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类材料作文写作提示
诗歌类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诗歌类材料作文写作指导诗歌是文学中的一种独特艺术形式,是通过音、韵、字、意等方面的高度融合来表达主题和情感的。
写诗需要对语言的运用有一定的了解,需要对人生经验和社会现实有一定的观察和感悟。
以下是关于诗歌类材料作文写作指导的一些建议。
一、选题与构思首先需要确定写作的主题和情感,选择适合自己写作风格的诗歌类型,如古体诗、近体诗、民歌、楹联、词等等。
其次需要了解选定的诗歌类型的格式和要点,比如五言绝句需要四句的长短平仄押韵、七绝需要七个字的长短平仄押韵等等。
在构思诗歌内容时,可以从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者身边人事物中寻找灵感。
可以借助场景实景来表达情感,比如写一首秋天的诗歌,可以从秋风、秋月、菊花等方面入手,表达自己对秋天的感悟。
二、词汇和表达词汇和表达是诗歌写作的核心,分为两个方面:1.字句的选用诗人在写作时需要选择韵律和意义上都切合自己主题的字句,以达到表达情感或思想的目的。
需要注意用词贴近主题,尽量少使用俚语或太过生硬的词汇。
2.句式和修辞句式和修辞是衬托词汇意境的重要因素。
句式的选择要贴近主题,读起来自然流畅。
修辞手法的使用要根据题材、情感的不同来选用。
如对于一首写秋天的诗歌,可以运用夸张、所喻等修辞手法来表达作者对秋天的深情。
三、体裁结构诗歌创作一般分为三个阶段:1.构思和草稿阶段在阶段中,需要明确主题、诗歌类型、字句选取等要素,并注重修辞和句式的规范运用。
2.筛选和修缮阶段将构思和草稿阶段中的内容进行归纳和筛选,考虑到诗歌的韵律和文体要素进行修缮和细加润色。
3.结构和抒情阶段在阶段中,需要注意诗歌构思的完整性和节奏感,以让整首诗歌节奏感更加明显。
并注意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让读者感到自己情感的真挚。
四、人生经验与感悟写诗是一种表达情感、抒发内心的方式,需要借助人生经验和感悟来打造诗歌的情感基础。
写作中可以借鉴自己或身边人的经历,表达一种记忆或感悟;也可以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某个主题中。
总之,写作一首好的诗歌需要作者具有的包括:对语言的运用掌握有一定的了解,对人生经验和社会现实有一定的观察和感悟,同时需要注重诗歌的字句选用、句式和修辞,以及诗歌构思的完整性和节奏感。
【最新推荐】花的颂歌材料作文指导及例文-范文word版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花的颂歌材料作文指导及例文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黄花的颂歌□(智利)聂鲁达衬着蓝色活动着它的湛蓝的/是大海,衬着天空的/是一丛黄色的花朵大海尽管/那么重要,铺展开/它的神话,它的使命,它的酵母/在金黄的沙滩上/却爆出/唯一的/一丛黄色植物。
吸引住/你的眼睛/放弃伟大的海及其波动大海尽管以其宏阔铺满了视线,但海边不起眼的花朵却吸引了诗人的格外注意。
要求:生活中你有类似的经历和体验吗?有何特别的发现?在其他领域还有类似的现象吗?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武汉重点中学201X届高三月考作文题)写作指导诗歌类材料作文的审题,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捕捉意象。
这一步我们要弄清两个问题:一是诗中有什么意象,二是意象有什么深层意义或象征意义。
其中后者是重点,更是难点,主要方法是采用相似联想做合理推求。
诗歌材料《黄花的颂歌》中涉及四个意象:大海、天空、沙滩、黄色花朵。
结合三段诗,不难理解它们的象征义:“大海”,象征伟大的、重要的、有无穷力量的人物;“天空”是略写的意象,应该跟“大海”一样象征着伟大重要的人物;“沙滩”只是“黄花”生长处所或背景,可以忽略;“黄花”这个意象与“大海”“天空”相对应,应该象征着弱小、平凡但不甘平庸、自强不息、让生命怒放的人。
2.分清主次。
以上四个意象中,“黄色花朵”才是主要意象,大海、天空都是用来衬托“黄花”更有吸引力的。
3.抓关键句。
诗中很容易找到两个关键句:“在金黄的沙滩上/却爆出/唯一的/一丛黄色植物”,因为诗歌的主题内容在第二节,它是一个转折复句,而这一句用“却”字表转折,正是这首诗所强调的意思;最后一段“吸引住/你的眼睛”也是,凸显了黄花的价值。
4.观果思因。
“你的眼睛”为何放弃了“伟大的海及其波动”,被“一丛黄色植物”所吸引?那是因为这“一丛黄色植物”虽然弱小、平凡,但并不自惭形“微”,不畏沙滩上风浪冲刷烈日暴晒等艰难环境,让自己的生命尽情绽放。
诗歌类材料作文训练写作提示

