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夜班护士的自我防护

合集下载

护士职业的五大防护措施

护士职业的五大防护措施

护士职业的五大防护措施嘿,大家好!今天咱们聊聊护士这一职业,特别是她们在工作中必须采取的五大防护措施。

护士可是白衣天使,整天忙得不可开交,除了要照顾病人,还得保护好自己哦!不然,忙活一场,自己却成了病人,那可真是得不偿失。

让我们来看看,护士是怎么做好这些防护的吧!1. 个人防护装备(PPE)1.1 手套的重要性首先,手套是护士的“第二层皮”,真是少不了!每次处理病人或者药品的时候,护士都会戴上手套,简直是如同吃饭前洗手那样重要。

手套不仅能防止细菌的传播,还能避免接触那些让人毛骨悚然的体液。

试想一下,万一不小心沾上了,那可真是让人鸡皮疙瘩都起来了!所以说,手套就像是护士的保护神,让她们在各种“战斗”中不受伤。

1.2 口罩和护目镜接下来,口罩和护目镜也是护士的必备装备。

口罩可以挡住空气中的细菌,护目镜则是防止飞溅的液体直接“亲吻”护士的眼睛。

想象一下,如果没有口罩,病人一咳嗽,护士不但要承受感染的风险,脸上的表情还得忍着不笑,那可是个不小的挑战呢!而且,这些装备可不是随便找找就能用的,质量得过硬,才能让护士们安心工作。

2. 接种疫苗2.1 疫苗的防护作用说到防护,疫苗可是“金钥匙”!护士在进入医院前,必须接种各种疫苗,像流感疫苗、肝炎疫苗等等。

就像战士出征前必须做好准备一样,护士在与病魔斗争之前,先得给自己来一剂强心针。

有了疫苗,抵抗力就能提高不少,万一碰上什么“恶棍”,也能打个游击战,保护自己。

俗话说“预防胜于治疗”,这可不是空话。

2.2 定期体检此外,护士们还要定期体检,确保身体健康。

大家想想,谁能忍受一个生病的护士呢?她们可不能因为忙碌而忽视了自己的身体,定期体检就像是给身体做“保养”,保持在最佳状态才能服务好病人。

身体好,心情好,工作效率自然也高!3. 职业健康教育3.1 学习与培训再来说说职业健康教育,护士不仅要有技能,还得了解怎样保护自己。

这些知识就像是她们的“工具箱”,遇到紧急情况时能派上大用场。

护士的职业防护

护士的职业防护

护士的职业防护引言概述:护士作为医疗团队中不可或者缺的一员,承担着照应病人和提供医疗服务的重要职责。

然而,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护士们面临着一系列的职业风险和健康威胁。

为了保护护士的身体健康和职业安全,职业防护措施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个人防护、环境防护、感染控制、心理健康和职业培训等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护士的职业防护措施。

一、个人防护1.1 穿戴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护士在工作时应佩戴适合的手套、口罩、护目镜和防护服等个人防护装备,以避免接触到病原体和有害物质。

1.2 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护士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戴口罩、剪指甲等,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1.3 定期接种疫苗:护士应按照像关规定接种疫苗,如流感疫苗和乙肝疫苗,以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二、环境防护2.1 维护良好的工作环境:医疗机构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清洁和消毒工作场所,以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2.2 确保安全的废弃物处理:护士应正确分类和处理废弃物,避免接触到有害物质,确保废弃物的安全处理,减少环境污染。

2.3 遵守相关安全规定:护士应遵守医疗机构的安全规定,正确使用和维护医疗设备,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

三、感染控制3.1 手卫生的重要性:护士应时刻保持良好的手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正确使用洗手液和消毒剂,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3.2 使用安全的医疗器械:护士应正确使用和消毒医疗器械,如针头、导尿管等,以防止感染的传播。

