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与行政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非师范方向)本科课程
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培养方案

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和政治学、行政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能在党政机关、新闻出版机构、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方面工作的政治学和行政学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政治学、行政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政治学理论与方法、行政学理论与方法、中国政治分析、比较政治分析、公共政策分析、社会调查与统计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调查研究、分析判断和协调组织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政治学、行政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掌握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以及系统分析、统计分析、比较分析、历史分析等方法或技术;. 具有在党政机关、新闻出版机构、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及其他有关专门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 熟悉当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政治过程以及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了解政治学、行政学及法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掌握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核心课程政治学原理、行政学概论、管理学概论、中国政府与政治、比较政治制度、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国政治思想史、西方政治思想史、公共政策概论、行政法、社会调查与统计等。
四、学制、总学分及授予学位标准学制年,学生可在年完成学业。
学生需完成专业课程学分和素质拓展学分,方可毕业;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可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五、各类课程结构比例六、教学计划表七、修读要求或说明. 本专业课程分为公共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环节课程三大类。
. 本科生必须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学分,公共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环节课程的学分不能互相替代。
. 公共选修课程设置个学分,可在学校开设的全校性公共选修课程和其他学院开设的专业选修课中修读。
贵州大学法学院-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培养方案(政治学)

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模板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培养方案*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政治学、行政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在党政机关、新闻出版机构、企事业和社会团体等单位从事行政管理、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政治学和行政学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政治学、行政学、法学、组织学和国际政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理论创新精神。
(2)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分析方法,以及逻辑分析、统计分析、调查分析等科学方法或技术。
(3)具有在党政机关、社会团体、新闻出版机构、教育及其他事业单位从事科研、教学、行政管理以及其他有关专门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
(4)了解有关政治体制、决策过程以及党政管理法律、制度、方针、政策。
(5)了解政治学及行政学、法学、组织学、国际政治学和管理科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7)至少掌握一门外语。
*所属学科类政治学*核心课程政治学原理行政管理学中国政治制度史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比较政治制度中国政治思想史当代西方政治思潮中国社会政治分析比较政党制度市政学公共政策概论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特色课程双语教学课程:西方政治学名着选读、美国政治研究型课程:讨论型课程:*计划学制4—6年最低毕业学分161+4 授予学位法学学士说明辅修专业:最低××学分,标注“*”的课程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模板)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1、通识课程50+2学分(1)思想政治类 14+2学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1) 全年中国近代史纲要 2 春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3 春夏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1) 3 秋冬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 2(2) 春夏06贵州省情 1 全年形势与政策 +2 春夏(2)军事体育类9学分军事理论及军事训练 2(1) 秋冬3002010301 体育1 1 秋冬3002010302 体育2 2(1) 春夏3002010303 体育3 2(1) 秋冬3002010304 体育4 2(1) 春夏(3)外语类14学分0502010201 大学英语1 3 秋冬大学英语2 4 春夏大学英语3 4 秋冬大学英语4 3 春夏学生也可选择修读相应的大学日语课程。
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简介

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专业简介学科:法学门类:政治学类专业名称: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基础,了解中国历史和现状,了解政治系统的基本构成,了解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走向,适宜在中央和地方各级党政机关从事党务、政务与行政管理工作以及政策研究工作,到企事业单位和公司从事管理工作,到学校、科研机构、文化新闻单位、军队系统从事教学科研行政工作。
中国公务员制度的推行,也将为该系学生的就业开辟更广阔的前景。
专业信息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政治学、行政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能在党政机关、新闻出版机构、企事业和社会团体等单位从事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方面工作的政治学和行政学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政治学、行政学、国际政治学和法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政治学研究、公共政策分析、社会调查与统计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调查研究、分析判断和协调组织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政治学、行政学、国际政治学和法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分析方法,以及系统分析、统计分析、调查分析等科学方法或技术;◆具有在党政机关、社会团体、新闻出版机构、教育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科研、教学、行政管理以及其他有关专门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了解有关政治体制、决策过程以及党政管理法律、制度、方针、政策;◆了解政治学及行政学、法学、国际政治学和管理科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政治学。
主要课程:政治学原理、行政学概论、中国政治制度史、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比较政治制度、中国政治思想史、当代西方政治思潮、中国社会政治分析、比较政党制度、市政学、公共政策概论、行政法学、人事行政学、社会调查与社会统计等。
社会研究方法的课程群建设探索——以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为例