诗歌类材料作文写作提示一、(2006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星星雷诗雁仰望星空的人飞上星星的人知道,总以为星星就是宝石,那儿有灰尘、石渍,晶莹,透亮,没有所取。
和地球上一样复杂。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
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联想与感悟要与整首诗的寓意有关。
②立意自定。
题目自拟。
③不少于800 字。
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二、阅读下面一首小诗,根据要求作文。
老是把自己当做珍珠/就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作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路要求:从小诗中,概括出一个话题,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四、阅读下南的短诗,根据诗的意境,发散自己的思维,大胆联想与想象,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
注意: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沙苗得雨世上好像——/只有沙最不值钱然而,最宝贵的东西——金/就在它的里面五、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文。
你知道,/你爱惜//太阳天天升起;你不知,/你厌恶,/太阳天天升起请根据你对这首诗的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 字。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光和影杜运燮喜爱并走进阳光的人阴影会更引人注目但他朝阳的一面总在反射着亮光害怕并躲避阳光的人阴影会躲过人的眼睛但他本人的整个存在也裹在一片灰黑色之中这些诗行引发了你哪些遐想?请你体会其中的意义,以“走进阳光”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七、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错觉泰戈尔河的此岸暗自叹息——“我相信,一切欢乐都在对岸。
”河的彼岸一声长叹:“唉,也许,幸福尽在对岸。
”你品读这首诗产生了哪些联想或感悟呢?请跟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联想或感悟应是本首诗引发的。
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
③不少于800字。
八、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统一(法)雨果在棕色群山起伏的地平线上,/太阳,这朵光芒万丈的鲜花,在黄昏时分,把脸儿俯向大地/一朵新开的银菊,在麦地旁,野草丛中一座行将坍倒的灰色的墙上,/怯生生地放射着天真洁白的圆光;而这朵小花儿,就从残破的墙上/注视着那颗,在永恒的碧空里,万古不息地倾泻着流光的巨星。
2023届高考作文模拟写作:现代诗歌顾城《忧天》导写及范文

高考作文模拟复习写作:现代诗歌顾城《忧天》导写及范文文题阅读下面一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我仰望着夜空,感到一阵惊恐;如果地球失去引力,我就会变成流星,无依无附在天宇飘行。
哦,不能!为了拒绝这种“自由”,我愿变成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或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立意自定;(3)标题自拟;(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写作指导]该文题是以不常见的当代新诗(顾城的《忧天》)作为材料内容。
命题者从一个较为新颖的角度来引领扩展考生的人,生境界,着力凸显人文色彩和思辨性。
对于诗歌类材料作文的审题,我们常常从诗歌的意象人手,但这首诗歌语言跳跃性不大,前后语义连贯,且因果逻辑关系清晰,因而,我们可直接抓住关键词句,用“由果溯因、顺藤摸瓜”法来审读此题。
此材料的关键语句是从“哦,不能”到结尾,此句直抒胸臆道明了诗人的观点倾向:拒绝这种“自由”(为什么)-→失去引力,成为流星,无依无附(怎么办)→愿变成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
写作中要把握前后因果关系,重点在“愿变成树根,扎进地层”,而不在“流星式的梦想”,即从“自由”和“扎根”两个方面写,注意正反结合,也就是说要注意凸显文章的思辨性。
