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经典著作选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经典著作选读 ppt课件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经典著 作的创作阶段
• 马克思的《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 学最具有代表性的著作,也是全部马克思 主义最具有代表性的经典著作之一。它是 马克思和恩格斯长期从事无产阶级的革命 实践和艰苦的科学研究的结晶。马克思政 治经济学和《资本论》的创作史,大体经 历了几个主要阶段:
《巴师夏和凯里》写于1857年7月。这一未完成 的手稿是马克思针对巴师夏1851年出版的《经济 的和谐》一书而写的。在这本书中,马克思用巴 师夏和凯里的观点作为实例,说明庸俗经济学家 “在古典经济学家朴素地描绘生产关系的对抗的 地方,证明生产关系是和谐的” 。
巴师夏和凯里的共同特点:
否认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宣扬阶 级利益一致的调和论,其理论特点是以对 交换领域现象的描述代替古典经济学对生 产关系的研究。
1、人对生产要素的关系(生产关系的基础); 2、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直接意义上的生
产关系); 3、人对产品的关系,即分配关系(是生产关系的表现)。
广义生产关系包括人们在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生 产关系、分配关系、交换关系和消费关系。
• 3.19世纪50年代,1850— 1859年。这是马克思对政治经 济学进行第二次系统研究和写 作《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时期。
•
• 4.19世纪60年代及其以后,创 作《资本论》的时期。
•
• 1905—1910年,由考茨基编辑 的《剩余价值理论》分三册陆 续出版。
(四)学习方法
掌握精髓思想,即 不僵化教条也不全 盘否定。
完整准确地把握基 本理论。不强加、 不曲解、不死报、 不误传。
刍议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的现实意义论文

刍议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的现实意义论文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也称为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是高等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学好这门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掌握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艺术,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促进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与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刍议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的现实意义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刍议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的现实意义全文如下:【摘要】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对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方法论具有较强的指导性,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基本观点之上的。
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利于准确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培养自身的理论思维能力,提升自己的认识和实践能力。
只有真正走进马克思、列宁的内心世界,才能把他们的科学理论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使理论在社会实践中得到进一步升华。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是一本思想理论性很强的著作,其中的哲学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了进一步拓展和升华。
看似朴实无华的语言,却蕴藏了丰富的内涵,对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较强的指向性。
如果只是一目十行不假思索地阅读,是劳而无功的。
学习原著需要专心致志,反复诵读才能领悟其中的真理,这也是哲学家们把哲学与其他学科加以区分,让更多学者能够有意识地全面了解和认识哲学的真谛。
真理的取得不是轻而易举的,无数哲学家所取得的成就曾被认为是无稽之谈,遭到批判和质疑,甚至是嘲讽。
但正是这些不成熟思想观念的萌芽才滋生了脱颖而出的真理,以至于能够达到向真理的无限接近。
一、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必要性在本科阶段,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我们只知道原理及其方法论,却不知道这些原理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其社会背景,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由谁提出,也不知道它存在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是什么?等等百思不得其解的疑问,学习原著后,这些疑虑都迎刃而解了。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第一讲导论一、马克思主义的创立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
它产生于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
马克思一生有两大发现,即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提出了唯物史观;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提出了剩余价值论。
这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是马克思主义形成的标志。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848年2月出版的《共产党宣言》中,第一次对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作了系统的表述,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在以后他们的毕生活动中,继续丰富了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一词,是在1883年3月马克思逝世后,才被作为无产阶级思想体系的代表而逐步流行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是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产物。
