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综合题

合集下载

三角函数和平面向量专题练习2

三角函数和平面向量专题练习2
26 π 且与点 A 相距10 13 海里 45° + θ , sin , 0 θ = < θ < 26 2

B
的位置 C 处 (1) 求该船的行驶速度.
西
A
45° θ
C D

(2) 若该船不改变航行方向,判断它是否会进入警戒 水域,并说明理由.
P E Q
20 用 a, b, c 分别表示 ∆ABC 的三个内角 A, B, C 所对的边的边长, R 表示 ∆ABC 的外接圆半径 (1)如图在 O 以为圆心,半径为 2 的 O 中, BC , BA 分别是 O 的弦,其中 BC = 2, ∠ABC = 45° ,求 弦 AB 的长 (2)在 ∆ABC 中,若 ∠C 为钝角,求证: a 2 + b 2 ≤ 4 R 2 (3)给定三个正实数 a, b, R ,其中 a ≥ b ,问 a, b, R 满足怎样的关系是时,以 a, b 为边长,以 R 为外 接圆半径的 ∆ABC 不存在,存在一个,或存在两个(全等的 三角 形 算作同 一个 ), 在 ∆ABC 存 在的 情况 下 ,用 a, b, R 表 示c
uuu r uuur
1 2
16. 在三角形 ABC 中, 用 a, b, c 分别表示 ∆ABC 的三个内角 A, B, C 所对的边的边长,已知
∠B = 45° , b = 10, cos C = 2 5 5
(1)求边长 BC 的值 (2 若 AB 的中点为 D ,求中线 CD 的值.
2/8
π π 17. 已知函数 f ( x ) = 2 sin x + − 2 cos x, x ∈ , π 6 2
2 n 为偶数时, ○
f n (θ ) = sin n θ + cos n θ ,∴ f n′ (θ ) = n sin n −1 θ ⋅ cos θ − n cos n −1 θ sin θ = n sin θ cos θ ( sin n − 2 θ − cos n − 2 θ )

