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造船技术比较

合集下载

中国造船通史

中国造船通史

中国造船通史一、古代造船技术的发展中国造船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的先民就开始使用简易的木筏和石皮船进行航行。

到了商代和西周时期,中国的造船技术逐渐进步,出现了木质船舰。

随着时代的变迁,战争的需要推动了中国造船技术的不断发展。

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了大型木质战船,如楚国的“百战船”和齐国的“千人船”,这些战船的出现标志着中国造船技术的较大进步。

二、宋代的造船繁荣中国造船技术在宋代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宋代的造船业经历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

宋代的船舶建造技术逐渐成熟,出现了许多创新。

其中最著名的是宋代的“板板船”,这是一种由多块板材拼接而成的船体结构,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抗风浪能力。

宋代的造船工匠还发明了一种新的船舶建造技术——“钉船法”,即用铁钉将船板固定在船骨上,使船体更加牢固。

三、明代的海洋航海明代是中国造船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明代初期,中国开始大规模建造远洋船只,开展海洋贸易。

明代的造船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和改进。

明朝的船舶有了更大的尺寸和更强的承载能力,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船舶之一。

明朝的船舶在船体结构、帆的设计和舵的运用等方面都有了重大突破,为后来的航海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清代的海军舰艇建设清代是中国造船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清朝建立后,中国开始了大规模的海军舰艇建设。

清朝的船舶建造技术逐渐与欧洲接轨,引进了西方的造船技术和船舶设计理念。

清朝的船舶规模更大,装备更精良,成为亚洲最强大的海军之一。

清朝的舰艇建设对中国的海防和海洋贸易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五、现代化的中国造船业近代以来,中国的造船业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发展。

20世纪初,中国开始引进西方先进的船舶制造技术和设备,逐步实现了船舶工业的现代化。

1949年后,中国的造船业得到了更大的发展机遇和政府的支持。

中国的造船能力不断提升,建造了一批现代化的大型船舶,包括民船和军舰。

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造船国之一,造船技术和设备水平不断提高。

中日韩三国造船业的新比拼

中日韩三国造船业的新比拼

【摘要】阐述中日韩三国造船业发展现状,对我国造船业作SWOT 分析,并提出加速发展中国造船业的建议。

【关键词】造船工业;造船业概况;SWOT 2005年6月13日,全球10大船级社就油船和散货船共同结构规范的实施达成一致,规范将于2006年4月1日正式生效,从而将在历史上首次统一全球造船标准。

它满足了国际海事组织目前正在研究的目标型安全标准的要求,将为建造更牢固、环保、易维护的船舶提供一个可靠的标准。

专家指出,共同结构规范不针对已经营运的船舶,只针对2006年4月1日以后签订建造合同的船舶。

诚然,一个有关油船和散货船的新规则即将实施,其将形成什么新格局呢?日本和韩国这两个世界造船强国,他们的霸主地位能否动摇?作为后起之秀,中国能否抓住机遇,从造船大国走向造船强国?一切都是未知数。

1韩国、日本、中国造船业发展现状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世界造船市场由欧洲和日本主宰,共占市场份额达80%以上。

当时世界上主要的造船国有德国、瑞典、芬兰、挪威、丹麦、荷兰、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日本等,其中日本造船产量在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占全球市场份额50%以上,而当时韩国和中国的造船工业基本上为零。

1.1韩国造船业概况韩国造船业从1972年的现代重工起步,凭借政府的政策和雄厚的资金支持,一开始就高起点。

新建设的船厂都是大投入、大船坞、大厂房、新设备,几乎所有的机器设备、船舶零部件和原材料(如船用钢板)均从国外进口,进行大规模组装生产。

凭借本国廉价的劳动力,以突出的价格优势与世界船舶市场上的欧洲、日本等造船强国展开竞争。

1972年当年就承接出口订单,随后的几年造船能力和市场份额急剧扩张。

到1993年,韩国承接造船订单首次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一位,在造船技术和质量上也取得长足进步,尤其在船体质量上已经可以同日本相媲美。

