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理之运动的快慢(提高)知识讲解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第3节 运动的快慢 (共24张PPT)

【理解与运用】
1. 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
VS t
可知,物体的( )
A.速度大小恒定不变 B.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C.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D.以上说法都对 (点拨:隐含了v一定)
2. 一个物体沿平直的高速公路运动,在10s 内通过 60m的路程,通过前一半路程用了4s,那么该物体在 前、后半程内的平均速度分别是( )
运动的快慢
情景创设
如图所示是“森林动物”运动会中龟兔赛跑的情景:比赛开始 前一阶段,“观众”认为跑在前面的兔子快。判断依据是什么? 由于兔子麻痹轻敌,中途睡了一觉,“裁判员”判定最先到达 终点的乌龟运动得快,你同意“裁判员”的观点吗?
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课件展示】:下图是甲伦敦奥运会男子100米决赛起跑6秒后的 情景,谁运动的快?你是依据什么判断的?下图乙是决赛成绩表, 谁运动的快?依据又是什么的?
➢常见的运动都是变速运动。
物体做变速运动时,速度有时快, 有时慢,怎样描述它的运动情况呢?
➢变速运动比较复杂,如果只是做粗略研究,
也可以用公式
来计算它的速
度。这样算出来的速度叫平均速度。
说到某一物 体的平均速度, 一定要指明是在 哪段路程内的平 均速度。
自行车运动员做 变速运动
【强调】
1.对于匀速直线运动,掌握其不变性,理解并牢 记匀速直线运动概念。
v/(m/s)
t/s
• 【拓展】-----生活中的物理 • 例:交通标志牌的意义 • (以小轿车的限速为例) • 表示该路段允许通过的最大速度是
120Km/h; • 从该标志牌处到徐州还有 100Km
• 【活学活用】
• 在不违反交通的情况下,上图中的轿车从 此刻到达徐州至少需要多少min?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之运动的快慢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之运动的快慢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之运动的快慢在我们平凡无奇的学生时代,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也可以理解为考试时会涉及到的知识,也就是大纲的分支。
哪些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知识点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之运动的快慢,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之运动的快慢篇11.知道比较快慢的两种方法(1)通过相同的距离比较时间的大小。
(2)相同时间内比较通过路程的多少。
2.速度(1)物理意义: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速度计算公式:v=s/t。
注意公式中各个物理物理量的含义及单位以及路程和时间的计算。
(4)速度的单位①国际单位:米/秒,读做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l。
②常用单位:千米/小时,读做千米每小时,符号为km/h。
③单位的换算关系:1m/s=3.6km/h。
(5)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①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对于匀速直线运动,虽然速度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但速度的大小却与路程和时间无关,因为物体的速度是恒定不变的,无论通过多远的路程,也不管运动多长时间。
②运动方向不变、速度大小变化的直线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对于变速直线运动可以用平均速度来粗略的地描述物体在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的运动快慢。
③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v=s/t,式中,t为总时间,s为路程。
④正确理解平均速度:A.平均速度只是粗略地描述变速运动的平均的快慢程度,它实际是把复杂的变速运动当作简单的匀速运动来处理,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B.由于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在不断变化,因此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路程,物体的平均速度不同。
所以,谈到平均速度,必须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否则,平均速度便失去意义。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之运动的快慢篇21.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的两种方法在相同的时间内,谁通过的路程大,谁就运动得快.通过相同的路程,谁用的时间少,谁就运动得快。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3节运动的快慢知识点与考点解析新版新人教版【word版】.doc

运动的快慢(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可以看出甲比乙在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路程长,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但甲的速度大,乙的速度小。
