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禽养殖技术

合集下载

水禽养殖技术要点

水禽养殖技术要点

(二)、肉鸭的饲养管理技术
④注意放养时间,插秧后1-2周,待倒秧苗泛青后放入20日龄左右的健康雏鸭,把鸭放入稻田的时 候,选择晴天为宜,并注意鸭的保温,以免使小鸭受冷生病。为了使鸭的生长速度快,每天提供一 次辅助饲料。 适时收鸭,当水稻开食抽穗时就要将鸭从稻田中收回,这时鸭一般长到2千克左右,觅食能力很强, 如不及时收回,会采食快成熟的稻谷,造成水稻减产。稻鸭共作技术的效果是鸭子可除草、除虫、 不需要农药除草除虫,同时拉的粪即可肥田,是天然的肥料,既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又养肥鸭子, 这是一种稻鸭共利的好方法,同时供给人们所需要的绿色食品。
(一)、雏鸭养殖技术要点:
(4)开食:雏鸭出壳12-24小时或雏鸭群中有1/3的雏鸭开始寻食时进行第一次投料,现在饲养肉 用雏鸭有全价的颗粒饲料,饲养效果好,如果没有这样的条件,也可用半生米加蛋黄饲喂,几天后 改用营养丰富的饲料饲喂。 (5)饲喂的方法:第一周龄的雏鸭应让其自由采食,坚持饲料盘中常有饲料,一次投喂不成太多, 防止长时间吃不掉被污染而引起雏鸭生病或浪费饲料。因此要少喂勤添,次数是2周龄以内每昼夜 添加6次,3周龄时每昼夜添加4次。如发现剩料则少添,第一周按每只鸭35克饲喂,第二周105克, 第三周165克,21-22日龄时在喂料内加入25%和50%的生长育肥期饲料。
(二)、肉鸭的饲养管理技术
B、舍饲:在没有放牧条件或天然饲料少的地区宜采取此方法。饲养到4周龄时转入育肥舍。育肥舍 可建造成既有水面又有运动场的鸭舍,利用自然温度夏季通风良好,鸭舍清洁凉爽适宜。适当限制 鸭的活动并饲喂含能力较多的饲料,如稻谷、碎米、玉米等,有条件时应添加鱼粉、矿物质饲料。 饲料中也要添加一些砂粒或将砂粒放在运动场的角落里,任鸭采食,以助于消化。饲料要多样化, 每天喂4次,任其餍饮,不克不及剩余,以吃完为宜。食饱后让鸭子在运动场饮水,防止鸭舍湿度 过大,坚持地面干燥,也可白日放在舍外,晚上赶回鸭舍,舍内装置白炽灯以便于采食、饮水,但 光照度不宜过强,能看见采食即可,夏季要适当限制饮水,防止地面过于湿润。舍内的垫料要经常 翻晒或添加,垫料按每平方米1-8只(4周龄)、6-7只(5周龄)、5-6只(6周龄)、4-5只(7-8周 龄)。舍饲成本较大,不宜久喂,7周龄就可以上市出售,且羽毛已基本长成,这时饲料的转换率 较高,若再喂则肉鸭偏重,绝对增重开始降低,饲料转换率也降低。若屠宰时胴体分割,则最好养 到8周龄。

水禽生态养殖技术发展措施

水禽生态养殖技术发展措施

水禽生态养殖技术发展措施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水禽生态养殖技术逐渐成为发展趋势。

水禽生态养殖技术以提高生态环境和水产养殖效益为目标,通过合理的饲养管理和环境控制,实现水禽的健康生长和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水禽生态养殖技术的发展措施,为水禽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建立科学的饲养管理体系水禽生态养殖技术的核心在于建立科学的饲养管理体系,包括饲料供给、饮水管理、环境控制、疫病防控等方面。

