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性格内向者的十大误解.pdf

合集下载

人们对性格内向者的10大心理误区

人们对性格内向者的10大心理误区

人们对性格内向者的10大心理误区2008年末,我很幸运地发现了一本好书:The Introvert Advantage: How to Thrive in an Extrovert World(内向者优势),作者是心理学博士玛蒂·兰妮(Marti Laney)。

这本书简直就是为像我这样的内向者量身打造的,而且写得又如百科全书般详细。

它不仅解释了我身上的几个孤僻的行为习惯,而且还帮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

认识我的人肯定都会说,“你2啊!到现在你才觉察到自己是个性格内向的人?”但是,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问题就在于给某人贴上一个性格内向的标签本身就是一种非常肤浅的认识。

人性是很复杂的。

书中有一个章节(第71页到75页)就专门探讨了人类的大脑,并分析了内向者与外向者大脑中的神经元在控制通路进行传递时的差异。

如果这本书所论述的理论设想是正确的话,那么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就是:内向者对多巴胺过度敏感,他们受到的来自外界的刺激也会更多,他们也更容易筋疲力尽。

而外向者恰恰相反,他们缺少多巴胺,他们的大脑需要肾上腺来创造多巴胺。

外向者的神经通路也要比内向者的短些,而且他们大脑的血流量也相对要少些。

存储于外向者神经系统中的信息大部分都是通过位于前额叶的布罗卡氏区(Broca’s area)传递的,而这里正是我们大脑运行绝大部分思考的地方。

不幸的是,按照这本书的说法,大概只有25%的人是内向者。

而像我这样极端内向的人则又更少。

由于整个社会缺乏对内向者的了解,所以人们就对这部分少数群体抱有许多的心理误区。

(我要把我想说的话都说出来)下面我就列出这10个比较常见的心理误区(这些是我基于自己的人生经验,然后再参考了这本书的情况下得出的结论)给大家看看。

心理误区1:内向者不喜欢说话并不是这样,内向者不喜欢讲无关紧要的话,但他们有话必说。

一遇到自己所感兴趣的话题,内向者也会滔滔不绝地谈话。

心理误区2:内向者很害羞害羞和这个人是不是内向者一点关系都没有。

19读《内向者心理学》

19读《内向者心理学》

读《内向者心理学》一,判断是否是内向性格的六个问题:1. 放松的时候,你是不是喜欢一个人,或者只跟少数几个好朋友在一起?2. 你是不是经常觉得累?尤其是外出活动回来之后,通常都需要休息一下?3. 你经常都不是侃侃而谈的那个,而是个倾听者?4. 你总是在说话办事前先琢磨一番吗?5. 在群体中会让你感觉不自在吗?你常常因为紧张而大脑短路吗?6. 你是不是不喜欢匆忙行事?二,书中观点摘录:1,严格的环境会对性格内向的人造成伤害,并会减低他们的潜力。

