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统计学考研总结
上海市考研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教育复习资料卫生统计学基础知识整理

上海市考研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教育复习资料卫生统计学基础知识整理上海市考研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教育复习资料——卫生统计学基础知识整理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是国家重点发展的学科之一,其教育体系涵盖了多个方向的知识,其中卫生统计学是其中之一。
在考研中,卫生统计学是必考科目之一,也是考生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之一。
本文将对上海市考研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教育中的卫生统计学基础知识进行整理和总结。
一、卫生统计学的定义及作用卫生统计学是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研究人口的健康状况、疾病发生、死因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一门学科,是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主要作用包括:1. 疾病监测与预测:通过对不同人群和地区的疾病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及时发现疫情并预测疾病发展趋势,为疾病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
2. 健康政策制定:通过对人口健康状况和卫生服务利用情况的统计分析,可以为卫生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健康资源的分配效率。
3. 卫生评价与监督:通过对卫生服务的质量、效果和覆盖范围进行统计分析,可以评估卫生系统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保障公众的健康权益。
二、卫生统计学的基本概念1. 健康指标:用于衡量人口健康状况的指标,如发病率、死亡率等。
2. 流行病学指标:用于描述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和传播特征的指标,如感染率、致病率、死亡风险等。
3. 卫生服务利用指标:用于评估人们对卫生服务的需求和利用情况的指标,如就诊率、住院率等。
4. 数据收集与处理方法:包括问卷调查、抽样方法、数据录入与清洗等统计学常用的方法。
三、上海市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教育中的卫生统计学知识点1. 卫生统计学基本原理:包括统计学概念和原理、数据类型和测量标准等。
2. 健康指标及其计算方法:包括发病率、死亡率、残疾率、健康预期寿命等指标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3. 流行病学指标及其计算方法:包括感染率、致病率、死亡风险、相对危险度等指标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研究生医学统计学考点总结

研究生医学统计学考点总结
1.数据概括与描述性统计学:
-数据的类型和测量尺度
-描述性统计学指标,如均值、中位数、标准差和百分位数
-数据的分布,如正态分布、偏态和峰态
-相关性和协方差
-统计图表的绘制与解读,如直方图、散点图和箱线图
2.概率与统计推断:
-概率的基本概念:概率的定义、加法和乘法规则、条件概率和贝叶斯定理
-随机变量与概率分布:离散型和连续性变量、二项分布、正态分布等
-参数估计:点估计和区间估计,如均值和比例的估计
-统计推断:假设检验、P值和置信区间,如两个均值的比较和方差分析
-非参数方法:秩和检验、列联表分析和生存分析
3.实验设计与样本量计算:
-随机对照试验的基本原理与设计
-防治和疫苗试验的设计
-回顾性研究的设计与分析
-配对设计和席德曼秩和检验
-样本量计算与效能分析
4.线性回归与多元统计:
-简单线性回归与多元线性回归的基本概念与应用
-模型诊断与改进:残差分析、多重共线性和非线性关系
-变量选择与交互作用
-逻辑回归模型与生存回归模型
