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三次(5月)联考语文试卷(有答案及解析)

合集下载

2024届山东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5月大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届山东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5月大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三5月大联考语文本试卷共8页,23题。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①对层出不穷的殖民背景藏品的返还诉求,西方相关博物馆一开始并非像如今的国际社会一样予以支持,而是持或明或暗的拒绝态度。

事实上博物馆要彻底去殖民化似乎并不容易,因为这些博物馆的早期发展史已经深深烙下了殖民主义的印记,况且殖民主义思想体系的根除也非一朝一夕之事。

对西方博物馆而言,“去殖民化”是对曾经的殖民历史的批判性思考,是确保类似的事情不会在当今社会重蹈覆辙,但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要将殖民背景藏品物归原主。

为了继续持有殖民背景藏品,这些博物馆努力寻找或提出拒绝返还的伦理依据。

②首先是所谓“普世性博物馆”的提出。

2002年,欧洲和北美的18家知名博物馆发表了《关于普世性博物馆重要性及价值的宣言》(以下简称《普世宣言》),宣称这些博物馆继续持有藏品对所有民族的利益来说都很重要,因而其藏品不应在返还之列。

毫无疑问,彼时的这一提法是拒绝将包括殖民背景藏品在内的藏品归还给原属国,而这在当时也引发了一场巨大的伦理之争。

质疑者首先认为这些博物馆对“普世性”存在曲解,事实上所有博物馆都有“普世价值”,殖民背景藏品的流失过程通常与国家和民族情感密切相关,拒绝返还是对原属国民族情感的再一次践踏。

其次,“普世性博物馆”也并非藏品保护和展示的最佳选择,这一提法忽视了藏品的特殊性,即藏品与创造它的民族紧密相连,脱离了这种原生环境,藏品也就失去了其最重要的价值,对藏品的研究和保护都十分不利,比如大英博物馆对《女史箴图》修复时所造成的损坏。

高三年级5月统一调考语文试题练习三及答案解析

高三年级5月统一调考语文试题练习三及答案解析

材料一:鲁定公问于颜回曰:“子亦闻东野毕之善御乎?”对曰:“善则善矣。

虽然,其马将必佚。

”定公色不悦,谓左右曰:“君子固有诬人也。

”颜回退。

后三日牧来诉之曰东野毕之马佚两骖曳两服入于厩。

公闻之,越席而起,促驾召颜回。

回至,公曰:“前日寡人问吾子以东野毕之御,而子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

’不识吾子奚以知之?”颜回对曰:“以政知之。

昔者,帝舜巧于使民,造父巧于使马。

舜不穷其民力,造父不穷其马力,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

今东野毕之御也,升马执辔,衔体正矣,步骤驰骋,朝礼毕矣,历险致远,马力尽矣,然而犹乃求马不已。

臣以此知之。

”公曰:“善,诚若吾子之言也。

其义大矣,愿少进乎。

”颜回曰:“臣闻之,鸟穷则啄,兽穷则攫,人穷则诈,马穷则佚。

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

”公悦,遂以告孔子。

孔子对曰:“夫其所以为颜回者,此之类也,岂足多哉?”(节选自《孔子家语·颜回》)材料二:明帝盛修宫室,百姓劳瘁。

基上疏曰:“臣闻古人以水喻民,曰:‘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

’故在民上者,不可以不戒惧。

夫民逸则虑易,苦则思难。

是以先王居之以约俭,俾不至于生患。

昔颜渊云东野子之御,马力尽矣而求进不已,是以知其将败。

今事役劳苦,男女离旷,愿陛下深察东野之弊,留意舟水之喻,息奔驷于未尽,节力役于未困。

昔汉有天下,至孝文时唯有同姓诸侯,而贾谊忧之曰:‘置火积薪之下而寝其上,因谓之安也。

’今寇贼未殄,猛将拥兵,检之则无以应敌,久之则难以遗后。

当盛明之世,不务以除患,若子孙不竞,社稷之忧也。

使贾谊复起,必深切于曩时矣。

”(节选自《三国志·魏志·王基传》)1.材料一中下面句子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

