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种苗管理措施及生产技术
林木种苗的培育技术及管护

林木种苗的培育技术及管护林木种苗的培育是保障林业生产的基石,实现科学高效、宜林宜草、绿色生态的林业发展,培育健壮、抗逆能力强的苗木是林业生产的基本要求。
下面介绍林木种苗的培育技术及管护。
1.选用适宜土壤:首先,在培育林木种苗中,选用适宜的土壤是很重要的。
好的土壤可以显著提高苗木生长速度和成活率。
如长江中下游地区,淤泥质土壤很适合黑松、马尾松和其他松类的生长;淋洗土壤对杨树、柳树等生长适宜。
2.采取正确的育苗方式:育苗方式要根据不同树种的生长习性和根系状况加以选择,如无根扦插繁殖方式适用于柳树、紫薇等木本花卉;分层育苗适用于柞、柳、杨、松等树种。
而黄杨、荣松、衫树等乔木的扦插繁殖就相反,采用扦插繁殖方式半年内就可以成活。
3.适当控制关键时期:关键时期是苗木生长最繁忙、最关键的时期,该阶段的水分、营养供应非常重要。
如幼苗从返青到落叶开花的生长期,正是需要充足地光照、温度适宜和水分供给充足的时期,若玉兰、杜鹃等落叶树林木缺少充足的水分供给,将会造成苗木干旱,导致树根活力降低。
4.除草防虫:常见的林木害虫主要为松材线虫、介壳虫、小菜蛾等。
对于种植区域内高危害物种应做好防疫工作,以松材线虫为例,应在入口疫情查验站进行检疫,不得携带扦插、种子苗木和土壤等植株。
防虫的同时,勤松土、锄草能增强苗木的耐旱、适温和抗病能力。
1.及时浇水:浇水的时机要视林木的生长及所在的气候、土壤条件来定,苗圃所在地气温高,土壤干燥时,必须加强栽培区内的灌溉工作,养护工作始终保证苗子及时吸收足够的水分。
2.施肥养护:肥料成分应配方合理、科学准确且施用量正确,要保证苗木得到适度的营养,促进根系发育和提高生长速度,但不能过量,以免导致苗木生长劣化和白化等情况。
3.及时修剪:修剪的目的是控制冠型和维持苗木的健康状态,通过植株合理造型,使人为控制树木的成长方向和枝干分布。
络枝菌丝在湿润的环境中会扩散,所以处理过的或需要处理的地方,都应该在剪完后及时对草丛留下的残余进行清除。
林业育苗技术及其管理养护

林业育苗技术及其管理养护林业育苗技术是指通过种苗培育、管理和养护等一系列技术手段,提高树木的苗木成活率和生长速度,从而达到林木良种优质、生态环境改善和经济效益提高的目的。
林业育苗技术的核心是种苗培育,其次是管理养护。
林业育苗技术和管理养护在林业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将详细介绍林业育苗技术及其管理养护的内容。
一、林业育苗技术1、育种选择在林业育苗的开始阶段,首先要进行育种选择。
种子来源于由母树采集的果实,是培育苗木的起始材料。
选择种子时,要根据种子的形态特征、色泽、大小和营养状态加以甄别,确保选用优质的母树种子。
2、播种育苗播种育苗是指将选好的种子播种在育苗床上,培育成苗木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育苗床的准备、播种时间和深度、温度控制等因素,确保种子的顺利发芽和生长。
在播种后,要定期浇水、松土、防风防晒,保持育苗床湿润的环境,为种子的萌发和生长提供适宜的条件。
3、育苗管理育苗管理是保证苗木健康生长的关键。
在育苗过程中,要根据苗木的生长状况,进行适时的施肥、除草、修剪和病虫害防治等措施,确保苗木的生长良好。
要密切观察苗木的生长情况,及时调整管理措施,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4、移栽造林在苗木培育到一定的生长阶段后,需要进行移栽造林。
在移栽时,要注意保护苗木的根系,避免损伤,确保苗木的成活率。
要选择适宜的移栽时间和方法,提高移栽后苗木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二、管理养护1、灌溉苗木的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供给。
要定期对苗木进行灌溉,保持林地的湿润度,满足苗木生长的需求。
在灌溉时,要注意控制水量和灌溉频率,确保苗木的根部充分吸水,并避免水分过多或不足的情况出现。
2、施肥施肥是提高苗木生长速度和质量的重要措施。
在管理养护中,要根据苗木的生长情况,适时施用有机肥、无机肥或微量元素肥料,满足苗木的养分需求,促进苗木的生长和发育。
3、病虫害防治在苗木的生长过程中,由于生长环境和外界条件的影响,苗木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害。
林木种苗的培育技术

林木种苗的培育技术林木种苗的培育技术在林业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种苗培育技术不仅可以提高林木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还能够保证林木的品质和数量。
本文将从种子采集、处理、播种、管理等方面介绍林木种苗的培育技术。
