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莉小说中女人和爱情

合集下载

池莉人生三部曲的爱情观

池莉人生三部曲的爱情观

池莉人生三部曲的爱情观作者:吴笛来源:《文学教育》 2014年第3期吴笛内容摘要:池莉“人生三部曲”从两性关系出发,讲述关于女性的爱情命运及男性对爱情的心理变化及选择。

三部曲中两性关系的摩擦与世俗生活下的爱情态度,投射出池莉在其所处时代与地域之中,另类的爱情观与妥协的生活哲学。

关键词池莉婚姻两性爱情选择世俗生活新写实张爱玲经典的中篇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开篇有这么一段绝妙的比喻:“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

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

’以玫瑰喻女人,红玫瑰与白玫瑰的命运随婚姻开始后不尽相同,不论是红玫瑰还是白玫瑰,命运的走向都与男人和婚姻捆绑在一块,走入婚姻后的女人在男人眼里渐渐变得廉价。

这段精彩的比喻可以单独抽离出小说,解释普遍的男女婚姻关系。

八十年代末期,作为“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池莉“人生三部曲”把视角对准刚踏入婚姻不久的小夫妻。

在另一个地域与时空,仍能发现其笔下的两性故事中与张爱玲几十年前在小说中暗藏的观点暗暗相合,三部小说几乎涵盖了男女踏入婚姻的全过程,在各种生活细节与人情世故中,女性命运的变化及男性心理的选择状态值得研究。

张爱玲绝妙比喻的背后,看到的是她对婚姻的消极态度,女人一旦踏入婚姻后,在丈夫的眼中,渐渐变得如“饭黏子”、“蚊子血”般廉价,它们如同生活小物件般不起眼,但它作为更加世俗的存在,与人朝夕相处却又可视而不见,过于习惯的存在便使人变得不珍惜。

婚姻对于女人漫长的一生,的确是个重大的转折点。

以此转折点考察池莉“人生三部曲”中女性在婚后的命运走向及在其丈夫心里位置的变化。

池莉笔下的女性也由婚前的“玫瑰”在生活琐事中渐渐消磨成“饭黏子”或“蚊子血”。

女主人公的变化必有婚前的状态作为对比。

《不谈爱情》开场,吉玲的火爆与泼辣是小说展示给读者的第一印象,这同样令庄建非惊讶。

论池莉小说的女性意识

论池莉小说的女性意识

基本内容
池莉是一位非常有才华和特色的女作家,她的作品中有很多关于母性形象的描 写。本次演示将从池莉小说的创作背景、母性形象的特点以及其作品所反映的 社会现实三个方面来探讨池莉小说中的母性形象。首先,在池莉的小说中,母 性形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这些女性角色通常都是母亲的形象,她们经历 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但仍然坚强地面对生活。
谢谢观看
参考内容
基本内容
池莉,当代著名的女作家,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情感,长期致力于描绘 出真实而独立的女性形象。她的作品不仅揭示了社会现实,同时也为女性发声, 表达了女性意识的崛起和她们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在池莉的小说中,女性角色多种多样,但无一不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她以独 特的笔触,刻画出一个个真实而鲜活的女性形象,她们在面对生活的挫折和磨 难时,展现出坚韧和勇气。例如在《烦恼人生》中,池莉刻画了一个典型的武 汉家庭妇女形象——印家厚。她面临着婚姻、家庭、工作的种种压力,但她凭 借自己的智慧和坚韧,成功地处理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
池莉小说的女性意识不仅体现在对女性角色的刻画上,更体现在对女性生活和 女性视角的上。她以独特的笔触揭示了女性的生存状态,展示了女性的独立、 自尊和坚韧。这种女性意识不仅增强了池莉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也为中国当代 文坛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她的作品也为我们提供了反思当代社会中性别关 系、女性地位等问题的新视角。
通过深入剖析《理智与情感》中的女性角色,我们可以看出奥斯汀对于当时社 会现象的敏锐洞察力。她以女性视角描绘出了一种理想化的女性形象,既理智 又充满情感,既自立又坚强。这种形象在当时的社会中无疑是一种挑战和颠覆, 它挑战了传统的社会观念,也颠覆了人们对于女性的固有认知。
奥斯汀的小说不仅在文学上具有极高的价值,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理解那个时 代社会现象的重要视角。她通过细腻的文字和鲜活的人物描绘,让我们深入了 解了那个时代女性的生活状况和内心世界。这种理解和认知对于我们今天理解 和尊重多元性别与文化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池莉人生三部曲的爱情观

