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旧自行车的“设计再造”

废旧自行车的“设计再造”
废旧自行车的“设计再造”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97078515.html,

废旧自行车的“设计再造”

作者:邓亚鹏

来源:《工业设计》2017年第07期

摘要:本文从大范围入手,从废旧自行车当下的情况、废旧自行车“设计再造”理念和目标、以及废旧自行车的具体设计再造中的问题进行阐述,并以自行车的实际“设计再造”案例进行说明。

关键词:废旧自行车;设计改造;再利用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7053(2017)07-0052-02

Abstract:This article from a wide range of start, from the moment the situation of waste bicycles, waste bicycles "design and reconstruction" concept and objectives, as well as the design of waste bicycles in the design of the problem described, and the actual bike "design and reconstruction" case to explain.

Key Words:Used bicycles; Design transformation; Reuse

废旧材料的改造设计及再利用问题日趋成为当前社会的热门话题,研究废旧自行车“设计再造”具有资源利用、经济效益以及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1背景概述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年轻人买了电动自行车,或者买了摩托车、小轿车,自行车便弃之不用了,目前还没有一种比较健全的回收制度,而人们在处理废旧自行车的问题上要么以低廉的价钱卖给旧货市场,要么就是放在角落里任其自生自灭,而且后者占了多数。而在西方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对待废旧自行车的回收问题特别重视,如自行车用环保性的材料制作,很好地解决了废旧自行车的回收问题。

目前,国内自行车的整体消费水准并不高,主要消费价位在几百元的占多数。受价格因素制约,这些价位的自行车在新技术的运用上并不普遍,对于环保性材料的使用很少,再加上目前人们对自行车的回收再利用问题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因此,废旧自行车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在一些地区已经很严重。

2废旧自行车的污染

2.1影响市容,破坏环境

山地自行车道工程设计初探

“山地自行车道工程设计”初探 两个月前,接河南驻马店市艾森集团老总来电,他们在驻马店东南40公里的千年岭开发了一处约80平方公里、以山地自行车运动为亮点的“低碳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区”,拟建各类山地自行车道约80公里。要求我帮助设计。对于这类带有探索性的工作,我十分感兴趣。虽然具体设计还没开始,但准备工作已足以花去我两个多月时间,在多位同仁帮助下写了一篇论文,因为过长,分两篇先发表在我这博客上吧! 作为山地车比赛不同于公路或其它自行车比赛,它并不是单一的要求速度,而更重要的却应该是考验运动员的自行车骑行技巧及越障能力。因此山地自行车道与其它道路、包括其它自行车道不同,它应尽量避免过于平整,而应具有一定数量的各类路障,甚至是艰险崎岖的山路。纵观国内外众多的山地车比赛,其自然或人为的路障,千奇百怪,不下数百种之多。 就目前所得资料看来,国内外山地自行车道的建设并不像通常的公路建设那样具有工程设计的内容,也就是说,欠缺正规的勘测、可研及必要的若干设计阶段,没有明确的“规范”。以国内一些曾举办过山地车比赛的赛道为例: 据称按照国际标准进行打造的厦门仙岳山山地自行车赛道全程5.8公里,整体为循环车道,赛道起点和终点都在天竺岩寺的广场。一路上还设置了沟、坎、山坡等多重障碍,在仙岳山南麓的道路上还有很多天然路障,比较适合打造成山地自行车运动的经典赛道(如下图)。可是,它其实只是选择了一条比较符合山地自行车运动的原有山路,适当加以改造而成,除了平面布置规划图以外,似乎并没有专业的工程设计和图纸。

再如广东天鹿湖森林公园凤凰山自行车营地设计,其内容主要局限于自行车道平面布置和各种休闲娱乐、科普教育等营地设施,从而在原有道路的基础上,完善自行车道的网络,以形成自行车道系统;作为山地自行车比赛线路虽是单独设计,要求能有能力举办国际比赛

(完整版)日常生活中的人因工程设计

日常生活中的人因工程设计改善 https://www.360docs.net/doc/197078515.html,B插口 现在存在的并排的USB插口,特别是有的笔记本电脑一侧有两个插口的,间距都不大,不能同时放入两个U盘,特别是某些拥有大的外壳的U盘,致使动作不流畅,不能将工作同时进行,降低了工作的效率,拉长了工作时间。 改善方案:加大两个USB插口中间的间距,或者在电脑的两边分别各设计一个插口。 2.自动贩卖机出钱口位置 自动贩卖机的出钱口的位置过低,在有找零产生时需要需要弯腰蹲下取钱,腰部弯曲下蹲时,容易使腰部肌肉产生疲劳感,当动作不恰当时容易发生扭伤挫伤等意外。 改善方案:自动贩卖机的出钱口应当适当往上调高,例如放在收钱口的下方十到二十公分处,即预留了一定的空间让机器内零钱存放,而且高度不低,不需要人弯腰取钱。 3.自动贩卖机出钱口设计 自动贩卖机的出钱口的设计不合理,出钱口外有挡板,当人往外抽出手时,极易被挡板的边缘刮到,使人疼痛留下刮痕,甚至会刮伤留有伤口,而且在找零较多时不易拿取且容易有遗漏。 改善方案:取消出钱口处塑料挡板,换成方便抽取的小篮子,使零钱掉落到篮子里,方便拿取并收走全部零钱,再把篮子放回原处。 4.网络登陆验证码 在登陆网页时有验证码的出现,有时会出现数字1与英文字母l,数字0与英文字母O,但是在图片上并且有变形花体的情况下很容易混淆,导致效率下降,使人心情不愉。 改善方案:避免使用相似的字符

