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 《23 祖先的摇篮》 【省一等奖】优质课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23 祖先的摇篮2》 【省一等奖】优质课-优质课件

读第二小结,找 一找,圈一圈:我 们的祖先可能会做 些什么?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读读第 三小结,圈 一圈:那时 候小孩子们 可能会做些 什么呢?
那时候,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孩子们也在这里
逗(dòu)小松鼠,
状元成才路
采野蔷(qián状ɡ元成才)路 薇(wēi)吗? 状元成才路
也在这里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真有意思,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这是多大的摇篮啊!
状元成才路
那浓绿的树荫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一望无边,
状元成才路
一眼看不到边际状元,成才路 形
遮住了蓝天。 容地域十分辽阔。
一望无边的(草原) 一望无边的( 沙漠) 一望无边的( 大海)
我想—— 我们的祖先, 可曾在这些大树上 摘野果, 掏(tāo)鹊蛋? 可曾在那片草地上 和野兔赛跑, 看蘑菇打伞?
状元成才路
代卷)等。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主要作品:《美丽的华沙》《美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丽的窗花》等。
抽学生读词语。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祖先 蓝天 赛跑
原始 意思 浓绿
状元成才路
摘野果
一望无边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野兔
状元成才路
蔷薇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2021年2月3日星期三2021/2/32021/2/32021/2/3
• 1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021年2月2021/2/32021/2/32021/2/32/3/2021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二年级下册《23 祖先的摇篮》优质课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n004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二年级下册《23 祖先的摇篮》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教材分析】
《祖先的摇篮》是一首儿童诗,语言生动活泼,充满童趣,共分四小节。
第一节由爷爷的话引出“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的说法,这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
由此,“我”产生了许多的想象,以儿童的眼光去追想那古老的原始森林。
“真有意思,这该是多大的摇篮哪!”“我们的祖先可曾在这些大树上摘野果,掏鹊蛋?”“那时候,孩子们也在这里逗小松鼠,采野蔷薇吗?也曾在这里捉红蜻蜓,逮绿蝈蝈儿吗?”这些充满童趣的幻想、优美的语言,把我们的思绪引向了遥远而神秘的远古时代,去探寻人类祖先生活过的地方。
课文最后,树叶的响声使“我”的思绪回到现实中来,也对古老的原始森林——人类祖先的摇篮发出了深深的慨叹,并与诗歌的开头彼此照应,将情感充分地表达出来。
课文配有色彩明丽、内容丰富的插图。
远眺群山,苍茫起伏,森林茂密,画面近处,树木参天,绿树如茵,松鼠、喜鹊、野兔、蘑菇、蔷薇等形象突出,整幅画面生机盎然,有助于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并为学生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他们脑子里有很多的为什么,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他们的思想里充满了童真童趣,而这篇诗歌就是以孩子的语气在追想。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23 祖先的摇篮2》 【省一等奖】优质课优质教案.doc

教学内容:23、祖先的摇篮执教教师:江英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2、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教学过程:一、资料展示,引入新课:1、出示原始森林的图片,让学生充分了解感受原始木森林的美丽神秘。
师: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喜欢)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样美丽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
2、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
3、齐读课题。
二、新课教学 1、作者简介。
2、复习词语。
(学生齐读、分男女生读、开小火车读。
)3、听课文朗读,注意字的读音,说说课文有几个小节?4、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齐读第一小节,思考:祖先的摇篮指的是什么?(原始森林)(2)、从哪个词语知道了原始森林很大。
(一望无边)(3)引导学生用词语说短语、句子。
5、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二小节。
(1)找一找,圈一圈:我们的祖先可能会做些什么?(摘野果、掏鹊蛋、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2)齐读第二小节。
6、学习课文第三小节。
(1)读一读,圈一圈:那时候的小孩子们会些什么呢?(逗小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蝈。
)(2)指名读本小节。
(3)师:祖先那时候的生活是多么美好,多么有趣,多么令人向往啊!引导学生说话,我想去原始森林做什么? 7、学习课文最好一个小节。
8、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9、课后延伸。
展示收集关于保护森林的宣传标语。
10、小结。
我们每一个人都要负起责任来,保护我们祖先的摇篮,让大自然永远美丽。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二年级下册《23 祖先的摇篮》优质课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n007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二年级下册《23 祖先的摇篮》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教材分析】
《祖先的摇篮》是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是一首散文诗,以儿童的眼光去追想那古老的原始森林。
用充满童真童趣的幻想、优美的语言,把我们的思绪引向遥远而又神秘的远古时代,去探寻人类祖先生活过的地方。
诗歌共4小节,结构清晰明朗。
第1节由爷爷的话引出“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的说法,这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