池莉人生三部曲的爱情观

女 人存男 人眼里渐渐变得廉价 。 这段 精彩 的 比喻 可 以单 独抽 离 出小 说 , 解 释 普 遍 的 男 女 婚 姻 关
系。 八 十年 代 末 期 , 作为“ 新 写 实 小
说” 的 代表 作 家 , 池莉“ 人 生 三部 曲” 把视 角对 准刚 踏 人 婚 姻 不 久 的 小 夫 妻 。在 另 一 个 地 域 与 时 空 , 仍 能发现其 笔下 的两性故事 中与 张 爱玲 几 _ 卜 年前在小 说 中暗藏 的观 点暗暗相合 , 三部小说几乎涵盖 了 男女 踏人婚姻 的全过程 , 在各种生 活细节与人情世故中 , 女性命运 的
前 明月光 ’ ; 娶了白玫瑰 , 白的便是
农N2 _ 沾 的 一 粒饭 黏 子 , 红 的 却 是 心 口上一 颗 朱 砂 痣 。’ I t 】 以 玫 瑰 喻 女人 , 红 玫 瑰 与 自玫 瑰 的 命 运 随 婚 姻开始后不尽相同 , 不 论 是 红 玫 瑰 还 足 白玫 瑰 , 命 运 的走 向都 与 男 人 和婚 姻 拥 绑 在 一块 , 走 入 婚 姻 后 的
性 的命运 衰败之感 完全从 男人 眼
里 出发 。
人, 披 了件 衣 服 , 没 穿袜 子 , 趿着 鞋, 憔 悴 的 脸上 雾 一 样 灰 暗 ” 。【 】
张爱玲的比喻毫不留情 , 带 着
将 四 个 喻 象 分两 组 , 可 以 发现
其象征着 理想爱情 与现实 婚姻 的
对立 , 这 样 的对 立 便 透 出两 种 选 择 倾 向 。尽 管 女 人 在 男 人 眼 里 已 是 “ 饭黏子” 与“ 蚊 子血 ” , 但女 人的 自 身命 运 在 张 爱 玲 与 池 莉 的 处 理 下 呈两 种 走 向 : 盂烟 鹂 起 初 怀 抱 对 振 保爱情 的期待 , 换来 的是一再 的失

