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监测表格
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

附表2-1 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一、病例基本信息(横线上填写相关内容.或相应选项的“□”中打√)病例编号:(自动生成)(在相应症状或体征的“□”中打√.至少填写一项)三、初步诊断*:□急性胃肠炎□感染性腹泻□毒蘑菇中毒□菜豆中毒□河鲀中毒□肉毒中毒□亚硝酸盐中毒□农药中毒□其他四、就诊前是否使用抗生素:□是□否(抗生素名称)五、既往病史:□无□一般消化道炎症□克罗恩病□消化道溃疡□消化道肿瘤□肠易激综合征□脑膜炎、脑肿瘤等□其他六、暴露信息是否怀疑进食了某些食品后出现以上症状:是否.如果“是”请于表格中填写食品信息.可填写多行。
注:以下信息可用序号填表1、食品分类:1、肉与肉制品2、蔬菜类及其制品3、水果类及其制品4、水产动物及其制品5、婴幼儿食品6、乳与乳制品7、蛋与蛋制品8、饮料与冷冻饮品类9、包装水(含桶装水) 10、粮食类及其制品 11、豆及豆制品 12、坚果籽类及其制品 13、菌类及其制品 14、酒类及其制品15、糖果、巧克力、蜂蜜及其制品 16、藻类及其制品 17、油脂类 18、调味品 19、其他食品 20、多种食品 21、混合食品 22、不明食品2、加工或包装方式:1、餐饮服务业2、家庭自制3、定型包装4、散装(包括简易包装)5、其他3、进食或购买场所类型:1、家庭2、饭店(酒店)3、食品店4、街头食品5、餐饮业-其他6、单位食堂7、学校食堂8、工地食堂9、农贸市场10、超市11、零售店12、零售-其他13、农村宴席 14、其他七、生物标本八、病例附近九、填报机构信息医疗机构名称*:接诊医生:填报人:填表日期:年月日. .. .《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填卡说明病例编号:由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自动生成。
门诊号:填写病人就诊的门诊号.同一家医院门诊号不能相同.除非是复诊的病人。
是否住院:在相应的选择前打√住院号:填写病人的实际住院号姓名:填写病人的名字.如果登记身份证号码.则姓名应该和身份证上的姓名一致。
寄生虫检验表格总结

人体寄生虫学期末小结吸虫中间宿主终宿主感染期感染途径寄生部位排出途径诊断致病预防与治疗第一:淡水螺(纹沼螺、长角涵螺)第二:淡水鱼虾人、猫、狗等;保虫宿主猫狗猪囊蚴生吃淡水鱼等肝胆管内粪便改良加藤氏厚膜涂片法粪检虫卵、集卵法、十二指肠引流胆汁检查华支睾吸肝损害为主,胆管炎、不生吃鱼生或未煮熟的鱼虫胆结石、肝硬化肉或虾、加强粪便管理、做好宣传教育布氏姜片吸虫扁卷螺传播媒介:菱角、荸荠等水生植物人、猪(亦为保虫宿主)囊蚴生吃菱角、喝生水等小肠上段粪便粪便浓集法虫卵肠炎、脓肿、溃疡、肠梗阻等不生吃菱角、不喝河溏内生水、开展健康教育、加强粪便管理卫氏并殖吸虫第一:淡水螺(川卷螺)第二:淡水蟹、蝲蛄人兽共患;保虫宿主多种囊蚴生吃溪蟹、蝲蛄、喝生水等成虫:肺童虫:移行粪便、痰粪便、痰液检查虫卵、摘下的皮下包块检查成虫、童虫童虫、在组织器官中移行、成虫定居所致(胸肺型、腹型、皮下包块型、脑脊髓型等)不生吃溪蟹、蝲蛄、不生饮疫区水、宣传教育含血吸虫卵的粪便直接涂片法、尾蚴(尾蚴性皮炎)、日本血吸虫钉螺人以及其他哺乳动物尾蚴粪便污染水体→水体中存在钉螺→人群接门脉—肠系膜静脉系统粪便毛蚴孵化法、直肠镜活组织检查、环卵沉淀试验/酶联童虫(一过性血管炎)、成虫(静脉内膜炎)、成熟虫卵(干线型肝硬人畜同步化治疗灭螺、粪便管理、安全供水,避免接触疫水触疫水免疫吸附试验等化)备注:绦虫中间宿主终宿主感染期感染途径寄生部位排出途径诊断致病预防与治疗人体寄生虫学期末小结成虫:曼氏迭宫绦虫第一:剑水鳋第二:蛙、蛇、鸟、猪转续宿主:多种脊椎动物猫、犬裂头蚴→人(曼氏裂头蚴病)裂头蚴原尾蚴1.