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剧变课件.ppt

合集下载

第五章-科学社会主义-苏东剧变后-课件

第五章-科学社会主义-苏东剧变后-课件

中国共产党:中央组织部发布最新党内统计数据:截
至2007年底,全国党员总数为7415.3万名。
2007年发展党员构成比例

苏东剧变后,越南、老挝、古巴等几个国家的政党一度曾面
临非常严峻的局面,但经受住了困难的考验。

这些国家都坚持了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基于本国 国情和周边环境,他们也不断探索巩固政权、振兴经济、稳 定社会和改善对外关系的有效途径,取得了程度不同的成就。
外债负担日益加重使一部分人陷于饥饿绝望的境地军事工业和武器交易在世界工业产值和贸易额中稳居首位核扩散已超越国家机构的控制由种族狂热挑动的战争不断蔓延以黑社会形式出现的毒品集团已成为国中之国其势力正不断扩大目前情况下的国际法和国际机构正使个别技术军事和经济强国主宰一切推行强权政治
第五讲
苏东剧变后共产党的现状 和社会主义前景



1、几个执政党的情况
苏东剧变后,中国共产党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领导全国人 民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开创出政治安宁、经济发展、文化 繁荣、科技进步、社会和睦、民族团结的新局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就。 目前,中国的GDP总量已居世界第4位(按照世界银行名义汇率 法计算,2003年中国GDP总量位居世界第七,为1.41万亿美元, 不到日本GDP的1/3;而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中国GDP位居世 界第二,仅次于美国,达到 6.35 万亿美元,大约是日本的 2 倍)。 尽管我国的人均水平还很低,但这样快的增长速度和这样大 的经济规模是不可忽视的。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迅猛增长,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也日益 增强。 任何人谈论世界经济走势和国际战略格局,都不得不考虑中 国因素。

越南、老挝在社会主义理论、实践和制度建设方面也有重 大举措。

2019岳麓版九年级历史下册课件 第39课 苏联改革和苏东剧变 课件 (共32张PPT)

2019岳麓版九年级历史下册课件 第39课 苏联改革和苏东剧变 课件 (共32张PPT)


民主德国人爬上被拆毁的柏林墙

东欧剧变时的街头血战

20世纪80年代末期,东欧各国的 改革并没有取得显著成效,各国 经济仍然未见好转,政治混乱, 社会动荡,在内部危机和外部环 境的影响下,东欧各国共产党均 丧失政权,改换国名,社会制度 发生蜕变。社会主义阵营遭受极 大打击。
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等国家领导 人为其守灵
新课探究
赫鲁晓夫上台后,在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上作 了一场题为“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 ”。这一报告从破坏解体领导原则和法则、制造个人 崇拜等方面,揭露和批判了斯大林的错误。但报告缺 乏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分析,评价有失公允,引起思 想混乱。“二十大”后,苏共对一些冤假错案进行了 平反。
新课探究

1、戈尔巴乔夫改革
(1)时间:1985年。 (2)人物:戈尔巴乔夫 (3)内容:首先开始推 行经济改革,后将改革重 点转向政治领域,提出实 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 义”,并仿效西方,否定 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推行
(4)影响:戈尔巴乔夫的 这些政策导致政局日趋 失控,社会日益动荡。 社会思想开始混乱,有 些人从全盘否定斯大林 发展到彻底否定十月革 命和苏联的历史,反对 马克思主义,反对共产 党和社会主义制度,有4 00多万党员先后退党。 与此同时,民族矛盾开 始激化,民族分裂主义 高涨。最终导致了苏联 解体。
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秘密报告
新课探究
(2)内容:
①政治上:批判个人崇拜主义,加强民主和法制 ,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 ②经济上:大胆改革计划经济体制,减少中央
集权,增加地方自主权,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 农业生产发展的措施。
经济领域的改革首先从农业开始苏联政府大规模开垦荒地,增 加国家对农业的投资,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改革劳动报酬 制度,扩大集体农庄规模,改革农业计划管理制度,放松国家 对农牧业的生产管理。1954—1958年农业产值平均增长 9.2%,1958年集体农庄的庄员平均劳动报酬比1953年增长了82 %. 从1957年开始,赫鲁晓夫的工业和建筑业的管理体制进行了大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课件(共20张PPT)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课件(共20张PPT)