浅谈池莉作品中的婚姻观

浅谈池莉作品中的婚姻观

却 不 露 半 点 委 曲 ,又 在 日后 做 出为 了庄 建 非 的幸 福 决 意 要 离 开 他 的 善 良 状 ,使 庄 建 非 被 感 动 得 泪 水 盈 眶 ,于 是 不 顾 一 切 阻 力 ,决 定 马 上 与 她 结 合 。如 此 这 般 ,她 成 功 地 迈 进 婚 姻 的 殿 堂 。在 这 里 ,池 莉 打碎 了 人 们 一
实 人 生 、 日常 生 活 及 婚姻 关 系 的 琐 屑 、辛 酸 与 艰 辛 。 以 冷 静 写 实 的风 ” 格 ,以 “ 穿 虚 幻 的爱 情 ” 的 求 实 精 神 , 摈 弃 爱 情 中 的 浪 漫 和 理 想 成 拆
的 婚姻 。 当 然 ,我 们 并 不 能 把 她 看 作 是 一 个 惯 于 耍 手 段 的庸 俗 的 人 ,因 为她还 有理想 ,重人情昧 ,她 把家里料 理得井 井有条 ,还” 设计 节 假
生 活 着 ,爱 才 有所 附 丽 。 爱 情 是 “ 丽 ” 于 生 活 的 ,离 开 生 活 ,爱 情 ” 附 只 不 过 是 虚 无 缥缈 的 海 市 蜃 楼 罢 了 。 在 池莉 的 作 品 中 ,“ 不 拔 高 ,不 放 大 ,不 矫 饰 , 她 充 分 深 入 了现 她
文 章 编 号 :1 0 0 6—0 6 ( 0 1 1 0 0 0 2 X 2 1 ) 2— 0 0— 1
分 ,引 导人 们 关 注 被 传 统 爱 情 文 学 所 忽 略 的 现 实 考 虑 ,让 主 人 公 在 生 活 中 找 到 现 实婚 姻 的 真 谛 。
1 3和星期 天轮番去两边的父母 家 ,与两边 的父母 都亲亲热热 的,共 享天 伦之乐 ” ( 管这个 理想 并未 实现 ) 尽 。这 样 的 人 妻 你 不 能 不 说 她 贤 惠 , 就在庄建非仔 细反思婚后生 活时 ,连他 自己也不得不 承认 吉玲从各个 方 面衡量都是满不错 的妻 子。其 实他们 的结合 只是作 品的序幕 ,男人女 人 婚 后 的生 活才 是 池 莉 真 正 的笔 力 所 向 。 三 、 《 阳 出世 》 — — 浪 漫 激 情 的 爱 情 过 后 就 是 平 淡 无 奇 的 婚 姻 太 《 阳 出世 》 中十 分 细 腻 地 描 写 了 技 校 毕 业 的 工 人 赵 胜 天 和 图书 馆 太 工 作 的李 小 兰 从 结 婚 到 孩 子 周 岁 的家 庭 生 活 和人 生 烦 恼 。 他 俩 靠 微 薄 的 工资收入齐心协力支撑着小家庭 ,准备人流 、妊娠反应 、期待生产 哺 乳婴儿 、孩子生病等等 ,时刻牵动着他们情绪 的波 动、经济的神经 ,使 得 这 对 小 夫 妻 无 暇 顾 及 浪 漫 。在 平 淡 、烦 琐 、紧 张 的婚 姻 生 活 面 前 ,赵 胜 天 曾萌 生 过 “ 了 孩 子 就 和 她 离 婚 ” 的 念 头 ,但 在 血 淋 淋 的 、 刻骨 铭 生 心的 “ 阳出世”、“ 太 婴孩 出世” 痛苦 面前 ,他感动 了 ,他与妻 子在共 同 的 哺 育 后 代 的 艰 辛 中认 识 了对 方 ,改 变 了 自己 ,体 会 到 一 种 博 大 深 沉 的 爱 。 小 说 中写 李 小 兰 的怀 孕 ,逐 日写 了她 的孕 期 反 应 、 心 理 变 化 ,为 婴儿所做的准备工作的进程 。 在 “ 烦恼 三 部 曲 ” 中 ,婚 姻 家庭 生 活是 琐碎 的 ,是 忙 碌 的 ,是 烦 恼 的 ,是 平 淡 的 ,是 离 不 开 柴 米 油 盐 的 。作 品 中的 主 人 公 对 爱 情 的 美 好 幻 想在复杂 、平淡的婚姻生活 中破灭了 ,然而他们并不因此悲 观颓废 ,或 者愤世嫉俗 ,而是以强烈 的家庭责任 感 、以正视 现实人 生的务实 态度 , 去应对现实。他们懂得了婚姻并不仅仅是两个人的事 ,用哲学家 罗素的 话 来 表 达 就 是 :“ 姻 是 比 两个 伴 侣 的 欢 乐 更 为 重 要 的 东 西 :婚 姻 是 一 婚 种 制度 ,这种制度通过生育这一事实 ,成为社会内部结构 的一部 分 ,它 的价 值远 远超过夫妻之间的私人感情 。 ”

浅谈池莉小说的爱情观

浅谈池莉小说的爱情观

浅谈池莉小说的爱情观惠转宁 当下作家笔下的婚姻爱情作品对理想爱情进行颠覆、解构,使爱情成为脆弱的、不堪的俗事,爱情成为政治的、肉欲的物化了的东西。

池莉曾说“我的文学创作将以拆穿虚幻的爱情为主题之一。

”池莉的《不谈爱情》中,坚决反对儿子这桩婚姻的知识分子家庭的庄家父母在儿子的婚姻出现破裂时亲临花楼街,拜见亲家,这些行为都是以儿子的家庭矛盾不影响儿子出国为前提的。

充满了世俗的功利性。

作品中作家不谈理想中的爱情梦幻,展示的是世俗人生中本真的爱情或婚姻。

在描写庄建非与吉玲这对现实男女的恋爱、结婚、以至闹离婚的同时,对比性地描写了另一类爱情的女性王璐,她在爱情的表达方式上追求诗情画意,她“不屑于谈家庭琐事,柴米油盐,喜欢讨论音乐诗歌,时事政治及社会关注的大问题”。

