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兴趣小组活动记录(下册)

合集下载

2012-2013九年级化学课外活动记录大全

2012-2013九年级化学课外活动记录大全

2012-2013九年级化学课外活动记录大全第一篇:2012-2013九年级化学课外活动记录大全化学课外活动记录辅导教师:吴XX活动一:时间:2012年9月29日活动内容:难扑灭的火焰实验室中地上的镁粉正在燃烧,放出耀眼的白光。

兴趣小组同学用二氧化碳灭火器去灭火,不但没有把火扑灭,反而着得更旺。

后来用水浇,也无济于事。

最后,还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兴趣小组同学用大量的黄沙去灭火,使燃烧的镁粉与空气隔绝,达到灭火的目的。

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明白了为什么只能用黄沙呢?因为二氧化碳会和镁反应。

镁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单质碳。

在高温下镁也可以和水反应生成氧化镁和氢气。

活动二:时间:2012年10月20日活动内容:识别气体老师提供给孩子们三个装满气体的钢制瓶子,由于瓶子外表的颜色标记已退掉了,无法辨认里面装的是哪种气体。

老师告诉他们,可能是氧气、氢气、氮气三种气体,但究竟是哪种气体,现在还确定不下来,只能通过科学的方法来鉴别一下才行。

请大家鉴别一下吧!孩子们的实验过程如下:识别气体:⑴将点燃的镁条伸入气体中。

现象如下:1:生成白色固体,则是O22:不反应,则是H23:生成绿色固体,则是N2⑵将所有的瓶子编上号,然后分别用试管装入气体少许,接着用点着的火柴放入试管口,如果火柴燃烧的更旺,这是氧气(因为氧气助燃);如果发出爆鸣响声或者气体燃烧,就是氢气;如果火柴马上熄灭,则是氮气。

活动三:时间:2012年11月13号活动内容:奇怪的天平老师拿来一台天平,在天平两端秤盘里各放两只大小和重量都相等的烧杯,再在两只烧杯中分别倒入等量的稀盐酸,使天平保持平衡。

接着他又拿两块重量相等的两种金属块,一种是锌块,一种是铜块。

并同时将这两种金属块分别放入两个烧杯之中,这时天平两端继续保持平衡。

过一会儿,天平慢慢地倾斜了,是天平出了毛病,还是其他什么原因?不是天平出了毛病,而是化学反应的结果。

在金属中,有的金属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容易参加化学反应,有的金属比较懒惰,不愿意进行化学反应。

