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优质课件-《从“天圆地方”说起》大象版

合集下载

大象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套PPT课件

大象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套PPT课件

模型修改计划 目的:修改太阳系模型。 分工:探探、究究搜集太阳系的资料;奇 奇、妙妙专门研究地球公转对地球的影响。 步骤: 1.查找有关太阳系的资料,特别是有关地 球公转的资料,根据资料找出模型的不足之处。 2.准备工具与材料。 3.动手修改模型,再次与同学们交流。
探究奇妙小组 9月6日
返回目录
事实与证据
进入课题 点击进入
点击进入 点击进入 点击进入 点击进入 点击进入
点击进入
点击进入 点击进入 点击进入 点击进入 点击进入 点击进入 点击进入 点击进入 点击进入 点击进入 点击进入 点击进入 点击进入 点击进入 点击进入
返回目录
制作“宇宙”模型
返回目录
制作“宇宙”模型 表达与交流 回顾与反思
返回目录
制定研究计划
选择自己比较感兴趣的钟表,进行深入的研究。先制定 研究计划,争取研究取得成功。
我家有只 旧摆钟,我们 先研究摆钟吧!
返回目录
•谢 谢
返回目录
钟摆的秘密
返回目录
观察摆钟 研究摆的运动 制作摆
返回目录
观察摆钟
观察摆钟的内部结构,看看摆钟是怎样工作的,想想摆
在摆钟里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序号 1 2
……
存入时间 9月3日 9月3日
问题银行存折 问题
宇宙有多大? 天空中有多少星座? 每天的星空都一样吗?
提取时间
返回目录
回顾与反思
哪个小组的模型制作得好?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什么? 在参观模型的过程中,我们获得了哪些新的知识?还有 哪些意见和建议?
返回目录
搜集有关宇宙的信息,回答“问题银行”中的疑问,以 备下节课修改模型用。
秋夜的星座,最好辨认的是东 北方的仙后座。仙后座主要由5颗 明亮的星组成,形状像字母“W”。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第五单元地球在“变脸”复习-大象版(共49张PPT)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第五单元地球在“变脸”复习-大象版(共49张PPT)

马里亚纳海 沟在海平面 下11034米
陆地平均 高度670米
地球上海陆的分布
北半球 南半球
现在,地 球表面大约 71%的面积被 海水覆盖,其 余的是陆地。
五年级上 册科学 课件-第 五单元 地球 在“变 脸” 复 习 -大 象版( 共49张P PT)
课堂练习 1.公元前300多年,古希腊著名学者__亚__里___士__多__德_____通过长期的观测得出了结 论:“_大__地___是__球__形__的__”___。
五年级上 册科学 课件-第 五单元 地球 在“变 脸” 复 习 -大 象版( 共49张P PT)
五年级上 册科学 课件-第 五单元 地球 在“变 脸” 复 习 -大 象版( 共49张P PT)
知识拓展 地球是目前知道的唯一有生命存在的星球,大量的植物,动物和微生
物等构成了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
植物
五年级上 册科学 课件-第 五单元 地球 在“变 脸” 复 习 -大 象版( 共49张P PT)
知识回顾
地球的结构
1.地球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 {{ 地球
陆地部分
地壳
海洋部分
地幔 液态岩浆发源地 外核(液态)
地核 内核(固态)
地壳:是地球表面的一层薄量,地壳由陆地部分和海洋部分构成。 地幔:是液态岩浆的发原地,但它的大部分是固体。大多数地震是由地幔活动造成的。
地核:地球中心部分。分为外层地核和内层地核,根据对地震波传格速度的测定, 外核可能是液态物质,内核则可能是固态物质。
2.后期由地质作用引起地球表面发生变化,地质作用分为 内力和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 火山喷发、地震、海陆交替……
外力作用: 风化、水的搬运和侵蚀、生物因素……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5.1《从“天圆地方”说起》(共13张PPT)大象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5.1《从“天圆地方”说起》(共13张PPT)大象版
三、一般认为地球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三层。
五年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册科学课件-5.1《从“天圆 地方” 说起》( 共13张 PPT)大 象版
地球是球形的证据
4、海船远去时,先 是看见船身, 最后 才看不见船的桅 杆。
动手试一试 1、用一只有桅杆的
小船,在地球仪 上模拟航行 。请 同学们观察先看 到的是船的哪一 部分? 2、由此你可以得出 什么猜想?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5.1《从“天圆 地方” 说起》( 共13张 PPT)大 象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5.1《从“天圆 地方” 说起》( 共13张 PPT)大 象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5.1《从“天圆 地方” 说起》( 共13张 PPT)大 象版
地球是球形的证据
3、现在,宇航员和地球卫星从太空中拍摄的照片也 证明了地球是一个蓝色的水球。
神七拍摄的地球照片: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5.1《从“天圆 地方” 说起》( 共13张 PPT)大 象版
在中国古代对地球的认识“天圆地方说”。
在中国古 代,人们认为 天是圆形的, 像一把张开的 大伞覆盖在地 上;地是方形, 像一个棋盘; 日月星辰则像 爬虫一样过往 天空。因此, 这一学说被称 为“天圆地方 说”。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5.1《从“天圆 地方” 说起》( 共13张 PPT)大 象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5.1《从“天圆 地方” 说起》( 共13张 PPT)大 象版
1、你能在地球仪上找出 自己的祖国吗?
2、说一说在地球仪上你 还发现了什么?
3、看到地球仪你还能提 出什么问题?(小组内交
换意见)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5.1《从“天圆 地方” 说起》( 共13张 PPT)大 象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 5.《. 从“天圆地方”说起 》大象版 (共30张PPT)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 5.《. 从“天圆地方”说起 》大象版  (共30张PPT)