5.宿舍的空间利用率 宿舍的储物空间过小过少,在宿舍中将要住满四年的时间,但宿舍的储物空间过少,仅仅是冬季的厚被子与衣服就能将柜子塞满,没有足够的空间放其他多余的东西,使柜子处于饱和状态且翻找东西是容易使柜子凌乱。 改善方案:加大宿舍的储物空间,由于床顶上方还有空余空间,可以加高床的高度,然后加大原来的柜子的容量或者再加一层柜子,使储物空间多样化,层次分明。 6.床上桌设计不合理 床上桌是为了更方便,但是大多数的床上桌的桌腿过软,容易发生变形,并且不能在桌上放过多或过重的东西,会使桌子发生侧翻使东西倒塌,且桌子的高度固定,不能适合每个人的要求去舒适度与契合度。 改善方案:换床上桌的制作材质,把桌腿设计成可伸缩式的,方便每个人根据自己的需要调节高度。7.宿舍座椅的不合理 宿舍是学生休息的地方,但是宿舍中的座椅是教室中那种方便学生学习的座椅,座椅的椅面硬,坐久了会有身体僵硬的感觉,不适合久坐与休闲休息。 改善方案:换宿舍椅子的类型,应换成有柔软的椅面、有明显的人体弧度设计的软面靠背椅,适合学生在宿舍放松肌肉得到更舒适的感受。 8.墙壁上的插座的不合理设计 墙壁上的插座大多都是三角插座和两脚插座并排或并列,但是两个插座间的间距过小,一般三脚插头的体积大而两脚的则相对较小,但由于插座间靠的多近,使两个插头不能同时插入插座,就使一个处于空闲状态,降低了工作效率,拉长了工作时间。 改善方案:在一个插座面板上的两个插座间的间距拉大,防止碰撞的可能性。 9.电线不易被注意到

机械设计大赛说明书:垂直循环式自行车停车装置

垂直循环式自行车停车装置 设计说明书 参赛单位: 指导老师: 设计成员:

目录 作品简介....................................................... - 2 - 1 设计背景及意义............................................... - 3 - 2 垂直循环式停车装置设计....................................... - 4 - 2.1 传动装置的设计........................................... - 4 - 2.2 车架组与轨道的配合设计................................... - 4 - 2.3 车架组的优化设计......................................... - 5 - 3 停车装置工作原理............................................. - 6 - 3.1 分流存取车设计........................................... - 6 - 3.2 链条定位轨道设计......................................... - 7 - 3.3 半封闭式轨道设计......................................... - 7 - 3.4 车架组优化设计........................................... - 8 - 3.5斜拉杆组的应用........................................... - 9 - 3.6电机联轴驱动设计......................................... - 9 - 3.7 程序设计................................................ - 10 - 4 停车装置设计计算............................................ - 11 - 4.1车架组的承重分析........................................ - 11 - 4.2斜拉杆组的受力分析 ...................................... - 11 - 4.3链条和链轮尺寸的选取 .................................... - 12 - 4.4电机的规格选取.......................................... - 13 - 4.5轨道的尺寸设计.......................................... - 13 - 4.6旋转时间计算............................................ - 14 - 5 装置成本核算................................................ - 15 - 6 发展前景.................................................... - 16 - 7参考文献.................................................... - 1 7 - - 1 -

论城市道路设计的人性化设计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97078515.html, 论城市道路设计的人性化设计 作者:张旭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15期 摘要:目前我国城市化发展不断加快,城市交通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日渐突出,单调的道路设计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工作和生活的需要。本文阐述了城市道路人性化设计的必要性,并且从许多方面进行了具体描述。 关键词:城市道路;人性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所谓城市道路人性化设计,就是城市道路设计对人的交通活动需求在最大程度上的满足。 内容主要包括生理需求、心理需求和精神需求。在城市道路设计中,应特别关注交通行为中弱 势群体的需求,如行人和自行车,老弱病残等群体的需求。这是时代发展给设计师提出的最新要求。 一、人性化设计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 长期以来,城市道路设计主要考虑的因素是交通量大小、交通特性,偏重于解决机动车的交通问题。而在如何处理好人、车、路、环境之间的关系方面考虑较少。粗略形、宏观上控制较多,微观、细部问题考虑较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民对城市道路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在使用功能上,而且在观赏功能、享受功能、舒适功能、便捷功能上有了更高要求。因此 城市道路设计不仅要考虑实用、安全,更要满足舒适、美观、方便要求,为人们创造人性化城市空间。 城市道路人性化设计 1、道路横断面设计 (1)人行道设计。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人行道的使用功能不仅是行人通行的专用通道,而且对城市交通的疏导、城市景观的营造、地下空间的利用、城市公用设施的依托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道路设计应在重视车行道设计的同时,也充分考虑人行道的人性化设计:a、在现 代化城市中,人流的无序而导致的交通拥堵现象越来越严重,人行道的宽度应设计的宽裕一些,不得牺牲人行道来换取车行道的拓宽,道路宽度习惯沿用主干道5 m到6 m,次干道3 m到 4 m 的 模式;b、人行道铺装应保证其平整度、密实度和铺装材料的防滑功能,满足其使用功能和行人的出行安全;c、利用地砖把人行道铺装成为体现不同道路特色的色彩和图案,满足行人的观赏要求;d、从盲道布置到缘石坡道形式,以及公共建筑无障碍出入口,无不体现了设计对残疾人的关爱,但在许多城市的无障碍设施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故应严格保证其设置的合理性,把无障碍设施做精、做细。

