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最新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优秀课件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优秀课件

第一步:读课文
朗读视频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不会读的字查字典解 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没把握的地方做批注。
2.听范读,注意自己标注的地方,看自己哪些地方读 的不准确。
3.再读一遍,把课文读通读顺,然后读给爸爸妈妈听。

领域
jiàn
溅落
qiū yǐn
蚯蚓
第二步:学字词
ɡuàn
习惯
ruǐ
偶然发现紫罗 紫罗兰中的什么 兰遇酸变红 成分遇盐酸会变
红?
发明了石蕊 试纸
地图上海岸线凸 凹部分相吻合
不会是巧合吧?
《海陆的起 源》,大陆漂 移学说
儿子睡觉时眼 眼珠转动会不会 眼珠转动时处
珠转动
与做梦有关? 于做梦的阶段
相同之处 我能找:
三个故事中提到的科学家发现和发明的过程是相同的。 都是先偶然发现问题,不断地追问;再进行反复的研 究和试验;最后解决了问题,得出了结论。
小练笔
这是课后小练笔哦!
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如“有志者
事竟成”“玩也能玩出名堂”。
有志者事竟成
一个人坚持拼搏、 奋斗,在风雨中勇往直前,就能
获得成功,达到理想的彼岸。
司马迁少年时代立志当第二个孔子,他饱览史书,游历 多年,走访民间,搜集第一手资料,历经千难万苦,写成 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爱迪生为了找到寿命 长的灯丝,经过无数次实验才取得成功,其艰辛可想而知。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不畏艰险,走荒野、入森林、到 田间、查资料、想办法,终于培育出了杂交水稻,为世界 上四分之一的人口解决了温饱问题。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不可思议】
指追究事物产生的根源。
【司空见惯】 【追根求源】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精华版)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精华版)

阿瑟林 斯基
眼珠转动会不会与 做梦有关呢?会是 什么关系呢?
以儿子、二十名 成年人为实验对 象,进行了反复 的观察实验。
睡眠中眼珠快速转动 时,是人最容易做梦 的阶段。
讨论交流
对比三个事例的叙述顺序有没有共同之处?
三个故事中提到的科学家发现和发明的过 程是相同的:都是先偶然发现问题,并不断地追 问;再进行反复研究和实验;最后解决了问题, 得出了结论。
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把这 句话用“______”在文中画出来。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自主探究
作者是如何论证“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 之后”这一观点的?请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用 喜欢的方式把你的思考结果呈现在纸上,可以 是图示,也可以借助老师的表格来呈现。
第(
)自然段:开门见山,提出观点。
教师小结
是的,作者用了三个事例,都是先写“司 空见惯”“细微”的现象,再由现象引发问题, 最后写发现或发明也就是所谓的“真理”。这就 是作者写文章用到的用事例来印证观点的方法。
讨论交流 作者是按照什么思路来写这篇课文的?
(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
拓展积累
1.抄写生词,并积累自己感兴趣的句子 。 2.搜集类似课文中的科学事例,准备下
汇报交流
从“敏感地意识到”“这种物质到 底是什么?别的植物中会不会有同样的 物质?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 反应”“许多实验”这些词句中,我们 可以看出波义耳善于观察,能不断挖掘 问题并且反复去实验验证。
随堂演练
运用填空梳理波义耳发明石蕊试纸的过程。 ➢ 波义耳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 所以他关注到了__溅__上__盐__酸_的__紫__罗_兰__花__瓣__变_红___的现象。 ➢ 波义耳不仅关注到了这个现象,还__发_现__了__相__关_问__题__, 并且___产__生_了__一__连__串_的__疑__问___。 ➢ 波义耳经过____反__复__实__验____,最终发明了石蕊试纸。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6课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精品教案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6课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精品教案

16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目标1.会写“诞、澡”等11个字,正确读写“真理、定理”等28个词语。

2.默读课文。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

4.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知道每个故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能根据具体事例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引导学生认识到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1.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知道每个故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正确理解课题的含义。

2.体会课文的写作特点,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

▶教学策略1.识字写字本课要求会写11个字,可分类指导,要着重指导笔顺及关键笔画的书写。

“诞、澡、械、授、涡、纬、砂、域、锲”9个字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诞”字右边是“延”,不要写成“廷”。