(3分)后A三日B牧来C诉之曰D东野E毕之F马佚G两骏曳H两服I入于厩。

2.下面句子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君子固有诬人也”与《过秦论》“秦孝公据崤函之固”中的“固”意思不同。

B.“然而犹乃求马不已”与《劝学》“学不可以已”中的“已”意思相同。

2024年河南省高三语文5月三模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河南省高三语文5月三模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河南省高三语文5月三模联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024.05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历史的车轮行过辽阔大地,总能在某些特殊拐点留下难以磨灭的辙痕。

打开神州地图,我们可以在历史的天空看见无常的风云变幻,又可以在岁月长河磨洗出文明古国的精神图腾。

盘点沿革至今与远古传说关联的地名,我们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即与大禹治水的故事关联的特别多。

今河南省开封市下辖的禹王台区,因著名古迹禹王台而得名。

禹王台又称古侯台,最初与大禹并无关系,相传春秋时期晋国乐师师旷曾在此吹奏乐曲,称此台为“吹台”。

自元朝以来,开封屡遭黄河水患,到明嘉靖二年(1523年),人们于古台之上建禹王庙,为其供奉香火,才有了“禹王台”这个名称。

以知名度而论,杭州绝对算得上“顶流”之一。

但很少有人知道,杭州地名的由来也与大禹有些渊源。

杭州古称临安、钱塘、武林、杭城等,但它在历史上的第一个名字叫余杭。

清嘉庆《余杭县志》记载说“余杭”本为禹杭,因大禹在此治水而得名,后转讹为余杭。

不过这种说法存在争议,也有学者认为,“余杭”系百越语地名,和大禹是否在此治水无关。

打开河南省地图,在洛阳、焦作、新乡这三座城市下辖的区县里,会发现有不少地名皆因3000多年前的一场决定中国历史走向的战争——武王克商之役而诞生。

周武王率大军行至黄河北岸一处渡口时,举行了一次具有强烈政治意义的阅兵仪式——“盟津观兵”。

武王此举有两个目的:一是带有军演性质,熟悉地形与路线,预先作好部署,以便日后大军渡河北伐;二是约定诸侯在此会盟,约定日期,今后于此会合誓师打响灭商的最后一战。

这个影响历史进程的“盟津”究竟在什么位置呢?今天地图上有两处地名与此皆有渊源,一处是河南洛阳市下辖的孟津区,另一处是焦作市下辖的孟州市,相距大约60千米。

公元前1046年,周军与诸国部落组成联合军,渡过盟津,东进伐纣。

2023年高三下学期5月三校联考 语文答案

2023年高三下学期5月三校联考 语文答案

2023年高三下学期5月三校联考高三语文参考答案1.B【详解】“完全依靠”过于绝对,结合材料一第二段的“‘佣书’的出现大大加快了文字的传播速度。

当时著名诗人谢灵运的作品为世人追捧,出现过‘每有一诗到都下,贵贱莫不竞写,宿昔之间,士庶皆遍’的场面”分析,只是“大大加快”,并非“完全依靠”。

2.B【详解】分析有误,文中“论诗歌的天才,李白、苏轼或可比肩;而论学识的渊博,则李白一定不如苏轼”是宋神宗的观点,而选项认为“李白就有可能在学识上赶超苏轼”的假设建立在“李白在学识上不如苏轼”的基础上,推断失当,不合文意。

3.D【详解】依据“首先,对学识积累的高度重视,成为此时期士人的共同追求”“其次,宋人不仅追求学识的积累,还追求学识的创造性转化”“再次,知识面的大幅拓展与新型知识体系的建立,推进了文学内部各文体以及文学艺术各门类之间的交汇与整合,促生了集大成式的文艺思想观念”“与此同时,文学又与书法、绘画、音乐等艺术门类交汇,碰撞出耀眼的火花。