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No.6,2021 Sum No.5222021年第6期总第522期摘要社会研究方法的课程群,是指以提高学生社会科学研究能力为目标,通过院、系两个层面的课程关联性建构而形成的,承接合理、重点突出的课程体系。
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通过顶层设计、交流研讨、队伍建设和项目支持等保障措施,促进了社会研究方法课程群的顺利建设,这对于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推动学院学科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社会研究方法;课程群;人才培养;学科建设Exploration on the Curriculum Group Construction of Social Research Methods:Taking the School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of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WANG Huaixing,WANG ChenAbstract The curriculum group of social research methods refers to a curriculum system with reasonable internal relations and prominent key points constructed and formed based on the cur-riculum relevance at the two levels of departments and colleges with the goal of improving students'research capabilities in social science.The School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of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has promoted the smooth development of the curriculum group construction of social research methods through top-level design,exchanges and discussions,team building,and project support.This is of great realistic significance for better achieving the goal of talent training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disciplines.Key words social research methods;curriculum group;talent training;discipline construction社会研究是为了发现和解答社会领域中的各种问题而去收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过程。
政治学专业课程

政治学专业课程
政治学专业通常包括一系列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涵盖了政治学的不同领域和子学科。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政治学专业课程:
1. 政治理论:研究不同政治理论和思想家的观点,如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社会主义等。
2. 国际关系:探讨国家间的相互关系、国际组织、全球治理、国际安全等议题。
3. 比较政治: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治制度、政党体系、选举制度、行政管理等。
4. 公共政策:研究政府的决策制定过程、公共政策的实施与评估、政策分析等。
5. 政治经济学:探讨政治和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包括政府干预经济、经济发展与社会政策等议题。
6. 政治心理学:研究人类政治行为、选民行为、领导力、政治参与和政治社会化等。
7. 政治方法学:介绍和应用研究政治现象的科学方法和技术,包括统计分析、问卷设计、质性研究等。
8. 区域研究:专注于特定地区的政治情况和国际关系,如亚洲政治、欧洲政治、中东政治等。
9. 公民教育与政治参与:研究公民的政治参与方式、选民行为、公共意识形态等。
10. 法律与政治:探讨法律制度对政治行为和决策的影响,法律与权力关系等。
这些课程代表了政治学专业中的一部分核心领域,但具体课程设置可能会因大学和课程安排而有所不同。
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职业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选修课程。
政治学与行政学就业方向

政治学与行政学就业方向
政治学与行政学的就业方向包括政府机构、非政府组织、国际组织、媒体、大型企业、研究机构、高等教育和培训机构等。
1. 政府机构:政治学与行政学毕业生可以就职于各级政府机构,从事政策研究、决策咨询、行政管理、公共事务等工作。
例如,可以成为政府部门的行政人员、公务员、政策分析师等。
2. 非政府组织:政治学与行政学毕业生可以在非政府组织(NGO)工作,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人权保护、环境保护等
工作。
例如,可以成为非营利组织的项目经理、政策研究员、公共关系经理等。
3. 国际组织:政治学与行政学毕业生可以在国际组织,如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工作。
例如,可
以成为国际组织的项目经理、政策分析员、外交官等。
4. 媒体:政治学与行政学毕业生可以从事新闻媒体工作,如报纸、电视台、广播台等,从事记者、编辑、评论员等工作,关注政治和公共事务。
5. 大型企业:政治学与行政学毕业生可以在大型企业中就职,从事政府关系、公共事务、企业战略规划等工作。
例如,可以成为企业的政府事务经理、公共关系经理等。
6. 研究机构:政治学与行政学毕业生可以在研究机构、智库等从事政策研究、学术研究、调查研究等工作。
例如,可以成为
研究员、分析师等。
7. 高等教育和培训机构:政治学与行政学毕业生可以在大学、学院、培训机构从事教学和培训工作。
例如,可以成为大学教师、讲师、培训师等。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就业,实际上还取决于个人的兴趣和专业的深度。
不同的方向和行业都需要不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毕业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优势选择合适的工作方向。
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就业岗位

