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课件

农业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农业是维护人类未来的基石。本课件 将介绍农业的起源与发展,以及农业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什么是农业?
农业的定义
农业是指种植和饲养农作物、家畜家禽等生物,以获取食品、纤维等产品的生产活动。
农业的分类
农业可以根据经济目的和生产方式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包括农作物种植、畜牧业和渔业。
农业的起源
1 农业的起源时间和地点
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起源于约1.2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的中东地区,如今的叙利亚、伊 拉克、伊朗等地。
2 农业的起源原因
农业的起源可以归结为人类对食物的需求和环境变化。人类开始发展农业以解决食物获 取的问题。
农业的发展
1
农业的发展历程
农业经历了从原始农耕到工业化农业的演变过程。种植技术和农业生产方式不断 改进,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
2
农业生产力的提高
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农业生产力得到显著提高,使得术的进步
农业技术的不断革新,如灌溉系统、化肥、农药等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农作物 的生长环境和产量。
农业在现代社会的作用
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农业在许多国家的经济中占据 重要地位,为国家提供食物和 贡献大量的就业机会。
农业对社会的影响
农业的发展影响着社会的生活 方式、文化传承和人与自然环 境的关系。
农业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 展趋势
农业面临着资源有限、气候变 化等挑战,未来的发展趋势包 括可持续农业和精细农业等。
结论
1 农业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业的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紧密相关,对于人类的生存和文明进步至关重要。
2 发展农业是维护人类未来的基石
农业持续发展和创新是确保食品安全、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农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在此之前,人类是采集者和狩猎者,依靠采摘水果、采集根茎以及捕杀动物为生。
然而,随着气候的变化和人口的增长,这种生存方式变得愈发困难。
因此,人们开始寻找新的方式来种植和培育食物。
最初的农业实践可以追溯到中东地区,例如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和中华文明的河边地区。
在这些地区,人们开始种植谷物,如小麦和大麦,以及其他一些作物,如豆类、棉花和蔬菜。
同时,人们还开始养殖动物,如羊、牛、猪和鸡。
在农业起源的早期阶段,人们主要依靠自然的降水来滋养作物并种植饲养动物。
然而,随着农业的发展,人们开始控制和改变环境,以更好地满足自身生产的需求。
他们开始修建灌溉系统,引水灌溉农田。
这一举措不仅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也加速了农业的发展。
农业的发展在人类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农业的兴起使人类开始定居下来,形成农耕社会,结束了部落游牧的生活方式。
人们开始在固定的土地上建立村庄和城市,形成了社会组织和政治结构,并逐渐形成了现代社会。
其次,农业的发展也加速了人口的增长。
通过种植和养育更多的食物,人类得以养活更多的人口。
这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也为其他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
由此,人类社会的经济和文化活动获得了快速发展。
农业的发展还带来了对土地和资源的管理。
人们开始开垦新的土地,改善土壤质量和农作物的品质,提高农田的产量。
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民开始选择和培育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作物品种,创造出了丰富多样的农作物资源。
现代农业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人们在农业生产中应用了大量的科技和现代化设备。
例如,通过使用温室、化肥和农药等技术手段,农业生产的效率大大提高。
此外,基因工程技术也被应用于农作物的改良,提高了作物的抗病性和产量。
然而,农业发展也面临着很多的挑战。