首先,合理的饲料供给是保证水禽生长和健康的重要条件。

需要根据水禽的种类、生长阶段和生长需求,制定科学的饲料配方和投喂方案。

其次,饮水管理也是水禽养殖的重要环节。

保证水源的干净和充足,并采用自动饮水设备,确保水禽随时有新鲜清洁的饮水。

同时,环境控制也是保证水禽健康生长的重要手段。

包括温度、湿度、通风等环境因素的合理控制,为水禽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最后,疫病防控是水禽养殖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需要进行定期检查、免疫和疫苗接种,及时发现疫情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和治疗。

二、加强水禽饲养环境保护在水禽生态养殖中,建立健康的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要加强对养殖水域的保护,禁止任何形式的污染和乱排放行为。

同时,合理利用水源资源,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此外,提倡循环利用,并合理处理饲养废弃物和粪便。

可采用生物发酵和沼气等技术,将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料或能源,达到资源化和环境保护的双重效益。

三、推行科技创新,提高养殖效益水禽生态养殖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持。

通过应用先进的养殖设备和技术手段,提高养殖效益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采用智能化的水质监测设备,实时监测水禽养殖水质,及时调整水质参数,减少疾病的发生。

同时,利用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分析,优化饲料配方和养殖管理方案,提高饲养效率和经济效益。

此外,推广先进的育种技术和品种选育,提高水禽的生长速度和产蛋率,进一步提高养殖效益。

四、加强水禽养殖产业链建设水禽生态养殖技术的发展,需要全产业链的协同作用。

饲养水禽的合理饲料配方与生长管理

饲养水禽的合理饲料配方与生长管理

饲养水禽的合理饲料配方与生长管理在水禽养殖业中,合理的饲料配方和科学的生长管理是确保水禽健康生长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饲养水禽的合理饲料配方和生长管理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

一、合理的饲料配方1. 根据水禽种类确定饲料成分:不同种类的水禽对饲料的需求不同,例如鸭子对粗纤维的消化能力强于鹅,因此在配方中应适当增加粗纤维含量。

2. 蛋白质的合理比例:水禽生长期对蛋白质的需求较高,但不同阶段的需求量有所差异。

一般来说,雏禽期需要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饲料,而成年禽需要蛋白质含量适中的饲料。

3. 碳水化合物的供给:碳水化合物是水禽生长的重要能量来源,应根据水禽的生长阶段和饲养环境合理配置碳水化合物的含量。

4. 脂肪的加入:适量的脂肪可以提高饲料的能量密度,促进水禽的生长。

但过量的脂肪会影响水禽的消化吸收功能,应注意控制脂肪的含量。

5. 添加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是水禽生长所必需的,应根据水禽的需求确保饲料中含有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二、科学的生长管理1. 合理的饲养密度:水禽在生长过程中需要空间进行活动,合理的饲养密度有助于减少禽类间的压力和免疫系统的负担,提高水禽的生长效果。

2. 温度和湿度的控制:水禽对温湿度的敏感性较强,应根据不同的水禽种类和生长阶段,合理控制饲养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提供适宜的生长条件。

3. 定期的饲喂和饮水:水禽需要定时定量的饲喂和饮水,应确保饲料和清洁的水源的充足供应,避免出现饥饿和口渴,保证水禽的生长和发育。

4. 定期的消毒和清洁:在饲养水禽的过程中,要注意定期进行饲料器、饮水器和圈舍的消毒和清洁工作,防止病菌的传播和滋生,确保水禽的健康生长。

5. 疫情监测和疫苗免疫:定期进行水禽的疫情监测,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此外,按照兽医师的建议进行疫苗接种,提高水禽的抗病能力。

三、总结通过合理的饲料配方和科学的生长管理措施,可以提高水禽的生产性能,降低疾病风险,实现高效的养殖效益。

天鹅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天鹅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天鹅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摘要:天鹅是一种优美的水禽,在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合适的环境、合理的饲养管理以及疾病预防等方面。

