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2020部编版)(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精华版)

阿瑟林 斯基
眼珠转动会不会与 做梦有关呢?会是 什么关系呢?
以儿子、二十名 成年人为实验对 象,进行了反复 的观察实验。
睡眠中眼珠快速转动 时,是人最容易做梦 的阶段。
讨论交流
对比三个事例的叙述顺序有没有共同之处?
三个故事中提到的科学家发现和发明的过 程是相同的:都是先偶然发现问题,并不断地追 问;再进行反复研究和实验;最后解决了问题, 得出了结论。
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把这 句话用“______”在文中画出来。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自主探究
作者是如何论证“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 之后”这一观点的?请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用 喜欢的方式把你的思考结果呈现在纸上,可以 是图示,也可以借助老师的表格来呈现。
第(
)自然段:开门见山,提出观点。
教师小结
是的,作者用了三个事例,都是先写“司 空见惯”“细微”的现象,再由现象引发问题, 最后写发现或发明也就是所谓的“真理”。这就 是作者写文章用到的用事例来印证观点的方法。
讨论交流 作者是按照什么思路来写这篇课文的?
(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
拓展积累
1.抄写生词,并积累自己感兴趣的句子 。 2.搜集类似课文中的科学事例,准备下
汇报交流
从“敏感地意识到”“这种物质到 底是什么?别的植物中会不会有同样的 物质?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 反应”“许多实验”这些词句中,我们 可以看出波义耳善于观察,能不断挖掘 问题并且反复去实验验证。
随堂演练
运用填空梳理波义耳发明石蕊试纸的过程。 ➢ 波义耳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 所以他关注到了__溅__上__盐__酸_的__紫__罗_兰__花__瓣__变_红___的现象。 ➢ 波义耳不仅关注到了这个现象,还__发_现__了__相__关_问__题__, 并且___产__生_了__一__连__串_的__疑__问___。 ➢ 波义耳经过____反__复__实__验____,最终发明了石蕊试纸。
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时练习及答案

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时练习及答案一、看拼音,写词语。
hàn ɡōnɡpǔ sùqī xīfùɡài kònɡ zhìduǒ cánɡdān ɡējí jùjiǎo xínɡxī shēnɡ二、用“√”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露.出(lùlòu ) 滋.养(zīcī)雏.鹰(chúzhòu)记载.(zǎi zài)险恶.(wùè)归宿.(sùxiù)不禁.(jīn jìn)地窖.(jiào yáo)摩挲.(suō shā)颓.唐(tū tuí)熏.黑(xūn xiōnɡ)三、辨字组词。
瀑(_________)唇(_________)篷(_________)疯(_________)爆(_________)晨(_________)蓬(_________)讽(_________)四、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
能歌(____)(____)日(____)不(____)(____)堂大(____)地广(____)(____)万(____)更(____)(____)面三(____)1.比喻居心不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
2.这个演员_______________,面部表情非常丰富。
3.他们的节目表演失败了,引发礼堂里一阵_______________。
4.西藏_______________,生活节奏比较缓慢。
五、选词填空。
矗立屹立挺立1.广场中央(_____)着一根电动旗杆。
2.三座大殿(_____)在七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
3.五壮士(_____)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
假想设想想象4.对于这个公园的建设,有关部门提出了许多(___)。
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复习及答案

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复习及答案一、看拼音,写词语。
jǔ sàng fā dálèi sìpí juànpāi shèzhòu yèyīn sùdǐ yù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蜷.缩(quán juǎn)叱咤.风云(zhàchà)苍穹.(qiǒng qióng)沉着.(zhe zhuó)千钧.一发(jūn jùn)祭奠.(diàn dìng)崎.岖(qíyī)迥.然不同(jiǒng jióng)嗤.笑(chīchí)三、辨字组词。
侮(______)梯(______)裸(______)徘(______)虐(______)悔(______)弟(______)颗(______)排(______)虑(______)魅(______)茁(______)搀(______)馈(______)碗(______)魁(______)拙(______)馋(______)遣(______)婉(______)四、先把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
高山(__)水余音绕(__)天(__)之音轻歌(__)舞(__)山流水巧(__)天工惟妙惟(__)画龙点(__)笔走龙(__)(__)笔生花1.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兰亭序》真是(___________)。
2.梅兰芳演唱的京剧可以说是(___________),三日不绝,美妙极了。