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就业岗位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毕业生有着广泛的就业岗位选择。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就业领域和职位:1. 政府部门: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毕业生可以在各级政府部门中找到职位,如司法机关、行政部门、外交部门等。
他们可以担任政策分析师、行政主管、外交官等职位。
2. 政策研究机构: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毕业生可以在各类政策研究机构工作,如智库、研究机构、政治咨询公司等。
他们可以担任研究员、政策分析师、助理研究员等职位。
3. 政治咨询与公关: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毕业生可以在政治咨询和公关公司从事相关工作。
他们可以负责为政治候选人、政党或利益团体提供咨询服务,或者从事政策对外传播和公众关系相关工作。
4. 国际组织与跨国机构: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毕业生可以在国际组织和跨国机构中找到职位。
他们可以担任国际事务官员、项目经理、政策顾问等职位。
5. 社会组织与非营利机构: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毕业生可以在各类社会组织和非营利机构从事相关工作,如NGO、公益组织、国际人权组织等。
他们可以担任项目经理、政策研究员、项目协调员等职位。
6. 媒体与新闻机构: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毕业生可以在媒体和新闻机构中从事记者、主持人、撰稿人等职位。
他们可以负责对政治事件和政策进行报道、分析和评论。
7. 教育机构: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毕业生可以在高校、研究机构、培训机构等教育机构中从事教学、研究和培训工作。
8. 私营企业: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毕业生也可以在私营企业中找到职位,如政府关系经理、公共事务专员、公司顾问等。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仅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就业岗位,实际情况因个人兴趣、能力和经验而有所不同。
毕业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职业发展目标选择合适的就业方向。
(非师范类)2013版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基本格式