2,性格内向的人并不是不爱交际——他们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社会交往而已。

他们更喜欢一对一的亲密交谈,而群体活动会损耗他们的精力。

3,作者认为,内向外向的区别在于,他们的精力来源不同。

内向的人精力源自自身,外部的刺激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消耗。

外向的人从外部获得能量。

就像太阳能电板。

独处反而像是阴天,让他们失去了能量补给,觉得孤独。

于是,外向的人寻求外部刺激,有很多朋友,参与很多事,人生很有宽度。

内向的人则重在深度。

他们常常深入研究、思考。

太多的外部的信息,反而让他们吃不消。

4,内向外向没有高下之分。

内向者有自己的性格优势。

比如冷静、爱思考,谨慎专注,善于倾听等5,内向者做决定可能思考更长的时间。

如果电话或者其他沟通方式中,来不及细细思考,可以先要求停下,思考一下,做了决定再做沟通。

三,内向的人如何管理精力1,控制个人节奏。

防止别人打乱自己的节奏。

人的身体有周期性,你要知道自己的精力什么时候在高峰,什么时候在低谷。

2,划定自己的边界如果自己的生活没有边界,总是迎合别人,任由别人影响自己,忽视自己的感受,我们很可能因为没有时间恢复精力而感到心力交瘁。

我们也学会拒绝。

拒绝的时候,语调要愉快,但态度要坚决。

不需要道歉或者解释一大堆。

3,找到适合自己的恢复精力的方式。

内向的人更容易精力不足,觉得疲惫。

睡好觉。

早起晒晒太阳。

ps:性格的偏向类型说,现在已经有些失势,更加主流的是特质说。

内向者的10个认知误区

内向者的10个认知误区

内向者的10个认知误区关于内向者的10个认知误区导语:兰妮所著书中有一段描绘了人类的大脑,如果书本背后隐含的科学是正确的话,这就可以证明其实内向者对多巴胺高度过敏,结果导致过多的外界刺激汹涌而来并大大地消耗了他们的精力。

相反地,外向者没有足够的多巴胺,他们的大脑需要肾上腺素来创造足够的多巴胺。

同时,外向者通往大脑的神经路径更短,而且血流量也更少。

外向者的神经系统在传递信息时,大部分时候会绕开位于脑前叶的布罗卡氏区。

这个区域主导大部分的深思。

关于内向者的10个认知误区误区一:内向者不喜欢说话这是不正确的。

内向者不说话仅仅是因为无事可说。

他们不喜欢闲聊。

试着让内向者谈谈他们所感兴趣的事情,你会发现他们讲几天几夜是不会闭嘴的。

误区二:内向者很害羞害羞跟内向一点关系也没有。

内向者不一定都是害怕人群的。

他们需要的只是一个互动的原因,从不为互动而互动。

如果你想跟一位内向者谈话,那你就直接开始讲就好了,不需要担心是否要表现的风度翩翩。

误区三:内向者很粗鲁无礼内向者不认为有兜圈子寒暄的必要。

他们希望每个人都是诚实的。

不幸的是,这种想法在大部分时候都不被人们所接受,因此内向者要融入场景的时候就感受到巨大的压力,这使得他们精疲力尽。

误区四:内向者不喜人正相反,内向者对于他们拥有的少数朋友珍而重之。

他们的好友数量一只手就可以数的过来。

假使你足够幸运让内向者认为你是他的朋友,那么你可能因此就获得了一位终生的益友。

作为一个有内涵的人,一旦你获得了他们的尊重,那你就进入他们的世界并占据一席之地了。

误区五:内向者不喜欢在公共场合露面只要没有什么意义,内向者就不喜欢在公共场合露面。

他们同样喜欢避开公共活动中的复杂之处。

他们能快速地接收信息和经验,因此不需要为了想要获得信息而长久在场。

他们已准备好回家,休养生息,然后处理所有获得的.信息。

事实上,恢复精力对于内向者而言绝对是至关重要的。

误区六:内向者总是想要独处内向者总是悠然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

对性格内向人的十个心理误区

对性格内向人的十个心理误区

对性格内向人的十个心理误区在生活中,每个人的性格都不同,我们可以在身边看到性格外向的人,他们往往给我们阳光和开朗的感觉,同时也有一些性格内向的人,他们会给我们不爱说话,喜欢独处,害羞的感觉,其实,这些都是我们对内向性格朋友们的认识误区。

