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画龙点睛成语故事简写-范文模板 (2页)

合集下载

2018-2019-乱改成语的那些广告词-范文模板 (7页)

2018-2019-乱改成语的那些广告词-范文模板 (7页)

2018-2019-乱改成语的那些广告词-范文模板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
乱改成语的那些广告词
现在乱改成语的广告词非常常见,商家为了吸引顾客眼球,将一些成语改成自己的产品谐音。

这样子其实恨不好,会误导孩子!以下是乱改成语的那些广告词,一起找出其中的错别字吧!
乱改成语的那些广告词【1】
1. 衣衣不舍~衣帽取人````服装店(依依不舍~以貌取人)
2. 鳖无所求`````````````口服液(别无所求)
3. 饮以为荣`````````````饮料 (引以为荣)
4. 有杯无患~有口皆杯````磁化怀 (有备无患~有口皆碑)
5. 默默无蚊`````````````驱蚊器 (默默无闻)
6. 终身无汗`````````````空调 (终身无憾)
7. 无所胃惧`````````````胃药 (无所畏惧)
8. 净如人意`````````````去污剂 (尽如人意)
9. 好水多磨`````````````纯净水 (好事多磨)
10. 桌有成效`````````````桌子 (卓有成效)
11. 芯满意足`````````````气门心(心满意足)
12. 领鲜一步`````````````海鲜(领先一步)。

2018-2019-霸气四字成语大全-范文模板 (2页)

2018-2019-霸气四字成语大全-范文模板 (2页)

2018-2019-霸气四字成语大全-范文模板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霸气四字成语大全
【霸气四字成语大全】
义薄云天:正义之气高过于天空,形容人非常的正义,在这方便的精神非常崇高
唯我独尊:为人处事非常的霸气,老是以为周围的人就自己最牛逼,别人都得怕你尊重你
继往开来:继承前人的事业,开辟未来的道路
八面威风:各个方面都很威风。

形容神气足,声势盛,非常的霸气
财大气粗:形容非常的有钱,喘气都比别人粗,为人非常的霸气
大气磅礴::广大无边际的样子。

形容气势浩大,相当的霸气
理直气壮:理由充分,说话气势就壮,就霸气
气吞山河:气势可以把山河都吞没了
秋风扫叶:威力非常的大,气势也也很吓人,非常的霸气
山呼海啸:山在呼叫,海在咆啸。

形容气势盛大。

也形容极为恶劣的自然境况
望风披靡:草一遇到风就倒伏了。

比喻军队毫无斗志,老远看到对方的气势很盛,没有交锋就溃散了。

一泻千里:形容江河奔流直下,流得又快又远。

也比喻文笔或乐曲气势奔放。

也形容价格猛跌不止。

壮气吞牛:形容非常的霸气,非常的有气势
【霸气四字成语大全】。

2018-2019-名人故事:李四光的故事-范文模板 (2页)

2018-2019-名人故事:李四光的故事-范文模板 (2页)

2018-2019-名人故事:李四光的故事-范文模板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名人故事:李四光的故事李四光是农村中一位穷教书先生的儿子。

他的祖父母更穷。

他们是蒙古族,不知道是由于什么原因,在清朝光绪年间,沿途乞讨,流落到湖北黄冈的回龙山旁。

回龙山,蜿蜒起伏,气象不凡。

人们传说回龙山原有九条龙蛰伏在这里,后来都乘着云雨回到龙宫去了,独有那第九条小龙,舍不得这个地方,又返了回来,后来变成回龙山。

它确实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

李四光的祖父看到这个去处靠山有水,不愿再四处流浪,就带着妻儿在一座破庙里住了下来。

白天,他带着儿子李卓侯上山砍柴打草,换点粮食、零钱养家活口。

晚上,他带着儿子在灯光下读四书五经。

清朝的时候设有科举考试。

李卓候在父亲的教诲下进府应考,倒也考上了一个秀才,只可借家中无钱无势,因此也并没有得到什么出路,只得在离家比较远的另一座破庙里,设了一个馆,靠着教几个农村的学生糊口。

