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件.ppt

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件.ppt
语文 六年级 下册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同学们你有对周围的什么事情有疑问吗? 你找寻问题的答案了吗?
让我们一起来跟着作者看看别人在有疑 问的时候是怎么办的吧!
作者简介
叶永烈(1940-2020)浙江温
州人。著名小说家、历史学家、报告 文学作家 。他是《十万个为什么》的 主要编著者之一,著有科幻故事《小 灵通漫游未来》等。
这句话用“只要……就……”的句式说明 “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发现真理 的前提条件就是“见微知著”,能从平常的现 象中发现问题,看到本质,并“不断探索”。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联系全文说一说“如 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 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 思考的人,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这句话 的含义。
同学们想一想作者认为什么样的人才能发现真理?
见微知著、善于发问、不断探索、 有准备、善于独立思考、具有锲而不舍 精神的人。
科学史上,从生活的细小现象 中受到启发,不断实验和研究,最 后找到真理的事例还有很多,同学 们,你还能举出几个吗?
牛顿在树下,被苹果砸了头,后来发现了万有 引力定律。
瓦特发现热水开了,冲开了壶盖,经过研 究发明了蒸汽机。
ruǐ 书写时,三个“心” 组合要紧凑,特别要注 意点的位置,其中上面 一个“心”字稍大,下 面两个“心”字略小。
多音字
jiě 解除 分解
解 jiè 押解 解差
xiè 解县 姓解
反义词
真理——谬论 敏锐——迟钝
神秘——平常 偶然——必然
近义词
诞生——出生 疑问——疑惑 敏感——敏锐 吻合——契合
随堂练
一、给画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然后打对勾。
石蕊:(xīn ruǐ ) √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优质课件(共97张PPT)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优质课件(共97张PPT)
课文的三个事例,在表述时都采用了相同 的顺序:先写“现象”,着力突出其“细 微”“司空见惯”;再写“问题”,突出“问 题”与“现象”的关系;最后结合“问题”写 相关的发明或发现,也就是所谓的“真理”。
品读课文
课文的主要观点正是从常见的现象出发,见微 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进而发现真理, 这样的表述顺序使事例与观点在结构上形成了 一致,也就产生了证明的关系。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茅以升的头脑几乎被桥占据了。他出门只要见 到桥,总要仔细观察;读到有关桥的资料,就 用心抄录。他收藏的各种桥的图画、照片,更 是数不胜数。因为这个,他还得了个“小桥迷” 的绰号呢!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众所周知,周恩来从小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 起而读书”的宏伟志向。在这一志向的引领下,面 对家庭的变故、生活的艰辛,他都挺过来了;参加 革命后,面对敌人的追捕,历经千辛万苦,他仍坦 然面对;革命胜利后,面对百废待兴的局面,他鞠 躬尽瘁、任劳任怨,终于使中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我们学过很多苏轼的诗词,知道他是一个 著名的诗人。其实,苏轼在诗词、散文、书法、 绘画等方面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是名副其实 的“全才”“通才”。他从小就立下了“发奋 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的心愿,一生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酷爱读书,手不释卷。他目标明确,持之以恒地努 力,最终获得了成功。
又如,茅以升是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我国第 一座现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就是他设计的。 十一岁那年,茅以升去南京秦淮河看龙船比赛。由 于看龙船的人太多,把一座老拱桥给挤塌了,许多 人掉到河里淹死了。茅以升当时就说:“我长大了 一定要学会造桥,为大家造最结实的桥!”从此,
中心论点
品读课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思考下列问题: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PPT(完美版)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PPT(完美版)
创新科学理论
在科学理论中,问号是推动科学理论不断创新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能够为新的科学理论的产生提供条件。
创新技术应用
在技术应用中,问号是引导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创新和改进的关键 ,能够为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提供支持。
14
04 经典案例分析
2024/1/24
15
牛顿与万有引力定律
2024/1/24
苹果落地的启示
2024/1/24
量子计算机的软件和算法
阐述量子计算机的软件和算法,包括 量子编程语言、量子算法和量子模拟 等。
量子计算机的应用前景
探讨量子计算机在密码学、化学模拟 、优化问题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和挑战 。
21
暗物质与暗能量的探索
暗物质和暗能量的概念
暗物质和暗能量的观测证据
解释暗物质和暗能量的概念、性质以及它 们在宇宙中的作用。
2024/1/24
4
问号与真理的关系
2024/1/24
问号是探索的起点
01
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问号代表着疑问和思考,是探索的起点
和动力。
问号推动思维发展
02
通过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人们的思维得以不断拓展和深
化,对真理的认识也更加深入。
问号与真理的相互作用
03
问号和真理是相互作用的,问号的提出和解答有助于发现新的
2024/1/24
19
人类基因组计划
2024/1/24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背景和意义
介绍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历史背景、科学意义以及对人类未来的影响。
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
阐述基因测序技术的原理、发展历程以及最新进展,包括下一代测序 技术和单细胞测序技术等。
人类基因组的组成和功能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精美课件(共81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精美课件(共81张PPT)
写法上:➢ 都是先写发__现__问题,再写研__究__问 题,最后写解__决__问题。
填空,并说说你从所填词语中发现了什么?
洗澡水的漩涡,蚯蚓的分布,睡觉时眼珠
的转动,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善于“打破 沙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_发__现___,有所 _发__明___,有所_创__造___,有所_成__就___。
古人云“学贵有疑”,我们要有怀疑的 精神,在不断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发现真理, 揭示奥秘,使自己不断发展、进步,机遇总 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只要我们善于发问,勇 于探索,并锲而不舍地追求,就会发现,原 来真理就在我们身边。
科学史上的这些事例说明了什么?
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 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 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 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 发现真理。
蚯蚓的分布
欧洲大陆与美洲大陆本 来是连在一起的
当睡觉的人眼珠转动时, 睡觉时眼睛的转动 他确实在做梦
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 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 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 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发现真理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有准备 独立思考 锲而不舍
能。“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 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遇到困 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 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 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等等,这些地方都突显了詹天佑崇高的爱国 主义精神。
1. 摘抄本文中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2. 搜集有趣的科学小故事,与同学们分
二、新课讲解
叶永烈(1940—)著名科普作家、 传记文学作家,是《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 作者,著有科幻故事《小灵通漫游未来》, 影响较大。还著有《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毛泽东和蒋介石》《星条旗下的中国人》 《胡乔木传》《马思聪传》等传记。1998年 获香港“中华文学艺术家金龙奖”的“最佳 传记文学家奖”。新版《小灵通漫游未来》 于2002年12月获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 2005年10月获中国当代优秀传记文学作家奖。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件(共18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件(共18张PPT)

