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题知识点归纳
小说阅读知识点干货(实用型整理)

小说阅读知识点干货(实用性整理)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叙述和深刻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阅读高考考查内容如下:一.人物形象1.人称选用及作用第一人称(有限视角):真实可信①“我”是故事的见证者②“我”的感想与思考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揭示主题)③更好衬托主人公的形象第二人称:亲切自然以对话的口吻叙述,可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显得亲切自然,便于交流感情,用于抒情能增强感染力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多种角度以客观旁述的口吻叙述,可使小说张弛自由,便于多角度塑造人物,表达感情。
2.人物描写的角度正面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
侧面描写:侧面烘托、环境描写、景物描写3.人物描写的作用外貌、动作描写:能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语言描写: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发展;②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4.形象的作用主要形象:主题作用;社会意义;作者意图;读者效果次要形象:线索作用;侧面衬托;群体背景;烘托主题我的作用:线索作用;侧面烘托;叙述真实;推进情节;物象作用:线索作用;显示环境;烘托人物;深化主题二.故事情节1.小说的情节结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写景开头:交待环境、背景;渲染气氛、酝酿情感;暗示主题和人物命运设悬开头:引读者阅读兴趣;引出下文,为下文埋下伏笔故事开头:映衬主要故事;暗示小说主题的普遍性写景结尾:照应开关头、深化主题;给读者相像空间,耐人寻味团圆结尾:符合大众审美;彰显主题;照应开头欧亨利尾:使故事有波澜;引起读者思考;与伏笔照应,意料之外,情理之中高潮结尾:意犹未尽,耐人寻味;留下想像空间悲剧结尾:更感人,引人同情;令人回味,发人沉思2.情节叙述角度的分析人称使用:一二三人称;视角选择:如孩子、老人视角,如果多角度则使故事丰富、真实、立体;叙述方式:顺、倒、插、补、平;叙述风格:辛辣幽默、生动传神、平实自然、口语化等3.各种叙述手法的运用与作用顺序: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写。
小说知识点归纳及例文

小说知识点归纳及例文(总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小说知识点归纳:一.了解小说的有关知识:1、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
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
2、小说的人物描写的方法主要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从描写的角度看,人物描写的角度还可以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也说是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在小说塑造的人物中,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的人物是小说的中心人物,也叫做主人公。
3.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即人物活动、事件发生发展的社会背景,即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他大多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
自然环境指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花鸟虫鱼等场景等。
4、小说的情节一般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些小说还具有序幕、尾声两上部分。
小说的故事情节大都是虚构的,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
概括文章故事情节(复述故事情节)”的方法:①理清故事情节和行文思路;②抓住表明情感变化的词句;③注意文章的情感线索。
注意:情节=主要人物+事件(故事的意义)。
或者:情节=主要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二、掌握小说阅读的基本方法:1、人物描写的作用:⑴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⑵语言描写: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②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⑶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2、赏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1)从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入手。
2)、从分析人物活动的环境入手,探究人物命运与思想性格形成的原因。
3)、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4)、从分析人物间的关系入手。
现代文阅读——小说阅读知识最全梳理值得收藏!

现代⽂阅读——⼩说阅读知识最全梳理值得收藏!根据⾼三⼀轮复习⼩说复习的课堂重点内容整理,涵盖了⼩说的⼤部分考点知识。
⼀、⼩说的三要素:⼈物、情节、环境⼈物⼩说的⼀个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塑造有⾎有⾁、⽣动感⼈的⼈物形象。
所谓典型的艺术形象,指既具有独特⽽鲜明的个性,⼜能反映⼀定社会的某些本质,具有某种共性的⼈物形象。
刻画⼈物形象的主要⽅法有:肖像、语⾔、动作、⼼理、神态、细节描写、正⾯描写、侧⾯描写,以及对⽐烘托,欲扬先抑等等(详细鉴赏⽅法稍后)情节⼩说中⽤以表现主题或⼈物性格的⼀系列有组织的⽣活事件,也就是⼈物在⼀定的时间内的⾏动过程。
情节⼀般包括开端、发展,⾼潮和结局等部分,有的作品兼有序幕和尾声。
我们要透过情节来剖析⼈物的性格及⼩说的主题。
⽐如,《林教头风雪⼭神庙》中林冲逆来顾受、委曲求全的性格和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主题就是随着情节的发展展现出来的。
环境环境是形成⼈物性格,驱使其⾏动的特定场所。
环境包括⾃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
1 ⾃然环境:是⼈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时令、⽓候、地理风貌等。
⾃然环境的描写,常常是为制造⽓氛,衬托⼈物的情趣、⼼境,表现⼈物的⼼理⽽安排的,往往带有作者的感情⾊彩。
⽐如鲁迅《故乡》《药》开头的景物描写。
温习:景物描写的⼀般的作⽤2 社会环境:即⼈物活动、事件发⽣发展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
如《祝福》中,鲁四⽼爷那阴冷的书房,对地狱的迷信、对寡妇的鄙视以及⼈与⼈之间的冷漠关系,构成了祥林嫂⽣活和⼀步步⾛向⽣命尽头的社会环境。
⼆、⼩说要素鉴赏如何鉴赏形象1.从⾏动、语⾔、肖像、⼼理等描写中感受⼈物独特⽽鲜明的个性。
例如,《守财奴》描写葛朗台想撬梳妆匣的⾦板与欧也妮展开争夺时⼿⼀摆⼀推的动作,读者会从这⼀连串的下意识⾏为中,感受到葛朗台占有⾦⼦的疯狂;《祝福》中,祥林嫂重复叙说“狼吃阿⽑”的故事,读者会从中感受到祥林嫂失去爱⼦的悲痛;祥林嫂的眼神变化更让⼈感受到她⽣活境况和精神状态的变化。
小说阅读最全知识点,典藏!