自行车结构的创新设计说明

车辆结构与原理 课程设计 题目自行车结构的创新设计(女)专业 年级 姓名 学号 同组成员 指导老师

目录 任务书................................................................................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章绪论 (2)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2) 1.2 自行车的发展现状 (2) 1.2.1 自行车的发明与演变 (2) 1.2.2 自行车交通发展现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折叠自行车的优点和前景 (3) 1.3.1折叠自行车的优点 (4) 1.3.2折叠自行车的市场前景 (4) 第二章设计方案的确定 (5) 2.1 自行车结构创新来源 (5) 2.2 主要技术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研究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 设计过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1确定设计纲要 (6) 2.4.2确定折叠方式 (7) 2.4.3确定传动机构 (8) 第三章折叠自行车结构设计 (9) 3.1 结构分析 (9) 3.1.1设计中的不同点 (9)

自行车创新设计

机械械创新设计案例 新型自行车的开发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发现原有自行车有不少缺点,同时也根据需要提出一些希望点,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多种新型自行车。 1)助力车 为省力开发出多种助力车,为避免对环境的污染,电动车较受欢迎,小巧的电机和减速装置放于后轮毂中,直接驱动车轮,电源则采用干电池。 2)考虑宜人性的新型车 英国发明家伯罗斯发明躺式三轮车(图例10—2),车上座位根据人体工程学设计,躺式蹬车省力,时速可达50km。 摇杆式自行车(图例10—3)将回转蹬踏变为两脚往复蹬踏,这样能充分使人蹬车时在90°-120°范围内做有用功,而去除做无用功的动作。两摆杆通过链条分别带动超越离合器使后轮转动。

3)传动系统的变异 链传动易磨损掉链。新开发的齿轮传动自行车(图例10—4)脚蹬带动齿轮通过传动轴将运动传至后轮,提高传动效率。传动体包覆,无绞人裙摆、裤脚之忧。上海凯瑞驰自行车公司已生产这种自行车系列。 根据需要将单速车改型为变速车,最多可达15种变速。开发自适应调速装置,在上坡或蹬踏阻力大处自动调至低速挡。

4)塑料自行车 工程塑料的引入对自行车性能有很大改进。碳纤维自行车采用碳纤维模压做成整体无骨架式车身(图例10—5)。其特点是强度高,避免有焊接薄弱点;无横梁,重心低,行车便于控制;流线外形,风阻小;重量轻(约11kg ,比金属架车轻1.5kg);速度快(比金属架车每公里快3s)。

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一名美国车手骑着定做的一辆碳纤维自行车取得金牌并破世界纪录。 全塑自行车 图例10—6所示为,其车架、车轮皆为塑料整体结构,一次模压成型;车把为整流罩式全握把,整车呈流线型。日本伊嘉制作公司开发的全塑自行车整车重量仅7.5kg。 高速自行车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学生弗朗斯等人设计的半躺式Dexter Hysol“猎豹”自行车车速达68.73mi1e/h,创世界新纪录。(猎豹奔跑时速可达68mi1e/h。 图例10—7所示的这种高速自行车具有以下特点: (1)采用“躺式”,骑车者能发挥最大动力,并减小风阻面积; (2)双级链传动升速; (3)以高强度碳纤维复合材料注塑整体车座和大梁。采用碳纤维车把和立柱,铝制链套和中轴套,连同碳纤维车外罩,全车总重量只有29.5lb(约13.4kg)。 (4)采用Hysol宇航粘合剂取代传统紧固件,既减轻重量,又使载荷和应力均布在更大面积上,

摩天轮自行车停车装置

开发研究 摩天轮自行车停车装置 张鹏,苑晓森 (河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河北保定071066) 摘要:针对居民小区内自行车停放占地面积大,摆放 不规则,空间利用率低,影响正常交通。在取样地区进行访问与调查后,设计一种空间利用高、稳定性髙、存取方便的自行车停车装置,为解决停车难、摆车乱的问题提供一种理论的方法。 关键词:摩天轮自行车;停放装置;空间利用率 自行车作为一种节能环保益于身心的交通方式,受到 中国居民乃至全世界的喜欢[1]。在2017年国务院印发的 《“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2]中,也强调 要推动节能低碳发展,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完善城市交通运 输服务系统,完善自行车等慢行服务系统建设,这也符合我 们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秋冬交替之际,雾霾指数上升,自行车作为绿色环保的出行方式已成为主流。自行车盛行的 背后涌现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大量的自行车处于乱放的状 态,没有合理的摆放装置。就城市中小区内自行车的摆放 问题已经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和交通。为解决停车乱,避免影响正常的交通,我们设计出一种摩天轮式的停车装 置,转平面为立体,提髙空间利用率。 1自行车停车架组成及工作原理 1.1系统组成 系统由自行车车厢、主轴、自制锁、液压杆、支撑架、转 动臂、发电机及链轮等构成。支撑架是自行车装置结构的 稳定、支撑部位。可以起到保证使自行车在停放后能够保 持稳定转动。锁紧装置是由自行车车厢以及上部固连锁头 保证。每组转动臂有3部分,是以自行车的合理停放为前 提,做到合理利用空间。 1.2系统工作原理 存车时,车体的前轮进人车厢,利用自制的锁体将自行 车车座锁住,在液压杆的作用下,将车进一步提起,由主轴 上的臂带动自行车转动,下一个车厢会转过来,进行下一个 存车的动作。取车时,看到自己的车时,只需要将锁体反向 轻推,进行存车的反向运动即可,完成取车。 2 停车机构设计 此装置是在摩天轮构想的基础上,将平面转换成空间 的装置。通过调查测量市面上自行车的车轮尺寸型号,设计 出可容纳车前轮的最小体积的自行车车厢;通过大多数自行 车自身的尺寸和预计停放车的数量来设计本装置的高度,选 材选用轻质的铝镁合金材料做自行车车厢,可以做到减重,轻便。在车厢的两侧有对称布置的液压杆,可以将自行车调 湖北农机化整成合适的角度,防止在运转中晃动。通过对主轴支架的结 构设计、选材,确定在主轴上所安装的自行车车箱的排数,合 理调整间距,方便取车存车,并且不影响装置的正常运转,达 到合理利用空间的效果。动力来源是由电机等减速提供。此装置的支撑架与底座是用于固定,做到平稳运转。 图1自制成型锁:用于固定连接自行车 A 图2锁头:固定于装置箱体上,便于与自行车固定连接 图3自制成型锁:用于固定连接自行车主轴及主轴转动臂特点:采用轻质合金材料,减轻运转重量,合理地设计,提高空间利用率,采用部分液压装置,减轻重量,减小体积。采用三臂同平面可提高装置稳定性,提高空间利用率,减少 了车上锁的不便之处。 3 总结 摩天轮周转式自行车停车车架具有空间利用率高、存 取简便快捷、美观等特点,顺应当下自行车发展的趋势,可 进行集中存储停放,提高土地空间利用率,适用于当下的城 市小区,也解决了自行车摆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舒诗楠,边扬,李爽,吴东东.北京市公共自行车发展定 位[J].城市交通,2017,15(03):58-62+73. [2] “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Z].2017. (收稿日期:2018-12-27) 2019年第3 期

