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人文地理学 第五章 农业的起源和发展

第四节 农业景观和农业区位论
农业景观 农业区位论
红旗风情小镇
多谷屯村
田心村
农业区位论
提出者:杜能 七大假设条件 六大农业圈 价值
七大假设条件
1、孤立国中唯一的巨大城市位于沃野平原的中央,周围为其农业 腹地,平原被未开垦的荒野所包围并与外界完全隔绝。 2、城市是腹地多余产品的唯一市场,并且不从其他区域获得产品 供应。 3、孤立国内德交通手段固定为马车 4、腹地具有均质性 5、腹地各地农业经营者的能力和技术条件相同 6、腹地经营者是追求最大利润,并且有能力按市场要求调整其农 业经营类型的农民。 7、运费与距离成正比,并且由产品生产者-农民负担
类型 主要 经济作物 农作 物 家畜 肉食 动物 家 禽 鸡
分布
旱作 农业
小麦 棉花、烟草、 牛、 猪、 花生、大麻、 马、 羊 亚麻、甜菜 驴、 和杂豆 骡
中国的东北、北方和西北地 区,中南半岛的山地、丘陵, 印度南部的德干高原及西北 地区,巴基斯坦、阿富汗和 西亚的一些地区,非洲的埃 塞俄比亚高原,俄罗斯泰加 林南缘一些地方
谷物农业
1、规模大——农业企业 2、机械化程度高 3、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和水稻
市场园艺农业
1、为市场提供蔬菜、水果、花卉等产品 2、保鲜与存储有特别要求
牲畜育肥农业
1、种植业与饲养业结合 2、主要种植玉米和大豆
大牧场
区别于一般游牧业: 1、规模大 2、不以家庭为单位放牧,由牧主雇佣牧工放牧 3、不是自给自足为目的,产品全部投向市场
第五章 农业的起源和发展
第五章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第一节 农业的起源
第二节 农业的发展和类型
第三节 世界农业生产布局 第四节 农业景观和农业区位论
农业史考试试题

农业史考试试题1. 农业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人类的农业起源可以追溯到约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当时人类开始从事简单的农业活动,种植一些农作物,饲养一些家畜。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业逐渐成为人类的主要经济活动,不仅保证了人类的生存,还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在农业的发展过程中,人类利用了自然资源,创造了农业工具和技术,提高了农产品的生产能力,形成了不同的农业文明。
2. 中国古代农业中国是农业文明的摇篮,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的祖先就开始种植粮食和饲养家畜。
古代中国的农业主要以种植粮食为主,秦汉时期开始推广水稻种植,唐宋时期发展了农田水利和农业技术,明清时期实行屯田政策,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和农业生产。
中国古代的农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支撑了中华文明的繁荣和发展。
3. 世界各国的农业发展与中国一样,世界各国的农业发展也有着许多共同点和差异。
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欧洲国家等,通过科技创新和工业化生产,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和食品安全,成为全球农产品的主要生产和出口国。
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印度、非洲国家等,仍然面临着农业技术落后、农产品供应不足等问题,需要加大投入和改革,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
4. 当前全球农业面临的挑战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全球农业正面临着许多挑战。
其中包括土地资源的枯竭和污染、水资源的短缺和过度利用、气候变暖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等。
如何保护环境、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成为全球农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5. 未来农业的发展趋势为了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和挑战,农业必须不断创新和发展。
未来农业的发展趋势包括加强科技创新,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实行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方式,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的安全质量,促进农业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民富裕化和乡村振兴的目标。
综上所述,农业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产业,承载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现实责任。
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和掌握农业知识,关注农业发展和农民生活,共同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做出贡献。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课件

农业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农业是维护人类未来的基石。本课件 将介绍农业的起源与发展,以及农业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什么是农业?