1889年10月26日,李四光就在这回龙山下的下张湾里诞生,因为他是父亲李卓侯的第二个儿子,父亲给他起名叫仲揆。

六岁,小仲揆跟着一位名叫陈二爹的老先生发蒙了,他学习很用功,经常受到陈二爹的夸奖。

爸爸让他这么早就读书,也是抱着早发蒙、早出息的希望。

家里虽然贫寒,但是,他交代给小仲揆的妈妈,家里宁可少吃点油,每天晚上也要给孩子们一盏灯油,让他们可以在晚上读点书。

那个时候农村里已经有煤油灯了,不过不是带灯罩的,只有一根灯论儿,插在一根铁皮管盖上,就着瓶里的煤油燃烧着。

这种灯,冒出来的火焰红红的,还带着一股又黑又难闻的煤烟;它的火花,是一闪一闪的,飘忽不定。

时间稍微长一点儿,就会熏得人的鼻孔里和牙齿上都留下一层黑,脑袋也疼,眼睛也累。

父亲怕把儿子熏坏了,所以特地关照要给孩子点清油灯。

【2018-2019】成语故事三百字以上word版本 (2页)

【2018-2019】成语故事三百字以上word版本 (2页)

【2018-2019】成语故事三百字以上word版本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成语故事三百字以上故事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成语“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以下内容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成语故事三百字以上,欢迎参考!成语故事三百字以上指鹿为马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指鹿为马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秦二世一看,心想:这哪里是马,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里是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面不改色心不慌地说:“请陛下看清楚了,这的的确确是一匹千里好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赵高一看时机到了,转过身,用手指着众大臣们,大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大臣们都被赵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里嘀咕:这个赵高搞什么名堂?是鹿是马这不是明摆着吗!当看到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地轮流盯着每个人的时候,大臣们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因为说假话,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又怕日后被赵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是鹿而不是马.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对皇上说,“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事后,赵高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正直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抄斩.故事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成语“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引狼入室。

2018-2019-八字成语-word范文 (6页)

2018-2019-八字成语-word范文 (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八字成语
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针插不进水泼不进
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三日打鱼两日晒网
出其不意掩其不备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虽死之日犹生之年
奸同鬼蜮行若狐鼠
天低吴楚眼空无物
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冤各有头债各有主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
卧榻之侧岂容酣睡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韩信用兵多多益办
与人方便自己方便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狮象搏兔皆用全力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焚林而田竭泽而渔麻雀虽小肝胆俱全诲尔谆谆听我藐藐重赏之下必有莽夫前人种树后人乘凉鹬蚌相持渔翁得利三分像人七分似鬼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仇人相见分外眼睁当面是人背后是鬼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取法乎上仅得乎中顺之者兴逆之者亡机不可失失不再来静如处女动如脱兔一人善射百夫决拾
山河易改本性难移兵来将敌水来土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三分像人七分像鬼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关东出相关西出将养兵千日用在一朝无面目见江东父老江山好改秉性难移一佛出世二佛涅槃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虎生三子必有一彪为渊驱鱼为丛驱爵前门去虎后门进狼佛是金装人是衣装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不知有汉何论魏晋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冤各有头债各有主八公山上草木皆兵。

画龙点睛的故事简短概括60字

画龙点睛的故事简短概括60字

画龙点睛的故事简短概括60字(原创版2篇)目录(篇1)1.画龙点睛的故事简短概括2.详细介绍画龙点睛的来源和含义3.画龙点睛在现代社会的应用4.总结画龙点睛的意义正文(篇1)画龙点睛的故事简短概括:画龙点睛源于中国,描述的是在画龙的过程中,给龙点上眼睛,使原本完美的龙更加生动逼真。

这个故事后来被引申为完成一件事情时,在关键时刻给予最后的推动力。

在古代中国,有一个画家,名叫张僧繇,他画了一条龙,但是缺乏眼睛。

有个人问他:“为什么不给龙点上眼睛?”张僧繇回答:“画龙无睛,龙就不飞了。

”于是他给龙点上了眼睛。

当晚,雷电把龙的点睛之处劈开,龙飞上了天空。

这个故事后来被引申为完成一件事情时,在关键时刻给予最后的推动力。

在现代社会,画龙点睛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在广告营销中,商家可以在关键时刻给产品点上眼睛,强调产品的独特之处。