一、种子采集1. 选择成熟的种子:种子的成熟度对种苗的培育至关重要。
成熟的种子具有较高的萌发率和生长潜力,能够保证种苗的质量。
2. 确保种子的纯度:采集种子时,要注意避免混入其他物种的种子,保证种苗的纯度。
3. 注意存储条件:采集到的种子要储存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避免发霉和变质,以保持种子的活力。
二、种子处理1. 清洗:将采集到的种子进行清洗,去除附着在种子表面的杂质和污物,保证种子的纯净度。
2. 消毒:对种子进行适量的消毒处理,杀灭种子表面的病菌和真菌,以防止病害的传播。
3. 浸种:对一些较难发芽的种子进行浸种处理,提高种子的萌发率和生长速度。
三、播种1. 选址:选择适宜的土壤和气候条件进行播种,保证种子能够顺利生长。
2. 播种密度:根据不同的树种和地理环境,确定适宜的播种密度,保证种子之间的充分生长空间。
3. 播种方法:种子的播种方法有直播和育苗盘播两种,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播种方法。
四、管理1. 浇水:对播种后的种子进行适量的浇水,保持土壤的湿润,促进种子的发芽和生长。
2. 施肥:在适当的时机向种子周围的土壤施加适量的有机肥料,提高土壤的养分含量,促进种苗的生长。
3. 病虫害防治:定期对种苗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保证种苗的健康生长。
五、其他注意事项1. 对不同种类的树种要有专门的了解和研究,对于不同的树种选择适宜的培育技术和方法。
2. 注意播种季节和天气条件,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播种,避免不利的气候对种苗生长的影响。
3. 定期对种苗进行观察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保证种苗的健康生长。
林木种苗的培育技术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工作,只有做好种子采集、处理、播种和管理等环节的工作,才能够保证培育出优质的林木种苗。
林木种苗的培育技术及管护

林木种苗的培育技术及管护林木是我们生存环境中重要的一部分,而林木种苗的培育技术及管护则是确保林木健康生长的重要保障。
本文将重点介绍林木种苗的培育技术及管护,以期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林木种苗的生长过程和管理方法。
一、林木种苗的培育技术1. 种子选择:首先要选择优质的种子进行培育,这有助于提高种苗的生长速度和生长质量。
一般情况下,选择外观完整、大小均匀、无病虫害的种子较好。
2. 播种时间:播种时间是种苗培育的关键,一般来说,春季是最佳的播种时间。
在播种之前,要根据不同的树种选择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
3. 培育基质:种苗的培育基质对其生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可选择营养土或者珍珠岩等作为培育基质。
培育基质要保持适当的湿度和通风条件,以保证种苗的正常生长。
4. 光照控制:光照对种苗的生长有着重要的影响,过强或者过弱的光照都会影响种苗的生长情况。
在培育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光照的强度和时间。
5. 病虫害防治:在种苗的培育过程中,要重视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一旦发现病虫害的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以保证种苗的健康生长。
二、林木种苗的管护1. 浇水管理:适量的浇水有利于种苗的生长,但是要避免过多或者过少的浇水。
一般来说,早晚各浇水一次,让土壤保持适当的湿润度。
2. 施肥管理:在种苗的生长过程中,及时适量地施肥对促进种苗的生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般来说,可以选择有机肥或者化肥进行施肥,但施肥的时间和用量要经过合理的调整。
3. 清理杂草:及时清理种苗周围的杂草,以免影响种苗的正常生长。
特别是在种苗生长的初期,要保持种苗周围的环境清洁。
4. 疏枝疏叶:适时对种苗进行疏枝疏叶,以促进种苗的生长。
疏枝疏叶有利于光照和通风,有助于提高种苗的生长速度和生长质量。
5. 树木绑扎:在种苗生长过程中,要适时对树木进行绑扎,以保护树木的幼嫩枝条,防止自然灾害的侵害。
林业栽培种植技术及养护措施

林业栽培种植技术及养护措施林业栽培种植技术及养护措施对于林木的生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林业栽培种植技术以及针对不同生长阶段的养护措施。