平面向量综合题答案

平面向量综合题答案

1、已知O 是平面上一定点,A 、B 、C 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个点,动点P 满足[).,0(+∞∈++=λλ则P 点的轨迹一定通过△ABC 的(A )A .重心B .垂心C .内心D .外心3、已知向量OA ,OB 的夹角为60°,|OA |=|OB |=2,若OC =2OA +OB ,则△ABC 为( C ) A. 等腰三角形 B. 等边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D. 等腰直角三角形【方法】选择基底;数量积公式4、非零向量OA a =,OB b =,若点B 关于OA 所在直线的对称点为1B ,则向量1OB OB +为( A )A 、22(a b )aa⋅ B 、2(a b )aa⋅ C 、2(a b )aa⋅ D 、(a b )a a⋅【方法】待定系数法;向量三角形法则5、如右图所示,,,A B C 是圆O 上的三点,CO 的延长线与线段AB交于圆内一点D ,若OC xOA yOB =+,则( C ) A .01x y <+< B .1x y +>C .1x y +<-D .10x y -<+<6、定义平面向量的正弦积为||||sin 2a b a b θ⋅=,(其中θ为a 、b 的夹角),已知△ABC 中,AB BC ⋅=BC CA ⋅,则此三角形一定是( A )A .等腰三角形B . 直角三角形C . 锐角三角形D . 钝角三角形7、已知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相交于一点,()1,3 AC=,()3,1BD=-,则AB CD⋅的取值范围是()A.()2,0B.(]4,0C.[)0,2-D.[)0,4-【答案】C.【解析】取(0,0)A,则(1,3)C;设11(,)B x y,22(,)D x y,则21213,1.x xy y⎧-=-⎪⎨-=⎪⎩所以()()1122,3,1AB x y x y==+-,()221,3CD x y=--,求得22223131()()2222AB CD x y-+⋅=++--≥-,当1131,231,2xy⎧+=⎪⎪⎨-⎪=⎪⎩且2231,231,2xy⎧-+=⎪⎪⎨+⎪=⎪⎩时,AB CD⋅取到最小值2-,此时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恰好相交于一点,故选C.9、已知点OAOQOPAyxyxyxyxP(sin),0,3(,13211294:),(∠⎪⎩⎪⎨⎧≤--≤-+≥-+则设的坐标满足为坐标原点)的最大值为 510、如图,已知1||=→OA,3||=→OB,0=⋅→→OBOA点C在线段AB上,且AOC∠=030,设→→→+=OBnOAmOC,)(Rnm∈,则mn等于 311、已知→→ba,为平面向量,若→→+ba与→a的夹角为3π,→→+ba与→b的夹角为4π,则→→||||ba=【解】图解法12、已知直线x y a +=与圆224x y +=交于,A B 两点,且||||OA OB OA OB +=-(其中O 为坐标原点),则实数a 的值为 2或2-13、设O 为ABC ∆的外心,且543=++ ,则ABC ∆的内角C 的值为4π【方法】基底选择C AOB ∠=∠2 , o 22900)5()43(=∠⇒=•⇒-=+→→→→→AOB OB OA OC OB OA15、设P 为ABC ∆所在平面内一点,且→→→→=--025AC AB AP ,则PAB ∆的面积与ABC ∆的面积之比等于 15【方法】图解法;向量平行四边形法则16、在直角△ABC 中,︒=∠90BCA ,1==CB CA ,P 为AB 边上的点且AB AP λ=,若PB PA AB CP ⋅≥⋅,则λ的取值范围是 ]1,222[- 【方法】建立坐标系18、在ABC ∆中,点D 在线段BC 的延长线上,且→→=CD BC 3,点O 在线段CD 上(与点C 、D 不重合),若→→→-+=AC x AB x AO )1(则x 的取值范围是 1(,0)3-【方法】选择基底;向量相等19、在△ABC 中,E 、F 分别为AB ,AC 中点.P 为EF 上任一点,实数x ,y 满足PA +x PB +y PC =0.设△ABC ,△PBC ,△PCA ,△P AB 的面积分别为S ,1S ,2S ,3S ,记11S S λ=,22SS λ=,33S Sλ=,则当λ2·λ3取最大值时,2x +y 的值为220、已知向量与AC 的夹角为0120,32==,若+=λ,且,⊥,则实数λ的值为712 【解析】 0)()(=-⋅+=⋅λ得712039430))()(22=⇒=++--⇒=⋅-+-⋅λλλλλAB AC AC AB AC AB ,选D21、已知向量与AC 的夹角为0120,32==,若+=λ,且,⊥,则实数λ的值为712 【解】 0)()(=-⋅+=⋅λ得712039430))()(22=⇒=++--⇒=⋅-+-⋅λλλλλ,选D 22、已知点G 是ABC ∆的重心,AB μλ+=(λ, R ∈μ ),若0120=∠A ,2-=⋅AC AB3223、在矩形ABCD P若→→→+=AD AB AP μλ,24、P 是ABC ∆所在平面上一点,满足→→→→=++AB PC PB PA 2,若12ABC S ∆=,则PAB ∆的面积为4【解析】由()22PA PB PC AB PB PA ++==-,得3PA PB PC CB =-=,所以PABC ,且13PA BC=,ABC∆的边AB上的高是ABP∆边AB上的高的3倍,所以13ABPABCSS∆∆=,由12,4ABC ABPS S∆∆=∴=25、已知点O为ABC∆内一点,且→→→→=++0OCOBOA则:ABC BOCS S∆∆=________3:1.【解】330OA OB OC OA OA AB OA AC OA AB AC OA AD++=++++=++=+=,即3AO AD=,又12AE AD=,所以有21,33AO AE OE AE==即,则:ABC BOCS S∆∆=3:1AE OE=:.26、已知菱形ABCD的边长为a,∠DAB=60°,2EC DE=,则.AE DB的值为32a-.27、如图,∆AO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1OA=,CO为斜边AB的高,点P在射线CO上,则AP⋅OP 的最小值为18-.【解析】如图所示,AP =OP -OA ,设0t OP =≥.∴()2AP ⋅OP =OP -OA ⋅OP =OP -OA ⋅OP2222112488t t t⎛⎫=-=--≥- ⎪ ⎪⎝⎭,当24t =时取等号,∴AP ⋅OP 的最小值为18-.28、在长方形ABCD 中,,,12==AD AB 点N M 、分别是CD BC 、边上的点,且._________,的取值范围是则AN AM CDCN BCBM ⋅=2),(4329、在ABC ∆中,若D 是AB 的中点,P 在线段CD 上移动,当222CP BP AP ++最小时,求:PC PD 的比值为 230、在ABC ∆中,D 是BC 上一点,→→-=DB DC 2,若2||=→AB ,3||=→AC ,则||→AD 的取值范围为 .)37,31(31、已知平面向量)(,βαβα≠满足2=α,且α与αβ-的夹角为120°,t R ∈,则βαt t +-)1( 的取值范围是 ),3[+∞.32、 设点M 是线段BC 的中点,点A 在直线BC 外,ABC ∆中BC 边上的高为h ,且216BC =||||→→→→-=+AC AB AC AB 则h 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___2.平面向量8.O 是ABC ∆所在平面内一点,动点P 满足(),0sin sin AB AC OP OA AB BAC Cλλ=++>,则动点P 的轨迹一定通过ABC ∆的 ( C )(A) 内心 (B) 外心 (C) 重心 (D) 垂心10.如图放置的正方形, 1.,ABCD AB A D =分别在x 轴、y 轴的正半轴(含原点) 上滑动,则OC OB ⋅的最大值是 ( D ) (A) 1 (B)2(C) 3 (D) 2ABOC第10题图13.已知正△ABC 的边长为1,点G 为边BC 的中点,点,D E 是线段,AB AC 上的动点,DE 中点为F .若AD AB λ=,(12)AE AC λ=-()λ∈R ,则FG 的取值范围为 17,24⎡⎤⎢⎥⎣⎦.14@.如图,//AB MN ,且2OA OM =,若OP xOA yOB =+,(其中,x y R ∈),则终点P 落在阴影部分(含边界) 时,21y x x +++的取值范围是 4[,4]3 .16.已知O 是ABC ∆的外心,2,3AB AC ==,若AO xAB y AC =+且21x y +=,则cos BAC ∠=4316.已知(0,0)O ,(cos ,sin )A αα,(cos ,sin )B ββ,(cos ,sin )C γγ,若(2)0kOA k OB OC +-+=,(02)k <<,则cos()αβ-的最大值是 12-.14.已知向量,a b 满足:||13a =,||1b =,|5|12a b -≤,则b 在a 上的投影的取值范围是 5113[,].8.(2009山东卷理)设P 是△ABC 所在平面内的一点,2BC BA BP +=,则( ) A.0PA PB += B.0PC PA += C.0PB PC += D.0PA PB PC ++= 【解析】:因为2BC BA BP +=,所以点P 为线段AC 的中点,所以应该选B 。

专题03 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综合问题(答题指导)(解析版)

专题03 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综合问题(答题指导)(解析版)