船舶产品由基本的干散货船、油船发展到建造第五代、第六代大型集装箱船和高技术含量、高建造难度、高附加值的VLCC ,LPG ,LNG 船等。

中世纪欧洲的造船和航海技术

中世纪欧洲的造船和航海技术

中古前期独领风骚的北欧造船技术中世纪时代,欧洲人的造船技术分为南北两种风格。

中世纪前期,以北欧人的造船术最富特色。

北欧地区水域宽广,居民们很早就建造了船只作为水上交通工具。

考古学家曾在丹麦发现了许多属于青铜时代的船只的图画。

这些图画有的刻在岩石上,有的刻在武器上甚至男子的剃须刀上。

画中船只船体较长,船首十分高大,类似天鹅颈状,上面还刻有各类动物头像,船只中央画着一株竖立起来的树木。

在日德兰南部的约尔斯普林沼泽地区,发掘了一只大约建造于公元前后的船,与青铜时代的图画船颇为相似。

船身细长,长达42英尺,结构精巧,宛如一艘竞赛快艇。

每块船板都很窄,不用钉拢,而是合了缝之后再绑缚在骨架上。

中世纪早期,北欧船又有一些新的发展。

1863年,在丹麦的尼达姆地区发现了两艘大船。

其中一艘现存石勒苏维格的一个博物馆里,船长60多英尺。

此船已显示了北方船不同于南方船的三个特点1.船板“塔接”法(clinker—built),即船板相叠而成,而地中海船舶是“平接”(crav el—built),船板合缝拼平,所以表面光滑。

2.尼达姆船是“双头”,即船首和船尾都高昂,造型没有什么区别,而南方船只的头尾很不一样。

3.无甲板。

船主要靠桨来推动,还没有桅和帆。

此船略带圆形,只有一个粗糙的龙骨。

8世纪,维京人的船开始发展为帆船。

在瑞典果特兰群岛上所留下的一系列这个时期的雕刻中,已发现帆不是一小块布,而是满面的方帆,帆面还涂有红蓝等条状色带,成为一种夺目标识。

帆的下底系得很松,没有置一根横桁。

从8世纪末开始,维京人驾驶着帆船向各个方向的海洋推进。

他们迁徙的范围很广,是当时世界上优秀的航海民族。

在英格兰他们被称为丹麦人,在法兰克、意大利他们被称为诺曼人,在罗斯、爱尔兰他们被称为瓦兰几亚人。

他们还敢到远海去冒险,航迹往西达到了冰岛、格陵兰岛,公元1 000年左右他们甚至到了北美洲的陆地上。

毫无疑问,他们的大规模航海活动是与具有先进的造船及航海技术相联系的。

做船的方法

做船的方法

做船的方法制作船只一直是世界上复杂的职业之一,几个世纪以来,人们不断摸索,以实现更高效、更安全、更坚固的船舶设计。

今天,每一种船都有自己独特的设计,而制造这些船只的方法也是不同的。

以下是一些制造船只的方法。

1.代焊接技术:现代焊接技术是制造船只的常用技术。

此技术使用电容器,将金属经过高温加热,压力和电流,然后将温度下降,以坚固的结果来组合成一个牢固的结构。

虽然焊接动作是繁琐的,但精确的焊接可以使船体更加坚固耐用。

2.式船舶:板式船舶的制造方式一般有两种:手工板式船舶,和机器制造的板式船舶。

在手工板式船舶中,船体板材将使用木材,金属,玻璃纤维或碳纤维等材料制成,并通过焊接、钉钉或胶粘等方法组装成整体。

机器制造的板式船舶,通常使用木材、金属或玻璃纤维等材料为原料,通过激光切割机、折弯机、拉床等设备,进行工艺加工、焊接组装,从而制作出整体结构。

3.子船:筏子船也被称为“筏船”或“木筏”,它的制造方式是:将木材削成薄板,也可以使用金属,然后将木材或金属片做成一个类似杯子的形状,最后再用焊接等方式将它们组装起来。

筏子船主要利用木头和金属制作船身,以及使用绳子,橡皮和帆布等材料为船身增添弹性。

4.璃纤维和碳纤维船:玻璃纤维和碳纤维船的制作方式与板式船舶制作方式类似,但是在制造玻璃纤维和碳纤维船时,需要使用高强度的玻璃纤维或碳纤维,使用焊接、钉钉或胶粘的方法将船体组装起来,最终形成一个非常坚固耐用的船只。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更少使用的制造船只的方法,比如铸造,以及使用塑料和石棉等新型材料制造船只。

无论使用哪种方法,要制作一艘能够在海上行驶的安全船只,都需要非常认真的工作,并遵循严格的标准和程序。

制作船只是一项技术性的工作,它的过程非常复杂。

无论何时,想要制造出一艘漂亮、高效、安全的船只,需要做出正确的选择,以及谨慎、精确并且认真地进行操作。

中日韩造船差距

中日韩造船差距

我国船企与日韩船企的差距随着船舶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已进入与日本、韩国造船业展开正面竞争的主战场。

