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基本功考试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完整版)小学数学教师基本功测试题及答案2

(完整版)小学数学教师基本功测试题及答案2

小学数学教师基本功测试题及答案2一、填空题1、有1、2、3、4数字卡片各一张,每次取两张组成一个两位数。

其中能被2整除的有(75)个。

2、非0自然数A和B,如果A=(三分之一)B,则A,B的最大公因数是(A ),最小公倍数是( B )。

3、一个最简真分数,分子分母的积是24,这个真分数是(1/24),还可能是( 5/8 )。

4、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约是7.0的最大两位小数是( 7.04 ),最小两位小数是( 6.95 )。

5、如果在比例尺是1︰5000的图纸上,画出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草坪图,草坪的实际面积是( 40000)平方米。

6、足球比赛的积分规则是:胜1场记3分,平一场记1分,负1场记0分。

一支中学生足球队参加了15场比赛,负了4场,共得29分,则这支球队胜了( 9)场。

7、公路上有一排电线杆共25根,每相邻两根间的距离是45米,现在要改成60米,可以有(7)根不需移动。

9、自来水管的内直径是2厘米,水管内水的流速是每秒8厘米。

一位同学去洗手,走时忘记关掉水龙头,则5分钟浪费(7.536)升水。

10、(b分之a)=1.4,(a,b不为0),则b比a少(2/7 ),a比b多( 40 )%。

11、一家商店将某种服装按成本价提高40%后标价,又经8折优惠卖出,结果每件仍获利24元,这种服装每件的成本为( 200 )元。

12、某人做长途步行运动,早上9点出发,每小时行6千米,且每走1小时,就休息15分钟,则他在(1 )时( 15 )分可以走21千米。

14、(3+5+7+9+11+…+2003)-(2+4+6+8+10+…+2002)=( 2001 )15、规定:A△B=5A- 4B,如果x△(5△2)=14,那么x=( 16.4 )二、选择题1、已知甲圆半径与乙圆直径长度相等,则甲、乙两圆面积的比是( D )。

A、1:2B、2:1C、1:4 D.4:12、在有余数的整数除法算式中,商是x,除数是y(x,y均大于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被除数最大为( B );假设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都不相等,则被除数最小是( D )。

(完整word版)小学数学教师解题基本功比赛试卷

(完整word版)小学数学教师解题基本功比赛试卷

小学数学教师解题基本功比赛试卷一、计算(每题3分,共15分)1.20042+20032+20022+20012+20002-19992-19982-19972-19962-19952=(▲)解:原式=(20042-19992)+(20032-19982)+(20022-19972)+(20012-19962)+(20002-19952)=(2004+1999)×(2004-1999)+(2003+1998)×(2003-1998)+(2002+1997)×(2002-1997)+(2001+1996)×(2001-1996)+(2000+1995)×(2000-1995)=(2004+1999+2003+1998+2002+1997+2001+1996+2000+1995)×5=(1995+2004)×10÷2×5=999752.162512×42-16454×2.9+162512×37=(▲) 解:原式=162512×(42-29+37) =162512×50 =8243.5311⨯⨯ +7531⨯⨯ + 9751⨯⨯+……+2005200320011⨯⨯=(▲) 解:原式=(531311⨯-⨯)×41+41751531⨯⎪⎭⎫ ⎝⎛⨯-⨯+…+41200520031200320011⨯⎪⎭⎫ ⎝⎛⨯-⨯ =41200520031200320011751751531531311⨯⎪⎭⎫ ⎝⎛⨯-⨯+-⨯+⨯-⨯+⨯-⨯K =41200520031311⨯⎪⎭⎫ ⎝⎛⨯-⨯=120480451004003 4.100110+271725-146312=(▲) 解:原式=1913912191311251311710⨯⨯-⨯⨯+⨯⨯ =1913117132175190⨯⨯⨯+- =9115.(21+31+41+…+151)+(32+42+…+152)+(43+53+…+153)+…+(1413+1513)+1514=(▲) 解:原式=⎪⎭⎫ ⎝⎛+++++⎪⎭⎫ ⎝⎛+++⎪⎭⎫ ⎝⎛++1514152151434241323121K K =0.5+1+1.5+2+2.5+…+7=(0.5+7)×14÷2=52.5二、选择(每题3分,共15分)6.一个均匀的立方体六个面上分别标有数1,2,3,4,5,6.右图是这个立方体表面的展开图。

2020年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基本功考试题及答案(五)

2020年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基本功考试题及答案(五)

2020年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基本功考试题及答案(五)一、填空1、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3.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4、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5、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6、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7、学生是数学学习的评价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8、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路)、(解决问题)和(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