“逆、庚”2个字是半包围结构。

“庚”字容易写错,要强调笔顺。

2.默读教学提醒学生在默读时,不出声、不指读,适当加快速度。

一边默读一边理顺课文的脉络,弄清课文的主要内容。

3.阅读理解在教学时,按以下步骤进行:由标点符号导入,激发学习兴趣;理清课文说明顺序,把握文章内容;引导自主阅读,培养自学能力;领悟写作方法,促进读写迁移。

每个环节紧密相关,逐层深入,让学生真正理解课文所传达的观点。

4.语言表达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几个具体的事例说明自己的观点,进行一次小练笔。

▶教学准备1.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诞、澡、械”等11个字,正确读写“真理、定理”等28个词语。

2.了解课题,明确作者的观点;初读课文,理清条理。

3.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知道每个故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教学过程板块一标点导入,点明观点1.书写标点,观察思考。

(1)课件出示“?”,教师提问:这是一个什么标点符号?它有什么含义?(2)学生自由发言。

(3)把问号的上半部分拉直,就会变成什么标点符号?它又有什么含义?(课件演示动画,把“?”拉直变成“!”)(4)学生自由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件(共17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件(共17张PPT)
再次强调只要“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 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第7段指出想在科学领域有所发现要 善于独立思考,拥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对前面的论述做了补充,使全文 更加周密。
文本解读——初步探究
作者在叙述事例时,适当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这样写有什 么好处?
作者在第2把段对人其物进的行了神阐态释、,指动出其作实,景际意物思的是性从常质见、现特象中征发,现环问题境,的不色断发彩问、,布不断局解等决具疑问体,追根 推求而源广,生之最动,后地再找次到描强真画调理出只。要第来“3,~进见5微而段知举使著三文,个善章科于学更发发加问现并生的不例动断子形探,索象印,证,激那自么发己,的读当观者你点解的。决第阅了6读段若对干兴三个趣个问,例号子之引稍后人加,入概就括有并可 能发现胜真。理”。第7段指出想在科学领做域了有补所充发,现使要全善文于更独加立周思密考。,拥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对前面的论述
的必然关系,如能量守恒定律。
(3)学说:
学术上的有系统的主张或见解。
(4)司空见惯: 看惯了就不觉得奇特。
(5)追根求但是不只一个,还有一个可以成对儿。
(7)见微知著: 见到一点儿苗头就能知道事情的发展趋势或问题的实质。
(8)锲而不舍: 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做事情能坚持到底,
做了补充,使全文更加周密。
也并不容易,指出了科学真理的发现是有条件的,那就是给那些 “独立思
考”“锲而不舍”的人。“真理产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就是要敏锐地发现问
题,坚持不懈地思考,深入地解决问题。
合作探究——主旨解析
简要概括《真理产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主旨。
作者本在第文2通段对过其列进举行了三阐个释科,指学出其发实现际的意思事是例从,常见阐现述象了中发只现要问见题,微不知断著发问,,善不于断解发决问疑,问,追根 求源不,最断后解找决到真疑理问。,第3锲~5而段不举三舍个地科追学发根现求的源例子,,就印能证自在己现的实观点生。活第中6段发对现三个真例理子这稍加一概括并

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第15课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课件