在池莉看来,王璐不切实际的爱情在现实面前是脆弱的、幼稚可笑的。

相比之下,小市民底气十足的吉玲则显得朴实、机智、可爱。

所以,作者让庄建非在理智的权衡之后选择了与吉玲的结合。

在这个简单而又寻常的故事中,池莉通过对充满质感的生活的描绘,一再传达出世俗的婚姻绝少花前月下、诗情画意,世俗生活意味着柴米油盐、吃喝拉撒,“妻子不只是性的对象,而是过日子的伴侣”,现实男女应摒弃爱情中的浪漫和理想成分。

《绿水长流》是池莉通过几组人物的生活状态从而对爱情进行了诠释“上帝好像并没有安排爱情,它只安排了两情相悦,是我们贪图那两情相悦的极乐一刻的天长地久,我们编出了爱情之说。

”作品中的李平平与方宏伟初恋场面的不洁、丑恶,李平平说“初恋是被你们文学家写得神乎其神了,其实狗屁,不过是无知少年情窦初开,又没及时得到正确引导,做了些傻事而已”;“我”认为“初恋是两个孩子对性的探索。

是一个人人生的第一次性经验,初恋与爱情无关”;兰惠心与罗洛阳婚外恋的狂热虚假;“我”作为爱情典范的姨夫姨母却是,姨夫曾为了爱情而离开了党,若干年之后姨母为了回家探望死去了的父亲而遭姨夫大打出手并出言不逊,虽然两人和好但姨母声言“不谈爱情”,这些事例无不验证了理想、诗意的爱情在现实生活中的虚幻性,无不讽刺了追求诗意的爱情是无望的朝圣。

试从小说中浅析池莉的爱情观

试从小说中浅析池莉的爱情观

试从小说中浅析池莉的爱情观内容摘要:池莉是当代的著名女作家,在她的小说中,爱情与理想是对立的,并与崇高划清了界限。

她以平民化的视角书写纷繁的爱情世界,向我们展示了一种俗世之爱,她爱情观的形成和个人的人生经历和时代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爱情池莉小说世俗化一、文学创作与爱情(一)关于爱情“爱情是作家创作的永恒主题,是人类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集中反映了人性发展的要求与趋势。

”因此爱情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谈文学就不得不涉及爱情这个问题。

“爱情可分为浪漫之爱和世俗之爱”。

浪漫的爱情是男人和女人之间最高尚的关系,也是人类最亲密的情感表现形式之一。

“它是作为两个互为对象化的主体的情感撞击所迸发出的绚丽火花,是令人无限憧憬无比神往的浪漫诗意。

”①它是人类情感的美好体验,具有美好的理想色彩。

而世俗的爱情却不是,世俗的爱情具有功利成分,爱情中的浪漫色彩常常被生存中遇到的现实需求毁灭,爱情最终向婚姻妥协。

(二)文学作品中爱情的类型在诸多文学作品中,“爱情”总是向人们展示着迷人的魅力。

关于爱情文学作品中的爱情我们认为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浪漫的;一类是现实的。

关于浪漫的爱情故事,在古代,有传说的许仙与白娘子,他们的爱情故事悲凉凄美;董永和七仙女人,他们仙苦恋,惊天动地;在小说中,有贾宝玉与林黛玉有情人难成眷属的爱情悲剧,也有张生和崔莺莺的烂漫爱情故事;这些文学作品中的爱情故事世世代代感染着人们的心灵。

在现代,那些缠绵悱恻,如火如荼,轰轰烈烈的浪漫爱情故事,是女作家作品中的一个特色。

比如,台湾的女作家琼瑶不知迷住多少女孩子。

大陆的不多说,仅女作家张洁,无论还将写出多有价值的作品,她早期的作品《爱,是不能忘记的》,就处在一个绝对压倒一切的让人①川鄂.池莉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18.不能忘记的位置,乃至只要在正式的文字里说到张洁的名字,就无法不提起它。

关于现实的爱情,在现代女作家中,池莉是一个典型代表。

论池莉小说的女性意识

论池莉小说的女性意识

论池莉小说的女性意识池莉初登文坛就被誉为“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这使人们对她的小说形成了一种误读,忽略了女性意识在其作品中自然的潜性的显现。

