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千年吉祥物神秘文化
文化遗产知识:了解中国文化中的龙纹图案,感受传统美学魅力的永恒魅力

文化遗产知识:了解中国文化中的龙纹图案,感受传统美学魅力的永恒魅力中国文化几千年的历史,灿烂绚丽。
其中,传统的龙纹图案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之一。
这种图案的使用已有数千年,被广泛应用于艺术品、建筑、陶瓷和服装等方面,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而且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
龙,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神秘生物,具有神话色彩。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被视为吉祥、神圣、大有所成的象征。
龙被描绘成身体长而盘绕的形象,瘦身强壮,四爪张开,神态颇为威猛。
龙纹图案经常被用来装饰和点缀物品、建筑物、家具、服装等,以表达生活中的美和吉祥。
尤其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中,这一图案被广泛应用。
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龙,成就了中华民族的兴旺和发展,更不用说龙帝位于人们的特殊地位。
因此,龙纹图案被崇尚,成为传统文化中的代表之一。
龙纹图案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早期的装饰艺术,比如大大小小的器皿、瓶盖、鼓面、漏斗等等。
最早的龙纹图案是在商代的青铜器上出现的,因为它能够象征神灵和社会地位。
随着时代变迁,龙纹图案的艺术表现和使用方式都发生了许多变化。
以唐代为例,在这一时期,龙纹图案不仅在传统的装饰艺术中得到表现,同时也被广泛运用于建筑和家具上。
在唐代的建筑中,龙作为吉祥物象征,非常受欢迎。
龙纹图案通常出现在瓷器、绸缎、纹银和铜器等现存文物上。
例如,清代之前,无锡太湖石的属性是由石中含铁、青铜等调和而来,这种含有铜的石料上的龙纹图案,已成为一种典型的无锡太湖石图案。
除此之外,龙纹图案的形态和变化也非常多样。
常见的形态如盘龙、凤凰、龙蛇相杂等。
在中国传统哲学中,盘于一种修行方式,盘龙图案就被赋予了神圣的含义,代表着超凡脱俗的精神。
凤凰作为另一种神话生物,同样代表了中国文化中的美好愿望。
龙蛇相杂则更加寓意深刻,它代表着百家争鸣、和谐共处,是中国文化中对不同文化传统之间相互交流和对话的追求。
正是因为这些多样的形态,使龙纹图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龙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在中国的历史上一直都承载着特殊的情感和意义。
红山文化的玉龙名词解释

红山文化的玉龙名词解释红山文化是中国史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北地区,是距今约7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在红山文化的遗址中,经常可以发现一种独特的玉器,它们被称为红山文化的玉龙。
本文将对红山文化的玉龙进行名词解释,深入探讨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以及艺术价值。
一、红山文化概述红山文化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是中国东北地区最早的农耕文化之一。
它的名字来源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遗址,在这里发掘出大量的史前遗址和文物。
红山文化表现出了当时人类社会的农耕经济、陶器制作以及宗教观念等方面的特点,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二、红山文化的玉龙红山文化的玉龙是指在红山文化遗址中发现的一类玉制品,形状酷似东方传说中的神秘生物——龙。
它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文化内涵而备受研究者的关注。
红山文化的玉龙多呈现出扁平、弯折的身体,拥有细致的纹饰和精巧的雕刻工艺。
这些玉龙往往被用作装饰品,或作为祭祀器物出现,反映了当时人类社会的信仰和审美观念。