五、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括号里,再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既……又……即使……也……如果……就……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1.我们的国家(___________)能日益强大,(___________)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2.(_________)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普及了电脑,人们(_________)不能丢弃用笔书写。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内外阅读训练(有答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阅读训练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内阅读(一)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1.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1)司空见惯:(2)追根求源:2.第二自然段中的“?”指,“!”指。
3.第二自然段中“发现问题”与“不断发问”的位置能不能互换?为什么?4.请你说说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的理解。
(二)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这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
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
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
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1.与“见微知著”意思有较大不同的成语是()。
A.一叶障目B.一叶知秋C. 以小见大2.“这样的事例”在文中指()。
A.波义尔制成了石蕊试纸B.小孩睡觉时,眼珠突然转动3.文中“偶然的机遇”指的是()。
A. 科学真理来自偶然的灵感。
B. 科学真理就存在于我们身边,它并不神秘。
C. 科学真理很难寻求,并非人人都能得到。
4.科学真理的发现是有条件的,在这段话中“条件”指的是什么?5.从全文列举的事例看,科学发现中确实存在着“偶然的机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本文对你有哪些启示。
类文阅读(一)小时候的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
他从小就喜欢钻研问题,做那些需要动脑筋、花气力才能做好的事情。
爱因斯坦5岁的时候,有一天,爸爸从兜里掏出个指南针给他玩。
他拿着摇来摇去,发现里面的小针总是指着一个方向。
15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阅读理解题(有解析)

15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阅读理解题(有解析)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5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阅读理解题儿童与发明①任何一项发明创造都离不开创造灵感,而孩子们天真无邪的问题和常人眼中的“异想天开",在发明者看来却是创造的源泉。
②1821年的一天,德国有个农家女孩拿着妈妈的木梳在家门口玩耍。
玩腻了,她想出个新花样:找来两张纸片,一上一下贴在木梳上,把它放在唇边,谁知竟呜哩呜哩吹出声了。
一个叫布希曼的音乐家路过,被这奇妙的声音吸引住了。
他仔细观看了女孩的“杰作”,回家后,综合女孩的木梳、中国古笙和罗马笛的发音原理,制成了第一支口琴。
③无独有偶,听诊器的发明灵感也来自儿童。
一次,法国医生雷内克到一位患心脏病的贵妇家去诊病。
由于病人过于肥胖,传统的叩诊法无法测得准确的心率,可是又不便直接用耳朵贴在患者胸部听诊,雷内克医生十分为难。
回家的路上,他看到一群孩子在一根圆木的一头用针刮划,而另一群孩子把耳朵贴在另一头。
出于好奇,他凑上前去,竟清楚地听到了圆木那头的声音。
这件事启发了雷内克,不久,听诊器问世了。
④一次性成像照相机是美国人兰德的发明,提醒他进行这项研究的是他的小女儿。
一天,兰德和女儿去公园游览。
他给女儿拍了许多照片,拍完后,孩子急切地向爸爸要照片。
孩子的要求促使兰德花了好多年研究一次性成像问题,兰德终于在1947年成功地研制出一次性成像照相机。
⑤非洲裔美国人毕寇是位身手不凡的机械师。
他的儿子是个报童,整日奔波送报,脚踏车上的链条常常脱落,儿子为此十分苦恼。
于是,毕寇用塑胶做了些齿轮,再用木工工具加工,给孩子造了世界上第一辆“两轮传动"的脚踏车——用踏板的力量同时带动两个轮子,这种车能畅行于郊外崎岖的小径。
⑥与前几位相似,发明隐形眼镜的比斯特得益于儿子的恶作剧。
一天,他正聚精会神地读报,突然,鼻梁上的眼镜被调皮的小儿子打落在地。
比斯特正要发火,小儿子却拾起碎镜片,贴在眼前大叫起来。
第15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阅读理解题(含答案)

第15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阅读理解题(含答案)第15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阅读理解题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课文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①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②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③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它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
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④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
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
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1.选择正确答案,把字母填到括号里。