其实,女性意识一开始就蕴涵于池莉的作品之中,从母性意识的展示与体现到爱情婚姻情感意识的定位,从与男性抗衡的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到消解两性激烈的对立,其女性意识经历了由隐到现,由粗到细、由疏到密,逐渐成熟和完善的过程。

1、母性意识的展示与体现。

池莉小说既有对慈爱、无私的母爱的歌颂,同时也存在着“审母意识”。

她笔下的母亲首先是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人,她们既有无与伦比的母爱和奉献精神,同时也有着无法掩饰的缺憾和局限,从而撕裂了传统作品中所虚构的“母亲完美无缺”的神话。

2、爱情婚姻的现实图景。

爱情,被人认为是永恒的文学主题,古往今来,不知多少作家为之动容,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爱情乐章。

而池莉却站在一种超越的立场,以女性“客观、冷静”的视角,由“不谈爱情”到“拆穿爱情”,剥下了爱情的“玫瑰色光环”,还原了爱情的真相;她构筑了一个独特的婚恋世界,它世俗、平庸却又温馨,体现了女性对现实世界清醒的认识。

3、逐渐鲜明的女性意识。

池莉从发表第一篇小说开始,就开始了对女性的持久关注。

从“大胆地对男人说不”——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到对“男权神话”的彻底否定——女性主体意识的浮现,再到“姐妹情谊”的书写——女性群体意识的显现,体现了池莉女性意识的逐渐成熟。

4、消解激烈的两性对立——渐次完善的女性主义意识。

女性文学的价值目标应是寻求两性文化的和谐与完善,寻求男性文化对女性亚文化价值体系的认可与接纳,最终实现共同人性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日趋美好,这才是女性文学的终极目标之所在。

池莉小说前期的文化对立情绪显而易见,而近期小说则走出了以“性别差异和独特性”为核心的女性文学阶段,开始追求双性和谐、共同发展的理想境界,表明了她女性意识的逐渐完善。

池莉小说的女性意识对文坛的价值和意义。

池莉小说的女性意识作为新时期多元化女性意识之一脉,是现代女性的现代意识的真实反映,人类意识的发展是无止境的,随着社会历史的进步,我们期待着,女性意识与男性意识的日渐融合并最终走向和谐。

我从《烦恼人生》看池莉[1]

我从《烦恼人生》看池莉[1]

从《烦恼人生》看池莉的爱情观和人生观内容提要:作为八十年代后期兴起的“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池莉以其独特的视角展示了现实生活的本质,展示了在现实社会中人的挣扎和奋斗。

其代表作《烦恼人生》以“零度感情”叙说生活的厚重和烦恼,为我们勾勒了现代人的生存状况与内心世界,唤起了人们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作品也同时表现了池莉作为一位女性所特有的对生活的敏感体验,也表明了池莉本人对于生活对于爱情的态度。

关键词《烦恼人生》新写实爱情观人生态度作为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池莉以一篇《烦恼人生》而引起世人注目。

这篇小说奠定池莉在文坛的地位,让她成为文坛一颗耀眼的明星,同时这篇小说也让人们开始关注自己的生存状态,关注自己在生活中的体验。

自从池莉的《烦恼人生》发表,人们似乎才发现:原来我们的生活存在这么多的烦恼,他们像灰尘一样充满着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他们挥之不去,一直积蓄在心底,生老病死,生生不息。

正因为池莉的《烦恼人生》引发了人们潜伏在内心深处的人生体验,所以作品一发表就引起人们广泛的注意,也为池莉迎来盛名。

《烦恼人生》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和《小说月报》第三届百花奖,也是池莉唯一一篇收入《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的小说。

《烦恼人生》也被誉为是“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

池莉在《烦恼人生》中以“零度感情”冷静的叙述了普通人的生活状态,还原了芸芸众生的生存本相。

本文试图通过简析《烦恼人生》从而简单的透视池莉,透析池莉的人生态度和爱情观。

一池莉最初的小说讲述的是她的知青生活。

在描述知青生活的一系列作品中,池莉描写了爱情、友谊、理想和忧伤,用童年的温馨的梦想去审视人们的现实生活,表现这些人们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应该说这时候的池莉,她所写的小说,她所表现的生活,还在是一种理念上的生活还在是个尚未真正触摸到生活本质的孤独者,这种孤独是因为没有真正与生活相联系而产生的孤独。