三、红山文化玉龙的历史与意义红山文化的玉龙作为新石器时代的文物,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首先,它们证明了红山文化人民的高度文明和艺术创造力,说明了他们对于龙的崇拜和独特的审美追求。
其次,红山文化的玉龙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结构和文化形态,以及人们的宗教信仰。
玉龙被广泛应用于祭祀活动中,被认为是一种能够带来好运和祥瑞的吉祥物。
最后,红山文化的玉龙还为我们研究古代艺术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揭示了人类文明发展的一部分。
四、红山文化玉龙的艺术价值红山文化的玉龙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首先,它们展现了红山文化人民的艺术造诣和工艺水平,表现了他们对形态美和纹饰美的追求。
其次,红山文化的玉龙体现了中国古代玉器艺术的精华,是中国玉器艺术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红山文化的玉龙作为一种艺术表达形式,以其富有创造力和独特性使人叹为观止。
最后,红山文化的玉龙也为我们研究古代艺术和审美观念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龙的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象征。龙文化上下八千年,

龙的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象征。
龙文化上下八千年,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龙文化。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
象征。
龙文化上下八千年。
源远而流长。
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符号。
中国历代正史记载的龙事件大概有三百多起。
其它类型的文献更是庞大。
龙的形象深入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
龙的影响波及了文化的各个层面。
多彩多姿。
龙装饰。
雕龙。
建筑里的龙吻。
元宵节舞龙。
二月二龙抬头吃龙须面。
端午节龙舟赛。
龙图画。
龙书法。
龙诗歌。
龙歌曲等等是长期流行的民间文化。
龙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
值得注意。
龙的正确英文译名是“loong“。
与欧洲的Dragon构造不同。
是不同物种。
在蛇身和天使这两大点上。
中国龙近似于西方早期的Seraph。
中文名,龙文化。
文化起源,图腾。
龙文化历史,约8000年。
内容简介。
在中国文化中。
龙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从距今7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
先民们对原始龙的图腾崇拜。
到今天人们仍然多以带有“龙”字的成语或典故来形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上下数千年。
龙已渗透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
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
龙成了中国的象征。
中华民族的象征。
中国文化的象征。
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
龙的形象是一种符号。
一种意绪。
一种血肉相联的情感!“龙的子孙”。
“龙的传人”这些称谓。
常令我们激动。
奋发。
自豪。
龙的文化除了在中华大地上传播承继外。
还被远渡海外的华人带到了世界各地。
在世界各国的华人居住区或中国城内。
最多和最引人注目的饰物仍然是龙。
因而。
“龙的传人”。
“龙的国度”也获得了世界的认同。
作为龙的传人。
不能对中国的龙文化一无所知。
不了解龙文化。
就无法了解古老的中华文明。
龙的原形是什么?龙的概念是怎样形成的?它的形象与文化含意又是如何发展变化的?龙在中国文化中有何影响?这些问题在远古时代就不断地以不同方式困扰人们。
至今也未全部解决。
还给人一种扑朔迷离的感觉。
这里。
我们将追寻龙的踪迹。
进入远古的历史和龙的世界。
中国古代的吉祥物与传统象征

中国古代的吉祥物与传统象征中国古代文化源远流长,几千年的历史孕育了丰富多彩的传统象征和吉祥物。
这些象征和吉祥物不仅代表了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化传承。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索中国古代的吉祥物与传统象征,了解它们的含义和背后的故事。