诗歌以“自由”一词作为中心枢纽,其它的词与之关联并生发出特定意义。
“流星”是自由的象征,“引力”有“规约、限制、束缚”之类的含义,“树根”则是受到束缚,受到限制的比喻,它显然是不自由的。
从文段来看,顾城宁愿成为“深深扎进地层”的“一段树根”,深受束缚,也不愿选择自由。
因为没有限制的自由只能给自己带来“无依无附”的不安定和不确定之感,看起来很绚丽和很自在,实际上很容易毁灭。
“扎进地层的树根”固然无法获得绝对自由,但也因此有了归属感,并从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发现自己曾经也想努力挣脱各种“引力”的束缚而成为一颗无依无附的流星,心里感到“一阵惊恐”。
(高中作文)诗歌类材料作文

(高中作文)诗歌类材料作文在高中作文中,诗歌类材料作文是一种特殊的写作形式,它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结合自己的感悟和生活经验,创作出一篇有深度的作文。
以下是一篇以诗歌为材料的作文示例:诗歌材料:```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故乡的云,故乡的月,故乡的风,故乡的山,一切如旧,唯我已非昔日少年。
```作文正文:春风拂过江南的河岸,新绿的柳丝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温柔。
我站在这熟悉而又陌生的土地上,望着那轮明月,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情愫。
是啊,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我已不再是那个无忧无虑的少年。
故乡的云,轻盈飘逸,它们在蓝天上自由地变换着形态,让我想起了童年时的梦。
那时候,我常常幻想自己能够像云一样,无拘无束地飞翔。
而今,我已长大,那些梦似乎变得遥不可及,但我心中的那份渴望,却从未消逝。
故乡的月,明亮而宁静,它照亮了夜的黑暗,也照亮了我回家的路。
每当我抬头仰望星空,都会想起那些与家人共度的温馨时光。
月圆之夜,总是让人忍不住思念远方的亲人,那份牵挂,如同月光一般,温柔而绵长。
故乡的风,带着泥土的芬芳和季节的更迭,它轻轻地吹过,带走了我所有的烦恼。
在风中,我仿佛听到了童年的欢笑声,看到了那些无忧无虑的日子。
风,是时间的使者,它告诉我们,无论走到哪里,故乡永远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故乡的山,巍峨而庄严,它们见证了我的成长,也承载了我无数的回忆。
山脚下的小溪,山腰的竹林,山顶的古寺,每一处都留下了我的足迹。
如今,我虽然身在异乡,但每当夜深人静时,那些山的轮廓,总会在梦中浮现。
岁月如歌,故乡如诗。
无论我走到哪里,故乡总是我心中最深的牵挂。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愿我能够带着这份思念,继续前行,直到有一天,我能够再次回到那片充满温情的土地,与故乡的山、水、云、月,再次相拥。
这篇作文以诗歌为引子,通过对故乡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童年记忆的怀念。
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
诗歌类材料作文审题指导(展示)

高考考题回顾
2007年高考北京卷: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是唐朝诗人刘长卿在《别严士元》中的诗句。 曾经有人这样理解这句诗:1.这是歌颂 春天的美好意境。2.闲花、细雨表达了不为 人知的寂寞。3.看不见、听不见不等于无所 作为,是一种恬淡的处世之道。4.这种意境 已经不适合当今的世界……根据你的看法写 一篇作文。
脚踏实地, 默默奉献 有价值的,能 得到认可的。
土 附着在大地上 你是土壤沉浮在空间里 你是尘埃
身居高位,脱离群众, 自以为高人一等 ;浮 躁,取得了一点成绩 就飘飘然。
没有价值的, 得不到认可。
土 附着在大地上 你是土壤 沉浮在空间里 你是尘埃
审题方法:抓意象、
抓关键、提主旨
做人要脚踏实地; 实实在在才是真;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 去; 正确对待“移位” : 处于一介平民时,能做 有益于社会和大众的事; 一旦得势,权高位重, 千万不要轻飘飘忘乎所 以,为所欲为。 在不同的位置上实现自 己的人生价值;行行出 状元;要团结 (偏题)
• 思考立意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琴诗 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如果说琴可以自己发声,那么为什么把它放在盒子里 就没了乐声? 如果说声音是由手指头发出的,那么为什么不能凑过 耳朵直接听到乐声呢?