小说阅读(一)小说的情节结构1.小说情节概括1)基本格式:何时何地何人做了何事。
2)按时间: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高潮往往是矛盾冲突最激烈最尖锐的阶段。
《最后一课》:上学路上——上课之后——上课经过——宣布放学。
3)按空间(场面):《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酒店遇故交——市场买刀寻敌——看管草料场——山神庙复仇。
4)按线索:人、物、事、情等。
《清兵卫与葫芦》,弃葫芦——痴葫芦——玩葫芦——卖葫芦(物线)。
《我的叔叔于勒》: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情线)。
5)从某个角度概括示例:《枪口下的人格》从主人公贝尔蒂的角度概括,俘敌——护敌——被俘——脱险——赴死。
6)概括格式:小说以……为线索(或“围绕着……”),先写……,再写……,最后写……2.小说结构特点(1)单线结构(2)双线结构①明暗线:显隐结合,摇曳多姿——鲁迅《药》②双主线: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失街亭》③主次线:主次偕行,相辅相成——《最后一片常青藤叶》明暗双线的好处:一明一暗(一显一隐)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交叉推进,平行展开,相互呼应,彼此映照),形成“悬念”,使故事情节生动(紧凑集中),跌宕有致(引人入胜,曲折紧张);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突出小说……的主题。
(3)一波三折式结构(摇摆式结构):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为一条直线,而往往会在发展或高潮处横生枝节,使情节发生波折,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
情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魄的魅力。
(4)欧亨利式结尾(突转式结尾):指小说的结尾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因美国欧·亨利最擅长这种结构,故称“欧·亨利式”。
作者在结尾出其不意地揭示真相,而这一真相又符合情理,结尾的突转增加了小说情节的生动性。
分析时,一要分析其结尾的出人意料,而要分析其结尾的合理性(即分析前文的铺垫、伏笔、暗示等)。
(5)延迟式情节:作者竭力给故事、人物、心理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在这种捉迷藏式的游戏中,一环扣一环,体现小说的结构张力(使小说故事富有张力),比较典型的小说就是《牲畜林》。
小说阅读知识点归纳总结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细节描写
外貌描写——揭示人物身份、境遇,以形传神动作描写——展示人物精神 面貌、性格特征语言描写——表达人物情感,反映人物性格心理描写—— 揭示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神态描写——揭示人物心理活动,表现人物 性格 侧面描写——起烘托作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细节描写——如见其人,表现人物细微、复杂的情感
【常考形式】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第×段)的主要内容。 2.文章主要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方法指导】
①抓住时间、地点标志 对于按时间、地点转移来安排材料的文章,要抓住表示时间
。
、地点转移的词语,从而梳理故事情节。
②抓住情节变化。
可以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思路来分析,也可以 按“原因—经过—结果”的思路来分析。
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点明背景,暗示社会环境 。②渲染……的气氛。③为下文埋下伏笔(或做铺垫)。 ④表现(或烘托)人物……的心情、性格,烘托人物形象。 ⑤推动情节的发展。⑥揭示(或深化)主题。⑦使读者有 身临其境之感,增强文章感染力。
考点二: 分析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模板: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了一种……的气氛,定下了……的抒情基 调,烘托了……的思想感情,为下文的……情节展开做了铺垫,推动……情 节的发展。 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模板1:突出(烘托、描写、交代)了……为……活动提供了背景。 模板2:烘托(衬托)了……(思想品质、精神世界),有助于塑造…… 的形象/触发……思想情感的转变,推动情节的发展。 【重点提示】
③抓住情感、心理变化 理清作者的情感变化,也就理清了文章的思路。 。
考点一:概括/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
【重点提示】 答题时应分条梳理。概括 事件,既不能遗漏重要情 节,又不能事无巨细,造 成答案太过繁琐,应言简 意赅。有时还需留意字数 限制。
小说阅读知识点整理(修订稿最新)