在音乐基础上,词的独特形制与艺术专长得以成型,进而成为宋代文学之突出代表”等分析,材料二主要讲的是印刷术对宋代文艺思想演变的影响。

A强调雕版印刷版料的选择,不符合题目要求。

B是唐朝的,不符合题目要求。

C指出宋朝文学体裁多样,不符合题目要求。

D强调宋人重视学识,体现了印刷术对宋代文艺思想演变的影响。

符合题目要求。

4.①文章论述的内容是宋代印刷术繁荣放大韩愈影响力,文学传播方式的演进过程及宋代印刷术的情况属于背景性材料,应处于文章最前面,而节选部分正是这一内容。

②节选部分最后提到韩愈,从结构上讲,显然是要引出下文的关于韩愈情况的论述。

(每点2分)【详解】①结合“至于雕版印刷,有史可考的说法是源自唐初……雕版印刷技术取得了空前的发展”分析,文章主要强调宋代印刷术繁荣放大韩愈影响力;宋代印刷术属于背景,应置于最前,节选部分正是这一内容,符合行文逻辑。

②结合材料一“《宋史•邢禺传》载:景德二年(1005年)夏……这当中就包括为宋朝统治阶层所推崇的韩愈作品集”分析,最后提到韩愈,是要凸显结构特点,主要是引出下文的关于韩愈情况的论述。

2023届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高三五月校际联考(三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3届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高三五月校际联考(三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两种士人心态与出仕态度皆可导出“诗非穷而后工”说。待时而动的文人则倾向于强调儒者在遭遇低谷时的生命力,刘崧“乱石满江滩路浅,唱歌踏水负薪来”之语正是此种生命力的展现。因此,刘崧诸人否定“穷而后工”,实际上隐含着对身居清要之职而行儒者之用的向往。怀道而隐的文人倾向于模糊穷、达二者的界限,具有超越个人际遇的儒者胸怀。刘永之对“穷而后工”说的反对,实际上是对儒者因志不获伸而哀叹穷苦之辞的人生模式的否定,进而反对此种诗风。
第一,穷而后工与时运、诗运关系评价体系的矛盾。穷而后工既然强调环境,那就不可避免地指向与时代的关联。乱世、亡国的大环境,诗人自然是处穷无疑。在传统诗学观念中,还有一个根深蒂固的时运与诗运关系,乱世之音、亡国之音,自是变风。变风虽然也不能说不工,但终究价值低于正风,作为对个体感受和创作的激励,肯定抵不过对群体政治理想的文学期待。所以,“工”的价值究竟体现在什么程度,难以定论。而另一方面,盛世中处穷也是常见,这个处境中的诗人,其诗之工是否归功于“处穷”?那么个人处境之穷与盛世之矛盾,该如何解决?
由“‘穷而后工’这一命题的复杂之处在于:‘穷’还存在着外部环境之穷、个人处境之穷和个人体验之穷的区别。在对穷而后工的讨论中,会出现个人处境与外部环境不一定完全相合,个人体验与个人处境也不一定穷达一致,更不用说个人体验与外部环境之间存在相逆的可能”得出答案②曹氏父子、谢灵运都身处乱世,但他们的个人处境、个人体验与外部环境并不相合,他们在文学上的建树,并不能归功于“处穷”,表明了“诗非穷而后工”。
第三,“工”的价值难以定位。欧阳修提出穷而后工,实则是建立在“写人情之难言”基础上进行的判断,即处穷之诗人在对自身处境的感触和表达上,特别是涉及到难言之情状,会更具观察力,也有发言权。当时,“工”是一个大家约定用来判断诗歌具备某种价值的语汇,但绝对不是最高一级的,或唯一的对“好诗”的评价。而由于清人对“好诗”的具体标准,如“高古者格,宛亮者调”之类一一摒弃,致使“工”的重要性逐渐上升。以不指向任何确定性风格和表现方式的“工”,作为诗歌较高甚至最高一级的判语,似乎是整饬诗坛较有效的途径之一,所以,当清人在讨论穷而后工的时候,他们的言论也可能同时暗含着对诗歌审美价值最高一级评价的问题。

2024年5月广西地区高三语文高考三模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5月广西地区高三语文高考三模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5月广西地区高三语文高考三模联考试卷(考试用时 150分钟, 满分150分) 2024.05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犹如品尝佳茗。

