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面诊 :全 息 面 诊
中医面诊实用诊法

中医面诊实用诊法现代面诊法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结合生物全息论发展起来的。
因此在面部相应脏器分布、诊察方法上与传统中医面诊有所不同。
身体的异常变化,可能发生在面部变化出现之前或之后。
检查面部,可发现有骨的形状、肌肉紧张度、弹性、收缩力的变化,还可有肿胀、皱纹、结痂、缺陷、面部皮肤颜色改变及充血、疼痛等。
如欲知哪一脏器有病,只要看一下面部所表示的部位,有无上述异常变化,如有,即表明其对应脏器有疾病,一般判断如下:1、如果在面部出现皱纹、斑点和皮色改变,表明所在部位的相应脏器失调。
2、如面部出现小疙瘩、充血、肿胀,表明所在部位的相应脏器遭受病菌感染,侵入血液。
3、黑眼眶,表明肾脏、卵巢或膀胱有病。
4、巩膜黄染表明肝脏有病。
现代面诊方法简便易掌握,而且诊断准确率亦较高,是现代中医诊断疾病的主要手段。
现代面诊研究由于面诊在中医诊断疾病上有很重要的价值,不仅已引起许多现代中医学者的重视,且对面诊双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成果,对临床诊断、治疗疾病有重要的价值。
一、面部蟹爪纹颁与疾病根据临床观察,蟹爪纹在面部颁与主病有一定规律,心病以颞区布纹为主;肝病、肝肾同病以鼻、颊区为主;肺病以颧区为主;肾病以颊区为主;脾病缺乏特异性。
经对肺癌、阻塞性肺气肿、冠心病、脑血管意外、高血压等观察,发现面部蟹爪纹的颁和深浅对诊断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面部色诊与危重面部色诊不仅对慢性病有诊断价值,而且对危重病也有诊断意义。
如心衰病人面色黧黑,凡心脏病二尖瓣狭窄、闭锁不全者面色萎黄,双颧微红;肝硬变和肝癌病菌人面色甚黑;慢性肾炎尿毒症病人面色黯黑萎黄。
总之,色深沉、重晦暗,主内病、重病、久病;色浅光泽明显主外病、轻病、新病;介于枯晦与明润之间者,其病不甚;若病色如云之飞,则病将愈;如博聚凝滞一团,则病进而难治。
三、胃胆疾病与色诊据临床观察证明,胃下垂患者脸部多呈青褐色,形如豆状,色素的深浅与病程长短有关,其色深者为久病。
胆囊炎患者鼻翼两则呈浅黄色或深绿色,豆样,呈椭圆形。
中医面诊面部反映身体健康

中医面诊面部反映身体健康中医面诊是中医传统诊断的独特技术之一。
通过观察面部的外部表现,中医师可以了解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
在中医理论中,面部被视为身体内脏系统的“镜子”,通过面诊可以发现身体健康问题的蛛丝马迹。
本文将探讨中医面诊面部反映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常见的面部反映症状。
一、中医面诊的原理中医面诊基于中医经典理论,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以及经络学说。
中医相信,人体的内脏脏腑与面部有密切的关联。
通过观察面部的形状、颜色、纹理等细节,可以判断出身体的阴阳平衡状况、五行系统的运行情况以及经络的畅通程度。
中医面诊也包括观察面部表情、眼神等细节,因为情绪和身体健康密切相关。
二、常见的面部反映症状1. 面色:中医认为面色可反映气血运行状况和机体的阴阳平衡。