除了以上的主要考点,也有一些其他辅助性质的内容:
-数据的收集与质量控制
-缺失数据的处理方法
-数据转换与处理
-系统评价与荟萃分析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总结起来,研究生医学统计学的考点涉及到数据的概括与描述、概率与统计推断、实验设计与样本量计算、线性回归与多元统计等多个方面。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研究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统计学方法来支持医学研究的设计、分析和解读。
卫生统计学知识点汇总

卫生统计学知识点汇总卫生统计学知识点汇总卫生统计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与人类健康相关的统计数据的学科。
以下是一些卫生统计学的知识点汇总:1. 健康指标和健康统计数据卫生统计学研究的核心是健康指标和健康统计数据。
健康指标是用来衡量人类健康状况的指标,如死亡率、发病率、存活率等。
健康统计数据是指收集和整理的与人类健康相关的数据信息。
2. 健康调查和流行病学研究卫生统计学包括健康调查和流行病学研究。
健康调查是通过问卷调查、面访和体检等方式,对人群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和监测。
流行病学研究是研究疾病在人群中分布、发生和传播规律的学科。
3. 死因统计学死因统计学是研究人口死亡原因及其统计方法的学科。
通过对死亡证明和其他相关资料的分析,可以得到不同死因的死亡率和死因结构,为公共卫生和医疗健康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4. 卫生服务利用统计卫生服务利用统计研究人群对卫生服务的需求,以及卫生服务的提供情况。
包括统计各类卫生机构的数量、位置和服务范围,以及人群对卫生服务的需求和利用情况。
5. 卫生经济学指标卫生经济学指标是研究卫生经济学相关问题的统计指标。
包括卫生资源投入和产出指标,如医疗卫生总费用、卫生人力资源和医疗服务产出等。
6. 因素分析和回归分析因素分析是研究多个相关变量之间关系的统计方法,可以用于探索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
回归分析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研究一个或多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和方向。
7. 卫生统计学软件与工具卫生统计学的研究除了基本的统计学知识外,还需要掌握一些卫生统计学软件和工具的使用。
如SPSS、R、EpiInfo等数据处理和分析软件。
以上是一些卫生统计学的知识点汇总,这门学科涵盖了众多的知识领域,为研究人类健康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
卫生统计学6版重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参数:根据总体分布的特征而计算的总体统计指标。
总体: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观察单位的全体。
同质:总体中个体具有相同的性质。
变异:同质基础上的个体差异。
样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有代表性的一部分观察单位,其实测值的集合。
统计量:由总体中随机抽取样本而计算的相应样本指标。
概率:描述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数值。
(概率的统计定义:在一定条件下,重复做n次试验,nA为n次试验中事件A发生的次数,如果随着n逐渐增大,频率nA/n 逐渐稳定在某一数值p附件,则数值p称为事件A在该条件下发生的概率。
)抽样误差:由个体变异的存在和抽样引起样本统计量与相应的总体参数间以及各样本统计量之间的差别。
二,问答题。
统计学的基本步骤有哪些?答:统计学是一门处理数据中变异性的科学与艺术,它包括收集数据、分析数据、解释数据,以及表达数据。
总体与样本的区别与关系?答:区别:样本是总体的一部分,联系:如果样本的均衡性较好,就能够代表总体的特征。
抽样误差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可以避免抽样误差吗?答:一,个体差异引起;二,抽样方法引起。
抽样误差不能避免,但可以随着样本含量的增大而减小。