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第15课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课件
域域 惯惯 疑疑 圃圃 盐盐 溅溅 蕊蕊 搜搜 蚯蚯 蚓蚓 版版 阶阶
选自“课前预学单”第2题
指导书写
右上部分是“毌”, 不要写成“田”。
全包围结构,外框方 正,里面部分略窄长。
右边上部的一短 竖要上下出头。
上下结构,下面三个 “心”组合要紧凑。
左右结构,“弓”窄长,末笔竖长而直,为垂露竖。
活动一:看拼音,写词语。 lǐnɡ yù huā pǔ jiàn luò (领域) (花圃) (溅落) qiū yǐn chū bǎn zhēn lǐ (蚯蚓) (出版) (真理)
看课文的第1~2自然段,体会作者是如何提 出观点的,再找出这两个自然段之间有什么 样的关系。 第1自然段直接提出观点“真理诞生于 一百个问号之后”,第2自然段进一步阐述 这个观点。两者是递进关系。
理解事例,填写表格
聚焦课文第3~5自然段,用自己的话简要地说一 说作者围绕观点列举了哪些事例。
1.英国的化学家波义耳从紫罗兰花瓣遇盐酸会变色 的现象中受到启发,制成了石蕊试纸。
自学提示: ①这两个事例分别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②这两个事例中的主人公是怎样发现“真 理”的?
第 先写了魏格纳偶然发现了南美洲东海岸的凸出部分与
二 个
非洲西海岸的凹陷部分互相吻合这一现象,再写了他
事 产生的疑问,之后写他经过认真研究、阅读大量的相例 关文献、搜集证据等,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第 三
2.魏格纳通过观察地图提出“大陆漂移学说”。 3.俄裔美国睡眠研究专家阿瑟林斯基发现脑电波的
变化与做梦有关。
请同学们填写下面表格。
人物 现场
“问号” 探究过程 “真理”
这种物质到底
波 义 耳
紫罗兰花 瓣遇盐酸 会变红
是什么?别的 植物中会不会 进行了许 有同样的物质?多实验 别的酸对这种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精美课件(共81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精美课件(共81张PPT)
写法上:➢ 都是先写发__现__问题,再写研__究__问 题,最后写解__决__问题。
填空,并说说你从所填词语中发现了什么?
洗澡水的漩涡,蚯蚓的分布,睡觉时眼珠
的转动,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善于“打破 沙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_发__现___,有所 _发__明___,有所_创__造___,有所_成__就___。
古人云“学贵有疑”,我们要有怀疑的 精神,在不断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发现真理, 揭示奥秘,使自己不断发展、进步,机遇总 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只要我们善于发问,勇 于探索,并锲而不舍地追求,就会发现,原 来真理就在我们身边。
科学史上的这些事例说明了什么?
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 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 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 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 发现真理。
蚯蚓的分布
欧洲大陆与美洲大陆本 来是连在一起的
当睡觉的人眼珠转动时, 睡觉时眼睛的转动 他确实在做梦
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 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 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 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发现真理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有准备 独立思考 锲而不舍
能。“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 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遇到困 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 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 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等等,这些地方都突显了詹天佑崇高的爱国 主义精神。
1. 摘抄本文中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2. 搜集有趣的科学小故事,与同学们分
二、新课讲解
叶永烈(1940—)著名科普作家、 传记文学作家,是《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 作者,著有科幻故事《小灵通漫游未来》, 影响较大。还著有《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毛泽东和蒋介石》《星条旗下的中国人》 《胡乔木传》《马思聪传》等传记。1998年 获香港“中华文学艺术家金龙奖”的“最佳 传记文学家奖”。新版《小灵通漫游未来》 于2002年12月获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 2005年10月获中国当代优秀传记文学作家奖。

最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5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件

最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5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件

拓展延伸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课堂演练
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请 你就这一学说提出自己的问题。
巨大的大陆是如何漂移的?
驱动大陆漂移的力量来自何方?
描写科学精神的四字词语:
追根求源 持之以恒 坚持不懈 锲而不舍 刨根问底 孜孜不倦 冥思苦想 始终如一 埋头苦干
关于质疑的名言:
(1)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孔子 (2)不怀疑不能见真理。——李四光 (3)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制成了实验 中常用的酸 碱试纸—— 石蕊试纸

南美洲东海岸的凸
例 二
魏格纳
出部分与非洲西海 这不会是一种巧 岸的凹陷部分互相 合吧?
吻合
阅读了大量的 提出了“大 相关文献,同 陆漂移学说” 时搜集古生物 并出版《海 学方面的证据 陆的起源》
事 例 阿瑟林 儿子睡觉时眼珠 三 斯基 忽然转动
为什么睡觉时眼 珠会转动?这会 不会与做梦有关? 会是什么关系呢?
ruǐ
书写时,三个“心” 组合要紧凑,特别要注 意点的位置,其中上面 一个“心”字稍大,下 面两个“心”字略小。
sōu
书写时注意布局要 匀称,左窄右宽,“叟” 这个部件要注意笔顺, 上下部分要匀称。
互动课堂
中心观点
6
1
作者在文中4 提出的观点是什7 么?
2
3
5
本文围绕中心观点安排了哪几部分内容?
1提出观点 4来自236 7
总结观点
5
论证观点
提出观点 自由读第1、2自然段,找到能够解释 本文主要观点的句子。
1
2
第2自然段中的“?”和“!”分别指 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案第1篇】教学目的1、学会词语:诞生司空见惯追根求源机械洗澡逆时针无独有偶玫瑰百思不得其解见微知著领域2、了解课文中写的三个事例,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三个事例的内容。

