能源转型”的提示,结合所学概括趋势;第二小问,根据表中20世纪70年代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原因。
第(3)问第一小问,据“1990年”两条曲线的交叉得出;第二小问,据“1990年”并结合所学分析说明原因。
第(4)问,围绕社会持续进步的重要保障,能源领域同其他国家的交往和合作,重视科学研究,推动新能源的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谈启示。
答案:(1)第一次工业革命:纺织、采煤、冶金、机器制造、铁路交通运输等。
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石油工业、化工、汽车与飞机制造、钢铁、通讯等。
第三次工业革命:原子能、航空航天、信息工业、生物工程、新材料等。
(2)趋势:从传统的不可再生能源如煤炭等向新型的、可再生能源如核能等转变。
原因:第一次工业革命改良蒸汽机的出现推动煤炭的开采和使用。
第二次工业革命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石油的开采和使用;第三次科技革命原子能技术得到发展,70年代的石油危机加快了核能、太阳能的利用。
(3)变化:能源消费超过能源生产。
原因: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能源消费增加。
(4)启示:①能源问题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持续进步的重要保障。
②能源领域要重视同其他国家的交往和合作。
③要重视科学研究,推动新能源的发展。
④对待能源问题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如注重环境保护、建设节约型社会等。
14.(2018·黄石调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有学者在一次演讲中提到,过去二百年中,人类经历的三次工业革命的特征: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机械化,第二次工业革命是规模化;第三次工业革命则是深度全球化背景下的“个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