何为概率及小概率事件?答:概率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重复做n次试验,nA为n次试验中事件A发生的次数,如果随着n逐渐增大,频率nA/n逐渐稳定在某一数值p附件,则数值p称为事件A 在该条件下发生的概率。
小概率事件是指习惯上将P<=0.05或P<=0.01称为小概率事件,表示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小。
第二章定量资料的统计描述一、名词解释频数:对一个随机事件进行反复观察,其中某变量值出现的次数被称为频数。
方差:用来度量随机变量和数学期望(即均值)之间的偏离程度。
标准差:也称均方差,是各数据偏离平均数的距离的平均数。
中位数:是指将原始观察值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序后,位次局中的那个数。
几何均数:变量对数值的算数均数的反对数。
四分位数间距:百分位数P75和百分位数P25之差。
卫生统计学重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1.卫生统计学的概念P1卫生统计学是应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居民卫生情况以及卫生服务领域中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一门科学。
2.卫生(医学)统计学的主要步骤P3设计;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3.(选择、判断)卫生统计学的基本概念P4同质(homogeneity):统计学中,若某些观察对象具有相同的特征或属性,称之为同质或具有同质性。
变异(variation):将同质个体的某项特征或属性的观察值或测量值之间的差异称为变异。
总体(population):是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的所有观察单位某种特征或属性的观察值或测量值的集合。
样本(sample):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具有代表性的部分观察单位的集合。
样本中包含的观察单位个数称为样本含量。
参数(parameter):反映总体特征的指标称为参数,一般是未知的,常用希腊字母表示。
统计量(statistic):根据样本观察值计算出来的指标称为统计量,常用拉丁字母表示。
变量(variable):每个观察单位的某项特征或属性称为变量。
抽样研究(sampling research):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样本,通过样本信息推断总体特征的研究方法称为抽样研究。
抽样误差(sampling error):由随机抽样造成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之间、样本统计量之间的差异称为抽样误差。
资料(data):变量值的集合称之为资料。
★4.资料的分类P4(1)定量资料:亦称计量资料,其变量值是定量的,表现为数值大小,一般有度、量、衡单位。
(2)定性资料:亦称分类资料,其观察值是定性的,表现为互不相容的类别或属性,一般无度、量、衡单位。
可进一步细分为两种资料:1)计数资料:指将观察单位按某种类别或属性进行分组,清点各组观察单位数所得的资料。
包括:①二项分类资料;②无序多项分类资料2)等级资料:亦称有序多分类资料,是将观察单位按某特征或属性的程度或等级顺序分组,清点各组观察单位数所得的资料。
卫生统计学的重点归纳

卫生统计学的重点归纳卫生统计学的重点归纳一、卫生统计学的定义卫生统计学是以统计理论和方法为基础,应用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等学科技术,研究卫生和医疗问题的数据分析方法。
它以收集,处理,分析和解释卫生和医疗等领域的统计数据为基础,以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卫生数据,研究卫生和应用流行病学方法,识别患病危险因素,以及制定卫生与医疗保健的政策与措施,为医学和公共卫生提供科学依据的一门学科。
二、卫生统计学的基本原理(1)基本理论卫生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包括:(1)数理统计学:数理统计学是以统计学的数据处理方法为工具,探讨多变量间相互关系的学科;(2)社会科学统计学:社会科学统计学是以统计学的方法为工具,研究社会判断和实证研究的学科;(3)中国统计学:中国统计学是以中国传统的统计学理论和方法为基础,研究社会发展进程中社会变迁的学科;(4)应用统计学:应用统计学是以统计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如实验设计与分析、生态学分析、经济学分析等。