1. 明确“琴与指”的象征意义:“客观与主观”、“物质与精神”、 “自己与他人”“儒与道”“情与理““学与思”“虚与实”等 等。 2. 明确“琴与指”的关系:互相依赖,相辅相成;各有所长,也
2.阅读下面的短诗,根据诗的意境,发散自己的思维,大胆联想与 想象,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注意: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 体不限。 • 沙 世上好像—— 只有沙最不值钱 然而,最宝贵的东西——金, 就在它的里面。 人生是条航船 让 风留给帆 方向留给舵 船长站的位置 留给我 在生活的海洋上,每一个人都应该是自己人生航船的船长。 引领自己的人生航船乘风破浪,驶向成功的彼岸。你,准备好 了吗?请围绕“做自己人生的船长”这一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不少于800字; (4)不得抄袭。
以现代诗歌为材料的话题作文的写作指导

浪”“泥沙”,也可以在 自己的文章中 出现 .深 入准确地赋予其 比喻含义就可以
(四)准确为文 .开拓创新 现代作文鼓励个 性张扬 ,激励创新思维 . 要缝制新的形式外衣 .力求结构形式超乎常 规 ,别具一格。文章有好 的内容 .还需要好的 形式来“包装” 可 以摆脱一 般的结构童话 、网 络论 坛等等,使文章生 动活泼 。摇 曳多姿。如 果 把这 个试 题写 成寓 言应该 是很 容易 出 彩 的.通过正反方面 的叙述达 到吻合 中心话题 的 目的。同样写成议论文可 以找 到很多成 功 在 于默默积淀 、点滴积累 的事例论据 。如课本 内外 、古今 中外 、社会各个行业的例子 。写记 叙文可 以用小小说的体裁 .欲扬先抑 .注意安 排情节 ,使之波澜起伏。写书信的体裁可 以从 反面写 .如一个失败的人物思考 回忆 自己的 往昔故事。写成演讲 稿 。则要角度换位 .以一 个成功者的身份追述 自己奋斗的历程 .叙述 中注意详略和线索 总之 。以现代新诗 为材料 的话题 作文 .写 作 中除 了遵循材 料作 文写 作 的原则 外要 注 意 :主 旨是关键 ,理解要全 面 ,缝 合与消化 。创 新务 为念。
学蜀 2堡01整4年曼弟 9期
以 现 代 诗 歌 为 材 料 的 话题 作 文 的 写作 指 导
王万 松 (河北 省承德 市 高新 区冯 营子 中学 067000)
摘 要 :以现代 新诗为材料的话题作文 .写 作 中除 了遵循 材料 作文 写作 的原 则 外要 注 意 :主 旨是 关键 ,理解要 全面 ,缝合与消化 ,创 新务为念。
,
其二 ,波浪滚滚而来风光无 限 .泥沙深埋地下 默默无闻 ;其 三 ,波 浪常在 动态中喧 嚣 ,泥沙 似 在静态 中沉 积 ;其 四 。波浪借 风乘势 奔涌 。 泥 沙靠 内力凝 聚;其五 ,波浪滚 涌激情 阵阵 , 泥沙淤积历经沧桑 。总之 .波 浪是外在的现 象 。泥沙是 内蕴的力量 。“创造新 陆地的”.不 是那种看似有着滚滚气势 的波浪 .而是这种 微细但却坚韧的 、在悄无声息中奋斗的泥沙。
浅析诗歌类材料作文写作

浅析诗歌类材料作文写作安徽枞阳浮山中学匡林刚【题目设计】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错觉泰戈尔河的此岸暗自叹息——“我相信,一切欢乐都在对岸。
”河的彼岸一声长叹:“唉,也许,幸福尽在对岸。
”你品读这首诗产生了哪些联想或感悟呢?请跟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联想或感悟应是本首诗引发的。
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
③不少于800字。
【写作导引】这是一首蕴含着深刻寓意的哲理诗,理解诗歌的寓意是关键。
诗歌的特点是“用形象说话”。
而形象往往来自于生活,同学们在解读诗歌时只要有“由此及彼”的联想意识,定能激活自己的生活积累,自然地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从而会拥有独特的感悟,此时也就找到了写作切入点,只需言之有理便是成功之作。
具体而言,要想写好这类题目,必须做到以下两点:一是深入理解诗歌蕴含的哲理。
诗题“错觉”的意思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反应。
就其范围来讲有物理、生理、心理、艺术……再审读诗歌的内容:双方均以为对方过得比自己好——它们都没有看到自己的优势,都处在自怨自艾之中。
在这里我们可以借助追问的方式增强对诗歌内涵的理解。
(1)为什么甲乙的想法不谋而合?这是因为它们通过比较(攀比),均以为幸福在对岸,而不在自己身边,陷入心理误区。