所以池莉表现的生活,是种理想化的生活,池莉用诗意的心灵和美丽的语言来歌唱这种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池莉小说中的女人和爱情摘要池莉20世纪90年代的小说创作表现出鲜明的女性主义特征,用女性主义理想指挥叙事,使她的小说充满了激情,同时她用理智的眼光看待芸芸众生中的男女爱情,在“过日子”的世俗生活中,消解崇高,粉碎神话,解构了理想爱情,强调两性关系中的生存法则。

关键词:池莉女性主义反传奇解构爱情生存原则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20世纪90年代,池莉相继以她的“平民人生三部曲”系列作品引起文坛的广泛关注,书写她的“过日子”情怀。

无论是《烦恼人生》、《太阳出世》,还是后来的《生活秀》、《来来往往》,她始终用“世俗化”、“平民化”视角对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进行仿真描摹,表现他们放逐理想、顺应环境的生存态度。

可池莉作为一个女人,她也有女性特有的、纤细的感觉,用温柔又尖利的笔触,以反传奇、反传统精神的方式叙述着她所认识的女人,铺展着她心中的爱情……一柳暗花明又一村新生代美女作家卫慧在《我是一支烟》里写道:“女人的整个生命,是一支烟,头三口是新鲜的活泼,最后三口是凝重的醇厚,在这三口中间,便是毫无激情的燃烧生命了。

被人爱一次,便是那人点起你这一支烟,爱燃烧完了,哪怕他过去亲吻你、抚摩你,把你捧在手里、含在嘴里,最后也要用手捻灭了,毫不怜惜地扔进躺满同样结局的烟火中间。

”女人的命运是如此的被动与不堪,难怪莎士比亚有这样一句话:“弱者,你的名字是女人!”女人是什么?池莉扛着反传统精神的大旗冲向了读者,大声疾呼“不”,她要为女性翻身,塑造新一代自强、自立的女性。

客观地说,池莉女性意识的觉醒并不早,接受女性主义也比较晚,较早的算是她的《太阳出世》,把注意力和思考转向了女性。

一种新生命诞生的强烈憧憬鼓舞着李晓兰,使她从手术台上蹦跃下来,这一蹦便变出个女人。

伟大的母性伴着她和女儿,同时也感染了赵胜天,三人一起长大。

这事实上就是对重男轻女观念的一个有力打击。

池莉开始唱响女性之歌!而后,池莉开始更多地反观男性世界,追究男性对妇女的不幸应负的责任,并且对男性世界表示了根本性的失望,从而大大提高了女性的立足点。

池莉笔下的女性下定决心要对男人说“不”了!用池莉的话说:“女人的顿悟绝对来自心痛的时刻。

”《小姐你早》中的戚润物、李开玲、艾月,的确都是在经历了最让人心痛的那一刻之后,开始反思自己作为一个女人的尊严、价值和意义,开始重新估量自己的生活、工作和能力。

她们三人是三种生活方式、三种类型的人,可都没法摆脱被伤害的命运。

共同的遭遇使三个女人走到了一起,决定联合复仇,向“五千年的封建男权意识”挑战,去为“中国女性做一件有益的事情”。

她们不仅通过复仇使王自立身败名裂、人财两失,更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了自我。

正如小说所言:“中国女性意识觉醒迅猛,中国男性当好自为之。

”“一个不甘平庸的女人,必然伤痕累累,只有伤痕累累,才更明白和体味什么是真正的幸福。

离开不再爱你的男人,不一定就意味着失败与痛苦。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个又一村说不定就是你的真正的故乡。