农业的定义
农业是指种植和饲养农作物、家畜家禽等生物,以获取食品、纤维等产品的生产活动。
农业的分类
农业可以根据经济目的和生产方式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包括农作物种植、畜牧业和渔业。
农业的起源
1 农业的起源时间和地点
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起源于约1.2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的中东地区,如今的叙利亚、伊 拉克、伊朗等地。
2 农业的起源原因
农业的起源可以归结为人类对食物的需求和环境变化。人类开始发展农业以解决食物获 取的问题。
农业的发展
1
农业的发展历程
农业经历了从原始农耕到工业化农业的演变过程。种植技术和农业生产方式不断 改进,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
2
农业生产力的提高
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农业生产力得到显著提高,使得术的进步
农业技术的不断革新,如灌溉系统、化肥、农药等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农作物 的生长环境和产量。
农业在现代社会的作用
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农业在许多国家的经济中占据 重要地位,为国家提供食物和 贡献大量的就业机会。
农业对社会的影响
农业的发展影响着社会的生活 方式、文化传承和人与自然环 境的关系。
农业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 展趋势
农业面临着资源有限、气候变 化等挑战,未来的发展趋势包 括可持续农业和精细农业等。
结论
1 农业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业的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紧密相关,对于人类的生存和文明进步至关重要。
2 发展农业是维护人类未来的基石
农业持续发展和创新是确保食品安全、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农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在此之前,人类是采集者和狩猎者,依靠采摘水果、采集根茎以及捕杀动物为生。
然而,随着气候的变化和人口的增长,这种生存方式变得愈发困难。
因此,人们开始寻找新的方式来种植和培育食物。
最初的农业实践可以追溯到中东地区,例如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和中华文明的河边地区。
在这些地区,人们开始种植谷物,如小麦和大麦,以及其他一些作物,如豆类、棉花和蔬菜。
同时,人们还开始养殖动物,如羊、牛、猪和鸡。
在农业起源的早期阶段,人们主要依靠自然的降水来滋养作物并种植饲养动物。
然而,随着农业的发展,人们开始控制和改变环境,以更好地满足自身生产的需求。
他们开始修建灌溉系统,引水灌溉农田。
这一举措不仅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也加速了农业的发展。
农业的发展在人类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农业的兴起使人类开始定居下来,形成农耕社会,结束了部落游牧的生活方式。
人们开始在固定的土地上建立村庄和城市,形成了社会组织和政治结构,并逐渐形成了现代社会。
其次,农业的发展也加速了人口的增长。
通过种植和养育更多的食物,人类得以养活更多的人口。
这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也为其他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
由此,人类社会的经济和文化活动获得了快速发展。
农业的发展还带来了对土地和资源的管理。
人们开始开垦新的土地,改善土壤质量和农作物的品质,提高农田的产量。
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民开始选择和培育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作物品种,创造出了丰富多样的农作物资源。
现代农业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人们在农业生产中应用了大量的科技和现代化设备。
例如,通过使用温室、化肥和农药等技术手段,农业生产的效率大大提高。
此外,基因工程技术也被应用于农作物的改良,提高了作物的抗病性和产量。
然而,农业发展也面临着很多的挑战。
一方面,农业生产对土地、水资源和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与此同时,全球人口的增加也对农业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5章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中海沿岸的约旦、巴勒斯坦、黎巴嫩等地,是世 界上最早的农业发源地之一,也是大麦、小麦、 小扁豆等栽培作物的原产地。 •中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栽培了水稻、 粟(sù)(谷子,小米)。 •美洲的墨西哥、秘鲁、玻利维亚分别是玉米、豆 类、马铃薯的产地。
(一)、索尔的推论