自行车的人因工程设计

一、人因工程学:研究人、机械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运用到产品中,就是在生产过 程中考虑机械、环境对人心理、生理等方面的影响,使得效率高,并有意于人的行为; 对于直接销售的产品则要满足人的需求前提下尽可能满足人的生理及心理的需要的改进行为。 二、自行车案例: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日趋完善化的设计更强调人的效能、安全、 舒适和身心健康,在设计高效机的同时,充分考虑人的因素,反映人的需要,把人与机密切结合起来。这就涉及到了人因工程学。首先,要确定人体的解剖结构,产品依据人体的生理特征来设计,然后,根据实际情况(环境,个人情况)来重点设计,最后,随着科技进步逐步改进,使产品功能更完善,使人的更多的要求得以满足。 改进自行车就要以人为对象为基准,考虑到人的形态特征,人的劳动生理特征,人的劳动心理特征,人的系统功能特征,产品的设计与人的关系,产品对人体的舒适度等。针对 自行车主要改进了三个部位:1,车座 2,靠背3,把手 老式型自行车与新型自行车的比较 老式自行车:(不轻便,车座与车把一样高,轮子太大,不灵活) 人机自行车: (减少腰酸背痛)

便于携带双人自行车 双人背靠背车 1、车座把人因工程运用到自行车车座设计:运用到了人体劳动形态特征的知识。包括人体形态测量、人体结构尺寸、功能尺寸。 1)从人体解剖学分析人体形态。根据人体组织的解剖特性可知,坐骨结节处是人体最能耐受压力的部位,身体的主要重量均由骨盆下的两块面积约为25cm2的坐骨结节承受。 A、故车座设计不合适就会使坐骨结节处在车座外缘或紧挨外缘的位置,身体的压力使 得坐骨结节被迫分离的趋势过大,由此导致臀部的疼痛感。 B、当人骑车坐在车座上时,坐骨生殖区靠在平坦的座面上,座会压迫到坐骨生殖区的 组织和脂肪。 C、在骑行时,上躯体的部分重量压迫到坐骨生殖区的血管和神经,造成人体会阴区的 疼痛和麻木。 D、会阴区深层中含有泌尿组织、血管及生殖动脉和传导神经,这样也会造成生殖区域 的麻木和缺血,严重的会导致生殖系统障碍。 (人体生殖区结构和车座的关系) 考虑到男女性别差异带来的设计差异。女性骨盆的坐骨结节间距约为23cm,男性骨盆坐骨结节间距约为20cm。据此,车座宽度的适宜范围:男式单车为24~26cm,女式单车为26~29cm较合适。根据《人体测量学》中成年男子坐姿臀宽355mm(90%),成年 女子382mm(90%),应以女子的臀宽为设计标准,以满足座位的要求。