尽管我国引进了与日、韩造船企业基本相同的加工设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分道生产流水线,但我国船企与日、韩船企的差距仍是全方位的。

一、生产效率按人均生产修正总吨计算,日本的生产效率为185.6修正总吨/人年,韩国的生产效率为12 3.33修正总吨/人年,而中国为19.54修正总吨/人年。

按修正总吨消耗工时计算,日本为10小时/修正总吨,韩国为15小时/修正总吨,中国为95小时/修正总吨。

我国人工成本较低,但这一优势被生产效率低下、产品功能过剩、规模效益低下大大抵消了。

以下为几家船厂4万吨散货船建造工时对比表。

船厂建造工时(万小时)日本大岛造船厂10日本川崎17日本大阪船厂24南通中远川崎34中国新港船厂定额实动:100日报工时:72我国造船企业与日、韩造船企业生产效率差距如此之大,体现在设计、生产、管理等方面。

生产方面主要是在如何压缩生产过程中的无效作业时间上存在差距。

造船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作业时间分为有效作业时间和无效作业时间,在传统造船模式中,无效作业时间远远大于有效作业时间。

日、韩造船企业提高生产效率的基本方法就是压缩无效作业时间。

压缩无效作业时间的关键是从管理上不断消除产生无效作业时间的环节。

日、韩造船企业采取的方法是:开展岗位分析。

按区域/阶段/类型对造船生产作业流程中各个环节的饱和程度不间断地进行跟踪分析,通过岗位合并,培训复合技能人员,提高工时利用率。

日本大阪船厂上世纪80年代对船台划线作业进行分析,通过改革划线工具,把本来由两个人完成的划线作业合并为1人,提高划线工时利用率50%。

大岛船厂在上世纪90年代末,针对船坞和码头施工的不同特点,按“船台完成安装,码头进行调试”的原则,对舾装作业人员重新进行调整,把舾装、设备安装和调试分开,消除了不同工种交叉作业的混乱现象,提高了生产效率,从事舾装工作的人员由179压缩到162人。

近百年的船舶发展及造船趋势分析

近百年的船舶发展及造船趋势分析

绪论近百年来,世界经济正飞速地向前发展。

世界经济与交通运输业是息息相关的,而航运业是交通运输业的重要一环,航运业的发展与水运工具船舶的发展密切相关。

因而,世界经济的发展正推动着水运工具船舶的发展,而水运工具船舶的发展又反过来推动着世界经济向前发展。

船舶在国防、国民经济和海洋开发等方面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因而我国船舶的发展对于我国的周边安全,未来经济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而我国虽然是一个造船大国,但却不是造船强国,因而,我国未来的安全以及经济的发展仍然不容乐观,我们年轻一代应该肩负起国家的重任,努力将我国变成造船强国。

1 全球近百年的船舶发展历史远在史前时期,由于渔猎的需要,人类已经制造了众多的原始渡水工具,诸如筏、树皮舟、独木舟等。

随着制作工具的进步,利用木榫乃至铁钉连接或鏠合的木板船就此问世。

人类为了进入江湖和走向海洋,先后出现了桨船和帆船,由于海战和海洋探险和贸易的需要,相继出现了功能各异的战船和商船。

帆船时代几乎延续了近五千年。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帆船发展到其顶峰飞剪式帆船时代,1853年建造的“大共和国”号,长93米,宽16.2米,深9.1米,排水量3400吨,主桅高61米,全船帆面积3760平方米,航速每小时12~14海里,横越大西洋仅需要13天时间。

自从轮船发展到螺旋桨船以及造船材料以钢代木之后,它不论载重量、航速、航行安全等诸多方面都超过了帆船,最终完成了帆船到轮船的过渡,从而到20世纪初进入了现代船舶的新时代。

1902-1903年在法国建造了一艘柴油机海峡小船;1903年,俄国建造的柴油机船“万达尔”号下水。

20世纪中叶,柴油机动力装置遂成为运输船舶的主要动力装置。

英国在1947年,首先将航空用的燃气轮机改型,然后安装在海岸快艇“加特利克”号上,以代替原来的汽油机,其主机功率为1837千瓦,转速为3600转/分,经齿轮减速箱和轴系驱动螺旋桨。

这种装置的单位重量仅为2.08千克/千瓦,远比其他装置轻巧。

各国造船技术比较

各国造船技术比较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造船大国许多年,近年来与
第一大国的差距不断缩小。据中国船舶行业协会提供的最
新数据,2008年,我国造船完工量达到2881万载
重吨,已占世界总量的29.5%,新船订单量占世界的
37.7%,手持船舶订单占世界的35.5%,三大指
标全面超过日本,均居世界第二位。