古希腊人对地球的认识
• 古希腊人认为地球是扛在大 鳄鱼背上的一个大沙盘,每 当鳄鱼背痒摩擦沙盘时,就 会地震或火山爆发。
从海洋远方驶来的航船:
从海洋远方驶来的航船:
地球是球形的证据(1)
• 海船远去时,先是看不见船身,最 后才看不见船的桅杆。
公元前300多年,古希腊著名学者 亚里士多德,通过长期观察船只进港和 出港提出假设:“大地不是平的,而是 球形的。”
月蚀现象:太阳来自地球月球月食是自然界的一种现象,当太阳、地球、月球三 者恰好或几乎在同一条直上(地球在太阳和月球之间), 太阳到月球的光线便会部分或完全地被地球掩盖,产生 月食。
地球是球形的证据(2)
• 月食时从月亮上看到地球影子的一部分是圆弧 形的。
古 人 对 地 球 形 状 的
猜 测
古希腊哲学家 亚里士多德
大象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课时
从“天圆地方”说起
上一半下一半,中 间有线看不见。两 头寒,中间热,一 天一夜转一圈。
神五拍下的地球照片:
神七拍摄的地球照片:
中国古代对地球的认识:天圆地方说
在中国古代,人们认为天是圆形的,像一把 张开的大伞覆盖在地上;地是方形的,像一个 棋盘;日月星辰则像爬虫一样过往天空。因此, 这一学说被称为“天圆地方说”。
无数
制作:地球结构模型
材料超市 硬纸 剪刀 笔 橡皮泥
……
谢谢指导
地壳 地幔 地核 地核心
谢 谢 指 导!
纬线:和经线相垂直的线,是一条条长 度不等的圆圈,最长的纬线是赤道。
观察后说出纬线的特点: 1、纬线的形状 圆形 2、纬线是否等长
不等长,越接近赤道越长
3、纬线所指示的方向
东西方向

五年级上科学教学-从“天圆地方”说起_大象版

五年级上科学教学-从“天圆地方”说起_大象版

五年级上科学教学-从“天圆地方”说起_大象版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地球的形状。

2、使学生初步了解地球内部的构造。

3、通过小组合作,能制造出简单的地球模型。

教学重点:认识地球形状及地球内部的构造。

教学难点:制作地球模型。

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形,引入新课:a、古时候,不同地区人们心目中的地球是什么模样的?出示课件:在中国古代,人们认为天是圆形的,像一把张开的大伞覆盖在地上;地是方形的,像一个棋盘;日月星辰则像爬虫一样过往天空。

因此,这一学说被称为“天圆地点说”。

b、古人什么缘故会对地球形状有那样的认识?假如我们生活在古代会可不能有同样的认识呢?让学生自由发言。

二、表达与交流地球到底是什么形状的呢?地球的形状是人们通过那些事实与证据估量出来的?出示教学课件:公元前300多年,古希腊闻名学者亚里士多德,通过长期的观看,得出了结论:“大地是球形的。

”1519年,麦哲伦和他的船员们,通过长达3年困难的海上航行,胜利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围绕地球航行一周的壮举。

他们用自己的亲身实践证实了地球是圆形的。

现在,宇航员从太空中拍照的照片也证明了地球是球形的。

三、观看与提问:教师拿出地球仪,让学生观看:你能在地球仪上找出自己的家乡吗?说一说在地球仪上你还发觉了什么?看到地球仪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小组内交换意见。