本文将详细介绍天鹅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包括环境要求、饲养管理、繁殖技巧和疾病防治等方面的内容。

正文:一、气候环境和养殖设施天鹅对气候环境要求较高,适宜于生活在寒冷的高寒地区。

天鹅对温度变化敏感,夏季高温会给它们带来一定的压力,所以要选择相对凉爽的地区进行养殖。

同时,天鹅也需要清澈的水源,具备湖泊、河流或人工鱼塘等水域的场地比较适合天鹅的养殖。

养殖设施主要包括饲养场所、喂养器具和生活用品等。

通常可采用圈养或草场养殖的方式,建造围栏或篱笆围起一定的场地,保证天鹅有足够的空间活动。

同时,提供充足的水源、清洁的饮用水和较大的游泳池等设施,以满足天鹅日常的喂水和游泳需求。

二、饲养管理1. 饲料供应:天鹅在不同生长阶段有不同的饲养要求。

幼鸟期间,应以鱼苗、昆虫等为主食,同时补充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饲料。

成鸟期间,则以水生植物及谷类饲料为主,适当添加饲料中的矿物质和钙质,以维持其身体健康。

2. 维持生活环境的清洁和卫生:定期清理饲养场所的粪便和杂草,确保干净整洁。

天鹅对污浊的环境比较敏感,日常保持水源干净和新鲜十分重要。

3. 防止伤害和外界侵犯:天鹅是娇美的水禽,需要避免暴露在外界恶劣的环境中。

构建合适的圈养或放养条件,并定期巡视,防止天鹅被动物或其他外界因素伤害。

三、繁殖技巧天鹅的繁殖较为复杂,需要创造良好的条件来促进繁殖。

以下是几点繁殖技巧:1. 选择成熟健康的鸟:在选购天鹅时,要选购成年并具备生育能力的家族鸟,以保证繁殖后代的品质和数量。

2. 提供合适的巢位:在繁殖季节,建造合适的巢位,提供湿润的垫料(如草、树叶等)来制作巢蒙,保证天鹅有足够的隐私和舒适的空间。

3. 创建适宜的环境条件:提供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适量的阳光照射等条件,可以增加天鹅的繁殖成功率。

4. 配对和繁殖季节的管理:配对时要注意天鹅的个体性格和社会性别间的平衡,同时操作上要选在合适的季节进行繁殖。

水禽的饲养管理

水禽的饲养管理

第一节肉鸭的饲养管理一、鸭的生物学特性鸭属于水禽,其生活习性及特性主要表现如下:1.采食量大:大型鸭每天采食250克,料肉比=2.7-3.2:1。

2.杂食:可以利用的饲料种类繁多,喜吃谷物饲料如大豆、豆饼、稻谷、玉米等,特别喜吃水生动植物,如各种水草、鱼虾、螺蚬等。

3.潜水能力强(1.5米)。

4.消化能力强,肌胃强壮,内压强。

5.抗逆性强:对环境的适应性和抗疾病的能力比鸡强。

6.恋群,利于大群放牧饲养,稻田放牧可以起到除草/除虫和施肥的作用。

7.胆小易惊群,异声怪响容易引起惊扰不安,影响产蛋。

8.尾腺发达。

9.早熟。

生长快。

蛋鸭100-12-天开产。

肉鸭8周龄可达3公斤以上。

二、雏鸭的饲养管理(1-4周龄)(一)育雏前的准备工作1.育雏舍。

2.喂料器、饮水器的准备3.育雏前的消毒工作4.饲料的准备5.药物的准备6.放水的准备场所(二)雏鸭的饲养管理要点1.做好保温工作(1)保温方法:人工给温、自温。

(2)雏鸭对冷热的反应:雏鸭有互相结群的习惯,如果温度偏低时,就会互相埋堆。

因此,冬春育雏要特别注意观察并定时翻动结群的鸭群,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3)育雏温度:2、及时开水开食:雏鸭先开水后开食。