下面让小编带大家一起了解内向的朋友们吧。

对性格内向人的十个心理误区:心理误区1:内向者不爱说话其实,内向者并不是不爱说话,而是不爱说无关紧要的话。

当遇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时,内向者也会滔滔不绝地谈论。

心理误区2:内向者很害羞其实害羞和这个人是否内向一点关系都没有。

内向者一点都不怕生。

他们需要的仅仅是一个能促使自己与别人进行互动的理由。

他们不会毫无目的地去和别人搭讪。

如果你想和一个内向者聊聊天,你只要先开口说话就行了,不必要去计较繁文缛节。

心理误区3:内向者很粗鲁在与别人见面打招呼时,内向者一般不喜欢说些拐弯抹角的话。

他们希望他人也能像自己那样真诚。

但通常在大部分情景下这都是行不通。

所以内向者很容易出现恐惧交际的社交心理,以致于他们很难融入其他的群体中去。

心理误区4:内向者很古怪内向者常常是个人主义者,他们不从众。

他们更喜欢自己特立独行的生活。

因为他们常为自己考虑,所以就显得和社会那样的不合拍。

他们不会人云亦云,他们在大多数时候都有自己的主见。

心理误区5:内向者不喜欢与人打交道事实上,内向者是不喜欢泛泛之交,他们非常珍惜自己为数不多的几个朋友。

他们随口就能叫出亲密朋友的名字。

假如你很幸运地和一个内向者成为朋友,你们之间的友谊会伴随你们终生的。

你一旦获得了他们的认可,你就真正地走进了他们的生活圈子心理误区6:内向者喜欢独处内向者喜欢思考。

喜欢去解决问题。

不过,如果他们找不到一个可以分享自己的思考乐趣者的话,他们的生活也是非常孤单的。

他们渴望有一个像自己那样真诚的知己。

心理误区7:内向者不喜欢热闹的地方这是没有一点依据的。

内向者不喜欢去热闹的公共场所,是因为他们想避免将自己卷入进集体活动中去,他们只想回到家里去学习和消化所得的信息。

内向者

内向者

内向者在一群人的聚会闲聊时,显得很笨拙或者冷漠;•比起和同事们聚餐,更愿意自己待在家里;•如果被逼无奈一定要参加集体活动,那之后一定会花一些时间恢复情绪;•他们并没有严重到社交焦虑的程度,只是对社交没有热情,更享受独处;……市面上有太多的词来形容这种人:闷、不爱说话、孤僻、傲慢、不合群、反应慢、社恐……这都是贴在他们身上的标签,但却没有一个能够真正定义他们。

内向者(introverts)——这个占人群比例30-50%的庞大群体,却似乎从未被大家真正认识过。

一、“我只是没那么需要和人说话”“你怎么不说话啊?”可能是内向者最怕听到的一句话,通常发生在一群人聚会的时候。

有些温和的人出于善意,会不经意把话头儿递到你嘴里,让你发言;而爽快一点的,则会直截了当问出这句话。

内向者通常很难和他人解释:我们真的只是单纯地没那么需要和别人说话而已啊……外向者通过社交来充电,他们在人际互动中获得能量,且会本能地避免长时间独处,比如四处找人闲聊,因此他们也主导了社交活动。

这变成了一个绝望的悖论:外向者因为更喜社交,而掌握了定义社交环境的权利,使得内向者在其中更加难以自处。

而对于内向者来说,社交是一个十分耗能的过程!他们会本能地回避无意义社交(闲聊)。

我的很多朋友,他们在上班接触一堆人之后,周末只想宅在家看书、刷剧、不想出门。

这并不是孤僻或社恐,也不代表他们讨厌社交时的那些人,独处仅仅是他们“回血”的手段,就像吃饭可以提供能量,睡觉可以恢复精神一样。

二、“喵星人”VS“汪星人”以往的研究者们将“什么不是外向”作为内向的定义:如果外向是指坚定自信的(assertive)、积极热情的(enthusiastic)、喜爱社交的(highly stimulative in social environment)……那么内向则是将以上词汇取反的集合。

但这些无一可以真正描述内向者。

准确地说,内向/外向是关于一个人如何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外向者喜欢并且会主动创造很多刺激:形形色色的人们、各式各样的社交活动,都是他们的精力来源。

过于内向孩子问题及对策

过于内向孩子问题及对策

过于内向孩子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在幼儿园中有这样一类孩子,他们乖巧听话,不淘气不惹事,平时不主动和其他小朋友玩,上课时从来不回答问题,在幼儿园中总是听不见他们的声音。

这样的孩子长期下去会难以适应社会,严重影响社会性发展。

本文试图找出帮助这类孩子的一些具体办法。

最近我们在幼儿园做儿童第二语言的测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遇到了有上述行为问题的孩子。