专题03 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综合问题(答题指导)【题型解读】题型特点命题趋势▶▶题型一: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1.注意对基本三角函数y =sin x ,y =cos x 的图象与性质的理解与记忆,有关三角函数的五点作图、图象的平移、由图象求解析式、周期、单调区间、最值和奇偶性等问题的求解,通常先将给出的函数转化为y =A sin(ωx +φ)的形式,然后利用整体代换的方法求解. 2.解决三角函数图象与性质综合问题的步骤 (1)将f (x )化为a sin x +b cos x 的形式. (2)构造f (x )=a 2+b 2⎝⎛⎭⎪⎫a a 2+b 2·sin x +b a 2+b 2·cos x . (3)和角公式逆用,得f (x )=a 2+b 2sin(x +φ)(其中φ为辅助角). (4)利用f (x )=a 2+b 2sin(x +φ)研究三角函数的性质. (5)反思回顾,查看关键点、易错点和答题规范.【例1】 (2017·山东卷)设函数f (x )=sin ⎝ ⎛⎭⎪⎫ωx -π6+sin ⎝ ⎛⎭⎪⎫ωx -π2,其中0<ω<3.已知f ⎝ ⎛⎭⎪⎫π6=0.(1)求ω;(2)将函数y =f (x )的图象上各点的横坐标伸长为原来的2倍(纵坐标不变),再将得到的图象向左平移π4个单位,得到函数y =g (x )的图象,求g (x )在⎣⎢⎡⎦⎥⎤-π4,3π4上的最小值.【答案】见解析【解析】(1)因为f (x )=sin ⎝ ⎛⎭⎪⎫ωx -π6+sin ⎝⎛⎭⎪⎫ωx -π2,所以f (x )=32sin ωx -12cos ωx -cos ωx =32sinωx -32cos ωx =3⎝ ⎛⎭⎪⎫12sin ωx -32cos ωx =3sin ⎝ ⎛⎭⎪⎫ωx -π3.因为f ⎝ ⎛⎭⎪⎫π6=0,所以ωπ6-π3=k π,k ∈Z .故ω=6k +2,k ∈Z .又0<ω<3,所以ω=2.(2)由(1)得f (x )=3sin ⎝ ⎛⎭⎪⎫2x -π3,所以g (x )=3sin ⎝ ⎛⎭⎪⎫x +π4-π3=3sin ⎝ ⎛⎭⎪⎫x -π12.因为x ∈⎣⎢⎡⎦⎥⎤-π4,3π4,所以x -π12∈⎣⎢⎡⎦⎥⎤-π3,2π3,当x -π12=-π3,即x =-π4时,g (x )取得最小值-32.【素养解读】本题中图象的变换考查了数学直观的核心素养,将复杂的三角函数通过变形整理得到正弦型函数,从而便于对性质的研究,考查数学建模的核心素养.【突破训练1】 设函数f (x )=32-3sin 2ωx -sin ωx cos ωx (ω>0),且y =f (x )的图象的一个对称中心到最近的对称轴的距离为π4.(1)求ω的值;(2)求f (x )在区间⎣⎢⎡⎦⎥⎤π,3π2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答案】见解析 【解析】(1)f (x )=32-3·1-cos2ωx 2-12sin2ωx =32cos2ωx -12sin2ωx = -sin ⎝ ⎛⎭⎪⎫2ωx -π3.因为y =f (x )的图象的一个对称中心到最近的对称轴的距离为π4,故该函数的周期T =4×π4=π.又ω>0,所以2π2ω=π,因此ω=1.(2)由(1)知f (x )=-sin ⎝ ⎛⎭⎪⎫2x -π3.当π≤x ≤3π2时,5π3≤2x -π3≤8π3,所以-32=sin 5π3≤sin ⎝ ⎛⎭⎪⎫2x -π3≤sin 5π2=1,所以-1≤f (x )≤32,即f (x )在区间⎣⎢⎡⎦⎥⎤π,3π2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32,-1.▶▶题型二 解三角形1.高考对解三角形的考查,以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综合运用为主.其命题规律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看:(1)从内容上看,主要考查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以及三角函数公式,一般是以三角形或其他平面图形为背景,结合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考查学生利用三角函数公式处理问题的能力;(2)从命题角度看,主要是在三角恒等变换的基础上融合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在知识的交汇处命题. 2.用正、余弦定理求解三角形的步骤第一步:找条件,寻找三角形中已知的边和角,确定转化方向.第二步:定工具,根据已知条件和转化方向,选择使用的定理和公式,实施边角之间的转化. 第三步:求结果,根据前两步分析,代入求值得出结果.第四步:再反思,转化过程中要注意转化的方向,审视结果的合理性.【例2】 在△ABC 中,a ,b ,c 分别为角A ,B ,C 的对边,且cos(C +B)cos(C -B)=cos2A -sin Csin B . (1)求A ;(2)若a =3,求b +2c 的最大值. 【答案】见解析【解析】(1)cos(C +B)cos(C -B)=cos2A -sinCsinB =cos2(C +B)-sinCsinB ,则cos(C +B)[cos(C -B)-cos(C +B)]=-sinCsinB ,则-cosA·2sinCsinB=-sinCsinB ,可得cosA =12,因为0<A <π,所以A=60°.(2)由a sinA =b sinB =csinC =23,得b +2c =23(sinB +2sinC)=23[sinB +2sin(120°-B)]=23(2sinB+3cosB)=221sin(B +φ),其中tanφ=32,φ∈⎝ ⎛⎭⎪⎫0,π2.由B ∈⎝ ⎛⎭⎪⎫0,2π3得B +φ∈⎝⎛⎭⎪⎫0,7π6,所以sin(B +φ)的最大值为1,所以b +2c 的最大值为221.【素养解读】试题把设定的方程与三角形内含的方程(三角形的正弦定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建立联系,从而求得三角形的部分度量关系,体现了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的核心素养.【突破训练2】 (2017·天津卷)在△ABC 中,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已知a >b ,a =5,c =6,sin B =35.(1)求b 和sin A 的值; (2)求sin ⎝ ⎛⎭⎪⎫2A +π4的值.【答案】见解析【解析】(1)在△ABC 中,因为a >b ,故由sin B =35,可得cos B =45.由已知和余弦定理,有b 2=a 2+c 2-2ac cos B=13,所以b =13.由正弦定理得sin A =a sin B b =31313. (2)由(1)及a <c ,得cos A =21313,所以sin2A =2sin A cos A =1213,cos2A =1-2sin 2A =-513.故sin ⎝⎛⎭⎪⎫2A +π4=sin2A cos π4+cos 2A ·sin π4=7226.▶▶题型三 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的综合1.三角函数、解三角形与平面向量的综合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以三角函数式作为向量的坐标,由两个向量共线、垂直、求模或求数量积获得三角函数解析式;(2)根据平面向量加法、减法的几何意义构造三角形,然后利用正、余弦定理解决问题.2.(1)向量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工具,是一个载体,通常是用向量的数量积运算或性质转化成三角函数问题.(2)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要结合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进行转化,注意角的范围对变形过程的影响. 【例3】 (2019·佛山调考)已知函数f (x )=a ·b ,其中a =(2cos x ,-3sin2x ),b =(cos x,1),x ∈R .(1)求函数y =f (x )的单调递减区间;(2)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f (A )=-1,a =7,且向量m =(3,sin B )与n =(2,sin C )共线,求边长b 和c 的值. 【答案】见解析【解析】(1)f (x )=a ·b =2cos 2x -3sin2x =1+cos2x -3sin2x =1+2cos ⎝ ⎛⎭⎪⎫2x +π3,由2k π≤2x +π3≤2k π+π(k ∈Z ),解得k π-π6≤x ≤k π+π3(k ∈Z ),所以f (x )的单调递减区间为⎣⎢⎡⎦⎥⎤k π-π6,k π+π3(k ∈Z ).(2)因为f (A )=1+2cos ⎝ ⎛⎭⎪⎫2A +π3=-1,所以cos ⎝ ⎛⎭⎪⎫2A +π3=-1.因为0<A <π,所以π3<2A +π3<7π3,所以2A +π3=π,即A =π3.因为a =7,由余弦定理得a 2=b 2+c 2-2bc cos A =(b +c )2-3bc =7.①因为向量m =(3,sin B )与n =(2,sin C )共线,所以2sin B =3sinC . 由正弦定理得2b =3c ,② 由①②可得b =3,c =2.【突破训练3】(2019·湖北八校联考) 已知△ABC 的面积为S ,且32AB →·AC →=S ,|AC →-AB →|=3.(1)若f (x )=2cos(ωx +B )(ω>0)的图象与直线y =2相邻两个交点间的最短距离为2,且f ⎝ ⎛⎭⎪⎫16=1,求△ABC 的面积S ;(2)求S +3 3 cos B cos C 的最大值. 【答案】见解析【解析】设△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 因为32AB →·AC →=S ,所以32bc cos A =12bc sin A , 解得tan A =3,所以A =π3.由|AC →-AB →|=3得|BC →|=a =3.(1)因为f (x )=2cos(ωx +B )(ω>0)的图象与直线y =2相邻两个交点间的最短距离T =2,即2πω=2,解得ω=π,故f (x )=2cos(πx +B ).又f ⎝ ⎛⎭⎪⎫16=2cos ⎝⎛⎭⎪⎫π6+B =1,即cos ⎝ ⎛⎭⎪⎫π6+B =12.因为B 是△ABC 的内角,所以B =π6,从而△ABC 是直角三角形,所以b =3,所以S △ABC =12ab =332.(2)由题意知A =π3,a =3,设△ABC 的外接圆半径为R ,则2R =a sin A = 332=23,解得R =3,所以S+33cos B cos C =12bc sin A +33cos B cos C =34bc +33cos B cos C =33sin B sin C +33cos B cos C =33cos(B -C ),故S +33cos B cos C 的最大值为3 3.。