四、搜集资料。

关于地球内部的有关资料请同学们到黑板前展现。

大屏幕出示资料卡:人类在地球上差不多生活了几百万年,地球的内部到底是什么模样呢?科学家通过研究地震波和火山爆发等,间接地揭示了地球内部的隐秘。

一样认为地球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

地壳是地球表面的一层薄壳,平均厚度17千米,但各处厚度不一,陆地厚度平均约35千米,而海洋部分平均厚度约7千米。

下一层是地幔,平均厚度为2900千米左右。

它是液态岩浆的发源地,但它的大部分是固体。

大多数地震是由地幔活动造成的。

地球中心部分为地核,半径3470千米左右,温度约3000摄氏度,最高可达5000摄氏度。

大象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套PPT课件

大象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套PPT课件

制作“宇宙”模型 我们生活的地球是宇宙的一部分。
返回目录
制作“宇宙”模型
说一说,你知道哪些宇宙的知识?
返回目录
制作“宇宙”模型
让我们根据已有的知识,自己动手做一个心目中的“宇 宙”吧!
活动提示
1.小组合作,互相交流所知道的宇宙知识。 2.尽量选用“材料超市”中的材料,采取剪 纸、绘画、捏橡皮泥等方式来制作。 3.如果所知道的知识有限,我们也可以只制 作宇宙的一部分。
序号 1 2
……
存入时间 9月3日 9月3日
问题银行存折 问题
宇宙有多大? 天空中有多少星座? 每天的星空都一样吗?
提取时间
返回目录
回顾与反思
哪个小组的模型制作得好?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什么? 在参观模型的过程中,我们获得了哪些新的知识?还有 哪些意见和建议?
返回目录
搜集有关宇宙的信息,回答“问题银行”中的疑问,以 备下节课修改模型用。
我们要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的资料。搜集整理资料时, 对那些过时、重复、错误或无关的资料,应筛选掉。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地球居 于宇宙的中心,静止不动,太阳、月球、行 星和恒星都围绕地球运转,这叫“地心说”。 后来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进一步完善了这 一学说。
返回目录
事实与证据
我们要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的资料。搜集整理资料时, 对那些过时、重复、错误或无关的资料,应筛选掉。
模型修改计划 目的:修改太阳系模型。 分工:探探、究究搜集太阳系的资料;奇 奇、妙妙专门研究地球公转对地球的影响。 步骤: 1.查找有关太阳系的资料,特别是有关地 球公转的资料,根据资料找出模型的不足之处。 2.准备工具与材料。 3.动手修改模型,再次与同学们交流。
探究奇妙小组 9月6日

五年级上科学课件-从“天圆地方”说起大象版

五年级上科学课件-从“天圆地方”说起大象版

小“旅游”
为了使大家了解地球表面的辽阔 及多样性特设置此环节。 要求:闭上眼睛、放松,感受地 球的辽阔、多样。
观察:地球仪
资料展示
人类已在地球上生活了几百万年,她的内部 究竟怎样的呢? 据科学家们长期不懈的研究,终于揭开了地 球的内部构造: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 地壳是地球表面的一层薄壳,平均厚度为17 千米,但各处厚度不一,陆地部分约为35千 米,而海洋部分平均厚度约为7千米。
地球构造
第二层是地幔,平均厚度为2900千米左右, 它是液态岩浆的发源地,但其大部分是固体,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地震是由这一层的活动造 成的。 地球的中心部分为地核,半径约为3470千 米,温度约3000摄氏度,地核又分为外层 地核、内层地核。
小组合作 制作地球结构模型
原材料:卡纸、剪刀、橡皮泥、硬纸等。 提示:可以充分发挥你的创造力,制作的模 型可以是平面的、立体的或其他表现形式。
现在我们认识的地球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 体。(麦哲伦1519年环绕地球一周航行。) 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和太阳比较 (130万个地球才抵得上一个太阳)。 地球距太阳距离:1.496亿千米 ,坐飞机到 达太阳,假设飞机的时速大约为1000公里/ 小时,那么需14400000/1000=144000 小时,约合6000天 (大约20年)。
从“天圆地方”说起 ——认识地球
河南大象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
金水区凤凰台小学
赵书臣
古人眼中的地球
古时候,人们普遍认为天是圆形的,像一 张大伞覆盖在地上,而地是方形的,像象棋 的棋盘,日月星辰点缀天空,这一学说被称 为“天圆地方说”。 思考:古人为什么会对地球的形状有那样的 认识,假设你生活在那个时代,会和他们认 识一样吗?