),横坐标表示时间(甲图像是一条水平直线(平行于横轴),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不是水平直线,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乙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大(加速运动),丙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小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也是第一章机械运动的主要内容,同样也是本章的重要知识点。
在涉及到机械运动的中考题中,有关速度、平均速度的考题出现得更多,所以理解、会应用速度概念显得尤为重要。
对速度概念的理解、应用和有关计算,在中考题中常以选择题、填空题出现,有时也以简单计算题形式出现,出现更多的是选择题;所占分值一般在2-3分之间。
运动的快慢主要知识点有:速度、平均速度和运动图像。
1.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要熟悉速度公式,各物理量的所表示的含义、单位以及速度的物理意义。
了解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理解匀速直线运动。
2.平均速度:物体运动平均快慢的物理量。
平均速度一定要和物体运动的路程或时间相对应,计算平均速度也必须指明是哪段路程或哪个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3.运动图像:运动图像有路程图像和速度图像两类,分别表示的是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和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运动图像在中考题中出现的概率很大,也是考查考生通过图像分析物体运动规律以及运动类型的最直观、最便捷的方式。
所以,学会读懂运动图像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复习中切不可忽视。
4.中考题型分析运动的快慢在中考题中常以选择题和填空题出现,选择题出现更多,分值在2分~3分之间。
选择题考查学生对运动快慢(速度)的理解,有的需要进行监督计算;填空题以计算为主。
在解答此类考题时,一定要注意平均速度概念的理解,并要注意速度单位的统一。
5.考点分类:考点分类见下表★考点一:速度与运动图像◆典例一:(2017•雅安)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物体运动的s-t图象,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同向作匀速直线运动,以甲为参照物,乙是 的(选填“静止” 或“运动”);当时间t= s 时,两车相距8m。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运动的快慢课件(28页)

【例题】如图所示的图象中,描述的是同 一种运动情势的是( B )
课堂练习 1、一个人骑自行车前进,开始以2m/s的速度匀速走了 40m,然后又以5m/s的速度匀速走了50m,则他在整 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A ) A.3m/s B.7m/s C.3.5m/s D.2.5m/s
2、羚羊跑的速度是20m/s,一短跑运动员5S内跑完了 50m的路程,汽车的速度是54km/h,三者速度从大到小
A.
B.
C.
D.
【例题】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 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C )
A.两物体在0~1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 B.两物体在15~2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 C.两物体在15s末相遇,且0~15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D.两物体在20s末相遇,且0~20s内通过的路 程相等
走多少m?
课堂小结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2、速度 (1)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
ν=s/t 1m/s=3.6km/h (2)瞬时速度:一个瞬间的速度大小。
平均速度:一段路程的速度。
3、关于速度的两种图像:
(1)、描述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图,称之为v-t图; (2)、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图,用s-t图来表示。
6、某物体作直线运动的情况如图,物体在OA段
的速度为v1,物体在BC段的速度为v2.
(1)请你根据图象分析,v1 大于
v2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此物体全程的平均速度v= 2.5 m/s.
7、一列长180m的列车匀速通过长900m的 隧道,测得列车完全通过隧道需要72s.求: (1)列车运行的速度. (2)列车全部在隧道内运行的时间.
八年级上册物理 运动的快慢

利用两个物理量的比值,定义一个新的物理量,
=
=
这种方法叫比值定义法。
(读作米每秒)
单位符号:m/s (读作米每秒)
物理量
物理量的符号
单位
单位的符号
路程
s
米
m
时间
t
秒
s
速度
v
米/秒
m/s
基本单位:米/秒(m/s)
常用单位:千米/时(km/h)
10m/s表示的意义?
物体每秒钟运动的路程是10m
1200 m
= 10 m
120
1s:
1m:
120 s
= 0.1 s
1200
飞机2s飞行1000m
1000 m
= 500 m
2
1s:
1m:
2s
= 0.002 s
1000
速度
定义:物体通过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
等于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物理量的符号:
定义公式: =
单位:米/秒
运
动
的
快
慢
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时刻、时间
O
A
B
C
D
E
t
0
1
2
3
4
5
时刻:时间轴上的一个点,用 这样的符号表示。
思考:3s时(或第3s时),是指时间轴上哪个点呢?
时间:两时刻间的间隔,即时间轴上的一段,用 表示。
思考:BD两时刻间的时间 是多少呢?