3、初步了解用事例来说明观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本单元的主题是什么?(科学精神)2、前面两课告诉我们哪方面的科学精神?(18课:居里夫人坚定执著,为科学做贡献,为人类做贡献的精神;19课: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精神。

)师:是啊,在前几篇课文中,我们了解和感受了居里夫人、中国航天人身上精神。

这一些科学精神是非常可贵,非常感人的,是值得去学习的。

而具有这些科学精神千千万万的知名的或者不知名科学家、科技工作者都是值得我们去敬重的。

今天我们学习这个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让我们继续了解和感受可贵的科学精神,另外,这篇课文在写法上有一个重要的特点,我们要来学习这种写法。

3、出示课题《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齐读课题,问:说说你对课题的理解。

二、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自学课文,完成以下任务:1、读通读准课文。

2、自学生字词语。

3、了解课文内容。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对课文内容的了解。

提问:课文里讲了哪几个人物?(麻省理工大学教授谢皮罗、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奥地利医生)课文写了几个事例?(三个)你认为这篇课文的体裁是属于哪一类?(说理性文章或者议论文)2、检查朗读。

指名四个学生分别来读第一二、和第六、第七、第八自然段。

3、检查词语。

教师出示词语。

先让学生自己读读词语,想想哪几个词语比较难理解;指明朗读词语;重点理解一些词语;齐读词语。

重点学习词语:诞生司空见惯追根求源机械洗澡逆时针无独有偶玫瑰见微知著领域司空见惯:意思(看得多了,不以为奇),近义词(习以为常、屡见不鲜),反义词(绝无仅有、凤毛麟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①最后把“?”拉直成了 “!”,找到了真理。
这里的“?”是发现的问题,是不断 的追问,“!”是通过探索,解决了疑 问,发现了真理。这个句子把一个抽象 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 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②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 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 造,有所成就。
“打破沙锅问到底”是一句俗语,形 象表达了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精神, “发现”“发明”“创造”“成就”这四 个词按收获由小到大排列,也说明平常的 事情中蕴含着真理,蕴含着伟大的成就, 而这些只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才能 做到。
.
③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 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 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这句话用“只要……就……”的句式 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 发现真理的前提条件就是“见微知著”, 能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问题,看到本质, 并“不断探索”。
.
④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 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 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 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
涡洗 澡 水 的 漩
紫罗兰的变色
转睡
动觉