化学兴趣小组精彩活动记录簿下册

化学兴趣小组精彩活动记录簿下册

实用文档化学课外活动小组记录表备课组:化学组九年级指导教师:丁良锐文案大全.实用文档化学课外活动小组记录表备课组:化学组九年级指导教师:丁良锐活动1.(实验):如图在各盛有一定量的水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钾晶体和氯化钠晶体,过边加入,边搅拌到试管里有剩余的固体.不能再溶解为止.(小结)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水里,氯化钠和硝酸钾都不能无限制的溶解.(讲解)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程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如果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讨论)同学们,请你们实验来验证一下:在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时,为什记么一定要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呢?(投计探索实验):⑴给盛有硝酸钾溶液和剩余硝酸钾晶体的烧杯录缓缓加热,边加热,边搅拌,观察烧杯里剩余晶体有什么变化?⑵给盛有氯化钠溶液和剩余氯化钠晶体的烧杯缓缓加入适量的水,边加入,边搅拌,观察烧杯里剩余晶体有什么变化呢?文案大全.实用文档化学课外活动小组记录表备课组:化学组九年级指导教师:丁良锐文案大全.实用文档化学课外活动小组记录表备课组:化学组九年级指导教师:丁良锐文案大全.实用文档化学课外活动小组记录表备课组:化学组九年级指导教师:丁良锐文案大全.实用文档化学课外活动小组记录表备课组:化学组九年级指导教师:丁良锐活动炼铁, 把铁矿石炼成铁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1.炼铁原理: 从铁的氧化物中:用还原剂一氧化碳,但主要原理是过.将铁还原出来在硬质玻璃管中放入少量如图所示,2.然后用酒精先通入一氧化碳,的红色氧化铁粉末,.并观察所发生的现象灯加热,程.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试管内的红色粉末变成黑色; 3.(现象? ):由实验现象可以说明什么问题呢4.(想一想. 证明有铁生成黑色粉末能被磁铁吸引⑴试管内的红色粉末变成黑色,,.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⑵石灰水变浑浊,记请同学们特别要注.)在这个实验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应该注意的地方5.(强调:意一下.,或在酒精灯上加灯罩⑴这个实验对温度要求较高,最好用喷灯做实验;赶走试管内的空气后,再加热先通一氧化碳⑵实验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录,请同学们想一想.(,结束后要先停止加热,继续通入一氧化碳至试管冷却为止?)这是为什么呢文案大全.实用文档化学课外活动小组记录表备课组:化学组九年级指导教师:丁良锐活动氧气与金属铝的反应用坩埚再将滤纸卷起来,取少量的铝粉,均匀地铺在滤纸上,1.(实验),钳夹持过. 观察现象,在酒精灯上点燃,迅速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生成一种白色的物质:铝粉能在氧气中剧烈燃烧,2.总结实验现象.并放出大量的热程: )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3.(板书== 2AlO4Al+3O 322记.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重新做一下镁与氧气,实验4.()对比镁、铁、铝分别与氧气反应的实验现象,分析一下可讨论)5.(能有哪些原因导致了在这三实验中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录程度不同呢?文案大全.实用文档化学课外活动小组记录表指导教师:丁良锐九年级备课组:化学组动过:通过以上实验4.(讨论),我们可得出;铜与盐酸不反应铁>锌>,铝⑴反应速度由快到慢:镁>>镁>铁铝⑵反应都产生氢气,相同质量的金属产生氢气由多到少的顺序是:>程.锌就基本上反,⑶其中镁和铝与盐酸反应的速度太快,产生的氢气来不及收集综上,铁与盐酸反应速度太慢收集很困难.锌与盐酸反应速度适中.,应结束了.我们应当选用金属锌实验室制取氢气时所述,,,而不其它的金属记录文案大全.实用文档化学课外活动小组记录表备课组:化学组九年级指导教师:丁良锐文案大全.实用文档化学课外活动小组记录表备课组:化学组九年级指导教师:丁良锐文案大全.实用文档化学课外活动小组记录表备课组:化学组九年级指导教师:丁良锐文案大全.实用文档文案大全.。

化学组教研组活动记录

化学组教研组活动记录

一、活动时间:2022年3月15日二、活动地点:学校会议室三、活动主题: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四、活动参与人员:化学组全体教师五、活动记录:1. 活动准备活动前,化学组教研组长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精心策划,制定了详细的活动方案。

包括确定活动主题、确定活动时间、地点、参与人员、活动内容等。

同时,对本次教研活动所需的资料、设备进行了提前准备。

2. 活动开始(1)主持人介绍活动流程主持人首先对本次活动流程进行了简要介绍,明确了活动目标和要求。

(2)教师分享教学经验接下来,由各年级化学教师分享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心得体会。

如:- 高一年级教师:针对新课程改革,分享了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 高二年级教师:针对实验操作,分享了如何提高学生实验技能和实验安全意识的经验。

- 高三年级教师:分享了如何针对高考题型,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的经验。

(3)教学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教研组选取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

案例涉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

通过分析,教师们对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4)教学反思教师们针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深入的反思。

如:- 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5)专家讲座邀请了一位资深化学教师进行专题讲座,主题为“化学教学中的创新与实践”。

讲座内容丰富,为教师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3. 活动总结(1)主持人总结主持人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肯定了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并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提出了要求。

(2)教师交流教师们就本次活动内容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分享了彼此的教学心得,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六、活动成果1. 教师们对化学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明确了提高教学质量的方向。