•索尔认为最早发展发生驯化的区域和人群满足下
•4、技术:这样,人类社会就逐步进入了新石器时
期。在生产工具改进的同时,人类也在长期的采 集和渔猎活动中熟悉了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学会 了栽培植物和驯养动物的简单方法。原始农业就 在这样的基础上产生了。这个说法中提到了农业 起源的时间、起因和当时的自然条件和技术发展 水平,但是仍然没有解决农业的演变机制。
3、传统农业的类型
•旱作农业,水稻农业,地中海农业和游牧业四种
类型。 •(1)旱作农业。旱作农业主要分布于温带大陆的 东岸以及副热带干旱的山地和高原。该类型的农 作物中,小麦占重要地位,其次是谷子,高粱, 玉米,大麦,大豆。甜薯,马铃薯。经济作物有 棉花,烟草,花生。大麻,亚麻,甜菜和杂豆等。 家畜有牛,马,驴,骡,它们都用于劳役。作为 肉食的有猪和羊。家禽主要是鸡。作物主要靠自 然降水。 •该农业类型地区多是易受灾地区。
第5章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黄虎国
第一节 农业的起源
•狭义的农业指耕作业,也称种植业; •广义的农业则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
渔业等五个生产部门。 •中国农业中,副业有两种含义:①指传统农业中, 农户从事农业主要生产以外的其他生产事业。在 多数地区,以种植业为主业,以饲养猪、鸡等畜 禽,采集野生植物和从事家庭手工业等为副业。 ②在农业内部的部门划分中,把种植业、林业、 畜牧业、渔业以外的生产事业均划为副业。
稻作农业起源和发展的基本过程

稻作农业起源和发展的基本过程1. 稻作农业的起源说到稻作农业,那可是中国古老而又璀璨的文明之一。
大约在公元前8000年左右,咱们的祖先就在长江流域开始尝试种稻子。
那个时候,他们可能还没意识到,这小小的稻谷将会改变他们的生活。
想象一下,当时的他们在一片茂密的原野上,用双手播撒下种子,等待着丰收的日子。
可别小看了这几粒种子,那可是开启农业时代的钥匙啊!在那时,农民们还是游牧的生活,跟着季节变化而迁移。
不过,后来他们发现,留在一个地方,种点儿东西,能吃上新鲜的饭,真是个不错的主意。
于是,大家开始学习如何选择好的水稻品种,经过几代人的摸索,终于找到适合的种子。
可见,古人也有点“因地制宜”的智慧。
慢慢地,稻作农业在长江流域扎下了根,成了人们生活的主角。
2. 稻作农业的发展2.1 技术的进步随着时间的推移,稻作农业也在不断进步。
最初,他们都是靠天吃饭,雨水充足的时候,稻子长得壮壮的;雨水少的时候,那可就惨了,稻子干得像个秋冬的枯草。
不过,聪明的古人总是能想出办法。
比如,发明了灌溉系统,修建了水渠,让水源更稳定。
这可真是“滴水不漏”的计划啊!不仅如此,古代农民们还学会了轮作、间作等方式,既保护了土地,又提高了产量。
可以说,这一系列的技术进步,让稻作农业的产量飞速上升,大家的饭碗也越来越满。
想想看,吃上白米饭、稀饭,那心里可真是美滋滋的。
2.2 文化的形成稻作农业的成功不仅仅体现在丰收的粮食上,还孕育了丰富的文化。
稻子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影响了他们的信仰和习俗。
农历新年时,家家户户都会用新米做饭,寓意着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而在一些地方,还有专门的祭稻仪式,感谢大自然的馈赠。
这种敬畏自然、珍惜粮食的文化,真是代代相传,历久弥新。
更有趣的是,稻作农业还催生了一大堆的成语,比如“米珠薪桂”,形容粮食的珍贵;“五谷丰登”,那是每个农民的美好愿景。
这些文化的积淀,让稻作不仅仅是生活的需要,更成了人们精神世界的一部分。
七年级上下册的历史农业知识点

七年级上下册的历史农业知识点历史学科包含了很多方面,其中农业历史也是其中之一。
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了解农业的历史知识不仅有利于增长知识面,还可以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我们的祖先是如何从事农业生产的。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七年级上下册的历史农业知识点。
一、农业的起源和发展农业的起源一般认为在新石器时代,也就是公元前1万年到公元前3000年之间。
最初的农业是人们通过采集作物和狩猎来维持生活。
到了新石器时代,人们逐渐开始了解到播种作物和养殖动物的技术,农业得以发展。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农业技术不断进步。
在中国,周朝时期开始实行“田制”,秦朝时期开始奠定了农业生产的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农业生产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二、农业生产的工具和技术农业生产需要使用各种工具和技术,例如犁、耕耘机、收割机、种植机等,这些工具和技术的发展,为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在中国,犁一般是由木头或铁制成,耕地时需要人力往前拉,收割机和种植机则是较为现代化的农业工具。
此外,在农业生产中也需要运用一些技术,例如汲取地下水饮用、水稻的半干法种植等。
这些技术的运用,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
三、农业生产和社会发展农业生产和社会发展是相互关联的。
在古代,农业生产的发展也带动了文化、商业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例如,秦朝的实行“均田制”,奠定了中国农业生产权的基础,使得农民在土地所有权方面得到更多的保障,进而士族地主和农民之间的矛盾也得到了缓解。