9、《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等四个学习领域。

10、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二、填空题。

(45%)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2、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从以下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

4、在各学段中,《标准》安排了四个方面的课程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5、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

2020年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基本功考试题及答案(八)

2020年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基本功考试题及答案(八)

2020年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基本功考试题及答案(八)、一、填空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是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3、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5、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6、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7、评价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法)的有力手段。

8、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以(过程评价)为主。

9、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10、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

11、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

二、选择题1.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③)的过程。

①交往互动②共同发展③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②)。

①教教材②用教材教3.算法多样化属于学生群体,(②)每名学生把各种算法都学会。

①要求②不要求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③)①联系生活学数学②培养学习数学的爱好③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5.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不再单独出现(①)的教学。

①概念②计算③应用题6.“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数学思考②过程与方法③解决问题7.《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①)的动词。

①过程性目标②知识技能目标8.建立成长记录是学生开展(③)的一个重要方式,它能够反映出学生发展与进步的历程①自我评价②相互评价③多样评价9.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②)的过程。

小学数学教师基本功测试题及答案2010.10

小学数学教师基本功测试题及答案2010.10

小学数学教师基本功测试题及答案2010.10小学数学教师基本功测试题及答案 2010.10一、填空题:1、爷爷从镜中看钟表的指针指向6时30分时出去锻炼,回来时钟表正好指向6时30分。

爷爷锻炼了(1)小时。

2、三个连续奇数的最小公倍数是693,这三个数中最小的一个数是(7)。

3、师徒二人同时加工一批零件,他们的工作效率比是9:7,完成任务时,师傅比徒弟多加工60个零件,这批零件共有(480)个。

4、一根圆柱形木料,长1.5米,把它沿底面直径平均据成两部分后,表面积增加了600平方米,这根木料的体积是(47100)立方米。

5、一个圆的直径与他的周长的比值是(∏),如果它的周长是6.28米。

它的直径是( 2米),面积是(3.14平方米)。

6、明明在计算除法时,把被除数472错看成427,结果上比原来小5,但余数恰好相同,余数是(4)。

7、在一张比例尺是8:1的图纸上,量得一精密零件的长为2毫米,这个零件的实际长是(0.25毫米)。

9、A、B两个圆柱形容器,底面积之比是4:3,A容器中水深20厘米,B容器中水深10厘米。

往两个容器中注入同样多的水,使得两个容器的水深相等,这时水深(50)厘米。

10、有一个分数,将它的分母加上2,化简后得7/9;若将它的分母加上3,化简后得3/4。

那么原来这个分数是(21/25)。

12、有这样一种关于◆和■的运算:规定a◆b=a×b-a,a■b=a÷b+a。

则(6◆5)■4=(30)二、选择题1、用一根电线截成两段,第一段占全长的4/5,第二段长4/5米,这两段电线相比(A )A.第一段长B. 第二段长C.两段一样长。

2、在一列数1,2,3,…,999,1000中,数字“0”出现的次数一共有( C )A.182B. 189C. 192D.194.3、a、b、c是三个大于0的不同的自然树,已知1/a÷2/7=1/b×3/5=1/c,则下面正确的是(B )A. a﹥b﹥cB. a﹥c﹥bC. b﹥c﹥aD. c﹥a﹥b4、制造一个零件,甲需要5分钟,乙需要7分钟,两人各工作8小时,甲和乙制造零件个数的比是( A )。

最新小学数学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试卷以及参考答案

最新小学数学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试卷以及参考答案

小学数学学科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试题一、填空题(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卷指定的位置)【第1~6题每小题5分,第7~12题每小题10分,本大题共计90分】 1. 将1~8的八个数字分别填入下式的○中,使下列等式成立:2.计算(答数用分数表示):741301.103237.0409÷⨯⎪⎭⎫⎝⎛+ = 。

3.甲用40秒可绕一环形跑道跑一圈。

乙反方向跑,每隔15秒与甲相遇一次。

求乙跑一圈所用的时间是 秒。

4.有一只小蚂蚁在一根弹性充分好的橡皮筋上的A 点,以每秒1厘米的速度向前爬行。

从小蚂蚁开始爬行的时候算起,橡皮筋在第2秒、第4秒、第6秒、第8秒、第10秒、……时均匀的伸长为原来的2倍。

那么,在第9秒时,这只小蚂蚁离A 点 厘米。

5.有一次考试共20题,记分方法是:做对第K 题得K (K =1、2、3、…、20)分;做错第K 题则倒扣K 分。

小华做了所有题,得分为100分。

那么小华至多做对了 题。

6.某工厂加工配套的机器零件要经过三道工序。

第一道工序平均每人每小时做20件,第二道工序平均每人每小时做16件,第三道工序平均每人每小时做24件。

现有1332名工人,要使各工序安排合理,那么,第一道工序应安排 名工人。

7.如右图是两个正方形,其边长分别为8cm 和4cm ,问: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8.一列火车全长800米,行驶速度为每小时72千米。