局部贴生蛙肉(皮肤黏膜)2.生吃蛙、蛇等3.误食感染的剑水鳋小肠裂头蚴眼,四肢躯体皮下,口腔颌面部,内脏粪便成虫粪检虫卵、曼氏裂头蚴病局部组织活检虫体眼裂头蚴病最常见,皮下、口腔颌面部、脑、内脏裂头蚴病裂头蚴:手术不用蛙肉外贴伤口、不食生或未熟的肉类、不饮生水成虫,链状带绦虫猪、野猪/人人囊尾蚴(可寄生人体)、虫卵误吃虫卵、节片,食用豆猪肉:1.自体内感染2.自体小肠上段囊尾蚴,皮下组织,肌肉,脑粪便猪带绦虫病:粪检检查头节、孕节(子宫分支数)囊尾蚴病:囊尾蚴病:脑(癫痫发作、颅内压增高、精神症状)、眼、皮下肌肉药物:槟榔南瓜籽合剂手术:特别是眼囊尾蚴病管理厕所猪WORD格式可以编辑外感染3.异体感染发现皮下囊尾蚴结节等圈、注意个人卫生、不生吃肉、加强肉类检查和眼肥胖带绦虫牛人囊尾蚴(不寄生人体)、虫卵不感染吃生或不熟的牛肉同上粪便粪检检查孕节(子宫分支数)、肛门拭子法查虫卵一般无明显症状,腹部不适,孕节自动从肛门逸出、肛门瘙痒药物,槟榔—南瓜子注意牧场清洁、粪便管理、勿使污染牧场水源、避免牛受感染、卫生宣教、加强肉类检查人体寄生虫学期末小结成虫,细粒棘球绦虫羊牛等食草动物、人犬科食肉动物虫卵食入被虫卵污染的蔬菜、水等小肠,棘球蚴,肝(右叶),肺,腹粪便、痰手术取出棘球蚴、痰、胸腔积液、腹水等检获棘球蚴、原头蚴、卡松尼皮内试验棘球蚴病/包虫病(机械性损害为主);毒性过敏反应、继发感染、局部压迫刺激症状手术治疗为主加强卫生宣教、卫生法规建设和卫生检疫、定期为家犬、牧犬驱虫腔线虫中间宿主终宿主感染期感染途径寄生部位排出途径诊断致病预防与治疗直接涂片法似蚓蛔线虫无,土源性线虫,直接发育型人,猫、犬(犬、猫弓首线虫)等土壤中的感染期虫卵食入被虫卵污染的蔬菜、瓜果或经口吞入手指上感染期卵小肠粪便粪检虫卵、沉淀法、饱和盐水浮聚法(受精蛔虫卵)、痰液检查幼幼虫移行(机械性损伤:蛔虫性肺炎、哮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成虫(掠夺肠道半消化物致营养不良、变态反应、胆道蛔虫病)加强粪便管理、注意个人卫生、饮食卫生、灭蝇、健康教育虫毛首鞭形线虫无,土源性线虫,直接发育型人是唯一宿主土壤中的感染期虫卵同上,多与蛔虫同时存在,家蝇可为传播媒介盲肠粪便粪便直接涂片法、沉淀集卵法、饱和盐水浮聚法检卵成虫以组织液和血液为食,机械性损伤和分泌物刺激致肠道慢性炎症、贫血等同上,并注意保护水源和环境卫生蠕形住肠线虫无,土源性线虫,直接发育型人,儿童多见肛门附近或附着在污染物上的感染①肛门—手—口直接感染②接触感染和吸入感染(集体机构和家庭传播蛲虫的重盲肠、结肠、回肠下段肛门产卵透明胶纸拭子法、棉签拭子法检卵肛门及会阴瘙痒,儿童夜惊、磨牙,蛲虫性阑尾炎、泌尿生殖系统和盆腔炎症易治难防,讲究公共、个人、家庭卫生,教育儿童、定期烫洗被褥和清洗玩具人体寄生虫学期末小结期虫卵要方式)十二指肠钩口线虫、美洲板口线虫无,土源性线虫,直接发育型人兽共患土壤中感染期蚴:丝状蚴经毛囊、汗腺口或皮肤破损处/吞入/胎盘小肠粪便粪便直接直接涂片法、饱和盐水浮聚法检卵、钩蚴培养法幼虫引起皮肤黏膜侵袭期(钩蚴性皮炎即“粪毒”)、肺部移行期成虫:慢性贫血、腹泻和异嗜症、婴儿钩虫病、消化道出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加强粪便管理、加强个人防护和防止感染,耕作时穿鞋下地备注:微丝蚴、感染期蚴、成虫(主要)马来布鲁线虫无,传播媒介为蚊,有保虫宿主(多种脊椎动物)人是惟一终宿主蚊体内感染期蚴:丝状蚴蚊子叮咬,经吸血伤口或正常皮肤,然后侵入淋巴管均致病两成虫均浅表1.微丝蚴血症淋巴系统,马2.急性期过敏和炎症反应(淋来丝虫:下肢、巴管炎:下肢逆行性离心性阴囊、肾盂等发展的红线即“流火”、精深部淋巴系统索炎、附睾炎等)均具夜现周期3..慢性期尿等?(班氏丝虫)血内微丝蚴检查、体液和尿液内微丝蚴检查、组织内活检成虫、免疫诊断阻塞性病变:象皮肿性(白天肺毛(上下肢象皮肿见于两者,生殖细血管,夜晚系统象皮肿仅见于斑氏丝虫外周血)病)、睾丸鞘膜积液、乳糜尿、斑氏吴策海群生线虫普查普治,防蚊灭蚊(我国已经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重点为监测管理和慢性或晚期病人的救治隐性丝虫病附:1.