小说阅读知识点整理一、情节1、情节的具体作用:内容方面:①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时间、地点、背景等)。
②刻画人物性格(情节中有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等描写,包括对其他人物、事件的态度、选择、做法)。
③通过情节冲突、转折,矛盾化解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④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结构方面:⑤线索,串联情节。
⑥照应前文。
⑦承上启下。
⑧引起下文,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2、情节安排方式的效果(1)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
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2)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
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3)就叙述方式来说有倒叙式。
如《祝福》,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地的。
作用是制造悬念,引人入胜;突出人物性格命运;揭示主题。
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补充叙述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
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4)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
给读者想像,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式、喜剧式等。
(欧亨利式结尾:情节突转,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最后一片藤叶》)(5)贯穿情节的线索。
小说线索是贯串整个作品的情节发展的脉络。
它可以是小说中的①某个人物、②某个事物(物线法,比较常见),也可以是③作者的情感、小说的事件,还可以是④故事中的空间、时间。
如《药》中的“人血馒头”。
线索一般有单线和双线两种。
寻找线索的途径有:小说标题和小说中的中心点。
3、情节安排技巧(《三维设计》p115)①悬念(设迷解谜,吸引读者《群山之巅》父亲要求从未打过猎且有公职在身的儿子回家上山学习打猎)②抑扬(欲说其好,先说其坏;或反之)③照应(情节关联)④伏笔(照应之一,前有暗示或提示,前后呈现因果联系,使后文情节自然合理不突兀)⑤对比(事件中人物行为呈现明显相反的表现或结局,)⑥衬托(事件中次要人物为主要人物做陪衬,包括正衬和反衬)⑦铺垫(铺叙垫衬,为衬托主要人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
小说阅读知识点梳理

小说阅读知识点梳理小说三要素1、人物2、情节3、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考点分析:小说考查着重从人物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以及情节等方面设题考查。
同时,注重考查考生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鼓励考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一)小说的人物形象把握人物形象的方法:1、分析环境描写,把握人物性格。
2、抓人物之间的关系,分析故事情节,把握人物性格。
3、分析塑造(描写)人物的方法,把握人物性格。
①抓肖像(神态、外貌);②抓语言(对话/独白);③抓动作(及所做的事);④抓心理;⑤细节描写(神态、语言、动作等);⑥白描⑦对比突出其中直接描写:肖像、语言(对话/独白)、动作、心理、细节、白描等。
间接描写(侧面描写):如正衬、反衬等(以人衬人、以景衬人、以场面衬人)/(环境描写、对比)4、以发展的观点多方面、多角度分析、评价(分析时,从实际出发,不过分拔高人物思想品质;立足原文,概括出原文中没有的东西,不无中生有;全面分析评价人物,不以偏概全。
)人物形象塑造的考查,解题思路应分四步走:①首先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
②然后划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
③接着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
④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分析人物形象答题思路:是一个怎样的人+性格、品质特征+形象的意义。
某一人物在文中的作用:①(人物上)自身形象特点及形象意义;与另一人间的烘托作用:映衬或反衬;②(情节上)推动某一情节的发展;③(主题上)凸显某种主题某一事物形象在文中的作用:①小说这种文体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反应社会生活,因此物象与人物的关联也最突出。
它可以象征人物形象或凸显人物性格。
“锄”象征六安爷的人生和精神,“长城砖”象征主人公老寿山的平凡普通,生活中卖兔苗“上至父母官,下至小百姓,二十元一只。
小说阅读复习知识点整合