苍白可能表示气血不足,而红润可能表示阴虚火旺。
黄色可能是脾胃不好或肝胆功能紊乱的表现,而青紫色可能表示气血不畅或气滞血瘀。
2. 纹理和斑点:中医相信面部的纹理和斑点可以反映肝脏和脾胃的健康状况。
例如,额头上的痤疮可能与肝气郁结有关,而颧骨上的淡纹可能表示脾胃虚弱。
3. 眼睛:眼睛是心脏的外在表现。
眼部的黑眼圈、眼白的颜色和纹理可以反映心脏的功能状况。
例如,心火旺盛可能导致眼睛发红,心脏气血不足则可能导致眼白发黄。
4. 嘴唇和舌头:上唇和下唇的颜色、形状和湿润程度可以反映肺和胃的功能。
舌头的颜色、形态和苔色可以反映全身的机能状态。
例如,干燥的嘴唇可能暗示肺热,舌苔厚腻可能暗示脾胃湿热。
5. 鼻子:鼻部的形态、色泽以及鼻孔的大小可以反映肺部的状况。
如果鼻子发红或者鼻孔肿胀,可能与肺热有关。
三、调整身体健康的方法中医面诊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身体的健康状况,发现潜在的身体问题,从而采取相应的调理措施。
下面是一些改善身体健康的常见方法:1. 饮食调理:根据面部反映的问题,调整饮食结构。
例如,面部出现痤疮可能与油腻食物过多有关,建议减少油腻食物的摄入。
面色苍白可能是气血不足,可以适当增加食用补血食物。
中医望诊绝技 面诊

中医望诊绝技面诊面诊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网络人体脏腑肢节,沟通人体内外环境的通路。
人体全身有十二条正经,其中面部就经过了九条。
一.学习面诊的第一步,要学会查颜观色,观色看的则是整体面色。
面部的颜色在一般情况下会出现五种:1.黄:面色萎黄没有光泽,是脾胃功能失调,易消化不良,肚胀,一般患有胃病,或浅表性胃炎。
性情易思虑。
2.白:面色苍白没有血色(或肤色过白),是肺功能偏弱,面部皮肤毛孔易粗大,说话声音轻微,免疫力低下,容易感冒,易乏力,性情易忧伤。
3.红:面色偏红(或肤色易泛潮红色),是心脏功能偏弱,心火偏旺,性格易急躁,要注意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4.黑:面色晦暗没有光泽,肾虚,睡眠质量不高,易牙疼,记忆力减退,易腰疼,而且容易受到惊吓。
5.青:面色泛青色,肝血功能失调,注意肝胆方面的疾病。
性情易郁闷,脾气易急躁。
二.区域性的个案诊断。
1.痘:长痘分为两种,一种是大而红的痘,是实火。
调理方法为:泻火。
一种是小而淡的痘,是虚火。
调理方法为:滋阴。
2.斑:长斑是虚症,凡是长斑的人心脏收缩功能低,中医上讲:心气不足。
额头区:额头长大痘:心肺火旺,易咽干,嗓子干,精神压力过大,心情容易急躁。
(或妇科有炎症。
)额头长小痘:肺气虚,体质弱,体弱的连痘都长不出来了。
额头长斑:气血不足,记忆力减退,易失眠多梦,头昏脑胀。
额头过早的出现皱纹:阳气不足,怕冷,手脚易冰凉,懒言少语,体质偏弱。
眼周区:眼袋:1.豉胀,大而饱满的眼袋:长这种眼袋的人一般红光满面,食欲很好,易患高血脂,高血压等疾病。
2.松弛的眼袋:脾虚,肾虚,易乏力,四肢无力,皮肤颜色黄没有光泽,思虑过多。
黑眼圈:1.发青色的眼圈:肝血不足,眼易干涩,迎风流泪,腿易抽筋。
2.发黑色的眼圈:肾虚,记忆力减退,易腰膝酸软,3.内眼角发黑:肾虚,易腰酸,腰疼。
眼周皱纹:1.上眼角皱纹:胆经,三焦经不通,睡眠质量差。
2.下眼角皱纹:思虑过多,胆小,胆怯,体质虚弱。
3.内眼角皱纹:肾虚,膀胱经不通,易患妇科疾病。
老中医秘不外传的面诊秘诀