2. 教师们分享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为彼此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校本教研活动记录化学(3篇)

校本教研活动记录化学(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学校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提升化学组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化学组于2023年3月15日开展了校本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以“深化化学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为主题,旨在通过研讨和实践,探索有效的实验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二、活动目标1. 提升化学组教师对实验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2. 探讨实验教学的有效策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3. 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4.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三、活动内容1. 专题讲座活动伊始,由我校化学教研组长张老师进行了专题讲座。

张老师结合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讲解:(1)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张老师强调,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实验教学,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化学现象,掌握化学知识,提高实验技能。

(2)实验教学的有效策略张老师提出,要实现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精心设计实验方案,确保实验安全、简洁、高效;②注重实验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操作;③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培养其科学思维能力;④结合实验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其综合素质。

2. 课堂观摩为了更好地实践实验教学策略,化学组教师观摩了由李老师执教的《化学反应速率》一课。

李老师在课堂上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操作;(2)注重实验过程,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3)结合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总结,提高其科学思维能力。

3. 研讨交流观摩课后,化学组教师进行了热烈的研讨交流。

大家针对以下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1)如何更好地设计实验方案,确保实验安全、简洁、高效?(2)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操作,提高实验教学质量?(3)如何结合实验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其综合素质?4. 实践活动为了检验研讨成果,化学组教师分组进行了实验实践活动。

化学教研活动记录范文(3篇)

化学教研活动记录范文(3篇)

第1篇一、活动时间:2022年X月X日二、活动地点:学校化学实验室三、活动主题:探究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四、活动目的:1. 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3. 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运用能力;4.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五、活动过程:1. 活动准备(1)实验器材:试管、滴管、酒精灯、温度计、量筒、计时器等;(2)实验药品: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盐酸、硫酸等;(3)实验指导书:为每位学生发放实验指导书,详细说明实验步骤、注意事项等。

2. 活动开展(1)实验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2)实验指导:教师讲解实验原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并演示实验操作;(3)学生操作: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4)数据收集:学生将实验数据记录在实验报告上;(5)讨论交流: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讨论实验现象及原因;(6)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实验数据、讨论结果进行点评,总结实验中的成功与不足。

3. 活动总结(1)学生总结:各小组代表汇报实验结果,总结实验现象及原因;(2)教师总结:教师对本次实验活动进行总结,强调实验原理、操作要点,并对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给予评价;(3)反思与改进:针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改进措施,提高实验效果。

六、活动效果:1. 学生对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2. 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得到提高;3.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学会了合作与交流,培养了团队精神;4. 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得到加强,提高了教学质量。

七、活动反思:1. 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实验操作不规范,需要加强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培训;2. 实验指导书内容较多,学生难以在短时间内掌握,需要进一步优化实验指导书;3. 部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存在安全问题,需要加强实验安全意识教育。

八、改进措施:1. 加强实验操作规范性的培训,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2. 优化实验指导书,简化实验步骤,方便学生掌握;3. 加强实验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4. 鼓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化学下学期教研活动记录(3篇)

化学下学期教研活动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学期的到来,为了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化学教研组于2021年9月20日开展了下学期第一次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明确新学期教学目标,研讨教学策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二、活动时间2021年9月20日,上午9:00-11:30三、活动地点学校会议室四、活动主题1. 新学期教学计划讨论2. 教学策略与方法研讨3. 教学资源整合与共享4. 学生学业评价方法探讨五、活动流程1. 集体备课,明确教学目标活动开始,教研组长对上学期教学情况进行简要总结,肯定了取得的成绩,指出了存在的问题。

随后,全体化学教师共同参与集体备课,针对新学期的教学计划进行讨论。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们结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明确了新学期的教学目标,为接下来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

2. 教学策略与方法研讨针对新学期的教学计划,教师们围绕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1)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教师们认为,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此外,教师还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趣味性。