但是,中国船舶工业在造船设施、效率、质量尤其是
配套能力方面,与世界先进造船国家相比还有差距,离世
界造船强国还有很大距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问题一

国•
一是我国海洋工程装备设 •
离 计建造能力薄弱,高端海洋工 程装备建造基本为空白,仅能
造 建造浅水海洋平台或结构物, 船 主要配套装备依靠引进,海洋
工程装备国际市场占有率不足
强 5%

三是船舶配套能力和水
平较低,日本、韩国等造船强
LNG
种气 类 型加 ,的气 一加站 般注供 将站应 其,液 分共化
左右。,重量为同体积水态天然气体积的天然气的体积量为同态,称为液化天然气至 , 由 气 态 变杂 质 ) 后 , 在 常 压 下除 、 硫 化 物 、 烃。 天 然 气 经 净 化 处 理的是 液 化 天 然 气 英 文
,、
四、航母
专利费。排名如下:
1、法国(虽然没有什么产量,但掌握核心技术)
2、韩国
3、日本
LNG基本介绍
• LNG Liquefied Natural Gas
CO2
-162℃





1/625 45%

成分天 的 量液成深水(缩
为四然
气化液冷等脱写

国外造船术发展概况

国外造船术发展概况

(2)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几项单元技术:
① CAD技术建模是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技 术基础之一。利用CAD系统进行产品设计, 把设计人员构思出来的物体转变为计算机 内部表示的几何模型,并伴随生成各部分 的几何形状、尺寸和属性。这个几何模型 可以储存在相应的数据库中,随时准备调 用。建模技术是CAD系统的核心技术,是 实现自动设计和图形处理的基础。其次为 工程分析,把每个管理区域,流程工序的 工程量,流速量,另件加工量,组合工作 量分工序列出;
属计划调度型
产品导向型 (按中间产品/阶段/类型)
计算机画图
按船舶中间产品划分的 作业组织造船
按中间产品综合管理 属计划型 设计技术
计算机
应用设计技术 (CAD/CAM)
(CAD/CAM) 制造技术(CAPP)
技术
用于性能计算
信息管理
管理技术(MIS)
(MIS)
集成制造技术(CIMS)
第一级水平
造船技术水平及其特征一览表
现代造船简介
1 、国外造船技术发展概况
近年来,科技发展突飞猛进,日本、韩国、美国和欧洲诸 国的造船企业,十分重视研究开发和应用先进造船技术。 多数船厂都已建立了以成组技术为指导的现代造船模式, 实现了船体、舾装、涂装一体化造船。日本石川岛播磨重 工业公司吴工厂,韩国现代,三湖等船厂建成高度自动化 的分段制造车间和遍及现场的精益生产日程计划系统;三 菱重工业公司的船舶事业本部、长崎造船研究所和香烧船 厂、现代、三湖、三星船厂等整体的CIM;美国阿冯达尔 船厂,建设了船舶模块工厂。为实现虚拟造船,美国开发 了造船过程的仿真计算机模块,能迅捷地编制和调整计划。 目前,美国正在执行船舶设计、建造、管理技术综合开发 计划,致力于实现新一代的船舶设计、制造技术的并行开 发。欧洲的海事虚拟企业联络工程,正在开展类同美国造 船界的研究开发项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本土化设备装船率超过80
%,而我国船用中低速柴油机、
辅机、发电设备、曲轴等配套

二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国 主要船舶配套设备专利还需要
差 从国外引进,海洋工程装备设
设备虽然实现了本土化生产, 但能力缺口在不断拉大,民船 配套自动化导航、仪器仪表等
计和总承包基本为空白,部分
距 很 高技术船舶仍然需要国外设计。
000万吨,而2003年仅有8
00余万吨,手持订单中散货船超
过60%,技术含量低、能力严重
过剩。目前过剩的主要是低水平造
船基础设施,即使世界航运和造船
市场回归正常水平,也有三分之一
左右的产能过剩。
外媒:亚洲没有哪个国家造船能力能媲美中国
日本《外交学者》网站文章称,“目前,中国军事造船厂在造船类型和数量方面超过了西 欧、日本和韩国。如果北京优先发展造船业,那么到2020年时,中国军用造船技术能力将 能赶上俄罗斯;到2030年,将接近美国现有造船技术。中国目前正在规模化生产至少6个 级别的现代柴电潜艇和水面战舰。”不仅如此,有预测称,在未来五年左右,与韩国、日
LNG船,需向法国GTT公司支付1000多万美元的
专利费。排名如下:
1、法国(虽然没有什么产量,但掌握核心技术)
2、韩国
3、日本
LNG基本介绍
• LNG Liquefied Natural Gas
CO2
-162℃