山地自行车的优化设计

山地自行车的优化设计 摘要:现代社会对自行车的需求已是必然,汽车已逐步替代了自行车出行方便的功能,而自行车则逐渐发展成了一种娱乐、寻求刺激的工具----山地自行车。山地自行车是专门为越野(丘陵,小径,原野及砂土碎石道等)行走设计的自行车,山地自行车也分为很多种类,每种的功用和性能也根据需要有较大的差别。下面就是从传统设计和优化设计的各个方面介绍了山地自行车的设计要求,作用和其独特的结构特点。 关键词: 在当代社会,汽车已逐步替代了自行车作为了代步工具。普通的自行车已经逐步走出了我们的视线。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的人为了追求刺激,寻求极限运动,山地车小轮车也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并且被广大活泼青年所喜爱。 山地自行车作为一种产品,也经历了从传统设计到优化设计的过渡。在此简单从传统设计和优化设计的角度分析介绍它的结构设计特点,以及与其他自行车相比它的优化性特点。 山地自行车主要有普通型,双人竞速型,自由骑型,飞跃型,速降型。普通型是山地自行车的最基本型,用于普通的山地越野,也是山地车中最轻便最实用的车型,因强度适中,可以追求轻量化。但因强度不高,不适合更高强度的越野,因此随着人们的需求,发展出了更高强度的飞跃型,速降型,双人竞速型等适合在野地丛林越野的山地自行车。 山地自行车整体具有刚度大,行走灵活等有特点,适于在山地,土路,非人为环境中骑行。因其坚固、粗犷、新颖的外型、缤纷夺目的色彩、优越的骑行性能,很快成为都市青年追求的时尚。 (1)山地自行车与普通自行车有哪些不同?各有什么特点? 山地车,各种部件均不同于普通自行车,具有缓冲作用、抗震性能好的轮胎,牢固结实、材料钢度大的车架,不易疲劳的把手以及即使在陡峻的坡道上也能够畅快地骑行的变速器等,都使山地车更适合与爬山越野、郊游旅行。 山地车,车速一般有10速,12速,15速,18速,21速,24速及27速。正确运用变速器,能应付平路,上下坡,土路,顶风等复杂路况和气候,比普通自行车快速省力得多。车架一般采用普通碳素钢管是经过焊接、组合而成。为了减轻管重量,提高强度,较高档的自行车采用低合金钢管制造。为了减少快速行驶的阻力,有的自行车还采用流线型的钢管。车架结构比较结实,刚性要求比较强,有前避震,或软尾,外胎花纹较粗,具备很灵活的操控性。 (2)山地自行车与公路自行车有哪些不同?各有什么特点? 山地车一般使用26的车轮,轮胎较宽,通常具有减震系统和变速系统。山地车的齿数比变化范围比较大,便于爬山和下坡。山地车对强度的要求很高。最早的山地车使用吊式刹车系统,后来出现的V型刹车提供了更好的制动性能,现在最好的制动系统是从摩托车引进的盘式制动器,或者说是碟刹。山地车通常使用3片牙盘。山地车通常使用直把和燕尾把。 公路车应该使用弯把(羊角)或者记时把(牛角),具有变速功能。其后飞变化范围很小,大盘齿数很多。大盘通常为两片,最近有流行3片的趋势。公路车注重的是速度,追求轻量化。公路车的刹车系统是很古老的夹器,只有一个固定轴。山地车一般使用26的车轮,轮胎较宽,通常具有减震系统和变速系统。山地车的齿数比变化范围较大,便于爬山和下坡。就区别而言,山地车比较结实,而公路车通常比较纤细(近年基于空气动力学设计的车架比较粗壮)。山地车的车架角度很有讲究,而公路车的角度是差不多的。山地车的车轴比较粗壮,而公路车的车轴比较精致。山地车的轮胎通常在1.9"以上,而公路车的轮胎宽度多在20毫米上下。 下面具体分析一下山地车几个重要部件的特点以及性能。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5课 我设计的自行车》人教版2012

第15课我设计的自行车 课时:一课时 课型:造型表现 教材分析: 自行车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交通工具,从第一辆木马式的自行车发展成铁轮的自行车,再从前轮大后轮小的状态发展到带有车闸和链条的自行车,一直到我们现在各式新颖休闲运动的自行车。自行车在功能上也随之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从娱乐到实用。本节课针对学生对自行车了解程度和现有自行车的特点和存在的弊端,让学生从设计者的角度重新审视自行车,在观察与体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充分发挥想像力,进行未来自行车的设计练习。 三维教学目标: 1.通过对自行车结构、功能的初步认识,指导学生设计自行车的草图,利用绘画的方式创作自行车。 2.引导学生富有创意的运用绘画来表现自行车,在创作与探索中,捕捉创作灵感,逐步形成创造性的构思。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像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创造性构思。 4、通过讨论交流,相互启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引导学生富有创意的设计自行车,在创作中学会鉴赏美,提高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掌握自行车的基本构造,设计一辆具有更多功能的自行车。 教学难点: 学生创新思维的拓展和未来自行车的设计及表现。 教学准备:各种类型自行车的图片资料、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自行车的有关知识、绘画用具。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出课题 1.“我来画你来猜”的游戏:教师在黑板上先后画出两个圆形,让学生猜猜像什么。 2.出示世界上第一辆自行车的图片,学生了解自行车的发展史。 二、发展阶段 (一)谈话交流 1.同学们互相介绍自己的自行车。 2.观察自行车图片 了解自行车由哪几大部分组成的。 3.欣赏现代自行车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行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设计师设计的现代自行车有什么特点?(学生欣赏课本,交流看法。) 4.欣赏自行车设计师的作品,发现自行车新的功能和造型。小组交流,各小组汇报。 5.欣赏同龄小朋友的作品 你认为他们设计的怎样?谁来评价一下? 三、创作阶段 1.学生分组构思,分配小组成员任务。 2.各组创作自行车作品。 3.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合作与大胆个性表现。