这种制度的实行,不仅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同时也为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贡献。
四、农业生产和时代变化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文化,对于农业生产的要求也不同。
例如,在中国的东汉时期,黄巾起义之后,社会经济遭到极大破坏,农业生产大受影响。
到了唐朝时期,针对当时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出现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制度,如“府兵抽丁制”、“百亩之户”等,这些制度都是对当时农业生产进行规范。
总之,农业生产的发展始终与社会进步息息相关,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于农业生产也有不同的需求和规范。
《农业导学案》

《农业》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农业的定义和作用;2. 掌握农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3. 了解农业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4. 探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措施。
二、导学内容:1. 农业的定义和作用:农业是指人类利用土地、水资源和气候条件,通过种植农作物、饲养畜生等活动,生产粮食、蔬菜、水果、畜禽产品等食品和原料的经济活动。
农业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产业,是维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2. 农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1)农业的起源和发展:农业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经过农耕、农牧民族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农业的现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农业生产方式不息改进,农业机械化、化肥农药的应用广泛普及,农业生产水平不息提高,但也面临着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
3. 农业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1)经济: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生产直接干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民的生计问题。
(2)社会:农业是农民的主要职业,直接干系到农民的生活水平宁社会稳定。
(3)环境:农业生产对土壤、水资源和空气质量等环境都会产生影响,需要采取措施珍爱环境。
4.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措施:(1)可持续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兼顾生态环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2)措施:采用科学种植、合理施肥、水资源管理等措施,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导学问题:1. 什么是农业?农业的作用是什么?2. 农业的发展历程有哪些?农业现状存在哪些问题?3. 农业对经济、社会和环境有何影响?4.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是什么?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哪些措施?四、拓展延伸:1. 请调查一下你所在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和畜禽养殖情况,了解当地农业生产的特点。
2. 请分析一下当前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3. 了解一些农业科技的应用,如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第一节农业的起源 • 第二节农业的发展与类型 • 第三节世界农业生产布局 • 第四节农业景观和农业区位论
第一节 农业的起源
• 地理背景:人类历史发展到今1万年前左右, 也就是地史上更新世晚期末,构造史上的 最后冰期结束之际,考古学上的中石器时 代,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生态环境发生的 巨大的变化。全球气温的回升,冰川消退, 世界上草原面积也随之有所扩大,人类的 生存空间也随之扩大,野生谷物的生长地 扩展,草原上动物大量繁衍,这为人类对 动植物的驯化提供了条件。