它主要是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而创立的崭新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二)主要组成部分作为无产阶级思想体系的马克思主义,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称。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基础的各个时代的生产关系,尤其是着重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创立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3.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它的任务是研究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历史条件以及这一事业本身的性质。
它是最直接又全面指导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斗争的行动科学。
(三)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西方国家中一种反对列宁主义但又自称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潮。
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与欧洲各国共产党内,最初是共产国际内部一种“左”倾思潮,在受到共产国际的批判后,在党外发展起来。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内,有两种不同的趋向:①按照黑格尔主义、弗洛伊德主义、存在主义的精神解释和发挥马克思主义,被称作黑格尔主义马克思主义、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和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复习重点(手工word版)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复习重点(手工word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复习重点 1.《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和唯心主义的错误、科学的实践观、“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
2.《德意志意识形态》:唯物史观的前提和方面、新世界观的概括、共产主义的论证
3.《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唯物史观的经典表述、“两个决不会”
4.《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哲学基本问题及意义、社会发展和自然发展的异同、费尔巴哈是个不彻底的唯物主义者
5.《自然辩证法》:“劳动创造人本身”的思想、正确处理人和自然关系的生态思想
6.《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马克思关于生产和消费关系的理论
7.《资本论》:资本的原始积累、学习《资本论》的现实意义
8.《论粮食税》:俄国实施国家资本主义的必要性
9.《共产党宣言》:阶级斗争思想、资产阶级的革命作用和历史局限、如何看待“两个必然”的思想
10.《反杜林论》:论证哪些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思维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关系
11.《怎么办》:革命的理论的重要性、自发性和自觉性的辩证关系,新型政党的性质、党员条件和组织原则。
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选读---1 2016

8.研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规律,检验唯物史 观(《资本论》及其手稿)
从1843年起,马克思就开始研究经济学。 1857年到1858 年5月期间,他写了第一个经济学手稿,即通常说的《政治 经济学批判大纲》。经过二十五年的辛勤劳动,读了一千 五百多本书,做了难以数计的摘录笔记,马克思终于在 1867年3月底写成了《资本论》第一卷并于同年9月14日发 表。第二、第三卷是在他逝世后由恩格斯整理,分别在 1885年和1894年出版。 《资本论》这部不朽著作具有划时代意义,是政治经济 学中的一次革命。
综观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全过程,可 以看出,马克思始终从实践出发,从经 济关系入手,阐述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 的发展,其宗旨就在于实现人类解放。 因而,贯穿于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全过 程的一条红线就是追求人类解放,实现 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是马克思毕 生的追求。 唯物史观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标 志。唯物史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即整个 马克思主义理论创立的过程中都具有决 定意义。
二、唯物史观的创立
(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唯物史观 创立过程中的作用——新世界观的开始。
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 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 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 人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而且 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 ……它是历史之谜 的解答,而且知道自己就是这种解答。
22的的黑栺尔法哲学批判黑栺尔法哲学批判和和德法年鉴德法年鉴只只出了一出了一事期合刊事期合刊旪期在德法年鉴德法年鉴上収表的上収表的论犹太人论犹太人问题问题和和黑栺尔法哲学批判黑栺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导言在此马克思阐述了市民在此马克思阐述了市民社会和国家的兰系社会和国家的兰系这两篇文章迚一步収展了这两篇文章迚一步収展了黑栺尔法哲学黑栺尔法哲学批判批判中的思想中的思想特别地提出了特别地提出了人类解放人类解放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和无产阶级革命的问题问题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简答题1、如何理解“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论断?首先,人的本质是具体的、现实的、不是抽象的,它是由人的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社会关系所决定的。
(2 分)其次,人的本质不是由他所处的某一种社会关系所决定的,而是由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的。
其中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关系是生产关系。