一、前期准备工作在进行林业栽培种植之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
首先,选择适宜的地块进行栽培种植,确保土壤肥沃、透水性良好。
其次,进行土壤松土和除草处理,以确保种植的林木能够顺利生长。
另外,在选择种苗时,要考虑到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类型,选择适应性强、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品种。
二、栽培种植技术1.定植技术定植技术指的是将种苗移植到目标地块的过程。
在进行定植时,需要将种苗根系植入土壤中,并保持良好的固定性,防止被风吹倒。
同时,需要注意保持适量的灌溉,以确保种苗的水分供应。
2.施肥技术合理的施肥技术对于林木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在进行施肥时,需要根据土壤的养分状况和种植林木的需求,合理选择施肥的种类和用量。
通常可以选择有机肥和无机肥相结合的方式,以提供综合营养。
3.修剪技术修剪技术可以促进林木的分枝和茂密生长。
在林木生长的初期,可以进行形态修剪,使林木形成良好的树冠结构。
在正常生长期,可以进行疏枝和定向修剪,以保持林木的健康生长和良好的造林效果。
三、养护措施1.浇水养护林木对水分的需求较大,因此需要注意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特别是在干旱季节,需加强浇水养护,确保林木正常生长。
2.病虫害防治林木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对林木健康带来威胁。
因此,在进行养护过程中,应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可以采取有机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定期对林木进行检查和防治。
3.适时修剪适时修剪是保持林木生长健康的关键措施之一。
根据林木的生长情况和需要,适时进行修剪,有利于林木分枝和茂密生长。
综上所述,林业栽培种植技术及养护措施对于林木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的栽培种植技术和科学的养护措施,可以促进林木的生长,提高木材的质量,实现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双重提升。
因此,在进行林业栽培种植时,务必注重技术细节和养护工作,以确保林木的健康生长和发展。
林木种苗实施方案

林木种苗实施方案一、前言。
林木种苗实施方案是指对于林木种苗的选育、培育、管理和利用等方面的一系列计划和措施。
林木种苗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森林资源的更新和利用,对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林木种苗实施方案对于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二、林木种苗选育。
1. 选育目标确定。
在制定林木种苗实施方案时,首先需要明确选育的目标。
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和生态环境等条件,确定相应的选育目标。
比如在干旱地区,选育耐旱的树种;在沙漠地区,选育抗风沙的树种等。
2. 选育方法选择。
在确定选育目标之后,需要选择相应的选育方法。
可以采用人工选择、杂交育种、基因工程等方法进行选育,以获得更适应当地环境的林木种苗。
三、林木种苗培育。
1. 种子采集与储存。
种子的采集和储存对于后续的种苗培育至关重要。
需要选择成熟度适当、无病虫害的种子进行采集,并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储存,以确保种子的质量。
2. 种苗育苗与繁殖。
种苗的育苗与繁殖是种苗培育的重要环节。
需要根据不同树种的生长习性和生态特点,选择合适的育苗方法进行培育和繁殖,以获得健壮的种苗。
四、林木种苗管理。
1. 种苗生长管理。
种苗的生长管理是保证种苗生长健康的关键。
需要注意对种苗的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管理工作,以确保种苗的正常生长。
2. 种苗采收与运输。
种苗的采收和运输也是林木种苗管理中的关键环节。
需要选择适当的时间进行种苗的采收,并采用合适的方式进行运输,以避免种苗在运输过程中受损。
五、林木种苗利用。
1. 种苗推广与应用。
种苗的推广与应用是林木种苗实施方案中的最终目标。
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需求和特点,选择适宜的种苗进行推广和应用,以促进森林资源的更新和利用。
2. 种苗监测与评估。