一、龙:中国文化的象征中国古代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吉祥物之一就是龙。
龙在中国文化中被视为神秘、神圣和权力的象征。
传说中,龙是天地之间的使者,能够掌控风雨、掌管水域。
龙的形象经常出现在古代的建筑、绘画和文物中,代表着帝王的权威和神圣的地位。
古人将龙视为吉祥的象征,相信龙能够带来好运和丰收。
在中国的农耕社会中,人们常常祈求龙的保佑,希望能够得到丰收和平安。
因此,龙成为了中国古代帝王的象征,也成为了中国人民的象征。
二、麒麟:吉祥与祥瑞的象征麒麟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兽,被视为吉祥与祥瑞的象征。
麒麟的形象通常被描绘为身体似马、角似鹿、尾巴似牛、鳞甲似龙的动物。
古人相信麒麟是一种神奇的生物,能够带来好运和福气。
麒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广泛运用,常常出现在古代的建筑、绘画和工艺品中。
人们相信麒麟的形象能够驱邪避凶,保护家庭平安。
在中国的婚礼仪式中,新娘和新郎常常会佩戴麒麟图案的首饰,以祈求婚姻幸福和吉祥如意。
三、瑞兽:祈福与平安的象征瑞兽是中国古代文化中常见的吉祥物之一,它们被认为是祈福与平安的象征。
瑞兽的形象多种多样,有的像狮子,有的像独角兽,有的像虎,还有的像麒麟。
瑞兽常常出现在古代的建筑、绘画和雕刻中,被用来装饰庙宇、宫殿和寺庙。
古人相信瑞兽能够驱邪避凶,保护人们的安全和平安。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和庆典中,人们常常会使用瑞兽的形象,以祈求吉祥如意和平安幸福。
瑞兽也成为了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代表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四、福字:幸福与吉祥的象征福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常见的象征之一,代表着幸福和吉祥。
福字的形状简单而优美,由四个部首组成,分别是田、口、人和一。
葫芦是中华民族最原始的吉祥物之一

葫芦是中华民族最原始的吉祥物之一,人们常挂在门口用来避邪、招宝。
上至百岁老翁,下至孩童,见之无不喜爱。
就连电视剧中也要赋于葫芦以多能和神话的功效。
缘由之一也不乏因其有着古老的渊源。
葫芦的枝“蔓”与万谐音,每个成熟的葫芦里葫芦籽众多,汉族就联想到“子孙万代,繁茂吉祥”;葫芦谐音“护禄”“福禄”,加之其本身形态各异,造型优美,无须人工雕琢就会给人以喜气祥和的美感,古人认为它可以驱灾辟邪,祈求幸福,使子孙人丁兴旺。
亚腰葫芦在外型上看是由两个球体组成,象征着和谐美满,寓意着夫妻互敬互爱。
如果夫妻缘薄,可以摆放一只在床头,加强夫妻情分,增加夫妻感情。
葫芦还用作除病之用,只须挂在病者的床尾或摆放在病者的睡侧。
就可以吸取病人身上的病气,使其快速的好起来。
如果是健康人,则可以吸取人身上的晦气,提升运势。
葫芦挂在大门外,则有保屋内人平安的作用。
因此,千百年来,葫芦作为一种吉祥物和观赏品,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和珍藏。
葫芦不但在古代人民的物质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与文学、艺术、宗教、民俗、神话传说乃至政治等关系也十分密切,围绕葫芦所形成的种种意识形态,无疑是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博大精深,葫芦文化经历数千年的历史积淀,以其独特的历史渊源,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广泛的群众基础,在现代文化中仍占有重要的地位。
总之,葫芦已成为观赏、收藏、实用的上好佳品,是中华吉祥文化的代表象征。
葫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作物之一,我国考古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了7000年前的葫芦及种子,是目前世界上关于葫芦的最早发现。
葫芦在我国古代有许多记载,同时关于其名称也有多种叫法,“瓠”、“匏”、“壶”、“甘瓠”、“壶卢”、“蒲卢”均指葫芦。
“壶”、“卢”本为两种盛酒盛饭的器皿,因葫芦的形状和用途都与之相似,所以人们便将“壶”、“卢”合成为一词,作为这种植物的名称。
而“葫芦”则是俗写,并不符合原意。
不过后来人们约定俗成地写作“葫芦”,一直延续到现在。