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可以在关键时刻给作品点上眼睛,使作品更加生动逼真。

在社交媒体上,用户可以在关键时刻给帖子点上眼睛,提高帖子的曝光率。

总结来说,画龙点睛的意义在于强调在关键时刻给予最后的推动力的重要性。

目录(篇2)1.画龙点睛的故事简短概括2.故事中的寓意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3.总结正文(篇2)画龙点睛的故事简短概括:在中国画中,画龙前需先画龙头,最后再画龙睛。

只有画好龙睛,整幅画才显得栩栩如生。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在完成一件事情时,最后的细节往往决定成败。

故事中的寓意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完成一项任务,但最后的细节往往被忽略。

比如,一个演讲者,在演讲前准备充分,但在演讲时没有注意自己的语气和表情,导致演讲效果不佳。

又比如,一个设计师,在设计产品时,前期的设计非常完美,但在产品发布时没有注意产品的细节,导致产品不被市场接受。

因此,我们需要时刻关注事情的细节,才能取得成功。

总结:画龙点睛的故事告诉我们,在完成一件事情时,最后的细节往往决定成败。

画龙点睛的成语故事

画龙点睛的成语故事

画龙点睛的成语故事画龙点睛是一种非常精炼地表达语言技巧,表现在语言艺术中追求简洁明了,切中要害,高度概括,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语汇和句式,是一种非常高超的表现技巧。

成语“画龙点睛”原指在龙的眼睛上勾勒上一点,使整个龙立体生动,意味着在作品的关键地方做出完美的点缀,使其达到完美境界。

下面就来看几个著名的画龙点睛的成语故事。

故事一:画龙点睛战国时期,有位叫王铁的画家,他一生以画龙闻名。

他的画龙形态万千,神态各异,堪称一绝。

一次,代表秦国的官员来到王铁家,请求他为国家画一幅神龙图案。

王铁心领神会,很快完成了作品。

仅仅是四条腿、一张嘴,和一双透亮的眼睛。

然而官员却对此大加批评,“这是什么神龙?毫无神韵。

”王铁十分惭愧,但他并没有放弃。

他准备重新画一幅龙。

他在那幅龙的眼睛中画上了缺一不可,细节非常完美的一点。

这一点让龙显得灵动十足,身上的每一片鳞都散发出神奇的光芒。

王铁再次把画奉献给了官员,官员看后大为惊叹,称这画龙的瞳孔生动神秘,龙鳞闪闪发光,足以体现了雄壮、神秘和活力。

从此,这幅作品成为一部中国画的经典之作,“画龙点睛”这个成语就从这个故事中传开来了。

故事二:青出于蓝春秋时期,晋国的文学家郑国将去鲁国谒见鲁哀公,鲁哀公很是重视,邀请郑国将参加庆祝会,并请郑国将说几句即兴诗。

郑国将本来准备的诗篇丢了,只好就地“打草稿”,忠于自己的风格,“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庆祝会后,鲁哀公很是惊叹,他问郑国将这诗用了三年才才完成,怎么展现的没有任何重点或是格调高峰。

郑国将不假思索,回答道:“我参考了我师父颜之推的器重,教诲我们,青出于蓝胜于蓝,吸收他人长处,可能做到更好的音乐。

”他的意思就是,“(我的诗比我的老师颜之推语的诗篇更好)我吸收了他的长处,学成自己的特色来做出这样的诗歌。

”“青出于蓝”这个成语来源于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其意是器重若新,悉心钻研,认真探索,可以从前人的基础上尽情发扬创新。

故事三:点石成金《左传》中讲:楚国有位聪明的高官,他可以在河流中寻找黄金。

画龙点睛的故事50字_画龙点睛的成语故事

画龙点睛的故事50字_画龙点睛的成语故事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画龙点睛的故事50字_画龙点睛的成语故事成语具有传承性、定型性和整体性的特点,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都要求服务于社会的语言做相应的发展,自然也就造成了成语的发展和变化。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画龙点睛的成语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画龙点睛的成语故事的主人公简介张僧繇的籍贯,卷七载:“张僧繇,吴中人也。