(2)基本方法卫生统计学的基本方法包括:(1)分类法:分类法是按照实际问题的性质,将被研究对象进行科学的定性分类;(2)测度法:测度法是按照实际问题的性质,将被研究对象进行科学的定量测度;(3)统计方法:统计方法是利用统计技术处理数据,以处理、描述、分析和预测实证问题;(4)流行病学方法:流行病学方法是指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利用统计技术,研究病因、流行病学及其预防控制等方面的方法。
三、卫生统计学的应用1、卫生统计学用于事件分析。
事件分析包括:病原体检测、医疗并发症监测、病因研究、新药研发、疾病控制等研究;2、卫生统计学用于政策分析,为卫生政策、医疗政策、公共卫生政策的制订、实施和评价,提供科学依据;3、卫生统计学用于质量控制。
对质量控制体系中的质量指标进行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和评价;4、卫生统计学用于教育考试。
有助于改进教育评价,提高客观能力,开发判断及决策技能;5、卫生统计学用于职业卫生领域,可以指导职业卫生政策的制定和促进各种职业病的预防。
卫生统计学-重点整理资料

卫生统计学第一章绪论1、卫生统计学的概念(P1)卫生统计学是应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居民卫生状况以及卫生服务领域中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一门科学,是卫生及其相关领域研究中不可缺少的分析问题。
2、卫生统计学的4个基本步骤(P3):设计、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3、卫生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P4):⑴同质:在统计学中,若某些观察对象具有相同的特征或属性,我们就称之为同质,或具有同质性。
⑵变异:同质个体的某项特征或属性的观察值或测量值之间的差异。
⑶总体:同质的所有观察单位某种特征或属性的观察值或测量值的集合。
⑷样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具有代表性的部分观察单位的集合。
样本中包含的观察单位个数成为样本含量。
⑸参数:反映总体特征的指标,一般是未知的,常用希腊字母表示,如总体均数μ、总体率π等。
⑹统计量:根据样本观察值计算出来的指标,常用拉丁字母表示,如样本均数⎺x 、样本率ρ等。
⑺变量与资料:对每个观察单位进行观察或测量的某项特征或属性称为变量;变量值的集合成为资料。
⑻定量资料:亦称计量资料,其变量值是定量的,表现为数值大小,一般有度、量、衡单位。
⑼定性资料:亦称分类资料,其观察值是定性的,表现为互不相容的类别或属性,一般无度、量、衡单位。
可细分为:①计数资料;②等级资料第二章调查研究设计★1、调查研究的特点(P7):①不能人为施加干预措施;②不能随机分组;③很难控制干扰因素;④一般不能下因果结论2、常用抽样方法(名称、原理):⑴单纯随机抽样:先将调查总体的全部观察单位统一编号,然后采用随机数字表、统计软件或抽签方法之一随机抽取n(样本大小)个编号,由这n 个编号所对应的n个观察单位构成研究样本。
⑵系统抽样:又称机械抽样或等距抽样。
事先将总体内全部观察单位按某一顺序号等距分成n(样本大小)个部分,每一部分内含m个观察单位;然后从第一部分开始,从中随机抽出第i号观察单位,依此用相等间隔m机械地在第2部分、第3部分直至第n部分内各抽出一个观察单位组成样本。
卫生统计知识点总结

卫生统计知识点总结1. 卫生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卫生统计学主要包括了一些基本的概念,比如卫生数据的来源、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等。
卫生数据的来源通常包括了临床记录、流行病学调查、专门调查、统计报表等。
在数据收集方面,卫生统计学强调了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以及避免数据偏倚和错误。
数据整理方面,卫生统计学的方法包括了数据清理、归并和分类等,以确保数据的有效性和可分析性。
而在数据分析方面,卫生统计学的方法包括了描述性统计、推断性统计、假设检验、回归分析、生存分析等。