3.3 病人隔离措施:护士应根据病人的感染类型和传播途径,采取适当的隔离措施,如空气隔离、接触隔离等,以避免感染的扩散。

四、心理健康4.1 建立支持体系:护士应与同事和家人建立良好的支持体系,互相倾诉和支持,减轻工作压力和心理负担。

4.2 积极应对工作压力:护士应学会应对工作压力的方法,如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参加放松活动等,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4.3 寻求专业匡助:若遇到工作中的心理困扰,护士应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或者心理医生的匡助,以获得适当的支持和治疗。

护士如何在工作中保护自己

护士如何在工作中保护自己

护士如何在工作中保护自己护士是医疗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员,他们承担着照顾患者、协助治疗等重要职责。

然而,在繁忙的工作中,护士也面临着各种潜在的风险和挑战。

为了能够更好地履行职责,同时保障自身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护士需要学会在工作中保护自己。

一、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是护士保护自己的基础。

护士应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医学知识,了解最新的疾病治疗方法和护理技术。

通过参加培训、学术交流和自我学习等方式,提高自己在病情观察、护理操作、应急处理等方面的能力。

例如,在进行静脉穿刺时,如果技术不熟练,可能会导致多次穿刺不成功,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还可能引发患者的不满和投诉。

而熟练的穿刺技术则能够减少这种风险。

二、严格遵守护理操作规程遵守护理操作规程是保障护理安全的关键。

护士在进行每一项护理操作时,都必须按照规范的流程和标准进行。

这包括正确的洗手方法、无菌操作技术、药物的配制和使用、医疗器械的操作等。

以输液为例,必须严格遵守“三查七对”制度,认真核对患者的姓名、床号、药名、剂量、浓度、时间和用法。

如果因为疏忽没有遵守这些规程,可能会导致用错药、输错液等严重的医疗事故,给自己带来麻烦。

三、做好职业防护护士在工作中经常接触各种病原体、化学物质和锐器等,容易受到感染和伤害。

因此,做好职业防护至关重要。

首先,要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护目镜、隔离衣等。

在接触可能有传染性的患者或物品时,必须穿戴好相应的防护装备。

其次,要注意预防锐器伤。

在处理针头、注射器等锐器时,要小心谨慎,避免刺伤自己。

如果不慎被刺伤,应立即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处理,包括挤出伤口的血液、用肥皂水冲洗、消毒伤口等,并及时报告。

另外,还要注意预防化学物质的损伤。

在配制和使用化学消毒剂时,要按照规定的浓度和方法进行,同时做好通风换气,避免吸入过多的有害气体。

四、学会与患者及其家属有效沟通良好的沟通是建立和谐护患关系的重要手段,也是保护护士自身的有效方式。

浅谈护理工作人员自我防护

浅谈护理工作人员自我防护

浅谈护理工作人员自我防护白衣天使是个美丽的象征,护理工作虽平凡但伟大。

由于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再带给患者完美护理的同时也要注意工作中的隐患,学会自我防护。

护理工作中的隐患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在职业中,另一个是护理工作引发的医患纠纷。

护士在职业中的自我防护。

一:护士在医院环境中的自我防医院是空气污染相对严重的地方,病毒和细菌就像是无形的杀手,时刻威胁着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

呼吸道传染病通过空气飞沫经呼吸道感染,医院除了保持空气流通,定期对空气消毒以外,护士要注意戴口罩。

但是,口罩的使用与保存如果不正确,不仅起不到防护作用,病毒、细菌等还会随呼吸运动进入体内。

护士戴口罩的正确位置,上缘应距下眼睑1厘米处,下缘要包住下巴,四周要遮掩严密。

不戴时应将贴脸部的一面叠于内侧放置在无菌袋中,杜绝将口罩随便放置在工作服兜内,更不能将内侧朝外,挂在胸前。

真正起防护作用的口罩,其厚度应在20层纱布以上。

一般情况下,口罩使用4~8小时更换一次。

若接触严密隔离的传染病人,应立即更换。

每次更换后用消毒洗涤液清洗。

传染科的护士口罩应每天集中先消毒后清洗再灭菌。

如果工作条件允许,提倡使用一次性口罩,4小时更换一次,用毕丢入污物桶内。

护士在为病人做晨间护理、换药、输液、注射等操作时,手污染的机会最多。

因此,每个护士都应该了解洗手的指征,掌握洗手的规范方法。

洗手指征:接触患者前后,特别是接触破损的皮肤、黏膜的侵入性操作前后;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和进入重点隔离病房时,戴口罩、穿脱隔离衣前后;在同一患者身上,从污染操作转为清洁操作时;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脱去手套后。