(2 分)最后,人的本质也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是具体的历史的。
(1 分)2、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什么?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1 分)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1 分)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1 分)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1 分)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能动的方面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他们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1 分)3、简述对“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这一论断的理解。
这句话是说旧唯物主义立足于对市民社会的直观,市民社会是指将私人利益关系作为总和的社会。
(1 分)旧唯物主义以它为基础,用关于个人功利的观点来说明结成政治社会的必要。
(1 分)新唯物主义不仅承认市民社会决定国家,而且认为人既在国家这个政治共同体中过着社会生活,又在社会关系中生活。
(1 分)因此,“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
(”1 分)其涵义是指历史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人的实践活动所创造的社会,或是一定社会关系所制约的从事实践活动的人。
(1 分)4、简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核心思想。
马克思以未展开的形式第一次将实践作为哲学理论的基本范畴,(1 分)提出了新世界观,特别是新唯物主义历史观的一些基本观点,(1 分)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一切旧哲学的根本区别,(1 分)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1、举例说明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答、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5]这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对其所创造的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表述。
这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所得出的唯一的科学结论,是解决法的具体问题的立足点和归宿,是不可动摇的.非常明显,社会必须首先解决人们的吃、穿、住等生产和生活的经济问题,然后才能进行政治、法律等活动,这个道理极为朴素和科学。
2、如何理解“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 发生矛盾。
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是否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一发生矛盾,就会发生社会革命?答:马克思认为,任何一种经济社会形态的产生和灭亡,都是由物质条件决定的.这实际上是一个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命题.唯物主义历史观是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之一。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首次系统阐明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内容,其要点是:⑴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是同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所构成的社会经济结构是一定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式的现实基础。
⑵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而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⑶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现存的生产关系相矛盾。
而一旦这些关系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必将发生社会革命;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上层建筑也将相应地发生变革.简而言之就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马克思特别强调指出:“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所以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32—33页)这就是所谓“两个决不会",是相对于“两个必然”(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来说的。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一.所有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1)《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作者:恩格斯写作时间:1883.3.17(2)《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作者:列宁写作时间:1913年(3)《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作者:马克思写作时间:1845年春天(4)《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作者:马克思写作时间:1859.1(5)《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作者:马克思写作时间:1857.8(6)《论粮食税》作者:列宁写作时间:1921年(7)《论合作社》作者:列宁写作时间:1923.1.4日和6日(8)《共产党宣言》作者:马克思和恩格斯写作时间:1847.12 -1848.1 (9)《改造我们的学习》作者:毛泽东写作时间:1941.5.19(10)《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作者:恩格斯写作时间:1880年1月到3月(11)《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作者:邓小平写作时间:1984.6.22、23日(1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作者:邓小平写作时间:1978.12.13二.《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原著理解、若干填空)(1).