种苗的监测与评估是保证种苗质量的重要手段。
需要建立健全的监测与评估体系,对种苗进行定期检测和评估,以确保种苗的质量。
六、总结。
林木种苗实施方案是保证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保障。
林木种苗生产技术

林木种苗生产技术随着森林资源的稀缺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林木种苗生产技术也变得越发重要。
林木种苗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质量、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苗木选育、繁殖、培育等方面介绍林木种苗生产技术。
一、苗木选育苗木选育是林木种苗生产的第一步,它直接决定了后续苗木的质量。
首先要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的树种,对不同树种的生长特性和适应性进行研究,以便选出适应性强、生长快、抗逆性好的种苗。
此外,还应考虑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平衡,选择具有较高生长速度和较高木材品质的树种。
二、繁殖技术繁殖是种苗生产的关键环节之一。
常用的繁殖技术包括种子繁殖、扦插繁殖和嫁接繁殖等。
种子繁殖是最常见的繁殖方式,通过采集成熟的种子进行储存和播种,可以大量繁殖出符合要求的苗木。
扦插繁殖是将健康的枝条或叶片插入培养土中,使其生根发芽,繁殖出新的苗木。
嫁接繁殖是将优良的品种的枝条嫁接到普通的砧木上,使其保留品种特性,繁殖出高质量的苗木。
三、培育技术培育是种苗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环。
培育技术主要包括土壤改良、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
土壤改良是保证苗木健康生长的基础,可以通过施加有机肥料、调节土壤pH值等方式改善土壤质量。
施肥要根据不同树种和生长阶段的需要,科学合理地施加适量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
灌溉是保证苗木生长的关键,要根据苗木的需水量和土壤湿度,合理进行灌溉,避免过量或不足。
病虫害防治是保证苗木健康的重要环节,要及时发现和处理病虫害,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确保苗木的生长和发育。
林木种苗生产技术的发展对于提高森林质量、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技的进步,种苗生产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
例如,利用生物技术手段选育出高产、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利用遗传学研究提高种苗的遗传性状;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对苗圃进行管理和监测等。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提高林木种苗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林业树木栽培技术要点

林业树木栽培技术要点林业树木栽培技术是指为了培育优质、高产、健壮的树木,采取各种措施进行管理和培养的一系列技术方法。
下面是林业树木栽培技术的要点。
一、种苗选用1.选择适应性强、抗病虫害能力强的良种苗,并确保苗木的生长状况良好。
2.根据林木的需求和生态环境要求,选择相应的栽培材料,如适宜生长的土壤类型、日照条件等。
二、育苗技术1.选择适宜的播种材料和播种时间,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2.科学控制育苗温度、湿度和光照,促进苗木生长和发育。
3.合理施用有机肥料和微量元素,提高苗木的抗逆能力和生长速度。
4.定期剪除苗木的顶端和侧枝,精心培养苗木的根系。
三、田间管理1.根据树种和地理环境,科学确定栽植密度和行距,保证树木的生长空间。
2.合理施用有机肥料和化肥,提供充足的养分供给。
3.科学控制灌溉水量和频次,保持土壤湿润度适中。
4.及时清除杂草和杂木,减少对树木生长的竞争。
5.根据树木生长情况和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
四、疏伐和修剪1.根据树木的生长情况,合理进行疏伐,保证树木的生长空间和养分供给。
2.注意疏伐的时机和强度,避免对树木的生长和植物群落的平衡造成不利影响。
3.定期修剪树木的侧枝和枝条,促进树冠的延展和生长。
五、营造适宜的生长环境1.合理规划和布局林业种植区域,保证树木生长的通风、光照和采光条件。