蠕虫中“曼氏迭宫绦虫、斯氏狸殖吸虫、广州管圆线虫、犬、猫弓首线虫、巴西钩口线虫、棘颚口线虫、异尖线虫”可引起幼虫移行症2.蛔虫感染率居高不下的原因:①生活史简单,不需中间宿主②产卵量大③虫卵对外界抵抗力强④用未经处理的人粪做肥料和随地大便使虫卵污染土壤⑤疫区人群不良的卫生行为3.钩虫病慢性失血原因:①虫体吸血(量大)②血自消化道排出③咬附部位伤口渗血(量大)④更换咬附部位,原伤口渗血⑤组织血管损伤4.线虫中蛔虫、钩虫、粪类圆线虫需要经肺移行5.引起腹泻的线虫:钩虫、鞭虫、粪类圆线虫、旋毛虫;幼虫经皮肤感染的线虫:钩虫、丝虫、粪类圆线虫;生活史为间接发育型的线虫:丝虫、旋毛人体寄生虫学期末小结虫、广州管圆线虫;灭鼠有助控制的线虫病:旋毛虫病、广州管圆线虫病;蝇类、蟑螂可对蛔虫病起机械性传播。
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率调查和防治工作实施方案

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率调查和防治工作实施方案岳庙初中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率调查和防治工作实施方案蛔虫病是蛔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所致的疾病,它严重地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
为巩固我校儿童蛔虫感染防治工作取得成效,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及技术规范》、《全国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和《国家卫生城市标准》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的进一步巩固我校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率调查和防治工作所取得的成效,了解我校小学生蛔虫卵的感染率,掌握流行规律,预测流行趋势;为制订防治对策和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为国家卫生校城创建工作提供相关评价依据。
二、组织领导学校成立负责儿童蛔虫病感染率调查和防治工作的组织机构,发现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组长:XXX副组长:XXX战华成员:XXXXXXXXXXXXXXXXXX三、调查和防治范围、对象(一)调查规模、对象、检查方法1.调查范围:14岁以下在校学生共1298人。
2.调查对象:驱虫前、后分别对学生进行调查。
3.检查方法:调查家长及学生,检测蛔虫感染情况。
(二)防治工作为进一步巩固我校儿童蛔虫感染率调查和防治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决定持续加强健康教育的基础上,鼓励家长带孩子到医院进行蛔虫感染自查,自购驱蛔药物进行治疗相结合的方式的强化防治工作。
四、实施内容(一)健康教育。
开学后,学校将寄生虫的防治知识纳入健康教育课程,采取多种形式活动,提高学生对蛔虫危害和防治的认识,养成良好的卫生惯。
(二)驱虫前后,蛔虫感染情况调查在上级教育部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开展驱虫前后蛔虫感染情况监测。
驱虫前感染情况调查有助于了解目前我校蛔虫感染率,指导防治工作。
驱虫后感染情况调查可反应防治工作成果,对防治效果进行评价,并指导下一步的防治工作开展。