(一)通识教育课程安排表(47学分)1.必修课(41学分)注:1.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计划安排: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大学生辩论赛、观看影片或电视节目、考察少管所、戒毒所、旁听法庭审判、社会实践专题考察等,也可通过网络自主学习;2.大学外语课程实行分层次、分语种教学,大学英语分普通本科专业层次和艺术体育类专业层次分类教学,学生也可根据个人意愿选择大学日语、大学德语、大学韩语学习;3.计算机技术基础类课程:根据专业特点与后续课程,从技术基础类课程中选一门作为必修课程;4.国防教育(含军训)课程实行课堂教学与网络学习相结合方式进行,另含2周军训。
2.选修课(6学分)(从全校公选课程中选修)选修要求:1.自然科学类专业限定选修人文社科类课程和艺术类课程4学分,任选课程2学分;2.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限定选修自然科学类课程和艺术类课程4学分,任选课程2学分;3.艺术类专业限定选修人文社科类和自然科学类课程4学分,任选课程2学分;4.体育类专业选修6学分。
公共选修课程除可从全校开设的文化素质教育类公选课修读外,也可从学校选定的优秀网络视频公开课程和各学院面向全校推出的学科(专业)基础课程中修读。
(二)学科(专业)基础课程(31学分)注:1.学科(专业)基础课程由本学科(专业)的基础课程和跨学科(专业)相关基础课程组成。
2.学校确定可供选择的理科基础课程有“高等数学”和“普通物理”。
其余学科(专业)基础课程可由相关学院商定共同开设。
(三)专业核心课程与拓展课程(54学分)专业核心课程与拓展课程平台主要是为反映专业特点和实现专业培养目标而设置的课程,即依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所列核心课程及根据专业方向而设置的选修课程。
(四)实践课程(25学分)(五)辅修专业、辅修学位培养方案公共事业管理 专业(为其它专业学生设置)辅修专业培养方案必修课( 31 学分)注:辅修双专业的课程主要由该专业的学科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组成,课程学时、学分、学期安排必须与主修培养方案一致,学生至少修满30学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4
64
4
公共外语学院
08
0501008
大学外语III
A
4
64
4
公共外语学院
09
3301009
计算机文化基础(文)
C
3
32
32
4
教育信息技术中心
10
1701011
大学体育Ⅰ(1)、Ⅰ(2)
A
2
64
2
2
√
体育学院
11
1701012
大学体育Ⅱ(1)、Ⅱ(2)
A
2
64
2
2
√
体育学院
12
0201013
政治与行政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非师范方向)本科课程设置与学时分配表
课程
类别
序
号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授课范围
学时/学分分配
开课时间分配
开课单位
学分
讲授学时
实践(验)学时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春季
秋季
全年
通
识
课
程
通
识
必
修
课
01
180100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A
3
45
3
3
马克思主义学院
02
1801002
思想道德修养及法律基础
政治社会学
B
3
48
3
政治与行政学院
38
030332016
国际政治学概论
B
3
48
3
政治与行政学院
39
030332017
行政组织学
B
3
48
3
政治与行政学院
40
030332018
政治学经典著作选读
B
2
32
2
政治与行政学院
合计学时/学分
36
专
业
限
定
选
修
模块1(应用型)
41
030334001
国家公务员制度
B
2
6/10
96/160
合计学时/学分(通识课程,不含大学外语IV)
52
807
专
业
课
专
业
基
础
课
23
030332001
管理学原理
B
3
48
3
政治与行政学院
24
030332002
普通逻辑学
B
3
48
3
政治与行政学院
25
030332003
社会学概论
B
3
48
3
政治与行政学院
26
030332004
宪法学
B
3
48
3
政治与行政学院
A
3
36
12
3
马克思主义学院
03
1801003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
A
6
64
32
6
马克思主义学院
04
180100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A
2
30
2
2
马克思主义学院
05
1801005
形势与政策
A
2
28
4
2
2
前8周
马克思主义学院
06
0501006
大学外语I
A
4
64
4
公共外语学院
07
0501007
51
030334011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
B
3
48
3
政治与行政学院
52
030334012
国际关系史
B
3
48
3
政治与行政学院
专
业
开
放
选
修
53
030334013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B
3
48
3
政治与行政学院
54
030334014
外交学概论
B
3
48
3
政治与行政学院
55
030334015
当代中国外交
B
2
32
2
政治与行政学院
27
030332005
法理学
B
3
48
3
政治与行政学院
28
030332006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B
3
48
3
政治与行政学院
合计学时/学分
18
专
业
主
干
课
29
030332007
政治学原理
B
4
64
4
政治与行政学院
30
030332008
公共行政学
B
3
48
3
政治与行政学院
31
030332009
公共政策学
B
3
48
3
政治与行政学院
32
030332010
西方政治思想史
B
3
48
3
政治与行政学院
33
030332011
比较政治制度
B
3
48
3
政治与行政学院
34
030332012
中国政治思想史
B
3
48
3
政治与行政学院
35
030332013
政府经济学
B
3
48
3
政治与行政学院
36
030332014
中国政府与政治
B
3
48
3
政治与行政学院
37
030332015
政务礼仪和面试
B
2
32
2
政治与行政学院
模块2(学术型)
47
030334007
比较政治学
B
3
48
3
政治与行政学院
48
030334008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B
3
48
3
政治与行政学院
49
030334009
城市管理学
B
2
32
2
政治与行政学院
50
030334010
行政许可法与行政处罚法
B
3
48
3
政治与行政学院
政治与行政学院
62
03440503
专业实习
(市政管理实习、办公室业务实习)
B
12
384
√
政治与行政学院
63
03440504
(科研创新、学年论文)调查报告
B
2
2
政治与行政学院
64
03440505
毕业论文(设计)
B
6
√
√
合计学时/学分(实践环节,26-31)
26
创新创业环节(不计入总分学)
6
说明:A:全校所有非师范生B本学院所有非师范生C:全校所有文科非师范生D:全校所有理科非师范生
32
2
政治与行政学院
42
030334002
社会工作概论
B
2
32
2
政治与行政学院
43
030334003
公文写作与应用
B
2
32
2
政治与行政学院
44
030334004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专题
B
2
32
2
政治与行政学院
45
030334005
电子政务概论(含办公自动化)
B
2
32
2
政治与行政学院
46
030334006
A
1
32
√
√
√
√
学工部、后勤处
18
3501020
就业与创新创业指导
A
2
32
3
招生与就业处
合计学时/学分(通识必修课程)
46
711
133
通
识
选
修
课
19
艺术鉴赏
公
自然科学
公选二
A
2
32
相关学院
21
人文社会
公选三
A
2
32
相关学院
22
学术型
大学外语IV
A
4
64
4
公共外语学院
合计学时/学分(通识选修课)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全年
开课单位
实
践
课
程
技能训练
58
03440701
公务员模拟训练
B
1
32
1
政治与行政学院
59
03440702
行政能力测试
B
1
32
1
政治与行政学院
合计学时/学分
2
64
实
践
环
节
60
03440501
社会治理见习
B
2
64
√
√
√
√
√
政治与行政学院
61
03440502
基层政务见习
B
2
64
√
√
√
√
√
大学语文
A
1
16
2
网络课程修读或文学院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