(2)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教师们认为,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学期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要加强实验安全意识教育,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3)如何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教师们认为,化学素养的培养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在新学期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掌握化学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3. 教学资源整合与共享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们共同探讨了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大家一致认为,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图书馆资源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

同时,教师之间要相互借鉴、交流,共同提高。

4. 学生学业评价方法探讨针对学生学业评价方法,教师们展开了热烈讨论。

初中化学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日志下

初中化学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日志下
二、用品
试管、量筒、玻璃棒、研钵、胶头滴管、点滴板、漏斗、纱布、花瓣(如牵牛花)、植物叶子(如紫甘蓝)、萝卜(如胡萝卜)、酒精溶液(1:1)、稀盐酸、稀氢氧化钠溶液、白醋、石灰水。
三、步骤
(1)取几种植物的花瓣或果实(如牵牛花、月季花、紫甘蓝等),分别在研钵中捣烂,加入酒精(乙醇与水的体积比为1:1)浸泡;
④用温度计同时分别测定固体溶解后所得溶液的温度,记录为b。
2.记录:
水中加入的溶质
NaCl
NH4NO3
NaOH
加入溶质前水的温度
20℃
20℃
20℃溶解现象来自全部溶解全部溶解全部溶解
溶质溶解后溶液的温度
20℃
15℃
30℃
3.结论
氯化钠溶解时温度不变,硝酸铵溶解时吸收热量,氢氧化钠溶解时放出热量。
活动效果
二、用品
鸡蛋清、水、酒精灯、烧杯、醋酸铅溶液、硫酸铜溶液、玻璃棒等。
二、步骤:
1.将3ml鸡蛋清倒入烧杯中,再加入15ml蒸馏水,用玻璃棒轻轻搅拌均匀,再将所得液体均分五个烧杯之中。
2.将其中一个烧杯在酒精灯上加热。
3.在其余烧杯中分别滴入醋酸铅溶液、硫酸铜溶液。
4.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凝结了的鸡蛋清,放在酒精灯上燃烧。
3.将橡皮塞连同“铜树”一起小心的放入盛有硝酸银溶液的烧杯中,静置。观察“银树”的生长和溶液的颜色变化。
活动效果
借此次活动,让学生再次学习如何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也感受到化学的美丽,提高了其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化学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日志
化学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日志
活动时间
辅导老师
活动内容
铁制品锈蚀条件的探究
2.用带有玻璃管和滴管(预先吸入氢氧化钠溶液)的塞子塞进瓶塞。

初中化学小教研活动记录(3篇)

初中化学小教研活动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化学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化学教研组于2023年4月15日开展了主题为“探究实验在教学中的应用”的小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探讨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提升教师实验操作技能,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认识,明确实验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2. 通过交流探讨,分享实验教学方法,提升教师实验操作技能。

3. 探索实验在提高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方面的有效途径。

三、活动内容1. 实验案例分析活动伊始,教研组长王老师以“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为例,详细介绍了实验的设计思路、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王老师强调,实验设计要贴近生活,让学生在实验中感受化学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2. 实验操作演示接下来,由李老师进行实验操作演示。

李老师以“物质的燃烧与灭火”为主题,展示了如何通过实验验证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

李老师操作熟练,讲解清晰,赢得了在场教师的阵阵掌声。

3. 分组讨论随后,全体教师分成四个小组,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讨论:(1)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2)如何设计有效的实验教学活动;(3)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4)实验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们各抒己见,积极参与。

张老师提出,实验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刘老师认为,实验教学要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实验活动;陈老师分享了自己在实验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经验。

4. 总结交流最后,教研组长王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

王老师表示,本次教研活动达到了预期目标,希望全体教师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教学实践,不断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四、活动反思本次小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目标。