(三)驱虫。
对适合服药物者在志愿、自费的原则下进行服药驱虫,由班主任向学生和家长宣传相关知识,勉励家长带孩子到医院自查,对感染者进行治疗。
武汉市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监测方案

备注
60 7-8年级各30人
120 1-6年级各20人
60 大、中、小班各20人
60
120
60
60
120
60
60
120
60
60
120
60
60
120
60
60
120
60
60
120
(三)检查方法: 改良加藤厚涂片法(一粪三检)检查粪便标 本,观察蛔虫(及其他土源性线虫)感染情 况。
(四)指标: 蛔虫感染率和感染度。
检查人签字
负责人签字
调查日期 □□□□年□□月□□日
七、时间安排
(一)组织发动阶段(2013年6月上、中旬)。 (二)标本检测阶段(2013年6月下旬至7月) (三)总结阶段(2013年8-9月)。
(一)组织发动阶段(2013年6月上、中旬)。 • 选定待查学校、班级及学生(男女比例应基本均
衡)、下发健教资料及标本采集通知,培训、调 查器材准备等。
六、各级职责
• 本次调查由市、区卫计委、市、区教育局组成监测工作领 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成监 测工作小组。具体分工如下:
(一)卫计委负责监测工作的组织实施、协调以及督导检查。 (二)教育局负责对被抽查学校的协调与督查,确保标本采
集、送检工作的落实。 (三)被抽查学校负责调查现场的组织,包括班级及学生的
大、中、小班各20人
• 各区监测学校名称及样本量见附表1。
附 表 1
14 岁 以 下 儿 童 蛔 虫 感 染 率 监 测 各 区 学 校 名 称、 编 号 及 样 本 量
区编号
江岸区 (J)
汉阳区 (H)
武昌区 (W)
食源性疾病监测相关表格

附表2-1 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一、病例基本信息(横线上填写相关内容,或相应选项的“□”中打√)病例编号:(自动生成)二、主要症状和体征*(在相应症状或体征的“□”中打√,至少填写一项)三、初步诊断*:□急性胃肠炎□感染性腹泻□毒蘑菇中毒□菜豆中毒□河鲀中毒□肉毒中毒□亚硝酸盐中毒□农药中毒□其他四、就诊前是否使用抗生素:□是□否(抗生素名称)五、既往病史:□无□一般消化道炎症□克罗恩病□消化道溃疡□消化道肿瘤□肠易激综合征□脑膜炎、脑肿瘤等□其他六、暴露信息是否怀疑进食了某些食品后出现以上症状:是否,如果“是”请于表格中填写食品信息,可填写多行。
注:以下信息可用序号填表1、食品分类:1、肉和肉制品2、蔬菜类及其制品3、水果类及其制品4、水产动物及其制品5、婴幼儿食品6、乳和乳制品7、蛋和蛋制品8、饮料和冷冻饮品类9、包装水(含桶装水)10、粮食类及其制品11、豆及豆制品12、坚果籽类及其制品13、菌类及其制品14、酒类及其制品15、糖果、巧克力、蜂蜜及其制品16、藻类及其制品17、油脂类18、调味品19、其他食品20、多种食品21、混合食品22、不明食品2、加工或包装方式:1、餐饮服务业2、家庭自制3、定型包装4、散装(包括简易包装)5、其他3、进食或购买场所类型:1、家庭2、饭店(酒店)3、食品店4、街头食品5、餐饮业-其他6、单位食堂7、学校食堂8、工地食堂9、农贸市场10、超市11、零售店12、零售-其他13、农村宴席14、其他2 / 14年3 / 14《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填卡说明病例编号:由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自动生成。
门诊号:填写病人就诊的门诊号,同一家医院门诊号不能相同,除非是复诊的病人。
是否住院:在相应的选择前打√住院号:填写病人的实际住院号姓名:填写病人的名字,如果登记身份证号码,则姓名应该和身份证上的姓名一致。
性别:在相应的性别前打√。