护士在洗手过程中一定要规范认真,掌握"六步洗手法"程序,充分搓洗10分钟以上,注意克服不良习惯:如用洗净的手触摸水龙头或洗完手后随意在工作服上擦拭等。

若手部接触传染病人及高度危险器械应按照卫生手消毒法消毒。

戴手套是洗手的辅助手段,但必须及时更换,用同一副手套接触多个病人会增加患者之间交叉感染的机会。

护士如何进行自我保护

护士如何进行自我保护

护士如何进行自我保护护士是医疗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员,他们每天都在与各种疾病和患者打交道,面临着各种潜在的风险和挑战。

在履行职责、照顾患者的同时,护士也需要关注自身的安全和健康,采取有效的自我保护措施。

一、职业暴露风险及预防1、生物性危害护士在工作中经常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容易受到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的感染。

例如,乙肝、丙肝、艾滋病等经血传播的疾病,以及流感、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

为了预防生物性危害,护士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正确佩戴手套、口罩、护目镜等防护用品。

在进行可能接触血液、体液的操作时,如注射、采血、伤口处理等,要特别小心,避免发生刺伤或划伤。

如果不慎发生职业暴露,如被针头刺伤,应立即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处理,包括挤压伤口、冲洗、消毒,并及时报告和评估。

2、化学性危害医院中经常使用各种化学消毒剂、清洁剂、药物等,这些物质可能对护士的皮肤、呼吸道、眼睛等造成刺激和损伤。

例如,含氯消毒剂具有刺激性气味,长期接触可能导致呼吸道炎症;抗肿瘤药物可能具有致畸、致癌作用。

护士在使用化学物品时,应了解其性质和使用方法,佩戴合适的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护目镜等,并确保操作环境通风良好。

3、物理性危害护士在工作中可能会受到噪音、辐射、锐器伤等物理因素的危害。

例如,医院中的各种设备如监护仪、输液泵等可能产生噪音,长期暴露可能导致听力下降;X 射线、CT 等检查设备会产生辐射,护士在陪同患者检查时应做好防护;锐器伤是护士常见的职业伤害之一,如针头、手术刀片等,应妥善处理和存放锐器,避免意外刺伤。

二、心理压力与应对护士的工作压力大,工作强度高,经常需要面对患者的痛苦、死亡以及家属的情绪,容易产生心理压力和职业倦怠。

长期的心理压力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和工作质量。

为了应对心理压力,护士首先要学会自我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态。

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休息、娱乐等方式放松身心,缓解压力。

护士如何在高危工作环境下自我防护

护士如何在高危工作环境下自我防护

护士如何在高危工作环境下自我防护在高危工作环境下,作为一名护士,自我防护是至关重要的。

面对各种潜在的危险和风险,护士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保护自己的健康和安全。

以下是一些护士如何在高危工作环境下自我防护的方法:首先,护士应该严格遵守相关的操作规程和标准操作程序。

在接触病人时,护士应该正确佩戴防护装备,包括口罩、手套、护目镜等,以保护自己免受感染的风险。

另外,在处理感染性物品或液体时,护士也应该注意使用正确的方法和工具,避免意外暴露于有害物质之中。

其次,保持个人卫生也是护士自我防护的重要一环。

护士应该经常洗手,保持手部清洁,并避免触摸面部以及其他易受感染的部位。

此外,护士应该避免过度疲劳和压力,保持充足的睡眠和饮食,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减少感染风险。