高三数学三角函数综合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数学三角函数综合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数学三角函数综合试题答案及解析1.已知函数,则的值为 .【答案】.【解析】∵,两边求导,∴,令,得,∴,∴,即.【考点】导数的运用.2.已知函数.(1)求的最小正周期和最小值;(2)若,且,求的值.【答案】(1),;(2).【解析】(1)首先根据二倍角公式进行化简,并将函数的解析式化为的形式,然后利用最小正周期公式,最小值为,可得结果;(2)将代入,化简,利用得到三角函数值,根据,得到的值.此题考察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属于基础题.试题解析:(1)解:, 4分,,所以的最小正周期为,最小值为. 8分(2)解:,所以, 11分因为,,所以,因此的值为. 13分【考点】1.三角函数的化简;2.三角函数的求值.3.函数的值域为.【答案】【解析】令,则.【考点】1、三角函数;2、二次函数;3、换元法.4.已知,,则x= .(结果用反三角函数表示)【答案】【解析】本题关键是注意反三角函数值的取值范围,适当利用诱导公式,,,而,故,即.【考点】反正弦函数.5.已知函数.(Ⅰ)求的单调减区间;(Ⅱ)求在区间上最大值和最小值.【答案】(Ⅰ)函数的单调减区间是:;(Ⅱ).【解析】(Ⅰ)将降次化一,化为的形式,然后利用正弦函数的单调区间,即可求得其单调递增区间.(Ⅱ)由(Ⅰ)可得,又的范围为,由此可得的范围,进而求得的范围.试题解析:.函数的单调减区间是:.的范围为,所以,所以即:【考点】1、三角恒等变换;2、三角函数的单调区间及范围.6.如图,两座建筑物的底部都在同一个水平面上,且均与水平面垂直,它们的高度分别是9和15,从建筑物的顶部看建筑物的视角.⑴求的长度;⑵在线段上取一点点与点不重合),从点看这两座建筑物的视角分别为问点在何处时,最小?【答案】⑴;⑵当为时,取得最小值.【解析】⑴根据题中图形和条件不难想到作,垂足为,则可题中所有条件集中到两个直角三角形中,由,而在中,再由两角和的正切公式即可求出的值,又,可求出的值;⑵由题意易得在两直角三角形中,可得,再由两角和的正切公式可求出的表达式,由函数的特征,可通过导数求出函数的单调性和最值,进而求出的最小值,即可确定出的最小值.试题解析:⑴作,垂足为,则,,设,则 2分,化简得,解之得,或(舍)答:的长度为. 6分⑵设,则,. 8分设,,令,因为,得,当时,,是减函数;当时,,是增函数,所以,当时,取得最小值,即取得最小值, 12分因为恒成立,所以,所以,,因为在上是增函数,所以当时,取得最小值.答:当为时,取得最小值. 14分【考点】1.两角和差的正切公式;2.直角三角形中正切的表示;3.导数在函数中的运用7.已知以角为钝角的的三角形内角的对边分别为、、,,且与垂直.(1)求角的大小;(2)求的取值范围【答案】(1);(2).【解析】(1)观察要求的结论,易知要列出的边角之间的关系,题中只有与垂直提供的等量关系是,即,这正是我们需要的边角关系.因为要求角,故把等式中的边化为角,我们用正弦定理,,,代入上述等式得,得出,从而可求出角;(2)要求的范围,式子中有两个角不太好计算,可以先把两个角化为一个角,由(1),从而,再所其化为一个三角函数(这是解三角函数问题常用方法),下面只要注意这个范围即可.试题解析:1)∵垂直,∴(2分)由正弦定理得(4分)∵,∴,(6分)又∵∠B是钝角,∴∠B(7分)(2)(3分)由(1)知A∈(0,),, (4分),(6分)∴的取值范围是(7分)【考点】(1)向量的垂直,正弦定理;(2)三角函数的值域.8.已知向量,,(Ⅰ)若,求的值;(Ⅱ)在中,角的对边分别是,且满足,求函数的取值范围.【答案】(1);(2).【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二倍角公式、余弦定理、三角函数的值域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用三角公式进行三角变换的能力和基本的运算能力.第一问,利用向量的数量积将坐标代入得表达式,利用倍角公式、两角和的正弦公式化简表达式,因为,所以得到,而所求中的角是的2倍,利用二倍角公式计算;第二问,利用余弦定理将已知转化,得到,得到,得到角的范围,代入到中求值域.试题解析:(Ⅰ)∵,而,∴,∴,(Ⅱ)∵,∴,即,∴,又∵,∴,又∵,∴,∴.【考点】1.向量的数量积;2.倍角公式;3.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4.余弦公式;5.三角函数的值域.9.若,且,则 ( )A.B.C.D.【答案】B.【解析】,故选B.【考点】1.三角函数诱导公式;2.三角函数平方关系.10.在△ABC中,角均为锐角,且,则△ABC的形状是()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等腰三角形D.钝角三角形【答案】D.【解析】又角均为锐角,则且中,,故选D.【考点】1.诱导公式;2.正弦函数的单调性.11.已知函数为常数).(Ⅰ)求函数的最小正周期;(Ⅱ)若时,的最小值为,求a的值.【答案】(Ⅰ)的最小正周期;(Ⅱ).