出壳24小时左右即可进行。

水深没过鸭脚背浸泡2-3分钟,然后让鸭在干燥的垫草上理毛干后再开食。

也可直接用饮水器让鸭自由饮用。

每日喂料4-8餐,昼夜喂料,1-3日龄,可將饲料撒在塑料薄膜上或浅的食盘里,自由采食。

3.饲料的调剂:最好用颗粒料,干粉料必须调剂成干湿料。

4.做好雏鸭的放水洗浴和运动工作(1)放水洗浴的作用:第一,有利于羽毛生长;第二,洁体、舒适,第三,增强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

(2)放水方法:1周龄后,暖和的天气,可以让鸭群在水深为5-10厘米的水槽或水池中自由戏水、运动。

开始放水时间不宜太长,5-10分钟即可,以后逐渐增加至1-1.5小时。

每天2次。

如果外界温度与室温差异不大,可以在室外的人工池中放水。

野水鸭怎样养殖方法

野水鸭怎样养殖方法

野水鸭怎样养殖方法1.引言1.1 概述野水鸭是一种常见的水禽,因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而备受人们喜爱。

野水鸭的养殖在农业生产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市场需求。

本文将介绍野水鸭的养殖方法,包括品种选择、养殖环境和场地准备、饲养管理和健康保健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野水鸭的养殖技术,为养殖者提供指导和帮助。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该包括对整篇文章的结构和各部分内容的安排进行说明。

具体来说,可以介绍文章按照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来组织,每个部分又包括具体的小节和内容,以及这些内容的目的和意义。

这部分内容可以帮助读者了解整篇文章的框架和内容安排,使他们更容易理解并获取所需信息。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介绍野水鸭的养殖方法,旨在帮助读者了解野水鸭的选种、养殖环境和场地准备、饲养管理和健康保健等方面的知识,使读者能够掌握野水鸭养殖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同时,通过对养殖经验总结和成本效益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进行野水鸭养殖,同时展望未来野水鸭养殖行业的发展趋势。

本文旨在为广大养殖户和对野水鸭感兴趣的读者提供可靠的参考信息,帮助他们在野水鸭养殖领域取得更好的成果。

2.正文2.1 野水鸭的品种选择野水鸭是一种常见的家禽,因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而备受消费者喜爱。

在养殖野水鸭之前,选择合适的品种非常重要。

不同的品种在体型、生长速度、肉质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养殖的具体需求来选择适合的品种。

首先,常见的野水鸭品种包括北京鸭、长岛鸭、巨洋鸭等。

这些品种在体型和生长速度上都有所差异,需根据养殖环境和市场需求来选择适合的品种。

例如,北京鸭生长速度较快,适合于快速的商业养殖,而长岛鸭体型较大,适合于优质肉制品养殖等。

其次,还需考虑到品种的适应性和饲养管理难易度。

一些品种对环境的要求较高,比如长岛鸭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而巨洋鸭对饲养管理要求较高。

因此,在选择野水鸭品种时,也需要考虑到养殖场地的条件和饲养管理水平。

水禽无公害养殖技术示范项目实施方案

水禽无公害养殖技术示范项目实施方案

水禽无公害养殖技术示范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无公害养殖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水禽是我国人民日常饮食中重要的肉类来源,因此水禽的无公害养殖技术将对保障食品安全和提高农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推广水禽的无公害养殖技术,我们拟开展水禽无公害养殖技术示范项目。

二、项目目标1. 研究和验证水禽无公害养殖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可行性和效益。

2. 推广和普及水禽无公害养殖技术,提高农民养殖水禽的技术水平和收益。

3. 提供无公害水禽产品,满足消费者对安全、健康食品的需求。

三、项目内容1. 技术研究与验证:通过对水禽养殖的整个生产过程进行研究和验证,确定无公害养殖技术在不同地区的适用性和效果。

2. 示范基地建设:选取若干个具有条件和示范价值的养殖基地,进行无公害养殖技术的示范和推广。

3. 培训和宣传:组织培训班和技术交流会,培训和宣传水禽无公害养殖技术,提高农民对该技术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4. 指导和监管:提供技术指导和监管,确保示范项目的顺利进行和达到预期效果。