由此“我”产生了丰富的想象,课文最后,树叶的响声使“我”的思绪回到现实中来,并与诗歌的开头照应,将情感充分地表达了出来。
【教学目标】
1.认识“祖、掏”等7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中的问句。
2.能展开想象,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3.能认读含有“摘、采”等动词的词语,并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重点难点】
重点:
1.认识“祖、掏”等7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中的问句。
部编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 《23 祖先的摇篮》 【省一等奖】优质课

部编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23 祖先的摇篮》【省一等奖】优质课本课以诗歌《祖先的摇篮》为教学内容,通过展现祖先们在原始森林中的生活场景,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针对学生研究氛围的创设,本课采用乐活课堂教学模式,通过生字词自学、质疑解疑、学文仿造助攻、小组合作探究、拓展环节进行环境教育和法制教育等多种方式,既接近生活又激发学生兴趣,实现儿童引领,以疑为主,以读为主的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目标包括:1.认识7个生字,会写生字“祖”。
2.读好问句,理解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仿照课文2、3内容说话。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在教学中,教师将采用生字词卡、多媒体课件等教学准备,学生完成前置作业包括熟读生字、了解野蔷薇、绿蝈蝈、原始森林、原始人的生活等。
教学流程设计如下:首先通过看图导入质疑课题,引导学生思考“祖先的摇篮”为何物,为什么说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接着,教师将生字词纳入前置作业进行自学,再以质疑解疑的形式呈现重点难点,学文仿造助攻教学重点,小组合作探究突破难点。
在拓展环节中,通过环境教育和法制教育,使学生感情升华,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最后以一咏三叹的导读结束课堂,创设情境,实现儿童引领,以疑为主,以读为主的乐活课堂。
同学们,让我们先看一张图片,仔细观察后,分享一下你的看法和想法。
从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摇篮是小孩子睡觉的地方,温暖、舒适、安逸,睡在那里一定是幸福的。
现在,我要带领大家去看一看一个非常特别的摇篮——“祖先的摇篮”。
首先,让我们认读“祖”,并找几个朋友理解“祖先”的意思。
请注意如何写出漂亮的“祖”字,并质疑课题的合理性。
通过这个课题,我们可以以“祖”为例,抓写字教学。
在课前,同学们已经自学了课文。
现在,我要出示生字“掏、逗、蔷、XXX、逮、忆”,并开展火车读。
请大家说说这些生字的特点。
我们可以从字源上探究,发现这些生字全是形声字。
例如,“蔷薇”是一种草本植物,人们喜欢种植它来装点院墙。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二年级下册《23 祖先的摇篮》优质课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n010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二年级下册《23 祖先的摇篮》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学情分析】
本课是一首诗歌,诗歌的语言往往比较凝练,内容较为抽象,这给低年级的孩子的学习带来了困难。
再则,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对现在的大部分来说,了解甚少。
因此,教师要适当补充有关资料帮助学生了解,要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手孩子段帮助学生感知。
【设计理念】
本文以诗歌的形式,用儿童的眼光去追想那古老的原始森林,在本课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根据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目标】
1、认识“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字,认识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养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及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4、渗透《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让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重难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
人教版-二年级下-课文-23 祖先的摇篮 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祖先的摇篮》教学指导这是一首儿童诗,作者把原始森林比喻为“祖先的摇篮”,深情地回想我们的祖先质朴率真的田园生活,真切地希望大森林永远青翠苍茫,大自然永远清秀明净,点出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
我通过一堂课的教学,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整堂课从读通诗句到初步感受诗意,从读好诗句到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帮助学生在读中体验、感受。
一、在教学过程中,我觉得有两点做的尤为好:1.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加强朗读训练。
教学时,我将教学重心放在朗读上,用大量的时间引导学生诵读,旨在帮助学生在读中体味。
由于诗歌语言简洁且凝练,反复朗读可能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我在朗读训练中,采用音乐、录音、录像等多种辅助手段,刺激学生视觉、听觉感官,激发他们兴趣。
运用画面,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意境;运用录象,再现原始森林的美好景象,帮助学生读出语气;运用音乐,烘托、渲染气氛,使学生的配乐朗读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好地表达诗意。
2.在重视朗读训练的同时,我也十分注重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诗歌教学难度大,常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
虽说通过反复读,能使学生有一定的感悟。
但诗歌抽象表达的特点会给学生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
因此,我在指导朗读过程中,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将抽象的文字和抽象的内容转化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了祖先们在美丽的森林里美好生活的场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而且促进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二、反思。