【解析】(Ⅰ)求函数的最小正周期,由函数为常数),通过三角恒等变化,把它转化为一个角的一个三角函数,从而可求函数的最小正周期;(Ⅱ)利用三角函数的图像,及,可求出的最小值,让最小值等于,可求出a的值.试题解析:(Ⅰ)∴的最小正周期(Ⅱ)时,时,取得最小值【考点】三角函数的性质.12.已知函数.(1)求函数的最小正周期;(2)求函数在区间上的函数值的取值范围.【答案】(1);(2).【解析】(1)函数.通过二倍角的逆运算将单角升为二倍角,再化为一个三角函数的形式,从而求出函数的周期.(2)x的范围是所以正弦函数在是递增的.所以f(x)的范围是本题考查三角函数的单调性,最值,三角函数的化一公式,涉及二倍角的逆运算等.三角函数的问题要关注角度的变化,角度统一,二次式化为一次的,三角函数名称相互转化.切化弦,弦化切等数学思想.试题解析:(1) 4分6分故的最小正周期为 8分(2)当时, 10分故所求的值域为 12分【考点】1.三角函数的化一公式.2.二倍角公式.3.函数的单调性最值问题.13.下列命题中:函数的最小值是;②在中,若,则是等腰或直角三角形;③如果正实数满足,则;④如果是可导函数,则是函数在处取到极值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其中正确的命题是_____________.【答案】②③④.【解析】当,等号成立时当且仅当“即”,显然不成立,则命题①不正确;在中,若,则或,则是等腰或直角三角形,故②正确;由,因为正实数,满足,所以,故③正确;如果是可导函数,若函数在处取到极值,则,当,,但函数在处无极值,则是函数在处取到极值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故④正确.【考点】基本不等式、三角函数性质、不等式及导数的性质.14.已知向量,函数.(1)求函数的最小正周期;(2)已知分别为内角、、的对边, 其中为锐角,且,求和的面积.【答案】(1);(2).【解析】(1)根据题意,再利用二倍角公式及辅助角公式将化简为;(2)将代入,得,因为,所以,再利用余弦定理,解出,最后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求出. 试题解析:(1)由题意所以.由(1),因为,所以,解得.又余弦定理,所以,解得,所以.【考点】1.三角函数恒等变形;2.三角函数周期;3.余弦定理及三角形面积公式.15.已知,,其中,若函数,且函数的图象与直线y=2两相邻公共点间的距离为.(l)求的值;(2)在△ABC中,以a,b,c(分别是角A,B,C的对边,且,求△ABC周长的取值范围.【答案】(1);(2).【解析】(1)先根据,结合二倍角公式以及和角公式化简,求得,函数最大值是,那么函数的图像与直线两相邻公共点间的距离正好是一个周期,然后根据求解的值;(2)先将代入函数的解析式得到:,由已知条件以及,结合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可以解得,所以,由正弦定理得,那么的周长可以表示为:,由差角公式以及和角公式将此式化简整理得,,结合角的取值以及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可得.试题解析:(1), 3分∵,∴函数的周期,∵函数的图象与直线两相邻公共点间的距离为.∴,解得. 4分(2)由(Ⅰ)可知,,∵,∴,即,又∵,∴,∴,解得. 7分由正弦定理得:,所以周长为:, 10分,所以三角形周长的取值范围是. 12分【考点】1.和角公式;2.差角公式;3.二倍角公式;4.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5.正弦定理16.已知向量,(Ⅰ)当时,求的值;(Ⅱ)求函数在上的值域.【答案】(Ⅰ);(Ⅱ).【解析】(Ⅰ)本小题主要利用向量平行的坐标运算得到,然后解出,再利用二倍角正切公式可得;(Ⅱ)本小题首先化简函数解析式,然后根据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得到三角函数的取值范围,进而求值域;试题解析:(Ⅰ),, 2分即,, 4分6分(Ⅱ)=10分,12分,即 14分【考点】1.平行向量;2.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17.已知 .【答案】【解析】.【考点】1.两角差的正切公式;2.三角函数的拆角方法.18.已知∈(,),sin=,则tan()等于()A.-7B.-C.7D.【答案】A.【解析】由题意,则.【考点】三角函数运算.19.在中,的对边分别为且成等差数列.(1)求B的值;(2)求的范围.【答案】(1);(2)【解析】(1)对于三角形问题中的边角混合的式子,可以利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边角转化,或边化角转化为三角函数问题,或角化边转化为代数问题来处理,该题由等差中项列式,再利用正弦定理边化角为,,又根据三角形内角的关系,得,进而求;(2)由(1)得,可得,代入所求式中,化为自变量为的函数解析式,再化为,然后根据的范围,确定的范围,进而结合的图象确定的范围,进而求的范围.试题解析:(1)成等差数列,∴,由正弦定理得,,代入得,,即:,,又在中,,∵,∴;(2)∵,∴,∴===,∵,∴,∴,∴的取值范围是.【考点】1、等差中项;2、正弦定理;3、型函数的值域.20.取得最小值a时,此时x的值为b,则取得最大值时,的值等于________。