一开始看到茶色、闻到茶香,进一步细细品尝,就能舌下生津,一种隐约淡远的甘甜耐人寻味,口中久久留有余香,令人神清气爽。

优秀的文学作品就包含着由浅入深的审美层次,它为读者提供了咀嚼、寻味的充分余地。

文学欣赏的心理过程,就是根据文学作品的审美层次进行的。

从文学的根本性质来看,我们可以这样说:文学艺术是人类心灵透射出来的历史之光,因为具有美的形式而成为人们的审美对象。

具体说来,首先,文学属于美的领域,它具有审美的形式。

而文学的美是通过语言文字、韵律、节奏、结构等因素的有机组合来表现的。

这些形式因素间接唤起感性的艺术形象(想象的而非视觉的形象)。

其次,文学的美不同于某些艺术美(如装饰图案等),不是“纯粹美”,而是一种“依存美”。

它包含着丰富复杂的历史内容,是特定时代、特定阶级、特定民族的现实生活的反映,是历史的折光。

最后,历史的内容不是直接进入作品,而是经过作家的审美感受世界的过滤、催化和再生的过程。

因此它渗透着人类心灵的甘泉,涂满作家个性心理的色彩。

它包含着某种特定的心理、哲理内涵,而这种内涵是深藏不露的意蕴。

在文学欣赏中,它像涓涓的细流悄悄流进读者的心田,不知不觉地影响着读者的深层心理。

这种意蕴具有超越时空的普遍性。

它使作品在世世代代的读者心目中成为象征的形式而被吸收和改造,读者即以自己的不同心境和处境而代入不同的经验内容。

安徽省卓越县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联考(三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安徽省卓越县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联考(三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安徽省卓越县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联考(三模)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常”和“奇”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两个极为重要的概念,它们分别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与审美取向,并对古代诸多文学样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先秦到宋元的大部分时间里,由于受儒家中庸思维的影响,“奇”始终处在“常”的附庸地位,以一种亚文化的面目呈现。

然而,到了晚明时期,这一现象逐渐发生改观。

晚明奇观念的蜕变肇始于诗文领域,奇人李贽虽然提出了“‘出类而无益’谓之‘奇’”“不合于‘中庸'谓之‘奇’”等相关命题,但更具其个人特色与新变意义的乃是他对于常奇地位、常奇关系的探讨。

整体而言,李贽主张以一种更为圆融的视角实现常奇之间的相互转化,由此也实现了常奇地位的基本平等。

这种思维方式一方面来源于佛教,另一方面来源于阳明心学和左派王学。

因为淡化了常与奇背后的正统、异端内涵,圣人、君子等概念在李贽那里不再具备天然的崇高性。

到了公安派,公安三袁与江盈科继承了李贽关于常奇观念、常奇关系的思考,将这一思想发展得更加细密、更加体系化,并进一步运用到文人人格、文学审美等诸多领域中。

在人格领域中,他们欣赏遗世独立的宗教奇人、经世致用的豪杰之士、骨趣兼备的文人才士,但究其本质,这种欣赏都源于一种对这些人物独立人格与超常才华的钦佩。

竟陵派虽然也推崇奇人,但和公安派赋予奇人以狂者本色不同,竟陵派的奇人更多具有一种狷者的特点。

这表现在奇人在钟惺、谭元春的笔下往往具有严冷的性格底色、深细的性格特征、深厚的道德修养与好古的学术追求,而奇人的生活环境也以幽静为主。

在晚明文言小说领域,由于许多著作大量记录神怪异事,这和传统“子不语怪力乱神”的儒家传统观念形成了一种矛盾与张力,为了消解这种文化压力,晚明文人对“奇”的生成与存在、“奇”的独特功能等进行了颇成体系的言说。

高三5月校际联考语文试题版(答案及解析)

高三5月校际联考语文试题版(答案及解析)

高三5月校际联考语文本试卷共10页,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批评的“远”和“近”,既是批评态度问题,也是批评方法问题。