(1)和“差不多”的“差”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A.参差____________B.出差____________C.相差____________D.差别(2)和“司空见惯”意思相近的词语是( )A.经久不衰____________B.持之以恒____________ C.屡见不鲜(3)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意思相近的名言是( ) A.问号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
——巴甫洛夫B.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爱迪生2.“把‘?’拉直变成‘!’”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写的好处,下面描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A.新颖有趣,能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B.避免了啰唆的表述,更加通俗易懂。
C.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部编语文六下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练习(含答案)1

4.填入下面语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魏格纳从蚯蚓的情况,地球上大陆和海洋的形成,这也正说明他的成功在于从问号中真理。
A.分散 论证 寻求B.分布 推论 搜寻
C.分散 推论 寻找D.分布 推论 寻求
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课的中心论点是( )
A.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
________
2.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例: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高兴的心情)
校园里空无一人,_________。(安静的环境)
19.句子练习。
3.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今天天气异常糟糕。今天静静还是按时到校上课。
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用几个具体事例说明“成才有路勤为径”的观点,列出写作提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97年把水资源定义为可资利用或可能被利用的水源即应当能够为满足生产生活用途而得以利用而中国自然资源将水资源定义为能为人类生产生活直接利用的在水循环过程中产生的地表地下径流和由它们存留在陆地上可再生的水体
部编语文六下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练习(含答案)1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每年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你所在的班级打算在今年这一天开展读书活动,请你参与。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編版六年級下冊語文《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課文原文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
其實,這句話本身就是一個真理。
縱觀千百年來的科學技術發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學說的發現者、創立者,差不多都善於從細小的、司空見慣的現象中看出問題,不斷發問,不斷解決疑問,追根求源,最後把“?”拉直變成“!”,找到了真理。
洗澡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
而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系的謝皮羅教授卻敏銳地注意到:每次放掉洗澡水時,水的漩(xuán)渦(wō)總是朝逆時針方向旋轉的。
這是為什麼呢?謝皮羅緊緊抓住這個問號不放,進行了反復的實驗和研究。
1962年他發表了論文,認為這種漩渦與地球的自轉有關,如果地球停止旋轉,就不會產生這種漩渦。
他認為,在北半球,洗澡水朝逆時針方向旋轉;如果是在南半球,洗澡水的漩渦將朝順時針方向旋轉;而在赤道,則不會形成漩渦。
他的這個見解,引起各國科學家的極大興趣,他們紛紛在各地進行實驗,結果證明謝皮羅的結論完全正確。
無獨有偶。
19世紀末,一-位名叫密卡爾遜的生物學家,調查了蚯蚓在地球上的分佈情況。
他發現,美國東海岸有一種蚯蚓,歐洲西海岸同緯度地區也有這種蚯蚓,而在美國西海岸卻沒有這種蚓。
密卡爾遜無法回答這是為什麼。
密卡爾遜的論文,引起了德國地質學家魏格納的注意。
當時,魏格納正在研究大陸和海洋的起源問題。
他認為,小小的蚯蚓活動能力很有限,無法跨渡大洋,它的這種分佈情況正說明歐洲大陸與美洲大陸本來是連在一-起的,後來裂開了,分為兩個洲。
他把蚯蚓的地理分佈,作為例證之一,寫進了他的名著《大陸和海洋的起源》一書。
魏格納從蚯蚓的分佈,推論地球上大陸和海洋的形成,這也正說明他的成功在於從問號中尋求真理。
最有趣的是一位奧地利醫生。
一次兒子睡覺時,他發現兒子的眼珠忽然轉動起來。
他感到很奇怪,連忙叫醒兒子,兒子說他剛才做了個夢。
這位醫生想,眼珠轉動會不會與做夢有關呢?會是什麼關係呢?他百思不得其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类文阅读-16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瓦特发明蒸汽机(节选)
瓦特是一个智慧非凡的孩子。
他勤奋好学,勇于探索,对发明创造最感兴趣。
有一天,父亲的朋友前来做客,正好看到小瓦特坐在炉子旁边发呆,手里拿着笔和纸,地上有许多画过的图。
他好心地说:“小瓦特应该上学了,别光在家用玩耍来打发宝贵的时光了。
”父亲莞尔一笑,说:“谢谢你,我的朋友。
不过,你还是看看我的儿子在玩什么吧……”原来,小瓦特在设计各种各样的玩具,还画了许多图样,这年小瓦特才刚好 6 岁整,客人吃惊地说:“这孩子真了不起!”
又有一次,家里人全出去了,只留下瓦特一个看门。
他呆呆地看着炉子上烧水的茶壶。
水快烧开了,壶盖被蒸汽顶起来,一上一下地掀动着……他想:这蒸汽的力量好大啊。
如果能制造一个更大的炉子,再用大锅炉烧开水,那产生的水蒸汽肯定会比这个大几十倍、几百倍。
用它来做各种机械的动力,不是可以代替许多人力吗?