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

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

周考卷一.选择题 (每小题3分,共48分)1. 与-4630角终边相同的角为 ( ) A . K ∙ 3600+4630, K ∈Z B. K ∙ 3600+1030, K ∈Z C . K ∙ 3600+2570, K ∈Z D. K ∙ 3600-2570, K ∈Z2. sin(-631π)的值是 ( )A.21 B. - 21 C. 23 D. - 23 3. 下列函数中属于奇函数 ( )A.y = sinx + 1B. y = cos(x +2π) C. y = sin(x - 2π) D. y = cosx - 1 4. 函数y = 2sin (2x +6π)的一条对称轴是 ( )A. x =3π B. x = 6π C. x = 2π D. x = 4π5. 函数y = 2sin (32π-x )的单调递增区间是 ( )A. [1252,122ππππ--k k ] (k ∈Z )B. [12,127ππππ--k k ] (k ∈Z ) C . [122,1272ππππ--k k ] (k ∈Z ) D. [125,12ππππ+-k k ] (k ∈Z ) 6.当α为第二象限角时,ααααcos cos sin sin -的值是 ( )A. 1B. 0C. 2D. -27.已知sin αcos 81=α,且)2,0(πα∈,则sin α+cos α的值为 ( )A.25 B. -25 C. ±25 D. 238.已知角α的终边经过点(,9)m ,且3tan 4α=,则sin α的值 ( ) A 、45 B 、45- C 、35 D 、35-9.要得到)42sin(3π+=x y 的图象只需将y=3sin2x 的图象 ( )A .向左平移4π个单位 B .向右平移4π个单位 C .向左平移8π个单位 D .向右平移8π个单位10.函数x x y cos sin 3+=,]2,2[ππ-∈x 的最大值为 ( )A .1 B. 2 C. 3 D.2311.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 .向量与是两平行向量B .若a 、b 都是单位向量,则a =bC .若=,则A 、B 、C 、D 四点构成平行四边形 D .两向量相等的充要条件是它们的始点、终点相同12.在△ABC 中,AB =AC ,D 、E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则 ( ) A .与共线 B .与共线 C .与相等 D .与相等13. 已知a = b =,a ⋅b =-3,则a 与b 的夹角是 ( ) A .150︒ B .120︒ C .60︒ D .30︒ 14. 设P (3,-6),Q (-5,2),R 的纵坐标为-9,且P 、Q 、R 三点共线,则R 点的 横坐标为 ( ) A .-9 B .-6 C .9 D .6 15.已知向量e 1、e 2不共线,实数x 、y 满足(3x -4y )e 1+(2x -3y )e 2=6e 1+3e 2,则x -y 的值等于( ) A .3 B .-3 C .0 D .216.已知a 3= ,b 4=,且(a +k b )⊥(a -k b ),则k 等于 ( )A .34±B .43± C .53±D .54±二 .填空题 (每小题4分,共16分)17.已知 tan α=2,则sin 2α+sin αcos α= 18. 关于函数f(x)=4sin(2x +3π), (x ∈R)有下列命题:①y =f(x)是以2π为最小正周期的周期函数;② y =f(x)可改写为y =4cos(2x -6π);③y =f(x)的图象关于(-6π,0)对称;④ y =f(x)的图象关于直线x =-6π对称;其中正确的序号为 。

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综合测试题

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综合测试题

约稿: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综合测试题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第一中学 于发智 519100 jianghua20011628@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恰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函数中,周期为2π的是( ) A .sin2x y = B .sin 2y x = C .cos 4xy = D .cos 4y x = 2.已知命题:p x ∀∈R ,sin 1x ≤,则( ) A.:p x ⌝∃∈R ,sin 1x ≥ B.:p x ⌝∀∈R ,sin 1x ≥ C.:p x ⌝∃∈R ,sin 1x >D.:p x ⌝∀∈R ,sin 1x >3. 条件甲a =+θsin 1,条件乙a =+2cos2sin θθ,那么 ( )A .甲是乙的充分不必要条件B .甲是乙的充要条件C .甲是乙的必要不充分条件D .甲是乙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4.已知O 是ABC △所在平面内一点,D 为BC 边中点,且2OA OB OC ++=0,那么( )A.AO OD =B.2AO OD =C.3AO OD =D.2AO OD =5. 若函数f (x )=3sin21x , x ∈[0, 3π], 则函数f (x )的最大值是 ( ) A.21 B.32 C.22 D.23 6. (1+tan25°)(1+tan20°)的值是 ( ) A.-2 B.2 C.1 D.-1 7.α、β为锐角a =sin(βα+),b =ααcos sin +,则a 、b 之间关系为 ( )A .a >bB .b >aC .a =bD .不确定8. 下面有五个命题:①函数y =sin 4x -cos 4x 的最小正周期是π. ②终边在y 轴上的角的集合是{a |a =Z k k ∈π,2|.B ACD③在同一坐标系中,函数y =sin x 的图象和函数y =x 的图象有三个公共点. ④把函数.2sin 3632sin(3的图象得到的图象向右平移x y x y =ππ+= ⑤函数.0)2sin(〕上是减函数,在〔ππ-=x y 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 ① ④ ((写出所有真命题的编号))9. )sin()(ϕω+=x A x f (A >0,ω>0)在x =1处取最大值,则 ( ) A .)1(-x f 一定是奇函数 B .)1(-x f 一定是偶函数 C .)1(+x f 一定是奇函数D .)1(+x f 一定是偶函数10. 使x y ωsin =(ω>0)在区间[0,1]至少出现2次最大值,则ω的最小值为( ) A .π25B .π45 C .πD .π2311、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i j分别是与x 轴,y 轴平行的单位向量,若直角三角形ABC中,2AB i j =+ ,3AC i k j =+,则k 的可能值有 (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12. 如图,l 1、l 2、l 3是同一平面内的三条平行直线,l 1与l 2间的距离是1, l 2与l 3间的距离是2,正三角形ABC 的三顶点分别在l 1、l 2、l 3上,则△ABC 的边长是 ( )(A )32 (B )364(C )4173 (D )3212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三角函数、平面向量单元测试题