”不错,曾善美和戚润物们在伤痕累累的同时,也找到了她们真正的生活。

她们没有屈服于男人,反而在精神上高高地凌驾于男人之上,以一种不屑的眼光将对方的本质看透,从而实现了自己的独立。

《生活秀》中的来双扬更可以看作是池莉本人的代言人。

来双扬,吉庆街卖鸭颈的女人,以绝对的优势压倒男人、把握男人,处于情感与心理的至高点,并让男人在弱势中依赖女人,受制于女人。

见过世面、吃遍高级酒店的卓雄洲数年如一日地坚持光顾来双扬的酒馆和摊点吃平民饭,不厌其烦地买鸭颈。

他为来双扬的美貌和气质所打动,却不敢有一星半点的放肆。

来双扬最终成全了卓雄洲,给予他的还有更多的怜悯。

“来双扬让卓雄洲把头拱在她的胸前睡着了,男人一辈子还是依恋着妈妈,来双扬充分理解卓雄洲”,男人在她眼里永远都是依恋者,而不是驾驭者。

雨天湖度假村的这次幽会之后,卓雄洲便从吉庆街消失了,代之的是一位新加坡的艺术家,要为来双扬画画。

来双扬淡漠地回答:“画吧。

”心里在说:“行了艺术家,你与我玩什么花样?崩溃吧。

”依然是高傲地俯视男人,仿佛不费力就看透了小孩子耍的把戏。

这就是池莉笔下的女人,不一样的女人,受伤但自立的女人!这些女人在面对生活的时候可能困难重重,但从没有迷失过、放弃过,她们在平凡庸俗的生活中,开山渡水,艰难跋涉,尽管深知生活之艰辛,但永不放弃,从不屈服,顽强而睿智。

正像廖辉英所说:“每一个人虽不一定能战胜生命的有限性,但我们要放手一搏,尽力演出,在自己的舞台上,从头到尾彻彻底底,像花一样怒放。

”在与困难抗争的过程中体味着生活的痛苦与快乐,这就是活着的味道。

由此可见,池莉笔下的女人,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贤妻良母型的“好女人”,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对传统的超越和反思。

这样的女人首先学会的就是珍惜自己,女人始终是女人,不能在爱情和婚姻中迷失自己;其次要看清男人,男人是势利的动物,女人的幸福要自己争取。

二无可奈何花落去在赵艳和池莉的访谈录中,赵艳评价池莉是一个“虽然致力于世俗生活的表现,但在内心深处仍然是一个具有浪漫气质、追求雅化的作家”。

池莉否认用“雅化”来分析她的作品和内心,她承认生活中任何生物都是有诗意的,生命的本质就是诗意的,但一个人必先活着,活着才有诗意的资本,我们不可能面对着一具尸骸还能产生诗情画意。

“生存的目的决定着生存态度,生存目标的实现更多地是指向世俗的物质欲望的满足,同时能在家庭与社会中保持安稳状态。

”于是,为了寻找心理平衡的支点,池莉不但明确地解构了文学的高雅,也解构了爱情的神话。

古往今来的文学作品中爱情总是跟美好、浪漫联系在一起,在池莉的笔下,传统的价值观、道德观、婚恋观在“活下去”的社会现实面前,或消解、或抛弃、或重构。

池莉说:“我终于觉悟,我们今天的生活不是文学名著中的那种生活。

我开始努力使用崭新的眼睛,把贴在新生活上的旧标签逐一剥离”,“首先撕裂自己”。

”撕裂”的过程缠绕着理性与非理性、意志与本能的搏斗,池莉正是在这种“撕裂”的境界中得到了自我满足。

她撕裂了长期以来由众多文学作品所虚构出来的美好人生和理想生活的神话,把爱情放逐到世俗的生活中,剥开爱情的神秘面纱,还原爱情真谛。

池莉说:“我的文学创作将以拆穿虚幻的爱情为主题之一,爱情在万事万物中最不永恒,这是事实。

”池莉的小说重点表现了卑微琐碎的日常生活,一种“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的处世哲学,所以她笔下的爱就不会沐浴在阳光下,陶醉在甜蜜里,而是更加强调两性间基于欲望和情爱的社会化内容,特别是突出了义务、责任等社会约束力的影响,把两性关系表现得更加理智化、实际化,大大淡化了爱情在两性生活中的比重。

《不谈爱情》这部连取名都很特别的小说明确体现了作家对爱情理想的解构以及对现实生活法则的认同。

吉玲,花楼街的女孩,为了彻底走出她粗俗败落的家,在择偶标准上相当严格。

在武汉大学的樱花树下,吉玲包里掉出的“弗洛伊德的《少女杜拉的故事》、手帕包着的樱花瓣、零花钱和一管香水”,赋予她一种浪漫的色彩,给庄建非留下纯情、优雅的印象。

而庄建非那双“手指修长,手型很美”的手也让吉玲明白知道,眼前这个男人的手是典型的知识分子家庭出身的知识分子的手。

于是,陷阱就这样设置好了,直到庄建非与家人闹崩、两人落魄结婚为止,整个恋爱过程对于吉玲来说是个精心预谋的“人工创作”。

婚后因得不到丈夫和婆家的充分重视,吉玲又与娘家一起闹出一场闹剧,惊动了庄家,惊动了庄建非的单位,直接威胁了庄建非的前程,当年樱花树下的美好记忆成了带有讽刺意味的一幕。