“远”,指评论者与作家距离适当“远”一点,才能葆有客观性:“近”,指与作品文本距离贴近一点,回到作品本身,回到阅读和文本细读上来。

长久以来,很多文学批评者恰恰颠倒了这两点:距离作家太近,距离作品太远。

前者表现为与作家熟,下笔只有褒扬甚至溢美之词。

各类文学新作研讨会,往往是这一现象的放大镜和聚光灯。

专业研讨本是检视和修正创作实践的重要环节,是评论者和创作者沟通的桥梁,遗憾的是,许多研讨会丧失文学批评功能,助长文学批评距离作家过近之风,不利于健康评论生态养成。

另一方面,文学批评距离批评文本过远。

上世纪80年代,外国文学理论尤其现代文艺理论涌入,虽有建设性意义,但导致批评理论西化严重,许多批评者习惯套用西方理论来阐释、解读当代作家作品,文学批评与文学本体关系松散。

新世纪伊始,中国文学界呼吁批评回到文学创作本身。

让文学批评回到文学本体,就是要回归常识,从最基本的文学要素如语言、形式、结构等方面着手,探讨作品价值和文学问题。

当前,部分当代文学研究专家、批评家正在通过自己的实践重建批评生态,如陈晓明用8年时间完成《众妙之门——重建文本细读的批评方法》。

此外,一些作家也拿起批评之笔,如毕飞宇以“看苍山绵延,听波涛汹涌”概括对蒲松龄《促织》的阅读体验,进而从小说背景、架构、语言、情节等方面,将小说细微精彩处一一呈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第三次(5月)联考语文试卷一、语言文字应用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春节热映的《红海行动》无论在武器系统的使用上还是在人物的军事技术方面,都尽量做到真实。

虽然影片(piān)中的舰载无人机是目前装备中所没有的,坦克漂移射击也略有夸张,但是融合在整体故事情节中,并不凸兀,所以也不会让观众过于挑剔(ti)。

B.现在的老人特别注重养生,一方面是老人们观念的改变,渴望老年生活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也是他们“贪生怕死”,怕生了病拖累(lèi)子女。

有时生了病,能瞒(mán)就瞒着,老俩口自个儿照料着,也就过去了。

C.时下,让孩子提前走出国门享受国外优质教育,已成为很多家庭的选择。

在这样的背景下,各种国际课程班应(yìng)运而生,而某些机构根本没有招生资质,只是打着中外合作办学的幌子欺骗学生。

因此,广大学生和家长不要因各种招生中的噱(xué)头而贸然选择。

D.小满一到,农田里的庄稼需要充裕的水分,农民们便忙着踏水车翻水;收割下来的油菜籽也等待着农人们去舂(chōng)打,用油车做成清香四溢的菜籽油;蚕宝宝开始结茧,养蚕人家忙着摇动丝车缫(shāo)丝:这份对收获的热盼是最让人不能自己的。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字音和字形的辨析和修改。

A项,影片piān应为piàn,“凸兀”应为“突兀”;B 项,拖累lèi应为lĕi,“老俩口”应为“老两口”;D项,缫丝shāo应为sāo,“不能自己”应为“不能自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以《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为代表,央视文化节目如雨后春笋,成为文化综艺新的标杆。

但由于跟风,“诗词”和“朗读”严重扎堆,渐渐使人审美疲劳。

【甲】“在文学等细分题材被集体消费的时候,我们要着眼未来,探索新的方向。

”央视副总编辑朱彤承诺,“央视将持续在原创文化节目上发力。

”而总导演、制片人于蕾给《国家宝藏》下了定义——“大型文博探索节目”:【乙】以历史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的气质,创造一种集演播室综艺、纪录片、舞台戏剧、真人秀等多种艺术形态于一体的全新模式,是全新创制的“纪录式综艺”。

其实,博物院文化的流行早有端倪,《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纪录片也曾风靡一时。

这样的背景下,《国家宝藏》播出的时机,无疑是非常合适的。

说起博物馆,总让人想起深宫大院;说起文物,也总让人想到历史的冰冷,仿佛离我们日常的生活很远。

【丙】而《国家宝藏》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是因为它使那些尘封于历史的文物活了过来——请来能辐射到各个年龄阶层的演员,又在表演的各个方面精准要求演员,让其在表演中真正做到演“活”文物。