小说阅读复习知识点整合
1.小说的基本元素:情节、人物、语言等是构成小说的基本要素。
情
节是小说的骨架,通常包括起始、发展、高潮和结局等部分;人物是小说
中的角色,通过他们的言行来推动情节发展;语言是通过对话、描写等方
式来传达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工具。
2.小说的叙事结构:小说有线性结构和非线性结构两种。
线性结构是
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叙述,依次展现故事发展的过程;非线性结构则以倒叙、插叙等方式来组织故事情节。
3.小说的题材和类型:小说的题材涵盖了人生百态,包括爱情、冒险、历史、科幻等多种类型;根据叙事方式和表现手法的不同,小说可以分为
现实主义小说、浪漫主义小说、推理小说、科幻小说等等。
4.小说的人物塑造:人物是小说中的重要元素,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性格、行动等来使其形象栩栩如生。
人物可以分为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
主要人物通常具有复杂的性格和思想,对情节发展起到重要影响。
5.小说的描写技巧:描写是小说中的重要手法,可以通过描写环境、
描写人物外貌、描写情感等方式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描写可以是直
接描写,也可以是间接描写,还可以通过对比、象征等手法来营造意境。
以上仅为小说阅读复习知识点的基本整合,具体的内容还需根据教材
和参考书进行深入学习和理解。
阅读各类经典小说,多进行阅读理解和分析,有助于提高对小说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阅读题知识点归纳
一、环境题
①(环境本身)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季节;描写了环境的………(特点)。
②(人物)A渲染……气氛,烘托……心情;
B表现……地域风光,映衬……形象;
C渲染…气氛,奠定……的基调,暗示人物命运;
D暗示……社会背景,揭示……性格成因。
③(情节)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导引人物出场。
④(结构)与上下文、首尾、标题之间有无承上启下、铺垫、照应的关系。
⑤(主题)A象征……揭示……主题;B与……形成对比,突出……主题。
二、艺术技巧题:
鉴赏小说情节谋篇布局艺术技巧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表现手法、小说的线索、小说的结构、叙述人称及角度、小说的叙述顺序。
1.小说表现手法:
①设置悬念,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前有伏笔、后有照应;
③铺垫蓄势;
④情节突转,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⑤情节摇摆发展,一波三折,赋予小说更为人心魄的魅力。
(6)误会巧合,引人入胜。
(7)结局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又俗称为“欧·亨利式结尾”。
(8)结局戛然而止,留下空白,激发读者想象。
(9)“黑色幽默”(运用滑稽、夸张变形、双关反语等艺术手法,对社会现实的黑暗进行嘲讽和鞭挞,让人觉得滑稽可笑的同时又令人感到沉重和苦闷。
)
2.小说的线索
小说线索分为单线和双线两种,双线结构,一明一暗,相互交织。
3.小说的结构
传统小说通常以时空为本位的线性结构模式即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而现代小说在结构上赋予小说更多的变化,主要有三种常见结构模式:
一是“延迟”式结构。
一环扣一环,引人入胜。
二是生活的横断面。
将时空浓缩到一个小小的点上,在精巧的结构中展开立体的无限时空间。
三是按照心理时序而展开的意识流结构。
4.小说的叙述人称及角度
叙述角度有“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两种。
“有限视角”好处:完全依赖于人物的眼睛来看小说里的世界,有意隐藏一些环节,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让读者自己去推理、判断与评价。
富有悬念,引人入胜。
第一人称好处: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作品和读者的距离,便于抒发感情。
5.小说的叙述顺序:顺序、插叙和倒叙。
【插叙的作用】(1)(情节):对主要情节作必要补充,使笔墨更集中,情节更加圆满合理;
(2)(结构):为后面某一情节作铺垫;(3)(人物):更好地刻画突出了人物特点;
(4)(主题):暗示……,突出……主题;
【倒叙的作用】
(1)(情节):倒叙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2)(结构):引出下文对……描写;
(3)(人物):倒叙可以突出刻画人物的……特点,使人物形象更鲜明;
(4)(主题):倒叙把事情的结局放在前面,可以使读者更好地去思考小说传达的主旨。
三、“形象”题
1.刻画人物的方法:
①正面描写——直接描写
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肖像、心理表现人物性格特征,如概括介绍、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
补充:细节描写包括场景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等,成功的细节可以增强艺术感染力。
②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A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衬托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B用环境描写或烘托。
③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
四、“主旨”题
1.小说表现主题的方式:
(1) 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
概括主题的格式:小说通过……形象的刻画,歌颂赞扬……。
(2) 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
(常用以小见大手法)
概括主题的格式:小说叙述了……的故事,讽刺揭露……,表明作者(情感态度)……。
(3) 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
(常用象征手法)
概括主题的格式:小说通过……的寓言故事,揭示……人生道理。
(4) 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
(常用想象、夸张、变形、象征、荒诞手法)
小说通过想象、夸张、变形、象征、荒诞等手段虚构了一个……的故事,表现了作者对什么现象的反思或对……的困惑。
2.理解虚构对于小说的重要意义
小说中的真实是对生活的提炼,是一种想象和虚构的真实,小说最终要表达的不是某种事实,而是一种内心的真实,一种具有审美魅力的真实·
五、分析标题
1.小说标题的含意(双重或多重)
①语境意义。
②是否有比喻象征意义。
③是否有一语双关,双层含义。
2.小说标题的用意(作用、效果、好处)
①(情节):是否点明时间地点及故事背景。
是否概括点明小说的主要情节。
②(结构):线索?悬念?
③(人物):是否揭示人物形象的特点。
④(主题):题眼?是否暗示比喻象征、揭示小说主旨,深化主题。
六、分析语言
小说语言分为人物语言、叙述和描写语言
从三方面入手:
①人物语言:个性化,充分显示了其身份性格精神品质。
并举小说中的人物语言分析人物性格。
②叙述语言:简洁传神或冷静客观或幽默风趣、含蓄俏皮或典雅庄重。
③描写语言有表现力、感染力,令读者如见其人、如听其言,仿佛亲临其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