”吴中即现在的江苏苏州。

宋、元夏文彦也都说是吴人,这是一种最为可靠的说法。

另有一说,现行本南北朝姚最条的标题下,注作“五代梁时,吴兴人”。

清乾隆《湖州府志·艺术传>也依据这一注语作为吴兴人,并征引了明董斯张的说法作为佐证:“僧繇世传吴人,乃画品出姚最所续,独以僧繇系之吴兴。

按最武康人,从梁入周,其一时目击,当不妄借他郡人为吴兴产也。

”近人吴诗初在一书中批驳了董斯张的理解,认为他对宋齐梁这一段历史不了解,“忽略了所谓‘五代是唐人对宋、齐、梁、陈、隋五个王朝的概称,中称萧绎(梁元帝)为湘东王,说明写成时间至迟也还在萧纲(梁简文帝)天正元年(551),即萧绎未称帝以前,他不可能有‘五代的概念。

这就说明这一注语并不是姚最的自注,而是‘批校者把张僧繇的经历和籍贯混为一谈了。

”张僧繇不仅是个著名画家,而且还在朝廷中担任重要职位,是上层社会精英分子。

在这点上,他与陆探微有天壤之别。

张僧繇,仕途顺通,《历代名画记》载:“天监(502—519)中为武陵王国侍郎,直秘阁知画事,历右军将军,吴兴太守。

”武陵王是梁武帝萧衍第八个儿子萧纪的封号,列传第四十九载:“天监十三年(514)封为武陵郡王。

”说明张僧繇被任命为武陵王国侍郎在天监十三年至十八年之间,这时萧纪年龄不超过七岁至十二岁,因为据《梁书·元帝本纪》,萧绎(萧衍第七子)生于天监七年,那么作为第八子的萧纪,生年当不早于天监七年,天监十三年封郡王时年龄不大于七岁。

据此,国侍郎当有一定权力。

右将军与吴兴太守等职,也是掌握一定实权的职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画龙点睛成语故事简写-范文模板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画龙点睛成语故事简写
导语:画龙点睛是一个成语典故。

下面小编将为大家整理这个成语典故
的故事简写的相关内容。

欢迎大家阅读。

画龙点睛成语故事简写
【成语】:画龙点睛
【拼音】:huà lóng diǎn jīng
【解释】: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

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画龙点睛的成语故事】
这个发生在清朝乾隆年间。

这天,扬州城来了一个身穿灰色长衫的年轻人,年轻人身上除了一支古色
古香的毛笔,再无其他东西。

年轻人在市集摆了一个画摊,以卖画为生,他画的全是花鸟鱼虫,珍禽猛兽,无论什么动物,都画得栩栩如生,跟真的一般,直欲破纸而出,另人惊叹
不已。

然而年轻人从来不对自己的画题款留字,所以没有人知道年轻人的名字,也没有人知道他的来历,人们只知道扬州城里多了一位画技不凡的年轻画师。

很快,年轻人的威名就传遍了整座扬州城,很多人慕名前来找他作画,他
亦来者不拒,无论你要什么动物的画,他都能传神般的给你画出来,让人拍案
叫绝。

年轻人来到扬州城的第六天中午,炽白的太阳高悬青天,热不可言。


正在画摊上画一幅《白虎啸天图》,画中的白虎血口大张,双目如电,威风凛
凛地立在一块巨石上仰天长啸,那啸声似乎已经穿破画纸,杀进了所有围观的
人的耳膜,另人莫名的心底生畏。

当他把这幅画完成时,人们纷纷对他竖起大
拇指叫绝,他对众人微微一笑,道:“多谢各位给在下捧场。


这时从人群里走出一个手执纸扇,又瘦又高的中年人,他对年轻人的《白
虎啸天图》大加赞赏了一番,然后叹息道:“小哥画技如此了得,却埋没在这
市井之地,真可惜。

”说罢摇头不止。

有人马上认出了中年人,说道:“这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