2. 卫生调查和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与卫生调查和流行病学密切相关。
卫生调查是指对于个人和集体的健康状况、卫生问题和医疗服务等进行调查的活动。
流行病学则是研究人群中疾病的发病规律和传播特点的学科。
卫生调查和流行病学的知识点包括了调查设计、样本选择、问卷设计、调查实施、数据分析和结论推断等。
在卫生调查和流行病学中,卫生统计学的方法和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3. 生物统计学和生物信息学生物统计学是统计学在生物学领域的应用,包括了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领域的统计方法。
在卫生统计学中,生物统计学的知识点包括了遗传分析、基因关联研究、基因组关联分析、蛋白质质谱分析等。
而生物信息学则是应用计算机和统计学方法进行生物学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包括了序列比对、基因结构预测、蛋白结构预测、基因表达分析等。
在当今的医学和卫生领域,生物统计学和生物信息学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4. 健康统计学健康统计学是研究人群健康状况、卫生问题和医疗服务等的统计学方法和理论。
健康统计学的知识包括了健康指标的计算、健康数据的分析、健康状况的评估、卫生问题的研究和医疗服务的评价等。
在健康统计学中,常用的指标包括了死亡率、发病率、患病率、健康质量等。
健康统计学的知识对于评价和改善人群健康状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5. 卫生经济学和医疗统计学卫生经济学是研究卫生服务的经济问题的学科,主要包括了卫生支出、卫生保险、医疗机构的效率和成本、医疗资源的配置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防基础综合:卫生统计学
Ⅰ型错误是指拒绝了实际上成立的 H 0 所犯的“弃真”错误,其概率大小用α表示; Ⅱ型错误是则是“接受了”实际上不成立的 H 0 所犯的“存伪”错误,其概率大小用β表示; 当样本含量 n 确定时,α愈小,β愈大;反之α愈大,β愈小;了解这两类错误的实际意义在于, 若在应用中要重点减少α,则取α=0.5;若在应用中重点减少β,则取α=0.10 或 0.20 甚至便高。 12、假设检验和区间估计有何联系? 假设检验用于推断质的不同即判断两个(或多个)总体参数是否不同,而可信区间用于说明量的大 小即推断总体参数的范围。 可信区间可以回答假设检验的问题,若算得的可信区间包含了 H 0 ,则按α水准,不拒绝 H 0 ;若不 包含 H 0 ,则按α水准,拒绝 H 0 ,接受 H1 . 置信区间可提供假设检验没有提供的信息,它在回答差别有无统计学意义的同时,还可以提示差别 是否具有实际意义。 在统计推断结论为拒绝 H 0 时, 假设检验可以报告确切的 P 值, 从而较精确地说明检验结论的概率保 证。置信区间只能在预先确定的置信度 100(1-α)%水平上进行推断。 在不能拒绝 H 0 的场合, 假设检验可能对检验功效做出估计, 从而可以评价是否在识别差异能力较强 的情形下不不拒绝 H 0 。而置信区间并不提供这方面的信息。 13、为什么假设检验的结论不能绝对化? 因为通过假设检验推断作出的结论具有概率性,其结论不可能完全正确,有可能发生两类错误。拒 绝 H 0 时,可能犯Ⅰ型错误;接受 H1 时可能犯Ⅱ型错误。无论哪类错误,假设检验都 不可能将其分 险降为 0,因些在结论中使用绝对化的字词如“肯定”就不恰当了。 14、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和应用条件是什么? 根据试验设计的类型,将全部测量值总的离均差平方和及其自由度分解为两个或多个部分,除随机 误差作用外,每个部分的变异可由某个因素的作用(或某几个因素的交互作有)加以解释,如组间 变异 SS 组间可同处理的作用加以解释。通过比较不同变异来源的均方,借助 F 分布做出统计推断, 从而推论各种研究因素对试验结果有无影响。 方差分析应用的条件:各样本是相互独立的随机样本,均服从正态分布;相互比较的各样本的总体 方差相等,即具有方差齐性。 15、在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中 SS 组间、SS 组内各表示什么含义? SS 组间表示组间变异,指各处理组样本均数大小不等,是由处理因素作用和随机误差造成的; SS 组内表示组内变异,指各处理组内变量值 大小不等,是由随机误差造成的。