五年级科学上册5.1《从“天圆地方”说起》 优秀课件3大象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5.1《从“天圆地方”说起》 优秀课件3大象版

在中国古代的人们心目中的地 球是什么样子的?
中国古代对地球的认识:天圆地 方说
中国古代对地球的认识:天圆地 方说
表达与交流
我们现在所知道的地球是什么形状的?人们 通过哪些事实与证据推测出地球的形状?
公元前300多年,古希腊著名学者 亚里士多德,通过长期的观察船只进港
和出港提出假设:“大地不是平的,而
观察后说出经线的特点:
1、经线的形状 2、经线是否等长
半圆形 等长
3、经线所指示的方向 南北
赤道和纬线
纬线:是赤道。赤道将地球分成了北半球和南半球。
和经线相垂直的线,是一条条长度不等的圆圈,最长的纬线
观察后说出纬线的特点: 1、纬线的形状 2、纬线是否等长
不等长,越接近赤道越长 圆形
3、纬线所指示的方向

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2、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坚持不懈,就终会有成果的。——钱学森 3、不作什么决定的意志不是现实的意志;无性格的人从来不做出决定。——黑格尔 4、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约翰逊 5、发现者,尤其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发现者,需要勇气才能无视他人的冷漠和怀疑,才能坚持自己发现的意志,并把研究继续下去。——贝弗里奇 6、凡是新的事情在起头总是这样一来的,起初热心的人很多,而不久就冷淡下去,撒手不做了,因为他已经明白,不经过一番苦工是做不成的,而只有想做的人,才忍得过这番痛苦。——陀思妥耶 夫斯基 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8、钢是在烈火和急剧冷却里锻炼出来的,所以才能坚硬和什么也不怕。我们的一代也是这样的在斗争中和可怕的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学习了不在生活面前屈服。——奥斯特洛夫斯基 9、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巴斯德 10、公共的利益,人类的福利,可以使可憎的工作变为可贵,只有开明人士才能知道克服困难所需要的热忱。——佚名 11、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佚名 1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轲 13、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毛泽东 14、即使遇到了不幸的灾难,已经开始了的事情决不放弃。——佚名 15、即使在把眼睛盯着大地的时候,那超群的目光仍然保持着凝视太阳的能力。——雨果 16、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17、涓滴之水终可以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力量强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的滴坠。——贝多芬 18、科学的永恒性就在于坚持不懈地寻求之中,科学就其容量而言,是不枯竭的,就其目标而言,是永远不可企及的。——卡· 冯· 伯尔 19、立志不坚,终不济事。——朱熹 20、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王守仁 21、没有伟大的意志力,就不可能有雄才大略。 ——巴尔扎克 22、耐心是一切聪明才智的基础。——柏拉图 23、能够岿然不动,坚持正见,度过难关的人是不多的。——雨果 24、你既然期望辉煌伟大的一生,那么就应该从今天起,以毫不动摇的决心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凭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去创造你和人类的快乐。——佚名 25、你们应该培养对自己,对自己的力量的信心,百这种信心是靠克服障碍,培养意志和锻炼意志而获得的。——高尔基 26、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董必武 27、您得相信,有志者事竟成。古人告诫说:“天国是努力进入的”。只有当勉为其难地一步步向它走去的时候,才必须勉为其难地一步步走下去,才必须勉为其难地去达到它。——果戈理 28、切莫垂头丧气,即使失去了一切,你还握有未来。 ——奥斯卡· 王尔德 29、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30、忍耐和坚持虽是痛苦的事情,但却能渐渐地为你带来好处。——奥维德 3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佚名 32、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走到底,决不回头。——左拉 33、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马克思 34、生命里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有个远大的目标,并借助才能与坚毅来完成它。——歌德 35、事业常成于坚忍,毁于急躁。我在沙漠中曾亲眼看见,匆忙的旅人落在从容的后边;疾驰的骏马落在后头,缓步的骆驼继续向前。