它们不再是冰冷的,而是带着温度的;不但记载着厚重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也与我们许多人的生命相关。

2.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雨后春笋B.其实C.端倪D.脱颖而出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甲B.乙C.丙【答案】2. D 3. B【解析】2.试题分析:题干是“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和修改。

本题要求选择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D项,对象错误,“脱颖而出”是指锥尖透过布袋显露出来。

比喻人的本领全部露出。

语境中的使用对象是“《国家宝藏》”。

使用对象错误。

点睛:分析词语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①要分辨词语的语义,尤其是有的成语有表层意和深层意,切忌望文生义。

②要分清词语的适用范围和对象。

③要分清词语的感情色彩。

④要识别与其他词语的搭配。

比如说修饰语与中心与不搭配,动词与宾语不搭配等。

⑤要分析语使用是否符合逻辑。

比如有些成语使用的“不合逻辑”主要表现是自相矛盾。

词语的使用要仔细分析语境。

3.试题分析:题干是“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是根据词语或句子之间的性质和关系来确定如何使用的。

B项,“以历史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的气质”中的逗号应改为顿号,并列状语之间用顿号。

点睛:标点符号分为标号和点号。

点号的用法如下:逗号:用于句子中需强调的部分、异动的部分。

问号:用于有疑问语气的句子末尾。

冒号:句子内部标点,用在句子内提示性话语后的停顿。

下列几种情况使用分号:①用在复句中表示并列分句间的停顿,非并列关系(转折、因果等)的多重复句,前后两部分之间也用分号。

②分条说明一个完整的意思,在每一条里,不管是词、词组、单句,还是复句,都作为一个分句,各条末尾用分号,最后一条完了用句号。

③句子中有余指代词“等等”代表未说出的并列部分,在“等等”的前面也要用分号。

提示:并列的几个分句,不论其结构是否一致,并列分句间均用分号,不能有的用分号有的用逗号。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没有任何一个解决方案是完美的,无论多么创新总会有提升空间,因此,在解决方案被改进前,我们不能随意而盲目地付诸于实施。

B.在江歌被害后的这一年里,这位失去独生女的母亲在国内和日本多次奔走,征集希望日本法庭可以通过判处凶手陈世峰死刑的决定,并获得了国内众多网民的同情和支持。

C.虐童事件舆情短期内集中爆发,当务之急应该采取相关措施,让防虐待的儿童课程进入托幼机构,给老师、家长、孩子都上一课,分别讲清楚如何对虐待行为说不,触碰红线的严重后果,如何发现和处理问题。

D.一个人有了过失,做了错事,我们应该让他自己去解决,这是对人的一种设身处地的深刻理解,而不是站在道德的至高点居高临下地去裁判别人。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

A项,介词滥用,应为“付诸实施”或“付之于实施”;B项,宾语中心语残缺,“决定”后面应该加上“的签名”,不然“征集”没有对应的宾语;C项,语序不当,与前文无法对应。

错在“给老师、家长、孩子都上一课,分别讲清楚如何对虐待行为说不,触碰红线的严重后果,如何发现和处理问题。

”应改为“给孩子、家长、老师都上一课,讲清楚如何对虐待性侵说不,如何发现和处理问题,以及触碰红线的严重后果。

”5.佛系,百度词条中为一种生活态度和方式,是一种怎样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

近来,随着“佛系青年”的走红,引申出了各个领域的“佛系+”。

请你仿照例句中“佛系买家”的句式,另选一类人物进行个性化解读。

要求句式基本一致。

例句:佛系买家:不咨询,不议价,不差评,买货看中就下单,不好懒得退,货到自动评。

佛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学生(2).不旷课,不抬杠,不质疑,考试分高拼人品,及格便是缘,挂科也认命。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是“请你仿照例句中‘佛系买家’的句式,另选一类人物进行个性化解读。

”本题考查学生的仿句能力。

题干要求句式基本一致。

审清题干,明确仿照内容。

分析例句“佛系买家”,其在内涵上,“不咨询,不议价,不差评,买货看中就下单,不好懒得退,货到自动评”,体现了“佛系买家”的生活态度和方式是一种怎样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