通过教学,我感到这堂课既有收获,也有不足。
在重视诗歌朗读的同时,对有些关键词语的理解不够重视。
诗歌中的字词深奥,学生不容易理解,怎样在诗歌教学中如何将深奥的词语深入浅出地教给学生,让学生能深切感悟,我想,这是以后自己在诗歌教学中应该重点研究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感受诗歌的意境,体会诗歌的意趣。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二年级下册《23 祖先的摇篮》优质课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n011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二年级下册《23 祖先的摇篮》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教材分析】
课文《祖先的摇篮》出自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祖先的摇篮》是一首诗歌,共有4小节,结构清晰明朗,语言生动活泼,以儿童的视角,通过好奇发问,推想祖先在古老的原始森林里质朴、自由的生活场景。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因此教学中我会充分利用文本中蕴含的想象因素,拓宽学生思维的空间,感受语言的魅力,鼓励学生敢于想象,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对于人类祖先和原始森林的话题是很感兴趣的,因此孩子们会热爱读文,但“带着想象读文”、仿说词语却是有难度的,因此教学中我会通过观摩视频、创设教学情境等来调动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和直观体验来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巩固“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掏、摘”两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中的问句。
3、能认读含有“摘、采”等动词的短语,并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4、能展开想象,仿照第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祖先的摇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诗歌。
诗中描绘了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展现了祖先们在此摘野果、掏鹊蛋、逗小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蝈的生活场景。
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美好的感受,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诗歌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读来令人回味。
学情分析
对于一所村级教学点的学生来讲,见识非常有限,加之班级学生只有12人,学习氛围的创设显得尤为重要,既要接近生活又激起兴奋点,导入环节是个难题,考虑到摇篮是农村孩子熟悉的,他们也很感兴趣,教学时,以此为话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为课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但学生对于“祖先的摇篮”的理解有些困难,在教学中可能要引导和提示。
设计思路
以生本课堂模式为蓝本,尝试开展乐活课堂教学活动,将生字词纳入前置作业进行自学,将重点难点以质疑解疑的形式呈现,学文仿造助攻教学重点,小组合作探究突破难点,拓展环节进行环境教育和法制教育,使学生感情升华,最后采用一咏三叹的导读结束课堂。
整堂课努力创设情境,努力实现儿童引领,以疑为主,以读为主的乐活课堂。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会认7个生字,会写生字“祖”。
2.读好问句,理解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仿照课文2、3内容说话。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运用工具书理解词语意思。
2.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交流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大自然的美好,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
1.会认7个生字,会写生字“祖”。
2.读好问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感受祖先摇篮的美好。
难点
1.展开想象,仿照课文2、3节说句子。
2.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词卡,多媒体课件。
学生完成前置作业:
1、借助工具书,熟读“祖掏逗蔷薇逮忆”7个生字,发现构字规律,弄清“浓绿、苍苍茫茫”词语意思。
读通句子,读熟课文。
2、通过家校微信群了解野蔷薇、绿蝈蝈、原始森林、原始人的生活。
3、思考:为什么说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难点)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看图导入质疑课题】
同学们,我先请大家一张图,要求:仔细观察,然后说说你的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谈话:从图片中我们知道了,摇篮是小孩子睡觉的地方,那儿温暖、舒服、安逸,睡在那里一定是幸福的。
接下来我带你们去见一个非常特别的摇篮--“祖先的摇篮”。
3.出示课题:祖先的摇篮。
认读“祖”,给他找几个朋友吧,理解“祖先”的意思。
仔细观察,你知道怎样写“祖”才漂亮吗?指导书写“祖”。
齐读课题,质疑课题。
(以学生熟悉的歌曲导入,奠定美好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从课题入手,以“祖”为例抓写字教学。
)
【检查自学再次质疑】
4.课前同学们已经自学了课文,下面老师来看一看你们自学的情况怎么样。
(1)出示生字“掏、逗、蔷、薇、逮、忆”,开火车读。
(2)说说这些生字有什么特点。
引导从字源上探究,本课生字全是形声字。
引导“蔷薇”从构字结构来看它是草本植物,它是一种花卉,人们喜欢种植它装点院墙。
(3)朗读课文:指名读。
注意读准生字和读好长句子。
过度:在自学课文时你有什么疑难问题吗?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5、学生汇报,教师引导和提炼问题。
(从字词句方面检查学生对“读得准字音,读得通句子”这一自学要求的检查,以开火车读、自由读、指名读的形式检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向字理上进行引导,以“蔷薇”为例巩固形声字的构字特点)
【学文模仿合作解难】
6、了解祖先的摇篮的样子和人们的生活(1)祖先的摇篮是指什么?(指名说)原始森林(2)原始森林给了你怎样的感觉?(景色美,生活美)板书(美)
(3)引导朗读“那浓绿的树荫,一望无边,遮住了蓝天”感受原始森林的浓绿和广阔。
(4)诗歌中还有一个四字词语也能概括这一特点,找出来读读。
(苍苍茫茫)引导:浓绿的树荫,一望无边,遮住了蓝天,这是多么美丽的地方啊!(板书:浓绿、一望无边、苍苍茫茫) (5)
我们的祖先在美丽的原始森林里做了些什么?在课文哪里能够找到?