(3)自然科学: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步 ,为工 业革命 提供了 理论基 础。

总结: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科学 研究同 工业生 产紧密 结合。

2.阅读教材和图文史料,认识电力的 发明和 运用过 程。

【教学策略】

环节5中对传统程朱理学与明清新思想 的比较 。

若学生能系统归纳出程朱理学与明清 新思想 间对于 个性与 专制的 不同观 点,则 可在思 想新倾 向的基 础上对 明清社 会经济 领域新 现象进 行总结 并顺利 进入环 节6对于 明清新 现象发 展前景 的解读 。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苏联解体与东 欧剧变 课件( 共20张P PT)
单元概述
1991年12月,苏联的镰刀锤子红旗悄然自克里姆林宫上空降 下,拥有近70年历史的苏联解体了,美、苏两极格局到此结束, 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发展。
二战后,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但是, 由于历史上很多遗留问题未能得到妥善解决,国家之间、民族之 间的冲突仍然不断,世界和平不断受到新的威胁。
剧变的实质
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由社会主义国家变成资本主义国家;
原因:①__戈__尔__巴__乔__夫__改革失败;“八一九”事件

苏联解体
时间:②_____1_9_9_1____年12月


影响:③__两__极__格__局____瓦解,冷战结束。


东 欧
原因: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东欧各国开始

启发——勾画课本提到的珍妮纺纱机 、改良 蒸汽机 等发明 创造, 展示课 前准备 图片, 启发学 生思考 工业革 命时期 的其他 发明。

设问——工业革命最初从哪个产业兴 起以及 兴起原 因。过 渡到对 工业革 命概况 的讲解 。

岳麓版九年级《世界历史 》下册第39课 苏联改革和苏东剧变 (共28PPT)

岳麓版九年级《世界历史 》下册第39课  苏联改革和苏东剧变     (共28PPT)

(3)影响:赫鲁晓夫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对后来的改革 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但由于政策上的连续失误和一些不切实际的 提法 ,给苏联党和国家带来了许多问题。
知识拓展:赫鲁晓夫改革为什么失败?
①改革没有创新的科学理论,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和路线。 ②改革只是对苏联模式的小修小补,并没有从根本上打破苏联模
实践证明,苏联的自然条件不适合种植玉米,很多地区因日照量不够,
玉米不能成熟,而且玉米作为饲料成本高,产量低。
改革工业经营管理体制:
从1957年开始,赫鲁晓夫对工业和建筑业的管理体制进行了大
改组。
60年代初,赫鲁晓夫开始注意扩大企业的独立性和主动性,强
调发挥经济核算和利润的刺激作用。 这些措政治领域,提出实行“人道的民主的社 会主义”,并仿效西方,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推行多党制。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政策导致政局日趋失控,社会日益动荡。 社会思想开始混乱,有些人从全盘否定斯大林发展到彻底否定十月 革命和苏联的历史,反对马克思主义,反对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有 400多万党员先后退党。 与此同时,民族矛盾开始激化,民族分离主义高涨。
(3)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使社会思想发生混乱,社会日益动
荡,局势迅速失控。与此同时,民族矛盾开始激化,民族分离主义高 涨,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感悟:戈尔巴乔夫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推行意识形态多元 化和政治多元化,不仅使苏联共产党发生分裂,而且造成整个社会的分 裂。 对此,我们应该吸取前苏联的教训,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
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开始了长达18年的勃列
日涅夫时期。
在勃列日涅夫执政期间,对当时的苏联
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注重发展重工业,特别
是军事工业,史称勃列日涅夫改革。

苏东剧变的启示PPT课件

苏东剧变的启示PPT课件

苏东剧变的启示
1、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2、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3、坚持不断改善社会主义发展的社会环境 4、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推
进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5、社会主义成功的关键是搞好执政党的建没,不
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1.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把马克思 主义基本原理与本国实践相结合,注重理论 创新。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发展的理论,具 有与时俱进的品质特征。我们坚持马克思主 义,必须根据时代的发展,把握时代的特征, 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运用于本国实际。历 史已经证明,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 各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注重理论创新,才 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胜利。
2、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共产党是社会 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决定社 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这已为许多 国家社会主义实践所证明。
3、坚持不断改善社会主义发展的社会 环境。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必须重视意识 形态领域的斗争,抵制西方敌对势力的 “和平演变。
苏东剧变只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中 的一股逆流,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这一 人类历史发展总趋势是任何人也改变不了 的。
4、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 心,不断推进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社会 主义第一原则和首要任务是大力发展社会 生产力,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社会 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的真正体现。
5、社会主义成功的关键是搞好执政党 的建没,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 的群众基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要 有坚强、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作为领导 核心。在社会主义国家里,作为执政党的 共产党自身建设至关重要。因为党是国家 和社会的领导和指挥中心,党出了问题, 那是致命的。
为方便学习与回顾本课程,请在下
载后进行查nience of learning and reviewing this course, please check and edit it after downloading.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please contact the teacher directly