浅谈城市道路人性化设计

收稿日期:2004211230. 作者简介:韩鹰飞(19772),女,硕士研究生;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430074). 浅谈城市道路人性化设计 韩鹰飞1 李 杰1 (1.华中科技大学 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单纯从使用功能上面来考虑城市道路设计已远远不能适应时代要求,因此城市道路设计应该“以人为本”,考虑人的感受,人的目的.粗略阐述了人性化城市道路设计的五个方面:道路特色设计;道路线形设计;道路横断面设计;道路交通工程设计;道路设施设计.关键词:人性化; 城市道路; 横断面; 街道设施; 无障碍 中图分类号:U 41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037(2005)增20164205 在传统的设计理念中,“以车为本”长期以来一直是道路交通设计的出发点.道路仅是人和车辆移动的通道,一种工程构筑物.设计师们更多考虑的是如何使车辆能够快速的通过,减少行人对行驶车辆的干扰.“以车为本”的设计观念导致了城市建设时不考虑地形特点,千篇一律的方格网式的道路网络,导致了单调的道路断面,冷漠的交通环境,剥夺了行人与车辆公平的道路使用权.城市道路上到处都充斥着尾气、噪音和快速行驶的车辆,以步行和自行车为出行方式的弱势群体其公平使用道路的权利被无形剥夺. 这些问题的产生,本质原因并不在于物质技术的本身,而是在总体设计上的失衡,没有把人性化的理念系统地贯穿于创造和设计活动中.技术愈进步社会越发展,设计活动中的人性化设计理念就越来越显示其重要的作用与深远的意义.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单纯从使用功能来考虑城市道路设计已不能适应时代要求.所以,城市道路设计应该以人为本,考虑人的舒适度,人的目的. 1 道路特色设计 a .反映城市特色 .城市特色危机是伴随经济全球化而来的全球性文化问题.随着人们生活水 平的不断提高,市民对于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元化,其中也包含了城市形象的个性化需求.因此在街道规划设计中要尊重自然、尊重历史并突出特色,注重城市整体形象的塑造.塑造城市形 象应利用好城市的自然条件,尊重城市自然形成 的地形条件,这样既经济又可创造地方特色,如深圳深南大道就反映了深圳这个美丽的国际花园城市的特色. b .反映功能特色 .城市道路设计要反映交通性、生活性及游览性等各种功能.如深圳深南大道是深圳市最繁华的交通主干道深南路的延伸段,经过深圳市政府的近十几年的合理规划与开发,逐步形成以华侨城旅游为主线,深圳中心区为重点的旅游交通新干线. c .反映环境景观特色 .城市道路设计要注意与周围环境相和谐.上海世纪大道是中国第一条景观大道,全长5km ;总宽100m ,含31m 双向六快二慢的主机动车道和两侧各6m 宽的机动辅道,主道与辅道间设有绿化隔离带.世纪大道的景观设计采用非对称性断面形式,在大道北侧人行道上布置了八处游憩园;在崂山路和扬高路路口设置了两处雕塑广场、休闲小品以及艺术画廊等. 2 道路线形设计 道路线形设计直接关系到道路的使用质量和交通运输状态.良好的线形设计,不仅为城市交通运输提供安全迅速便利的条件,而且也能与沿线两侧自然环境和景色相融合,以消除乘客路途的疲劳.从景观和安全观点来看,用较大半径的圆弧曲线,要比漫长的直线和短线为佳,除了主干线道路和交通性干道不宜采取较多的转折外,一般的道路都可以采用适当的转折,设置较大的曲线,使 第22卷增刊2005年5月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学 报(城市科学版) J.of HU ST.(U rban Science Editi on )V o l .22Sup.M ay .2005

自行车设计报告

自行车设计报告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工业设计 学生姓名:张三 指导教师:姜大 (课程设计时间:2014 年11 月——2015年1月) xx大学

目录 1.设计目的 (3) 2.产品背景 (3) 3.产品介绍 (3) 4. 系统结构 (3) 5. 品牌调研 (4) 6 .消费人群 (5) 7. 发展趋势 (5) 8. 设计展示 (6)

一、设计目的 通过这次设计作业,熟练掌握SolidWorks的建模方法,设计自行车是可以充分利用该软件的装配图,实现零件的模拟连接。同时通过课题设计进一步训练设计过程,掌握专业知识。自行车尤其是山地自行车会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使用,面对这样的地形添加减震器就会舒服很多,同时将减震器作为车框架也会提高抗冲击力对自行车进行保护,延长使用寿命。 二、产品背景 生活中由于工作压力大,很多人都会选择一种运动来释放自己,自行车恰好就是这样一种完美的运动。既可以释放压力,也锻炼了身体。自行车在生活中还扮演了环保的角色,是倡导无污染出行的主力。自行车爱好者越来越多,自行车种类也越来越多。 三、产品介绍 自行车,又称脚踏车或单车,通常是二轮的小型陆上车辆。人骑上车后,以脚踩踏板为动力,是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自行车种类很多,有单人自行车,双人自行车还有多人自行车。 四、系统结构 系统结构分为自行车的车架、轮胎、脚踏、刹车、链条等25个部件

中,其基本部件缺一不可。其中,车架是自行车的骨架,它所承受的人和货物的重量最大。按照各部件的工作特点,大致可将其分为导向系统、驱动系统、制动系统。 导向系统:由车把、前叉、前轴、前轮等部件组成。改变行驶方向并保持车身平衡。 驱动系统:由脚蹬、中轴、牙盘、曲柄、链条、飞轮、后轴、后轮等部件组成。 制动系统:它由车闸部件组成、乘骑者可以随时操纵车闸,使行驶的自行车减速、停驶,确保行车安全。 五、品牌调研 品牌主要有捷安特、永久、美利达、凤凰、喜德盛等一大批高质量自行车生产商。重要的配件生产商有西玛诺、捷安特等。捷安特自行车代表了行业的最高标准,开发了很多工艺,拥有一系列技术专利,自行车永远需要的是简洁方便以及框架结构,也是我们了解一目了然的结构,自行车的外形突破在现有生产而非概念设计中仅局限于框架结构以及连接工艺,结构设计的巧妙性、框架素材的形状是主要目标,就仿佛是自行车的设计(人力作用,非电动)已经达到发展的最高峰,再也难以前进一样。但是一旦有了发展,那么就会是在自行车产业中像蒸汽机一样产生深远的影响。

我设计的自行车教案

《我设计的自行车》教学设计及课 《我设计的自行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能目标:通过对自行车结构、功能的初步认识,指导学生设计自行车,用画笔描绘或运用各种综合材料创作自行车。 2、方法目标:引导学生富有创意的运用各种类型的材料,在创作中体验设计自行车的乐趣;在创作与探索中,捕捉创作灵感,逐步形成创造性的构思。 3、情感目标:通过讨论交流,相互启发,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自行车的大体结构及功能,并在此基础上能够大胆创新。 三、教学难点:创造性的利用各种方法或材料,设计制作出有新意的自行车。 四、教学准备: 教师:课前指导学生预习:了解有关自行车的知识;收集自行车的图片、模型。 学生:彩笔、油画棒、水彩笔、画纸、各种可制作自行车的材料。(易拉罐、一次性餐盘、旧光盘、、吸管、橡皮泥、瓶盖等)。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阶段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一份礼物,请大家观看一段视频好吗?出示视频。 学生观看。 同学们我们刚才看到的是关于什么的表演?(是一段自行车特技表演)。 同学们真是太聪明了!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了解一下自行车,板书:自行车。 三、探究阶段 1、了解自行车历史 你们知道最早的自行车发明距今有多少年的历史吗?大家可以猜猜看! (自行车的发明距的确今有200多年的历史了)。 有哪位同学知道最原始的自行车是有什么材料做出来的? 师出示最原始的用木头做的自行车。 师讲解: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最原始的自行车。它是由法国人西夫拉克制造的。 师讲自行车发明小故事:1790年,有个法国人名叫西夫拉克,他特别爱动脑筋。有一天,他行走在巴黎的一条街道上,因为前一天