老中医秘不外传的面诊秘诀第一、中医面相诊病两眉间为肺,颜色白黄则有病。
两眼间为心,颜色白黄发亮有病。
鼻梁为肝,颜色发红乌暗则有病。
鼻羽为胆,黄的为病,白中带点为结石,两鼻孔为胃,色白则有病;两咀角为肾,颜色白淡则有病,白中带点为结石。
第二、秘传面相疾病总抉肾亏眼肚黑,脾热准头红,肝盛两眸赤,寨喘两颧乌。
多风蓝眼白,痰湿眼中黄,多痰眼肚肿,寒胃口唇青,肾绝耳黑稿。
湿盛面皮黄,肝热皮毛燥,肺热眼颧红,夹色眼昏暗,足伤月脖沉。
失血乌年寿,遗泄面青黄,气虚面浮肿,多寒面唇青,痛病眉心皱。
火燥额堂乌,额焦宜补水,唇白勿尝寒,颧赤清肝肺,肥盛痰要除。
瘦人肝火盛,赢弱气虚防,困喉发噎食,困口发胃寒,泄泻面黄白。
腹痛白面唇?面黑蓝防泄,眼圆突防狂,似鹤成痨症,如紫定骨蒸。
鬼惊面蓝黑,绝胃口门青,服毒白人口,发红下血症,面黄如染纸。
肠风及血崩,眼沉成眼病,鼻丑腰不宁,怪部黑忧症,斑缠亦同评。
悬针灵锁印,中焦病必成?鼻上成三折,手足断宜惊,痰盛面光亮。
气紧腰痹防,鼻耳暗将亡,诸病宜查此,临症不张忙。
第三、疾病在面部表现祥析心经受病盯盾心皱,悬针破印,山根断,眉连印眉毛重主心经或心病。
“肝经受病一眉骨强起,颧骨高竖,人瘦筋现,眼多红筋,面皮紧瘦,颈筋多粗,肌重肉松,鼻脊露骨,细小无肉,此为肝病阴虚见血。
馏似醉者,色泽常常清而忽昏浊劈惨者,皆是不常之变,尽为卒死之兆。
病人若目兵妻视,舌卷缩者,谓之心绝,即日死。
面惨色黄,唇青短缩者,谓之脾绝,不出十日死。
齿牙干焦,耳黑而聋者,为谓肾绝,不出旬日死。
口中纪很不合及眼睛翻恶者,谓之肝绝,不出十日死。
发直干脆者,不出半月死。
面色忽如马肝,望之如青龙之黑,不出三日死。
四墓发黑色者死。
年上横黑气者死。
病人得紫色者皆痉,得黑色者皆死。
面有三黑:墨黑吉,漆黑吉,炭黑凶。
水色如黑漆,不欲如炭,如乌羽者生候,如烟煤者死候。
面有三红:鸡冠红吉,朱砂红吉,大红者死。
火色欲如白裹朱砂,不欲如蓝,如翠羽者生候,如草滋者死候。
中医面部诊断面部反映身体健康

中医面部诊断面部反映身体健康中医面部诊断-面部反映身体健康中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独特地将人的面部视为身体内部疾病以及健康状态的体现。
中医面部诊断,也称为面部诊诸,是一种通过观察面部变化以判断人体疾病的方法。
这种诊断方法在中医领域被广泛使用,并且已经积累了数千年的经验。
本文将着重介绍中医面部诊断的原理和常见的面部反映身体健康的特征。
一、中医面部诊断原理中医面部诊断依据中医的基本理论,尤其是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
中医认为,人体的脏腑经络与面部有着密切的关系,面部的肌肤、色泽、纹路以及各种特征可以反映出体内脏腑的功能状态。
具体来说,以下是中医面部诊断的基本原理:1. 阴阳学说:中医认为,阴阳是构成宇宙万物的两大相对而统一的对立面。
面部的肌肤、色泽、纹路等特征可以反映出体内阴阳的平衡状况,进而判断身体的健康状况。
2. 五行学说:中医将自然界的万物归纳为五行(木、火、土、金、水),并认为五行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中医面部诊断可以通过观察面部特征来判断体内五行之间的平衡状况。
3. 通脉络:中医认为,脏腑经络通过面部皮肤表现为络脉。
中医面部诊断可以通过观察面部的络脉情况来判断体内脏腑经络的通畅与否。