四、项目实施步骤1. 项目筹备阶段:确定项目目标、内容和预算,并制定详细的项目实施计划。

2. 示范基地选址和建设: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示范基地,并进行基地建设和设备购置。

3. 技术研究和验证:组织专业团队进行技术研究和验证,确保无公害养殖技术的可行性和效果。

4. 培训和宣传:组织培训班和技术交流会,培训农民和相关从业人员,同时进行宣传推广。

5. 监管和指导:设立专门的监督和指导机构,确保示范项目的顺利进行和达到预期效果。

五、项目预算根据项目的具体规模和要求,制定相应的项目预算,包括设备购置、基地建设、技术研究、培训和宣传等费用。

六、项目效益1. 推广无公害养殖技术,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和收益,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 提供安全、健康的水禽产品,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食品的需求,提升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3.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就业。

水禽生产介绍

水禽生产介绍

水禽生产介绍前言:水禽生产介绍讲解了“水禽生活习性介绍”、“鸭和鹅的饲养管理要点介绍“、”水禽常用生产技术介绍”三个方便的内容。

1、水禽生活习性✧喜水喜欢水中觅食、嬉戏和求偶交配;✧喜欢干燥环境栖息和产蛋;✧合群性强,耐寒性好;✧耐粗饲,食性广;✧嗅觉、味觉不发达;✧鹅肌胃强健,消化道长。

有“除草机”之称;✧敏感性:富于神经质,易训练和调教,要求环境条件相对稳定;✧生活规律性好出栏、觅食、嬉水、歇息、交配等生活规律;✧有良好的条件反射能力。

2、鸭和鹅的饲养管理1)鸭的饲养管理(舍内饲养模式)①雏鸭饲养管理:育雏是关键,控制好适宜的温度、湿度、密度;科学配制雏鸭用饲料,合理饲喂。

②育成鸭:5-16周龄鸭,通过合理日粮配方、适度限制饲养、加强运动、适时选择和淘汰不合格鸭,培育符合要求的产蛋鸭;③产蛋鸭:产蛋前期(150-300d)饲料营养调控尽快达到产蛋高峰;延长光照到14小时;控制环境稳定,无应激因素,防止过肥;④肉用仔鸭:加强育雏管理;雏鸭分级饲养管理;管理好疫病防控;依据市场需求,确定合理上市时间。

2)鹅的饲养管理①雏鹅饲养管理:及时饮水,先饮水后开食(出24-36h);做好保温与防潮(预防感冒、下痢),从第4天起,可训练放牧;②仔鹅饲养管理:正确放牧(按照采食-饮水-休息-觅食的规律,安排好放牧与休息时间);合理补饲(如:糠麸、薯类、蔬菜等);③种鹅饲养管理:视是否产蛋,产蛋期补充配合饲料或者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饲料,满足产蛋需要。