另外,护士需要定期接受相关的职业健康检查和培训。

通过参加专业的培训课程,护士可以了解最新的防护知识和技能,提升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此外,定期的健康检查可以帮助护士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保障个人和他人的安全。

最后,护士还应该注重心理健康和情绪管理。

在高压和高危环境下工作,护士可能面临各种挑战和困难,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因此,护士需要学会合理调节情绪,寻求帮助和支持,保持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状态。

总之,护士在高危工作环境下自我防护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需要多方面的注意和努力。

只有通过科学的防护措施、个人卫生管理、职业健康培训以及心理健康护理,护士才能有效地保护自己,提高工作效率,履行好自己的岗位职责。

希望广大护士同仁们能够时刻关注自身健康和安全,为病人健康和生命贡献自己的力量。

护士职业的五大防护措施

护士职业的五大防护措施

护士职业的五大防护措施护士这个职业可谓是神圣而伟大的,她们就像天使一样,用自己的双手守护着每一个生命。

但是,护士的工作也是充满挑战的,他们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疾病和病人,所以保护自己也非常重要。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护士职业的五大防护措施。

我们来说说第一大措施:戴好口罩。

口罩是护士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防护用品之一。

在接触病人的时候,护士需要戴上口罩,这样可以有效防止病菌和病毒的传播。

而且,口罩还可以遮住护士的口鼻,避免飞沫传播。

当然啦,护士们也要选择合适的口罩,既要保证过滤效果好,又要舒适透气。

第二大措施:勤洗手。

洗手对于护士来说非常重要,因为他们每天都要接触很多病人和病人的分泌物。

如果不勤洗手,病菌和病毒就会很容易沾到手上,然后通过手指进入身体。

所以,护士们要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每次接触病人前后都要认真洗手,并且使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清洗。

第三大措施:穿好防护服。

防护服是护士工作中的另一个重要防护用品。

在处理传染病病人或者进行某些特殊操作时,护士需要穿上防护服,这样可以有效防止病原体的传播。

当然啦,防护服也不是随便穿的,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型号和材质。

而且,穿着防护服的时候也要注意不要弄脏或者损坏,以免影响工作效果。

第四大措施:保持社交距离。

虽然护士们要与病人密切接触,但是在工作中还是要保持一定的社交距离。

这样可以降低感染的风险,同时也有助于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当然啦,具体的社交距离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比如在处理呼吸道分泌物较多的病人时就要保持更近的距离。

我们来说说第五大措施:定期接种疫苗。

疫苗是预防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对于护士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防护措施。

通过接种疫苗,可以增强自身的免疫力,降低感染的风险。

当然啦,护士们要根据自己的工作特点和个人情况来选择合适的疫苗进行接种。

护士职业的五大防护措施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了解和遵守的。

只有做好了自身的防护工作,才能更好地为病人提供服务,同时也能保护自己的健康。

护士自我保护和安全意识

护士自我保护和安全意识

护士自我保护和安全意识作为一名护士,在日常工作中,不仅需要照顾好病人,还需要保护自己的安全和健康。

因此,具备自我保护和安全意识至关重要。

护士应该了解和工作环境相关的安全知识。

这包括对医院的各种规章制度、急救设施、消防设施等的熟悉。

护士还需要了解医疗事故的处理流程,以便在发生意外时能够及时采取措施,降低风险。

护士应该具备良好的自我防护意识。

在工作中,护士需要与各种病菌打交道,因此,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熟练使用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隔离衣等,是预防交叉感染的关键。

护士还应该注意自身的安全,避免在操作过程中受伤。

再者,护士应具备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在工作中,可能会遇到患者突发病情变化、药物过敏等紧急情况。