.
人物
谢皮罗 教授
发现现象
洗澡水的 漩涡。
不断发问( ?) 找到真理
( !)
为什关。
波义耳
奥地利 医生
盐酸会使花 瓣变红。
紫罗兰中的什 么成分遇盐酸 会变红?
发明了酸 碱试纸。
儿子做梦时 眼珠转动。
.
返回
我们已经懂得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 问好之后”的含义:只要善于观察,不 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 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同学们请牢牢记住,科学发现的 “偶然机遇”只能给有准备的人,而不 会给任何一个懒汉。你们是祖国的未来, 世界是属于你们的。行动起来吧,做一 个“有准备的人”,我们的生活中有无 数个未知的真理,正等待你们去发现!
发现问题 反.复研究 得出结论
发现问题
得出结论
如果……就…… 只有……才能……
.
洗澡水的漩涡 紫罗兰的变色 睡觉时眼珠的转动
再请大家仔细地读读这三个事例, 看看三段话在写法上、内容上有什么相 同点?
.
三个故事都是讲生活中 偶然发现的问题;
三个故事都是讲科学家 发现和发明的故事;
三个故事都是说明“真
.
课外书屋
jié
顾 颉 刚 : 《怀疑与学问》
.
这句话对发现真理的条件作了说明,科 学发现中存在“偶然的机遇”,说明科学真 理就存在于我们身边,它并不神秘;“只能 给……”说明科学发现也并不容易,指出了科 学真理的发现是有条件的,那就是给那些 “有准备”“独立思考”“锲而不舍”的人。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就是要敏锐 地发现问题,坚持不懈. 地思考,深入地解决
.
作者介绍
叶永烈(1940—)著名科普作家、 传记文学作家,是《十万个为什么》的 主要作者,著有科幻故事《小灵通漫游 未来》,影响较大。还著有《历史选择 了毛泽东》《毛泽东和蒋介石》《星条 旗下的中国人》《胡乔木传》《马思聪 传》等传记。1998年获香港“中华文学 艺术家金龙奖”的“最佳传记文学家 奖”。新版《小灵通漫游未来》于2002 年12月获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2005年 10月获中国当代优秀传记文学作家奖。
舍源 的球 真真
问 总结观点 见微知著 不断探索 号 7—8
.
科学史上,能从生活的细小现象中找出真理 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你还能举出一个吗?
鲁班上山,手被植物叶划伤,后来发明 了锯。
牛顿在树下,被苹果砸了头,后来发现 了万有引力定律。
雷达、风车……
.
返回
仿照课文写法写一段话,用具 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例如“功 夫不负有心人” “虚心使人进步, 骄傲使人落后”等。
有毅力。 .
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用事实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 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 的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 真理。
.
1、想一想课文具体写了哪几件事, 用自己的话简要地说一说。
课文具体写了三件事:第一件写的是 谢皮罗教授发现水的漩涡的旋转方向和 地球的自转有关;第二件写的是英国的 化学家波义耳偶尔发现紫罗兰溅到盐酸 会变红色,最后发明了石蕊试纸;第三 件写的是奥地利的一位医生从儿子睡觉 时眼珠会转动这一现象中发现了眼珠转 动和做梦的关系。
爱 因 斯 坦
生爱 迪
袁 隆 平
牛 顿
.
你们知道科学家们主要依靠什么 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吗?
• 善于思考 • 勤奋刻苦 • 锲而不舍 • 乐于奉献 • ……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 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 者、创立者,差不多都是从细小的、 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 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溯源, 最后把“?”拉直变成“!”,找 到了真理。所以有人说过这样一句 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
后”。
.
返回
发现问题
研究问题 解决问题
.
2、再请大家仔细地读读这三个事例, 看看三段话在写法上、内容上有什么相同 点?
这三个事例中提到的科学家发现或者 发明的过程是相同的,都是先偶然发现问 题,不断地追问;再进行反复的研究和实 验;最后解决了问题,得出了结论。
这三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善于从细小 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追根求源, 才能解决问题,发现真理。因为“真理诞 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 定律:科学上对某种客观规律的概括,反映事物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一定变化过程的必然关系。
• 学说:指学术上自成理论体系的主张或见解。 • 司空见惯:看得多了,不以为奇。 • 追根求源:追溯事物发生的根源。 • 打破砂锅问到底:比喻追究事情的根底。 • 见微知著:微:隐约;著:明显。见到事情的苗
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 锲而不舍:锲:镂刻;舍:停止。比喻有恒心,
眼珠转动会 不会与做梦 有关?
凡睡者眼珠 转动时都表 示在做梦。
.
洗澡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而美国麻省理工学 院机械工程系的谢皮罗教授却敏锐地注意到:每每次次放 掉洗澡水时,水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的。这这 是为什么呢?谢皮罗紧紧抓住这个问号不放,进行了 反复的实验和研究。1962年,他发表了论文,认为 这种漩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如果地球停止旋转,就 不会产生这种漩涡。他认为,在北半球,洗澡水朝逆 时针方向旋转;如果是在南半球,洗澡水的漩涡将朝 顺时针方向旋转;而在赤道,则不会形成漩涡。他的 这个见解,引起各国科学家的极大兴趣,他们纷纷在 各地进行实验,结果证明谢皮罗的结论完全正确。
.
天空为什么是蓝色? 云朵为什么是白色?……
世间上的“为什么”太多了, 答案却一一被解开。 只因为有你在发现, 只因为有你在探索, 只因为有你在绞尽脑汁的破解……
其实, 只要我们善于发现, 只要我们敢于追问, 只要我们勇于探索 , 不变的真理终究会被我们找到。
.
开门见山: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 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 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
写作思路:
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
写作方法:
用事实说明一个观点
.
之真
提出观点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1)
后理

生 证明 于 观点 一 2—6 百 个
洗澡水的旋涡 石蕊纸的发现 睡觉时眼珠的发现
抓住问题 知 锲 理 追 反复试验 而 根 反复研究 不 溯
.
整体感知
1、想一想课文具体写了哪几件事,用自 己的话简要地说一说。 2、再请大家仔细地读读这三个事例,看 看三段话在写法上、内容上有什么相同点?
.
诞生 司空见惯 追根求源 旋涡 无独有偶 花圃 石蕊 见微知著 敏锐 百思不得其解 锲而不舍 洗澡 逆时针 打破砂锅问到底
.
• 定理:已经证明具有正确性、可以作为原则或规 律的命题或公式,如,几何定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