3、水禽常用生产技术①鹅、鸭的活拔羽绒技术:控制好次数和间隔时期,成年公鹅可年拔羽7-8 次;种鹅休产期,拔羽2-3次;间隔40-45天(新羽长齐时间)再拔;活拔羽绒对生长影响不大,对产蛋有影响;②肥肝(脂肪肝)生产技术:使用高能量饲料,人工强制填饲,使鹅、鸭肝脏短期内迅速肥大,形成比普通肝大5-6倍的脂肪肝;✧常见品种:朗德鹅、狮头鹅、北京鸭;✧饲料与次数:玉米最佳,鹅日填4次,鸭日填3次;✧填饲量:中大型鹅:1.0-1.5kg/次;北京鸭:0.5- 0.6kg/次;✧填饲方法:手工填饲和机械填饲;✧填饲期管理:舍内干燥安静、饮水充足、限制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舍饲育肥;
▪ 3、第三种是全程舍饲,适当结合放牧。
▪ 评价:第一种模式花饲料与工时较少,
经济效益较高,为我国农村广大水禽养 殖专业户广泛采用。第二种模式与第一 种模式不同的是在水禽上市前10~20天 对水禽进行短期舍饲催肥。目前国内外 养鹅生产大多采用此方式。全程舍饲通 常在集约化饲养时采用。
放牧与舍饲
▪ (四)、耐初饲
▪ 水禽食性比陆禽更广,更耐粗饲。鸭对
饲料要求不高,各种粗饲料、精饲料、 青绿饲料都可作为鸭的饲料。鹅则更喜 食植物性饲料(盲肠发达,含较多的厌 氧纤维分解菌)。
▪ (五)、敏感性
▪ 水禽富于神经质,反应敏捷,能较快接
受管理和调教。但易受刺激而惊群,必 须保持环境的安静、稳定。
▪ (六)、生活规律性强
▪ 该层次指传统的稻田养鸭。品种仍采用
四川麻鸭,单一饲料补饲。这一层次商 品生产率低,在养鸭生产中的比重将逐 渐降低。
▪ (2)、中层次养鸭
▪ 该层次采用适度规模养殖,但使用的鸭
种为杂交鸭,饲料采用颗粒饲料补饲, 多采取网上饲养。其特点是缩短出栏时 间,增加上市体重,降低养鸭成本,提 高经济效益。
▪ 目前,我省专业户规模养殖多▪ 这一层次是采用全价日粮舍饲饲养大型
商品肉鸭。是四川自1986年从英国引进 樱桃谷鸭后发展起来的,四川农业大学 已选育出能取代樱桃谷鸭的天府肉鸭。 该层次肉鸭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 产肉多,适合节约化批量生产,但饲养 管理要求较高。目前,该层次在养鸭生 产中比重不大。
争使鸭、鹅每天饱食4~5次。
▪ (5)注意饮水水。水禽饱食后自动停止采
食。此时应使水禽饮足水。
▪ (6)管好鹅群。牧场小、草料丰盛处,鸭
鹅群赶得拢些;牧场较大,草料欠丰盛 时,赶散些。驱赶少数离群鸭鹅时,动 作要和缓,以防惊群而影响采食。放牧 期间还应做好疫苗接种工作,不到疫区 放牧,防止农药和化肥中毒。
种鹅场
▪ 八、水禽疾病综合预防措施
▪ 1、科学饲养管理,增强抗病力。这是预
防疾病的重要措施。
▪ 2、坚持消毒制度,杜绝传染源。场地、
粮。饲料品质要新鲜,品种最好多样化。
▪ (4)加强饲养管理。设专用食槽,每天喂
两次。水草切碎后拌入混合料中饲喂。 少喂勤添,保证每只育肥禽吃饱吃好。 谷粒饲料应泡透浸软。尽量减少应激, 严防惊群。
潮口
精料
开食
鹅的饲养
青饲料
雏鹅
▪ (5)注意清洁卫生。场地与食槽保持
清洁,定期消毒。经常查看粪便, 防止发生传染病,严格剔除病禽。
▪ 放牧、觅食、戏水、休息、交配和产蛋
均有较强的固定时间。饲养管理日程不 能随便变动。
▪ 二、水禽业发展概况
▪ 1、水禽数量
▪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近20年
来,世界水禽总存栏数一直处于上升趋 势。
▪ 1980 年 4.17 亿 只 , 1991 年 6.55 亿 只 ,