以下是活动的一些反思:1. 教师对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明确了实验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课组:化学组九年级指导教师:丁良锐
备课组:化学组九年级指导教师:丁良锐时间2015.4.5 地点化学实验室
参加人员全体兴趣小组成员
活动目的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等概念
活动过程记录
活动内容
1.(实验):如图在各盛有一定量的水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钾晶体和氯化钠晶体,边加入,边搅拌到试管里有剩余的固体.不能再溶解为止.
(小结)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水里,氯化钠和硝酸钾都不能无限制的溶解. (讲解)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如果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讨论)同学们,请你们实验来验证一下:在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时,为什么一定要指明" 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呢?
(投计探索实验):⑴给盛有硝酸钾溶液和剩余硝酸钾晶体的烧杯
缓缓加热,边加热,边搅拌,观察烧杯里剩余晶体有什么变化?
⑵给盛有氯化钠溶液和剩余氯化钠晶体的烧杯缓缓加入适量的水,
边加入,边搅拌,观察烧杯里剩余晶体有什么变化呢?
备课组:化学组九年级指导教师:丁良锐
备课组:化学组九年级指导教师:丁良锐
备课组:化学组九年级指导教师:丁良锐
备课组:化学组九年级指导教师:丁良锐时间2015.4.8 地点化学实验室
参加人员兴趣小组全体成员
活动目的了解重要的铁矿石和炼铁的基本原理
活动过程记录
活动内容
"炼铁"
1.炼铁原理:把铁矿石炼成铁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
但主要原理是:用还原剂一氧化碳,从铁的氧化物中
将铁还原出来.
2.如图所示,在硬质玻璃管中放入少量
的红色氧化铁粉末,先通入一氧化碳,然后用酒精
灯加热,并观察所发生的现象.
3.(现象):试管内的红色粉末变成黑色;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想一想):由实验现象可以说明什么问题呢?
⑴试管内的红色粉末变成黑色,黑色粉末能被磁铁吸引,证明有铁生成.
⑵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5.(强调)在这个实验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应该注意的地方.请同学们特别要注意一下:
⑴这个实验对温度要求较高,最好用喷灯做,或在酒精灯上加灯罩.
⑵实验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先通一氧化碳,赶走试管内的空气后,再加热;实验结束后,要先停止加热,继续通入一氧化碳至试管冷却为止.(请同学们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呢?)
备课组:化学组九年级指导教师:丁良锐时间2015.3.6 地点化学实验室
参加人员兴趣小组全体成员
活动目的掌握镁、铝、铁、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活动过程记录
活动内容
氧气与金属铝的反应
1.(实验)取少量的铝粉,均匀地铺在滤纸上,再将滤纸卷起来,用坩埚钳夹持,
在酒精灯上点燃,迅速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2.总结实验现象:铝粉能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一种白色的物质,并放出大量的热.
3.(板书)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4Al+3O2== 2Al2O3
4.(实验)重新做一下镁与氧气,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5.(讨论)对比镁、铁、铝分别与氧气反应的实验现象,分析一下可能有哪些原因导致了在这三实验中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呢?
备课组:化学组九年级指导教师:丁良锐时间2015.3.5 地点化学实验室
参加人员兴趣小组全体成员
活动目的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溶液的置换反应,
活动过程记录
活动内容
金属与酸的反应
1.准备实验:
2.演示实验:
(教师先盐酸准备好,再同时放入
大小,粗细一样的细锌条、镁条、铝条、铁条、铜条)
3.填表:根据以上实验过程,填写实验现象及化学方程式:
4.(讨论)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得出:
⑴反应速度由快到慢:镁>铝>锌>铁,铜与盐酸不反应;
⑵反应都产生氢气,相同质量的金属产生氢气由多到少的顺序是:铝>镁>铁>锌.
⑶其中镁和铝与盐酸反应的速度太快,产生的氢气来不及收集,就基本上反应结束了,铁与盐酸反应速度太慢,收集很困难.锌与盐酸反应速度适中.综上所述,实验室制取氢气时,我们应当选用金属锌,而不其它的金属.
备课组:化学组九年级指导教师:丁良锐
备课组:化学组九年级指导教师:丁良锐
化学课外活动小组记录表
备课组:化学组九年级指导教师:丁良锐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