以为自己不曾拥有的正是自己想要的;总以为活得不如别人快乐幸福,却不知幸福快乐的根源来自于自己的内心,而不是寄托在别人身上;作为一个独立自足的人应该怎么正视自我的存在?(2)这种想法正确吗?这是心理不健全,不平衡的表现:谁都过得比我好——无论是金钱、地位、名誉,还是爱情、婚姻、工作、职业、成绩等。
这种人不想凭借自己努力去改变现状,却总在不切合实际的幻想中生活,久而久之,就养成悲观、懒惰、热爱空想的病态性格。
(3)怎样纠正这种心理呢?珍惜眼前、在知足中奋进、少些攀比……二是准确而自然地由此及彼展开联想,再现生活情景。
在理解诗歌内涵之后,我们要准确而自然的由此及彼地联想到现实生活,以搜索充足的写作素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类材料作文写作提示作文天地05-17 0733:一、阅读下面一首小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07年广州市一模作文题)在枫叶上露珠红红的闪烁;在荷花上露珠有着泪滴似苍白的透明。
写作提示:应该紧扣露珠的在不同环境下的结果来审题立意。
第一种:同样是露珠,在枫叶上红红地闪烁,在荷花上泪滴似苍白透明。
说明:人在不同的环境(位置、岗位、角色、生活)表现出不同的结果(价值、际遇、成绩、风采),立意1:要选择能让自己闪光的人生环境,而不要最后留下遗憾、伤感立意2:不同的环境(位置、岗位、角色、生活)中表现出不同的人生结果(价值、际遇、成绩、风采),都能焕发光彩。
二、(2006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星星雷诗雁仰望星空的人总以为星星就是宝石,晶莹,透亮,没有所取。
飞上星星的人知道,那儿有灰尘、石渍,和地球上一样复杂。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
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联想与感悟要与整首诗的寓意有关。
②立意自定。
题目自拟。
③不少于800字。
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写作提示:这首诗说的是什么呢?1、距离产生美。
总以为星星是宝石,是因为在仰望它,和它有一段距离;没有距离了,飞上了星星,自然也就没有美可言了,看到的当然是灰尘、石渣。
对人也是这样啊,在对一个人还不怎么了解的时候(特别是恋人),总觉得他什么都是好的;可我们对他熟悉了,他对我们再没有什么秘密的时候,美便不存在了。
实际上,不是美不存在了,而是因为他的缺点挡住了我们的视线,使得我们看不见他的优点罢了。
2、透过现象看本质。
晶莹、透亮、没有纤瑕,这是星星展现在我们面前的现象,它的本质呢?正如诗人所说,是和地球一样复杂。
这是在写星星,又何尝不是在写现实生活呢?遗憾的是,我们常常被一些纷纭的现象所迷惑,把现象当作了本质。
3、理想和现实。
诗歌第一小节写的是理想中的星星,第二小节写的是现实生活中的星星。
我们不是常常把现实理想化吗?正因为把我们尚为涉足的现实理想化了,所以当我们步入现实开始新生活后感到的常常是失望。
这时,就需要我们用一段时间来调整心态了。
三、阅读下面一首小诗,根据要求作文。
老是把自己当做珍珠就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作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路要求:从小诗中,概括出一个话题,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提示:这首小诗是鲁藜所作,题为《泥土》,它既是诗人的自勉,也是对他人的善意告诫永远谦虚谨慎,投身到人民大众的事业中去。
可以“珍珠与泥土”为话题进行立意:①自视“珍珠”、孤芳自赏,会陷入个人利益的泥坑,会常常“痛苦”;②甘于当“泥土”,那种精神会像“珍珠”般闪光;③具有朴实思想的人,永远快乐。
四、阅读下南的短诗,根据诗的意境,发散自己的思维,大胆联想与想象,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沙苗得雨世上好像——只有沙最不值钱然而,最宝贵的东西——金,就在它的里面。
(2007济南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写作提示:这首以《沙》为题的小诗寓意丰富,哲理深刻。
“世上好像——只有沙最不值钱”这是说“沙”在这个世界上最普通、最平凡的东西。
“普通”“平凡”应该是我们从这两句诗中提炼的内涵。
“然而,最宝贵的东西——金,就在它的里面”是说金子就蕴藏在“沙”里面。
“金”代表的是伟大,代表的是富贵。
整个小诗内涵就是:伟大寓于平凡;富贵蕴藏普通。
五、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文。