护士需要熟练掌握急救技能,如心肺复苏、止血、吸氧等,以便在关键时刻为患者及时有效的救治。

护士还需要关注自身心理素质的提升。

面对生死,护士可能会产生焦虑、恐惧等情绪。

学会调整心态,合理安排工作与生活,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对护士来说非常重要。

作为一名护士,要时刻保持警惕,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自我保护意识,以确保患者和自己的安全。

一、工作环境安全1.熟悉规章制度:我需要认真学习并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以确保工作秩序和安全。

2.急救与消防设施:我应熟悉医院内的急救设施和消防设施的位置及使用方法,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迅速采取行动。

3.医疗事故处理:我应了解医疗事故的报告流程和处理方法,以便在发生医疗事故时能够及时、妥善地处理。

二、自我防护意识1.正确的洗手方法:我必须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并在接触病人前后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洗手。

2.防护用品的使用:我在进行可能接触病菌的操作时,必须佩戴适当的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隔离衣等。

3.避免受伤:我需要注意操作过程中的安全,避免被锐器或化学品等伤害。

三、紧急情况应对1.急救技能:我应熟练掌握急救技能,如心肺复苏、止血、吸氧等,以应对突发病情变化和药物过敏等紧急情况。

2.应急预案:我需要熟悉医院的应急预案,并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采取行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夜班护士的自我防护
护士本来身边就存在许多危险因素,比如意外损伤、各种穿刺、注射针头和各种刀剪,患者的体液、血液、分泌物的接触,化学消毒剂和一些化疗药物造成的损害等等。

如今由于社会的某种原因,还有夜班人员少,工作量大,夜班护士不但要认真面对前面提到的这些因素,同时也要面临许多潜在的危险。

作为护理人员应充分了解本职业所存在的常见危险因素,增强自我防护意识,维护其身心健康。

1 常见的危险因素
1.1 当前夜班护士所面临的最大危险是不安全感(人身安全)。

夜里值班人数少,市级以下医院各科室常常只有一人当班,护士身兼数职,既要做护士的工作,又要当工友、护理员,遇到危急疑难的病人还要充分发挥应变能力,且夜班接诊的通常是一些危急的病人,而这种病人家属又特别急,由于护士人手不够,不能各方面及时满足病人或家属的要求,这种情况下常常面临被殴打、被辱骂的危险。

如果碰到那些酗酒打架斗殴致伤的病人,他们酒气十足,蛮不讲理、无理取闹,夜班护士无缘无故遭殴打。

尤其在由于夜晚光线差,急诊入院的患者周围循环不好,有时不能一针见血,在多打几次的情况下常常发生护士被打事件。

这种现象普遍存在。

还有受社会经济大潮的影响,体制的改革,政策和制度的改变,药价不断抬高,原来无偿的护理服务转变成了现在的有偿服务,使得病人及家属无法承担高额的医药费。

特别是夜里急诊入院的病人,突如其来的事情使得他们在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既要承受疾病的打击,又要承受较大数字的医药费,他们常常将对医院的不满转嫁到护士身上。

1.2 经常性的昼夜班交替,使得护士生活没有规律,生物钟被打乱,睡不好,免疫力下降,身体素质差。

有时隔三四天就要上一次夜班,在大的科室偶尔有十来天才上一次,但她们的工作强度大,上完一次夜班那个疲劳劲没有一个礼拜完全恢复不过来。

1.3 超负荷工作夜里一两个护士既要看护原有的病人,危重病号一小时或十几分钟测量一次生命体征,十几分钟注射一次抢救药,瘫痪病人二小时翻身擦背一次,各种输液瓶引流瓶的更换,各种常规工作和各种护理记录,护士们常常是马不停蹄地干着;又要应对急诊入院的危急病号。

产科有时候二三个产妇同时要生产,护士恨不得有分身术。

繁重的工作使护士身心疲惫,精神衰弱。

由于工作忙没时间吃夜宵,低血糖现象时有发生。

2 自我防护措施为确保护理服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保障护士自身安全,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及护理服务需求,夜班护士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自我防范工作。