科学史上,从生活的细小现象中 受到启示,不断实验和研究,最后找 到真理的事例还有很多,你还能举出 几个吗?
思维导图
提出观点 真理产生 于一百个 问号之后
真理产生于一 百个问号之后
证明观点 洗澡水的旋涡 蚯蚓的散布 睡觉时眼珠转动
总结观点 见微知著 善于发问 不断探索
感谢各位的


Hale Waihona Puke 他们都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 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 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 找到了真理。
“真理产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的 含义是:
只要善于视察, 不断发问, 不断解决疑 问, 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 就能在现实生活 中发现真理。
学完这篇课文,你受到了怎样的启示?
科学并不神秘,也不遥远,关键在于“知微见著”, 不断探索,善于独立思考,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概括主题
课文主要通过波义耳制成石蕊试纸、魏格纳提出“大 陆漂移学说”、俄裔美国睡眠研究专家阿瑟林斯基发现睡 觉时眼珠转动与做梦有关这三个事例来说明只要善于视察, 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溯源,就能发现真理。
锲而不舍——持之以恒
反义词
真理——谬论 敏锐——迟钝 无聊——有趣 偶然——必然
司空见惯——鲜为人知
多音字
zhuǎn 旋转 转学

zhuàn 自传 转盘
词语积累(和“司空见惯”意思相近的词语)
不足为奇 见怪不惊 不乏先例
叶永烈,1940年生,浙江温州人。著 名科普作家、传记文学作家。
主要作品:《十万个为什么》(合著) 《小灵通漫游未来》《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等。
真理产生于一百个 问号之后
真理,即永恒不变唯真正理。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件(共20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件(共20张PPT)