1/625 45%

成分天 的 量液成深水(缩
为四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气化液冷等脱写
LNG
1
2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造船大国许多年,近年来与
第一大国的差距不断缩小。据中国船舶行业协会提供的最
新数据,2008年,我国造船完工量达到2881万载
重吨,已占世界总量的29.5%,新船订单量占世界的
37.7%,手持船舶订单占世界的35.5%,三大指
标全面超过日本,均居世界第二位。

但是,中国船舶工业在造船设施、效率、质量尤其是
设备还基本处于空白,本土化 设备装船率不足50%。

问题二

中国造船产能严重过剩

自2004年开始,国际船舶
需求旺盛,而造船能力相对不足。
大量资金涌向国内造船行业,产能
大幅提高,其中不乏资质较差,规
模较小的造船企业。

最近三年,我国造船能力爆发
式增长,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
5万吨级以上造船设施能力超过6
配套能力方面,与世界先进造船国家相比还有差距,离世
界造船强国还有很大距离。

问题一

国•
一是我国海洋工程装备设 •
离 计建造能力薄弱,高端海洋工 程装备建造基本为空白,仅能
造 建造浅水海洋平台或结构物, 船 主要配套装备依靠引进,海洋
工程装备国际市场占有率不足
强 5%

三是船舶配套能力和水
平较低,日本、韩国等造船强
舰艇质量与数量上压制南海周边任何国家。
谢谢观看
中国与各国造船能力 对比
国航122班 刘曦蔓
一、 豪华游轮
• 豪华邮轮是五星级流动宾馆,对造船技术 要求极高,中国造船厂至今没有实力及技 术建造。 排名如下 1、意大利 2、芬兰 3、法国 4、德国 5、英国 6、西班牙

二、集装箱船
中国造船厂建造的最大为第六代集装箱船,韩国
建造第七代14000TEU集装箱船,目前18000TEU
3 L-CNG
4
、、、、 移 标撬 动 准装 式 式式 撬加加加 装气气气 加站站站 气
LNG
种气 类 型加 ,的气 一加站 般注供 将站应 其,液 分共化
左右。,重量为同体积水态天然气体积的天然气的体积量为同态,称为液化天然气至 , 由 气 态 变杂 质 ) 后 , 在 常 压 下除 、 硫 化 物 、 烃。 天 然 气 经 净 化 处 理的是 液 化 天 然 气 英 文
,、
四、航母
• 老式航母由于是螺旋 桨飞机起降,对跑到 要求不高。讨论是主 要是喷气式飞机起降 航母,共七个国家造 过航母。中国、德国、 日本有潜在能力。 1、美国 2、俄罗斯 3、乌克兰(前苏联时 期航母均在乌克兰造) 4、英国 5、法国 6、西班牙 7、意大利

五、海洋工程装备
• 钻井平台新加坡、韩国实力强劲。FPSO市场由韩国主
集装箱船也在韩国建造。
排名如下
1、韩国
2、中国
3、日本(日本排第三,并不是建造技术不行,主
要是近年来完工吨位比中韩低很多)

三、LNG船
LNG船是国际公认的高技术、高难度、高附加值
的船型,全球10多家船厂有能力建造,中国沪东
中华造船厂能制造。LNG船舶的核心技术掌握在
法国GTT公司手中,拥有专利权,每建造一艘
导。上海船厂1984年建造了我国第一座半潜式钻井平台, 大连造船厂建造了深水钻井平台,外高桥造船厂去年建造 了我国自行设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 井平台“海洋石油981”。韩企江苏韩通船舶重工有限公司 承担建造了世界最深、最先进的钻井平台。中国第一艘 FPSO由外高桥造船厂建造。 排名如下: 韩国 新加坡 日本
本和美国相比,中国将拥有巨大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如果这些预测成真,那将意味着在 十年内,中国能够在舰艇数量与武器装备上超越南海周边任何国家。
目前中国正在规模化生产至少6个级别的现代柴电潜艇和水面战舰。专家分析称到2020 年时,中国军用造船技术能力将与俄罗斯不相上下;到2030年,中国军用造船技术能力将 接近美国现有造船技术。如果这些预测成真,那么这就意味着在未来十年内,中国能够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