2.合理利用山地和丘陵地形,保持水源和水土保持功能,减少泥石流和土壤侵蚀的风险。
3.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地区内的原生植被和野生动物资源。
六、树木病虫害防治1.加强对树木病虫害的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2.采用多种手段进行病虫害防治,如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的综合措施。
3.注意病虫害防治的时机和方法,防止对环境和树木自身产生不利影响。
七、经济效益分析1.合理安排栽植树种和密度,提高林木的生产效益。
2.合理评估成本投入和资源投入,降低经营成本,提升经济效益。
3.根据树木的生长周期和市场需求,合理选择林木种类和砍伐时机,确保经济效益最大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木种苗管理措施及生产技术
作者:李娜
来源:《乡村科技》2017年第28期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保护环境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林木的种植在保护环境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需注重对于林木种苗的管理。
因此,应加大对林木种苗的管理力度,不断优化林木种苗生产技术,为我国环保事业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基于此,本文详细介绍林木种苗管理措施及生产技术。
[关键词] 林木种苗;管理措施;生产技术
[中图分类号] S7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7)28-37-2
林木种苗在林业生产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整个林业的发展提供了最基础的保障。
因此,在进行林木种苗的管理与生产过程中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
在林木种苗的管理过程中,需要对不同种类的林木种苗进行分类管理,制订差异化的管理方案,才能提高林木种苗的管理效率,为林木种苗的生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1]。
在林木种苗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生产管理体系,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并适当引进优质品种来提高林木种苗的质量。
1 林木种苗的管理措施
1.1 育苗管理
育苗是整个林木种苗管理过程中最为基础的部分。
在育苗阶段,需要工作人员对林木苗种的种子进行筛选,这一步骤对于技术有着较高的要求。
种子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林木种苗的质量。
因此,应加强对选种技术的研究,才能为林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选完种子之后,需要对种子进行再次筛选。
然后将优质的种子进行脱粒、净化,最后将种子置于合适的环境中进行保存备用。
在育苗阶段,最需要重视的事情就是播种。
在播种过程中,首先需要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然后在适宜的环境中进行催芽。
之后需要为种子准备一个合适的苗床,待催芽完成后将种子放入苗床中。
最后就是对苗床进行培土,然后在土层上方覆盖一层草。
这就是整个育苗环节,也是整个林木种苗管理过程的基础。
另外,在育苗过程中,要注重对于播种量的控制,因为播种量过高或者过低都不利于林苗的生长。
在林木育苗过程中,可以参照如表1所示的播种量进行播种,以确保苗木正常生长[2]。
1.2 幼苗抚育管理
在幼苗抚育阶段,主要是对幼苗的发芽期与苗期进行管理。
在幼苗的发芽期,需要定期检查幼苗的发芽情况,保证适宜的温度与湿度。
当幼苗的发芽率超过70%以后,可以适当将芽床
上覆盖的草去掉一部分。
直到所有的幼苗都开始发芽,才可以将全部的草去除掉。
幼苗发芽后就进入到了苗期管理阶段,这一阶段需要重点注意以下问题:①当幼苗进入苗期后,一般抗病虫害能力非常差,需要每天早晚对幼苗进行浇水,保证水分充足,但不能过量,否则会出现烂根的情况;②进入夏季时,需要在幼苗上方覆盖遮阳网,防止强烈的阳光影响幼苗生长;③进入秋季后,一定要控制浇水量,然后再适当补充磷肥,在这一阶段切忌施氮肥;④进入冬季后,需要重视幼苗的防寒工作,对幼苗采取保温措施,并且控制好湿度;⑤当幼苗发生病害后,应及时进行救治,如果救治效果不佳,就需要将其剔除,然后补充新的幼苗。