二、面部反映身体健康的特征中医面部诊断可以通过观察面部的肤色、纹路、斑点、疣痣等特征来判断身体的健康状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面部反映身体健康的特征:1. 肤色:面部的肤色可以反映出体内气血的充盈程度。
苍白的面色可能表明气血不足,而红润的面色则可能表明气血充盈。
2. 斑点疤痕:面部的斑点、色素沉着以及疤痕等可以反映出体内湿热、瘀血或者气血不调的情况。
3. 纹路:面部的纹路可以反映出体内脏腑经络的通畅与否。
例如,额头的纹路可以反映心脏的功能状况,眉间的纹路可以反映肝胆的功能状况。
4. 疣痣:面部的疣痣分布可以反映出不同脏腑的功能状况。
例如,额头上的疣痣可以反映心脏的功能状况,颧骨上的疣痣可以反映肺脏的功能状况。
全息面诊:脸部反射区域大全

全息面诊:脸部反射区域大全全息面诊的反射区版本非常的多,导致很多人都不知道到底哪个面诊反射区域版本是正确的,为大家推送一份最权威、最正确的版本,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通过面部颜色诊断1、黄色:脾胃,消化系统可能不好;2、白色:肺,呼吸系统可能不好;3、红色:心脑血管系统可能不好;4、青色:肝胆,免疫系统可能不好;5、黑色:肾脏、膀胱系统可能不好。
二、通过观察舌头诊断健康人的舌头是粉红色的。
如果不健康的人从舌头上可以看出来1、他的舌苔很厚,那是他的脾胃不好;2、舌根发青,他的肾不好;3、舌两侧有牙印,是肝不好;4、舌头发白,是心不好,那是心肌供血不足。
血液循环不好,有贫血的症状;5、舌尖发暗紫色,是心火过旺,是血绸,血粘;6、舌尖长了许多小点点、红点点,可能有心肌炎;7、舌尖不尖,中间有深沟可能有糖尿病。
三、面诊主要分为八大部分“心、肺、肝、肾、脾、小肠、大肠、生殖”心反射区域(一):在额上1/3至发际处(即发际圈)1、此处出现青春痘,或和面部额色不一样,说明此人心理压力比较重;2、此处有斑;说明心脏有疾病(如:心肌无力);3、此处有痣、痦子,说明心脏功能先天不足;反射区域(二):在两眼角之间的鼻梁处4、此处出现横纹或横纹比较明显,说明心律不齐或心脏状况不好;5、若出现的横纹很深,而且舌头上面也有很深的竖纹(沟),可能是有比较严重的心脏病;6、心脏不好的人脸上布满红血丝,象爬满了许多小虫子似的,这样的人血液循环系统不好。
四、脑反射区域:在两眉头之间1、此处出现竖纹,竖纹很深并且本部位发红的话,说明此人心脑血管供血不足、头痛、神经衰弱、多梦、睡眠不良、心悸、烦躁等;2、此处发红发亮者,一般都有高血压。
五、肺反射区域:在两眉1/2之间;额头1/3以下的部位,就是印堂这个位置1、如果印堂这块发红,是近期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病症;2、印堂发暗,黑色的那种暗,这样的人可能有病变,应及早去医院检查;3、若额头中间比较凹,且颜色晦暗、或发青、或有斑,说朗此人肺部有疾病,呼吸不畅;4、如有粉刺,证明此人近期患过感冒或喉咙疼;5、若两眉头部位有痣、痦子或发白,则证明此人有咽喉炎、或扁桃体炎,或胸闷气短,或肺有病;6、眉头向上部有凸起,也是有肺疾。
中医面诊

中医面诊一、面诊图示:二、三、面诊图表定位:1、额头上条三分之一处为心理压力区和心脑循环不良区。
2、眉毛二分之一处中间向印堂画直线以此为半径画圆为肺区。
3、眉毛二分之一向太阳穴画直线以此为直径画圆为肝区。
4、两眉中间叫脑区(血脂区)。
5、两眼中间是心区。
6、左右两边眼窝为胸区。