你知道,你爱惜,太阳天天升起;你不知,你厌恶,太阳天天升起。
请根据你对这首诗的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这首诗表达的主要意思是,“你知道”也好,“你不知”也好,“你爱惜”也好,“你厌恶”也罢,“太阳”都会“天天升起”。
也就是说你的喜怒哀乐,你的主观意愿都左右不了太阳的升起。
在这里,“太阳天天升起”是一种客观存在,而“你知道,你爱惜”“你不知,你厌恶”只是一种主观情感。
主观情感是难以左右客观存在的。
因此,尊重客观存在是这首诗所要思考的核心。
比如我们要尊重自然,尊重事物的发展规律等。
当然,这样思考过后,还可引申为我们要“适应”客观规律。
所以,这首诗的最佳立意是“尊重与适应”,按照这个方向构思,文章是不会走题的。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光和影杜运燮喜爱并走进阳光的人阴影会更引人注目但他朝阳的一面总在反射着亮光害怕并躲避阳光的人阴影会躲过人的眼睛但他本人的整个存在也裹在一片灰黑色之中这些诗行引发了你哪些遐想?请你体会其中的意义,以“走进阳光”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提示:这首诗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走进阳光”与“躲避阳光”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
一种虽有“阴影”,“但他朝阳的一面/总在反射着亮光”;一种虽没有“阴影”,“但他本人的整个存在/也裹在一片灰黑色之中”。
“走进阳光”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一种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更是一种追求卓越的人生的人生姿态。
“躲避阳光”是退缩,是逃避,是不思进取,更是消极心理的集中反映。
这首诗给我们的有正面的积极的思考,也有反面的消极的反思。
这两个方面皆是我们的思考方向,想深想透,巧借自己的学习、生活等感受与体验,完全可以写出一篇激情四溢的妙文。
七、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错觉泰戈尔河的此岸暗自叹息——“我相信,一切欢乐都在对岸。
”河的彼岸一声长叹:“唉,也许,幸福尽在对岸。
”你品读这首诗产生了哪些联想或感悟呢?请跟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联想或感悟应是本首诗引发的。
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
③不少于800字。
(合肥市2007年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写作提示:要想写好这个题目,必须做到以下两点:①这则小诗的内涵要深刻理解。
这则小诗的诗题是“错觉”,查阅《现代汉语词典》知道其意思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反应。
这个解释很好理解。
再看诗歌的内容,这首小诗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河的“此岸”与“彼岸”的“叹息”或“长叹”。
它们为什么“叹息”“长叹”呢?原来,一个说:“我相信,一切欢乐都在对岸。
”一个说:“也许,幸福尽在对岸。
”也就是说,它们都没有看到自己的优势,都处在自怨自艾之中。
这是做这道题审题的关键。
②有了初步的解读,再进行深入的想深想透。
其实我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之中,这种错觉现象处处都是,只要留心皆有发现。
但这只是思考的初步,关键是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错觉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自信,缺乏对自我的认知。
重拾信心,就会发现自己身边处处皆风景,就会发现我自己就是美丽的风景。
“一切欢乐”“快乐”自己也拥有。
因此克服这种“错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树立自己的信念。
可参考拟题《给错觉纠偏》、《重拾自信》、《榜样就在身边》、《墙内开花墙内也很香》等。
八、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统一 (法)雨果在棕色群山起伏的地平线上,太阳,这朵光芒万丈的鲜花,在黄昏时分,把脸儿俯向大地。