美国的冷战战略与苏东剧变冷战结束PPT课件

美国的冷战战略与苏东剧变冷战结束PPT课件
美国的冷战战略与苏东 剧变、冷战结束
1
冷战结束的 原因
美国学术界
第一种观点:里根胜利说(Reagan victory school)认 为是里根政府在80年代对苏联采取的“以实力求和平” 的强硬政策,把苏联推到经济崩溃的边缘,迫使苏联 改变政策,结束冷战。
第二种观点:认为主要是由于苏联帝国的内部因素, 迫使苏联最后一位领导人戈尔巴乔夫进行了一系列让 步,结束了冷战,并触发了共产主义的崩溃和苏联的 解体。
—《历史上的决定性战争》,1929
8
• 1957年出版的《美国百科全书》对大战略 内涵的界定是:大战略在一般意义上指 “在平时与战时,发展并运用国家的政治、 经济、精神以及军事力量以给予国家政策 最大限度支持的艺术和科学。”
9
• 我国学者吴春秋在对大战略作了长期研究 之后也认为:“大战略是政治集团、国家 或国家联盟发展和运用综合国力以实现其 政治目标的总体战略。” —吴春秋:《大战略论》,1998
4
一、美国冷战战略体系的构建 二、美国的冷战战略在苏东剧变冷战 结 束中的作用
5
一、美国冷战战略体系的 构建
• 所谓美国的冷战战略,是指冷战期间,美国政 府为了对抗、削弱并击溃苏联东欧集团,铲除 所谓共产主义威胁,赢得冷战的胜利,制订和 实施的一系列战略的总称。这些战略包括遏制 战略、新面貌战略、和平战略、缓和战略、超 越遏制战略、贸易管制战略、和平演变战略、 大规模报复战略、灵活反应战略、现实威慑战 略、隐蔽行动战略等等一系列名目繁多、行色 各异的战略。这些战略都属于冷战战略,都可 以称之为冷战战略,它们的总和便构成了总体 冷战战略。
13
• “至于‘遏制’政策,就是采取除战争之外的一切手段以 期达到下列目的的政策:⑴,阻止苏联强权的进一步扩张; ⑵,揭露苏联宣传的欺骗性;⑶,减少苏联的控制和影响; ⑷,总之,在苏联制度内培植破坏力量,使克里姆林宫至 少能改变其做法,遵守公认的国际准则。”文件还指出, 为了执行遏制政策,美国必须拥有总体实力优势,其中最 重要的便是军事力量,这是因为保持强有力的军事地位既 是国家安全的根本保证,也是实施遏制政策的必要前提; 同时,为了成功地实施遏制政策,必须保留与苏联进行谈 判的余地,外交冻结“会使‘遏制’的真正目标落空,因 为,它同时会造成一种紧张,从而使我们更难于促使苏联 朝适当的方向减少和调整其行为。”

岳麓版九年级下册第39课 苏联改革和苏东剧变(共43张PPT)

岳麓版九年级下册第39课 苏联改革和苏东剧变(共43张PPT)

其次,苏联解体加速了欧洲以民族为特征的联邦制国家的分裂过程, 如南斯拉夫的分裂。
再次,苏联的解体加速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为欧盟和北约扩大创造 了条件,也为欧洲摆脱美国而成为独立的力量提供了前提。 最后,苏联的解体对欧洲科学社会主义事业是严重打击,使得欧洲的 社会主义运动面临更大的困难。
东欧剧变