7、整个鼻子的二分之一处中间为肝区。
8、左右两翼为胆区。
9、鼻头是脾区。
10、左右两翼是胃区。
11、鼻根两侧是胸乳区。
12、人中是膀胱区。
13、整个嘴巴及周围是生殖区。
14、下巴是肾和全身有酸痛的地方;也叫疲劳酸痛区。
15、整个下巴到耳朵包含耳朵为肾区。
16、颧骨下侧到外眼角为大肠区。
17、颧骨下侧到内眼角为小肠区。
面相:婴儿的脸是干净的,当他(她)们断奶吃食物后才显示出心、肝、脾、胃、肾、五脏的能力;随着年龄越大,在脸上表现出来的状态越多。
不外乎有痘、痔、色斑、痕、纹路;一般青少年以痘表现,一般中年人以皱纹表现,老年人以斑表现。
具体相:1、心脑血管压力区多数长痘、斑和皱纹。
2、肝区:长鱼尾纹和斑。
3、胆区:发青。
4、肺区:发暗,下凹肺功效不好。
5、脑区:长竖纹(左右眉毛的内侧川字文,或三道,或两道)心脑血管不好;印堂发红为血脂粘稠多为高血压。
6、心区:长横纹(或一道,或两道,或若干道)多为心脏不好。
鼻纹多为供血不足。
7、脾胃区:颜色异样(或红鼻头)多为脾胃不和。
8、生殖区:颜色异常发青,多为内分泌失调。
9、肾区:发暗肾虚。
有红疙瘩是腰酸和全身有酸痛的地方,侧脸颊有下凹的地方为肾虚,耳朵小肾虚。
10、大肠、小肠区:有斑和“沉色”的红点位肝功效不好。
11、胸乳区:颜色发暗一边对应一边。
12、膀胱区:发暗、发乌,长痘;膀胱有问题。
全息穴区分布口决如下:面部全息观康健,通络美容疗疾患;额头大脑咽与喉,肺与心脏眉眼间;人中子宫外膀胱,鼻头脾胃鼻中肝;颧下大肠外属肾,颧内小肠斜上胆;两颊膝膑口旁股,下腭亦肾颧上肩。
详细解说:(一)总论l、脸上长痣、痦子;表示该部位脏器先天功效不足。
人体全息(面诊).

人体全息(面诊)人体全息(面诊)脸上写着你的健康脸色不好看象征着身体有问题,能够拥有光洁无瑕的脸蛋是很难的,其实每个人的脸上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小小的瑕疵,而这些不容易注意到的瑕疵,在在都显示着的身体可能有些不理想,或是你的饮食出了问题。
(一)脸色:脸色过于苍白,显示饮食中缺乏叶酸,铁质及维他命B12。
(二)前额:前额出现痘斑,是肝脏里含有过多的毒素所致,必须减少食用含糖分过高的食物,更要避免用太多的酒精。
(三)太阳穴:太阳穴附近出现小粉刺,显示你的饮食中包含了过多的加工食品,造成胆囊阻塞,需要赶紧行体内大扫除。
(四)眼睛周围:眼睛四周围干涩,或是出现像干燥地表的裂纹,显示你有必要加强维他命B2及B6的摄取。
(五)脸颊:老烟枪的脸颊容易出现浮肿,并出现清晰的微血管纹路.这是皮肤缺氧气的讯号。
最好的决方法就是戒烟!(六)嘴角:嘴角出现细微的皱纹,表示你要多多补充铁质了!(七)嘴唇:冬天特别干冷,嘴唇出现干燥,脱皮,剥裂现象的身体告诉你缺乏维他命B群,需要加以补充一番。
(八)下颚:每个月在月经来潮前后下颚长出一颗颗痘子,这区域的皮肤变化与卵巢有直接关系,可以进身体按摩或是淋巴引流改善。
(九)眼睛下方:眼睛下方与肾脏有直接关系,当出现黑眼圈,眼袋及浮肿现象时,表示你喝了太多的咖啡和茶,有必要节制这类饮料,同时多喝开水。
(十)鼻子两侧:鼻子两侧出现黑头粉刺,轻微干燥脱皮现象,表示血液循环不良可以适度地进行按摩,加强这部分皮肤的血液循环.或是适量补充锌,维他命B2及B6,对于改善此部分皮肤的血液循环与油腻有大的帮助。
(十一)脸颊两侧:这部分皮肤出现粉刺,表示饮食必须加以节制,不要暴饮暴食,多食用帮助身体去毒的食物,像苹果即对于身体肠胃自净有很大的功效。