一方面,农业生产对土地、水资源和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与此同时,全球人口的增加也对农业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二讲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40
东亚农业起源地为中心的原始 农业的传播示意图
蒙古 俄罗斯
西亚
黄河流域中心
朝鲜、日本
东亚农 业起源 中心
恒河流域中心
长江流域中心
越南、老挝、柬埔 寨、印尼
斯里兰卡 马来西亚
中美洲原始农业传播
新大陆农业是在与旧大陆隔绝的情况完成传播的。公元
前3000-4700年,南美沿海兴起了前陶器时代村庄。种植辣 椒、南瓜、菜豆、块根、块茎、棉花(历史早于墨西哥)。
气候变暖 人口增长 天然食物不足 转向农业
宴享说
海登(B.Hayden)认为在农业的起源阶段,由 于其生产量不大,在人类食物结构中不可能占很大的 比重。所以,早期人类驯化植物不是为了解决食物不 足,而是为了扩大食物的品种结构,增加美食的种类。 正因此,人类开始了驯化农业。
比如驯化一些植物可以用做香料、调味品;一些 谷物可以用于酿酒;葫芦科植物可用做宴饮的器皿等。 完全是为了增加食物的品种。 Nhomakorabea2
表代 年 质 地
约在1万年前冰期结束 冰期、冰川覆盖大陆
农业起源
距今1万年前,冰期结 人类出现在大约3百万年以前, 从那以后到原始农业起源,人 束,全新世来临,气候好转, 类一直靠采集和狩猎为生。 可供食用的植物多起来,采 距今大约7万年前,第四纪 集比较丰富,越冬后还有剩 更新世冰期来临,全球气温下 余,人们有了驯化种子从事 降,浆果类植物减少,大批动 种植的条件:1、通过选择 物死亡,打破了人类原来靠采 播种期改变了植物自生自灭 集、狩猎就能基本维持生存的 的自然习性;2、选择储藏 平衡状态。这就促使人类去寻 种子时,会选择在他们看来 找新的出路。一方面寻找新的 食物来源:气温的下降使浆果 粒子更多更饱满的种子,通 类植物减少,但促成了禾本科 过长期驯化,有利于基因得 植物的大量发育,其种子成为 到巩固;3、储藏的外部理 人们采集的主要对象;另一方 化条件,使储藏的种子逐渐 面,动物的减少和植物种类的 具有耐寒、耐旱的特征。 变化,使食物出现淡旺季之分, 尽管当时一系列做法不 必须储藏食物以备过冬,这时 是人来自觉的行为,但由于 最易保存的禾本科作物的种子 全新世食物的相对丰富,已 成为人们的首选。储藏使人类 在利用自然的基础上迈了一大 能够进行连续的种植,事实 步。在采集和储藏的过程中, 意义上的农业已经出现。 由于偶然的种子掉落或有意识 地播种行为,产生了原始种植 和农业的观念。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ppt课件

农业的起源 农业的发展与类型
农业景观和农业区位论
内容提要
本章首先详尽论述了农业的起源,包括农业起源 的理论和农业起源的地点;明确总结了农业发展的阶 段性特点及类型,以此为基础分析农业发展与社会发 展的相互影响机制以及农业对人类文明出现的重要意 义;其次本章系统分析了世界粮食生产、主要经济作 物生产与畜牧业生产的布局规律,并对农业景观,即 农田景观、农村聚落景观和观光农业景观作了比较条 理的介绍,最后引用了杜能的农业区位论,提供农业 生产布局区位差别的理论依据。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同自然资源、地理环 境、气候等条件和文化传统等密切相关。
农业起源的研究六大问题: 农业产生的原因 农业产生的地点 农业产生的时间 农业最初由什么人产生 农业产生的方式 农业产生的对象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农业起源目前有很多说法,没有确定的结论。
20世纪60年代之前,农业起源的假说以“发现论” 为代表。随着人的智力的发展,人们发现:与原 始社会的采集狩猎获取的食物相比,农业更有效 率和优势,人们发现了这种方式,很快被采纳, 并迅速传播开来。
,“最佳觅食模式”与海登提出的“宴享说”相似。 海登认为农业出现起始时期,其生产量不大,在占 人类食物结构比重不大,农业所驯化的植物的种类, 主要是增加美食种类。例如,有些植物是香料、调 味料等。
“人口压力说”、“宴享说”都有其合理性。
现在有人认为食物数量不太丰富的地区,人流 动性大,无法定居下来关注动植物习性,积累 经营,进行驯化活动,农业不会出现。食物丰 富地方,缺乏动力去研究和驯化动植物。
20世纪60年代出现“人口压力说”(博赛洛普) 盛行。认为冰期消退、人类生存环境扩大,人口 增长,出现食物短缺,动植物的驯化,出现了农 业。
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知识点总结

第2课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知识点总结【知识清单】知识点1 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一、农业起源:我国是世界上农业起源地之一。
1.发展过程的深入探索·早期萌芽:距今约2万年前,古人类开始有意识地收集并管理野生植物,如采集果实、根茎,逐渐认识到某些植物可以通过人工干预增加产量。
·关键突破:距今约1万年前,随着气候变化和人口增长的压力,我国南北方几乎同时迈入农业革命的新纪元,出现了人工栽培的农作物,标志着原始农业的诞生。