1.3 造林管理
1.3.1 造林地的管理。
第一,需要对造林的地点进行选择,然后清扫这片林地。
第二,需要按照造林的要求挖好树坑。
第三,需要对树苗进行分类,因为即使是同一种树木,肯定会有不同的生长状况,这时就需要按照树苗的品质进行分类,然后再种植到相应的树坑中。
第四,应保持好苗木根部的舒展性,然后对根部进行打浆处理。
1.3.2 幼林期的抚育管理。
第一,幼苗抚育管理。
每年5月左右,需要集中对林地的杂草进行处理,然后进行松土。
每年10月左右,需要再进行一次这样的活动,等到第2年还需要重复以上步骤,一直到幼苗成熟为止[3]。
第二,对造林地环境的维护。
应严格禁止在造林地中进行放牧,因为动物的踩踏会导致很多幼苗死亡。
同时,应做好造林地的防火工作,尤其是夏季与冬季,应派专门的维护人员进行巡查,确保造林地的安全。
第三,需要对幼林做好防寒处理。
因为幼林的抗逆性很弱,需要加强外部处理,才能保证幼林安全生长。
在冬季,昼夜温差很大,需要对幼林进行适当的保温处理。
1.3.3 成林管理。
首先,在砍伐成林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砍伐位置的选择。
在合适的位置砍伐成林,不仅可以有效促进其他林木的生长,还能提升整个林场的经济效益。
其次,需要做好林场的防火工作。
因为成林的树木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一旦发生火灾,必然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应安排专门的人员进行巡逻。
最后,需要特别注意成林的防盗工作。
因为林场地广人稀,这些成年的林木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必然有一些不法分子偷偷砍伐,因此,林场工作人员应组织专门的安保力量,确保林场树木的安全。
2 提高林木种苗生产技术的措施
2.1 加强林木种苗的质量管理
随着市场化竞争的加剧,提升林木种苗的质量成为了各个林场赖以生存的唯一方法。
因此,一定要加强林木种苗的质量管理工作,才能让质量更好的林木种苗服务于社会大众。
首先,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准入机制,对符合经营资格的林场发放经营许可证,取缔一些小型的、证件不齐的林场,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林木种苗的质量。
其次,应对这些种苗进行分级
划定,一定要在质量上与价格上拉开差距,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竞争机制。
只有在这一系列的举措下,才能真正促使各个林场想尽办法来提高林木种苗的质量。
2.2 建立完善的良种繁育制度
在培育良种的过程中,为了延续良种的优点,应建立一套完善的良种繁育制度。
应将优良的林种进行集中种植,繁育出一个质量更好的品种。
同时,应建立专门的试验田,用来不断改进优良的品种。
最后,需要总结这些育种的优良经验,然后再将这些技术培训给有需要的人群,从而进一步促进林业的发展。
2.3 通过科学技术手段来提升林木种苗的质量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工作人员应将目光放得更为长远,积极引进其他地方与国家的先进技术,来改善自身林木的品质。
同时,林场还可以与广大高校进行合作,建立一些专门的试验田,让这些高校的人员来进行实验。
相信通过这一举措,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林场改善林木的质量,从而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
在引进新品种方面,需要林场工作人员多加注意外界的信息,有条件的可以到林业发达的国家与地区进行考察学习,将更加先进的、符合自身条件的技术或资源引入自己的林场,以促进林场的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不断进行创新与学习成为了一个企业发展的关键,尤其是像林场这样靠技术来进行生产的企业,应始终把技术提升放在最核心的位置。
3 结语
在林木种苗的管理措施及生产技术中有很多问题需要注意,一定要通过以上措施来加大对林木种苗的管理力度,不断提升林木种苗的质量,才能推动我国林业的发展,为经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郭献忠.林业种苗管理措施及生产技术研究[J].北京农业,2014(21):111-112.
[2]代西永措.林业种苗管理措施及生产技术探讨[J].中外交流,2015(29):33.
[3]杨云凤.强化林木种苗质量管理保障林业建设持续健康发展[J].农家科技,2014(4):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