看面部斑点测疾病的征兆(一)发际边斑点:和妇科疾病有关,如女性激素不平衡、内分泌失调等!(二)眼皮部斑点:多见于妊娠与人流次数过多及女性激素不平衡者!(三)太阳穴、眼尾部斑点:和甲状腺功能减弱、妊娠、更年期、神经质及心理受到强烈打击等因素有关!(四)鼻下斑点:多见于卵巢疾患!(五)眼周围斑点:多见于子宫疾患、流产过多及激素不平衡引起的情绪不稳定者!(六)面颊部斑点:多见于肝脏疾患,更年期老人、肾上腺机能减弱者面部也有显现!(七)嘴巴周围的斑疤:常见于进食量过多者!(八)下颚斑点:见于血液酸化、白带过多等妇科疾患!(九)额头斑点:多见于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卵巢激素异常者!察颜观色我国中医素有“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中医认为内脏机能的好坏往往会在人的面部反映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面诊:全息面诊
一、古代面部分属——根据《灵枢·五色篇)的分法,把整个面部分为:
鼻部称为明堂,眉间称为阙,额称庭(颜),颊侧称为藩,耳门称为蔽。
面部各部分与五脏相关位置是:庭为首面,阙上为咽喉;阙中(印堂)为肺;阙下(下极、山根)为心;下极之下(年寿)为肝,肝部左右为胆:肝下(准头)为脾;方上(脾两旁)为胃;中央(颧下)为大肠;挟大肠为肾;明堂(鼻端)以上为小肠,明堂以下为膀胱、子处。
此外《素问·刺热篇》把五脏与面部相关部位划分为:左颊为肝,右颊为肺,额为心,颏为肾,鼻为脾。
二、现代面部脏腑分属——现代面诊的脏腑对应分布,与古代面部脏腑对应分布全然不同,它如同一个倒置的人体内脏器官在面部的缩影。
如额头正中近发际处为子宫、膀胱;额中线两侧为输尿管;输尿管近子宫,膀胱处两侧为左右卵巢;额中部为小肠;额中两侧右为升结肠,左为降结肠;前额眉骨上为横结肠;两眼上下胞为左右肾;两眼之间(即山根处)为胰腺;鼻端为十二指肠;鼻端两侧为左右肾上腺;鼻头为胃;左颧处为脾;右颧处为肝;人中处为食道;鼻唇沟处为膈膜;口唇处为心脏;下唇下为甲状腺;下颏处为咽喉;两颊为左右肺;支气管位于唇角两侧至下颏。
面部色诊法
面部色诊,主要是通过望诊来观察面部各部位的色泽变化,了解内在脏腑的生理、病理变化。
面色是脏腑气血的外观,也是疾病变化的反映。
正常人的面色微黄而带红润,略有光泽,称为“常色”。
有病时,皮肤的光泽发生变化,称为"病色"。
一、白色:白色主虚、寒证、虫症。
常见的面白色有如下几种:
1、面色发白,虚浮:多属阴虚,可见于慢性肾炎、哮喘、甲状腺功能减退。
2、面色淡白无华:多属血虚,见于贫血病人。
3、面色苍白:多见于急性病的阳气暴脱。
如大出血、休克引起的血容量急剧下降,以及剧烈的疼痛。
4、面色灰白:多见于铅中毒、肠内寄生虫病(面部灰白兼见白点或白斑)。
此外,若白色见于两眉之间,是肺脏有病;肝病见白色为难治之病。
二、面赤:面赤主虚热、实热、血瘀。
高血压面部红亮;结核病两颧部呈现绯红色;红斑狼疮面颊出现蝶型红斑;心脏有病两颐(两颊及腮)呈赤色;煤气中毒时,面部也泛出樱桃红色;急性感染所引起的高热,常见面部通红并伴有口渴,甚至出现抽搐。
三、面青色:面青色主寒、痛、瘀血、惊风。
临床常见面部青色变化,有如下几种:
1、面色青白:多见于阴寒内盛,气血凝滞。
常见风寒头痛或里寒腹痛。
2、面色发青:以鼻柱、眉间、口唇为甚,在小儿高热时为惊风之兆。