2.卓越贡献的全球视野·世界之最:中国不仅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还独立驯化了粟和黍,这些作物不仅丰富了人类的食物来源,还促进了人口增长和社会结构的复杂化。
·文明基石:水稻、粟和黍的人工栽培,不仅解决了古代人类的温饱问题,更为后续的农业文明、城市兴起乃至整个世界文明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定居生活1.背景农业的稳定发展使得食物供应更加可靠,人们不再需要频繁迁徙以寻找食物,从而促成了定居生活的兴起。
2.生活状况的丰富细节·技术革新:磨制石器的广泛使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制作精美的陶器则满足了日常生活的多种需求,如烹饪、储存等。
·家畜饲养:从狩猎到驯养,家畜(如猪、狗)的饲养不仅丰富了食物种类,还促进了农业生态系统的建立。
3.影响与意义生产力飞跃:定居生活和农业技术的革新极大地提升了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为社会的进一步分工和复杂化提供了物质基础。
社会进步: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们开始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文化、艺术等领域,推动了原始社会的全面发展。
知识点2 稻作农业的繁荣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1.时间地点与自然环境位于长江中下游的肥沃土地上,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稻作农业的繁荣提供了可能。
2.建筑特色与技术创新·干栏式建筑:适应南方多雨潮湿的气候,展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
·木结构水井:不仅解决了饮水问题,还反映了当时高超的木工技术和对水资源的管理能力。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农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其起源与发展可以追溯到距今约1.2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
在此之前,人类是以狩猎采集为生的,随着气候的变化和人口的增长,狩猎采集生活方式无法满足人类的需求,因此人类开始探索种植植物和驯化动物的方式,逐渐形成了农业。
农业起源与发展的过程中,有几个关键的环节。
首先是人类开始选择性地种植一些有用的植物。
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一些野生植物如小麦、大麦、豌豆等开始被人类采集,后来人们发现将它们播种在特定的土地上,可以获得更多的作物,从而满足食物需求。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也取决于当时的技术条件。
早期的农业生产方式非常原始,人们使用简单的工具手工耕种,没有灌溉设施和化肥。
随着时间的推移,农业生产的技术不断改进,人们开始使用灌溉系统,发明犁和锄头等工具,减轻了劳动强度,并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
农业的发展也与农业文明的兴起密切相关。
农业为人类提供了稳定的食物供应,使人们摆脱了对自然资源的依赖,从而有更多时间从事其他活动。
因此,人类开始发展手工艺产业、贸易和城市建设等。
农业文明在全球范围内出现,如古埃及、古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文明、古中国的黄河文明等,都与农业的发展息息相关。
农业的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问题。
农业生产的过度依赖天气和自然条件,以及非持续的耕作方式导致了土地退化和农业生态系统的破坏。
此外,农业生产的不平均分配也带来了社会问题,如贫富分化和农民的剥削。
因此,为了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是推动农业的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其次,需要进行土地保护和耕作方式,减少土地退化的风险。
此外,还需要加强农业合作和贸易,促进农产品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农业的起源与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
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稳定的食物供应,也推动了社会进步和文明的兴起。
然而,农业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需要通过科技进步、环境保护和措施来解决。
农业的发展和可持续性对人类社会的未来至关重要。
2农业起源与发展过程

(2)扩大灌溉与科学用水