47
预防基础综合:卫生统计学
21、应用标准化率进行比较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①标准化只适用于因两组内总构成不同,并有可能影响两组总率比较的情况。对于因其它条件不同 而产生的可比性问题,标准化法不能解决。 ②由于选择的标准人口不同,算出的标准化率也不同。因此,当比较几个标准化率时,应采用同一 标准人口。 ③标准组应选择有代表性的、较稳定的、数量较大的人群。 ④标准化后的标准率,已经不再反映当时当地的实际水平,它只是表示相互比较的资料间的相对水 平。 ⑤两样本标准化率是样本值,存在抽样误差。比较两样本的标准化率,还应作假设检验。 22、相对数的动态指标有哪几种?各有何用处? 相对数的动态指标即其动态数列分析指标有:绝对增长量、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和 平均增长速度。 绝对增长量说明某相对数在一定时期增长的绝对值;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均为相对比,说明某相对 数在一定时期的速度变化;平均发展速度是各环比发展速度的几何均数,说明某相对数在一个较长 时期中逐期(如逐年)平均发展变化的程度。 23、简述二项分布的应用条件? ①每次试验只会发生两种互斥的可能结果之一,即两种互斥结果的概率之和恒等于 1; ②每次试验产生某种结果(如阳性)的概率固定不变 ③重复试验是互相独立的,即任何一次试验结果的出现不会影响其它试验结果出现的概率 24、简述 POSSION 分布的性质特征? ①总体均数λ与总体方差 相等
44
预防基础综合:卫生统计学
7、均数的可信区间与参考值范围有何不同? 参考值范围 意义 计算 绝大多数人某项指标的数值范围 正态分布: x Z /2 S (双侧) 总体均数置信区间 按一定的概率估计参数所在的可能范围 正态分布: 未知: X t /2, S X (双侧)
x Z S 或 x Z S (单侧)
2、说明频数分布表的用途? 描述频数分布的特征、描述频数分布的类型、 便于发现一些特大或特小的可疑值、便于进一步做统计分析和处理 3、变异系数的用途? 常用于观察指标单位不同时,如身高与体重的变异 程度的比较;或均数相差较大时,如儿童与成 人身高变异程度的比较。 4、试举例说明均数的标准差与标准误的区别与联系? 例如某医生从某地 2000 年的正常成年男性中,随机抽取 25 人,算得其血红蛋白的均数 X 为 138.5g/l, 标准差 S 为 5.20g/L,标准误 S x 为 1.04g/L, 。 在本例中标准差就是描述 25 名正常成年男 性血红蛋白变异程度的指标,它反映了这 25 个数据对其均数的离散情况。因此标准差是描述个体值 变异程度的指标,为方差的算述平方根,该变异不能通过统计方法来控制。而标准误则是指样本统 计量的标准差, 均数的标准误实质要均数的标准差,它反映了样本均数的离散程度,也反映了样本 均数与总体均数的差异,说明了均数的抽样误差。本例均数的标准误 S X =
16、为什么在方差分析的结果为拒绝 H 0 、接受 H1 之后,对多个样本均数的两两比较要用多重比较 的方法?
46Leabharlann 预防基础综合:卫生统计学方差分析的备择假设 H1 是 G 个总体均数不全相等,拒绝 H 0 ,接受 H1 ,只说明 G 个总体均数总的来 说有差别,并不说明两两总体均数都有差别。若想进一步了解哪两两总体均数不等,则需进行多个 样本均数间的多重比较。 17、 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与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在设计和变异分解上有什么不同? 区别点 设计 完全随机设计 采用完全随机化的分组方法, 将全部试验对象分配到 g 个 处理组(水平组) ,各组分别 接受不同的处理 三种变异: SS 总=SS 组间+SS 组内 随机区组设计 随机分配的次数要重复多次, 每次随机分配都对同一个区 组内的受试对象进行, 且各个 处理组受试对象数量相同, 区 组内均衡 四种变异: SS 总=SS 处理+SS 区组+SS 误 差
5.20 s = =1.04,此式 25 n
将标准差和标准误从数学上有机地联系起来了,同是可以看出通过增加样本含量方法可以减少标准 误。 5、标准正态分布与 t 分布有何不同? T 分布为抽样分布,标准正态分布为理论分布。T 分布比标准正态分布的峰值低,且尾部翘起得要 高。随着自由度的增大,t 分布逐渐趋近于标准正态分布,即当 v→∞时,t 分布→标准正态分布。
偏峰分布: P /2 ~ P 100 /2 (双侧)
X t , S X 或 X t , S X (单侧)