监护人:14岁以下的儿童、无行为能力者和80岁以上老人要求填写患者家长姓名。
14岁儿童蛔虫感染监测资料-(2016)

14岁儿童蛔虫感染监测资料-(2016)2016年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率调查和防治工作实施方案蛔虫病是蛔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所致的疾病,它严重地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
为巩固我校儿童蛔虫感染防治工作取得成效,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及技术规范》、《全国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和《国家卫生城市标准》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的进一步巩固我校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率调查和防治工作所取得的成效,了解我校小学生蛔虫卵的感染率,掌握流行规律,预测流行趋势;为制订防治对策和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为国家卫生校城创建工作提供相关评价依据。
二、组织领导学校成立负责儿童蛔虫病感染率调查和防治工作的组织和人员,发现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三、调查和防治范围、对象(一)调查范围、对象、检查方法1.调查范围: 14岁以下在校学生。
2.调查对象:驱虫前、后分别对学生进行调查,调查不少于300人。
其中每个年级的人数不能少于50人,做为调查对象。
3.检查方法:调查家长及学生,检测蛔虫感染情况。
(二)防治工作为进一步巩固我校儿童蛔虫感染率调查和防治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决定持续加强健康教育的基础上,鼓励家长带孩子到医院进行蛔虫感染自查,自购驱蛔药物进行治疗相结合的方式的强化防治工作,对象为6岁以上14岁以下儿童。
四、实施内容(一)健康教育开学后,学校将寄生虫的防治知识纳入健康教育课程,采取多种形式活动,提高学生对蛔虫危害和防治的认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驱虫前后,蛔虫感染情况调查在上级教育部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开展驱虫前后蛔虫感染情况监测。
驱虫前感染情况调查有助于了解目前我校蛔虫感染率,指导防治工作。
驱虫后感染情况调查可反应防治工作成果,对防治效果进行评价,并指导下一步的防治工作开展。
(三)驱虫对适合服药物者在自愿、自费的原则下进行服药驱虫,由班主任向学生和家长宣传相关知识,鼓励家长带孩子到医院自查,对感染者进行治疗。
县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监测方案

县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监测方案一、背景蛔虫是一种寄生在人体肠道内的寄生虫,主要通过食入被感染的食物或水源而传播。
蛔虫感染在儿童中较为常见,特别是岁以下儿童,其消化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易受到感染。
蛔虫感染可能导致一系列健康问题,如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
为了保护儿童健康,需要对岁以下儿童的蛔虫感染情况进行监测和干预。
二、监测目标1.目标人群:县岁以下儿童。