世界灌溉农田占耕地面积的17%,灌溉农 田的食品产量占农业食品总产量的40%。 针对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在农业技术上采 取了以下对策: 开发雨育田 提高灌溉效率 培育早熟品种和耐盐抗旱品种 合理间混作
• 东亚农业起源中心
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恒河流域和东南亚地区。粟、 黍、稻
• 中美洲农业起源中心
墨西哥高原的“特瓦坎”模式及“佐哈庇尔科”模式。 西葫芦、玉米、南瓜、辣椒
农业起源地的特征
• 农业起源中心均分布在15°N~45°N, 旧大陆的起源点均发生在35°N上; • 农业起源中心均发生在半干旱地区; • 农业起源中心均发生在温带地区; • 农业起源中心均发生在稀树干草原地带。
前 期 后 期
石斧、石铲、 石锛骨耜 石斧、石锛、 石耜、石铲、 穿孔器、陶刀
粟、稷、 狗、猪、 牛、羊 水稻、 蔬菜 粟、稷、 狗、猪、 牛、羊 水稻、 蔬菜
北阴阳营、 大汶口、 薛家岗、 仰韶 大溪 齐家、汶 口、龙山
4500
发达的锄 耕或犁耕 农业
山背、园 青龙泉、 山、石峡、 屈家岭、 县石、 良诸
三、现代农业(分近代与现代两个阶段)
根据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发展的阶段性差异,近代与 现代农业的界线为20世纪中叶前后(第二次世界大 战)。
• 近代农业:19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近代农业是
现代农业的起步阶段,时间约为人类社会由农业社会 踏进工业社会的100年。近代农业阶段生产工具以农业 机械为主,生产技术以投入大量化学农用物质为特征;
名称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时期原始社会奴隶社会二战以后劳动力大量人力人力畜力少量人力生产工具石器木器铁器手工工具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生产技术对自然环境完全世代积累的经验依靠现代科学技术信懒依靠自然肥依赖自然环境改造自然环境大粪肥绿肥量施用化肥和农药经济特点集体劳动自给自足的自然农业生产向区域化生产水平极低经济为主农业劳动专业化和社会化方生产率和土地使用率向发展农产品商品较高商品经济薄弱生产区域分工不明显第三节世界农业主要类型与分布一世界农业的主要类型一原始农业的类型游耕农业二传统农业的类型灌溉农业三现代农业的类型西方商品性集约农业
必修二第课发达古代农业

必修二第一课发达古代农业概述古代农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早、最重要的生产活动之一。
本文将介绍必修二中关于发达古代农业的相关知识,包括农业的起源和发展、农业工具和技术、古代农民的生活等内容。
农业的起源和发展古代农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最早的定居时期。
人类从采集和捕猎为生逐渐过渡到种植农作物和饲养家畜,这标志着农业的诞生。
在人类历史上,埃及、中国、印度和美洲等地都出现了发达的古代农业文明。
这些农业文明以发展农业技术和有效利用土地资源为特点,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农业工具和技术古代农民在进行农业生产时使用了许多不同的工具和技术。
其中最基本的工具是石斧、石锹和石耙,用于翻土、耕作和收割。
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民们发展出了更先进的工具,如铁锹、铁镰和铁犁,这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此外,农民还利用水利工程来改造和利用水源,如修建灌溉渠道和水稻田等。
这些工具和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改进,为古代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古代农民的生活古代农民的生活方式与现代农民有着许多不同之处。
他们多数居住在农村,生活简朴。
农民的主要职责是从事农田耕种和家畜饲养。
他们的生活节奏与自然界的变化息息相关,根据季节的不同,进行耕种、收割和储存粮食等工作。
农民还需要面对各种天气和气候变化的挑战,如干旱、洪水和地震等。
但是,他们通过劳动积极应对这些挑战,并通过农业生产获得食物和财富。
发达古代农业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通过农业的发展,人类掌握了耕种和饲养家畜的技术,实现了从原始社会到农业文明社会的过渡。
古代农民通过勤劳和智慧改变了自然环境,使土地得到有效利用。
虽然古代农民的生活方式与现代社会有着很大的不同,但他们的努力和付出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学习和了解古代农业,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农业的重要性和不断创新的农业技术对社会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农业起源的基本认识