一朵新开的银菊,在麦地旁,野草丛中一座行将坍倒的灰色的墙上,怯生生地放射着天真洁白的圆光;而这朵小花儿,就从残破的墙上,注视着那颗,在永恒的碧空里,万古不息地倾泻着流光的巨星。
“至于我,我也在放射光辉!”它向他说道。
这首诗可以引起人们多方面的联想或感悟。
请根据你读这首诗产生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联想或感悟要与整首诗的寓意有关。
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③不少于800字。
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济宁市2007学年度期末考试)写作提示:这首小诗包含“大与小”辩证统一的哲学思想。
“太阳”与“银菊”正是一大一小两个意象。
“太阳”的“大”体现在它有广阔的背景,“在棕色群山起伏的地平线上”,是一朵“光芒万丈的鲜花”。
“银菊”的“小”体现在它有“野草丛”“残破的墙”这样的生存环境,它只能“怯生生地放射着天真洁白的圆光”。
这样的对比,可以看出二者的差距很大,但“至于我,我也在放射光辉!”这一惊天动地的心声,写出了“银菊”虽“小”但志向远大,这是全诗的关键所在,也是要重点思考的地方。
这“小”蕴含着“大”,“小”只是相对的,“大”也是相对的。
“大”与“小”是辩证统一的。
思考到这一步就可以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的一些鲜活素材构思行文。
你可以写一篇记叙文,写某个小人物做出的大事件。
你也可以就生活中的小与大的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写一篇立意高远的议论文。
你也可以写一篇寓言故事,揭示“大”与“小”的辩证关系。
总之只要言之有物,切合题意就完全可以写一篇上乘的佳作。
九、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是条航船让风留给帆方向留给舵船长站的位置留给我在生活的海洋上,每一个人都应该是自己人生航船的船长。
引领自己的人生航船乘风破浪,驶向成功的彼岸。
你,准备好了吗?请围绕“做自己人生的船长”这一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不少于800字;(4)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作文的立意取决于诗的立意。
这首小诗的立意是什么呢?很明白,做自己命运的主宰。
改革开放年代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他们的自我意识都很强。
比起他们迷失过自我的父辈,这是一个时代的进步。
然而,做自己人生航船的船长,也意味着一种责任,一种对自己对人生对历史的一种责任。
所以,每个年满18周岁的公民,都应当问一声自己:我,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就会把人生航船引向成功的彼岸;准备不充分,也会有帆破楫折的危险。
当然,也可以以站在大海边渴求冲浪、渴求风口浪尖的战斗豪情,对未来做一回畅想和憧憬,像暴风雨来临前勇敢的海燕一样。
如果将镜头聚焦别人,那也同样是丰富多彩的。
有的是一部辉煌夺目的史册,有的是写满了遗撼和沮丧的残片。
面对人生之海,珍重书写吧!十、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浪前浪:是你推着我前进吗?后浪:我以为是紧随着你。
于是,前浪和后浪扬声大笑向海。
浪,每个人都见过;由浪联想到生活,联想到人生,却是诗人的独到发现。
诗里的“浪”是一种怎样的形象?它给人一种怎样的人生启迪?请以“浪”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与“浪”的意境有关。
写作提示:前浪说后浪推着自己前进,后浪说自己是紧紧跟随着前浪。
前浪把功劳归于后浪,后浪由衷地赞许前浪。
后浪和前浪彼此谦让、推功、称赞并感谢对方。
这是一种豁达大度的胸襟.令人倾倒的品格。
正是因为有了这种襟怀和气度,才前浪连后浪。
一浪又波,形成了一川奔流到海浩荡澎湃的巨浪。
大海,是它们共同的目标。
这是一种崇高的境界!联系社会生活,可以写老一辈和新一代的人生接力;可以谈相互谦让的美好品德;可以讲团结互助形成合力的重要;可以说伟人目标凝聚人心的作用;也可以从反面入手,鞭挞争功邀宠、相互倾轧的陈规陋习;还可以由浪的团结想到和谐,等等。
十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土附着在大地上你是土壤沉浮在空间里你是尘埃土壤的功用是无比崇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