一 赫鲁晓夫改革-冲击斯大林模式
苏 联 二 勃列日涅夫改革 —体制更加僵化 的 改 — 直接导致解体 三 戈尔巴乔夫改革 革 与 解 —加速解体 四 八一九事件 体
五 苏联解体
— 社会主义运动受挫折
1.赫鲁晓夫上台后,对一些重点科研项目采取打破地区、部门界限, 组织各方面力量联合攻关的办法,使得科技发展速度快于西方同类项 目。然而,1954—1962年,苏联的工业劳动生产率却仅仅是美国的 1/2,农业劳动生产率仅仅是美国的1/5。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苏联( A ) A.经济体制僵化不利于科研成果转化 B.计划经济体制的经济活力仍然存在 C.攻势外交政策极大消耗了经济实力 D.不重视农业投入导致经济比例失调
3.苏联解体说明了( B )
A.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
B.“苏联模式”的失败 C.列宁主义的失败
D.社会主义不比资本主义制度优越
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
波兰人民共和国Biblioteka 罗马尼亚波兰共和国
1989年12月
1989年12月
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 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1990年4月 1990年10月
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 保加利亚共和国 1990年11月 后果——政治版图的变化: (1)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德国实现统一。 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 阿尔巴尼亚共和国 1991年4月 国 (2)南斯拉夫分裂为五个国家。 (3)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即捷克和斯洛伐克。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 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1992年4月

苏东剧变和苏联解体ppt课件

苏东剧变和苏联解体ppt课件
(1)要始终将经济建设放在首位,维护社会 的安定团结。 (2)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坚持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 (3)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抵制 西方的“和平演变”。
给我国最大的启示:要根据本国国情 建社会主义。
14
东欧剧变 的实质:
东欧各国的社 会制度发生了 根本性变化
12
苏联解体的原因。
(1)根本原因:苏联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 (2)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实行错误改革 路线、方针、政策。 (3)外部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 演变”。 总之,苏联解体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高度集中 的经济政治体制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妨碍 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
13
戈尔巴乔夫改革有哪些 经验教训?(P102自测)
斯 大 林 模 式
赫鲁晓夫
小修小补
经济结构进一步畸形, 经济基础日趋衰弱,难以 支撑沉重的军事负担,使 得综合国力逐渐衰退,社 会矛盾不断积聚。 2
1985年,戈尔巴乔 夫担任新一代 苏共中央总书记。
背景:长期的争霸,国民经济 军事化,,导致经济日益衰退 与恶化,为维持苏联世界大国 地位而需要改革。
为什么说独联体不是 一个国家?
独联体的性质不是国家,而是一个独立国家 的联合体。是在互相承认和尊重国家主权、 平等、不干涉内政的原则上建立的。
11
苏联解体对世界局势产生 了哪些影响?
以美苏两极对峙为主要支撑的雅尔 3、影响: 塔体系宣告结束,两极格局瓦解。 “冷战”结束,两大军事集团对峙为基 本特征的国际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两极格 局被打破,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出现。
8.19事件
7
俄 罗 斯 联 邦 总 统 鲍 里 斯 叶 利 钦
叶利钦站在被包围的俄罗斯 议会大厦外面一辆坦克顶上演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暴风骤雨转乾坤——东欧剧 变和苏联解体
1、东欧剧变 (1)概况 (2)实质 (3)原因
2、苏联解体 (1)过程 (2)原因
暴风骤雨转乾坤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辽源市第五中学董凌、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一)东欧剧变(1989——1991) 1、概况
2、实质 3、原因
东欧剧变
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自主探 究:
中国前外交部前部长钱其琛回答《世界历史》记者的提问:
这些事件(东欧剧变)来得虽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 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 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更多地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这些事情 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 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应有的优 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
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 “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
依据以上材料思考分析东欧剧变的原 因有哪些?
东欧剧变原因
(1) 根本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僵化,阻碍生产力发展,导致经济危机。
(2)外部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引起东欧 国家动荡;西方的“和平演变”政策。
(二)苏联解体
1、概况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实行多党制 八一九事件——政权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独联体的建立——完全解体(1991年底) 标志:1991年12月21日,俄罗斯的11国签署
《阿拉木图宣言》。
2、原因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直 接 原 因
苏联解体
根 本 原 因
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
苏联解体
独联体国家图
合 作 探 究: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给我 们什么启示?
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并不能说明社会主义失败,只是表明 苏联模式失败,社会主义遭受重大挫折。
2. 社会主义需要通过不断的改革来逐步改善。社会主义各国应 走符合本国实际的道路。
3. 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应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无产阶级政党 领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