三角函数、平面向量单元测试题

A2 B C一 D一 . . 丢 .3 .
5 若 1 — 1 1 — 2, a b, c a。 . a1 , b1 c + 且 上 则
向 量 a与 b的 夹 角 为 (
A. 0 3 。 B. 。 60
c O,(n 1, (, ・ △ A o ) sO ) E o 则当 o B的面 s B i・ O 号]
c.一 2
D. ,
② 在 △ ABC 中 , c 一 9 。 则 lAC 若 O, l + lCB l 一 lAB l ; l 。 I l l
1 . 知 函 数 /( ) a i.— b o x( b为 1已 一 snr ; c s “、
③ 在 Z ABC 中 , l AC i+ l CB l>  ̄ l l l J
后 的 图 象 如 图 2所 示 , 则 新 图象 所 对 应 函 数 的 解
r 旁 ‘ \
| o\ j \/

芝 K 若 _
) .
厂 ) _ 1 + ’ ) 2・ a的 所 有 可 能 值 为 ( ( ( 一 4 则
A .1 B 1,一

维普资讯
l l AB . l 1
常数, ,∈R 在 一詈处取得最小值, n ) ≠0 则
其 中 真 命 题 的个 数 为 (
) .
D .3
P 5 P1
函 ,竿一 ) ( ) 数 一 ( 是 .
A. 函 数 且 它 的 图 象 关 于 点 ( , ) 称 偶 丌0 对
积 最 大 时 ,一 ( 日 ) ,
) .
C.1 0 2 。
1 一
D .1 0 5 。
6 将 函 数 — s  ̄x . i r ( > 0 的 图 象 按 向 量 a )

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测试卷

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测试卷

分 。 在 每 小题 给 出 的 四 个 选 项 中 , 有 一 项 是 符 合 题 只 目要 求 的 )
( s (t 口 C)i O+ )>s ( -3 n i / n ) ( ) 。 ( CS + >CS 一 ) D)O ( 卢) O( 卢
1记 CS 一8 。 , 么 t l0 : . O ( 0 )= 那 a 0。 n
( )盯 A8 ( 4; B) 1 ( )" C 2r r ( 1 D)『 ( n A) ( ) Bb ( c C) ( 0 D)
( ) 。
l. 函数 , )= 。 x 3 0将 ( +3 + x的图像按 向量 口平 移后得 到函数 g x 的图像 , 函数 g ) () 若 ( 满足 g )+ (

过 的A 弧 的 长 为 l弦 A P , P的 长 为 d ,
则 函数 d= () , 1 的图像大致 为



() s B的值 ; I求 i n (I 若 c a= 而 , A B I) — 5一 求 A C的面积。
1. 本 小 题 满 分 1 ) 8( 2分
1. 图 , 点 是 单 位 圆 上 1如 设
的一 定 点 , 点 P从 A 出 发 在 圆 上 动
Y、
1 . 本小题满分 1 ) 7( 2分 在 AB A C中 , A、 C所对 的边分别 为 a b c且 角 B、 、、 ,
c = , iA = 鱼 sn 5。
按逆 时针方 向转一 周 , P所旋 转 点
得一游船位于 岛北偏东 1 。 向 5方 上, 且俯角 为 3 。 C处 , 0的 一分 钟后测 得该游船 位于 岛 北偏西 7 。 向上 , 俯角 4 。 D处 。( 5方 且 5的 假设 游船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讲座 三角形内的三角函数问题○知识梳理1.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角和为π,这是三角形中三角函数问题的特殊性,解题可不能忘记!任意两角和与第三个角总互补,任意两半角和与第三个角的半角总互余.,sin()sin ,sincos 22A B CA B C A B C π++=-+== 锐角三角形⇔三内角都是锐角⇔三内角的余弦值为正值⇔任两角和都是钝角⇔任意两边的平方和大于第三边的平方.A>B a>b sinA>sinB ⇔⇔,60⇔o A,B,C 成等差数列B=2.正弦定理:2sin sin sin a b c R A B C===(R 为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注意:①正弦定理的一些变式:()sin sin sin i a b c A B C ::=::;()sin ,sin ,sin 222a b cii A B C R R R===; ()2sin ,2sin ,2sin iii a R A b R B b R C ===;②已知三角形两边一对角,求解三角形时,若运用正弦定理,则务必注意可能有两解. 3.余弦定理:2222222cos ,cos 2b c a a b c bc A A bc+-=+-=等,常选用余弦定理鉴定三角形的形状. 4.面积公式:222111222111sin sin sin 222sin sin sin sin sin sin 1112sin 2sin 2sin 1()2==========++=a b cS ah bh ch ab C bc A ca B B C C A A B a b a A B C r a b c (其中r 为三角形内切圆半径,2a b cp ++=).5.射影定理:a =b ·cos C +c ·cos B ,b =a ·cos C +c ·cos A ,c =a ·cos B +c ·cos A .特别提醒:求解三角形中含有边角混合关系的问题时,常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实现边角互化。

○浙江真题1.(2010年(18))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b,c ,已知1cos 24C =- (I)求sinC 的值;(Ⅱ)当a=2, 2sinA=sinC 时,求b 及c 的长.2.(2011(18))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已知()sin sin sin ,A C p B p R +=∈且214ac b =.(Ⅰ)当5,14p b ==时,求,a c 的值;(Ⅱ) 若角B 为锐角,求p 的取值范围。