第三课自行车中的物理知识

第三课 自行车中的物理知识 自行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一种普遍的交通工具,常见的有普通载重自行车、轻便自行车、山地自行车、童车、赛车、电动自行车等.它结构简单,方便实用,下面分别介绍自行车的有关原理和其中涉及到的相关物理知识。 (一)自行车的有关原理 一、 车体设计原理 A:手把连接前轮的转向机制是轮轴的运用,一般女装车手把大多比较宽,就是因为把“轮”的半径加大,可以更省力,骑起来很优雅. B:剎车把手是一个简单的杠杆,使用者用很小的力就可对剎车片产生很大的压力. C:前剎片是利用摩擦力使车轮减速,同时在 接地点产生向后的摩擦力来使车体减速.以前轮夹 式剎车和传统后轮轴心的盘式剎车来比较,对同样 大小的剎车压力而言,前者因力臂较长,会比后者 有较大的力矩,效果较佳. D:接地的轮胎也是靠摩擦力使车子前进,剎 车也是同样道理. E:轮轴中央用滚珠轴承加黄油来减少摩擦, 提高传动效率. F:踏板是轮轴的运用. G:前后齿轮是利用链条传动的齿轮系统, 因为前大后小,所以费力而省时,可以把车子加 速到很快. H:后齿轮传动给后轮是一种作用力施在轴 上的轮轴系统. I:有些座垫下方是以弹簧为避震器,是弹 簧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做为弹簧秤外,另一大用途. 夷陵中学 校本课程

J:新型自行车有些装上油压避震器,是帕斯卡原理的运用. 二、为何自行车刚骑动时手把会不自觉转动? 自行车基本上是两点着地,骑动时可以不倒下是因为两轮滚动时产生水平方向的角动量;当车子几乎静止时角动量消失了,质心要通过底座(人和车体在地面的投影)的机会非常少,不可避免就要倒下,此时若转动手把就会产生垂直方向的角动量,使车子保持平衡,这点和飞盘转动时可以保持平稳飞行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因为转动不是很完整,方向又一再改变,所以一般不能撑很久. 三、变速原理 设前齿轮半径a、后齿轮半径b,a/b的比值愈大,可以愈省力,但省力一定较费时,所以车骑得不快,一般在起动时会把a/b调小一点,比较容易克服最大静摩擦力,之后再把比值变大.一辆十段变速的自行车有两个不同半径的前轮,后面有五个,以共有十种组合.四、剎车原理 从运动学的角度来看,急剎车车子可能向前翻倒.先考虑前轮剎死的情形:此时以前轮着地点为支点,因车子有向前的惯性(人车的质心明显在支点右上方),很容易有向前翻的情形发生;那后轮剎车的情形又如何呢?如果后轮剎死了车子的惯性一样向前,但此时前轮对地面的压力会增大,相对减少后轮的下压力,所以翻车的机会较少,当然若是向前的惯性实在太大,车子一样会以前轮为支点旋转而使后轮会上跷. 综合以上可知:自行车最好不要单独剎前轮,若只有一个剎车系统应装在后轮,当然两轮一起剎车最理想.不论用那一轮剎车,前轮的下压力一定会增大,后轮的一定减少,所以前轮的剎车摩擦力比后轮的大.所以在机车或汽车上,效果较佳(当然也较贵)的碟式剎车装在前轮,后轮再装鼓式剎车,此即常在汽车广告中听到的”前碟后鼓”,但注意使用的前提是前后剎车一定同时作用,以免翻车. (二)自行车中的物理知识 图1和图2是两种常见的自行车,在其中涉及到很多物理知识,包括杠杆、轮轴、摩擦、压强、能量的转化等力学、热学及光学知识,下面具体来分析一下. 一、力学知识 1.摩擦方面

自行车道人性化设计之浅析

自行车道人性化设计之浅析 摘要:从人的审美观点和生理需求的角度出发,介绍人性化的城市道路自行车出行空间该遵循“以人为本”的基本准则。从规划、设计、材料等方面分析如何对城市道路中自行车道进行人性化的设计,如何从人的角度出发,人的行为模式,人的视觉感受,心理感受出发设计出符合人性化的骑车出行空间。 关键词:自行车道;透水混凝土;人性化设计 在传统的设计理念中,“以车为本”一直是道路交通设计的出发点,道路仅是人和车辆移动的通道,设计师们更多考虑的是如何使车辆更快速的通过,减少行人对行驶车辆的干扰,导致了冷漠的交通环境,剥夺了人与车辆公平的道路使用权。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单纯从使用功能来考虑城市道路设计已不能适应时代要求,所以,城市道路设计应以人为本,考虑人出行的舒适度及各种交通工具出行的通达性。 1、传统自行车道设计 1.1 铺装做法 早期开发建设的城市道路中,自行车道与人行道通常设计为一块板,即人车混行,一般预留有4~5m人行道宽度中兼骑行带功能。铺装做法统一为铺砖形式,遇路口处设置无障碍坡度(坡比通常为1:12~1:20,困难处不得大于1:8)来实现其与路口机动车道的平顺连接。 铺装材料可采用花岗岩,环保型透水砖,人行道板砖等等,基层采用级配碎石,基层与面层之间铺设3cm的1:3水泥砂浆,人行道及骑行带总厚度取值一般为23~25cm。 1.2 使用效果 骑行带采用铺砖做法,由于砖与砖之间的接缝,使得骑行时会稍感不适,刚修建时期影响不大,当使用一定年限后,基层受损,砖不规则变形,骑行时受砖块位置变动及砖破损影响非常大。且人车混行,行人及行动不便人士与自行车骑行者相互影响,双方均不能自由出行,缺失人性化设计的倡导理念。 为打破传统做法,从人性化设计角度出发,将人行道及自行车道进行更新理念的设计。