世界农业的起源是多中心的。农业的出现 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历史产物。近 10,000年来,世界农业的历史是一个由点状、 到线状、条带状、片状持续发展扩大的历史。 这种由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的历程说明了 人类社会对农业选择的必然性。
30
世界农业起源地的基本特征
(1) 纬度特征,农业起源的三个中心正巧是在北纬15°-45°之 间的地带。如果去掉新大陆起源点之后,旧大陆的起源点则发生在北 纬40°线上
地中海
黑海东部
乌克兰 平原
西亚农 业起源 中心
两河流域
俄罗斯 草原
意大利
埃及
伊朗 伊拉克
以西亚为中心的原始
农业传播示意图
非洲
印度 巴基斯坦
以西亚为中心的传播
英国科学家,A. J. 阿默曼,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农业文 化每年扩展1km。
这样农耕文化在欧、亚、非三洲经过五千年扩展,到 公元前3000-4000年,在欧洲北到斯堪的纳维亚,西到大 不列颠、爱尔兰,西南到伊伯利安半岛西部沿海和内陆, 东到俄罗斯草原范围内完成传播。公元前3000年,西亚的 农业文明传到南亚。印度河流域的农业文明,约始于这一 时期。至此,西南亚、北非、欧洲的农耕文化连成了一片, 构成了相对完整的统一农业文化区。
2
约在1万年前冰期结束 农业起源
冰期、冰川覆盖大陆
表代 年 质 地
人类出距现今在1大万约年3前百,万年冰以期前结, 从束那,以全后新到世原来始农临业,起气源候,好人转, 类可一供直食靠用采的集植和狩物猎多为起生来。,采 集比距较今丰大富约7,万越年冬前后,还第四有纪剩 更余新,世人冰们期有来了临,驯全化球种气子温从下事 降物集种播,死、植种浆 亡 狩的期果 , 猎条改类 打 就件变植 破 能:了物 了 基减 人 本植1、少 类 维物通, 原 持自过大 来 生生批 靠 存选自动 采 的择灭 平的衡自状然态习。性这;就促2、使选人择类去储寻藏 找种新子的时出,路会。选一方择面在寻他找们新看的来 食粒物子来更源多:更气饱温的满下的降种使子浆,果通 类过植长物期减驯少化,,但促有成利了于禾基本因科得 植到物巩的固大;量3发、育储,藏其的种外子成部为理 人化们条采件集,的使主储要对藏象的;种另子一逐方渐 面变必具化,须有,动 储耐尽使物 藏寒管的 食食、当减 物物耐时少 以出和 备现旱一植 过淡的系物 冬旺特列种 ,季征做类 这之。法的 时分不, 最是易人保来存自的觉禾的本科行作为物,的但种由子于 成全为新人世们食的物首的选。相储对藏丰使富人,类已 在能利够用进自行然连的续基础的上种迈植了,一事大实 步意。义在上采的集农和业储藏已的经过出程现中。,
(3)人种学说 19世纪法国的高比诺,英国的张伯伦等主张白人优越。但他们恰恰不能解释原始诞生
的三个地区农业文明均非白种人所为。欧洲文明仅仅只是次生文明; (4)地质学说
古代文明均发生在土质肥沃的地带。长期使用土地后,土壤养分逐渐消失,于是文明 也随之消失。东亚文明原始起源,且长期存在的事实与该学说相矛盾; (5)逆境学说
由于偶然的种子掉落或有意识 地播种行为,产生了原始种植 和农业的观念。
音乐—生命的本能—史蒂文•米森2005年8月16日,英国-《新科学家》
• 300万年前南方古猿可能已经住到了树 上;
• 180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具有了现代 声带的关键要素;
• 在3万年前,最后一个冰期生活的现代 人发明了乐器。
其他学说:
(1)气候学说 亚里士多德(384~322B.C) 由于古气候变迁,造成大片森林毁灭,原始人无法再依靠采集、
狩猎为生,不得不转而依靠农业。认为温和的气候是刺激文明产生的 重要条件。这种学说的缺陷是没有说明为什么在这种条件下能够产生 文明; (2)地形学说
19世纪英国历史学家认为地形可以分为能刺激人类想象力和能增 进人类理解力两种类型。大沙漠和山岳地带能够刺激人类想象力,却 无助于人们的理解力,故不宜于产生文明。东方中国地形有助于产生 人们理解力,故产生了文明。该学说的特点意表抽象,令人费解;
相传伏羲氏的时候, 人们过着“结绳而为网罟, 以佃以渔”的生活。至神农 氏时,才“制耒耜,教民农 作”,有了农业。而最早的 农业是由采集业发展而来的。
伏羲氏(即包牺氏)
人类在实践中形成 了包括种植业、林业、 畜牧业和渔业以及产前 服务、产后加工及管理 在内的广义的农业概念
神农氏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农业起源与原始农业的传播 第二节 传统农业的发展 第三节 现代农业的进程 第四节 农业历史发展的总结
在该区域内发现了距今1万年左右的,由 采猎向农耕转化的大量遗址。与世界野生大 麦、小麦分布相吻合
18
2019/8/24
西亚古代农村遗 址,大约距今 9500~8500年
西亚原生大麦、小麦 分布图 1 野生小麦原型地区 2 野生红小麦原型地区 3野生大麦原型地区
19
东亚农业起源中心
长江流域如:江西万年仙人洞遗址(距今8500年) 浙江河姆渡遗址(距今7000年)
人口压力说
美国人类学家博塞洛普(Boserup E.)1965年提出。 认为:由于冰后期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生存环境 扩大),人口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对动植物的过度捕猎 (杀)导致其数量下降,出现了食物的短缺。 人类就不