3、面色青紫:多见于周围循环衰竭、心力衰竭、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缺氧及某些内脏剧痛疾病,如心绞痛和胆绞痛等。
四、黄色:面黄色主湿、主脾虚。
临床常见面部黄色变化,有如下几种:
1、黄色鲜明:色如金色属湿热,为阳黄。
多见于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急性胆囊炎、胆
石症及中毒性肝炎。
2、黄色晦暗:色黄如土少光泽,属寒湿,为阴黄。
多见于肝硬变、肝癌、胰头癌等。
3、面色淡黄:干枯或虚肿同时见口唇苍白,但巩膜不黄,称为"萎黄",是脾胃气虚之象,也是黄肿病的见证。
多由于失血或大病之后气血亏耗或寄生虫病等原因所致。
五、面黑色:面黑色主寒、痛、瘀血、水饮,肾虚。
临床常见面部黑色变化,如下几种:
1、面色黧黑:多为长期慢性疾病,肾精亏损。
如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慢性肾功能衰竭等。
2、面色青黑:多见于寒凝瘀阻、剧烈疼痛。
3、紫点、灰黑:常见于症瘕积聚、心肺瘀滞,如肝硬变、肝癌、慢性心肺功能不全等。
综上所述,根据面部色泽望诊,可以很快了解疾病的性质及部位。
如面色现隐黑的多为神色外现,隐黄的系脾色外露,色青主肝病,色白为肺虚,色赤为心火等。
尤为可贵的是,通过分部位望诊可进一步确定病位,如颐黑多为肾病,眦青为肝病,颧赤为心病,鼻黄为脾病,印堂发白为肺病。
因此,色诊在疾病定性、定位方面有很大意义。
医者可根据面诊图,再通过色泽变化来确定内脏疾病。
现代面诊法——现代面诊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结合生物全息论发展起来的。
因此在面部相应脏器分布、诊察方法上与传统中医面诊有所不同。
身体的异常变化,可能发生在面部变化出现之前或之后,检查面部,可发现有骨的形状、肌肉紧张度、弹性、收缩力的变化,还可有肿胀、皱纹、结痂、缺陷、面部皮肤颜色改变及充血、疼痛等。
如欲知那一脏器有病,只要看一下面部所表示的部位,有无上述异常变化,如有,即表明其对应脏器有疾病。
一、一般疾病判断:
1、如果在面部出现皱纹、斑点和皮色改变,表明所在部位的相应脏器功能失调。
2、如面部出现小疙瘩、充血、肿胀,表明所在部位的相应脏器遭受病菌感染,侵入血液。
3、黑眼圈,表明肾脏、卵巢或膀胱有病。
4、巩膜黄染表明肝脏有病。
现代面诊方法简便易掌握,而且诊断准确率亦较高,是现代中医诊断疾病的主要手段。
区为主;肾病以颊区为主;脾病缺乏特异性。
经对肺癌、阻塞性肺气肿、冠心病、脑血管意外、高血压等观察,发现面部蟹爪纹的分布和深浅对诊断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面部色诊与危重病
面部色诊不仅对慢性病有诊断价值,而且对危重病也有诊断意义。
如心衰病人面色黧黑,凡心脏病二尖瓣狭窄、闭锁不全者面色萎黄,双颧微红;肝硬变和肝癌病人面色甚黑或黑如火台;慢性肾炎尿毒症病人面色黯黑萎黄。
总之,色深沉、重晦暗,主内病、重病、久病;色浅光泽明显主外病、轻病、新病;介于枯晦与明润之间者,其病不甚;若病色如云之飞,则病将癒;如搏聚凝滞一团,则病进而难治。
三、胃胆疾病与色诊
据临床观察证明,胃下垂患者年寿部多呈青褐色,形如豆状,色素的深浅与病程长短有关,其色浅者是新病,其色深者为久病。
胆囊炎患者鼻翼两侧呈浅黄色或深绿色,豆样,呈椭圆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