为了搞发明创造,小瓦特发愤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他13 岁开始学习几何学,15 岁读完了《物理学原理》,17 岁开始当学徒工。
此后,他真正投入了蒸汽机的研制和发明,一发而不可收。
1757 年,瓦特到格拉斯哥大学当教学仪器修理工。
那里既有完备的实验设施和各种仪器,又有许多著名学者和专家,还专门为他创办了实验车间。
这些都给瓦特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
1769 年,瓦特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经过了无数次失败之后,终于制成了一台单动式蒸汽机,并且获得了第一台蒸汽机的专利权。
1.从父亲的“莞尔一笑”中,可以体会到他的心情可能是。
2.“一发而不可收”的意思是()。
①指事情一旦发生,就发展得非常迅猛,已经不是凭借人力能够结束的了。
②指事情一旦发生便不可收拾,形容对发生的情况难以控制,局面无法收拾。
③指事情一经发生,就发展得十分顺利和迅速,继而保持不断发展的状态。
3.文章讲述了瓦特小时候的两个故事,一是,二是,表现了瓦特
的品质。
4.读了这篇文章,瓦特的成长经历给了你什么启示呢?
【参考答案】
1.示例:暗暗得意
2.③
3.画各种玩具的设计图观察壶盖,发现蒸汽的力量很大勤于思考、勇于探索
4.示例: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就,不但要善于思考,还要勇于探索,不怕失败。
橡胶带来的启发
世界上第一辆自行车大约是在1817 年诞生的。
那时的自行车还很原始,除了车身和两个木头轮子之外,它()没有坐垫,()没有轮胎,
这种自行车骑起来当然很不舒服。
一直到充气轮胎被发明出来之后,自行车才成为人们普遍使用的交通工具。
说起来很有意思,自行车的充气轮胎竟然是位医生发明的。
这位医生叫邓洛普,居住在爱尔兰。
邓洛普的儿子很想有一辆自行车,为了满足他的要求,邓洛普就买了一辆送给他。
小男孩很开心,他骑着车在铺满鹅卵石的街上跑来跑去。
不用说,在这样的路上汽车肯定会颠簸得厉害,一不小心还容易摔跤。
看着儿子身上摔得青一块紫一块的,邓洛普非常心疼。
有一天,邓洛普用一根橡胶水管在花园里浇花。
当他将橡胶管握紧、放松,再握紧、再放松的时候,橡胶的弹性启发了他的思维。
他想:能不能把这根灌满了水的橡胶管安装到自行车轮子上,借此减少车子在行进时的震动呢?
按照这一大胆设想,邓洛普马上动手做了起来。
不知道经过了多少次试验,他终于用浇花的橡胶管制成了一个轮胎。
但是,()这种轮胎装满了水,()骑起来非常不方便。
后来,邓洛普开始用气体来代替水。
经过多次试验,充气轮胎终于在1888 年诞生了。
刚开始,这种新轮胎遇到了人们的嘲笑,但是,骑自行车的人很快就发现,用这种轮胎跑得更快,也更平稳。
有个叫迪克罗的商人在得知了这一消息后,专门开办了一个工厂来生产这种轮胎。
后来,这个工厂就逐渐发展成大名鼎鼎的邓洛普橡胶公司。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原始的自行车轮是什么样子的?有哪些弊端?
3.画线句子是一个句,改成陈述句是。
由此
可以体会到邓洛普医生是一个的人。
4.“经过多次试验,充气轮胎终于在 1888 年诞生了。
”对“终于”一词理解不正确的是() A.充气轮胎的发明经
历了很长时间,不容易。
B.邓洛普医生做的
试验次数很多,过程艰辛。
C.邓洛普医生的
发明太慢。
5.你还知道哪些发明也是从生活中受到的启发?请把你知道的写下来。
【参考答案】
1.既……也……因为……所以……
2.原始的自行车轮是木头做的,没有轮胎,在不平坦的路上会颠簸得厉害,一不小心还容易摔跤。
3.反问可以试试把这根灌满了水的橡胶管安装到自行车轮子上,借此减少车子在行进时的震动留心观察、善于思考
4.C
5.示例:瓦特根据水蒸汽推动壶盖跳动的现象发明了蒸汽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