“不咨询,不议价,不差评”采用排比手法,“买货看中就下单,不好懒得退,货到自动评”,体现了“买家”的态度。

本题对“佛系”内涵的理解要正确,句式基本一致,语言表达要流畅、准确。

仿照“佛系买家”的句式,另选一类人物,比如学生,对“佛系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不旷课,不抬杠,不质疑”,“考试分高拼人品,及格便是缘,挂科也认命”从内涵和句式上符合题目要求。

6.根据下面所给的材料回答问题。

今年3月10日,期待已久的“芝士公园”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开始进入试营业阶段,并将于6月全面开放。

它位于三江口,以教育为核心,建设形成教育培训、教育产业孵化+配套教育办公、国际公寓以及教育配套商业+特色商业等业态联动,是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携手宁波万科,共同打造的宁波首个一站式全年龄段城市学习综合体,简单来说就是一个既可以培训学习又能休闲娱乐的场所。

(1)请简析“芝士公园”的命名之妙。

(2)芝士公园的来临在一定意义上实现了零的突破,有人说这是教育和商业的有机融合,是现代教育的创新之举。

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为什么?【答案】(1)①谐音“知识”,与其教育综合体的定位相契合。

②芝士是西方的美食,以此体现“芝士公园”内部中西合璧的教育及商业元素。

③以此为名,充满童趣,有亲切感,能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④“公园”体现其休闲性和娱乐性的特征。

(2)同意:①教育与商业的融合,加入现代智能手段,实现了教育方式的更新,促进教育模式的多样化发展。

②化解了家长将孩子送进培训班,自己面临无处可去、无事可做的困境。

③一站式的教育综合体模式,提供了便利的学习条件,避免到处辗转之苦,优化孩子的学习环境。

④与学校教育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共同促进孩子的个性化发展,给孩子提供全面素质化教育。

不同意:①教育与商业的融合,使教育染上商业化气息,使教育浸染浮躁之气。

②“芝士公园”的商业化操作使其难逃功利之欲,很难保证教育内容的纯粹性。

③容易形成快餐式、碎片化教育,使学生对教育形成误区。

④对学校教育来说,也许是一次大的冲击,培养孩子还是应该以学校的基础教育为主,不能本末倒置。

【解析】(1)试题分析:题干是“请简析‘芝士公园’的命名之妙。

”本题考查对材料中重要概念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认真阅读材料,找到有效答题语句,筛选“芝士公园”的命名之妙。

“芝士”筛选时,要抓住概念的特征和内涵去提取、筛选、整合。

“以教育为核心,建设形成教育培训、教育产业孵化+配套教育办公、国际公寓以及教育配套商业+特色商业等业态联动”,“一站式全年龄段城市学习综合体”,“一个既可以培训学习又能休闲娱乐的场所”,“芝士公园”是“公园”,“公园”体现其休闲性和娱乐性的特征。

名为“芝士”,谐音“知识”,以此为名,充满童趣,有亲切感,能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又与其教育综合体的定位相契合,而且,“芝士”是西方的美食,以此命名体现内部中西合璧的教育及商业元素。

(2)试题分析:题干是“芝士公园的来临在一定意义上实现了零的突破,有人说这是教育和商业的有机融合,是现代教育的创新之举。

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为什么?”本题考查对材料中进行个性化解读是能力。

本题是两个小问,第一问简单,只需要表明自己态度就可以了。

回答“同意”或“不同意”。

然后阅读材料,结合材料和自己的理解回答出同意或不同意的理由。

回答“同意”的理由,要抓住“芝士公园”的创新教育理念回答,认为它是教育和商业的有机融合,是现代教育的创新之举,是教育方式的一次突破;化解了家长将孩子送进培训班,自己面临无处可去、无事可做的困境;一站式的教育综合体模式,提供了便利的学习条件,避免到处辗转之苦,优化孩子的学习环境;与学校教育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共同促进孩子的个性化发展,给孩子提供全面素质化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