2.目标指标:蛔虫感染的发病率。
三、监测方法1.监测样本选择(1)样本范围:全县岁以下儿童。
(2)样本数量:根据人口普查数据,计算出该年度县岁以下儿童的总人口数,并根据统计学原理,确定适当的样本数量。
样本数量要能够代表全县岁以下儿童的总体情况。
2.监测方案(2)实验室检测:抽取一部分调查对象的粪便样本,进行蛔虫卵的检测。
可采用常规的寄生虫卵检测方法,如鏡檢法、福尔马林浓度法等。
3.监测时间和频率监测可定期进行,如每年进行一次。
具体监测时间可与县卫生部门协商确定,一般应选择与传播高峰期、检出率较高的时段进行。
四、数据分析与利用1.数据收集:从问卷和实验室检测中收集数据。
2.数据分析:根据收集的数据,计算儿童蛔虫感染的发病率,并进行统计分析。
还可以分析蛔虫感染与个人基本信息、家庭环境等因素之间的关联。
3.数据利用:根据分析结果,及时向相关部门和儿童家长提供相关预防和控制建议。
如果发现蛔虫感染的明显疫情,则应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对感染者进行治疗,同时加强对儿童的健康教育和卫生宣传。
五、监测评估与质控1.监测评估:对监测工作进行评估,检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评估监测方案的效果和可行性,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
2.质量控制:严格控制实验室的操作流程和技术,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设立监测工作的质量控制体系,制定相关质量标准和操作规范。
六、预防与控制措施1.儿童个人卫生教育:加强儿童个人卫生教育,特别是手卫生和食品卫生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
广安区14岁以下城区儿童肠道蛔虫感染现状调查

21 .建立全面 的健康教育体 系 强调健康教育本身是一种治疗手段 , 采取有效
地健康教育方式 , 设法让患者及 家人掌握更多 的疾病 知识 。护理人员可 以将 疾 病相同的患者 聚集到一起 , 用整体护理理论制定 出切实可行的健康 教育 应 计划, 针对不 同人群采用不 同的方式进行健康宣教 。 2 家庭和社会 的支持 在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的同时, . 2 对患者家人也应进行 相关的教育 。对 孤寡独居 、 动不便的老人 , 活 应协助其取得家属 、 邻居和社 区 服务机构的帮助 , 时提醒 和协助老人用药 。 定 2 根据病情选择合适 的药 物 强调 在疾病治疗过程 中,要根 据具体疾病 、 - 3 个 体差异等综合因素选择药物 , 合适 的药物就是最好 的药物[ 2 1 。对于长期用药患 者还应据其经济状况 , 选择病人经济条件允许 的药物 , 尽量减少用药种类和次 数, 避免增加 患者不必要 的经济负担 。 2 加强与 患者 的信息 沟通 医护人 员要有耐心 , . 4 多于患者及家人沟通 。要向 患者交代 清楚每种药 物的用药方法 、 量和注意事 项 , 导患者 采取防止 漏 剂 指 用、 错用药物 的措施如 : 把药物放在饭桌、 水瓶等经常接触或显眼 的地方 , 将剂
1 资料 与 方 法
注: 两组复苏成功率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 00 5
3 讨 论
11 .一般资料
患者 6 , 0例 全部为 呼吸停止 、 无效呼吸或呼吸 、 心跳骤停 , 年龄
为( 9 , 3 9 岁)随机分为两组 , 0 气管插管组 和喉罩组各 3 O例。 病例选择 标准: 因各种原因导致无效 呼吸及呼吸停止或者心跳 呼吸骤 ① 停而需要建立人工通气患者。②排除喉罩及气管插管使用禁忌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