龙文化的发展历史

龙文化的发展历史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秘动物,自古以来就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龙在中国文化中被视为吉祥、权力、权威和幸运的象征,因此在中国社会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龙文化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龙文化的发展历史。
龙文化最早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
在《山海经》、《封神榜》等古籍中,都有关于龙的描写,龙在这些古籍中被描述为具有神秘力量的生物,拥有控制自然和人类命运的能力。
龙被视为神灵之物,代表着中国人对生命力量和神秘力量的崇拜。
在中国的古代历史中,龙文化也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皇帝被称为“龙”,龙被视为皇权的象征。
龙的形象被广泛应用于宫殿、建筑、服饰等方面,体现了中国古代对龙的崇拜和尊重。
在中国的历史上,皇帝们也常以龙的形象作为自己的象征,以显示其权威和尊严。
随着时间的推移,龙文化在中国社会中逐渐演变并发展。
龙文化开始融入到中国的生活方式中,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人们经常能看到与龙有关的庆祝活动,比如龙舞、舞狮等。
龙舞被视为中国传统舞蹈中的一种,象征着中国人对吉祥和幸福的祈求。
中国的文化艺术中也常常出现龙的形象。
在中国的绘画、雕塑、陶瓷等艺术作品中,龙常常被视为灵感的来源,为作品增添了神秘和神圣的气息。
龙的形象还经常出现在中国的文学作品中,为作品增添了神秘和奇幻的色彩。
值得一提的是,龙文化也被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在东亚地区,如日本、韩国等国家也有着类似的龙文化,这些国家对龙的崇拜和尊重与中国有着相似之处。
在西方国家,龙也成为了一种流行的文化符号,出现在电影、游戏等作品中,为作品增添了神秘和惊险的气息。
龙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自古以来就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龙文化代表着中国人对神秘力量和生命力量的崇拜,也体现了中国人对权力、权威和幸运的向往。
随着时间的推移,龙文化逐渐演变并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独特的标志。
吉祥图案

• 五、综合概括法
一、谐音法:即以同音或相近的 音借喻某一吉祥事物,在民间创 造出了不少谐音的装饰图案。
• 吉祥如意:戟代表吉,祥云图案代表祥,这样就可用戟、 祥云与如意组成图案。或用小孩手中拿着橘子和如意骑在 大象背上来表示吉(橘)祥(象)如意。 吉庆有余:吉、庆、余三字换成戟、磬、鱼,这样即 便不识字也能从图案中读出吉庆有余来。荷花与盒子在一 起为“和合”,意为和谐好合。 原形为搔痒杖的如意,加上柿子,一同构成新的图形 便能读出“事事如意”。若加百合或柏树则读做“百事如 意”。若换成万年青,自然该读“万事如意”了。
• 中国吉祥物文化,博大精深,千枝万桠。如果只 在民俗的范围内来揭示传统吉祥物的文化象征意 义却也可以概括出几种基本类型。这几种基本类 型大致反映了数千年古代社会人生的主要追求与 愿望,其中一些人生追求与愿望至今犹存。
吉祥图案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美术形式, 是中国传统艺术宝库中的一支奇葩。它源于商周, 始于秦汉。发育于唐宋,成熟于明清。它那丰富的 内涵,善美的理想正是中华民间文化的象征。 吉祥图案出于吉祥观念,乃民俗民风。而吉祥 观念的产生一直可上溯至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图 腾是指一个民族的标志,一般是宗教的祖先和守护 神,以祖灵崇拜为主,兼及生殖崇拜。此类吉祥图 案有:龙纹(如二龙戏珠)、凤纹(如鸣凤朝阳)、龙凤 呈样、句芒(农神)鞭春(春牛图)、虎纹、犬纹、龟纹、 蛇纹、鱼纹及葫芦、莲花(两者皆喻生命本源)、石 榴、葡萄、桃等,沿用至今。
• 长命富贵:寿石、牡丹、桃花。 牡丹、桃花,喻「双全」,寿石 代表长寿。组成图案叫「福寿 双全」。
• 松菊犹存:松菊。「松 菊犹存」,出自东晋陶 渊明《归去来辞》: 「三径就荒,松菊犹 存。」。「松菊犹存」 亦叫「松菊延年」,意 谓松菊经霜不凋。独吐 幽芳,寓意人生虽坎坷, 仍自保其高尚之品格与 不屈不挠之精神也。也 泛指健康长寿。
龙在东西方的寓意有何不同?