2001年11.56亿只(其中鸭9.15亿只,鹅 2.41亿只)。
▪ 六、水禽放牧技术
▪ (1)搭好棚舍。因地制宜、因陋就简搭建
临时性棚舍。棚舍多用竹制的高栏围成, 上罩渔网防兽害。场地要高燥。
▪ (2)分群管理。250~300只为一群。
▪ (3)合理利用牧场。根据牧场牧草生长情
况,选好放牧路线。一般在下午就应找 好次日的放牧场地,不走回头路。
▪ 放牧
▪ (4)放牧时间。一般每天放牧9小时,力
适于大群育雏和天气寒冷的地方采用。
▪ (2)、自温育雏一般是将鹅放在铺有干
燥清洁垫草的箩筐、木桶、纸箱、草围 内,加盖保温物品,通过增减覆盖物、 垫草厚度或调节雏鹅密度等措施来调节 温度,适用于小群育雏和气候较暖和的 地方。
自温育雏
保温伞育雏
▪ 五、水禽饲养模式 ▪ 目前一般采用三种饲养模式: ▪ 1、第一种是前期舍饲,后期放牧; ▪ 2、第二种是前期舍饲,中期放牧,后期
▪ 三、四川省水禽业发展现状——鸭为例 ▪ 1、四川养鸭特点 ▪ (1)、以饲养肉用鸭为主,蛋鸭数量很
少。
▪ (2)、以稻田放牧养殖为主。 ▪ (3)、产销季节性强 ▪ 每年9——11月份为肉鸭上市高峰期,约
占全年养鸭数量的70%左右;1——5月 份则缺少肉鸭上市。
▪ 2、四川养鸭的多层次发展
▪ (1)、低层次养鸭
▪ 中国被称为世界水禽王国。2001年鸭
6.36亿只,鹅2.07亿只。
▪ 2、水禽的分布
▪ 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不平衡性。亚洲是
世界水禽业最发达的地区。2001年亚洲 水禽占全世界的88.49%。
▪ 中国水禽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
地区,该区域江河纵横、湖泊和沼泽众 多、水生动物资源丰富,为水禽发展提 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天府肉鸭与舍饲
▪ 四、水禽育雏模式
▪ 1、水禽的育雏方式按养殖设备来分,大
致有三种,即垫草平养、网上平养和笼 养。
▪ 我国目前都是采用垫草平养这种方式,
即将雏禽饲养在铺有垫草的地面上或箩 筐内。
▪ 规模化养殖场育雏常采用笼养育雏。
▪ 2、按温度来源可分为两种,即给温育雏
与自温育雏。
▪ (1)、给温育雏效果好,劳动生产率高,
▪ 觅食、嬉戏、求偶、交配均需宽阔、良
好的水源。舍饲需设置一些人工小水池。
▪ (二)、合群性
▪ 水禽的祖先喜群居和成群飞行,此习性
驯化家养后仍未改变。这种合群性使水 禽适应大群放牧或圈养,也比较易管理, 便于集约化养殖。
▪ (三)、耐寒性
▪ 水禽绒羽层厚,尾脂腺发达,皮下脂肪
更发达,具有更强的耐寒性。但耐热性 较差。
水禽养殖技术
▪ 教学目标: ▪ 掌握水禽生活特性与数量分布、生产现状;
育雏模式、饲养模式、放牧技术、栏饲育 肥技术;疾病综合预防措施。
▪ 职业技能教学点: ▪ 1、水禽生产现状与四川省水禽生产养殖特
点;2、水禽生活习性;3、水禽养殖技术。
▪ 水禽养殖技术 ▪ 一、水禽的生活习性 ▪ (一)、喜水性
▪ 七、栏饲育肥
▪ 栏饲育肥可以缩短鹅群育肥周期,提高
产品的等级标准和规格。
▪ (1)选好场地。修建水禽舍,每栏分为游
水处、休息处和采食处三部分。
▪ (2)选好水禽苗。水禽苗必须健康,羽毛
丰满整齐,剔除残、弱、病、伤的个体, 按膘情和体重分级、分群育肥。
▪ (3)日粮配合与喂量。要求营养充分的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