铁路上有两个隧道,列车通过第一个隧道用了2分钟,通过第二个隧道用了3分钟,从车头进入第一个隧道到车尾离开第二个隧道共用了6分钟。

两个隧道之间的路程是米。

9.两个盒子中各有12个大小一样的小球,且都是红、黄、绿色各4个。

闭上眼睛,然后先从第一盒中拿出尽可能少且至少有两个颜色一样的球放入第二个盒中,再从第二个盒中拿出尽可能少的球放入第一个盒中,要使第一个盒中每种颜色的球不少于3个,这时,第一个盒中有个球,第二个盒中有个球。

10.如右图是长、宽、高分别为5,4,3的立方体,把这个长方体从上向下切4刀,从左向右切2刀,从前向后切3刀(每个方向上切的几刀都是平行于侧面的,)问:(1)一共切成个小长方体。

小学数学教师基本功考试试题答案

小学数学教师基本功考试试题答案

小学数学教师基本功考试试题答案小学数学教师基本功考试试题答案a课程标准部分(35分)一、填空:(每项0.5分,共15分)1、在各个学段中,《课程标准字号:大中小一、填空1、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2、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目的是(增强法律意识)。

3.《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青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4、数学课程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数学思考)(情感与态度)四个维度。

5.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活动具有(指导)(激励)(评价)功能。

6、教学案例的一般结构是(主题与背景)(案例背景)(案例描述)(案例分析)二、选择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自(二)起施行。

a、 1995年9月1日b2、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在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较高道德目标是(a)。

a、献身于人民的教育事业b、忠于职守,为人师表,积极进取。

3.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发展,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实际发展。

a、耐心b、个性d、个体差异4、知识和技能的关系是()a、知识是技能的表现。

B.技能是知识的表达。

C.知识和技能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第三,纠正错误的判断问题1、只要把学习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学习,就是以自主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

(*)2.掌握、理解和理解是程序目标的行为动词。

(*)3、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要求每个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同一个数学问题。

(v)4.小组合作开始后,教师的角色主要是组织者。

(*)四、简短回答问题1、简述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性。

2.什么内容可以组织学生的合作学习?3.教育和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是什么?(基本步骤)4。

试卷命题的要求和注意事项是什么?5、答案1:计算549÷(459+459/460)1/4064+1/254+1/508+1/1016+1/2032+1/40642、李大妈卖出168元两件衣服,一件赚20%,另一件亏20%,请你分析一下李大妈这次生意是亏还是赚。

(完整版)小学数学教师基本功测试题及答案1

(完整版)小学数学教师基本功测试题及答案1

小学数学教师基本功测试题1一、填空题1、据科学家测算,冥王星与太阳的距离大约是五十九亿八千零五十万千米,这个数写作(5980500000)千米,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是(59.805亿)千米,省略“亿”后面的尾数约是(60亿)千米。

2、六个数的平均数是30,如果将其中一个改为50,则六个数的平均数是25。

所改的数是(80)。

3、有数字卡片3、2、6、0各一张,可以组成(18)种没有重复数字的不同四位数,如果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第7个数是(3026)。

4、五年级开展数学竞赛,一共20题,答对一题得7分,答错一题扣4分,王磊得74分,他答对了(14)题。

6、在一块长方形草坪画在地图上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这块草坪的实际面积是48平方米,这幅图的比例尺为(1:200)。

7、10个朋友见面,每两个都互相赠送一张名片,共赠出(90)张名片。

8、一个长方形的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以其中的一条边为轴,将长方形旋转一周,得到的立体图形的体积最大是(150.72立方厘米)。

9、汽车上山的速度是每小时30千米,下山的速度是每小时60千米(按原路返回),汽车上、下山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40)千米。

10、一辆汽车运矿石,晴天每天可运16次,雨天每天只能运一次,它运了17天,共运了122次。

求这些天有(10)天下雨。

11、a和b都是非零自然数,并且a+b=200。

a和b相乘的积,最大可以是(10000),最小可以是(199)。

12、某校30名同学去春游,学校发给每人1排酸奶,每排6瓶。

商店规定:“每5个空瓶可换1瓶同样的酸奶”,这30名同学喝了酸奶后又换喝,他们最多能喝(223)瓶酸奶。

13、如果某年的四月份有5个星期六和星期日,那么四月一日是星期(六)。

14、一项工作,2009年3月1日开工,原定一个月完成,实际工作到3月20日就完成了任务。

照这样计算,到3月30日将超额完成(50)%。

15、按规律填数:1, 4, 10,22, 46,(94),19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教师基本功考试试题A课程标准部分(35分)一、填空题:(每空分,共15分)1、在各个学段中,《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