已知: X Z /2 X (双侧)
X Z X 或 X Z X (单侧)
正态分布或偏峰分布:
Px (单侧)
未知但 n 足够大: X Z /2 S X (双侧)
变异分解
18、常用相对数有哪几种?各种相对数指标的含义、计算方法及特点? 有强度相对数(率) 、结构相对数(构成比) 、相对比三种。 率的含义: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与可能发生的总例数,说明某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其特点为: 说明某现象发生的强弱。 计算公式: 率=某时期内发生某现象的观察单位数/同期可能发生某现象的观察单位总数×比例基数 构成比的含义:事物内部某一部分的个体数与该事物各部分个体数的总和之比,用来说明各总体构 成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比重或分布,通常以 100 为比例基数,又称为百分比。其特点为:①一组构 成比的总和应等于 100%,即各个分子的总和等于分母:②各构成部分之间是相互影响的,某一部分 比重的变化受到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一是这个部分自身数值的变化 ,其二是受其它部分数值变化 的影响。 计算公式:构成比=某一组成部分观察单位数/同一事物各组成部分的观察单位数×100% 相对比的含义:是两个有关指标之比,说明两指标间的比例关系。其特点为:两个指标可以是性质 相同,也可以是性质不同;两个指标可以是绝对数、相对数或平均数。 计算公式:相对比=甲指标/乙指标(×100%) 19、以实例说明为什么不能以构成比代替率? 例如某医生研究已婚育龄妇女在不同情况下放置避孕环与失败率的关系。总失败人数为 126 人,人 工流产后失败人数为 78,月经后失败人数为 39,哺乳期失败人数为 9.由此计算得到人工流产后失 败人数的百分数为 61.9%,月经后为 31.0%,哺乳期为 7.1%,三者比较得出人工流产后最容易发生 避孕失败,这个结论是不对的。 因为作者只考虑了失败人数,计算得到的指标是构成比,只能说明 放置避孕环失败者各占的比例。若要了解失败率一定要用失败人数除以放环人数。如人工流产后放 环 255 例失败 78 例,失败率是 52.9%,正确结论应该是哺乳期内放环最容易发生避孕失败。 20、何为标准化法?直接标准化与间接标准化法的区别? 采用某影响因素(如年龄、性别)的统一标准构成,然后计算标准化率的方法称为标准化法,其目 的是消除原样本内部某因素构成不同对合计率的影响, 使通过标准化后的标准化合计率具有可比性。 直接标准化法和间接标准化法的主要区别:如对死亡率的年龄构成标准化,若已知年龄别死亡率, 可采用直接法,选择一个标准年龄人口构成直接计算标准化率;若只有总的死亡数和年龄别人口数 而缺乏年龄别死亡率,选择一个标准 年龄别死亡率,先计算标准化死亡比(SMR) ,再用 SMR 乘以标 准总死亡率得标准化死亡率。
X Z S X 或 X Z S X (单侧)
应用 供判断观察对象某项指标正常与否时 参考(辅助诊断) 估计未知的总体均数所在范围
8、假设检验中α和 P 值区别何在? 答:α与 P 值均为概率,其中α是指拒绝了实际上成立的 H 0 所犯错误的概率,是进行统计推断时预 先设定的一个小概率事件标准。 P 值是由实际获得的, 在 H 0 成立的前提条件下, 出现等于及大于 (或 /和等于及小于)现有样本获得的检验统计量值的概率。在假设检验中通常是将 P 与α对比来得到结 论,若 p≤α,则拒绝 H 0 接受 H1 ,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不同或不等;否则,若 P>α,则不 拒绝 H 0 ,无统计学意义,还不能论为……不同或不等。 9、怎样正确选用单侧检验和双侧检验? 单双侧检验首先应根据专业知识来确定,同时应考虑所要解决问题的目的。 若从专业知识判断一种方法的结果可能低于或高于另一种方法的结果,则用单侧检验;在尚不能从 专业知识判断两种结果谁高谁低时,用双侧检验。若研究者对低于或高于两种结果都关心,则用双 侧检验;若仅关心其中一种可能,则取单侧检验。一般认为双侧检验较保守和稳妥,单侧检验由于 充分利用了另一侧的不可能性,故更易得出有差别的结论,但应慎用。 10、T 检验的应用条件是什么? 对于单样本 T 检验要求资料服从正态分布; 对配对 T 检验要求差值服从正态分布; 对两样本 T 检验则要求两组数据均服从正态分布, 且两样本对应的两总体方差相等即要求方差齐性。 11、Ⅰ型错误与Ⅱ型错误有何区别与联系?了解这两类错误有何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