马克思在理论方面的贡献: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两大发现)及每个领域都有独到的见解实践方面的贡献:编报、著书、创办工人协会、参加工人运动等(2)其他人对马克思的态度(敌人:驱逐、诽谤、诅咒工人:尊敬、爱戴、悼念)三.《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判断、填空)(1).马克思主义的特点:马克思的理论是批判和继承的理论(批判和革命的对象:雇佣奴隶制或者资本主义制度);是发展的理论;是系统全面的科学的理论(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一是唯物主义哲学;二是辩证法的哲学;三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来源: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哲学”的形成过程(马克思主义的唯物精神是继承了资产阶级唯物主义者);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辨证法哲学”的形成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辨证法哲学”是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的形成过程(3)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经济制度;核心理论:剩余价值论(定义:是由雇佣工人劳动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价值以上的那部分;本质:体现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意义: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经济学批判》与《资本论》的关系 政治经济学批判》 资本论》
《资本论》本身是一部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著作, “政治 政治经济学 经济学批判”是其副标题 另一篇未完成的手稿《导言》产生于1857年8月底。 这一手稿是马克思为自己计划中的政治经济学巨 著而写的,但后来没有发表。马克思在《政治经 济学批判》第1分册的《序言》中说明了这个手稿 没有写完和没有发表的原因:“我把已经起草好 的一篇总的导言压下了,因为仔细想来,我觉得 预先说出正要证明的结论总是有妨害的。”
西方人眼中的马克思
1999年英国BBC广播公 1999年英国BBC广播公 年英国BBC 司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 投票, 千年伟人” 投票,评选 “千年伟人” 前四名分别是 1、马克思 2、爱因斯坦 3、牛顿 4、达尔文
1999年 由英国剑桥大学发起,评选“ 1999年,由英国剑桥大学发起,评选“千年 第一思想家” 结果是马克思位居第一, 第一思想家”,结果是马克思位居第一, 而似乎早已被习惯公认为第一的大科学家 爱因斯坦却屈居第二。 爱因斯坦却屈居第二。
这是为什么
这些评选结果, 这些评选结果,出现在苏联解体和东欧巨变 十年后, 十年后,一种预言资本主义即将灭亡的学 却得到资本主义国家公众的广泛认可, 说,却得到资本主义国家公众的广泛认可, 一种被他的敌人攻击、 一种被他的敌人攻击、挖苦甚至宣传灭亡 的学说,却能如此深刻、长久、 的学说,却能如此深刻、长久、生动地影 响人们的思想和社会的发展进程! 响人们的思想和社会的发展进程!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最基本思路:
其一,把政治经济学的范畴置入资本主义生产 关系中加以考察,以此揭示资本主义产生、发 揭示资本主义产生、 揭示资本主义产生 展和灭亡的规律; 展和灭亡的规律 其二,以劳动范畴 劳动范畴为核心,考察人的自由本性 劳动范畴 及其自我实现的运动; 其三,考察资本主义对于人的生命价值创造的 积极的和消极的意义,从而把历史看作人的生 命价值的实现过程,资本主义只是人的生命价 值的一种否定性存在形式。
德国的哲学家哈贝马斯(1929德国的哲学家哈贝马斯(1929-)评价 他在《追补的革命》中申明: 他在《追补的革命》中申明:“东 欧剧变和苏联的变化, 欧剧变和苏联的变化,并不意味着社 会主义的失败。 会主义的失败。失败的只是苏联模 世纪, 式……在21世纪,社会主义仍然有着 在21世纪 广阔的前景。 广阔的前景。”
当代法国哲学大师德里达评价
苏东剧变后,“马克思主义已经死亡(或早已 苏东剧变后, 马克思主义已经死亡( 过时) 等话语甚嚣尘上,几乎成为“流行病” 过时)”等话语甚嚣尘上,几乎成为“流行病”。 而恰在此时,德里达郑重推出 马克思的幽灵》 郑重推出《 而恰在此时,德里达郑重推出《马克思的幽灵》。 他在书中指出: 不能没有马克思,没有马克思, 他在书中指出:“不能没有马克思,没有马克思, 没有对马克思的回忆,没有马克思的遗产,也就 没有对马克思的回忆,没有马克思的遗产, 没有将来……” 没有将来……”
课程名称: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经典著作选读选读 经典著作选读选读
• 1、原著:Text(文本),由正式出版的著 原著 作、论文和书信、手稿构成,是作者思想、 理论的载体。 • 2、原理:对原著的思想、理论的逻辑表述 原理: (横向、静态的)。 • 3、史:依原著对思想演变发展过程及其规 律的考察(纵向的、动态的)。
课程总体设计
• 介绍马克思生平、评价、主要 政治经济学经典著作、学习方 法 • 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的指导 思想和基本思路 • 《资本论》三卷内容的学习
(一)马克思生平
卡尔·马克思(1818.5.51818年 卡尔·马克思(1818.5.5-1883.3.14) 1818年 (1818.5.5 5月5日诞生于德国莱茵省南部特利尔市一 个犹太族律师家庭。在波恩大学和柏林大 个犹太族律师家庭。 学法律系学习,参加青年黑格尔派活动, 学法律系学习,参加青年黑格尔派活动, 接受了黑格尔哲学。 接受了黑格尔哲学。
上述现象引起的思考? 上述现象引起的思考?
说明西方人对马克思有了进一步认识; 说明西方人对马克思有了进一步认识; 说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本质的揭露和批判 是正确的; 是正确的; 说明科学的理论能征服人心; 说明科学的理论能征服人心;马克思主义 理论并没有过时, 理论并没有过时,她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 力;
大学毕业时写作哲学博士论文《 大学毕业时写作哲学博士论文《德漠克利特的自 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 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显露了 初步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和无神论思想, 初步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和无神论思想,含有唯 物主义思想的萌芽。1841年夏 年夏, 物主义思想的萌芽。1841年夏,接受费尔巴哈唯 物主义哲学。 物主义哲学。 1842年10月 马克思为《莱茵报》主编, 1842年10月,马克思为《莱茵报》主编,著文抨 击普鲁士专制政府,开始接触社会经济问题。 击普鲁士专制政府,开始接触社会经济问题。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经典著 作的创作阶段
• 马克思的《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 学最具有代表性的著作,也是全部马克思 主义最具有代表性的经典著作之一。它是 马克思和恩格斯长期从事无产阶级的革命 实践和艰苦的科学研究的结晶。马克思政 治经济学和《资本论》的创作史,大体经 历了几个主要阶段: •
一、生产
问题:马克思眼中的生产和古 典经济学家的生产有何不同?