= − = 末 − 初
时刻、时间
O
第1秒
第2秒
八年级上册运动的快慢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上册运动的快慢知识点归纳
在八年级上册的运动的快慢知识点归纳如下:
1. 运动速度的描述:
- 运动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改变位置的量,通常以米/秒(m/s)为单位。
- 快速运动指物体在短时间内改变位置较多的运动。
- 慢速运动指物体在短时间内改变位置较少的运动。
2. 运动速度的计算:
- 平均速度:用总位移除以总时间来计算。
公式为:平均速度=总位移/总时间。
- 瞬时速度:在某一瞬间的瞬时速度,即某一时间短的时间内改变的位置。
3. 运动的快慢与力的关系:
- 运动与力的关系:力是物体运动或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 物体受到的力越大,运动速度越快;物体受到的力越小,运动速度越慢。
4. 运动的快慢与加速度的关系:
- 加速度是指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改变的量,通常以米/秒²(m/s²)为单位。
- 如果一个物体的速度增加,其加速度是正值;如果一个物体的速度减小,其加速度是负值。
- 物体的运动速度与加速度正相关。
加速度越大,运动速度改变越快;加速度越小,运动速度改变越慢。
5. 运动的快慢与力的方向的关系:
- 力的方向与运动的方向相同,物体将增加速度,运动速度加快。
- 力的方向与运动的方向相反,物体的速度将减小,运动速度减慢。
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运动的快慢以及与力和加速度的关系。
八年级上册物理之运动的快慢(提高)知识讲解

运动的快慢(提高)【学习目标】1.通过分析、比较和计算,理解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基本方法;2.能利用公式进行有关速度的计算,能应用公式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相关问题;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能理解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
【要点梳理】要点一、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体运动越快速度越大;物体运动越慢,速度越小。
2.定义: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3.公式:,s表示物体通过的路程,t表示物体通过相应路程所用的时间,v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
4.速度的单位及换算关系:国际单位:米/秒(或)常用单位:千米/小时(或)换算:要点二、匀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速度发生改变的运动叫做变速运动。
要点诠释:1、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①匀速直线运动是运动状态不变的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②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物体的运动方向和运动快慢都保持不变。
③在任意一段相等的时间内和任意一段路程内速度都是相等的。
2、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的大小可以由v=s/t来计算,但速度的大小与s、t无关。
要点三、变速运动及平均速度物体运动速度发生改变的运动叫做变速运动。
要点诠释:1.物体在做变速运动时,可能是物体的运动方向改变,也可能是快慢改变,还可能是方向和快慢同时改变。
2.对于做变速运动的物体,也可以利用v=s/t来计算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
3.平均速度能粗略地描绘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一段路程上或一段时间内的运动快慢,不能反映出物体的运动细节要点四、用图象描述物体的运动图像法是描述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有效手段,在物理学里经常用到。
要点诠释:1.s-t图象:用横坐标表示时间t,纵坐标表示路程s,就得到了物体运动的s-t图象,如下图(1)所示是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
2.v-t图象:用横坐标表示时间t,用纵坐标表示速度v,就得到了物体运动的v-t图象,如下图(2)所示是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
【典型例题】类型一、速度及其计算1、(2014•旌阳区校级模拟)一列客车以54km/h的速度行驶,与它平行的铁轨上迎面开过一列长300m的货车,坐在客车里的旅客看到货车从他眼前经过的时间为15s,则货车的行驶速度为_______m/s。
运动的快慢(38张PPT)物理八年级上册

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说法错误的是( )
A.司机相对地面是运动的B.乙车到达600m处所用时间大于甲车达此处所用时间C.乙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D.甲、乙两车在40s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C
答案:C解析:A.司机与地面之间有位置的变化,所以司机相对地面是运动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由图象可知,当两车通过的路程都为600m时,甲车用的时间为20s,而乙车用的时间大于30s,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乙车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所以乙车做变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符合题意;D.由图象可知,两车在40s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都是1200m,所以两车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则两车的平均速度相同,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1 m/s = 3.6 km/h
匀速直线运动
1.机械运动的分类
二、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做机械运动,按照运动路线的曲直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沿速度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A与B的机械运动有什么差别?