十分漫话误会了艺术52东方的龙=祥瑞在神话传说中,龙代表祥瑞之兆。
在目前的考古史上,中国最早的“龙”的形象出现于八千年前的查海遗址。
河南博物院馆藏的《四神云气图》是目前最早的带有“龙形”的壁画。
图中的巨龙呈“S”形弯曲,龙身覆满鳞纹,背生双翼,张牙舞爪。
前两足一足踏云气,一足踏翼翅;后两足一足接朱雀尾,一足长出花朵。
作为人类幻想出来的虚拟生物,龙被赋予了很多精神内涵。
它骁勇而坚韧,充满智慧与勇气。
总之,在中国文化中,龙被视为正面角色。
◎ 辽宁查海遗址的石堆塑龙◎《四神云气图》 学姐,龙年到了,我挑了一件中国龙的小玩具想送给外国朋友,不知道她会不会喜欢? 龙在东西方的文化寓意是不一样的,你需要向她介绍一下这件礼物的寓意!好奇女孩小艺学姐雷切尔文/ 雷切尔53西方的龙=恶魔西方的龙出现的时间比中国的要晚,大约是古希腊的早期。
在古希腊神话中,龙的角色大多是宝藏的看守者,是英雄们寻宝路上的“绊脚石”,代表了贪婪与邪恶。
◎ 永乐·青花云龙纹天球瓶◎ 宙斯大战提丰,提丰被形容成一只有一百个喷火龙头的怪物西方龙的形象到中世纪才基本确定下来,之前龙的形象大多是蛇一般的怪物。
我怎么觉得这个怪物长得不像龙呢?对于远古时代的西方人来说,龙是一种很可怕的动物! 原来如此,那西方的龙又有什么不一样呢?“龙之于蛇就如同鲸之于鱼。
”在西方,龙最开始是一种巨蛇,它可能没有爪子,就算有也不重要,因为神话中它的进攻“武器”主要是尾巴。
两千多年前,罗马诗人琉善是这样描写龙的:“它们的力量在于尾巴,对它们的猎物而言,第一次攻击便是致命的。
公牛都无法抵御它们的力量,巨象在它们面前也是必死无疑。
”如今,西方龙的形象主要来源于中世纪的文学与艺术作品。
受希腊文化的影响,龙的形象进一步发生了变化,从守护财宝的怪物演变成了纯粹的恶魔。
十分漫话误会了艺术中世纪,教堂、城市纹章、旅店招牌等很多地方都能看到龙的身影。
原先的长蛇逐渐变短,并长出翅膀,身体变得巨大,牙齿有剧毒,还能喷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方千年吉祥物神秘文化-------裴春云
时间:2009-11-24 2:04:39点击:3045
在绵延数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长河中,吉祥文化是一条十分重要的支流。
它凝结着中国人的伦理情感、生命意识、审美趣味与宗教情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它的核心在于帮助人们更好地生活,凡是人们认为好的东西,都会表现在吉祥文化之中,构成吉祥文化永恒的主题和美好的画面。
吉祥文化的影响从古及今,无处不在。
1、灵异吉祥。
“麟、凤、龟、龙,谓之四灵”。
这四者千百年来成为中国人生活中的恒定认同的吉祥物。
麟指麒麟,称为仁兽。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凤指凤凰,为百鸟之王。
麟、凤、龙,都是按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复合构思所创造的虚拟动物。
如龙,《尔雅》中讲其“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颈似蛇,腹似蚕,麟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
在中华图腾中龙凤并尊。
而象征尊贵、安闲、长寿的龟也是备受人们推崇的灵异之物。
2、动物吉祥。
飞禽走兽游鱼爬虫,被人们赋予吉祥意义的动物应有尽有。
如禽类中的仙鹤、喜鹊、鸳鸯、鸽子等;兽类中的瑞鹿、雄狮、猛虎、奔马、大象、灵猫等;鱼类中的鲤鱼、鲇鱼、比目鱼等;虫类中的蝴蝶、蜘蛛等,都是吉祥动物。
以动物表示吉祥,可单体也可复合。
如龟称“万年”,鹤称“千代”,龟鹤合一就构成了一幅龟鹤齐龄,象征延寿吉祥的图案。
3、植物吉祥。
被人们赋予吉祥意义的植物,有花草有树木有果实,它们表示吉祥意义多以组合图案构成。
如岁寒三友、天地长春就是用植物来表示吉祥内容的。
前者大都用梅、竹、松来表示,后者则多数用天竹、南瓜、长春花来寓意。