得不转向新的食物来源,以满足自身的生存需要。在新 食物来源中就有一部分植物的种子。于是出现了驯化植 物的农业。她的理论模式主要来自对亚非地区小农经济 行为的调查。
第二讲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农业是人类社会上最古老的物质生产部 门,人类发展的历史在一定意义上讲也是农 业发展的历史。最初的天文、地理学以及后 来的许多学科的产生和发展都与农业生产直 接相关。
学习和了解农业演化发展历程,有助于 我们形成系统、辩证和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和 研究农业问题。用历史和必然的眼光来分析 问题。
Cast taken from the original La Ferrassie, Dordogne, France, dated approximately 35 000 years ago
Musée de Tautavel, Agropolis-Museum Collections © Agropolis-Museum
东非原始人类化石(300万年)
周口店出土的北京人 (距今77万年-20万年)
Cast taken from the original Arago XXI, Tautavel, France, dated approximately 400 000 years ago
Musée de Tautavel, Agropolis-Museum collections © Agropolis-Museum
由于美洲没有大家畜的驯化以及冶铁技术的缺乏,始终 未完成传统农业的过渡。
43
三大农业文化区农业的起源与传播
古希腊、古罗马的原始农业就是欧洲传统农业的前身,其文明也是欧美 文明的基础。创造了两河流域 文明的苏美尔人,一说是说汉语的中国人
40
东亚农业起源地为中心的原始
农业的传播示意图
蒙古
西亚
黄河流域中心
东亚农 业起源
中心
恒河流域中心
斯里兰卡 马来西亚
俄罗斯
朝鲜、日本
长江流域中心 越南、老挝、柬埔 寨、印尼
中美洲原始农业传播
新大陆农业是在与旧大陆隔绝的情况完成传播的。公元 前3000-4700年,南美沿海兴起了前陶器时代村庄。种植辣 椒、南瓜、菜豆、块根、块茎、棉花(历史早于墨西哥)。 到公元前1500年,玉米由中美洲传到南美。这个过程中美洲 农业起源大约持续了3500-4500年。这之后美洲的原始农业 一直延续到16世纪欧洲人大量到来之后。
本世纪初,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人类无法从其他方面,只能从自然的、社会的逆境中 产生出精神力量。由此产生文明;
(6)宗教学说
原始人祭天用的野生动物并不是刚刚捕获的,因为祭天活动和捕猎常常不在同一时间 举行,于是就需要饲养,这样就有了畜牧业,为了解决饲料问题,又相应地产生了种植业;
(7)垃圾堆学说
原始人经常看到污泥堆上长满野生植物,于是逐渐地从单纯采集转向有意识的栽培。
引自:简.麦金托什等,文明的故事,海南出版社,2006
1.2 原始农业的传播
以西亚为中心的传播
现代考古学以掌握的知识表明,西亚 农业起源中心是农业起源最早的中心。它 形成之后,先后以五条途径向四周传播。
37
德国
莱茵河
捷克
波罗的海 斯堪的纳维亚地区 多瑙河
法国 英国
葡萄牙 西班牙
巴尔干 半岛
爱琴海 克里特岛
39
以东、南亚为中心的原始农业的传播
长江流域的农业先后向南传播到越南、老挝、柬埔寨、 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恒河流域文明则传播到斯里兰卡、 马来西亚等地;黄河流域文明成熟较早,大约在周代其通 过黄河流域下游向北、向东传播到我国三江平原、朝鲜、 日本。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东亚、南亚农耕文化区。
向西部的传播受青藏高原及游牧民族活动阻力作用而 进展缓慢。通过中亚民族实现交流的历史发生在以后的传 统农业时期。
20
东亚农业起源中心
东亚农业
的起源中心是 在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及恒 河流域。
有肩石锄 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分布
21
浙江余姚河姆渡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稻粒
距今8000年
22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 距今8000年
23
河北磁山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磨盘、磨棒
(公元前5400-前5100年)
24
25
海南黎族火耕后进行播种情况
印度恒河流域如:马哈加拉遗址(距今7000年) 根据在泰国东北部班青遗址(距今6000年),印
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南部尤鲁粱洞穴遗址(距今6000 年),越南红河流域同豆遗址(距今3500年)都发现 了碳化稻粒的事实,说明长江流域与东南亚是同一稻 作文化区。考古资料也显示,恒河流域、东南亚地区 与东亚有密切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