当我们把测试要求说清楚后,该由他们回答时他们却不开口,手使劲撕衣角,低着头,不吭声,不说会答也不说不会答。

事后我们和老师交谈,得知这些孩子在平时也很内向,老师告诉我们,这些孩子的家长对他们的要求非常严格,但没有太多的时间陪孩子从而忽视了孩子的成长。

一、过于内向孩子形成的原因分析这类孩子过于内向,问题的真正原因是他们的自卑心理,并且这类孩子有极强的自尊心,他们受不了丁点儿的批评,他们觉得被老师批评一次,老师就会永远看不起他们。

(一)经常批评孩子是形成孩子自卑的温床在赏识教育普及的今天,仍有不少父母和老师喜欢批评孩子,或者说批评多于表扬,或说批评与年龄成正比。

我们经常看到父母们使用如下的字句:“你看你,连碗都端不好!”“真是笨死了!这么简单的画都画不好!”“真没出息,脑子用来做什么的?”这些语言是一种负面的暗示,说多了就会在孩子的心里刻下“我不行,我没有能力”的印痕。

(二)缺少成功体验孩子平时做事成功率不高,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经受到了过多的失败与挫折,这也是导致这种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

例如某一口才不太好的学生,一次在大庭广众之下发言失败,受到人们的哄笑,心里感到很不好受,恨不得找个空隙钻到地下去;某幼儿园准备六一儿童节的节目,一小女孩长的很可爱,老师选她参加一个舞蹈节目,她怕自己跳不好而拒绝参加,老师再三鼓励,她最终答应了,可在训练的过程中,指导老师经常说她这儿跳的不对那儿跳的不好,最后这个孩子还是放弃了。

(三)消极的自我暗示消极的自我暗示很容易抑制人的自信心,如果一个学生对自己有较多负面的看法,他就会经常怀疑自己的能力,本来能够做好的事情,他也会认为自己做不好。

性格内向者所遭受的十大误解

性格内向者所遭受的十大误解

性格内向者所遭受的十大误解1、Introverts don’t like to talk。

误会1:内向者不喜爱说话This is not true. Introverts just don’t talk unless they have something to say. They hate small talk. Get an introvert talking about something they are interested in, and they won’t shut up for days。

并不是这样,内向者不说话只是由于他们觉得没什么好说,他们厌烦闲谈扯淡,假如你让一个内向者讲他感到饶有兴趣的事情,他可能连着几天几夜都讲不完。

2、Introverts are shy。

误会2:内向者都很大方Shyness has nothing to do with being an Introvert. Introverts are not necessarily afraid of people. What they need is a reason to interact. They don’t interact for the sake of interacting. If you want to talk to an Introvert, just start talking. Don’t worry about being polite。

内向者没什么好大方的,他们也不是可怕生疏人,他们只是需要一个理由去交际,他们不会为了交际而交际,假如你想和一个内向者相互沟通,那就直接聊吧,不用担忧礼貌问题。

3、Introverts are rude。

误会3:内向者都很无礼Introverts often don’t see a reason for beating around the bush with social pleasantries. They want everyone to just be real and honest. Unfortunately, this is not acceptable in most settings, so Introverts can feel a lot of pressure to fit in, which they find exhausting。

内向的自我评价

内向的自我评价

内向的自我评价内向是一种人格特征,指的是个体更喜欢独处、更注重内心体验,而不太善于社交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作为一个内向者,我认为内向带给我许多独特的优势,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下面是对我内向特质的自我评价。