杞菊延年的吉祥图,画的是菊花和枸杞。
槐象征长寿,红豆象征思念,栗象征立子,石榴象征多子多福,橘象征大吉,佛手象征幸福,芙蓉象征荣华富贵等等。
4、生肖吉祥。
十二生肖都是动物,但在中国民俗文化中被赋予了特别的意义。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全是吉祥的。
如羊,儒雅温和,温柔多情,自古便为与中国先民朝夕相处之伙伴,深受人们喜爱。
甲骨文中的“美”字,即呈头顶大角之羊形,是美好的象征。
猴是自然界中最接近人类的动物,人类对猴子有一种特殊的亲近感,还因为猴与“侯”同音,猴便成了象征升迁的吉祥物。
5、时节吉祥。
中国的时节很多,时节吉祥,蔚为大观。
以春节为例,这是中华民族的第一大节,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吉祥文化内涵。
宋代王安石曾作《元日》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与春节有关的吉祥行为、语言、文字等不胜枚举。
单从民俗角度讲,祭灶、扫尘、贴春联春条吉字、垒旺火、守岁、压岁钱、放爆竹、祭祖祭神、拜年等等,无不充满喜庆吉祥。
6、语言吉祥。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工具,语言吉祥随处可见。
恭喜发财、长命百岁、开门大吉、岁岁平安、万事如意、双喜临门、荣华富贵、天长地久等等,都是吉祥的语言,反映了人们向往幸福、追
求理想的思想境界。
语言吉祥表现的是特定场景中的祝颂性语汇,要运用于合适的场合,否则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如过年时,人们要相互道贺“恭喜发财”、“大吉大利”。
祝寿时,要说:“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商店开业,要祝:“汇川纳海,聚福生财”,等等。
7、文字吉祥。
吉祥文字是指那些基本涵义吉祥,或引申涵义吉祥,或在人们的生活习俗中赋予了某种特定吉祥意蕴的字。
宁业高先生将其分为六大类,福祺字类、寿考字类、富贵字类、康宁字类、龙凤字类、六八字类。
例如在单字中,“福”是古今人间最美好的字,是吉祥意义最丰富、最淳厚、最集中、最典型的字,包含有幸福、福气、福运等意思。
福之所至,小到个体,大到人类。
《韩非子》:“福者,备也。
备者,百顺之名也。
无所不顺者谓之备”。
8、数字吉祥。
在中国文化中,数字不仅仅表示多少,同时隐含着吉祥。
吉祥数字也不只人们常说的“三、六、九”和“八”,从一到十,到百、千、万等数字都有吉祥含义。
比如一帆风顺、二龙腾飞、三羊开泰、四季平安、五福临门、六六大顺、七星高照、八方来财、九九同心、十全十美、百事亨通、千事顺遂、万事如意等。
有偶数吉祥,也有奇数吉祥。
有大数吉祥,也有小数吉祥。
有引申意吉祥,也有谐音吉祥。
9、行为吉祥。
行为吉祥,是指用行为来体现吉祥的内涵,可分为祈求吉祥的行为和包藏吉祥的行为两种。
前者是为了达到吉祥的目的而专门实施的行为,后者则是某种行为中包藏着吉祥的内涵。
在婚嫁、生育、开业、奠基、纪念……等等,人们大部分的生产生活交往行为中,都有吉祥文化的渗透与影响。
吉祥文化体现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认同,反映了人类向往、追求吉祥、幸福生活的心理,把人们的良好愿望和目标象征化、艺术化、社会化,帮助人们从心理层面、社会生活层面上树立信心、奋发向上,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吉祥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
它题材广泛、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流传久远,展现出东方文化中一处独特景观,十分有必要弘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