勾画出来。
(板书:摘野果、掏鹊蛋、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逗小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蝈)
(6)这些情景是作者看到的还是想到的?想象这些情景,你感受到什么?(7)朗读2、3节,注意读好问句。
多么遥远又美好的回忆,多么丰富的想象啊!人们还可能会在原始森林里做些什么,仿照第2、3小节,说一说。
(投影格式练习说话)
(8)学生汇报,教师点评
例:我想---我们的祖先可曾在这片树林里挖野菜,追山猪?可曾在那片草地上,看飞鸟归林,随篝火起舞?
那时候,孩子们也在这里逗小蚂蚁,玩捉迷藏吗?也曾在这里数星星,看萤火虫点灯吗?谈话:我们的祖先在美丽的原始森林里生活等多么快乐,多么幸福!
(以学生疑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同时以此为契机,训练学生模仿和想象的能力)
7.为什么说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1)小组讨论,组长汇报。
(2)教师出示图片点拨:人是由猿进化来的,而猿就生活在原始森林里,那里环境优美,生活舒适、温暖、安逸、幸福,所以说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谈话:啊!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多么美好的地方!(这是教学难点,先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解决,但学生不一定能解决,如有困难时,教师再利用图片帮助理解突破难点)
【拓展延伸生华主题】
过度:我们祖先的摇篮那么美丽,那么美好,你们喜欢她吗?爱她吗?(板书:爱)
11.我们应该怎样做,祖先的摇篮才会永远那么美好?(渗透环境、法制教育)(1)课前同学们搜集许多人类保护自然的资料,大家来交流一下吧。
例:我们要多种树,不能砍树;我们不要伤害森林里的小动物们;我们不能污染森林里的水源。
师:是呀,总的来说,我们要保护环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相信这样才能使“祖先的摇篮”永远美好。
师:过去,人们意识不到环境的重要性,所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现在人们意识到了,所以很多地方开始了保护环境的行动,这真是值得欣慰的一件事。
(2)渗透法制教育
法律保障:2015年1月1日试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一章第六条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
这些足以看出我们国家对环保工作非常重视。
个人层面:
希望同学们积极行动起来,为保护环境出一份力,让大自然永远美丽!
(以问题为引子,先让学生汇报课前收集材料,再补充《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渗透法制教育,深化保护环境的主题。
)
【朗读总结布置作业】
12、谈话:祖先的摇篮景色美,生活美,我们热爱它,文中的这句话最能体现了这种情感了,我们就让我们在朗读中结束这堂课吧----啊!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13、祖先的摇篮多么美丽的,大家回家去也画一画吧!
(采取一咏三叹式的朗读结束课堂,把学生所感所悟通过朗读来诠释,令人回味无穷。
作业布置画一画,由语言转化为呈现现实的画面,为此进行广义探究。
七、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儿童诗,作者把原始森林比喻为“祖先的摇篮”,深情地回想我们的祖先质朴率真的田园生活,真切地希望大森林永远青翠苍茫,大自然永远清秀明净,表现了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
我通过一堂课的教学,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1、多种手段激趣。
引用卡片、图片和动画等手段导课、理解、拓展延伸,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调节了学生注意力。
2、努力创设乐活课堂。
创设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和谐幸福的课堂。
整堂课从课前学生的预习到课文内容的理解,从精美句子的模仿到主题思想的深化,注重学生体验,整堂课教师扮演引导角色,适时点拨,教师学生都轻松愉悦地教与学,学生的语文基本素养得到训练和提升。
3、课堂设计合理,衔接自然。
教师富有激情,循循善诱,重引导,如春风化雨润物无痕。
学生兴趣浓厚,交流,讨论不甘示弱,状态良好,高效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