A车的位置随时间均匀变化,B车的位置随时间不均匀变化。
特别提醒:由于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是变化的,所以通过不同的路程或在不同的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一般不同。
平均速度用来粗略地描述做变速运动的物体的平均快慢程度,但不能精确地知道它的运动情况,即不知它何时加速,何时减速,何时中途停留。
运动形式
匀速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
平均速度:只能表示物体在所求的那段路程中(或这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不能表示运动中任何一段路程(或任何一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
A
B
0
300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的快慢(提高)【学习目标】1.通过分析、比较和计算,理解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基本方法;2.能利用公式进行有关速度的计算,能应用公式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相关问题;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能理解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
【要点梳理】要点一、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体运动越快速度越大;物体运动越慢,速度越小。
2.定义: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3.公式:,s表示物体通过的路程,t表示物体通过相应路程所用的时间,v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
4.速度的单位及换算关系:国际单位:米/秒(或)常用单位:千米/小时(或)换算:要点二、匀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速度发生改变的运动叫做变速运动。
要点诠释:1、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①匀速直线运动是运动状态不变的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②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物体的运动方向和运动快慢都保持不变。
③在任意一段相等的时间内和任意一段路程内速度都是相等的。
2、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的大小可以由v=s/t来计算,但速度的大小与s、t无关。
要点三、变速运动及平均速度物体运动速度发生改变的运动叫做变速运动。
要点诠释:1.物体在做变速运动时,可能是物体的运动方向改变,也可能是快慢改变,还可能是方向和快慢同时改变。
2.对于做变速运动的物体,也可以利用v=s/t来计算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
3.平均速度能粗略地描绘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一段路程上或一段时间内的运动快慢,不能反映出物体的运动细节要点四、用图象描述物体的运动+=图像法是描述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有效手段,在物理学里经常用到。
要点诠释:1.s-t 图象:用横坐标表示时间 t ,纵坐标表示路程 s ,就得到了物体运动的 s-t 图象,如下图(1)所示是匀速直线运动的 s-t 图象。
2.v-t 图象:用横坐标表示时间 t ,用纵坐标表示速度 v ,就得到了物体运动的 v-t 图象,如下图(2)所示是匀速直线运动的 v-t 图象。
【典型例题】类型一、速度及其计算1、(2014旌阳区校级模拟)一列客车以 54km/h 的速度行驶,与它平行的铁轨上迎面开过一列长300m 的货车,坐在客车里的旅客看到货车从他眼前经过的时间为 15s ,则货车的行驶速度为_______m/s 。
【答案与解析】货车的速度为v ,客车的速度 v =54km/h=15m/s2 1则在 15s 内客车前进的距离s = v t1 1货车前进的距离为s = v t 2 2根据题意:sss =300mv t+vt=300m12v 15m/s×15s+2×15s=300mv解得:2=5m/s【总结升华】两个物体在一条直线上做同时开始相对运动,相遇时各自前进的距离之和等于原来两物体间的距离;若以其中一个物体为参照物,则另一个物体的相对速度 v 为两个物体的速度大小之和。
【变式】【高清课堂《运动的快慢》ID :78637 例 1】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他们的运动时间 之比为 2:3,运动路程之比为 3:1,则甲乙两物体运动速度之比为( ) A.1:2 B.2:1 C.9:2 D.2:92.(2016埇桥区模拟)发生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车不能立即停止,发现情况时,司机从视觉感知到踩制动刹车的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保持原速前进的一端距 离叫反应距离.某司机没有饮酒时的反应时间为 0.3s ,喝了一瓶啤酒半个小时后在尚能驾车的情况下反 应时间变为 0.7s ,司机以某一速度开车时正常的反应距离是 6m ,当他喝了一瓶啤酒半个小时后,且仍以 原来的速度开车,其反应距离是多少?112 2【思路点拨】(1)知道没有饮酒时的反应距离和反应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原来汽车的行驶速度;(2) 当他喝了一瓶啤酒后,知道反应时间,求出了原来汽车的行驶速度,利用s=vt 求饮酒后的反应距离。
【答案与解析】没有饮酒时的反应距离 s 1=6m ,反应时间 t =0.3s ,原来汽车的行驶速度:v=s 1/t=6m/0.3s=20m/s ; 当他喝了一瓶啤酒后,反应时间 t =0.7s ,由 v=s/t 可得,此时反应距离: s 2=vt =20m/s×0.7s=14m 。
答:如果此时仍以原来速度开车,其反应距离是 14m【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涉及到饮酒前后司机反应距离的计算,通过计 算让学生认识到: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严禁酒后驾车!类型二、平均速度3、从都匀到瓮安 120km 。