一、内向特质的优势1. 深思熟虑:内向的我更倾向于在行动之前仔细思考,权衡利弊。

我常常能够提出合理的问题,发现问题的根源,并在解决问题时给出全面的思考方案。

2. 细心观察:内向的我有着敏锐的观察力。

我善于观察周围的细节,从中获取信息。

这使得我在处理复杂的情境中更加深入,能够洞察问题的本质。

3. 集中注意力:相比外向者,内向的我更容易集中注意力。

我可以在嘈杂的环境中保持专注,不受外界干扰。

这个优势在学习和工作中尤为重要,使我能够专注于任务并追求卓越。

4. 独立思考:内向者的思考方式独立,不受他人意见的干扰。

我更倾向于独立思考问题,不会轻易受到他人的影响,有自己的主见和观点。

5. 深情厚意:内向者可能不擅长表达情感,但却能够深情厚意地关心他人。

我虽然不擅长言语表达,却用行动表达自己的关心和爱意,比如在别人困难时给予支持和鼓励。

二、内向特质的挑战1. 社交困难:内向者在与陌生人交流时可能会感到不自在和压力。

我在面对陌生人时会感到一种紧张和害怕,因此社交能力相对较弱。

但是,我会积极面对挑战,尝试主动和他人交流,扩展自己的社交圈。

2. 自我要求过高:内向的我可能对自己有过高的期望,要求自己做到完美。

这种自我要求过高的倾向会给我带来一定的压力和焦虑。

我正努力学会适度放松,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以实现更好的心态平衡。

3. 内向经常被误解:一些人可能错误地认为内向者缺乏自信、缺乏社交能力,甚至是孤僻的。

而事实上,内向并不等同于这些负面的刻板印象。

我希望能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沟通,让更多人了解内向者的真实优势和魅力。

4. 害怕变化和不确定性:内向者通常更倾向于熟悉的环境和稳定的生活方式。

对于变化和不确定性,我可能感到不安和担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common misconceptions about Introverts
关于性格内向者的十大误解
Myth #1 – Introverts don’t like to talk.
误解1:内向者不喜欢说话
This is not true. Introverts just don’t talk unless they have something to say. They hate small talk. Get an introvert talking about something they are interested in, and they won’t shut up for days.
并不是这样,内向者不说话只是因为他们觉得没什么好说,他们讨厌闲谈扯淡,
如果你让一个内向者讲他感兴趣的事情,他可能连着几天几夜都讲不完。

Myth #2 – Introverts are shy.
误解2:内向者都很害羞
Shyness has nothing to do with being an Introvert. Introverts are not necessarily afraid of people. What they need is a reason to interact. They don’t interact for the sake of interacting. If you want to talk to an Introvert,
just start talking. Don’t worry about being polite.
内向者没什么好害羞的,他们也不是害怕陌生人,他们只是需要一个理由去交际,他们不会为了交际而交际,如果你想和一个内向者交流,那就直接聊吧,不用担心礼貌问题。

Myth #3 – Introverts are rude.
误解3:内向者都很无礼
Introverts often don’t see a reason for beating around the bush with social pleasantries. They want everyone to just be real and honest. Unfortunately, this is not acceptable in most settings, so Introverts can feel a lot of pressure
to fit in, which they find exhausting.
内向者通常觉得遵从社交礼仪,拐弯抹角的说话没有一点必要,他们希望每个人都是真实且真诚的,但不幸的是,大多数情况下事情并不是这样,这让内向者感到很大的压力,他们很难融入其中,并为此感到沮丧。

Myth #4 – Introverts don’t like people.
误解4:内向者不合群
On the contrary, Introverts intensely value the few friends they have. They can count their close friends on one hand. If you are lucky enough for an introvert
to consider you a friend, you probably have a loyal ally for life. Once you have earned their respect as being a person of substance, you’re in.
恰好相反,内向者会非常认真的对待他们为数不多的朋友,他们最亲密的朋友或许用一只手就可以统计过来,但如果你有幸被一个性格内向者当做朋友,那你就有了一个终生的盟友,一旦你作为一个人类存在赢得了他们的尊敬,你就入选了。

Myth #5 – Introverts don’t like to go out in public.
误解5:内向者不喜欢去公共场合
Nonsense. Introverts just don’t like to go out in public FOR AS LONG. They also like to avoid the complications that are involved in public activities. They
take in data and experiences very quickly, and as a result, don’t need to be there for long to “get it.” They’re ready to go home, recharge, and process it all. In fact, recharging is absolutely crucial for Introverts.
胡扯,内向者只是尽可能的避免去公共场所,他们同样也会尽量避免卷入复杂的公共活动,因为他们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取需要的数据和经验,所以,他们喜欢在一个地方待很久去“得到某样东西”,他们总是准备着回家,调整,然后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