从物质生产入手分析: 从物质生产入手分析:
第一、二段 第一、二段: 分析生产的主体:人 人总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而不是 单个的、孤立的人; 人作为社会的存在,不能以孤立的个体形 式存在,只能一群体形式存在。
市民社会:(最早的含义是相对于野蛮社会 市民社会 而言的,黑格尔是从相对于家庭和国家角度 定义的,现代政治学理论则是相对于政治国 家来适用的)。市民社会是“表示国家控制 市民社会是“ 市民社会是 之外的社会和经济安排、规则、制度” 之外的社会和经济安排、规则、制度”,是 当代社会秩序中的非政治领域” 指“当代社会秩序中的非政治领域”。马克 思在广义指社会历史各时期的经济制度, 思在广义指社会历史各时期的经济制度,即 决定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物质关系的总和; 决定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物质关系的总和; 狭义指资产阶级社会的物质关系。 狭义指资产阶级社会的物质关系。
反思的结论
这充分表明,在当今世界上有许多人坚持 这充分表明, 认为, 认为,我们这个时代仍然需要马克思的理 论,就像自然科学需要爱因斯坦的理论一 样。 只要不带任何偏见, 只要不带任何偏见,人们都会作出这样的 结论: 结论:马克思是一位为人类社会和精神的 发展作出了不朽贡献的历史伟人! 发展作出了不朽贡献的历史伟人!
文章结构与关注要点:
全文分四部分 一、生产 二、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的一般关系(重点) 生产与分配、 生产与分配 交换、消费的一般关系(重点) 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重点) 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重点) 四、生产资料和生产关系、交往关系、社会的物 社会的物 质基础和意识形态这一上层建筑的关系。 质基础和意识形态这一上层建筑的关系。
• 1.19世纪40年代初至1844年。这一时期可 以称作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和《资本论》创 作的前史。也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实现了从 唯心主义的世界观向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 唯物主义世界观、从激进的革命民主主义 者向共产主义者转变的时期。
• 2.19世纪中、后期,1843年 底—1849年。这是马克思转向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并且与恩 格斯一起创立马克思主义学说 的时期。
• 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积劳成疾,躺在安 1883年 14日 马克思积劳成疾, 乐椅上溘然长逝。 17日 乐椅上溘然长逝。3月17日,在海格特公墓 举行的葬仪上,思格斯发表讲话中指出, 举行的葬仪上,思格斯发表讲话中指出, 这位科学巨匠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 学说,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 学说,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他首 先是一个革命家, 先是一个革命家,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 的现代无产阶级解放事业, 的现代无产阶级解放事业,是他毕生的使 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命。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1848年 1848年2月,席卷欧洲大陆的资产阶级民击革命爆 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导同盟投入革命洪流。 发,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导同盟投入革命洪流。由 于革命的失败,马克思及其一家流亡到巴黎, 于革命的失败,马克思及其一家流亡到巴黎,后 迁居伦敦。仍潜心研究政治经济学,写作《 迁居伦敦。仍潜心研究政治经济学,写作《资本 1867年 资本论》第一卷出版。 论》,1867年9月,《资本论》第一卷出版。 马克思晚年一直致力于《资本论》 马克思晚年一直致力于《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 卷的写作工作。 卷的写作工作。
• 2005年英国广播公司评选最伟大的哲学家 2005年英国广播公司评选最伟大的哲学家 马克思以27.93 的得票率荣登榜首, 27.93% 马克思以27.93%的得票率荣登榜首,名列 第二的哲学家休谟得票率为12%,远远落 12%, 第二的哲学家休谟得票率为12%,远远落 在其后,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在其后,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康德、黑格尔等哲学家都望尘莫及。 康德、黑格尔等哲学家都望尘莫及。
概念:政治经济学
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学科并取 政治经济学”这一名称, 得“政治经济学”这一名称,是随着资本 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而形成的。意思是整 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而形成的。意思是整 个社会或国家的经济。 个社会或国家的经济。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经济规律的科学,这门科学是 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创造的,一开始就与资本主义 社会形态相联系,本质上是研究资本主义经济规 本质上是研究资本主义经济 本质上是研究资本主义经济规 律的科学。 律的科学 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就是商品生产,商品生产本 质上是价值的生产。在这里,不仅商品是价值物, 就是作为商品生产者的人也成为价值物。因此, 研究商品生产的价值规律 商品生产的价值规律就构成了政治经济 学 商品生产的价值规律 的特殊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