吉玲胜利了,迫使庄建非从迷梦中惊醒,由原来所谓的婚姻是“性的饥渴加上人工创作”到后来不得不重新正视现实,重视作为丈夫的责任和义务,认识到婚姻不是单纯的两性间的情感维系,也不是理想化的空中花园,“妻子不只是性的对象,而是过日子的伴侣”,“生活内容比男女之间的性的内容要多得多”,婚姻是一种多重的社会契约。

如果说《不谈爱情》只是池莉对崇高爱情、理想婚姻的原初探索,那么《绿水长流》则可以看作是她对婚姻爱情的正面诠释,甚至是其婚恋观的总宣言。

男女主人公邂逅于富有浪漫情味的庐山,但二人自始至终没有上演一幕理想化的传统爱情故事,包括二人被巧合地安排住在山顶的一个旅馆中,甚至在一个风雨雷电交加的晚上,又被巧合地反锁在同一套客房中时,也没有发生什么。

因为女主人公“我”面对情感诱惑一直在理智地逃避。

作家告诉我们的是,所谓浪漫诗意的爱情,纯粹是诗人臆造的一个冬天的童话,在当下的现实社会生活中,根本就没有这种圣洁完美的爱,有的只是脆弱的、短暂的爱情。

这或许就是池莉所认为的真正的爱情实际上是“永不圆满,永不相聚,永远彼此牵不到手,即便人面相对也让心在天涯”。

就连那人之初朦胧而清纯的感情体验——初恋——也被她悄悄地消解了。

“初恋只是两个孩子对性的探索”,“初恋与爱情无关”。

残忍吗?不知道正处于青春期躁动的孩子们听了会不会瞠目结舌?很明显,池莉把家庭、婚姻设置在社会秩序中,直面世俗婚姻的同时意味着理想爱情的溃退,相对于稳固的现实生活形态来说,爱情是脆弱的。

池莉在作品中解构传统的爱情观,并非否认爱情的存在。

在池莉看来,爱情赖以生存的空间有两个:一个是诗与富有诗意的心灵。

在《绿水长流》中,她写道:“诗这种形式专门寄托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无处寄托的梦境”,“让一辈又一辈人追寻的爱情存在于诗里”。

另一个是充满浪漫的古朴他乡。

在这里,不得不提《来来往往》中的康伟业与林珠的爱情。

他们的爱情是“空中的爱情,飞机里来、飞机里去,电话里来、电话里去,饭店里来、饭店里去,上不沾天、下不沾地,如梦如幻,带着强烈的理想化色彩,似乎是不打算坠落幻尘的”。

可惜的是,康伟业不是童话中的王子,林珠也不是白雪公主,飞机和饭店也不是城堡或森林的小木屋,要知道“高处不胜寒”哪!追求浪漫的林珠在经历二人的柴米油盐后终于忍受不了康伟业的缩头缩脑弃之而去永不回头。

空中爱情粉碎了,康伟业最终不得不回到稳固的日常忙碌生活形态中去,段莉娜也还是他甩不掉的“黄脸婆”,因为她代表着永恒不变的稳固生活。

诚然,这样的爱情是极其脆弱的,往往经不起现实生活的考验,当这样的爱情降临到朴实琐碎的生活中时,最终只能以失败而告终。

因此,在池莉的作品中,揭示了爱情和婚姻的不可兼容性,撕下了罩在婚姻生活上的层层面纱,将真实的婚姻生活放在日常的琐碎生活中,粉碎了爱情神话,解构了理想爱情,认同了一种人间烟火中的平平淡淡、踏踏实实的两性关系。

池莉用凡俗生活替代了人们对爱情的理想和憧憬,用柴米油盐稀释了爱情的浓烈和炽热,让作品中的人物在日常琐事的碰撞中,找到生活的温馨、世俗的美好。

关于人生和小说,池莉曾经说过:“一个人就和一颗星辰一样,它有自己的位置”,“一切的想象、体验和经历都超越不了生活本身”。

数年如一日,池莉供奉着她“过日子”的人生哲学,给世间的男男女女找定一个自己的位置,上演真实而又平淡的爱情故事,所有的目标都是为了生存,在稳固的现实生活形态面前,爱情也是脆弱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