3.(12年样卷) (18) 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已知tan (A +B )=2.(Ⅰ) 求sin C 的值;(Ⅱ) 当a =1,c b 的值.○例题分析【例1】 (2011年高考陕西卷理科18)(本小题满分12分)叙述并证明余弦定理【例2】 (2011年高考湖南卷理科17) (本小题满分12分)在ABC ∆中,角C B A ,,所对的边分别为c b a ,,,且满足C a A c cos sin =.()I 求角C 的大小; ()II 求⎪⎭⎫ ⎝⎛+-4cos sin 3πB A 的最大值,并求取得最大值时角B A ,的大小.【例3】已知圆内接四边形ABCD 的边长AB =2,BC =6,CD =DA =4.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例4】 (2011年高考全国卷理科17) (本小题满分l0分)△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己知A—C=90°,a+c=2b,求C.【例5】 (2011年高考山东卷理科17)(本小题满分12分)在V ABC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cos A-2cosC2c-a=cos B b.(1)求sinsinCA的值;(2)若cosB=14,2b=,求ABC∆的面积.○巩固练习1.(2011年高考辽宁卷理科4)△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 asin AsinB+bcos 2A=2a 则ba=( ) (A) 23 (B) 22 (C)3 (D)22、在△OAB 中,O 为坐标原点,]2,0(),1,(sin ),cos ,1(πθθθ∈B A ,则当△OAB 的面积达最大值时,=θ( )A .6π B .4π C .3π D .2π 3. (2011年高考天津卷理科6)如图,在△ABC 中,D 是边AC 上的点,且,23,2AB AD AB BD BC BD ===,则sin C 的值为( )A .33 B .36 C .63 D .664.(2011年高考重庆卷理科6)若ABC ∆的内角,,A B C 所对的边,,a b c 满足22()4a b c +-=,且060C =,则ab 的值为(A )43 (B) 843- (C)1 (D) 235.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C a A c b cos cos 3=-,则=A cos。

6. (2011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理科16)在ABC ∆中,60,3B AC ==o2AB BC+的最大值为 。

7.在Δ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且31cos =A . (Ⅰ)求A CB 2cos 2sin2++的值; (Ⅱ)若3=a ,求bc 的最大值.8.(2011年高考湖北卷理科16)(本小题满分10分)设△ABC 的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已知.11,2,cos 4a b C === (Ⅰ) 求△ABC 的周长; (Ⅱ)求cos(A —C.)9.(2011年高考安徽卷江苏15)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应的边为c b a ,, (1)若,cos 2)6sin(A A =+π求A 的值;(2)若c b A 3,31cos ==,求C sin 的值.10.已知在关于x 的方程ax 2-2bx +c =0中,a 、b 、c 分别是钝角三角形ABC 的三内角A 、B 、C 所对的边,且b 是最大边.(1)求证:该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正根;(2)设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正根α、β,若三角形ABC 是等腰三角形,求α-β的取值范围.11.在ABC ∆中,记BAC x ∠=(角的单位是弧度制),ABC ∆的面积为S ,且83AB AC ⋅=≤≤u u u r u u u r,4S 4.(1)求x 的取值范围;(2)就(1)中x 的取值范围,求函数22()23()2cos 34f x x x π=++-小值.三角形内的三角函数问题○知识梳理1.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角和为π,这是三角形中三角函数问题的特殊性,解题可不能忘记!任意两角和与第三个角总互补,任意两半角和与第三个角的半角总互余.,sin()sin ,sincos 22A B CA B C A B C π++=-+== 锐角三角形⇔三内角都是锐角⇔三内角的余弦值为正值⇔任两角和都是钝角⇔任意两边的平方和大于第三边的平方.A>B a>b sinA>sinB ⇔⇔,60⇔o A,B,C 成等差数列B=2.正弦定理:2sin sin sin a b c R A B C===(R 为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注意:①正弦定理的一些变式:()sin sin sin i a b c A B C ::=::;()sin ,sin ,sin 222a b cii A B C R R R===; ()2sin ,2sin ,2sin iii a R A b R B b R C ===;②已知三角形两边一对角,求解三角形时,若运用正弦定理,则务必注意可能有两解.3.余弦定理:2222222cos ,cos 2b c a a b c bc A A bc+-=+-=等,常选用余弦定理鉴定三角形的形状.4.面积公式:222111222111sin sin sin 222sin sin sin sin sin sin 1112sin 2sin 2sin 1()2==========++=a b cS ah bh ch ab C bc A ca B B C C A A B a b a A B C r a b c (其中r 为三角形内切圆半径,2a b cp ++=).5.射影定理:a =b ·cos C +c ·cos B ,b =a ·cos C +c ·cos A ,c =a ·cos B +c ·cos A .特别提醒:求解三角形中含有边角混合关系的问题时,常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实现边角互化。

○浙江真题1.10年(18)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b,c ,已知1cos 24C =- (I)求sinC 的值;(Ⅱ)当a=2, 2sinA=sinC 时,求b 及c 的长.解析:本题主要考察三角变换、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基础知识,同事考查运算求解能力。

(Ⅰ)解:因为cos2C=1-2sin 2C=14-,及0<C <π所以sinC=4.(Ⅱ)解:当a=2,2sinA=sinC 时,由正弦定理a csin A sin C=,得c=4由cos2C=2cos 2C-1=14-,J 及0<C <π得cosC=±4由余弦定理c 2=a 2+b 2-2abcosC ,得b 2b-12=0解得 或所以 b= c=4 或 c=42.11年(18)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已知()sin sin sin ,A C p B p R +=∈且214ac b =.(Ⅰ)当5,14p b ==时,求,a c 的值;(Ⅱ) 若角B 为锐角,求p 的取值范围。

3.(12年样卷) (18) 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已知tan (A +B )=2.(Ⅰ) 求sin C 的值;(Ⅱ) 当a =1,c =5时,求b 的值.(18) 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变换、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基础知识,同时考查运算求解能力。

满分14分。

(Ⅰ) 解:由题设得tan C =-2,从而sin C =255. …………6分 (Ⅱ) 解:由正弦定理及sin C =25得sin A =25,sin B =sin (A +C )=sin A cos C +sin C cos A=252521()5⋅-+⋅ =25(211)-,再由正弦定理b =sin sin Bc C⋅=10555-. …………14分 ○例题分析【例1】 (2011年高考陕西卷理科18)(本小题满分12分)叙述并证明余弦定理 【解析】:余弦定理:三角形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他们夹角的余弦的两倍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