2、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3、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基础之上)。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5、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6、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习数学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7.在数学课标中,对总体目标部分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了要求,即(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这四个方面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他们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

二、简答题(每题4分,共20分)1、《数学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是什么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学生能够:⑴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⑵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现实生活中和其他学科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⑶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⑷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得到充分发展。

2、“数与代数”领域第一学段主要包括哪些内容万以内的数,简单的分数和小数、常见的量、基本运算、简单的数量关系。

3、第二学段的教学建议是什么一.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三、加强估算,鼓励解决问题的多样化四、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4、简要说明第一学段的评价建议是什么一.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二、恰当评论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三、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四、评价方式要多样化五、评价结果以定性描述的方式呈现。

5、小组合作学习是数学课堂上的一种学习方式,谈谈在哪些情况下适合进行小组学习在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处、易混淆处;在思维的交锋处、发散处;在规律的探索处;在动手操作处。

B教材知识部分(35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某一天的外汇牌价所显示的汇率是:1美元兑换8.4元人民币。

这天李先生用80美元兑换了112万越南盾,1万越南盾约合( 6 )元人民币。

2.在100克的水中加入20克的盐,盐占盐水的(六分之一).3.将两个棱长都是2分米的正方体木块,拼粘合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体积应是( 16 )。

表面积应是( 40 )。

4.判断下列现象中,哪些是平移现象哪些是旋转现象钟摆的运动(旋转)、电梯的上下移动(平移),跷跷板的运动(旋转)、推拉抽屉(平移).5、李家湾今年水稻的总产量比去年增产一成五; 今年水稻总产量是去年的( 115 )%。

6、如果某年的四月份有5个星期六和星期日,那么四月一日是星期(六)。

二、解答下列各题(每题5分,共25分)1、在一个正方体的6个面上分别标上数字,怎样能使得“2”朝上的可能性为1/3答:在两个面上标上“2”。

2、教职工篮球赛市直学校组共有5个球队,每两个队要打一场,一共要打多少场答:10场。

3.根据例题,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

例如: a + 5 = 6 3x =12解: a + 5 - 5 = 6 -5 解:3x÷3 =12÷3a =1 x =44、魏师傅烙饼,每次只能烙两张饼,两面都要烙,每面3分钟,怎样能最快烙完5张饼最快用多少分钟答:15分钟。

5、小伟在期末考试中语文、数学、英语的平均成绩是90分,其中英语成绩比语文成绩多6分,数学成绩是98分,问小伟的语文、英语成绩各是多少答:语文83分,英语89分。

C教学案例分析部分(40分)一、案例分析(12分)案例:“面积的含义”中比较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教学片断如下:教师出示面积比较接近的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比较这两个图形谁的面积大。

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后,发言踊跃,纷纷说出了不同的比较方法。

生1:可以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一个角对齐,然后把长方形多余的部分剪掉后放在正方形上面,再把多余的部分剪掉,再放在上面,多余的再剪掉,直到剪拼到最后,把正方形全盖上了,长方形还剩下一点儿,说明长方形的面积大。

师:这个方法行不行生:行。

生2:我将透明方格纸分别放在两个图形上面数方格,长方形10个方格,正方形9个方格,所以长方形面积大。

师:你是用数方格的方法,挺好。

生3:我是用一个小正方形比着在两个图形上面画格子,长方形里能画10个方格,正方形里只能画9个方格,所以长方形的面积大。

生4:我在图形上摆小方块,数一数,发现长方形上面一排摆5个,能摆2排,一共能摆10个小方块;正方形里一排摆3个,能摆3排,一共能摆9个小方块,所以长方形面积大。

生5:我是用摆小圆片的方法,长方形上能摆10个圆片,正方形上只能摆9个圆片,所以长方形面积大。

生6:我量了它们的长和宽,长方形的长是5厘米,宽是2厘米,面积是5×2=10(平方厘米);正方形的长是3厘米,宽3厘米,面积是3×3=9(平方厘米)所以长方形的面积大。

师:你知道得真多!生7:我也量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长与宽,发现长方形的周长比正方形的周长要长,所以长方形的面积大。