——萨迪 36、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朱熹 37、谁有历经千辛万苦的意志,谁就能达到任何目的。——米南德 38、思想的形成,首先是意志的形成。——莫洛亚 39、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李斯 40、疼痛的强度,同自然赋于人类的意志和刚度成正比。——武者小路实笃 4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文天祥 42、为学须刚与恒,不刚则隋隳,不恒则退。——冯子咸 43、伟大的作品不是靠力量,而是靠坚持来完成的。——约翰逊 44、我的本质不是我的意志的结果,相反,我的意志是我的本质的结果,因为我先有存在,后有意志,存在可以没有意志,但是没有存在就没有意志。——费尔巴哈 45、我们应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我们必须相信,我们的天赋是要用来做某种事情的。——居里夫人 46、我有两个忠实的助手,一个是我的耐心,另一个就是我的双手。——[法]蒙田 47、我之所以能在科学上成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科学的热爱,坚持长期探索。——(英国)达尔文 48、无论什么时候,不管遇到什么情况,我绝不允许自己有一点点灰心丧气。——爱迪生 49、无论是美女的歌声,还是鬣狗的狂吠,无论是鳄鱼的眼泪,还是恶狼的嚎叫,都不会使我动摇。——恰普曼 50、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毛泽东 51、向着某一天终于要达到的那个终极目标迈步还不够,还要把每一步骤看成目标,使它作为步骤而起作用。——歌德 52、要从容地着手去做一件事,但一旦开始,就要坚持到底。——比阿斯 53、要在这个世界上获得成功,就必须坚持到底:至死都不能放手。——伏尔泰 54、一个崇高的目标,只要不渝地追求,就会居为壮举;在它纯洁的目光里,一切美德必将胜利。——华兹华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地球仪
地球仪是缩小了的地球模型。
赤道线
将地球分为南北半球
经线 纬线
能够准确标定地球表面某点的具体位置
制作地球结构模型
人类在地球上已经生活了几百万年, 地球的内部到底是什么样子呢?
科学家通过研究地震波和火山爆发等, 间接地揭示了地球内部的奥秘。一般认为 地球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
制作地球结构模型
人类认识地球的历史
古时候,不同地区的人们心目中的地球是什么样子的?
在中国古代,人们认为天是圆形的,像一把张开的大伞覆盖在地上; 地是方形的,像一个棋盘;日月星辰则像爬虫一样过往天空。因此, 这一学说被称为“天圆地方说”。
人类认识地球的历史
关于地球的形状,每个古代民族都有自己的感觉和判断:
古巴比伦人想象大地是一个龟背般隆起的空心山; 古希腊诗人荷马把大地想象成一个盾形的大盘子,河流和海洋从四周 围绕着大地,天穹就像扣在盘子上的铜碗; 古代俄罗斯人说驮着大地的是3头巨大的鲸鱼……
古人为什么会对地球形状有那样的认识?如果 我们生活在古代,是不是也会有同样的认识呢?
人类认识地球的历史
我们现在所知道的地球是什么形状的?人们通过哪些事 实与证据推测出地球的形状?
公元前300多年,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通过长期的观察,得 出了结论:“大地是球形的。” 他观察到海里的船靠近时总是先看见桅 杆、后看见船身,而远离时正好相反。
地壳是地球表面的一层薄壳,平均厚度17千
米,但各处厚度不一,陆地部分平均厚度约 35千米,而海洋部分平均厚度约7千米。
地幔平均厚度为2900千米左右。它是液态岩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浆的发源地,但它的大部分是固体。大多数 地震是由地幔活动造成的。
地核半径3470千米左右,温度约3000℃,最
高可达5000℃。地核又分为外层地核和内层 地核,根据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测定,外核 可能是液态物质,内核则可能是固态物质。
制作地球结构模型
根据地球内部结构的有关资料,制作一个地球结构模型。
提示: 1.这个模型要做多大?需要把实际大小
的地球按多少的比例压缩? 2.我们需要哪些工具和材料? 3.小组成员如何分工?
制作地球结构模型
把模型介绍给别人,并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别人是否看 得懂这个模型?还可以怎样改进这个模型?
结束
从“天圆地方”说起
人类认识地球的历史 认识地球仪 制作地球结构模型
人类认识地球的历史
古时候,不同地区的人们心目中的地球是什么样子的?
印度盛产大象,古代印度人认为大地像 个圆盾,由3头大象驮着,大象站在海龟 背上,海龟又站在眼镜蛇的身上。
古埃及人更相信神灵,认为大地是身 佩植物斜卧的男神,天空是一个由大气 之神浮托着的女神,太阳神每天乘船在 天空中往来穿行。
人类认识地球的历史
1519年,麦哲伦和他的船员们,经过长达3年艰苦的海上航行,胜利 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绕地球航行一周的壮举。他们用自己的亲 身实践证实了地球是球形的。
人类认识地球的历史
现在,宇航员从太空中拍摄的照片也证明了地球是球形的。
认识地球仪
观察地球仪,我们能找到自己的家乡吗?关于地球仪,我 们还发现了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