无独有偶。20世纪初的一天,因病住院的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正无聊 地看着墙上的世界地图,突然发现南美洲东海岸的凸出部分与非洲西海岸 的凹陷部分,竟然不可思议地互相吻合!魏格纳被自己偶然的发现惊呆了。 这不会是一种巧合吧?他将地图上的一块块陆地作了比较,结果发现,从海 岸线的情形看,地球上所有的大陆都能较好地吻合在一起。病愈之后,魏 格纳开始认真地研究这个有趣的现象。他阅读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同时搜 集古生物学方面的证据。他注意到,一位名叫米歇尔逊的生物学家发现, 在美国东海岸有一种蚯蚓,欧洲西海岸的同纬度地区也有这种蚯蚓,而在 美国西海岸却没有这种蚯蚓。魏格纳认为,这种蚯蚓的散布情况正说明, 欧洲大陆与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 否则,蚯蚓即使是插上翅膀也难 以飞渡重洋。1915年, 魏格纳系统整理了他的“大陆漂移学说",出版了 《海陆的起源》一书,在地质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为什么南美洲东海岸 与正在研究的大提出“大陆漂移学说”
魏格纳
凸出部分与非洲西海 陆和海洋的起源 岸凹陷部分相互吻合? 问题联系起来
阿瑟林 眼珠转动会不会与做
斯基
梦有关呢?会有什么 关系呢?
以儿子、妻子、
邻居为实验对象, 人在做梦时眼珠会转 进行了反复的视 动
察实验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 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 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 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 变成“!”,找到真理。
更有趣的是一位名叫阿瑟林斯基的俄裔美国睡眠研究专家。一次,他 发现儿子在睡觉的时候,眼珠忽然转动起来。他感到很奇特:为什么睡觉时 眼珠会转动?这会不会与做梦有关?会是什么关系呢?阿瑟林斯基带着一连串 的疑问, 对自己八岁的儿子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 有关。接着,他又对二十名成年人进行了反复的视察实验,最后得出结论: 睡眠中眼珠快速转动的时候,人的脑电波也会产生较大的变化,这是人最 容易做梦的阶段。阿瑟林斯基的研究成果,成为心理学家研究做梦的重要 根据。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件(共20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件(共20张PPT)

儿子在睡觉的时 一连串的问题(……)反复视察实验 候,眼珠突然转 动起来
脑电波的变化与做 梦有关
科学史上,能从生活的细小现象中找到 真理的事例还有很多,你能举几个吗?
学完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议论文
提出观点 举出事例证明观点
举出事例证明观点
课后作业: 小练笔:
• 见微知著
• 善于发问
• 不断探索、独立思考、锲而不舍

事例
现象
问题
不断探索

找到真理
事例1 事例2 事例3
紫罗兰花瓣 遇盐酸会变 红
一连串的问题 (……)
进行了许多 实验
制成了石蕊 试纸
南美州东海岸的 凸出部分与非洲 西海岸的凹陷部 分重合
这不会是一种巧合吧?阅读相关文献,搜 集大量证据
提出大陆漂移学说, 出版《海陆的起源》 一书
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这篇课 文主要提出一个什么观点? (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真理产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观点在文章的什么位置?请用曲线勾画出。这种在 文章开头就提出观点的写法叫什么?“一百个”是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列举几个事例?
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在具体讲这三个事例呢 快速读这几个自然段,用笔勾画出这三位科学家找 到的真理
请同学们仔细视察这三个事例中的科学家,你从中发 现了什么?
波义耳是十七世纪英国著名的化学家。 20世纪初的一天,因病住院的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 一位名叫阿瑟林斯基的俄裔美国睡眠研究专家
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用三个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为什么会选三个,我们一起来读: 我们读过这样的故事:宋江三打祝家 庄,刘备三请诸葛亮,刘姥姥三进大 观园。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PPT优秀课件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PPT优秀课件

的人毫不相干。
——帕斯捷尔纳克
☆要有一颗爱真理的心灵,随时随地碰见真理,就把它吸收进
来。
——歌德
☆对真理的追求比对真理的占有更为可贵。 ——莱辛
☆如果你想独占真理,真理就要嘲笑你了。 ——罗曼·罗兰
☆在我所讲的一切中,我只是探求真理,这并不是仅仅为了博得 说出真理的荣誉,而是因为真理于人有益。
——爱尔维修 ☆只有忠实于事实,才能忠实于真理。 ——周恩来
第二自然段中的“最后把‘?’拉直变成‘!’,找 到了真理” , “?”“!”指的是什么?这样表述有什 么好处?
这里的“?”指的是发现问题,并 不 断地追问;“!”指的是通过探索, 解决 了疑问,发现了真理。这个句子把一个抽 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 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一部分(1)
之所以强调“在各地”,是因为谢皮罗的结论区分了南、 北半球和赤道这三种不同情况,只有“在各地”进行验证才 能判断他的结论是否正确。由于进行了这样广泛的验证, “各国科学家”才能确认谢皮罗的结论是“完全”正确的。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文中第二部分列举的三 个事例中的“问号”和“真理”分别是什么?
牛刀小试 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例说明自己的观点。
示例:有人说,拥有积极乐观心态的人更容易成功,我想这句 话是对的。有一次,罗斯福家里失窃,他的朋友写信安慰他, 他在回信中写道:“谢谢你来信安慰我,我现在很好,因为: 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 只偷去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 贼的是他,而不是我。”罗斯福在家中失窃后没有悲伤抱怨, 而是用积极乐观的心态来面对,也正是秉持着这样的心态,才 成就了这样一位在美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善 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 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 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这里的“?”号和“!”号, 它们各指的是什么?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是发现问题,不断追问。