• 广谱经济,顾名思义,是指“广泛食谱”的经济, 包括采集植物果实、根茎、籽粒,渔猎捕捞河湖 中的鱼、蚌或海边浅水区的蛤、贝类水产。具体 形式、内容可以多种多样,依各地的自然条件而 定。当然,狩猎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一种重要的食 物来源,但已不占主导地位。
• 这种广谱经济形式只是对不稳定生态环境的一种 不稳定的适应。这样虽可解一时之忧,但并末解 决根本的问题,仍然存在隐患,有资源耗竭的危 险。一旦环境有大的波动,人们可能又将面监生 存危机。
• “居然猎到一只麻雀。这是远绕了三十里路才找到 的。”
②竞争宴享说(海登B. Hayden)
• 1.认为人口不会无限制增加。与人口无节制 的持续增长相反,一般的狩猎采集者采用 某种方法将其人口控制在与资源相平衡的 水平上。(殺嬰、延遲斷乳、生病老者棄養)
• 这种平衡既不会那么高,以到于饥荒是一 种种经常发生的事件,它也不会那么低以 至于人口数量会危及婚配和防卫,或者需 要经常做人口控制。
• 种子的热量明显高于植物的其他部位(根、 茎、叶和果实),故出现了农业。
• ——“今天的运气仍旧不见佳,还是只有乌 鸦……。”
• 他回忆半年的封豕是多么大,远远望去就像一坐 小土冈,如果那时不去射杀它,留到现在,足可 以吃半年,又何用天天愁饭菜。
• 回想当年的食物,熊是只吃四个掌,驼留峰,其 余的就都赏给使女和家将们。后来大动物射完了, 就吃野猪兔山鸡;射法又高强,要多少有多少。 “唉,”他不觉叹息,“我的箭法掌太巧妙了, 竟射得遍地精光。那时谁料到只剩下乌鸦做 菜……”
③最佳觅食模式
• “最佳觅食模式”:动物觅食一般集中在 一种或者少数几种猎物上,最佳食谱是那 些平均食物收获量与平均食物处理时间比 值最大的那些种类。
农业起源的三个阶段
• 1、简单的狩猎经济向广谱采集经济过渡。 以狩猎为主的经济可以称为简单狩猎经济。 人类经过几百万年的发展,人口压力日益 严重。这些都迫使人们放弃单纯按最佳觅 食模式去取食,而尝试多种的取食方式, 迈出了向农业起源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一步---以渔猎、采集为主的广谱经济,或称之为 复杂渔猎采集经济。
• 人类为了创造文化,必须首先能够生活,必须解 决维持人类生命活动的食物供给及其营养物质的 来源。
• 不论在人类社会的哪个阶段、哪种社会形态,农 业始终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生产部门。
• 对人文地理来说,要认识农业就要认识世界上农 业的起源和扩散、主要农业分布区、农业与自然 条件和文化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农业生产景观。
2、广谱采集中发展出集中采集
• 由于环境的不稳定性,资源的波动是不可避免的, 特别是高档食物品种日益枯竭,人口压力增大, 人们需要获得和掌握一些可经常利用的动、植物 来作为食物匮乏时的一种储备。
• 证据:
• 1.驯化在新大陆和旧大陆同时发生。旧大陆在经 过二百万年才出现愈来愈大的人口压力。新大陆 被占据的时间仅为这段时间的百分之一,而且人 口迁徙受到白令海峡的严重限制,总之,人口增 长的动力是无解释这两大陆几乎同时发生的农业 起源。
• 2.在那些首先实行驯化的考古学文化中,一般表 现出对劳力进行控制,社会经济不平等,和有舶 来品交易的明显迹象。这种因素与较盈余的经济 较为吻合,而与处于周期性饥荒的匮乏经济不符。
• 2.认为原始共产主义制度不利于农业产生
• 对于大部分狩猎采集者来说,资源有限和波动的 性质,使他们必须在群体内分享食物,并建立群 体间的联系以便在食品匮乏时获得援助。分享食 物的重要性,以及至少某些主食资源过度开采所 造成的不稳定,会在一般狩猎采集者中造成经济 资源的竞争和私下拥有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 使投入任何大量剩余的时间和劳力来进行粮食生 产变得毫无意义。因为分享食物的义务使得这种 投资首先使他人利益。
• 3.认为最初农业产量有限,不可能作为主食 的来源,而是一个创新性奢侈品。
• 农业出现的初期,生产量不大,在人类食 物结构中,所占比重不可能很大。为扩大 食物品种结构、增加美食种类而出现了驯 化植物的农业。有些植物纯粹是香料和调 味品,有的谷物适于酿酒,有些葫地区。粮食生产发生 最理想的条件是那些基本资源特征改变到如此 程度,以至于义务的粮食分享对于生存不再是 必须的地方,以及那些拥有生产的粮食不再受 非议的地方。有理由设想很可能在资源丰富的 地方发生。
• 意义:农业的起源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 它使人类的经济生活完成了从攫取性经济 到生产性经济的质的飞跃.
1. 农业是粮食等基本生活必需品的来源
2. 农业发展工业和其他产业所需劳动力的主 要来源
3. 农业是工业特别是轻工业所需原料的来源
4. 农业是工业的重要市场
5. 农业是国家资金积累的重要来源
一、关于农业起源的理论
• 5.认为农业起源于复杂的社会形态中。
• 一些有野心的人会利用基于经济的竞争宴 享来控制劳力、忠诚和租赁。在竞争宴享 中对劳力的控制是基本的目的,而它被看 作是成功和权势的标志,如果一种最早驯 化的物种是十分可口的食物,但劳力投入 很高或不易获得,那么其驯化是在竞争宴 享相关性中发生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 ①人口压力说 (以博塞洛普(E. Boszerup) 为代表)
• ②宴享说 (由海登(B. Hayden)提出) • ③最佳觅食模式说
①人口压力说 (博塞洛普E. Boszerup)
• 为增加新的食物来源和数量以维持自身生 存而出现了驯化植物的农业。
• 人口增长——采集与狩猎强度上升,弓箭 的改进与广泛使用——动物捕杀过度,食 物短缺——新的工具、方法,新的食物来 源和数量——驯化植物的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