一辆小车以 60km/h 的速度行驶 3/4的路程后,又以 40km/h 的速度行驶完后 1/4的路程。
求:(1)这辆小车从都匀到瓮安的时间? (2)这辆小车从都匀到瓮安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km/h ?【思路点拨】已知路程和速度,根据推导公式:tsv,先求出以 60km/h 的速度行驶 3/4的路程所用时间,再求出以 40km/h 的速度行驶 1/4路程所用的时间,两次时间之和为从都匀到瓮安所用时间。
平均速 度是总的路程除以行驶完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而不是速度的平均),题目中总路程是已知的,总的时间第一问以求出,代入公式 v【答案与解析】s t,即可求出。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速度和时间的计算,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难点是求全程的时间。
举一反三:【变式】汽车从甲站开往乙站,起动后 0.5min 内加速行驶 250m ,沿平直公路匀速行驶 30min ,通过路 程 30km ,最后关闭发动机 1min 通过路程 200m 到达乙站,求此汽车分别在起动时、匀速行驶时、滑行 时的平均速度及全路程中的平均速度。
【答案与解析】类型三、图像、信息题4.(2015春长汀县期中)如图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思路点拨】(1)对路程--时间图象来说,物体做匀速运动时,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图象为一正比例函数图象;(2)对速度--时间图象来说,物体做匀速运动时,速度为一定值,图象为一与时间轴平行的线段。
【答案】A【解析】①表示随着时间的增大,速度保持不变,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②表示随着时间的增加,路程不变,说明物体保持静止;③表示随着时间的增大,路程也在变大,路程与时间成正比,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④表示随着时间的增大,速度越来越大,物体做加速运动。
故选A。
【总结升华】:解本题的关键是弄清:①横坐标分别表示什么物理量②从数学的角度分析两个物理量之间有什么样的函数关系。
举一反三:【变式】(高清课堂《机械运动的描述和测量》363809例8)如图是一辆小车做直线运动的路程-时间图像,由图像可知()A.在0~1s内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B.在1s~2s内小车做加速直线运动C.在0~3s内小车移动的距离为2mD.在0~3s内小车移动的距离为1m【答案】D5.双休日自驾车外出郊游,在行驶过程中,善于观察的小明同学看到汽车上有一个显示速度和路程的表盘,示数如图甲所示,则汽车此时行驶的速度为_______;该车匀速行驶了一段时间后,表盘示数变为乙图所示,那么这段时间为_______h。
甲,则这段时间为【答案】0.5【解析】由甲表可知,此时汽车的速度是,汽车已行驶的路程是s甲13561km;由乙表可知,汽车已行驶的路程是s乙13601km,所以在这段时间内汽车通过的路程s s乙sts40km0.5h。
v80km/h【总结升华】本题是图表信息迁移题,解答这类题的关键是明确图表数据的物理意义,该题中指针所对应的数据是汽车行驶的速度,对应的单位是,显示表中间的数据里汽车已行驶的里程。
乙图与甲图的里程差就是汽车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是一个骑自行车的人与一个跑步的人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骑车者与跑步者是否同时出发?_______(选是或否);(2)跑步者前进200米路程所用的时间为_______秒;(3)骑车者的速度为_______米/秒,跑步者的速度为_______米/秒。
【答案】①是②25③13.38【解析】骑车者和跑步者在0时刻时都在原点,故是同时出发,根据图表可知,跑步者前进200m所用的时间是25s,速度是速度是=,骑车者前进200m所用的时间是15秒,类型四、开放思维题6.在某些岔路口,人车相撞的事故不断发生,有人猜想事故的出现与行人横过公路的错误判断有关。
如图所示,某同学准备横过公路时,正好有一辆汽车从距岔口100m处以72km/h的速度驶过来,如果公路宽12m,该同学以1.2m/s的正常步行速度能否在汽车到达岔路口前完全通过公路?【答案与解析】本题属于解题过程开放性试题,要判断人能否在汽车到达岔路口前完全通过公路,可以比较人完全通过公路的时间是否小于汽车到达岔路口的时间;也可以比较在人完全通过公路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路程是否超过100m,还可以比较在汽车行驶100m的时间内人步行的路程是否超过12m。
根据题意可知:方法一:比较时间∵人完全通过公路的时间岔路口的时间∴人不能完全通过公路。
方法二:比较汽车的路程∵人完全通过公路的时间,,,。
,汽车到达,,在这段时间内,汽车通过的路程200m>100m,∴人不能完全通过公路。
方法三:比较人的路程,∵汽车到达岔路口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人通过的路程,∴人不能完全通过公路。
【总结升华】这类题的一般解法是:①认真阅读题目,分析题意,明确已知条件和题目要求,必要时可以画出示意草图帮助分析,理解题意;②根据公式v=s/t,列出方程,然后代入已知数值和单位;③准确计算结果。
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是一辆小车在平直路面上行驶时的S-t图象,从中可以获取许多信息,请利用你获取的信息自编一条物理题目(不要求解答)你要用的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你自编的物理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要用的信息:小车在前2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自编的题目:小车在前2s内的速度是多少?②要用的信息:小车在5—7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自编的题目:小车在5—7s内的速度是多少?③要用的信息:小车在7s内通过的路程是6m,自编的题目:小车在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