(生7的话音刚落,就有学生举手表示反对,其他学生也面露困惑之色)师:大家听明白他的意思了吗这权且也算一种方法,到底行不行,我们今后会进一步研究。

师:同学们真爱动脑筋!一下子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了不起!我相信今后大家会有更多的方法。

请根据以上教学片段对老师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6分)答: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努力营造开放的教学环境,给学生提供探索和发现的时间与空间,学生思维灵活,思路开阔,呈现出了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但是进一步分析,发现教学中学生是“动”起来了,但教师却满足于学生“自发”状态的发现,停留于不同方法的展现上。

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许多信息,基本上教师默认的多,回应反馈的少,缺乏通过教师的点拨使学生思维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只让学生畅抒己见而没有教师精确的讲授和适时的评价指导,很难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对影响后继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放任不管,就会失去教师“教”的真正意义,学生也就失去了自我反思、比较、交流与提升的机会。

因此,当学生积极参与,纷纷说出了不同的比较方法后,教师应“趁热打铁”,继续通过适当的评价和引导,让学生在与同伴的交流中不断地自行优化自己的思考方法,主动地拓展和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

如果你是这位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你会怎么做(6分)答:比如,对于其中几位学生的发言可作如下回应反馈:生1:我把这两个图形重叠在一起,然后把多出来的部分剪下来,再放在一起比一比,看最后谁露出来,谁的面积就大。

师:这是一种剪拼的方法,这种方法虽然破坏了图形的原有形状,但也能比较出面积的大小。

这种剪拼的方法,在今后的平面图形的学习中用处可大了。

(有效的点拨和提炼)……生2:用尺子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周长长,面积肯定就大。

师:你认为周长长的平面图形的面积肯定就大,是吗这个猜想很有价值,但是否成立,还必须通过验证才行。

下课后,你可以想办法验证一下,然后把你的验证结论告诉老师,好吗在学生展示了多种方法后。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一下子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

生1用的是剪拼重叠的方法,生2、生3和生4的方法很相似,都是用数方格的方法,生5用的是摆小圆片的方法,以及我们现在还不太明白的直接列式计算的方法。

在这几种方法中,你更喜欢哪一种说说你的想法。

(必要的梳理和适时的引导)生8:我喜欢摆小圆片和数方格的方法,因为我觉得这样方便。

师:在摆圆片和数方格的这两种方法中,你觉得哪种方法更好(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逐步逼近数学的核心)生9:我觉得摆圆片的方法更方便。

生10:我不同意生9的意见。

用摆圆片的方法,图形的中间有空隙,容易出现误差,不如数方格的方法科学。

(这是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师:其他同学的看法呢(学生大都喜欢用数方格的方法)师:确实,用数方格的方法能铺满整个图形,比较精确,也比较科学。

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比较几组图形面积的大小。

二、结合新课改教学理念,对下面的教学片断进行分析。

(8分)教学片段:小明家今秋收稻谷3500斤,扣除口粮和种子1500斤,尚有余粮2000斤,小明爸爸准备卖出去,你看怎么卖最多能卖多少元生:老师,稻谷多少钱一斤,我们不知道是不能算的!师:稻谷元/斤,谁能算出来生:最多能卖1720元。

生:老师能不能碾米以后卖呢师:他提出疑问,能不能……(分组讨论。

)教师相机提供一些数据:大米每斤元出米率72%加工费100斤稻谷4元信息汇总:教师出示其中1~2位学生计算办法:2000×72%=1440(斤)1440×=2160(元)2000÷100×4=80(元)2160-80=2080(元)2080-1720=360(元)生:还有米糠呢360+米糠100=460(元)……案例分析:1.“探索”学习,让“学”先行一步。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以培养学生探究意识、探究能力为目标的“探究性”学习已成为教师课题研究的一个热点。

以本案为例,教师在课前引导学生从事数学实践活动,让他们在调查、采集处理信息的基础上,反馈得到信息:(1)丰收;(2)亩产在1000斤左右;(3)新米很香;(4)有的小朋友家中没有田了,只好写别人的……使学生对有关问题形成初步认识。

学生经过充分探究、思考后学到的东西是书本知识根本无法给予的,学生发言的真实与精彩,更是传统教学无法相比的。

这样在安排上有很大的自主性和自由性,行为过程无人干扰,使学生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

从而切实保证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也显得轻松、自然。

2.尊重教材,更应注重开发数学内容的价值。

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更应成为教材的重组者、开发者,最大限度地开发并体现教材的价值。

而数学内容的价值并不完全在教材中静态地呈现,它需要教师去思考、捕捉、开发,然后通过教学动态地渗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