石蕊试纸常用来检定物质的酸碱性。 如果将石蕊试纸放入酸性溶液中,试纸就 会转为红色;若放入碱性溶液中,试纸则 变成蓝色。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思考: 四、分析重点句子。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重点句1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就是要敏锐地
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才能深入地解决问题。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中心
本文用三个事例证明了“真理诞生于 一百个问号之后”就是真理,说明只要善 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问题, 锲 而不舍的追根求源,就能发现真理。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 妙笔生花:
请你仿照课文 写法写一段话,用 具体事实说明一个 观点。比如“有志 者事竟成”“功夫 不负有心人”“虚 心使人进步,骄傲 使人落后”等等。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三、奥地利医生发现睡觉的人眼珠转 动时,他正在做梦 。(5)
三个事例证明了作者的观点:真 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符合科学 真理发现的一般规律
“!”是解决问题,发现真理。

用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说的直观形象,
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重点句2
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 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打破沙锅问到底”是句俗语,
形象表达了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精
神。

“发现”“发明”“创造”“成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Hale Waihona Puke
思考: 一、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思考: 二、说说找到科学真理的一般规律。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 学说:指学术上自成理论体系的主张或见解。
• 司空见惯:看得多了,不以为奇。
• 追根求源:追溯事物发生的根源。
• 打破砂锅问到底:比喻追究事情的根底。
• 见微知著:微:隐约;著:明显。见到事情的苗 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 锲而不舍:锲:镂刻;舍:停止。比喻有恒心,
有毅力。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一、谢皮罗教授发现漩涡的方向 和地球自转有关。(3)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二、化学家波义耳发现盐酸会使 花瓣变红,发明了酸碱试纸。(4)
2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叶永烈
词语
诞生 纵观 漩涡 敏锐 洗澡 花圃 推理 逆时针 追根求源 见微知著 锲而不舍 司空见惯 无独有偶 打破沙锅问到底
• 定理:已经证明具有正确性、可以作为原则或规 律的命题或公式,如,几何定理。
• 定律:科学上对某种客观规律的概括,反映事物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一定变化过程的必然关系。
依据仿生学原理,仿照蝙蝠发现了雷达。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风车的发明是来源于水车的灌溉原理 。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划分层次

一、(1)开门见山,提出观点:真
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二、(2-6)用三个事例,证明“真
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观点。

三、(7-8)总结全文,重申观点。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思考:
一、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二、说说找到科学真理的一般规律。 三、作者用哪些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 点? 四、分析重点句子。 五、在科学史上,类似课文中的事例 还有哪些?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 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 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 很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 自然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 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 最后把“?”拉直变成“!”, 找到了真理。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思考:
三、作者用哪些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 点?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石蕊试纸石蕊是一种枝状地衣,可提 炼出红紫色的结晶粉末,粉末的主要成分 是碱性碳酸盐;这种粉末微溶于水,易溶 于酒精。将粉末溶于酒精溶液等,形成一 种混合物,就是石蕊色素染料;把滤纸浸 在染料中,干燥后便成了石蕊试纸。
就”四个词说明平常的事情中有真理,
只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才能发
现。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重点句3
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 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 理。

发现真理的前提条件就是见微知
著,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问题,看到
本质,不断探索。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重点句4
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 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 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这句话说明科学真理就存在于我们身边,并不
神秘;只有那些“有准备”“独立思考”“锲而不 舍”的人才能发现。
思考: 五、在科学史上,类似课文中的示例
还有哪些?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鲁班上山,手被植物叶划伤,后来发明了锯。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牛顿在树下,被苹果砸了头,后来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