基于人体工程学的自行车设计改进

基于人因工程学的自行车设计改进 姓 名:张海青 学 号:05083008 班 级:工硕51 指导老师:孙林岩 2007年11月

摘要:自行车设计在以往只是从满足人的使用功能出发,而忽视了骑乘者是否感到舒适。本文从人因工程学角度,运用人体测量学、身体运动学的理论,对自行车设计上长期存在的一些不符合人体工效学要求的缺陷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人因工程学设计鞍座腰靠 一、引言 人因工程学(Human Factors or Human Factor Engineering),又称工效学(Ergonomics),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性应用科学。它综合应用生理学、心理学、医学、卫生学、人体测量学、劳动科学、系统工程学、社会学和管理学等学科的知识和技术,在对人、机器、技术和相关环境的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发现并利用人的行为方式、工作能力、作业限制等特点,以提高生产(包括日常生活中人的活动)的效率、安全性、健康性、舒适性和有效性。现代人因工程学的落脚点不仅在于工厂生产现场的布置与设计,还在于人们日常生活随处可见、随时接触的日常用品当中。 真正具有现代形式的自行车诞生于1874年。如今自行车在很多国家只是作为运动健身的工具,但是从上世纪20年代自行车传入我国以来,由于经济、人口状况与地理条件等方面的原因,自行车在一个很长时期内一直作为中国百姓的主要交通工具。当前我国自行车产量、出口量均占世界总量60%以上,国内消费量也居世界第一。自行车的历史已经超过了一百年,但是从人因工程学的角度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现在的自行车设计仍然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二、问题及改进 2.1 鞍座设计不合理——鞍座太平坦,太窄,太硬 根据一家国外研究机构的统计,在他们调查的人群中有90%骑自行车男士的睾丸存在畸形。有一半的被调查人群会感到阴囊不适或存在勃起障碍。另据我国的男性学医学报告,骑行自行车在我国前列腺炎的发病诱因中占很大比重。 鞍座设计要素分析 尺寸 决定鞍座宽度的因素主要是人体的生理结构,如坐骨结节的距离、骨盆的大小等等。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坐骨结节间的距离。这段距离基本上决定了鞍座后部的宽度,它的宽度保证人体坐骨结节在鞍座上时的距离位置:过小容易使结节间软组织受到挤压,过大容易影响鞍座的的平衡。坐骨结节一般9—12厘米。因为女性的髋骨要宽于男性,在设计时鞍座宽度要比男性的宽一些。 弧度 弧度是指从鞍座后部过渡到鞍座鼻部弧线的弯曲程度。由鞍座的宽度、长度以及骑乘者大腿内侧的脂肪厚度、髋臼窝的深浅和鞍座的用途等决定。 垫料 垫料是自行车鞍座舒适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决定了鞍座的变形程度。如果垫料过软,坐骨结节就会陷入到鞍座中,导致人体组织的麻木和缺血:如果垫料太硬,将会导致人体组织的疼痛。所以,垫料的柔软程度和大小是设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另外,包覆材料的透气性、防水性、防变形性等也是应该考虑的因素。 当人骑在鞍座上时坐骨生殖区(位于坐骨结节和耻骨联合部之间,分布有大量的血管、神经和软组织)靠在平坦的座面上(如图1),鞍座会压迫到坐骨神经区的组织和脂肪;坐骨神经区的组织里含有丰富的血管、软组织和大量的神经及神经末梢,在骑行时,上躯体

人教版三年级美术上册《我设计的自行车》教案

《我设计的自行车》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自行车结构,功能的初步认识,指导学生设计自行车的草图,或运用各种综合材料创作自行车。 2.引导学生富有创意的运用各种类型的材料,在创作在体验设计自行车美感,在创作与探索中,捕捉创作灵感,逐步形成创造性的构思。 3.通过讨论交流,相互启发,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把自己有新意的自行车的设计想法,用绘画的方法画出设计草图。 难点:创造性的利用各种材料,设计制作出有新意的自行车。 课前准备: 教师:各种自行车的图片资料。 学生:一些吸管,废光盘之类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在学生设计自行车之前,先让学生欣赏一些自行车的图片,主要是让学生简单了解自行车的结构,最好能向学生介绍一下自行车的发明过程。 2.要求学生开展积极的讨论,在边讨论边构思在逐步形成自己的设计灵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发展阶段 1.启发学生从自行车的功能出发,进行设计构思,在造型设计上可以借助自然界物体的外形进行改装,或是想象中的抽象造型。 2.指导学生在设计自行车的草图时,相互讨论,相互补充,使设计的草图更完美。 3.当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老师积极肯定学生好的有创意的造型,对有个性的表现给予及时表扬。 4.指导学生在制作自行车时,注重自行车整体造型的美观,同时让学生体验造型的艺术魅力。 三、作品展示 班级进行优秀作品展示,并请作者讲述设计思路一级创作心得。

四、教师小结 五、收拾与整理 指导学生将各种不同类型材料归类,放回原处,收拾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清洁。六、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课后找各种材料,如:丝带,毛线,铅丝,铅笔,碎花布等,积极尝试,表达自己的丰富多彩的想象,设计出更有创意,更美观的自行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