2.1 提高自身素质,确保护理工作的顺利。

2.1.1 建立美好的护理形象仪表要端装,服装要整洁,面带微笑,主动迎接病人。

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让病人有被关心,被重视的感觉。

消除患者及家属的担心与紧张感。

使患者能尽快进入角色,配合检查治疗。

保证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1.2 充分发挥语言沟通技巧。

部分护理安全问题往往是由于护士缺乏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交流的技巧,面对患者或家属的提问,在做解释说明时不能很好地让其满意。

还有由于紧急繁忙的工作使护士无法与患者或家属进行更多的沟通,也无暇顾及患者及家属的情绪与心理,使患者及家属对护士产生不满。

因此要充分发挥语言沟通技巧。

沟通可以增进护患双方的了解和支持,护士要讲究语言的艺术性和技巧性,在工作中使用文明语言,如:“您好”、“谢谢"、“对不起”、“别客气”等等。

针对病人的具体问题,给予安抚性语言,护士与病人交谈时应多用安慰、解释、鼓励的语言,切忌采用简单生硬的语言。

对患者提出的问题,以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丰富的专业知识耐心进行解答,特别是要认真说明诊疗计划和注意事项,以及可能发生并发症或意外,对患者的过激言行应多些换位思考,心平气和地解释,安慰,体谅病人或家属。

以良好的服务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来感召他们,争取患者的信任和理解。

2.1.3 提高业务素质,不断强化自身的优质服务意识。

丰富的理论,精湛的技术,可以增进护患之间的信任度,提高自身的威信。

积极参加院内外各种理论和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不断充实和巩固自己的知识。

有了丰富的知识才能很好地回答病人的问题,与病人进行沟通。

精湛的技术,实际也是一种综合性的非语言交流,既是维系沟通效果的纽带,也是一种无声的沟通。

娴熟的操作往往能使病人对你的信任度成倍增加。

保证了护理工作的安全。

2.1.4 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认真学习医疗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在工作中严格按照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执行,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的规章制度。

护理要按常规规范进行。

做到依法执业,行为规范,避免护理纠纷。

2.2 巧妙应对,确保护理安全当真正遇到那些蛮不讲理、毫无修养、无理取闹的人,护士最好避免与其发生正面冲突,保持冷静,暂时回避。

应以抢救病人为中心,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当护士身心遭到威胁时,要采取有效措施自我保护,如可以回避到较安全的地方,也可以拔“110”报警或通知院内保安。

2.3 加强内部管理,拉近医患距离由于经济问题带来的危害因素,医院应加强病员费用管理,准确用药,合理收费,切实履行医护人员的告知义务,让患者及家属参与治疗及护理方案的制定,让病人明明白白消费。

但也要强调治疗的必要性,鼓励家属克服困难,对有困难的家属
表示理解的同时与医生沟通,在用药方面从价格低并有适应症的药品开始,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检查,力争使病人花最少的钱,达到最佳的医疗效果。

对一些切实有困难的病人,生活上给予关心,使病人及家属有信心坚持治疗,消除他们对医院产生的不满情绪。

医院方面也应加强安全管理,保卫人员经常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制止,确保夜班护士的人身安全。

2.4 加强身体煅练,提高身心素质上夜班加上生物钟被打乱容易劳累,平时应调整好心理的平衡,注意休息,调节膳食,积极参加体育煅练,如练太极拳可强身健体,陶冶性情,提高免疫;爬山可以增加肺活量,呼吸新鲜空气,放松精神;跳舞更是一种高雅的运动,身心两方面都可以得到煅炼等等。

每天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做好护理工作。

2.5 降低护士的工作强度医院领导在抓经济的同时要以人为本,关心护士的工作和生活,在护士人员的配置上注意调整,保证人员足够,减轻护士工作量。

在不影响全院工作的情况下让护士实行科室轮换,让那些处于繁忙科室的护士有缓解的时间。

建议医院工会多开展一些娱乐活动。

或组织出外旅游,让护士紧张的精神得到放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